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越自卫反击战影响_图文.ppt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29
朝鲜战争具有奠定基础的意味,后来的发展,有了依靠,有了回旋的余地,有了斗争的资本。
所以中越战争从战争的规模、影响,诸多方面都无法和朝鲜战争相比的。
但是它在关键的时刻,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修正了中国巨轮的航向。
随着美苏争霸的展开,苏联开始越来越多的干涉中国的事务,控制中国的野心日渐暴露。
赫鲁晓夫的粗鲁无法让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且已站了起来的古国折服的。
毛泽东开始对苏联的指手画脚不再言听计从。
赫鲁晓夫对红色中国日渐不满,终于中苏交恶。
中苏交恶使中国失去了苏联这一强大的盟友,而苏联失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一无限潜力的东方盟友,这为苏联与美国争霸最终落败提供了一个原因。
苏联不满中国摆脱它的控制,也认为对中国援助很大,可美苏争霸需要中国时,中国却不愿上前,有拆台的嫌疑。
同时想打击中国,遏制中国,武装了印度。
美国也看上了印度,这一具有攻击中国最佳地利的国家,印度则披挂上马,当起了急先锋。
中国打败了印度,除了盛不可及的名声外,没有获得任何的实际利益。
1966年文革爆发,内乱不已。
中国既要反美,又要抗苏,中国左右为敌。
深挖洞,广积粮更是搞的轰轰烈烈。
现在回看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当时不可思议的过度的举动,虽有头脑发热的成分,也暴露了战略脆弱的弱点。
其间又援越抗美,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又是一场激战。
中苏关系冷到冰点,恨到沸点。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而在两年前。
中苏在珍宝岛进行了一场激战。
这两件事一比较,中国领导人最终会在美苏之间作个取舍。
中国需要在美苏互为敌手中选择一个作为朋友,不然同时反对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且还是死对头国家,这本身极不明智。
中苏再度和好的可能性非常的微小,苏联被争夺世界霸权冲昏了头脑,而美国在朝鲜战争后变得冷静务实。
中国需要行动证明自己的态度立场,或是合作,或是斗争。
苏联于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实施“地区霸权主义”,建立“印度支那联邦”。
对越自卫反击战关于越战,出生在70年代后期的人基本都不是很了解,特别是80年代开始,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战争一词与我们这一代越离越远,我们只能从课本上,电影上了解这段中越战解历史。
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越南这样的小国,怎么敢挑战中国这样的大国呢?其实,在与法国开战的越南战争初期,共产主义的中国也和越南有着很紧密的关系。
双方都对越南的统治者法国不信任。
在战争期间,中国和苏联都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敌人。
冷战后期,中国与苏联关系突然紧张,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的关系开始正常化。
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实施“地区霸权主义”,建立“印度支那联邦”。
越南在苏联的默许下侵略了与中国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
同时在越南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排华”;对中国的领海、领土提出主权要求,宣布把属于中国领海范围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并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同时在中越边境集结大量军队,制造边境冲突,侵犯中国领土。
当时中国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新一届领导集体开始执政。
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国内人民造成的对统治阶层的信任危机,中国的领导人有必要发动一场“打击侵略者”的战争,以重新凝聚其国民的民族向心力。
由于当时还处在冷战时期,中国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观点与美国、苏联两超级大国在多个领域多有不同。
同时美、苏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支援形成了在战略上合围的态势。
为了显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对军队的指挥能力;中国不对外国势力低头的一贯强硬态度。
当时越南的“后台老板”苏联发动了入侵阿富汗战争,暂时无暇对中国施加压力。
而美国由于刚刚与中国改善缓和了关系,也乐于袖手旁观让中国教训一下苏联的“小喽罗”越南,以报其侵越战争被打败的“一箭之仇”,中国抓住了这个时机发动了战争。
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为中美恢复正常邦交拉开了序幕。
印反击(11月16日至21日)面对印军的再次武装入侵,中央军委即令西藏、新疆边防部队继续分别在东段、西段反击入侵印军。
东段,西藏军区前指指挥8个步兵团、3个炮兵团的兵力,向达旺河以南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反击;为加强东段东部地区作战的指挥,决定组成昌都地区分前指(即丁指),由军长丁盛、副军长韦统泰、军副政委钟池、政治部主任蓝亦农、昌都军分区司令员宏晋武组成,指挥4个团的兵力,向瓦弄地区反击西藏山南、林芝分区部队,在东段中部地区反击,以配合主要方向作战。
西段,新疆军区前指指挥1个团的主力,在班公洛地区反击。
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反击战。
这个地方靠近不丹王国,印军沿公路摆成南北一条“长蛇”,布势特点正如刘伯承元帅所概括的,是“钢头、锡尾、背紧、腹松”。
