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气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学设计
.教师PPT展示书本65页图3.28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世界上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2)热带有哪些气候类型?各气候有什么不同?温带和寒带呢?
(3)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
【师生总结】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蒂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苔原、冰原气候)。
(2)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带海洋性气候、温蒂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苔原、冰原气候)。
(3)亚欧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部主要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3.4 世界的气候 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能够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本节重难点】学习重点难点: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学法指导】同学们在学习世界气候的差异时,一定要注意和前面气温和降水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既好理解又便于掌握。
【学习过程】一 复习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低纬气温 高纬1、位置 赤道地区降水 两极地区夏季:陆 海气温 冬季:陆 海2、 位置 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 ,西岸降水 温带地区沿海地区 ,内陆地区气温:海拔升高气温3 迎风坡降水降水 背风坡降水为期1个月的游学活动就要开始了,你想去哪个国家或哪几个国家看看呢?二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一:1、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图,从纬度位置上寻找世界气候分布的规律:2、以非洲为例,热带气候有什么分布规律?3、寒带气候的分布范围?规律二: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规律三:1、对照教材后附的世界地形图,看看图3.28上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小结】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练习检测】1、气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情况,即()A.气温和降水B.风和雨C.阴晴和冷热D.冬季和夏季2、每年除夕之际,在我国哈尔滨到处是冰的世界,而我国广州却是鲜花的海洋,影响这种景观差异的地理因素是()A.洋流B.地形C.海陆D.纬度3、我国庐山成为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因素D.地形因素4、下列气候现象,主要是受海陆因素影响的是()A.我国新疆地区降水稀少B.两极地区终年寒冷干燥C.台湾山脉东侧降水丰富D.赤道地区降水丰富。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学习目标】1。
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2。
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某地气候特征。
【重难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由赤道地区到极地地区,有规律的分布着____带的、______带的、________带的和______带的气候,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
2.世界气候分布规律(1)热带气候大致分布在______________之间。
(2)寒带气候大致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内。
(3)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大致分布在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4)读教材图3。
28,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二、合作探究1.读图3.28,找出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和西岸的气候类型。
2.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特点三、拓展延伸1.常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2。
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第一步:判断南北半球最高(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第二步:气温定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5℃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0℃温带气候最热月均温<—10℃寒带气候第三步:降水定型年雨型热带大于2000毫米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温带700-1000毫米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热带750—10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1000毫米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200毫米温带大陆性气候400—800毫米温带季风气候四、知识构建五、优化训练下图中左侧表示北纬30°-60°的大陆部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B两地中,冬季寒冷的是__________,气温年较差小的是__________(2)B、C两地中,常年湿润的是___________;冬雨夏干的是___________。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2.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气候案例为例,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总结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2.案例资料:收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讲解。
3.地图:准备世界气候分布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4.学习用品: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便于学生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世界上的气候有哪些类型?它们分布在哪里?2.呈现(10分钟)呈现各种气候类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气候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形成的原因。
《世界的气候》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学习主题:《世界的气候》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气候类型、特征、分布以及形成因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图表分析和比较归纳等综合能力。
本节课将重点关注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特点及分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图表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不同气候类型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评价任务1. 理解气候的定义及其与天气的区别。
2. 正确辨识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3. 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4. 结合实例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引出气候的定义及与天气的区别。
2. 知识点讲解:讲解气候的分类标准,如气温和降水量的不同组合;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特点及分布,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图。
