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陈涉世家-孙家万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课文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课文知识点总结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陈涉世家》课文知识点:译文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
”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
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得死去六七个。
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
”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
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
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
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
(陈胜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
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
《陈涉世家》原文及文言文翻译《陈涉世家》原文及文言文翻译《陈涉世家》为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
北京高考在线网整理了陈涉世家的原文及文言文翻译,供各位考生参考!公元前209年,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揭开了反对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
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
文章记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对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
同时,作者司马迁也论述了陈胜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起义领袖缺乏指挥全局的能力、自身蜕化、用人不当,导致起义军作战失利,内部离心离德。
陈胜、吴广都死于自己的随从或部下之手,其结局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
原文:陈涉世家(1)陈胜者,阳城(2)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3)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4),辍耕之垄上(5),怅恨久之(6),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7)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二世元年(9)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10),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11),为屯长(12)。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13)亦死,举大计(14)亦死;等(15)死,死国(16)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17)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18),上使外将兵(19)。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20)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21)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2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23),宜多应者(24)。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25)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26)!”陈胜﹑吴广喜,念鬼(27),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陈涉世家章节(课题)名称陈涉世家(第一课时) 学时 4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熟悉课文,疏通文意,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过程方法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自主探究,体会主要人物性格。
通过补充材料和练习设计,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学生特征分析学生在历史课上已学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为学好本文打下了历史基础。
但作品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秦末,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学生认识这场革命运动暴发的必然性,理解陈胜的形象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故将“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背诵第二、三段中的重点语句”作为两个教学重点。
此外,本文长句、难句、通假词、古今词、活用词较多,会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些困难;本文要求掌握的文言判断句与现代文的判断句格式有较大的不同,学生可能会混淆,所以将以上知识作为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懂得文中文言实词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掌握文言文中一词多义、通假词、古今词的语言现象。
教学难点掌握的文言判断句、重点文言词。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激情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解决生字词导入: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的质问之声石破天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多么朴素的觉醒!陈涉正是怀着这种“鸿鹄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
1)要求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史记》故事2)引导学生以《大泽乡起义》为内容复述故事,并指导评价。
阳夏( jiǎ)辍耕( chuò)鸿鹄( hú)闾左(lǘ)適戍(zhé shù)当行(háng)度已(duó)数谏(shuò jiàn)罾(zēng )间令(jiàn )篝火( gōu )忿恚(huì)果笞( chī)宁有(nìng )攻蕲( qí)铚、酂(zhì cuó)柘、谯(zhè qiáo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陈涉世家》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一天)(两个)军官喝醉了, 吴广故意多 以激怒其众。
数:屡次。
恚:恼怒。
辱,责辱。
逃走,使他们发火,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
而起,夺过剑杀了他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藉第令:即使,假若。
固:本来。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剑挺:剑拔出鞘。
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军官拔出剑来,吴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佐:辅佐,帮助。
并:一起。
召令:召集号令。
陈胜帮他,一同杀了两个军官,召集并号令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失期:误期。
人说:
