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作业标准答案(2020年整理).pptx
- 格式:pptx
- 大小:91.28 KB
- 文档页数:17
实用法律基础平时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A2、B3、C4、C5、D6、D7、B8、A9、C 10、D二、多选答案:1、ABCD 2、ABCDE 3、ACDE 4、BCE 5、AB三、名词解释1、法治:依据法律管理国家和民众的各种事务的一种政治结构。
与先秦法家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建立在民主社会的基础之上。
法治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法治包括两点,一是有优良的法律,二是优良之法得到民众普遍遵守,这个思想得到了后来者的发扬,并构成了当代法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
2、民事责任:对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属于法律责任的一种,是保障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实现的重要措施。
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权益得以恢复。
3、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4、举证责任: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义务,并有运用该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
举证责任制度最早产生与古罗马法时代。
四、简答题1、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要素。
答: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规定,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
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A. 国家意志性B. 普遍性C. 保守性D. 强制性答案:C解析: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和规范性。
保守性并不是法律的基本特征。
2.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A. 法律主体B. 法律关系内容C. 法律关系客体D. 法律关系形式答案:D解析: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法律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形式并不是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
3.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地方性法规答案:A解析:我国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不属于法律渊源。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A. 违法行为B. 违法后果C. 违法主体D. 违法情节答案:D解析: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违法后果、违法主体和违法目的。
违法情节并不是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5.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A. 经济困难者B. 盲人、聋哑人C. 残疾人D. 犯罪嫌疑人答案:D解析:法律援助的范围主要包括经济困难者、盲人、聋哑人、残疾人等。
犯罪嫌疑人不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
二、多项选择题1. 我国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哪些?A. 普遍性B. 主体平等性C. 约束性D. 不可分割性答案:A、B、C解析:我国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普遍性、主体平等性和约束性。
不可分割性不是法律关系的特征。
2. 下列哪些属于法律渊源?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国际条约答案:A、B、C、D解析: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和国际条约等。
3.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A. 违法行为B. 违法后果C. 违法主体D. 违法目的答案:A、B、C解析: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违法后果、违法主体和违法目的。
4. 下列哪些属于法律援助的对象?A. 经济困难者B. 盲人、聋哑人C. 残疾人D. 犯罪嫌疑人答案:A、B、C解析:法律援助的对象主要包括经济困难者、盲人、聋哑人、残疾人等。
第一次形考试题及答案实用法律基础第一次作业(第一二三章)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道题总计20分)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构成及其活动的基本原则。
3.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4.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体行政行为通常具有个别效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道题总计20分)1.惟有( C )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A.道德习俗B. 宗教信条C.法律D.社会章程2.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首要问题是( C )A.让人们知道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B.使人们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C.培养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D.提高领导人的法律知识水平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C )A.社会主义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主集中制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C )A.少数服从多数B.集体行使职权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平等原则5.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 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国家机关是( A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最高人民法院6.我国现行《宪法》是制定的时间(D)A.1954年宪法B.1973年宪法C.1979年宪法D.1982年7.某市人民政府制定一规章,授权市政府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治理乱设摊点问题,并明确市综合治理委员会直接主管该办公室工作。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法律基础》问答题参考答案1.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①任何组织都可以被授权。
②法律、法规、规章的“委托”视为授权。
③规章以下规范的“授权”视为委托。
④常见的有:事业组织(学校)、企业组织(公用企业、金融企业、全国性公司)、社会团体(律师协会、工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委会、村委会)。
