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各章详细讲解 13
- 格式:pdf
- 大小:131.84 KB
- 文档页数:21
00009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导论O.l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O.l.l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
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包括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0 1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60年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也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运行及其发展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向未来社会经济关系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0.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0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0.2.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0 2 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系统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注重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又要重视对经济体制的研究,更要对二者之间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0 2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0.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0.3.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0 3 2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经济规律的两大特点。
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
0 3 3经济规律体系和基本经济规律经济规律体系的含义。
在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规律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基本经济规律决定该社会的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决定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社会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3.10)真题及答案一单选1.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正确答案A知识点名称社会在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辩证关系难易程度简单讲解生产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
统计刷题次数:1978 错误率:21%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分工的发展C.科学技术的进步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正确答案D知识点名称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功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难易程度简单讲解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功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统计刷题次数:2303 错误率:43%3.以下物品属于商品的是()A.腐烂变质的食品B.阳光C.木工做的家庭自用的小木凳D.联想公司生产的电脑正确答案D知识点名称商品难易程度简单讲解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联想公司生产的电脑属于商品。
统计刷题次数:1550 错误率:10%4.商品价值量取决于()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必要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间正确答案B知识点名称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难易程度简单讲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统计刷题次数:1188 错误率:15%5.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B.成反比C.关系不确定D.没有关系正确答案B知识点名称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难易程度简单讲解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统计刷题次数:1150 错误率:66%6.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清偿债务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正确答案C知识点名称货币五种职能的基本内容难易程度简单讲解在赊购到期以货币清偿债务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支付手段统计刷题次数:1050 错误率:24%7.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B.成反比C.时而成正比时而成反比D.无关正确答案B知识点名称货币流通规律难易程度简单讲解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XXX和XXX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讨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讨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全国高等教化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的自学考试大纲和教材,都在2004年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2005年起作为该门课程自学考试的依据。
如何依据新大纲和新教材学好这门课程,取得良好的自考学习效果。
是广阔自学应考者所非常关切的问题,现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相识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是高等教化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考课程,它既是一门政治理论课,又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探讨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更的经济规律。
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可以驾驭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变更的规律性,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坚决社会主义信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供应理论基础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和所揭示的经济规律,对其他各种经济学科都具有指导作用和意义。
正因为政治经济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它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学问面比较宽,所以,在自学考试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的学分相当多,达到6个学分。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以及这门课程的自学考试,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强,主要运用科学抽象方法来分析和探讨社会经济问题,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在试验室中进行探讨,而只能结合实际经济生活,依靠人们头脑的抽象思维实力,通过概念、推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透过经济现象去相识和揭示客观经济事物发展的本质。
因此,学习政治经济学必需多动脑筋,培育抽象的理论思索实力。
二、是这门课程的逻辑性强,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和丰富的内容。
各个章节之间依次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前面章节理论和概念的学习,是理解后面章节理论和概念的前提。
各个重要原理相互之间,每个重要原理与相关的学问和概念之间,都有亲密的逻辑联系。
对于各章节之间、各个原理之间、各原理与相关的概念之间的这种内在逻辑联系,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理解和驾驭,从而真正把握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
2013年4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技能的提高B.劳动对象的改善C.分工协作的加强D.生产工具的变革正确答案:D2.自然经济建立的基础是( )A.国际分工B.个别分工C.社会分工D.自然分工正确答案:D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价值B.使用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正确答案:A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性是指( )A.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为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同时占有B.使用价值由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由具体劳动形成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D.有价值的物品未必有使用价值正确答案:A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关系不确定B.无关C.成正比D.成反比正确答案:C6.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价值制约B.商品价格总是与价值保持一致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总是低于价值正确答案:A7.由于流通中的货币量相对不足而引发的经济现象是( ) A.生产过剩B.信用膨胀C.通货膨胀D.通货紧缩正确答案:D8.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价格标准和支付手段C.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和国家货币正确答案:A9.资本总公式是( )A.W-G-WB.G-W-C.G-W-GD.G—正确答案:C10.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A.不变资本的比率B.可变资本的比率C.全部资本的比率D.积累资本的比率正确答案:B11.商品价值的构成可以表示为( )A.C+VB.v+mC.c+mD.c+v+m正确答案:D12.工作日不变而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利润D.平均利润正确答案:B13.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储备阶段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正确答案:C14.折旧率是折旧费与( )A.固定资本原值的比率B.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的比率C.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D.预付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的比率正确答案:A15.生产价格的构成是生产成本加( )A.剩余价值B.利润C.平均利润D.超额利润正确答案:C16.垄断组织的实质在于获取( )B.平均利润C.绝对利润D.垄断利润正确答案:D1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是( )A.流动资本替换B.固定资本更新C.预付总资本更新D.可变资本更新正确答案:B18.普通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所获得的股息和分红是( )A.非剥削性质的劳动收入B.非剥削性质的资金收入C.剥削性质的资本收入D.福利性收入正确答案:B19.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 )A.公有制经济B.个体经济C.私营经济D.