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一只小鸟》教案设计上课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20
《一只小鸟》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自然与生命》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一只小鸟》。
文章通过讲述一只小鸟的成长历程,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详细内容包括:1.生字词学习: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巢、翅膀、欢快、挣扎、呵护”等。
2.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句子分析与仿写: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正确读写;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进行仿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课文内容的理解,句子分析与仿写。
2.难点:课文情感的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只小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鸟的喜爱,进而引入课题《一只小鸟》。
2.自主预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1)学习生字词,了解字义,指导书写。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4.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进行仿写练习。
5.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句子仿写练习。
七、作业设计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堂仿写练习,写一篇关于保护小鸟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中的小鸟,了解它们的习性,增强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一只小鸟》生字词:巢、翅膀、欢快、挣扎、呵护重点句子: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只小鸟》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只小鸟》教案篇1一、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写了一篇描写声音的作文,有许多同学在作文中都描写了同一种声音,是什么声音呢?听!(播放:鸟的叫声)对了,是鸟的叫声。
请你再闭上眼睛仔细听听,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生答)你说的真好,让我们大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是啊,鸟儿的叫声多么清脆,多么好听,如果这世界上真的再也听不到鸟儿的叫声,再也看不到鸟儿在林间欢快飞翔的身影,那该是件多么遗憾的事情啊!可是,这样的事却真的发生了!这节语文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发生在一只小鸟身上的故事,好吗?(板书:一只小鸟;点课件)二、初读课文,摸清脉络。
1、翻开书,自己轻声的读读课文,看看自己是否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了。
2、那么文章写了这只小鸟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遍课文,你画出自然段,并试着说说文章写了这只小鸟的什么事好吗?(一只小鸟的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歌唱,孩子们非常喜欢它,就用弹弓打伤了小鸟,两只老鸟接住小鸟把它带回了巢中。
从此孩子们再也没有听到小鸟的歌声。
)3、那么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写的。
也就是说先写了事情的起因(板书),再写经过(板书),最后写结果(板书)。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1、这就是事情的起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2、这就是事情的经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3呢,这就是事情的结果?三、品读细想,模仿想象。
1、弄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也不得不接受了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一只可爱的小鸟被人打伤了!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原因又是什么呢?好心的同学们你们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回答)你从哪看出来孩子们非常的喜爱这只小鸟呢?2、让这么多的孩子都很喜爱的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读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再和同学说一说。
一会再告诉大家行吗?3、谁愿意读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呢?(生答)师:这真是一只快乐可爱的小鸟啊!4、哪位同学能想象一下小鸟快乐的心情,到前面来表演一下这只可爱的小鸟呢?其他的同学和周老师都把自己当做自然中的一棵树或是一朵花,让我们用肢体来配合他一下,让我们含笑着倾听她美妙动听的歌声吧!5、这么可爱的小鸟谁不喜欢呢?可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个弹子飞来,打伤了小鸟,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谁能给大家读读?其他同学想想在这一部分你读明白了什么呢?6、哪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位父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此时的他们心急如焚、此时的他们肝肠寸断。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只小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只小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一个关于小鸟的故事,故事中描绘了一只小鸟在林间自由飞翔的场景,以及小鸟与其他动物的互动。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小鸟的自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鸟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鸟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出本课的主题——一只小鸟。
b. 出示课件,展示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鸟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课堂讲解:a.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小鸟的生活场景,如飞翔、与其他动物互动等。
b.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4. 课堂练习:a.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b.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情感教育:a.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b.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鸟的生活环境,教育学生保护鸟类。
