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879.71 KB
- 文档页数:10
山东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
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
”这说明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2. 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溢号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
这说明溢号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3. 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
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记述出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唐〕冯宿《全唐文·禁版印时宪书奏》“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民国〕王修《版本述》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高密市2020届高三模拟历史试题二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入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 B.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2.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
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
这反映出汉代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 B.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工商业发展C.盐铁专卖制度解体 D.工商业者地位得到根本性转变3.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 B.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C.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 D.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4.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
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
2020年潍坊历史二模一、单选题1.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这说明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C.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2.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
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
钱穆意在说明明代A.废除丞相违背潮流B.政治体制运行特点C.吏治败坏权臣弄权D.思想批判风气剧变4.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
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
这主要反映了A.鸦片输入危害巨大B.传统的手工业衰落C.列强侵华打开大门D.闭关锁国政策破产5.对“公车上书”的描述,过去人们利用的基本史料是康有为的《我史》,即事件当事人的说法。
康有为对整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与结局的描述,栩栩如生,后人往往信之为确论。
对此,也不乏研究者提出质疑,但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采用。
对康有为的描述理解正确的是A.主观色彩浓厚,可信度较低B.孤证不立,应多类型史料进行互证C.质疑未被广泛采用,说明真实可靠D.作为一手史料,应为事件的真实再现6.1913年,《时报》时评:“商界何以反对南方兵事?盖兵事一起,商人之损失无限。
试卷类型:A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历史2024.4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至春秋早期,各地青铜礼器组合非常相似。
春秋中期则发生了以下变化(如表1)。
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A.C.等级制度的瓦解D.政治秩序的变动2.《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阆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
俗喜歌舞,高祖观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
’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
此后,巴渝舞流行于宫廷与民间。
据此可知,西汉A.民族政策较为灵活B.华夏认同观念深人人心C.尚武之风备受推崇D.宫廷生活追求奢靡享乐3.图1为唐朝、北宋、元朝及清朝新增孔子庙空间分布图。
其中唐朝是4.据《宋史·食货志》载,“琼管奏:海南收税,较船之丈尺谓之‘格纳’……贾物自泉福、两浙、湖广至者,皆金银物帛,值或至万余缗;自高、化至者,唯米包、瓦蕃、牛畜之类,值才百一。
而概收以丈尺,故高、化商人不至,海南遂乏牛米。
请自今用物贵贱多寡计税,官给文凭,听其具实报纳”。
这表明当时A.政府重视规范民间贸易B.税收方式影响百姓生计C.不同地域经济互补性强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5.1894年,《申报》报道,“屈指轮船招商局开办已二十年矣,长江大海往来运货约计每年二百万,统计中国之利少人洋船已四千万,其因有华轮船彼此跌价,华商便宜之数尚不在内。
然则今之时势商务能不讲求欤?所盼以后利日益进、弊日益除,为中国立商务不隳之基,此为首务也”。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20届高三综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2. 柏拉图指出,“在雅典由于过分民主,尊重权威已经在群众中消失了,没有一个人学会如何服从”。
这表明当时雅典城邦A. 人文主义精神过于凸显B. 政府管理处于失控状态C. 公民参政热情日渐增强D. 道德沦丧摧残了民主制3.下表是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代表情况表,据此可知1787年宪法A.体现了人民主权B.消除了各阶层间的矛盾C.宣扬了自由平等D.强调实际的集团利益4.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强制保险,其中工人所交的保险费用很少,只占每天工资的1.5%;1905年,德国实行高温工作限制,若超过28 ℃,每班工作不得超过6小时。
这表明统一后的德国A.带有普鲁士专制传统B.君主立宪政体正在逐步建立C.具有其历史的进步性D.统治阶级极力维护自身利益5.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
潍坊市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潍坊市的肝散第二次模拟考试已经结束,历史的二模试卷答案已经整理好了,快来校对吧。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潍坊市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潍坊市高三历史二模试卷选择题24.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
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其用意在于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25.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A.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B.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D.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26.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
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C. 因俗而治加强竹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27.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这说明当时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C.东学西传彬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28.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 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29.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山东省2020年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考(二模)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共15题;共45分)1. (3分) (2019高一下·翁牛特旗期中) 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其中所说的“本”是指()A . 农耕经济B . 法家思想C . 中央集权D . 商业经济2. (3分) (2017高一下·常德期中)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A .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 .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 .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3. (3分)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A . 一管毛笔,一叠纸张B . 一部雕版印刷的《金刚经》C .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拓本D . 一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4. (3分) (2017高三上·莆田月考) 明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
