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全书_第一章 社交礼仪
- 格式:docx
- 大小:50.88 KB
- 文档页数:28
男女社交礼仪社交场合上,无非就是两种人,男人和女人,他们在社交上要注意的地方有相同也有不相同。
那么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男女社交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男女社交礼仪1、礼貌待人礼貌可以给人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心情,作为对于别人的礼貌谦让,可以自然而大方接受,在初次见面时应该主动伸出手做握手的姿势,这都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2、庄重沉稳无论和任何男士交往,在社交的场合上就要庄重沉稳,不可以轻浮、随便,女士更不要一见到男士就滔滔不绝地说得眉飞色舞的样子。
3、时间观念时间观念很重要,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永远都非常受人尊敬,所以一定要树立严格的时间观念,并要求自己在安排好的时间内完成要完成的事情。
4、待人主动热情在社交场合上,见到一些被冷落的人,要主动去鼓励他们恢复自信心,见到朋友或者同事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主要给予一些帮助。
5、宽容大度女性万万不能自命不凡,咄咄逼人或者搬弄是非,在社交场合中,友好和善的态度,亲切轻松的气氛非常重要,被人也乐意与你交往。
男士社交礼仪1、男士礼仪的十个细节:① 有一双干净修长的手,修剪整齐的指甲。
② 虽然不吸烟,但随身携带打火机,以方便在周围的女士吸烟时为其点烟。
③ 天天换衬衫,保持领口和袖口的平整和清洁,有的还会使用袖扣。
④ 腰间不悬挂物品,诸如手机、呼机等等。
⑤ 在与女士相处时,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以对女士加以照顾,并且几乎在完全下意识的状态下操作,百战不殆。
⑥ 在吃饭时从不发出声音。
⑦ 较常人使用礼貌用语更为频繁。
⑧ 偏爱孤独,寻求宁静的心灵、安静的肉体及激情的冥想。
绅士们故此好思想、好舞文、好文学艺术方面的经典名著,绝少拜读浮华喧嚣的弄潮作品,包括影视。
翻看一两眼,倘若认为俗,便绝不再拿起,包括讨论。
⑨ 喜怒不形于色,在人群中独自沉默。
⑩ 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思虑过重,常常显得优柔寡断。
2、男士礼仪的十大破绽:① 手形清洁美观,可是一旦进入需要脱鞋的房间,空气中就会产生一种异样气味。
社交场合中的礼仪(通用3篇)社交场合中的礼仪(通用3篇)社交场合中的礼仪1(一)见面礼节去繁就简西方国家人民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节,从握手、问候到互相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
相形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
在美国,朋友之间通常是熟不拘礼地招呼一声“哈罗”,哪怕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下,人们就要讲究礼节了。
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
在美国,握手时,男女之间由女方先伸手。
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紧,如果对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
长幼之间,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宾主之间,则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掐下手套。
如果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还应注意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见面时可不握手。
同握手的先后顺序一样,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二)称呼随便舍姓喊名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他们认为这类称呼过于郑重其事了。
美国男女老少都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并把它视为亲切友好的表示。
人们初次见面,往往是连名带姓一起介绍,譬如说:“我叫玛丽·史密斯。
”这时对方可以随便叫她“玛丽”或“史密斯小姐”。
常见的情况是,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过不了一会儿就改称名字了。
有时刚同一个美国人结识,不知如何称呼好,你可以只称先生或女士。
这时,对方会很快理解你的心理。
热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尔逊,叫我詹姆斯好了。
”或者“别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萨利好了”。
的确,美国人之间,不论职位、年龄,总是尽量喊对方的名字,以缩短相互间的距离。
美国有家刊物曾专就称呼问题在150种工商行业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中85%的称呼是只喊名字。
美国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