据此,西藏边防部队以2个多团从正面攻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3个多团从敌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之“背”,剖敌之“腹”;以2个团实施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切敌之“尾”,形成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多路向正合击,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参战各部于11月10日至15日分别向指定位置开进,至17日,先后与印军警戒,侦察分队接触,但印军未发觉我军企图。
17日晚,我迂回部队在登班击溃印军1个营,切断了德让宗——邦迪拉公路。
此时印军才发觉我军已多路逼近,彼处于不利地位,遂于18日晨全线撤逃,但还陷于我军合围之中。
18日晨,我军发起总攻在激战中,副班长庞国兴为追歼股溃逃印军与连队失去了联系,深入印军纵深地区15公里,作战5次,攻占2个炮兵阵地,击毙7个印军士兵,缴获7门火炮和2台汽车。
战后庞国兴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当日我军占领西山口、申隔宗、德让宗、歼来印军一部,一部溃逃,其四师战术司令部率直属部队乘我军未截断通往打陇宗道路的空隙逃脱。
19日,我军占领邦边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印军近千人。
随即我军主力便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一部向南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
由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得到的启示与感悟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14 组员:卢浩池烽胡宏张银童导读:在越南与法国的第一次战争中,我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有着紧密的关系。
因为双方都是社会主义阵营,且都反对当时的法国殖民政权。
战争期间,中国和苏联向越南提供了大量援助。
但是过后,由于中苏交恶,苏联极力拉拢越南,且在越南与柬埔寨的冲突中支持柬的红色高棉政权,中国与越南逐渐形成敌对的两方。
1979年,鉴于越南方面袭扰我边境,伤我边民,中国发动对越的自卫还击战。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2月26日。
中国从广西、云南两省出兵,歼灭了越南境内高平、老街地区的警备民兵。
但是由于缺少作战经验,装备落后,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仅2月17/18日两天,阵亡人数就达4000余人。
在2月22日包乐沦陷后,越南开始抽调驻柬的精锐正规部队回防。
越军开始反击,在谅山附近与我军爆发激烈攻防战。
2月25日起,越军死守边防要地谅山。
第二阶段:1979年2月27日至3月5日。
中国继续对谅山发动猛攻,负责主攻的我41,42军与越首都防卫军正面交锋,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灭。
接着越军自河内增援的军队展开进攻,并使用化学武器。
我军前方部队被击溃,后方的炮兵师拉至前线与越军展开刺刀肉搏战,皆损失惨重。
3月4号中国方面增援两个师,谅山攻破。
第二天,中国宣布达到目的,开始撤军。
越南则进行全国动员,誓言抵抗到底,越南自高棉与寮国抽调回国的正规部队正式抵达,苏联陈兵中苏边境,东欧共产国家掀起一片声讨中国的怒吼。
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至1979年3月16日。
中国军队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于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
此期间中国取得了大量的民生工矿物资(大部分为之前中国无偿支持越南的物资),越南工矿业设备亦被破坏殆尽。
西方国家纷纷谴责中国的“侵略行为”。
从3月13日起,中国在撤退路线上大量铺设地雷,由此产生了两国边境上至今仍未完全解决的排雷问题。
中越战争未公开的珍贵影象(胜利和死亡)照片描述:230高地胜利被我军攻克,为友军打开通往越南纵深战场的道路照片描述:79年2月15日经过这一役的战火洗礼后的越南民众照片描述:79年2月17日我军某部合成坦克兵正在红河岸边埋伏随时准备跨越红河向越军发进攻,这是我军某部正待命场景照片描述:79年5月21日,中国释放第一批越南被俘武装人员267名照片描述:79年5月21日,中国释放第一批越南被俘武装伤病人员照片描述:79年5月28日,中国在友谊送至同登处释放第二批越军战俘118名,这是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向越南红十字会代表移交照片描述:79年5月28日,中国在友谊送至同登处释放第二批越军战俘118名,这是越军战俘们临行前向中方医护人员挥手再见照片描述:79年6月13日,中国释放第四平批越军战俘人员557名,这是获释越军战俘在即将进入越南境内之前同我方人员握手照片描述:79年6月7日,中国释放第一批越军被俘人员在释放前夕举行的聚餐会上,和中国工作人员话别照片描述:79年6月7日,中国释放越军被俘人员,这是有关部把他们的私人财物发还照片描述:79年老街战役,战火洗礼后的越南城镇街区照片描述:84年7月12日越军向老山进攻被我某一师歼灭在阵地前沿1700多具越军尸体铺满了整个山坡,留下尸骨片野的惨境照片描述:85年12月2日,199师收复405高地。
我军正在405高地搜索残敌照片描述:9.23战斗中,我军缴获的越军武器装备照片描述:一名战士牺牲前已头部负伤,仍坚持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曾经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战友转眼间就离去照片描述:一名突击队员在快速更换弹匣照片描述:一场战役下来千多名越军士兵被我军俘虏,并押解到中国战俘营里,号称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军不可战的神化被我们打照片描述:一大批垂头丧气的越军士兵俘虏被强制押解到战俘营里集结照片描述:一定要夺回这个山头,我军在越南激烈山地争夺战之中照片描述:与越军展开阵地争夺战的激烈拼杀中照片描述:中国医务人员向遣返的越南女俘伤病员发送行装.照片描述:中间举手的是师长王引生,旁边的后来109团团长刘义学,老山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