由此可见明代江南地区()A . 新的经济因素滋生B . 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C . 放弃传统经济模式D .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剧变5. (3分) (2017高一上·江西期中) 近代史前期,面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军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顽强抵抗,但最终均告失败。
其根本原因在于()A . 西方列强船坚炮利B . 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C . 战略战术失误D . 社会制度落后6. (3分)在评论商鞅变法时,司马迁说“秦民大悦”,而司马光却说“人多怨之”。
史学研究者的正确态度是A . 支持司马迁的说法B . 查阅相关史料后自作结论C . 支持司马光的说法D . 采用当代学者的权威说法7. (3分)孙中山说:“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
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以下最能反映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探究商史提供第一手资料的是()A. 《礼记》B. 《诗经》C. 《封神演义》D. 甲骨卜辞2.“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东周时期言论属于()A. 儒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墨家思想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这一制度,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此项政治制度”是()A. 封邦建国B. 内外朝制C. 郡县制D. 君主专制4.当时民谣说:“萧何为法,讲若画一。
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靖,民以宁一。
”“当时”是指()A. 西汉初年B. 汉武帝时期C. 光武帝时期D. 东汉末年5.在中国历史上,东周、东汉、曹魏、北魏诸朝都于此设置都城的城市是()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建康6.理学家强调人对天理自觉追求,具体的修身方法是()A. 克己复礼B. 重义轻利C. 正心诚意D. 天人感应7.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
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A. 九品中正制B. 三省六部制C. 科举制D. 内阁制8.清朝前期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中,历时最久的是()A.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B. 平定回部贵族叛乱C. 平定“三藩之乱”D. 施琅统一台湾9.图中所示交通工具,出现在中国大致在什么时期(有轨电车)()A. 19世纪50年代B. 19世纪80年代C. 20世纪初D. 20世纪30年代10.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其中率先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驾船绕过非洲最南端,克服了前往东方道路上的主要障碍的航海家是()A. 达•伽马B. 迪亚士C. 麦哲伦D. 哥伦布11.17-18 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集中批判的是()A. 人文主义B. 专制主义C. 霸权主义D. 理性主义12.“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并展望未来--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终将逐步发展为消除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的文件是()A. 《共产党宣言》B. 《人权宣言》C. 《独立宣言》D. 《权利法案》13.历史学家使用“机器生产”“对立阶级”“城市化”“现代工厂制度”等词汇来描述()A. 西欧社会的演变B.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 工业社会的来临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4.相对如图而言,明治维新后最突出的变化是()A. 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B. 从幕藩体制发展为中央集权体制C. 从君主专制转化为君主立宪体制D. 从东亚文化圈的国家到脱亚入欧15.)1领土扩张2工业革命3南北战争美国英国德国 D. 法国16.台湾人民“涌入衙署哭声震天”,表示:“台湾已为朝廷弃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为南阳屏蔽……愿人人战死而守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山东省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一上·和平期中) 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甚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自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 . 从血缘政治向官镣政治转变B .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D . 从分权政治旬专制政治转变2. (2分)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
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 . 西周B . 秦朝C . 东汉D . 明朝3. (2分)唐诗《田家》中写道:“倚杖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了()A .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 .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C .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 .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4. (2分) (2019高二下·蕉岭月考)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
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
”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A . 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B . 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C . 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D . 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5. (2分) (2018高一上·泸县期末) 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 . 鸦片贸易合法化B . 开放通商口岸C . 协定关税D . 获得最惠国待遇6. (2分)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
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A . 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 . “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 . 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7. (2分)(2019·合肥模拟) 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24.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
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
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
这一现象表明( )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5.短缺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
该生产模式反映了( ) A.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B.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C.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D.人多地少的客观现实26.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
”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