正式的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土等。
社交礼仪10篇社交礼仪 (1) 西餐长桌的座次有别于中餐。
在西餐礼仪里,女士处处备受尊重,女宾的座位要比男宾的座位稍高,在排列位次时,女主人坐主位,男主人坐第二主位,男主宾坐女主人右侧,女主宾坐男主人右侧,其他男女应遵循交叉排列的原则就坐。
当女性单独与男士共进西餐时应坐男士右边或靠墙而坐,当与丈夫及另一位男士共同时应坐其中间。
入座和离座都应从左侧,坐姿端正,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不要交叉,双手不要放桌子下面。
在点完料理后打开餐巾,对折口朝外放于双膝上;用餐中需暂时离席,应将餐巾放在座位上,用餐完毕将餐巾折好放餐桌上表示宴会结束。
使用餐具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不要用餐刀直接进食;餐中如想休息,呈八字形刀于右侧、叉于左侧并叉背朝上放于盘中;用餐完毕时,刀外叉内并列放于盘中表示用餐结束。
女性酒桌社交礼仪常识约会餐桌礼仪第一关:接受约会至到达餐厅●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十五分钟便会给对方留下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来到座位后勿须第一时间拉椅就座,因为对方可能已准备好为你位开椅子,就给他一个表现绅士风度的机会吧。
●坐在椅子上时应坐直,要紧靠在椅背上,双眼正视前方,别只顾垂头避对方的视线。
手腕(不是手肘)可自然地放在桌子边沿上。
椅子与桌旁的距离不宜太远。
否则进餐时会增加身体移动的机会。
●待对方拿起餐巾后,你便可把它放在大腿上。
如果餐巾很大可对摺成长方形成或三角形,较小的则可直接把餐巾放在大腿上,以防用餐时汁液弄污衣服。
社交礼仪 (2) 名片是“第二身份证”,使用已经非常普及。
它不仅是自己身份的介绍,更是自己的脸面、形象。
名片总的要求是“整洁、有序、明了”。
对于职务,不应该罗列过多、本末倒置,样式、颜色设置上不应该过分夸张。
个人照片、企业宣传口号、广告词是不适合印在名片上的。
1.发送名片的时机。
随身所带的名片,最好放在专用的名片包、名片夹里,也可以放在上衣口袋里。
中国人的社交礼仪社交是一指社会山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那么你们知道中国人社交的礼仪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国人的社交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国人的社交礼仪一.交往礼仪1.不要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
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
2.不要恶语伤人当对方脾气一触即发时,要临时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
回避并不等于“妥协”,而是给对方冷静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
3.及时沟通,消除彼此的矛盾恶语很难避免。
最好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产生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冷静的交流,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出现。
4.不要随便发怒医学认为,发怒时容易伤及自己的肝脾,易发怒的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更容易衰老,而且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
所以,遇事要冷静思考,学会“换位”思想,冷静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
5.不要流言蜚语在背后流言蜚语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朋友或同事间的情谊,甚至会造成反目成仇的后果。
同时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
所以要做到:不干涉别人的隐私,不传播小道消息,对别人的过失不要幸灾乐祸。
6.不要开过分的玩笑开玩笑是常有的事,但要适度。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性格开朗、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可以使气氛更加活跃。
拘谨的人,少开甚至是不开玩笑。
异性,特别是对于女性,开玩笑一定要适当。
不要拿别人的姓名开玩笑或是乱起纠号、乱叫绰号。
尊长、领导,开玩笑一定要在保持住对方的尊严的基础上。
在一些悲哀、不幸的气氛中或是别人正专心致志的场合或庄重的集会、重大的社会活动中,不开玩笑。
既使开玩笑,也要注意内容健康、幽默、高雅。
不要拿别人的缺陷玩笑,不要开庸俗、下流的玩笑。
二.拜访礼仪拜访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那么怎样让拜访做得更得体、更具效果,是必须考虑的事情。
1.拜访前要事先和对方约定,以免扑空或扰乱主人的计划。
拜访时要准时赴约,时间长短应根据拜访目的和主人意愿而定,通常宜短不宜长。
中国传统基本社交礼仪大全
一、客套话
1、客套话的表达,不论你是什么人,讲不讲客套话都表明你的彬彬
有礼和文明,这是为了让他人感受你的尊重和迁就。
2、使用客套话,客套话可以被用来作为一种形式化的谈话技巧,也
可以作为一种有礼貌的礼节,来博取他人的敬意。
在中国文化中,客套话
