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品德三年级下册1.1家人的
- 格式:docx
- 大小:21.09 KB
- 文档页数:3
下学期第一单元我的一家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教学设计:表格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明确家庭的含义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学习表述方式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彼此分享家庭的幸福愉快让全班同学了解我的家人总结,进行尊重普通劳动者的教育介绍自己家里人看老师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了解老师的家人情况小组介绍自己家人情况请同学到前边介绍,其他同学看照片听和老师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1、结合发言情况进行指导、总结2、结合照片进行介绍3、老师巡视指导4、老师指导并对说的好的同学给与表扬5、进行爱家人教育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
(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
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
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板书:工作爱好习惯(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爱我的家人》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爱我的家人》教学反思如果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线索,那么思品课就是以感情为线索.《我爱我的家人》就是一篇感情极为浓厚的思品课。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通过感受爱,思考爱,体会爱,回报爱,升华爱五个环节,来到达让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向长辈表达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会感谢他人、关爱他人的目的。
爱是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但它又是无形的东西。
每个孩子无时不刻都在家人的关爱中成长,他们把家人对自己的爱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很少会去体会家人的爱。
其实妈妈一个小小的拥抱,奶奶一顿可口的晚餐,或者是爸爸一个严厉的目光,都代表着家人对孩子的关心。
但这些如果不是用心地去体会,孩子无法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为了让孩子更能感受到这些爱,我在教学中设计用天平来测量爱,把无形的大爱转化为有形的砝码,让学生通过天平两边力量的比照,深刻感受到家人对我们的爱是永远无法回报的',从而刺激他,从小体谅家人,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进而学会爱自己的家人。
在每一次试教中,大家都会给我提一个问题,环节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对课文的深度挖掘不够深。
在最后一次上课时,我用的是四年级的学生,而且是一个非常活泼的班级,所以备课时我一直在想如何把这堂课深度挖掘出来。
其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我对家人的爱也可以是一个小小的举动”这一环节,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上我是让学生翻开课本直接看图来理解的,学生说这四幅图,我对学生进展评价。
其中一幅图是有说一个孩子对家人谦让,之前我一直都没有说到这个阶段,因为不知道如何说到这个深度,所以只是教学知识停留在孩子爱奶奶的程度。
但在这节课上我突然想到,孩子把最好吃的菜夹给奶奶,不和古时候的孔融有些相似吗?于是我的表扬语马上换成:“谦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同时也是爱的表现。
”这样既有了深度,也可以让我的表扬语更为丰富。
《家人的爱》教学反思《家人的爱》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定位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家人对自己的爱,产生家人的爱无处不在的幸福感。
但学生往往不清楚,不了解家人的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对来自家人的关爱也往往习以为常,因此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家人的爱,正确理解家人的爱,从而让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爱的“百宝箱〞、爱的放大镜系列、疫情期间特殊的爱、爱的温度计这几个环节,因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整节课以交流、讨论为主,引导学生在群中自由发言。
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环境。
在第一环节中,我提前收集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和家人送的礼物,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变化和礼物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家人对自己各方面的照顾和期盼,体会家人的爱的表现。
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此阶段的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在教学开始的阶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
在此根底上,之后再进行“爱的放大镜〞环节,让学生从书中插图观察家人的爱,藏在哪里,将教学与活动相结合,进行适当的鼓励,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索。
二、利用班级群和连麦,充分发言。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充分发言,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思考,投入到课堂中。
在“爱的温度计〞环节中,更是以绘本书故事《肩头上的爱》为基点,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例子,充分展开联想,说说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
在“爱的放大镜〞中设置《调查表》,更是引导学生能够拓展思维,回忆生活中的点滴,说说家人对自己的照顾,对自己的爱。
三、教学目标的实施需要家校之间的有效结合。
从这堂课中,我体会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家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通过开展这个活动,我的体会是,要想成功得上好一节课,家校之间的有效配合,学习评价具有一致性,对于学生德性以及其他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家人的爱》第1课时教案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它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这方面内容,旨在使儿童逐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具有“五爱”良好品德的公民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较好地体现用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儿童发展。
