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1).ppt
- 格式:ppt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29
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内容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课程规划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材选择,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课程内容。
2.课程实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课程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
3.课程评价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课程改进教师应根据课程评价的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课程改进和调整,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贴近实际和有效果。
以上是教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将从每一方面来具体探讨。
二、课程规划课程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过程的质量。
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对课程进行规划,做到科学合理、系统完整。
1.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教学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贴近实际的课程内容。
2.合理选择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和辅助教材,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充分开发,使其更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教学意义。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方法。
以上是课程规划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将从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改进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
三、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教师对课程进行具体操作和实践过程,它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积极发展。
1.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改进,例如增加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使学生更加感兴趣和积极参与。
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三级课程管理是指对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进行管理,使学校课程更加科学、有效、高效地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学校开发特色课程,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一、三级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1、课程规划。
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规划,按照学校的学生发展规划,为学校的课程实施制定相应的总体规划,使学校的课程实施更加科学有效。
2、课程实施。
根据学校的课程规划,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细化课程实施过程,确保课程实施的过程有条不紊、有序进行。
3、课程评价。
要对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考核成绩、研究成绩、教学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学校课程实施。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1、增强学校竞争力。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特色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为学校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为学校发展打下基础。
2、拓宽学生视野。
开发校本课程,增加学生的研究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特定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
3、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效果,还能够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让学校的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播,也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
三、三级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协调1、在课程规划方面,要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对学校课程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课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的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
2、在课程实施方面,要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合理组织教师,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更好地利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让学生在研究中更好地体验特色课程的内涵。
3、在课程评价方面,要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更加细致地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考核成绩、研究成绩、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进一步健全学校教务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订本规定。
二、课程设置1. 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
2. 课程设置应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并根据不同学段、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课程。
3. 学校应对课程进行动态调整,及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三、课程管理1. 学校教务部门负责课程管理工作,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教材的采购、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等工作。
2. 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详细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3. 学校应建立健全课程教材管理制度,及时更新和采购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确保教学质量。
四、教学实施1. 教师应认真备课,课前准备充分,授课内容生动有趣,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学校应建立考勤制度,严格控制违纪早退情况,确保教学秩序。
五、课程评价1.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等多方位评价。
2. 学生的课程评价应占一定比例,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质量评价工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3. 教师应接受学生课程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质量监控1. 学校应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严格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督导,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教学差异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学校应对课程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抽查,对存在问题的课程和教师进行整改和督导,确保教学质量。
七、课程改革1. 学校应结合实际推进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
2. 学校应建立课程改革专家顾问团队,开展多方面的课程改革研究,提出改进建议。
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构建三级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朝阳七中始终把开发校本课程作为落实三级课程体系的有力抓手,坚持开发并实施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七中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体系。
一、组织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一)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营造开发校本课程的浓厚氛围。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校本课程是各个不同学校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校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
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课程对于学校争办特色学校,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
(二)组织学习培训,为开发校本教材蓄势。
组织学习培训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任务,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只有开展好以校为本、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学习培训,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我们将组织教师的学习培训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一是理论学习,我们精选了部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书籍和文章推荐给老师,做为教师学习和培训的内容;课程专家到我校做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以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了解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二是组织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以借鉴外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组织本县教师召开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实践能力。
立足校本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金塔县南关小学王学才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自行规划、设计、实施、评价的课程。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开展了安全教育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常识、艺术特长类等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引导学生在养成教育、艺术教育天地里主动参与,自主创造,自由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养和艺术兴趣,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立足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本着立足学校实际、延伸课程内容、凸显学校传统特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理念。
突出一个“本”字,也就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体现学校教育特色、管理特色和育人特色等。
首先是突出学校这个“本”,以学校传统特色为突破口,开发利用本校资源。
其次是抓住教师这个“本”,即教师已拥有的专业水平和特长技能,这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实施和组织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第三是强化学生这个“本”,从学生家长的现实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出发,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特色项目、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特长生培养、课题研究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教师特长、学生需求、社区与家长的优势开发而成。
依据“文化课成绩与艺术特长同生共长,重德与启智相辅相成”的育人目标,特别是立足艺术特色的创建和发展,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作为主要的校本开发课程,初步构建起以艺术特长型、综合实践型、体育健身型为主的学校课程模式。
设置20多个课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专修课),建成“十队”“八组”“十五室”,学生参与率达100%。
(一)按课程内容分为:1、艺术特长型学校课程:电子琴、舞蹈、小号、儿童简笔画、水墨画、素描、书法等。
2、综合实践型学校课程:计算机、十字绣、制作(科技制作、手工制作)、小记者培训、棋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