的使用是一种礼节,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情感,更好地表现
他们的文明。
3、常用客套话,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客套话包括“您好”、“多谢”、“谢谢”、“请多关照”等。
无论是客套还是非客套,彼此之间都
应该用客气、有礼貌的语言进行交流。
二、自我介绍
1、不同的介绍,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你可能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介
绍自己,比如有的地方可能是简单的称呼姓名,有的地方可能是专业的自
我介绍等。
2、要素介绍,自我介绍中,你应该包括你的姓名、职业、休闲爱好、获得成就等要素,以便让他人对你有初步的了解,表现出自信和礼貌。
3、把握顺序,在表达自我介绍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一定的顺序,
先介绍显而易见的信息,再进一步介绍更加详细的信息,以免被人认为无
礼和无礼貌。
三、吃饭礼仪
1、洗手,进入餐厅前,要先洗手,这是有礼貌的行为。
2、礼貌坐下,进入餐厅后。
社交的礼仪(15篇)社交的礼仪(15篇)社交的礼仪1社交中的介绍礼仪:相互介绍是社交中常见而重要的一环。
介绍的礼仪礼节虽不必严格遵守,但了解掌握这些礼节就等于掌握了一把通往社交之门的钥匙。
特别是对商务人员来,经常需要与生人打交道,了解了这些礼节就能更好地进行社交活动。
正式介绍在正式、庄重的场合,有两条通行的介绍规则:其一是把年轻的人介绍给年长的人;其二是把男性介绍给女性。
在介绍过程中,先提某人的名字是对此人的一种敬意。
比如,要把一位约翰介绍给一个玛丽的女性,就可以这样介绍:“约翰,让我把玛丽介绍给你好吗?”然后给双方作介绍:“这位是玛丽,这位是约翰。
”假若女方是你的妻子,那你就先介绍对方,后介绍自己的妻子,这样才能不失礼节。
再如,把一位年纪较轻的女同志介绍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则不论性别,均应先提这位长辈,可以这样说:“王老师,我很荣幸能介绍约翰来见您。
”在介绍时,最好是姓名并提,还可附加简短的说明,比如职称、职务、学位、爱好和特长等等。
这种介绍方式等于给双方提示了开始交谈的话题。
如果介绍人能找出被介绍的双方某些共同点就更好不过了。
如甲和乙的弟弟是同学,甲和乙是相距多少届的校友等等,这样无疑会使初识的交谈更加顺利。
非正式介绍如果是在一般的、非正式的场合,则不必过于拘泥礼节,假若大家又都是年轻人,就更应以自然、轻松、愉快为宗旨。
介绍人说一句:“我来介绍一下”,然后即作简单的介绍,也不必过于讲究先介绍谁、后介绍谁的规则。
最简单的方式恐怕莫过于直接报出被介绍者各自的姓名。
也不妨加上“这位是”、“这就是”之类的话以加强语气,使被介绍人感到亲切和自然。
在把一个朋友向众人作介绍时,说句“诸位,这位是玛丽”也就可以了。
在非正式的聚会上,你可采取一种“随机”的方式为朋友作介绍:“约翰,你认识玛丽吗?”“约翰,你见过玛丽了吗?”然后把约翰引见给玛丽。
即便约翰是你的好友,也不应在作介绍时过于随便:“约翰,过来见见玛丽。
社交礼仪常识大全6篇社交礼仪常识大全 (1) 接待来访接待上级来访要周到细致,对领导交待的工作要认真听、记。
领导前来了解情况,要如实回答。
如领导是来慰问,要表示诚挚的谢意。
领导告辞时,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见”。
接待下级或群众来访要亲切热情,除遵照一般来客礼节接待外,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听取,一时解答不了的要客气地进行解释。
来访结束时,要起身相送。
引见介绍对来办公室与领导会面的客人,通常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引见、介绍。
在引导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途中,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给客人。
在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进入房间后,应先向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
如果有几位客人同时来访,要按照职务的高低,按顺序依次介绍。
介绍完毕走出房间时应自然、大方、保持较好的行姿,出门后回身轻轻把门带好。
乘车行路工作人员在陪同领导及客人乘车外出时,要主动打开车门,让领导和客人行外车,待领导和客人坐稳后再上车,关门时切忌用力过猛。
一般车的右门为上、为先、为尊,所以应先开右门,陪同客人时,要坐客人的左边。
社交礼仪常识大全 (2) 旅游时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按顺序购票入馆、入园,不拥挤、堵塞道路和出入口。
要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整洁,遵守铁路、民航规定,不携带危险品、违禁物品乘机乘船。
行路行路靠右侧,走人行道。
横穿马路时,应注意交通信号,等绿灯亮时,从人行横道的斑马线上穿过,行人之间要互相礼让。
不要闯红灯,不要翻越马路上的隔离栏。
行路时不吃零食,不吸咽,不勾肩搭背,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
住宿旅客在输住宿登记手续时,应耐心地回答服务台工作人员的询问,按旅馆的规章制度输登记手续。
旅客住进客房后要讲究卫生,爱护房内设备。
当旅馆服务员进房间送开水、做清洁服务时,旅客应待之以礼。
旅客离开旅馆前,应保持客观存在内整洁、物品完整,不做损人利已之事。
要及时到服务台结帐,并同旅馆工作人员礼貌话别。
中国,历来被人们称为礼仪之邦。
而中国人千百年来也常常以彬彬有礼的形象自居、示人。
人们每天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
