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考古文文学常识总结学生版
- 格式:xlsx
- 大小:12.27 KB
- 文档页数:6
2023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一、两汉文学
1.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2.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3.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作品,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为主题。
4.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叙事、纪传为主要形式,记录了从上古传说到公元前94年的历史事件。
二、唐宋文学
1.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杜甫、李白、白居易等被称为“诗仙”、“诗圣”。
2. 唐代的散文形式多样,有李商隐的纯文学小品,《唐婉》的笔记散文,《韩非子·外储说》的哲学论述等。
3.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鼎盛时期,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等是宋代的代表作家。
4. 宋代的散文作品包括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东坡乐府集》等。
三、元明文学
1. 元代的戏剧以杂剧为主,其中《汉宫秋》、《窦娥冤》等成为经典之作。
2. 明代的戏曲有四大剧种:京剧、评剧、豫剧、越剧。
3. 明代的小说以《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脍炙人口。
4. 明代的散文有徐霞客的地理散文,《纪程》等。
四、古代诗词
1. 唐代的诗人自号称\。
中考必考文学常识归纳总结文学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达。
在中考中,文学常识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考点,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作家及其传记、文学常用修辞手法等方面的了解。
下面将对中考必考文学常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文学作品与作家1.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2. 《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人共同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揭示了人性的善恶斗争,以及对信仰与真理的追求。
3.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鲁迅笔下的重要作品之一。
小说通过描写民国时期底层社会的贫困环境和祥子的命运,对封建伦理、人性与社会现象展开深刻思考,旨在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二、作家及其传记1. 鲁迅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民族精神的探索具有深远影响。
2. 朱自清朱自清(1898年-1948年)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之一,代表作有《背影》等。
他的作品纯朴、含蓄,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触动了无数读者。
3. 茅盾茅盾(1896年-1981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被誉为“文学家中的哲学家”。
他以《子夜》、《春蚕》等作品展现了对社会现象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三、文学常用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客观事物与抽象概念进行比较,以丰富形象和语言的表达。
例如:“一轮红日照在山头,海天相接,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海。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增加形象的逼真感和感情色彩。
例如:“月儿弯弯,笑弯了眉眼。
”3. 对仗对仗是指诗歌中、辞章中左右相对应的句子或词语,在音韵、结构和语意上进行平衡,使写作更加优美。
中考语文课外古文知识归纳古文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掌握古文知识是考生提高语文水平、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中考语文课外古文知识的归纳总结:一、经典古文作品在中考古文考试中,常见的经典古文作品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等。
这些作品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留存于世,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文阅读技巧1. 注意熟悉常见古文词汇和常用句式。
熟记常见的古文词汇和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思。
2. 注重理解句子结构。
古文中的句子结构多种多样,有并列结构、主谓宾结构、状语从句等。
理解句子结构有助于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
3. 注意把握古文的修辞手法。
古文中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反问等,把握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深层含义。
4. 注意推敲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古文常常存在词语省略或者词义转换等现象,通过推敲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分析句子的含义是解读古文的关键。
三、古文阅读方法1. 通读全文。
在阅读古文时,首先要迅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抓住文章的脉络。
2. 分析段落结构。
将古文按照段落进行分析,找到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以便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的内涵。
3. 理解古文词义。
在面对不理解的生词时,可以通过词语周围的语境进行猜测,或者借助词典查找词语的解释。
4. 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在阅读古文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
5. 归纳总结。
在阅读完一篇古文后,可以进行归纳总结,记录下重要的句子和短语,以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和记忆。
四、古文默写技巧1. 温故知新。
在默写古文之前,可以花一些时间回顾已经学过的古文知识,增强记忆。
2. 制定默写计划。
可以将所需要默写的古文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进行默写,逐渐提高默写的难度。
3. 多练习。
通过多次的默写练习来提高默写古文的能力,逐渐增加默写的字数和难度。
4. 注重错词的反复默写。
中考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与文学常识归纳一、词语解释(一)《论语八则》1、习:温习、实践。
2、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3、朋:同门(师)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5、愠(yùn):恼怒。
6、君子: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7、罔(wǎng):通“惘”,迷惑。
8、殆(dài):疑惑。
9、诲女知之乎:通“汝”,你。
10、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懂;或智慧。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
12、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13、为人谋而不忠乎:策划,考虑。
1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真诚。
15、传不习乎:传授。
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担心。
(二)《小石潭记》1、篁(huáng)竹:丛生的竹子。
2、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3、坻(chí):水中高地。
4、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6、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佁,一本作“怡”。
7、俶(chù)尔:忽然。
8、翕忽:迅速。
9、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10、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12、隶:跟随。