分别从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遵守社会规范,爱家乡、爱祖国的角度,贯穿了对儿童责任心和爱心的培养。
渗透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都有责任感方面的教育。
要对同学伙伴、对父母长辈、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对动植物,都要有爱心。
爱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孩子道德生命自由生长的源泉。
《家人的爱》一课侧重培养学生有爱心,因而体现了“健康、安全地生活”所反映的“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的第3、4条,“愉快、积极地生活”所反映的“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中的第8条,“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所反映的“学会做事、学会关心”中的第2条,“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所反映的“有好奇心和多样的兴趣”中的第1条和“勤于思考、学习探究”中的第7、8、10条。
教学目标参考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相应内容(我们提供,老师不用编写)。
教材分析《家人的爱》一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受亲情,进一步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是无私、不求回报的。
从家人对自己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关心、品德上的严格要求,体会到家人的爱,并从中感受一家人的相互关爱,体会家的温暖,对家人的付出表示感谢并学着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
本课三个主题紧密结合“家人的爱”这一话题展开,“家人的爱藏在哪里”旨在让学生在细节中发现、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感受家的温暖;“相亲相爱一家人”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一家人的相互关爱;“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旨在引导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学情分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因而长辈们对他们更加宠爱与娇惯,使他们很难体会到严格要求对自己成长和对自己将来的好处。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发现家人的爱无处不在。
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1、发现家人的爱无处不在。
2、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3、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难点: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课前准备:1、制作课堂填写的图表。
2、跟家长联系,了解孩子们在家和家人相处的情况,发现典型事例用于课程推进。
教学流程:一、照片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照片,想看吗?照片上这些笑得很开心的孩子你都认识吗?从照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大家脸上都充满了笑容,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很快乐)师:看来和家人在一起满满都是快乐,满满都是爱。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家人的爱。
(板书课题)二、回忆爱感受爱1、师:家人的爱藏在哪里呢?老师这里有一张调查表-家人为我做过的事。
请大家拿出调查表,在你认为是的事情后打√。
哪位同学愿意到台前展示一下?和她一样的请举手。
师:家人为我们穿衣穿鞋是对我们的爱...2、师:在些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家人的爱,你还从哪些事情上感受到了家人的爱呢?师总结:妈妈忙着做家务,爸爸辛勤工作,爷爷奶奶做出香喷喷的饭菜等都是对家人的爱。
3、师:同学们,自从我们出生以后,家人每天都要为我们做很多很多事情,比如教我们学说话,教我们学走路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当一当家长,教教“宝宝”学走路,好吗?(出示学步画面)师:照着画面的样子,哪位“小家长”愿意到前面来教娃娃学走路?师:采访你一下,累吗?师:其他同学也想教宝宝学走路吗?请全体学生弯腰弓背计时体验1分钟。
师:孩子们,你们弯腰弓背着1分钟了,感觉怎么样?累不累?(累)师:才一分钟你们就累了,那宝宝要学会走路,家长扶一分钟够不够呀?(不够)师:是啊,家长教我们学会走路用了多少个一分钟,多少个日子啊!我们数也数不清。
他们对我们的这种辛苦付出,就是对我们的爱。
4、师:在和家人共度快乐时光中,在家人的关心照顾中我们感受到了家人的爱。
12013--2014学年度(下)小学三年级单元测试题品德与社会 第一单元( 在爱的阳光下 )学生姓名: 时间:40分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填空题。
(15分)1、我们儿童代表着 。
2、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向我们倾注了 。
3、我在家人的关爱下一天天 起来。
4、原来爸爸、妈妈也和我们一样,有很多 ,也有自己的爱好和烦恼。
5、我们国家的法律中,有许多对儿童实行特殊 的条文。
二、判断题。
(18分)( )1、当我刚刚睁开双眼时,看到的是爸爸妈妈的笑脸。
( )2、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
( )3、古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
( )4、在学校里,除了老师给我们上课,就再也没有谁为我们服务了。
( )5、我国的法律条文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
( )6、我国法律还规定,任何人不得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抽烟。
三、选择题。
(24分)1、我们进行“护生鸡蛋”的活动,目的是()。
A. 了解生鸡蛋的构造B. 通过活动,知道呵护小生命是多么不容易2、《彼尔的账单》这则故事说明()。
A. 妈妈对孩子的关爱、付出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B. 妈妈确实欠彼尔一些钱。
3、娟娟回家很迟,爸爸对她发火,这是因为()。
A. 娟娟爸爸脾气很不好。
B. 娟娟爸爸担心她的安全,所以很着急。
4、如果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产生了误会和分歧,应该用()来解决。
A. 吵一架,看谁占上风B. 谈话沟通,大家都讲道理5、()里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做出了营养丰富的饭菜。
A. 门房B. 食堂6、学校的门卫或保安,日夜守护着校园和同学们的()。