3. 地图分析:学生利用地理图册或多媒体资源中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并尝试找出特定地点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种气候类型下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不同气候类型对当地动植物的影响等。
5.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典型的城市或地区,分析其气候特点及对当地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气候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7. 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更多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气候资源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一次简单的课堂检测,测试学生对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识别及特征的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完成一份地理调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调查其气候特点及对当地的影响,并分析该地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否适应其气候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分布以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表和案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节内容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需要掌握基本的气候概念和气候分布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分布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气候现象的成因可能还存在疑惑,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掌握气候形成的原因,能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气候形成的原因,如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图表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表和案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问题列表,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投影仪和白板,用于展示图表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各地的气候分布,引发学生对气候现象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图表和案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点,并准备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4节《世界的气候》优质教案(3页)世界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记住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了解气候的地区差异。
2.学会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3.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记住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读气候类型。
三、教学过程一、气候的地区差异讲述:前两节我们学习了气温和降水,世界各地的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差异很大。
1.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以认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怎样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呢?2.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学生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该地最冷月均温出现在几月?最热月均温出现在几月?据此推断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2)该地最冷月均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最热月均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据此总结该地的气温特点。
(3)12~次年2月(冬季)与6~8月(夏季)哪个降水多?据此总结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4)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归纳该地的气候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指导学生读图3.27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和3.28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特点课堂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气候的地区差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自然景观;以及影响气候的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布置作业四、板书设计一、气候的地区差异1.气候要素:气温、降水2.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1.热带气候的分布、特点及自然景观2.亚热带气候的分布、典型地区及气候特点3.温带气候的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及气候特点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2.海陆因素3.地形因素。
教学设计一、导入:每年假期的时候,同学们应该都会跟着父母去旅游,那在每次旅行出发前都会根据旅行目的地做一些小攻略来帮助我们提前了解一下当地的环境,那现在屏幕上展示的就是李璟源同学,在去泰国之前,他的导游给他发来的一个旅行小贴士,我们请他来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小贴士的内容。
提问:2月份的时候,我们天津的温度怎么样?但是去泰国是需要带夏装;我们再看导游提示要带着雨具,说明当地会经常下雨,2月份的时候天津的降水多不多?我们能感觉到冬天特别干燥。
提问:这些都说明天津和泰国的什么不同?二、新授:1.新知探究——认识气候某一地区一年或一段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他包括两个要素:一个是气温,一个是降水;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已经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量是不同的,所以世界的气候也是复杂多样的,那具体都有哪些气候?这节课我们要去学习的内容就是《世界的气候》。
2.自学探究——认识气候类型教材P62,世界气候分布图,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气候类型。
学生划分气候完成学案的活动一(板书)(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在各个温度带,不受纬度影响)刚才杂乱的气候类型,已经分为了这三类,对照自己的学案整理表格。
3.温故知新——描述气候类型过渡:同样都是热带气候为什么分了四种?说明它们之间肯定有区别,想要知道它们的区别,我们需要一种工具,提问:回忆能获取哪些信息,描述一下这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完成学案的活动二总结规律:时间+气温+降水4.合作探究——描述气候分布过度:现在已经知道了如何去描述气候特征,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四个热带气候,世界上哪些地区是这种气候类型呢?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气候类型画出其分布,请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画,提问:观察一下这四个热带气候有什么分布规律生:热雨林赤道及其附近,他的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热带草原的南北两侧,也就是回归线附近,是热带季风和热带沙漠。
5.合作探究——描述气候特征过度:那现在分布我们已经掌握了,接下来就看看看这四个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这是我们班四位同学分别去的这四个气候类型的地区,首先请四位同学在组内分享旅行感受,然后结合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四个区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并且作为一个导游为我们定制一个旅游小贴士刚刚这这四种气候其中有两个很容易混淆,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相同点:温度都是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变化明显;这两个的区别之处在于:热带季风的降水量更大,季节差别更明显。
