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结构图(丁辉)
- 格式:docx
- 大小:14.84 KB
- 文档页数:1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生平及作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学会通过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关爱身边的人。
(2)树立善良、同情弱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分析,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2)学会板书设计,掌握板书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安徒生及其作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究,讨论生字词及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及社会背景。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运用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5. 板书设计(1)教师示范板书设计,引导学生掌握板书技巧。
(2)学生分组进行板书设计,展示个人才华。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小女孩的出现1. 描述环境2. 小女孩的形象二、小女孩的遭遇1. 描述小女孩的贫困家境2. 小女孩的孤独与无助三、火柴的魔力1. 火柴带给小女孩的温暖与希望2. 小女孩的美好幻想四、现实的残酷1. 小女孩的现实遭遇2. 社会对小女孩的冷漠五、小女孩的离世1. 小女孩的悲惨结局2. 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位非常可怜的孩子。
在大年夜这个合家团聚的日子里,她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
她的旧围群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但整整一天,没有人买过她一根火柴,也没有人给过她一个钱。
小女孩生活在一个人情冷漠的社会里,没有人关心她。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她的爸爸一定会打她。
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又已经去世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女孩只能在墙角擦燃火柴,看着美好的幻像,这让人很悲伤。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故事的背景,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故事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卖火柴的小女孩》。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小女孩为什么会在寒冷的除夕夜卖火柴?她遇到了哪些人?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4.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分析小女孩的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片段,说出喜欢的理由。
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设想小女孩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她会有怎样的遭遇?(2)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像小女孩这样生活困难的人?6.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7.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思维导图怎么做《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由安徒生抒写的童话故事,收录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的第八课,也在很多课外读物中出现过,可以说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童话。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内容梳理正式制作思维导图前,首先可以对童话故事的内容进行一些简单地梳理,方便有序符合逻辑的梳理内容。
例如下面通过童话的基础信息、主要内容和赏析三个大范围梳理内容。
1、基础信息《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由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同时也是安徒生代表作之一,被归类为常人体童话。
作者简介:安徒生是一位擅长将民间传说、道德说教与自己非凡想象力结合并用诙谐幽默方式创作的作家,安徒生所创作的童话对儿童与成年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外科普:常人体童话中的人物看起来无异于常人,但故事中人物的性格、行为、遭遇都会以极度夸张的文学手段进行处理,多具讽刺性和象征性。
2、主要内容(1)内容概述该童话主要讲述了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2)内容简介一年最后一天的—大年夜,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没有吃东西,又冷又饿。
小女孩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见了温暖的火炉;小女孩擦亮了第二根火柴,看见了喷香的烤鹅;小女孩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小女孩擦亮了第四根火柴,看到了久违的外婆。
小女孩害怕火柴熄灭后外婆会和火炉、烧鹅、圣诞树一样消失不见,赶紧擦亮了一大把火柴,想要将外婆留住。
最后小女孩嘴角带着微笑死去,没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后一刻看到过多么美好的情景。
3、童话赏析结尾小女孩虽然死了,但嘴角却带着微笑。
童话便是通过擦燃火彩时美好的幻想与现实饥寒交迫的鲜明对比,表达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并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罪恶。
二、绘制《卖火柴的小女孩》思维导图梳理童话故事内容的同时,便可将其总结至思维导图中。
下面给大家简单梳理画法:1、首先通过迅捷画图创建一份空白思维导图;2、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中心将内容梳理至节点中;3、利用概要、插入、主题、图标等功能完善思维导图的内容并进行适当“润色”处理;4、将制作好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思维导图导出为PNG、PDF、JSON等格式。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教师姓名:张友前学校名称:威远县新场镇永高小学授课班级:六年一班形成性练习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知识1.组词:僵()蓝()橱()梗()蜷()疆()篮()厨()哽()倦()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乐光明精致美丽冷淡柔弱温暖强烈雪白能力根据课文内容用横线恰当连接词语:幻想渴望现实美丽的圣诞树温暖冻死慈爱的奶奶幸福痛苦喷香的烤鹅食物寒冷美好的地方爱抚孤独温暖的大火炉欢乐饥饿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实现自主学习。
一、运用视频和课件创设最佳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良好氛围。
使师生,生生关系没有距离感,畏惧感,大家都无拘无束,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同时通过视频课件的演示,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
1、根据教材特点,导入新课部分,请学生欣赏卡通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整个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到故事中去,让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一段动人的动画视频,使学生大有身临其境之感。
,泛起了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为下面的学习开拓了空间。
2、探索认知部分,利用多媒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合作自学,感情朗读,想象练说等各种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自由组合,分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协作精神。
3、巩固总结部分,利用多媒体再次出现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图片场景,让学生再次感受,并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既帮助巩固、深化了知识,又能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幸福。
三年级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树立同情心,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培养同情心。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3.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发现问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3 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材《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文本。
4.2 教具课件、图片、音乐等。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5.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5.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同情心,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5.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7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第六章:课后作业6.1 作业内容1. 熟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2. 完成生字词书写练习。
3. 写一篇关于小女孩的故事感悟。
6.2 作业要求1. 读课文时,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 生字词书写要规范、工整。
3. 故事感悟要真实、有情感。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评价内容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性和感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