A. 安全B. 舒适7、社区里的儿童乐园是专门用来让儿童()设施。
A. 娱乐B. 学习8、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后的父母对子女()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A. 已经没有B. 仍然有23四、连线题。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道德与社会下册教课设计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第一课家人的爱一、教课目的: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领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
2、学惯用实质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谢与爱。
二、教课要点:领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三、教课难点:领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
四、课前准备:教师指引学生预先察看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察看记录。
五、教课过程设计:活动过程:(一)创建情境:(课间播放《让爱住我家》,学生随着唱)(二)揭露课题:1、(出示小兔贝贝)嗨!我是小兔贝贝,很快乐又和大家会面了。
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2、在轻音乐中教师讲故事(见扩展资料:平和可亲的妈妈)。
3、揭露课题,齐读课题。
(三)动之以情:1、小兔贝贝穿越时空地道,拍摄了一些照片。
(媒体出示三组照片,请照片上的学生介绍家人为他所付出的爱)2、其余学生叙述家人关爱他的一件事。
3、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不单表此刻学习、培育兴趣喜好、患病时,其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都能表现出来,比方,清晨起来,家人为你(四人小组沟通一天中家人为你所做的事,选举讲的最好的登台讲)4、播放家长录音。
(叙述育儿之苦)5、听了妈妈的介绍,你最想对你的家人说什么?(四)明理导行:1、辨析:有同学在内心嘀咕,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以为家人对你不够好呢?他们究竟对你好不好?究竟爱不爱你呢?我们一同来看看。
1)爸爸不帮我系鞋带是否是对我不好?他为何不帮我?2)妈妈为何不给我买玩具?3)奶奶会对我怎么说?4)你是爷爷的话,怎么对小明说?小明听了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2、导行:你有没有碰到过近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此刻呢?(学生叙述:父亲母亲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给带回去:作业擦了重写的:练习跳绳的六、总结延长:1、叙述: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老师祝福爱能每日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久住在我们共同的家吧!(歌曲:《让爱住我家》)2、在歌声中,学生取出自做的贺卡写上对家人最想说的话。
2020春期新人教版部编本《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1.读懂彼此的心…………………2课时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2课时3.弘扬优秀家风……………2课时1.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认识自己与家人之间在一些方面的不同,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 理解家人的心。
2.学生能够意识到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理解家人的心。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意识到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
教学准备:PPT ;老师收集家长们对孩子写的话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知探究1.欣赏舞蹈《我爱我的家》2.师:人人都有一个家,你们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家庭情况吗?你爱你的家吗?(1)与同桌分享家庭情况,表达出自己对家的热爱。
(2)选择一两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3.师: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里有我们的亲人。
当我们快乐的时候,他(她)会和我们一起分享;当我们烦恼的时候,他(她)会听我们倾诉衷肠。
家人给我们慰藉和爱心,我们将在家人的关爱下度过童年,渐渐长大。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与家人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增加。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家人之间那份理解与宽容。
4.揭示课题:1.读懂彼此的心二、新知探究活动一:相互理解(一)实话实说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温馨实话实说的家!爸爸妈妈用深情呵护着我们,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舌头也有被牙齿咬的时候,在生活中,你对爸爸妈妈的某些行为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如果不想说出来,也可以把心里话写在本子上。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说一说:当与家人发生不愉快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4.体会李晓欣的感受。
从前,我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我们之间很亲呢,无话不谈。
现在,我发现这种感觉越来越少,他们不理解我,对我管得也越来越多。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家人的爱》教学反思(精选6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家人的爱》教学反思(精选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家人的爱》教学反思(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人的爱》教学反思1《家人的爱》这首诗歌通过3件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现在的孩子都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不要说关心父母,不惹父母生气就算不错了。
还有不少孩子觉得父母就该这样,根本体会不到父母无私的关心。
在教学本课前,我有意识的让学生介绍了自己的妈妈。
许多学生从各种样子、性格、工作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妈妈。
学生通过这项活动,开始关注起妈妈来。
课上,我让学生自己读诗歌,说说读完后你的感受或是说说哪些诗句让你感动。
学生开始说的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事迹。
况且并没有体会到无私的母爱。
