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Seligman,M.E.P)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 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随后也证明了这种现象在人类身上也会发生。 如果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不可能达到特定的目标,或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时,就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认知缺失、动机水平下降、情绪不适应等心理现象。 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直接言语预兆
●“没有我的话,XXX会过得比较好“ ●“真的好累……不想继续了……” ●“没有人在乎我死了” ●“我只是……想要个出口” ●“我过一段就不在了。” ●“你之后就不用担心我啦^_^”
抑郁
4,几乎每天都有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几乎每天都有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者迟滞(不仅主观感到坐立不安或者迟滞,而且别人也能观察到) 6,几乎每天都感到疲倦或者缺乏精力。 7,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无用,或者有不恰当的过分的内疚(可以达到罪恶妄想的程度:不仅是为患病而自责或者内疚) 8,几乎每天都有思维能力或注意集中能力减退,或者犹豫不决(主观体验或者他人观察到。) 9.反复出现死的想法(不只是怕死),反复出现自杀的意念但无特定的计划,或有自杀未遂,或有特定的自杀计划。
01
自杀是世界上最可预防的死亡方式(没有之一) 不需要是专业人员,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预防自杀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