b. 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只小鸟飞翔互动生字词:飞翔、互动、大自然、保护鸟类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鸟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a.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情况如何?b.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c. 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环保意识是否有所提高?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鸟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2024年三年级《一只小鸟》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具体章节为《一只小鸟》。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课文中对小鸟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关系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鸟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鸟图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只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鸟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3)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小鸟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小鸟。
(2)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例题讲解:(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完成。
(2)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1)设计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简答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批改并反馈,针对学生错误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一只小鸟》2. 内容:(1)生字词(2)小鸟外貌特征(3)小鸟生活习性(4)关爱小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喜爱的小鸟”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5. 板书设计的内容6. 作业设计的要求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明确性。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一只小鸟》教学设计3篇《一只小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8个要认的字。
2.能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激发学生保护鸟类的情感。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指屏幕)明媚的阳光轻洒大地,葱翠的树木生机盎然,在这一片好景致中,一只小鸟跃上枝头,放声歌唱――课件演示鸟叫声。
大家觉得这鸟叫声怎么样?生:这鸟叫声十分动听。
生:我觉得这鸟叫声十分优雅。
师:好,你用上了刚学的“优雅”这个词。
不过,刚才这位同学已经用了“十分”,你能换个说法吗?生:(略一考虑)我觉得鸟叫声非常优雅。
(教师点头表示称誉。
)生:小鸟唱的歌声多么清脆啊!师:评一评,他说的好吗?生:我觉得他说得好。
因为他把小鸟的叫声比做歌声了。
师:对。
不过,“小鸟唱的歌声”表达的不对,应该说――生:应该说“小鸟的歌声”或者“小鸟唱的歌”。
(师点头微笑给以肯定)生:我想说这么优美的歌声真让人百听不厌!师:说得好!他用上了一个四字词语――生齐重复:百听不厌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这婉转悠扬的鸟叫声走进一片小树林,认识这只会唱歌的小鸟。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点评:情境创设简洁之中不乏生动与童趣,与课文主线――鸟叫声巧妙地融合。
更难为可贵的是,教师将这一情境赋予了激趣与促进语言表达的双重任务,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准确的书面语言描述所闻、所感,尽可能地发挥了课件的作用,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词语,丰富语言。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字音。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自身读课文,用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2)读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
(本课中的生僻词较多)(3)读完课文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给学生3、4分钟读书的时间,巡视中纠正读书姿势,了解哪些字难记2.交流:同学们觉得哪几个字比较难记,提出来大家一起想方法解决。
三年级《一只小鸟》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第七单元《一只小鸟》,详细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通过描述一只小鸟的成长历程,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生命的奇妙,同时教育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只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鸟的生活,进而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圈出生字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新词的理解,互相学习。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朗读课文:学生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一只小鸟1. 小鸟的成长2. 爱护小鸟3. 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只小鸟的成长过程。
答案示例:一只小鸟从蛋壳里孵化出来,经过父母的喂养和自己的努力,逐渐学会飞翔、觅食。
在成长过程中,它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也收获了很多快乐。
3. 课后阅读《一只小鸟》的续写故事,写下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一只小鸟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只小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一只小鸟》。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只小鸟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关爱。
2. 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句子解析,情感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录音,小鸟图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小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小鸟的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解析重点句子。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阅读理解题目,指导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课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生命的可贵,关爱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只小鸟2. 生字词:、、3. 重点句子:,。
4. 主题:关爱自然,珍爱生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2. 答案示例: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关爱大自然,保护动植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自然生命主题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鸟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
教学重点:句子解析,情感教育。
补充说明:1. 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是教学难点,因为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