(三)《陋室铭》1、德馨:指品德高尚。
馨,香气。
2、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鸿:大。
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4、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5、案牍(dú):公文、文书。
(四)《爱莲说》1、蕃(fán):多。
2、淤泥:污泥。
3、濯(zhuó):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4、亵(xiè)玩:轻漫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5、隐逸(yi):指隐居的人。
这些人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6、鲜(xiǎn):少。
7、宜:应当。
(五)《三峡》《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记录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文学创作的特点等。
2. 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等,以及相关的代表作品和作者;同时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及代表作品和作家。
3. 文学史和文学经典: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如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并熟悉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4. 文学名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了解文学名著的作者及其作品创作背景,如知道《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及他的生平和创作环境等。
5. 文学名句和典故:熟悉一些常用的文学名句和典故,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等。
6. 文学评论及文学理论:了解一些常见的文学评论和文学理论,如写实主义、意识流、象征主义等,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风格和意义。
以上是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的大致内容,具体以当年的考试要求为准。
除了以上内容,还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参加课外阅读活动等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文学常识。
第 1 页共 1 页。
新课标初中古诗词必背知识点汇总新课标初中古诗词必背知识点汇总涵盖了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核心内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古诗词的分类: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分类,如诗、词、曲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古诗词的作者:熟悉各个时期著名诗人和词人,如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了解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古诗词的体裁:掌握不同体裁的古诗词,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词牌名等。
4. 古诗词的韵律:理解古诗词的平仄、韵脚以及节奏,能够辨识不同韵律的古诗词。
5. 古诗词的意象:识别和理解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山水、花鸟、月夜等,以及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6. 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借代等。
7. 古诗词的鉴赏: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感,能够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8. 古诗词的背诵:熟练背诵新课标要求的初中必背古诗词,如《静夜思》、《望岳》、《水调歌头》等。
9. 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包括历史时期、社会环境、作者的个人经历等。
10. 古诗词的文化价值:认识古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11. 古诗词的现代意义:探讨古诗词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12. 古诗词的跨文化理解:尝试从跨文化的角度理解古诗词,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
13. 古诗词的学习方法:掌握有效的古诗词学习方法,如朗读、默写、赏析等。
14. 古诗词的考试要点:熟悉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古诗词题型,如填空、翻译、赏析等。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文言文部分是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以下是中考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知识点汇总:1. 实词与虚词- 实词: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如“之”、“其”、“以”、“于”等字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 虚词:熟悉并理解虚词的语法功能,如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
2. 句式特点- 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也称作“介宾短语后置”)等类型。
-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及其翻译方法。
3. 通假字- 掌握常见通假字,理解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辨认和解释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现象。
4.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根据上下文需要所发生的活用现象,例如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5. 一词多义及固定搭配- 记忆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多种含义以及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
6. 文化常识- 了解古代官职名称、科举制度、礼仪习俗、天文地理等基础知识。
7. 文章阅读理解- 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主旨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 对文言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其言行背后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
8. 翻译技巧- 学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把握原文意思,并能用现代汉语规范地表达出来。
9. 背诵默写- 背诵指定篇目的文言文全文或关键段落,并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
10. 断句与标点- 学会根据文言语法结构和意义来正确断句,为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以上内容是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时应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供参考。
中考语文古文知识点总结古文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学习古文的学生来说,掌握古文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中考语文考试中常常出现古文阅读题,因此掌握古文知识对于中考考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关于中考语文古文知识点的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古文的基本特点1. 语言古老:古文是古代的语言文字,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区别,例如古文中使用的词汇和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因此要能够读懂古文,就需要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