2.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①任何组织都可以被委托(行政许可权委托行政机关;行政处罚权委托事业单位)。
②行政机关的“授权”视为委托。
③常见的有:治安联防队、税收代扣代缴人。
3.法律关系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是生活在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上,扮演着子女、父亲、夫妻等等不同的角色。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巨大,它通过确立(确认)、参与和修补社会关系的方式最终影响我们的生活。
社会关系经过法律调整后,成为一种法律化的社会关系,这就是法律关系。
社会关系之所以需要上升为一种法律关系,是经过法律的调整后,社会关系会变得相对稳定、清晰,我们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容易判断,而且一旦这种社会关系遭到破坏,容易得到保护和矫正。
例如,男女双方通过履行婚姻登记这一法定程序后,就能够建立起法律所认可、保护的婚姻关系,因为有《婚姻法》的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就比较清楚,而且一旦婚姻关系受到破坏,也容易得到救济,如有配偶的一方与它人非法同居,违背了夫妻双方互相忠实的义务,则另一方可以诉诸法律要求排除这种非法同居关系或者要求离婚并给予赔偿。
但男女双方如果双方没有履行法定手续,形成所谓的“事实婚”,由于缺乏法律的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处于待定状态,也得到不法律的保护。
法律关系由“权力”、“权利”和“义务”这3个基本元素构成。
权力是根据法律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拥有的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组织的自由、权益进行限制、管理、征收和剥夺的资格。
例如,税务机关有权按照法律规定的税种和税率对企业和个人进行征税,公安机关有权对涉嫌犯罪的人采取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
新疆电大开放教育实用法律基础课程作业册(通识课)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说明1、新疆电大布置的实用法律基础课程平时作业共四次,具体形式为综合练习。
2、学生应当独立完成书面作业,辅导教师应当批阅作业并客观评分。
3、每次作业成绩以百分制计,四次作业的平均成绩按15%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
4、作业答题部分应当手写完成,不得打印粘贴。
新疆电大开放教育实用法律基础平时作业一作业一成绩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法主要体现的是( B )的意志。
A 全民B 统治阶级C 党D 整个社会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B )。
A 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 民主集中制度3、某县人民政府依法作出有关规范该县集贸市场秩序的决定。
这种行政行为是( C)。
A 非要式行为B 具体行政行为C 抽象行政行为D 行政执法行为4、某甲只有12岁,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他可以进行( C )。
A 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B 与其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C 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D 任何民事活动都需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才可以进行5、根据我国《着作权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合理使用他人作品的情形是( C )。
A 为课堂教学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B 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C 将已经发表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出版发行D 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发表的作品6、我国《公司法》将公司分为( D )。
A 国有公司、集体公司和中外合资公司B 普通公司和特殊公司C 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D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7、下列选项中可适用劳动仲裁的争议有( C ?)A 罗某因其所在公司对其作出留用察看的处分不服而与公司发生的争议?B 盛某因其所在公司取消其原有的劳保津贴而与公司发生的争议?C 王某因其不服所在公司的人事任免事项而与公司发生的争议?D 徐某因其所在公司的工资执行标准而与公司发生的争议8、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问题不包括( A )。
第一次1.我国法律形式主要是不成文法()。
(1.00分)x2.我国人大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可以由出缺代表所在单位补选()(1.00分)x3.所有国家领导人连续任职都不得超过两届()(1.00分)x4.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1.00分)y5.在我国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律遵守的主体是人民()。
(1.00分)x6.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1.00分)y7.法律渊源是指法律的起源问题()。
(1.00分)x8.违反道德的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1.00分)x9.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1.00分)y10.现行宪法规定,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1.00分)y11.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1.00分)x1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是道德界限,也是法律所设置的行为底线()。
(1.00分)y13.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可以不履行()。
(1.00分)y14.现行宪法规定,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特区以及特别行政区()(1.00分)x15. 一个国家一般只有一个法律体系,而却有多个法律部门()。
(1.00分)y16.实行计划生育是夫妻双方的义务。
()(1.00分)y17. 人治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和方式,是一直与法治并存的()。
(1.00分)y18.公民的权利能力在出生时就拥有()。
(1.00分)y19.法是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方法,且是惟一的方法()。
(1.00分)x20.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1.00分)y21.基层人民法院需要对其上级法院负责。
《实用法律基础》我要考试参考答案以下为题库,快捷键CtrI+F查找1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