各位遇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也。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第21课陈涉世家一、要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阳夏jiǎ辍chuò耕怅chàng恨zhé戍度duó已失约以数shuò谏故陈胜王wàngzēng忿恚huì尉笞chī宁nìng有种乎蕲qízhìcuó柘zhè谯qiáo社稷jì2、解说下边加点的字。
辍耕之垄上之:去,往。
苟荣华苟:假如。
等死,死国可乎等:相同。
楚人怜之怜:敬爱。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称王。
忿恚尉恚:愤怒。
并杀两尉并:一齐。
藉第令毋斩藉:即便,倘若。
为坛而盟盟:盟誓。
比至陈比:等到。
3、找出下边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
发闾左戍渔阳通谪解说为戍,逼迫去守边为天下唱唱通倡解说为首发固以怪之矣以通已解说为已经身被坚执锐被通披解说为衣着二、要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怅恨久之,曰:“苟荣华,无相忘。
”陈涉叹气曰:“嗟乎!燕雀怎知青云之志哉!”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帐恨久之。
以前同他人一道被雇用耕地,停止耕种走到田畔高地上,因绝望而叹恨了许久。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约。
失约,法皆斩。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预计已经误了限期。
误了限期,依法都要杀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又暗自派吴广到驻地旁边森林里的神庙中,夜晚用笼盖火,狐狸的喊声喊道:“强盛的楚国中兴,陈胜为王。
”贵爵将相宁有种乎!贵爵将相莫非有天生的贵种吗?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吴广素人,⋯⋯贵爵将相宁有种乎!”原文:吴广素人,士卒多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挺,广起,而尉。
佐之,并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约,失约当。
九年级上册第21课《陈涉世家》翻译笔记【第一自然段】(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译: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吴广是阳夏人,字叔。
(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尝:曾经。
尝:停止。
之:去、往。
(动词)怅:失望。
苟:如果。
译: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今后)谁富贵了,大家不要相互忘记。
”(3)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若:你。
译: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是被雇佣耕地的,哪里谈得上富贵啊!”(4)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太息:长叹。
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译: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啊!”【第二自然段】(5)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者者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发:征发。
闾左:指代贫苦人民。
:通“谪”,贬谪。
戍:强迫去守边。
屯:停驻。
译: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朝廷)征发贫苦的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6)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次:编次。
译: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7)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会:适逢,恰巧遇到。
度:估计。
失期:误期。
译: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8)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乃:于是。
亡:逃走。
亦:也。
举大计:指起义。
等:同样。
死国:为国事而死。
译:陈胜、吴广于是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被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倒不如为国事而死,这样行吗?”(9)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以:因为。
数:屡次。
谏:古代下级对上级提意见或建议。
第21课陈涉世家电子版第21课陈涉世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史记》与司马迁;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3、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情感与价值目标:4、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二、重点:目标2、3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又是《史记》中的名篇。
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吧。
(二)、新授A.夯实基础1、范读课文2、字词过关鹄(hú)铚(zhì)酂(cuó)柘(zhè)稷(jì)闾(lǚ)左谪戍(zhé shù)当行(háng)度已失期(du?)以数谏(shu? jiàn)罾(zēng)间(jiàn)祠(cí)笞(chī)陈胜王(wàn g)忿恚(huì)毋(wù)以应(yìng)蕲(qí)宁(nìng)有种乎谯(qiáo)会(huì)计事长吏(lì)通假字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征发,调发)②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思,用意)③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④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⑤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⑥秦王不悦。
(“说”通“悦”,高兴。
)⑦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打主意。
)⑧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青灰色)3、知人论世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21、《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嘉鱼县潘家湾中学孙家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史记》与司马迁;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3、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情感与价值目标:4、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1、学习理解和分析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发展情况,认识农民起义产生和失败的必然规律(历史的必然性)。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写作特点,加深理解人物塑造的描写方法、前后照应的结构和铺垫材料的使用等写作方法,提高记叙性文体的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3、学习陈胜年少立志,读书有目标,做人有理想有追求。
4、了解《史记》和司马迁,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
【教学难点】
1、学习理解和分析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发展情况,认识农民起义产生和失败的必然规律(历史的必然性)。
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
2、学习人物塑造的描写方法、结构上前后照应等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1、朗读品读、思考感悟、讨论交流。