2024年三年级《一只小鸟》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自然奇观》中的《一只小鸟》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文章主题思想探讨,以及相关的语言表达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会使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观察自然、表达感受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保护环境、爱护小鸟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深入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展示、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小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小鸟的特点,引入课文。
生字词预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2. 课文学习(15分钟)朗读指导: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内容解析:通过提问、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择课文中的一句比喻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尝试仿写,进行随堂练习。
4. 知识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讨论文章主题,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词语接龙:用生字词进行游戏,巩固记忆。
5.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中心板书:《一只小鸟》生字词列表文章结构图修辞手法例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仿写一个比喻句,描述自然中的事物。
家长辅助:观察窗外的小鸟,记录其活动,与孩子共同完成一段描述。
2. 答案:生字词正确书写。
比喻句如:“太阳像一个大火球,照亮了整个世界。
”描述段落需符合观察到的实际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年级《一只小鸟》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只小鸟》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小鸟命运的同情和关爱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鸟命运的同情,激发学生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讲解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应用,并进行仿写练习。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句子仿写,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只小鸟2. 生字词:、、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4. 课文大意:描述小鸟的命运,呼吁关爱自然、保护动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2. 答案:(1)例句:课文第二段“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
”(2)例句:太阳像一个大火球,照耀着大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鸟,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生活环境,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意识。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只小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一只小鸟》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本文通过讲述一只小鸟的成长历程,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学习、课文阅读、课文理解、情感体验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与表达。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PPT课件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只小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鸟的喜爱,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生字词进行讲解,解析课文难点,指导朗读。
5. 实践活动:学生扮演小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小鸟的情感。
6.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指导学生答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一只小鸟》2. 生字词:、、、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情感体验:关爱小鸟、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造句:用本课生字词各造一个句子。
3. 写一篇关于保护小鸟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在情感体验方面,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
今后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开展“爱护小鸟,我们在行动”主题活动,让学生为保护小鸟、保护环境献出一份力量。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只小鸟》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一只小鸟》。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朗读和课后习题。
详细内容涉及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重点学习小鸟的成长过程、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类活动对小鸟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PPT、小鸟图片、生字卡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鸟的生活,引入课文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并指导书写。
4. 精讲课文:分段解析课文,讲解拟人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一只小鸟2. 板书生字词:标注在课文旁边,方便学生查看。
3. 板书重点句子:用不同颜色标注,突出教学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小鸟生活的插图。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插图,无需统一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大自然的文章,增强对大自然的了解和热爱。
组织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鸟类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年级《一只小鸟》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教材《一只小鸟》,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朗读课文的技巧。
难点: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小鸟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引发学生对小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3.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通过组内交流,共同掌握生字词。
4. 内容讲解: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小鸟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小鸟,关爱自然环境。