A.国务院规定B.法律规定C.国务院设定D.法律设定2.现行选举法规定,选民可以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委托最多不得()A.超过三人B.超过四人C.超过五人D.超过二人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oA.犯罪既遂B.过失犯罪C.故意犯罪D.实行犯罪4.1979年选举法把直接选举的范围扩大到A.地区一级B.自治C.县、自治县D.省级5.现行宪法序言明确宣告本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A.社会制度B.政治制度C.国家制度D.根本任务6.现行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A.取得赔偿的权利B.提出申诉的权利C.要求给予刑事处罚的权利D.提出批评的权利7 .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
A法律规范的数量8 .法律调整的后果C.法律调整的范围D.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8 .某高级法院副院长出版了一本刑法学教科书,对刑法的若干问题作了阐释。
这种解释属于()。
A.学理解释B.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C.司法解释D.立法解释9 .下列各项中,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A.北京红十字会B.个体商贩李某C.北京大学的招生办D.海河公司分公司10 .甲为了不让乙当上先进工作者,在单位布置评选工作后,到处散布谣言,说乙生活作风有问题,从而使乙在评选先进工作者时受到影响,乙因受刺激生病住院,甲侵犯了乙的()A.肖像权B.名誉权C隐私权D.荣誉权11 .划分地区管辖的主要依据是()oA.犯罪地B.被告人居住C被害人居住地D.最先受理地12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学理解释B.论理解释C.司法解释D.立法解释13 .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对法进行的分类是()。
A.一般法与特别法B.广义法与狭义法C.根本法与普通法D.成文法与不成文法1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是()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区的人民检察院C.自治区的人民法院D.自治区的人民政协15 .住宅不受侵犯属于我国公民的()A.文化教育权利B.政治自由权利C.人身自由权利D.人格权16 .甲盗窃乙圈养的群羊,为了防止发声被发觉先用剧毒药物将羊统统毒死后,将50只羊盗走,剥皮卖肉,得款IOoOo元。
《实用法律基础》网上练习题(一)(绪论、1-4章)一、判断正误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因为刑法是法律,所以,法律就是刑法。
(×)2、不同的文明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法律制度。
(√)3、中华法系的母法是以唐、明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4、法律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5、在我国,“人民”的概念内涵就是“公民”。
(×)6、我国的其它一切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准绳。
(√)7、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划分是有明显界限的。
(×)8、学习法律理论的目的就是避免自己不犯罪。
(×)9、法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才产生的。
(√ )10、只要立法完备,就可以规定所有需要法来调整的社会关系。
(× )11、县级人大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
(× )12、法的实施的最终目标是法的实现。
(√ )13、法的适用只能由司法机关来开展,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具有司法权。
(√ )14、在强调法治的今天,还须以德治辅助法治、以德治支撑法治。
(√ )15、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16、有法不一定可依,违法不一定必究。
(× )17、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发展观,才可能齐国的法制建设。
(√ )18、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
(√ )19、社会主义民主只要有制度作保证就必然可行。
(× )20、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是平等的。
(× )21、宪法一词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已经使用,所以,我国是最早立宪的国家。
(× )22、在法治国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至高无上的。
(√ )23、在我国,劳动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 )24、我国宪法把休息权赋予了所有公民。
(× )25.行政法已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
(× )26.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变动性,需要经常废、改、立。
电大法学专业《实用法律基础》科目考试平时作业及答案参考汇总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名词解释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关系: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3、法律解释:指对法律规范的内容、涵义等所作的说明。
4、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
5、国家机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形式自治权,实现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一种政治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1.法是以(B)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国家意志性B.权利义务C.国家强制力D.社会关系2.法是调整(A)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3.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4.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要求年满(D)。
A.16周岁B.15周岁C.20周岁D.18周岁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6.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
A.单一制B.民族区域自治C.联邦制D.复合制7.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
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B.各级国家审判机关C.各级国家检察机关D.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三、多项选择题1、法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CD)。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B.调整自然关系C.以权利义务为内容D.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E.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适用2、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下列(ABC)要素构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