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儒者实现了积极干预政治的理想B.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C.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D.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27.明朝在中央各部均设六科给事中,除对六部进行科抄、科参(均指稻察各部事务)外,还具有侍从、规谏、封驳(皇帝诏令如有失可封还)等职能。
据此可知( )A.内阁学士形同虚设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皇帝直接掌管六部D.专制皇权达到顶峰28.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B.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C.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29.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
历史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羊传·昭公五年》载:“秦者,夷也。
”《史记》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考古发现,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白狄族建立)国王墓及其陪葬墓“随葬的铜器或陶器……基本组合与三晋墓葬相同”。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A.华夏文化逐渐被认同B.商鞅变法取得重大成果C.祖先崇拜成为共同习俗D.金属器皿已经逐渐普及2.《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春秋时期出现的“三不朽”说A.蕴含人文精神B.折射出礼崩乐坏C.反对世卿世禄D.属于无神论学说3.“混同家国帝业孤,贤良察举孝廉出。
品流中正曹家旺,南北朝堂府邸舒。
歌赋诗词八股义,晨钟暮鼓五经书。
天元回眸悄南顾,江左寒门起士儒。
”这首诗描绘的是A.君主专制的加强B.选官制度的变化C.八股取士的危害D.朝代更迭的频繁4.“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188位,其中汉族4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2%,鲜卑族人物1737人,约占19.10%,匈奴人物215人,约占3.1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080人,约占9.08%”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结束了南北对峙B.推动了民族交融C.促进了儒学复兴D.导致了北人南移5.理学是对先秦孔孟之学在新形势下的发挥和解释,王阳明的诗句“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正是这一发挥的写照。
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高考模拟历史(2020.2)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汉光武帝时规定,对被察举的茂才和孝廉,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
这一规定A.打破了士族垄断选官的局面 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C.增加了全国学子出仕的途径D.扩大了地方政府选官权力2.《齐民要术》强调,种葵应“近州郡都邑有市之处,负郭良田三十亩”,种芜菁要“近市良田一顷”,种胡荽要“近市负郭良田一亩”,种红蓝花也要“负郭良田一顷”。
这一农学认识主要源于A.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B.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C.精耕细作农业的探索 D.农业商品化生产实践3.《梦粱录》载:“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装点店面……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
”这表明宋代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 B.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C.娱乐活动丰富市民生活 D.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4.《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可知上古中原地区产有竹子。
史书记载: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了宋代,仅凤翔(属陕西)设有监司;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
上述记载,最能印证的历史现象或变迁是A.竹子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B.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C.政府对管理竹子种植的重视D.东周到明代初年的经济变化5.清朝康熙中期以后,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这说明A. 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C. 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D. 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说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告别传说时代,成为信史,故D正确;材料信息不是说明故事传说是否有史料价值,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我国何时有文字记载,故B错误;最早奠定国家的基本形态是在夏朝,故C错误。
2.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A. 抑制了土地兼并B. 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 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 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并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故C项正确;ABD项并没有涉及到,故排除。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1.公元前322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舟节”、”车节”。
“舟节”规定鄂君使用的船只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车节”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
这说明当时A. 政府重视官营工商业的发展B. 国家实行商品专卖政策C. 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D. 水陆交通设施十分完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舟节”、“车节”反映的是货物的运输,由“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可知是长途贩运,故可知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政府重视官营工商业的发展,而是强调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专卖的信息,而是强调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排除B。
材料强调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没有涉及水陆交通设施十分完备,排除D。
2.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天生就善的“圣人之性”、有善质而未能善的“中民之性”、生来就恶并只能采用刑罚手段处置的“斗筲之性”。
其区分人性的目的是为了论证A. 刑罚在对万民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B. 加强君权施行王道教化的合理性C. 君主权威至上的重要作用D. 后天教育可以促进人性向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是对于人性进行分类,主要是适应汉武帝时期思想统治的需要,加强君权施行王道教化的合理性,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思想教化,不是刑罚,排除A。
材料目的是加强思想统治,不是强调君权至上,排除C。
材料没有论述后天教育的作用,而是强调加强思想统治,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等,紧扣汉代新儒学的内容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3.明朝将元朝南方三省统统一分为二,江西省回到汉豫章郡、唐后期江南两道的范围,又成了完整的地理区域;福建省回到唐后期福建观察使辖区和两宋福建路的领域。
又将元朝北方的中书省一分为三,北平、山东和山西……元朝犬牙相错之区只留下陕西一省。
试卷类型:A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2020.5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这说明
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C.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2.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
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
钱穆意在说明明代
A.废除丞相违背潮流
B.政治体制运行特点
C.吏治败坏权臣弄权
D.思想批判风气剧变
4.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
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
这主要反映了
A.鸦片输入危害巨大
B.传统的手工业衰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