6.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小鸟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只小鸟生活习性:吃虫子飞翔鸣叫与人类关系:捕杀害虫美化环境伴生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小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作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一只小鸟》,学生了解了小鸟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保护意识。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如何保护小鸟还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小鸟,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关爱小动物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一只小鸟》中描绘的小鸟生活习性:小鸟以虫子为食,善于飞翔,喜欢鸣叫。
这些生活习性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去了解和掌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只小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一只小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观察、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鸟与男孩之间的情感交流,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三、教学准备1.课文《一只小鸟》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小鸟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小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鸟的特点。
3.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一只小鸟》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理解并记忆。
3.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四)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中小鸟为什么会受伤?男孩是如何照顾小鸟的?3.教师提问:课文中小鸟与男孩之间的情感交流体现在哪里?(五)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课文中小鸟和男孩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一只小鸟》,巩固生字词。
2.课后作业: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写一篇关于关爱动物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课题:一只小鸟生字词:鸟、林、飞、伤、找、喂、医、回课文内容:小鸟受伤男孩照顾小鸟康复男孩放生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一只小鸟》,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讨论、观察、表演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只小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六单元《一只小鸟》。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思想探讨及语言表达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
2.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通过故事传达的关爱自然、保护小鸟的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主题思想的把握。
难点:句子解析,语言表达练习,关爱自然、保护小鸟的情感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只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小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讲解词义,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4.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句子结构,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语言表达练习:教师提出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只小鸟2. 生字词:关爱、保护、自由、快乐3. 主题思想:关爱自然,保护小鸟,珍惜生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关爱自然、保护小鸟的认识。
答案示例:我们应该关心大自然,保护小鸟,让它们在美丽的环境中自由快乐地生活。
2.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关于保护动物的课文,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一只小鸟》,让学生认识到关爱自然、保护小鸟的重要性。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积极参与保护动物的行动,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生活实际中。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只小鸟》教案(通用1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只小鸟》篇1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故事唤起学生对相同经历的回忆,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2、可结合课文练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故事唤起学生对相同经历的回忆,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学习了《翠鸟》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对小鸟产生了更加深厚的喜爱之情,如果你发现树上有一只可爱的小鸟,它的妈妈正好出去觅食了,你会怎样做呢?揭示《一只小鸟》二、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鸟、老鸟、小朋友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学习字词1、同桌合作,读通课文。
主要把生字和生僻字读准。
2、抽学生分别读课文8个自然段,并说说每段主要写了什么?(注意抓住要点:谁或什么在哪儿或什么时间干什么)3、认读生字词,读准。
4、注意字形:觅字的爪字头的写法,仰字没有一撇。
5、学生记住字形,当场听写。
6、给生字组词。
四、练习巩固: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读课题,导入新课二、你认为这是一直怎样的小鸟?为什么?1、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学生讨论2、交流反馈:一只幼小的小鸟: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
一只快乐的有父母保护的小鸟: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她们都觉得非常快乐。
一只可爱的小鸟:它的脑袋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树枝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
3、练习朗读读出小鸟的可爱和快乐,读出画面的和谐美。
三、鸟妈妈、鸟爸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读课文3-6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抓住重点句理解: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四、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体会孩子们喜爱小鸟但又伤害了小鸟的行为。
读课文7、8自然段,想象:小鸟消失后,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怎么想?(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喜爱。
《一只小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6课《一只小鸟》。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鸟在树林中快乐地生活,却被猎人打伤,被一位善良的小男孩救赎的故事。