联系生活实际,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难忘的事。
配合着我充满感情的渲染语,学生渐渐入境了,有的说的时候不笑了,有的声音有些低沉,还有的眼里闪着泪花。
学生完全沉进去了。
我适时引导,让学生仿写儿歌,写写自己的妈妈。
不少孩子都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说**的爱是那碗清凉可口的绿豆汤。
有的说,家人的爱是那温暖的棉被。
还有的说**的爱是那严厉的目光,伴随着我一天天成长。
不少学生还下了决心。
有些家长来了之后说看到孩子写的作文很感动,也给自己的孩子写了寄语。
到这里,由课本到生活实际的扩展应该告一段落了。
但我觉得还不够。
人不能只爱自己的家人,对别人还应抱有一颗爱心。
我在课后让学生收集了“爱的表现”,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父母、朋友、陌生人爱的事迹说了出来。
相信他们在说的同时,已经感受到了爱。
通过这些活动,我觉得语文课堂,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
《家人的爱》教学反思2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家庭中的点滴事例,感受到家人深厚的爱。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结合一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让孩子在具体、真实的事例中感受到家人的严格要求同样也是爱。
小学三年级下期思想与品德期末试题(答卷时间45 分钟完成)卷首温馨提示:小朋友,本学期即将结束,想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吗?赶快走进下面的思想与品德园地吧!要仔细读题、认真作答、规范书写哟!分,共32分) 1.( )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在家中得到了家人的( ),学到了( )、( )和做人的( )。
3.平面图三要素指:方向,比例尺和( )。
在没有指向标的平面图上,方向的确定是:上北、下( )、左( )、右( )。
4.画平面图的步骤:( )、( )、( )。
5.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爱时,会自然想起唐代诗人( )的诗《 》。
谁言( )心,报得( )晖。
6.我们每个人和别人( )时,都会对人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从不同的( )看同学,得出的( )也不一样。
7.遵守交通规则靠( )。
请你设计一条交通安全用语( )。
8.当你走在路上遇到红灯时,你应该( )。
当你走在路上遇到绿灯时,你应该( )。
9.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 )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
10.汽车前面的两只“大眼睛”叫“大灯”,起( )作用;汽车左右两侧有几个“黄眼睛”叫“方向灯”,起( )作用;汽车尾部的“红眼睛”叫“自动刹车灯,”告诉后面的车辆,注意保持车距;汽车尾部的“白眼睛”叫“倒车灯”,提醒后边的行人和车辆注意躲避。
11、多发的意外交通事故有( )、( )、( )、( )。
13、凡年满( )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我们国家的法律( )的条文。
分,共15分)1.小明为妈妈倒垃圾,要跑道钱 . ( ).2.10岁的小来年感急于去姥姥家,骑着自行车就上马路了. ( )3.坐车时小敏把手伸出窗外. ( )4.违反交通规则大多是人们交通意识淡薄. ( ) 5.马路不是游戏场。
( ) 6.我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心、爱护,于其他人没有关系。
( ) 7.我们国家的法律中没有对儿童实行特殊保护的条文。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知识点1、为了使我们愉快健康地成长,爸爸、妈妈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
我们在家人的关爱下一天天成长起来。
2、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在家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学到了知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
3、其实,和爸爸妈妈之间通过谈心时可以相互理解的。
4、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里。
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在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很多服务,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为我们工作很辛苦,我们要尊重和感谢他们。
5、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
6、我们国家的法律中有许多对儿童实行特殊保护的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
7、有时,由于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想法、感受和选择不同,有时也会发生冲突;另外,我们每个人和别人接触时,都会对人有这样那样的看法。
因此,我们可以试着换个角度想一想,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避免冲突和矛盾,也能正确看待同学了。
8、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9、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萧伯纳)10、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是相互服务、相互依赖的。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们。
11、我们能够在社区方便、愉快地生活,离不开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们,如:清洁工、邮递员、药店工作人员、饭店服务员、物业管理人员等等,他们的工作很辛苦,我们要尊重和感谢他们。
12、平面图上的方向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对于平面图中的事物,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符号来表示。
13、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国家和各地方制定了相应的交通规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如:行人要走人行道,并做到右侧通行、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能翻越马路中间的横栏、在铁道口要张望两侧再通行、不能在公路上追逐、跑闹、说笑等、小孩子不能在公路上骑自行车、玩轮滑、玩滑板车等……14、现代的交通给人们的才出行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
(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xx)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
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
这也是爱
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
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