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判定气候类型。
二、活着界气候散布图上说出要紧气候类型的散布地域。
学习重难点:气候类型的判定。
学习进程:一、导入新课:海南省什么缘故一年四季产水果?一、自主学习,_____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不同地域的气温和降水不一样,_______就很不相同.2.《气候分类法》的开创人是_______,____国人,3、热带雨林气候的要紧散布地域在,气候特点是4、热带草原气候的要紧散布在,气候特点是5、温带季风气候的要紧散布地域在,气候特点是6、寒带气候的要紧散布地域在,气候特点是7、阅读图世界气候类型的散布,完成活动一、2找出要紧散布在温带地域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大陆东岸大陆内部大陆西岸二、合作探讨如何依照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判定某地域的气候特点如何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如何依照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派确信气候类型如何综合气温和降水,确信气候特点和类型世界上的气候类型有多少种?分布情形如何?三、功效展现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并在组内讨论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是哪些?小组长做好记录,以提纲形式写在一张纸上。
展现讨论结果班级展现各小组在班级展现其合作功效,其他同窗认真听,做好评价、补充预备。
四【课堂练习】1、以下语句,表示气候的是()A、忽如一晚上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人世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二、一个地址四季分明,夏日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该地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草原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3、终年高温多雨是以下那种气候的特点()A. 热带草原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4、我国东南部的气候类型主若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五、气候的两大要素是()A.气温和降水B.风和雨C.阴晴和冷热D.冬季和夏日六、非洲大陆南端和北端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7、以下气候类型只散布在亚洲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高山高原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八、亚洲散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C、高山高原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九、非洲散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高山高原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10、热带雨林气候散布面积最广的大洲是()A、欧洲B、非洲C、南极洲D、南美洲1一、散布在赤道周围的气候类型是()A. 热带沙漠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1二、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候名称和气候特点.A是气候,气候特点是B是气候,气候特点是C是气候,气候特点是D是气候,气候特点是五、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七、教学跋文。
《世界的气候》学案一.学习目标1. 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学会阅读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能描述出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和。
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人们以德国人创立的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
2.由赤道地区到极地地区,有规律的分布着、、、的气候。
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出不同的。
3.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以及人类活动。
4.气候影响人类生产活动,其中对影响最显著。
5.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人类大量排放,会使全球气温升高。
6.搜集各种气候类型下的景观,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二)合作互助1.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湿润。
2.根据下面四幅图说出四种气候类型的特征: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3.读P66图3.29,完成下列问题:(1)A地位于带,B位于带。
(2)两地的气温各有何特点? A B(3)两地降水谁多谁少?(4)导致A、B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4.北纬40℃~60℃亚欧大陆的东、中、西部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三)预习检测1.小青从北京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这是()A.海陆位置差异的结果B.河流差异的结果C.地形差异的结果D.纬度差异的结果2.冬季,我国北方的哈尔滨白雪皑皑,而南方的海南岛则花果飘香,气候宜人。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的影响D.河流的影响3.夏季,我国庐山、峨眉山等地是避暑圣地,这是()A.纬度位置的影响B.海陆位置的影响C.地形的影响D.河流的影响4.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º~40º大陆岸。
(如:亚洲东南部、北美洲东南部、南美洲东南部。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案1【学习目的】1、在世界气候散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所处天文位置和主要散布地域。
2、依据天文位置、地形条件或气候统计资料〔图〕,描画某地气候特征。
3、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散布、地形等对气候〔温度或降水〕的影响。
【自主导学】学习主题一:气候的地域差异及散布〔一〕读图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散布。
1、以亚洲大陆东部地域为例,在图3-12中依次填写从赤道a到北冰洋沿岸d的气候类型。
a b c d2、沿非洲西部到欧洲西部,在图3-12中依次写出e、f、g三地的气候类型。
e f g3、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散布在。
〔二〕依据上图,你可以剖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散布规律吗?1、热带地域位于赤道左近的气候类型是气候,主要散布在洲的刚果盆地、洲的马来群岛、洲的亚马孙平原。
2、北回归线左近,大陆西部是气候,如非洲的沙漠、亚洲的半岛;南回归线大陆西部的内陆地域也有这种气候的国度主要是。
而在回归线大陆东部,气候完全不同。
例如北回归线穿过的亚洲东部地域是气候。
3、地中海气候主要散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的〔东、西〕岸地域,这种气候在沿岸地域散布面积最广。
4、温带大陆地域,西部沿岸〔如西欧〕、内陆〔如东欧、中亚〕和东部沿海〔如东亚〕的气候类型区分是气候、气候和气候。
【展现点拨】1、从赤道向两极,区分有热带、温带和热带共10种气候类型,加上高原山地气候,全球共有11种主要气候类型。
2、温带大陆从沿海到内陆,气候的差异大;南北回归线左近地域,大陆东岸和西岸的气候差异大。
3、高原山地地域,气候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大,构成共同的高原山地气候。
学习主题二:影响气候的主要要素基础知识:通常人们用气平和降水这两个要历来描画外地的气候,而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要素是影响气平和降水的主要要素,因此它们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要素。
〔一〕读图比拟,看法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连线对比图3-13中A、B、C三地的纬度差异和气候差异。
世界的气候教案 3
教学要求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内容点析