因此,社交成为一门沉淀着广泛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学问。
什么是社交礼仪?什么是社交口才?它们有什么内容和特征?本章将给您详细的解答。
1.社交礼仪的涵义与属性人际关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表现出来的,所以,这就需要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和增进彼此间的关系。
社交礼仪正是根据这些需要而产生的。
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交礼仪更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讲究礼仪,注重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为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志。
所以,我们依此定义,社交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沟通必须遵循、掌握的礼节和礼貌行为。
社交礼仪有自己的特点和属性,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1)广泛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公民,不论男女老少,都必须要与他人或社会发生一定的关系,同学、同事、同乡、同行、邻里、朋友关系;个人与企业、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国家机关的关系,等等。
(2)真诚待人接物、行为举止合乎礼仪,是社交礼仪的重要内容,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是与人为善、真诚待人、谦虚礼让。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真正尊重他人和真诚待人,才能自觉地遵守社交礼仪规范,才能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做到真诚待人,就必须言谈得体,举止合仪,谦虚礼让,与人为善。
惟有真诚才能沟通心灵,赢得信任。
(3)层次首先,人的心理需要主要有五种: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层次,而礼仪属于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三个层次上的需要。
其次,从情感角度看,由于人与人之间相互所处的层次不同,其情感交流与礼仪要求也有所不同。
如果误入不该进入的层次,往往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和不习惯。
最后,由于人们的礼仪修养的不同,在行为表现上也往往会流露出自身所属层次的特点。
如礼仪行为的低、中、高;礼仪水平的良、中、差;礼仪交流的内与外,礼仪反映人的心理素质的褒、容、贬等等。
社交礼仪第一节社交礼仪的涵义与属性1.社交礼仪的涵义由于人际关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表现出来,正如体育运动和游戏需要有规则一样,这些交往和联系得以正常进行,就需要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和增进彼此间的关系。
社交礼仪正是在上述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社交礼仪更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讲究礼仪,注重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定,已成为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
因此,社交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沟通必须遵循掌握的礼节和礼貌行为。
2.社交礼仪的属性(1)广泛性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进行的活动。
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公民,不论男女老少,都必须要与他人或社会发生一定的关系,如同学、同事、同乡、同行、邻里、朋友关系,又如个人与企业、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等。
因此广泛性是社交礼仪的首要特点。
(2)真诚性在人际关系中,待人接物、举止合乎礼仪,是社交礼仪的重要内容,但其内在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是与人为善、真诚待人、谦虚礼让的思想和态度。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真正尊重和真诚待人,才能自觉地遵守社交礼仪规范,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做到真诚待人,就必须言谈得体,举止合仪,谦虚礼让,与人为善。
真诚不仅是一个人的美好品质,也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
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惟有真诚才能沟通心灵,赢得信任,使人放心,别人才有可能与你推心置腹。
(3)层次性礼仪需要,是一个高层次的需要。