2、在历史追忆中学习复现,在文言翻译中理解分析。
【教学方式】用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学习检查
(一)文史常识
1、《史记》与司马迁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为王侯作传)、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
百家讲坛主讲人姜鹏教授在《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中称司马迁为“超级文章高手”,与鲁迅评价《史记》为“无韵之《离骚》”是一样的,说明他文章写得好,写作水平高。
2、《陈涉世家》与陈涉
陈涉出身雇农,身份低微,不属王侯,但他在秦王朝的严酷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
司马迁敢于破格把陈涉事迹列入“世家”为他立传,是对陈涉历史地位及起义作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是客观公正记录历史,是尊重事实,不是以出身论英雄,而是以功业评人物的表现。
(二)语音知识
辨字注音【注意Ü行韵母拼写规则】
(三)文言知识
1、课文翻译与复述故事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1)【之】的五种用法:①的(结构助词);②他或这件事(代词);③到、去(动词);④不用翻译,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有独立性(结构助词)⑤不用翻译,句末语气词(语气助词)2)【次】 3)【将】……
4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①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②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用网捕,原义鱼网)
2)名词活用作状语:①皆刑其长吏。
(刑:用刑惩罚)②法皆斩。
(法:按照法律)
③乃丹书。
(丹:用朱砂)④狐鸣呼曰。
(狐:像狐狸一样)
3)形容词意动用法:①天下苦秦久矣。
(苦:苦于,因……而受苦)②固以怪之矣。
(怪:对……感到
奇怪。
)
4)形容词使动用法:①忿恚尉。
(忿恚:使……恼怒)②死国可乎。
(死:为……而死)
5)形容词用作名词:①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坚硬的甲衣)(锐:锐利的武器)
5、词义古今辨识:
1)等死。
等:古义:一样,同样。
今义:等候,等待。
2)今亡亦死。
亡:古义:逃跑,逃走。
今义:死亡。
3)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常常,经常。
……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①“……者……也”是标准判断句式标志,……是……)
2)省略句上使外将兵。
(“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
3)倒装句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定语后置倒装句,“苦秦吏”是“郡县”的后置定语)二、课文阅读理解
(一)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朗读注意节奏,清楚节拍。
节拍划分主要是按意义的单位划分。
2、举例学习后朗读。
苟富贵,无相忘。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二)课文内容分析
第一段:交代陈涉出身及其年少理想【为下文写他领导农民起义作铺垫】
第二段:环境形势分析与起义谋划及准备
(1)起义原因
①直接原因或起义导火线:“屯大泽乡……遇雨失期,法皆斩。
” (九百人被逼上绝路)
②根本原因(形势分析):天下苦秦久矣。
▲秦朝统治残暴不合理,内部矛盾斗争复杂,危机四伏:
一、扶苏当立不立,胡亥不当立却立;不该死而死。
说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复杂。
二、楚在秦灭六国中受荼毒最深,“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当时楚人把“兴楚”希望寄托在项燕身上。
知识拓展:诛九族、五马分尸、焚书坑儒、指鹿为马等等
(2)起义口号:“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民心之策】
▲民间老百姓不知扶苏和项燕的生死实情(“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打这口号旗号能争得更多人的支持。
(3)起义舆论准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威众之策】
行卜;
丹书帛“陈胜王”置鱼腹;
夜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
▲用鬼神助威,使民众敬畏,树起义信心。
第三段:起义经过和起义军的发展壮大情况
①起义发动:激怒其众——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②起义发展:声势浩大,发展迅速。
③起义成果:建立政权(张楚)——响应广泛。
(三)人物形象分析
1、复习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谈谈小说》读写知识的学习)
①人物外貌、心理(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
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③具体描写和概括描写。
2、分析陈胜形象
(一)陈胜的总体形象:农民领袖,是农民运动卓越组织者和领导者。
年少有大志,有反抗精神。
领导起义有才干,有谋略,洞察能力强,善制定策略,善发动群众,善指挥作战。
(二)陈胜形象具体表现:
1、“与人佣耕”(身份交代:农民雇农,地位低微)
2、“怅恨久之”(神态描写:失望痛苦,不甘受奴役,。
)
3、“苟富贵,无相忘。
”(语言描写:渴望改变命运,盼过平等生活,愿有福同享)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言描写:年少理想抱负远大)
5、“天下苦秦久矣”(语言描写:环境形势分析有理,洞察能力强,善于分析)
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言描写:有远虑,敢斗争,敢牺牲。
)
7、“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语言描写:分析提出起义口号有理据,洞察能力强,有计谋。
)
8、行卜,鱼腹藏书,令吴广篝火狐鸣(动作描写:有计谋,善威众建民心)
9、“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语言描写:敢作敢为,敢于反抗)
10、攻大泽乡,收而攻蕲、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比至陈…(事件概括介绍:善指挥战争)
11、据陈,号令召三老豪杰会计事。
(行为描写:善发动群众)
12、“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侧面描写:照应前文起义根本原因,衬托陈胜有谋略、有预见)
13、吴广认同起义口号“以为然”;篝火弧鸣;数言欲亡以气将尉以“令辱之,以激怒其众”等(侧面描写:衬托陈胜有谋略、有预见,善组织工作)
【注意】文中佣者、吴广和诸郡县苦秦吏者等人,都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衬托陈胜形象性格作用。
(四)写作方法归纳总结
1、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多样多种
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如:诸郡县苦秦吏者和吴广等许多内容的描写是侧面描写,都有衬托陈胜善于审时度势,善于谋略判断等性格特征的作用。
③概括介绍和形象描绘结合
2、善用铺垫材料
▲陈胜雇农出身和年少“鸿鹄之志”,是为下文敢反抗、有谋略的“举大计”作铺垫。
3、文章结构严紧,前后照应。
① “诸郡县苦秦吏者”与“天下苦秦久矣”照应
② “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与“宜多应者”照应
③“苟富贵,无相望”与“已为王,其故人尝与佣耕者…欲见涉…陈王斩之…由是无亲陈王者”(练习题
三)照应。
4、材料详略安排得当
详写:陈胜年少抱负、起义原因、起义策略、舆论准备和起义开始三个场面。
略写:起义发展迅猛的情况
三、学习总结【回忆归纳学习内容,明白学习复习重点。
(略)】
板书:
1、找出文中
2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口号 舆论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鱼腹藏书 篝火狐鸣 起义成果:建立张楚政权;响应广泛。
发动起义 起义开始三件事:起义初期情况: 激怒其众 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四、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一”“二”。
2、练习册上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