1. 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气候”和“天气”。
2.图
3.22是对不同气候景观的举例,并通过对气候特点的描述,使学生了解怎样去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
该图三幅照片分别是:A为热带雨林气候景观;B为热带沙漠气候景观;C为温带季风气候景观。
3.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
由于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因此,教材讲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以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为切入点。
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都很大,由这两者组合成的气候的地区差异当然也大。
4.世界气候分布图(图3.23)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这里,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介绍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对于各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没有系统讲述。
5.前两节已经讲述了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而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解来看仍然是对气温或降水的影响。
因此,教材编写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没有分别作分析,而是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6.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也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多侧面或多角度来讲。
教材主要抓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地域观念;其二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
这两方面的讲述,教材都只举实例,不展开论述,目的是改变说教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自己去体会。
7.只讲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会导致学生片面认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因此,教材设计活动,从四个方面分别举出实例,由学生自己分析,从而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其中,活动4涉及的内容是课程标准没有要求的,但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并且学生可能通过媒体经常接触到这方面问题,因此,教材从加强环境教育和深化认识“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此项活动。
教学建议
【气候的地区差异】
1.前两节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本节知识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因此,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节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进行归纳、综合,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
2.这一部分的教学,应按照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进行,即按照“对气候的理解和描述—气候的地区差异—气候的类型—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学,并把活动分散到相关内容的教学之中。
3.与“天气”一样,“气候”的教学也不要求学生掌握严谨的概念,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让学生阅读图3.22,对照每幅景观照片看对该气候的描述。
(2)引导学生归纳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段和要素(活动1的第一问和第二问)。
(3)设问:描述中所说的“一年”是指某一特定年还是一般而言?由此使学生理解“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4)让学生看描述中关于气候特征的内容(如C图中的“四季分明……很干燥”),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5)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气候的理解并参照图中对气候的描述,描述当地的气候特点(活动1的最后一个问题)。
(6)引导学生比较“气候”与“天气”的不同,可从关注的时间、要素和变化情况等方面作比较。
(7)给出一些描述天气或气候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活动2)。
教材中四句话分别是:“昆明四季如春”和“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描述气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明天大风降温”描述天气。
4.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方面可由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推理、归纳,另一方面可由图3.23直观感受,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大”。
5.气候类型的教学应围绕学生阅读图3.23进行,可让学生边读图边填表(活动3),答案见下表。
(1)
(2)
分析。
第二,各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要求学生能在图3.23上指出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第三,各类型气候的特征,图3.22上举例介绍了其中的三个,教学时可适当补充介绍两三个,以加深学生对所介绍气候类型的认识,但不要求学生记忆。
第四,最后让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看看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对于每一种影响因素,可由学生先总结其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影响,然后做相应的活动。
第1题答案:A地全年高温多雨,B地全年低温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不同。
第2题答案:受海陆位置影响,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大陆东岸是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岸是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部是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3题答案:A坡降水多,因为它处于迎风坡。
第4题答案:(1)地形;(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这一部分的教学,可先让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说说一年的不同季节,人们穿衣、饮食以及当地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然后分别举例说明气候对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讲每一点内容时,结合引导学生做相应的活动题(活动第1题对应于气候与生活,第2题对应于气候与生产,第3题对应于气象灾害)。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区域地理,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不同地域,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有差别。
下面简要说明活动各题的参考答案或教学要点。
第1题:气候对人类生活有很大影响,但是,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生活受气候的限制越来越小。
第2题:人类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同地区因气候条件不同,不能简单地将一地树木(可扩大到农作物)移栽(种)到其他地区。
第3题: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成不了灾害;同理,同样等级的灾害,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得多。
2.对于讨论气候变暖的活动,不要作过高要求。
教学时可把它作为开放式思考题,由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影响,因此,人类应该理性地控制对气候有负面影响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