2. 繁体字:古文中常常使用繁体字,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识别繁体字的写法。
3. 古文阅读技巧:古文阅读不同于现代汉语的阅读,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技巧,包括理解古文的词义,句法结构,以及理解古文的含义和情感。
二、古文的类型古文包括诗歌和散文两种形式,其中诗歌又分为《诗经》、《楚辞》、《唐诗》等,散文又分为《史记》、《汉书》、《孙子兵法》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古文的类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古文进行阅读和理解。
三、古文的基本知识点1. 古文的命题方式:中考语文考试中的古文题材及内容多样化,尤其是阅读题的命题方式也比较多样,可能是对古文原文的阅读理解,也可能是对古文原文的复述、改编或者剧化,因此考生需要练习不同形式的古文阅读,熟练应对各种形式的古文阅读题。
2. 古文的语言特点:古文诗歌和散文在语言上有所不同,例如诗歌中常常使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而散文则更注重表达思想和情感,因此要能够区分古文的语言特点,学会阅读和理解不同形式的古文。
3. 古文的阅读技巧:古文的阅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技巧,包括对古文词义和句法结构的理解,能够理解古文的内在含义和情感,以及使用注释、翻译等辅助工具帮助理解古文。
四、古文的学习方法1. 多读古文:学习古文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古文,包括诗歌和散文,多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古文的语言特点,锻炼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中的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古代文学是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文学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中的古代文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一、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文学可以分为诗、词、散文和戏曲四大类。
其中,最重要的是古代诗词,它是我国传统文学的瑰宝。
学习诗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思维视野。
1. 古代诗词知识要点古代诗词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绝句、律诗等。
学习诗词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古代诗人和代表作品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通过学习古代诗人,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2)诗词的韵律和格律诗词是有韵律和格律的,通过掌握韵律和格律可以提高朗读和欣赏的效果。
(3)诗词的意境和意义诗词追求的是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象和感情,学生要从诗词中感受作者的意境和意义,尝试解读诗词的内涵。
2. 古代散文知识要点古代散文是以散文的形式表达情感、记叙事实或阐述见解的一种文学形式。
学习古代散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1)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例如,《世说新语》、《醉翁亭记》等。
通过学习这些代表作品,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
(2)散文的写作特点散文较为自由,常采用议论、描写和记叙等手法,学生要掌握这些写作特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古代文学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古代文学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也对现代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学生要认识到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于现代生活中。
1.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古代文学的诗词和散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学生能够增加词汇量、开拓语言思维,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 情感的体验和情绪调节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人生智慧,通过欣赏和阅读古代文学作品,能够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调节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面对现代生活中的困惑和挫折。
中考语文古文知识点整理
一、常见实词
动词:游览、欣赏、品味、研究、讨论等。
形容词:美丽、壮观、雄伟、可爱等。
名词:山、水、花、草、树木等。
副词:常常、也许、一定等。
介词:在、于、从等。
连词:和、与、但是等。
代词:之、其、此、他等。
助词:所、者、乎等。
二、常见虚词
之: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何:多么,何等,怎么样的意思。
于:从,在,对于,向,到等意思。
以:用,因为,由于等意思。
而:连接并列短语或句子,表转折,顺承等关系。
则:就,如果,假如等意思。
与:和,跟,同等的字义。
或:或者,有的意思。
且:而且的意思。
故:所以,因此的意思。
三、古文句式
判断句:用者也来表示肯定和否定判断。
被动句:用见、受、被等表示被动关系。
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的句子。
倒装句:把谓语放在主语前面,把定语放在状语后面等。
疑问句:用疑问语气表达询问的句子。
反问句:用反问语气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中考课标文言文知识归纳——重点词句翻译1 《出师表》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重点词:崩殂:指帝王之死;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
疲弊:困苦穷乏。
诚:实在。
秋:时候。
先帝开创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成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时刻啊。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重点词:陟:提升,提拔。
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
臧:好。
否:恶。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重点词:小人:人格卑鄙的人。
倾颓:衰亡、衰败。
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重点词:贞良:忠良,忠正诚信。
死节:为保全节操而死。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重点词:布衣:平民。
躬:亲自。
苟全:苟且保全。
卑鄙:低微鄙陋。
枉屈:指屈尊就卑。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重点词:受任:接受任务。
奉命:奉命出使。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部编版新九年级上下册古文学习要点整理【中高考必备】一、古文研究的重要性对于中高考生来说,古文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首先,古文研究是培养学生中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其次,古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古文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古文研究的方法与技巧1. 注重词汇积累:古文中的词汇较为繁复,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建议使用词汇卡片、词汇表等工具进行记忆和复。
2. 研究句式结构:古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古文中常用的句型和句式,了解其语法特点和使用规则。
3. 阅读典籍名篇:通过阅读经典古文作品,如《论语》、《史记》等,可以增加对古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对古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阅读水平。
4. 多做题和模拟考试:练是提高古文研究效果的关键,做更多的题和模拟考试可以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发现和弥补不足。
5. 注重写作训练:古文研究不仅仅是阅读理解,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建议多写古文作文,锻炼古文写作的技巧和能力。