外资企业正确答案:A20.以下既属于商品市场又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劳动力市场D.金融市场正确答案:B21.假设某国2010年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万亿美元,2011年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2万亿美元,2011年价格比2010年上涨了10%,则该国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是( )A.20%B.8%D.18%正确答案:B22.农业社会中占最大比重的产业是(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新兴产业正确答案:A23.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 ) 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B.科技进步和创新C.保障和改善民生D.建设“两型”社会正确答案:A24.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 )A.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B.文化艺术领域内进行的分配C.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D.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的分配正确答案:A25.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是( ) A.国际贸易B.国际分工C.国际投资D.经济全球化正确答案:B26.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 )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贸易保护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正确答案:B2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突出的经济矛盾表现在( )A.投资领域B.金融领域C.生产领域D.贸易领域正确答案:D28.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 )A.有矛盾的B.根本对立的C.完全一致的D.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正确答案:D29.对外贸易主要是指( )A.进出口B.来料加工C.引进技术D.利用外资正确答案:A30.我国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就要( )A.出口越多越好B.坚持以质取胜C.进口越多越好D.增加进出口总量正确答案:B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00009自考《政治经济学》部分知识点整理总结:导论:(2分)1、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化,为资本主义辩护、粉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资本关系庸俗经济学产生,代表人物有英国马尔萨斯和萨伊。
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名为《先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政治经济学”的提法。
2、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变革。
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因素,人的要素就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物的要素就是指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生产工具的变革就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3、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办法。
4、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的特点:一般来说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在阶级社会中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1)由于自然规律赖以产生的自然条件变化时间很长,因而自然规律一般长久不变;而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经济条件可以较快地发生变化,因此,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不是长久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并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3)在阶级社会中,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是没有阶级性的,而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则总是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生利益,要收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5、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6、生产资料包括: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要素:①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③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人的劳动:是生产中的能动因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7、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
8、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第一章导论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是什么?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哪些?(加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关于劳动过程几个要素的观点)3. 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的作用是什么?4.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 试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6. 论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7. 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经济规律的类型、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区别)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9.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第2章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商品具有哪些属性?2.说明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的区别与联系。
3.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4.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5.怎样理解商品和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经济关系?6.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什么劳动为基础计量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区分、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7.区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意义是什么?8.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9.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10.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11.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或简单商品经济)有哪些作用?(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中发生作用的形式有什么不同)12.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或为什么说价值规律对我国国有企业重视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起着促进作用?第六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l、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产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2.货币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或货币和资本有什么区别?(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的区别、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3.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或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什么?4.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5.资本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2017年10月份自考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重难点第一篇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第1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第一节: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及规律识记:一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五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依次更替。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灭亡和它被新的社会经济制度所取代,都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二人类社会五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1.原始社会制度原始公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构成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奴隶社会制度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即奴隶。
3.封建社会制度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是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4.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5.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用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领会: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使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必然要求突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起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
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促使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生产力的变化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最终推动上层建筑的变化和整个社会有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和发展二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灭亡及被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取代的过程都是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1、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