首先,人的心理需要主要有五种,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层次,而礼仪属于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三个层次上的需要。
其次,从情感角度看,由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层次的不同,其情感交流与礼仪要求也有所不同。
如果误入不该进入的层次,往往就会在心里上感到压力和不习惯。
最后,由于人们的礼仪修养不同,在行为表现上也往往会流露出自身应归属的层次。
第一章社交礼仪概述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一、礼仪概念:——礼: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崇敬的感情,具体表现为礼貌和礼节。
礼貌: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良好的言谈和行为。
礼貌侧重表现人的品质和修养;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分为礼貌语言和礼貌行动。
礼节:是指人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 礼貌与礼节是相辅相成,礼是礼貌和礼节的统一体。
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
有了礼貌,就必然伴随着具体的礼节行为.——仪: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具体表现为仪表、仪态、仪容、仪式等。
同时,它也指一件事情的分寸、度量,具体表现为仪式。
礼俗即民俗礼仪,它是指各种风俗习惯,是礼仪的一种特殊形式. 礼俗是由历史形成的,普及于社会和群体之中并根植于人们心理之中,在一定的环境经常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或者说用以美化自身、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程序。
它是文明道德修养程度如何的标志。
其表现形式为谦虚而恭敬的态度,优雅而得体的举止,文明而礼貌的语言,大方而高雅的装束等。
二、现代礼仪分类现代礼仪可分成以下五块:1)政务礼仪:它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国家公务时所讲究的礼仪.2)商务礼仪:是公司企业从业人员在商务交往中所讲究的礼仪。
3)服务礼仪: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如酒店餐厅、旅行社、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工作中所讲的礼仪。
4)社交礼仪:就是人们在泛交际,工作之余的公众场合,迎来送往,私人交往中所讲的礼仪。
5)国际礼仪:是与外国人打交道时所讲的礼仪。
在上述的分支礼仪中,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等,主要是按照行业划分的,并且是人们在工作岗位上应遵守的,故可称为行业礼仪或职业礼仪。
1.社交礼仪概述社交,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活动。
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职能与原则等,是利用好社交礼仪的重要所在。
社交礼仪的基本职能所谓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与他人社会交往过程中,外在表现的行为规则和形式的总和。
这种行为规则和形式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在风俗习惯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共同遵守的品行、程序方式和体现的修养风度等。
社交礼仪的基本职能主要有如下方面:(1)塑造形象其中包括塑造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两个方面。
(2)沟通信息它包括三种类型:一是言语礼仪,二是饰物礼仪,三是行为表情礼仪。
其中,一个信息的传递=7%词语+38%语音+55%表情。
(3)联络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情感特征是真诚。
以真诚的心换取他人之心,以真诚的行为款待他人,以真诚的语言取悦他人。
在社交场合,真诚是金,只有拥有一颗真诚之心,方能收获温暖。
(4)增进友谊社交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是赢得尊重,增进友谊的法宝。
社交礼仪的原则社交礼仪体现出尊重与文明,它要求言行文雅,态度恭敬,平等待人,表里一致。
其主要原则大致有如下方面:(1)尊重的原则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
只有尊重才能使双方融洽地相处、交流。
有道是:“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可以说,尊重是体现礼仪最直接的表现,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最重要原则。
(2)真诚的原则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
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人不说谎、不虚伪、不骗人、不侮辱人。