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关爱,增强学生的善良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关爱自然界、善良品质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难点:体会课文中关爱与善良的情感,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小鸟图片、树林图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出示小鸟和树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一只小鸟》。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生字词。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学生汇报学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出示PPT,呈现课文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记忆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小男孩关爱小鸟的行为,讨论小鸟在树林中的生活。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传递的善良品质。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练习。
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只小鸟树林小鸟猎人小男孩关爱善良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画一画你喜欢的小动物,并写一写你为什么喜欢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延伸活动,如参观动物园、鸟类观测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界,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一只小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只小鸟》一文。
详细内容为:通过描述一只小鸟的成长历程,教育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涉及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手法,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只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鸟的生活。
(2)提问:“你们知道小鸟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吗?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小鸟呢?”2. 学习课文(15分钟)(1)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
(3)通过挂图、PPT等形式,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拟人句,让学生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2)讲解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写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写一段关于关爱小鸟的文字。
(2)学生互相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2)提出拓展问题:“除了关爱小鸟,我们还应该关注哪些动物?如何保护它们?”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只小鸟》2. 板书内容:(1)课文生字词(2)课文主要情节(3)拟人句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关爱的小动物”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提示:(1)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描述自己关爱的小动物。
我关爱的小动物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猫咪。
每当看到猫咪在阳光下悠闲地晒太阳,我都会忍不住想去摸摸它。
三年级《一只小鸟》教案设计《一只小鸟》教学设计一、回顾导入:1、(板题《一只小鸟》)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冰心奶奶的文章《一只小鸟》。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是啊,这是一只原本快乐又变得可怜的小鸟。
板快乐可怜二、品味快乐:1、课文中,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又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鸟呢?快速打开书,轻声读课文。
2、哪几个自然段说小鸟很快乐?(1.2)哪几个自然段写小鸟很可怜?(5.6)3、课文当中哪些词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受到快乐的词句,开始4、和你的同桌说一说5、谁来说说哪些词句写出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A、第一段, 什么是啁啾?这只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每天和爸爸妈妈啁啾着的小鸟,多快乐呀,谁来读读,和家人在一起做什么事都是快乐的。
谁再来读读,你在用心体会小鸟的快乐。
B、[它探出头来一望——](课件2)阳光暖暖的照着,小树鲜嫩嫩的,多美呀!你来读读这句话,谁还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快乐,你是从哪感受到的,那就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读一读吧。
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除了这些小鸟还看见了哪些好景致呀?(快说、多说)花,什么样的花,还可以说怎样的花。
(课件3)是呀,小鸟看到了——小鸟被陶醉了,同学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它探出头来一望——它看见了绿树、山川、河流、可爱的小动物,它的心越来越高兴越来越快乐,它探出头来一望--C、(课件4)抖刷抖刷翎毛,怎么就快乐了,小鸟的动作多可爱呀,你来读读,它还能做什么动作,多有趣呀,谁再来读一读。
清脆和柔美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小鸟的声音?你来读读这句话。
带着这样地感受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课件4)指名读(范读)杨老师也想读读。
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评价)杨老师把自己就当作一只小鸟,一边想像小鸟快乐歌唱的画面一边朗读,你愿意试试吗,我们一齐来读6、有谁在听小鸟唱歌?7、是啊,好像大自然也在含笑着来倾听一般。
我们一齐来读这几句。
(课件5)它探出头来一望——三、品味可怜:1、有了美妙的歌声,还有大自然无尽的爱,使小鸟和自然都很快乐,假如这样的生活能一直过下去那多好呀,可是当有一天小鸟和以前一样探出头来唱歌,意外发生了?小鸟也从快乐的变成了可怜的,请你再来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词句写出了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鸟?2、(5段)课件4你从哪个词看出小鸟很可怜?跌你能换个词吗?(掉,摔)哪个词更好?为什么?(课件6)观察这个字,你发现什么?(失足)中国的字多有意思呀,失足就是跌的意思呀。
多么不幸、多么可怜啊!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
二人3、(6段)还从哪看出这只小鸟很可怜?(课件7)(一滴一滴)可以看出什么?你能读出它的可怜吗?请你来试试。
(他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引读:一对悲伤焦急的父母含着眼泪望着自己受伤的孩子,孩子正痛苦的流着血……它的血——那是怎样的一副画面啊,鸟巢里小鸟痛得昏死过去,它的血一滴一滴往下落,老鸟只能无助的哀号着,它的血——4、小鸟这样可怜,那老鸟呢?小鸟的血一滴一滴的落下来,老鸟真是心急如焚哪,谁再来读读,让老鸟来的再快一些吧。
5、让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课件8)6、老师这也有这样一只可怜的小鸟,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真实的画面。
(课件9)故事旁白:这是一只家燕,刚刚还和同伴在树上玩耍,不幸被弹子打中重重的从树上跌在地上,不动了另一只是她的家人,马上飞到她的身旁,不敢相信这个事实……苦苦守侯着他尽管另一只鸟儿告诉他:回去吧,这是无法改变的,但是,被激动的它赶走了一辆汽车经过,鸟儿的身子被快速的风吹动了……受到鼓舞的亲人竟然想去抱他,去抓起他……一次又一次……它使尽了全身的力量,却无法得到任何回应。
最后,它终于忍不住大声呼喊:“你为何还不起来啊?纵然地上的鸟儿想回应,却也永远不能了…7、老师相信此时此刻大家一定会有许多感受,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吗?还有吗?8、来,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一段?(课件10)齐读9、从此歌声便消失了,此时此刻,那些天天等着盼着小鸟的孩子会想些什么?又说些什么呢?他们爱小鸟吗?是啊,孩子们为自己错误的爱而后悔了。