三、复备考指导1. 梳理重点知识:根据教材内容,梳理出古文研究的重点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有助于复备考时的重点把握。
2. 制定研究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合理安排研究和复时间,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研究。
3. 查漏补缺:在复备考过程中,及时查漏补缺,注意弥补之前的知识盲点,为考试做好准备。
4. 做模拟考试:在考前模拟考试中,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节奏和压力,熟悉考试要求和题型,发现自身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复策略。
四、古文研究的注意事项1. 多积累范文:在古文研究过程中,多积累一些范文,熟悉优秀的古文表达方式,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多思考理解:研究古文不仅仅要追求表面的字义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古文背后的含义和思想,通过思考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和把握。
中考小古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小古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察学生对古
文的理解能力,也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技巧。
以下是中考小
古文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1. 古文的基本知识:了解古文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比如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
2. 古文的文体特点: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如记叙文、议论文、
说明文等,以及它们在古文中的表现形式。
3. 古文的句式结构:熟悉古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并能够正确分析和翻译。
4. 古文的词汇特点:掌握古文中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词
汇现象,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5. 古文的修辞手法:了解并能够识别古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对
偶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6. 古文的翻译技巧:掌握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能够根据古文的
语境和文体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7. 古文的阅读策略: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理解句意,以及通过
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8. 古文的文化背景:了解古文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人物
思想等,能够将古文放在相应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解读。
9. 古文的作者及其作品:熟悉一些重要古文作者的生平、思想以及其代表作品,能够对作者的文风和思想倾向有所了解。
10. 古文的文学价值:能够评价古文的文学成就,包括语言的精炼、形象的生动、情感的真挚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学生将能够在中考中更好地应对小古文的阅读和翻译题目,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中考语文古代诗词文学常识最全总结古诗词在中考中占到了大约12分的分值,而且随着部编版教材的使用,古诗词在语文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因而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学常识能够帮助自己在考试时更好地摸清答题思路.《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关雎》(关关雎鸠)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睹物怀人、情景交融,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蒹葭》(蒹葭苍苍)爱情诗,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欲见而不得的惆怅,选自《诗经·秦风》。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选自《乐府诗集》,此诗为汉乐府中的民歌。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龟虽寿》(神龟虽寿)曹操,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东晋诗人,此诗是田园诗的上品,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选自《陶渊明集》。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写作者隐居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木兰纯朴、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积极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颈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
山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情趣,老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中考古诗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古诗文的体裁1. 诗歌: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等形式,常见的诗体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律诗、绝句等。
常见的古代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
另外,还有诗经、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
2. 文言文:文言文是指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主要包括文章、赋、议论文等。
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优美,常用典故、典型表达和比喻手法,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
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论语》、《孟子》等。
二、古诗文的文学特点1. 墨客笔法:古代诗文常用的绘画笔法,包括写意、泼墨等,通过形象的绘画手法来表现诗文的意境。
2. 风景描写:古代诗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极其精确,常用意象的手法来展现自然美。
3. 情感表达:古代诗文善于表达情感,常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出动人的情感世界。
4. 古代诗歌的节奏:古代诗歌在语言的节奏上有独特的规律,有声调的变化、音韵的运用等,使诗歌具有韵律美。
5. 文言文的经济性:文言文在表达上追求准确简洁,常用短小的句子和精炼的词语来表达思想。
三、古诗文的名家名篇1. 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以抒情诗见长。
代表作有《登高》、《绝句》、《春望》等。
2. 李白:李白是唐代另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以豪放、奔放见长。
代表作有《将进酒》、《庐山谣》、《赠汪伦》等。
3. 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赋等,风格多样,才思敏捷。
代表作有《赤壁赋》、《浣溪沙》等。
4. 王安石:王安石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注重文风的朴素和形式的深刻。
代表作有《泊船瓜洲》、《横江词》等。
5. 苏辙:苏辙是宋代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富有感情的表达,代表作有《赤壁》、《蝶恋花》等。
6. 辛弃疾:辛弃疾是宋代文学家,他的词作继承了苏轼的风格,执著于自由奔放的个性。
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贺新郎》等。
四、古诗文的鉴赏方法1. 通读全文:要理解一首诗或一篇文言文,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全篇的内容和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