所谓“骗人一次,终身无友”:其表现为对他人的正确认识、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的奉献,才有丰硕的收获,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3)平等适度原则平等在交往中,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中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惟有如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适度的原则是交往中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使用相应的礼仪。
如在与人交往时,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不要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要轻信,要活泼但不能放纵。
(4)自信自律原则自信是社交场合的一份很可贵的心理素质。
一个有充分信心的人,才能在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遇强者不自惭,遇到磨难不气馁,遇到侮辱敢于挺身反击,遇到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
(5)信用原则言而有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在社交场合,尤其要讲究:一是要守时,与人约定时间的约会、会见、会谈、会议等,绝不应拖延迟到。
二是要守约,即与人签订的协议、约定和口头答应的事,要说到做到,即所谓:言必信,行必果。
故在社交场合,如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他人,许诺做不到,反落了个不守信的恶名,从此会永远失信于人。
(6)宽容原则宽容是一种较高的境界,一种高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非凡的气度。
宽即宽待,容即相容。
在中国传统礼仪和文化中,历来十分重视和提倡宽容的道德原则,并将这一原则视为人生处世的基本美德。
无数实践也证实,善解人意、体谅别人,较好地遵循宽容原则,于人于己都有很大的益处。
社交礼仪的类型社交礼仪的类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种。
从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划分。
为了简明,一般来说,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划分。
(1)按涉及范围可分为国内礼仪和涉外礼仪两大种,着重于礼仪服务的对象的内外区别。
前者指本国范围内通行的一些礼仪规范和区域特征:后者指参与外事活动应遵循的礼仪规范。
(2)按主体应酬的工作对象分可分为内务礼仪、公务礼仪、商务礼仪、个人社交礼仪。
内务礼仪:在家庭中,亲朋好友之间应酬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家人间的问候、祝贺、庆贺、赠礼、宴请等。
公务礼仪:指公务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公务行文礼仪、公务迎来送往的礼仪、公务会谈的礼仪、公务宴请招待的礼仪。
商务礼仪:在商务部门工作应酬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如商务接待、商务谈判、商务庆典等礼仪。
个人礼仪:指个人参加社交活动时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包括一些基本的礼节,如握手、介绍、交谈、馈赠等。
社交礼仪的表现形式社交礼仪的表现形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类礼仪可分为语音类、口语类和书面类三种礼仪形式。
①语音类是通过不同的语音来表示礼仪的意思,即通过声音的高低、音色、语速、声调等来暗示不同的意义。
首先,声音表达要让人感到真实、朴实、自然:其次,音量要控制得当,需轻柔时勿高昂,需低沉时勿喧哗;再次,音调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谐有致。
②口头类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表达的各种礼仪,即以谈话的方式表示礼节。
表达要注意时间原则、地点原则、对象原则。
③书面类是通过书面语的方式表达的礼仪,常于非面对面人际交往时所运用。
通过感谢信、贺电、函电、唁电、请柬、祝辞等书信形式来传情达意。
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礼节性;二是规范性。
(2)身体语言类身体语言可分为:表情语言和动作语言。
①表情语言类是指通过人的脸部各种各样的表情来传递的礼仪,人的脸部是人世间最丰富多情的一道风景线,包括眼、眉、嘴、鼻、颜面肌肉的各种变化以及整个头部的姿势等,例如人的眼睛是人的表情语言中语汇最丰富的,“眼语”像灵魂的一面镜子,通过其可以观察到对方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
所谓深沉的注视表示崇敬,横眉冷眼指仇敌,眉来眼去指情人暗送秋波,又如嘴和眼一样都有传情达意的作用。
在社交活动中,谈话时尽量少努嘴和撇嘴,因为这样的动作容易流露出不屑的意味,而显得不够有涵养。
站立、静坐或握手时,嘴可以微闭,不要露出牙齿,如能保持微笑状就更完美了。
②动作语言类通过人的各种身体的动作传达礼仪。
人的身体动作非常多,有手语、肩语、腿语、腰语、足语等。
其中手语是语义中最丰富的动作语言,如用大拇指表示赞扬了不起:伸出小拇指表示鄙视;向上同时伸出中指和食指组成英文字母“V”,表示胜利: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形其他三指向上伸出表示“OK”、“好”的意思。