四、拓展延伸:故事还在继续,这只小鸟后来怎样了呢?课文里没有写,请你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
(课件11)读结尾,是大家的爱让小鸟又回来了。
板书爱五、总结升华:(课件12)同学们,美丽的鸟儿,美丽的生活,美丽的大自然,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真正的去喜爱。
有了爱,消失的歌声能再次响起,有了爱,能让所有的生命在这个星球上快乐的生存,所以,冰心奶奶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也让我们心中永远充满爱。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试讲了9次,可以说是我上的次数最多的一堂课。
原先以为,上的次数多了,就没有了上课的激情了,但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只有在老师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知道学生针对你的问题会怎样反映时,你才能很好的驾御教材和学生,这九节课是在一遍一遍的修改问题,锤炼评价语言和探讨如何有效指导朗读的过程,另外有教研员和欧阳老师的悉心指导更使我茅塞顿开,有名师相伴真是授益非浅。
现作如下反思:《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
《一只小鸟》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鸟儿》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出自文学名匠冰心笔下,清新流畅,是一篇非常美丽的散文。
文章以爱为主旋律,歌颂了亲情的伟大;批评了不成熟的儿童爱,因爱的方式不对,给鸟儿带来了伤害;告诉我们,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的,我们人类应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教育孩子们对于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不仅要爱,而且要会爱,爱不是自私地占有,不是无情地伤害,而是欣赏、呵护和无私的奉献。
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的教学,我认为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进行灵活、扎实的语言实践再合适不过了。
学生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已初步具备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也初步掌握了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涵的方法。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结合交流、想象、感情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情感升华。
我在分析课文时,我没有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而是以“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鸟”为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整体的把握。
我重视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利用课文留白处让学生边读边进行合理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我抓住“探出头来”的“探”字,通过“小鸟从甜甜的梦中醒来,好奇的伸出小脑袋顽皮的东瞅瞅,西看看”这样的语言描绘,让学生感受小鸟的快乐和可爱。
此时我适时地让学生想象小鸟还会看到大自然中的那些美景?学习课文第二部分(5-6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抓住小鸟的动作“跌”,体会当时情况危急,速度快。
“血一滴一滴地从树隙落到地上”的“一滴一滴”字,体会到小鸟的伤势很重,让人揪心。
我又让学生抓住老鸟的动作“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我让学生反复读,从“箭也似地”中感受到老鸟奋不顾身,不顾一切要救孩子的急切心情,从而深切体会亲情的伟大。
另外,我插入的另一只可怜的小鸟画面,配上旁白,更让学生体会到了小鸟的可怜和亲情的伟大,看完之后让学生说感受,是全课的高潮,学有感而发,升华了主题。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只小鸟后来怎样了?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怎样想,怎么说呢?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喜爱。
整节课充溢着浓浓的情意,孩子们对怎样才是真正的爱,该怎样表达自己的爱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语文应该是广阔的,字词的积累,文章的品析,情感的升华都应是语文的内涵。
而生活这片广阔的天地更应是语文的外延。
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达到三个和谐,即让孩子与自身和谐,与周围生命和谐,与大自然和谐。
教学本文,除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写字、朗读、表达)之外,更多的应该让孩子懂得对生命的敬畏:真正的的喜爱是对鸟儿的疼惜、照顾和爱护、鸟儿只有是活的才是最可爱的。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与反思发表时间:2012-11-06 21:37:36 [查看原文]【解析教材】《一只小鸟》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冰心创作的一篇作品。
作者描写了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和两只老鸟快乐地生活在高高的树枝上,它们放声歌唱。
孩子们听到小鸟的清脆柔美的叫声,想捉住它,用弹子射伤了小鸟。
老鸟把射伤的小鸟衔回家里,从此孩子们再也没有听到小鸟的歌声。
文章批评不爱护鸟类的行为,歌颂了亲情的伟大。
本文前一篇是在多年的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都选录的经典名篇《翠鸟》,是本文的前奏;在本单元语文天地中还有一首白居易的诗《鸟》与本文的思想内涵异曲同工,单元写作训练中同样有一个让学生写鸟的作文,层层深入地把爱鸟护鸟,热爱大自然的单元主题揭示出来。
这是教材编写者的整体设计。
【设计思路】这篇课文人文情愫浓厚,属“用件类”文本,它的深刻的主题内涵,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
同时它又兼“样本文”的工具性,它的凝练的文笔、清醇的语言、纯熟的表现手法,都是培养学生语感和写作方法的好材料。
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文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学价值并做到和谐统一。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意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让学生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亲情的伟大,唤起学生保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内在情感。
更深入引导学生回忆自身经历,反省自身,思考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怎样做才是珍惜美好事物。
【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积累,感受课文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
2、通过抓重点词“新意、倾听”、想象、观察插图等方法品味文中所要表达的爱。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课文。
2、体会亲情的伟大,爱的美好,懂得应该爱护鸟类。
【教学重点】1、品、读、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2、体会亲情的伟大,爱的美好。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
1、同学们,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鸟儿的存在显得生机勃勃,因为有了鸟儿的存在显得绚丽多彩。
学习了《翠鸟》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对小鸟产生了更加深厚的喜爱之情你们喜欢鸟儿吗?你是不是想到要捉一只鸟来养?我们该怎样与鸟类相处? 今天,让我们走进《一只小鸟》一课,共同关注一只小鸟的命运。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鸟、老鸟、小朋友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