又如轻抚可以表达对人的关爱,一般是轻拍对方肩膀或手背,但是就我国的传统习惯,应该注意轻抚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行为,尤其是在异性之间,同龄且关系并不亲近的男女同事、生意伙伴间要慎重以轻抚的肢体语言表达关切之情。
(3)饰物语言类饰物语言类是指通过服装、饰物等语言符号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义的礼仪行为。
一种是由服装、饰物、化妆美容等代表的礼仪,—种是通过各种物品代表的礼仪。
饰物类语言有其特殊的意义。
首先,服饰和物品昭示着社会风尚;其次,服饰和物品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再次,服饰和物品是一种美的演绎。
(4)酒宴类通过设宴吃饭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的一种礼节。
古今中外,以酒宴款待亲朋好友已成为惯例。
一则,通过美味佳肴表达对朋友亲人的深情厚意;二则,通过宴席上种种礼仪行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礼貌,以求此后发展互相友好的关系。
社交“十不要”社交“十不要”是社交礼仪中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方面:不要到忙于事业的人家去串门,即便有事必须去,也应在办妥后及早告退:也不要失约或做不速之客。
不要为办事才给人送礼。
礼品与关系亲疏应成正比,但无论如何,礼品应讲究实惠,切不可送人“等外”、“处理”之类的东西。
不要故意引人注目,喧宾夺主,也不要畏畏缩缩,自卑自贱。
不要对别人的事过分好奇,再三打听,刨根问底,更不要去触犯别人的忌讳。
不要拨弄是非,传播流言蜚语。
不能要求旁人都合自己的脾气,须知你的脾气也并不合每一个人,应学会宽容。
不要服饰不整,肮脏,身上有难闻的气味。
反之,服饰过于华丽、轻佻也会惹得旁人不快。
不要毫不掩饰地咳嗽、打嗝、吐痰筹,也不要当众修饰自己的容貌。
不要长幼无序,礼节应有度。
不要不辞而别,离开时,应向主人告辞,表示谢意。
社交中的“黄金法则”①对朋友的态度要永远谦恭,要常常微笑着同别人交淡,交往。
②对周围的人要时时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寻找机会多为别人做些什么,例如,你的邻居病了,你能想到为他做一腕可口的汤,别人对你就会经久难忘。
③当别人给你介绍朋友时,你应集中精力去记住人家的名字。
在以后的交往中。
你一见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热情,很有心。
④要学会容忍,克服任性,要尽力理解别人,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做到这一点。
就能让朋友感到亲切、可信、安全。
2.介绍礼仪介绍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是彼此不熟悉的人们开始交往的起点。
通过介绍能帮助人们扩大社交范围,构建良好的人际网络。
介绍的作用介绍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人与人相识的最基本形式。
介绍的重要作用在于:它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相识的人,通过介绍后,隔阂感逐渐被亲近感所取代;它能帮助人们扩大社交网络,结识新朋友,加快彼此的了解;通过介绍还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误会。
介绍的原则为了体现礼仪性,在正式场合为他人作介绍时,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应注意介绍顺序,按一般的习惯,介绍时应先把身份低的介绍给身份高的,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
介绍时,先提某人的名字是对他(她)的一种敬意,这是一条准则。
被介绍的双方经介绍后,应彼此握手问候或点头致意。
介绍的方式介绍是社交场合中相互了解的基本而又必然的方式。
通过介绍可以使人们从不相识到相识,从不亲近到亲近。
由此,缩短交往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更多地沟通和深入地了解开好序幕。
在社交场合,根据不同的介绍环境和介绍条件来划分,可以将介绍分为不同的方式。
(1)按照社交场合的正式与否来划分可以分为正式介绍和非正式介绍。
正式介绍应严格遵守介绍程序,比如,中央首长接待外宾,首先按照职务高低先向客人一一介绍陪同人员的姓名与职务,然后是来访者向东道主一一介绍随同来访人员的职务与姓名,这种外交场合的介绍非常严格,不能有一丝疏漏。
又比如举行某一会议,会议举办者应按职位高低向与会者一一介绍参加会议的领导,不能有遗漏或者姓名与职务的张冠李戴。
非正式介绍比较随便。
按照介绍者的位置来划分,可以分为自我介绍、他人介绍和为他人做介绍。
(2)按照被介绍者的身份、地位、层次来划分可以分为为重点介绍和一般介绍。
对于重要的人物,如,身份高者、有社会影响者、有突出贡献者、年长者和贵宾可做重点介绍。
其他可做一般介绍。
介绍的方法根据对介绍方式的划分,我们就其中比较重要的经常使用的几种方式进行分析,以期掌握不同介绍方式的具体方法。
(1)自我介绍在自我介绍时,要求介绍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并合乎礼仪。
其基本程序是: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和单位等,同时递上事先准备好的名片,也可先请问对方的姓名,待对方注意自己时,再简洁地介绍自己,若能找出与对方的有关相似处,则容易彼此沟通。
如果见面双方,一方是主人,一方是宾客,则作为主人一方通常应主动打招呼,以示不但知道客人来访,而且表示高兴与之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