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
- 格式:docx
- 大小:114.73 KB
- 文档页数:8
[重点]人教初三化学第4单元知识点-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和核外电子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相对原子质量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请注意以下两点:(1)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得到的比。
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2)由于原子中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可近似认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核的质量决定原子的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三、注意点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但在其它条件下还可以再分。
课题 2元素一、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习元素概念请注意如下几点:(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一般用“组成”,而分子用“构成”(2)一种元素区别于另一种元素的关键在于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或者说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而中子数和电子数可能不同;(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原子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一类原子的总称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
既讲特征体的某个粒子而言。
只种类也讲个数。
具有宏观含义(4)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5)地壳中元素按质量计,由多到少分别是氧、硅、铝、铁。
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是氧。
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含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既可表示氢元素,也可表示1个氢原子。
?表示一种物质,如Fe、C、P2.元素符号的书写,注意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要认识它的结构,二要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取相应元素的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质子课题3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基本概念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符号与原理1、元素符号氢H 氦He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锰Mn铁Fe 铜Cu 锌Zn 银Ag 钡Ba 铂Pt 金Au 汞Hg 碘I2、化合价钾+1 钠+1 银+1 钙+2 镁+2 铜+1、+2 钡+2铁+2、+3 铝+3 锰+2、+4、+6、+7 锌+2 氢+1氟-1 氯-1、+1、+5、+7溴-1 氧-2 硫-2、+4、+6 碳+2、+4硅+4氮-3、+2、+3、+4、+5 磷-3、+3、+53、化学式氮气N2氢气H2 红磷P木炭C硫磺S 铁丝Fe 氧气O2氯气Cl2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锰Mn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氧化铝Al2O3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铁Fe2O3水H2O 盐酸HCl 硫酸H2SO4硝酸HNO3氢氧化钙Ca(OH)2氨气NH3过氧化氢H2O2氯酸钾KClO3碳酸钠NaCO3氯化钾KCl 尿素CO(NH2)2锰酸钾K2MnO4氯化钠(食盐)NaCl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高锰酸钾KMnO4硝酸铵NH4NO3乙醇(酒精)C2H5OH三、基本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相对质量为 1原子核原子的构成中子:不带电,相对质量为 1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微粒数与电荷数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2、几种原子的构成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8 8 8 16钠11 12 11 23硫16 16 16 32 可总结出的规律有:(1)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2)质子数=电子数(3)原子种类不同,原子质子数不同;(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元素含量(1)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O 、Si 、Al 、Fe(2)生物细胞元素含量前四位:O 、 C 、H 、N(3)空气中元素含量前两位:N 、O4、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表示:表示一种元素;表示给该元素一个原子。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融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
结合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X=3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C.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D.镓元素在周期表中与氮元素是同一族【答案】D【解析】【详解】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1=2+8+18+X,X=3,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镓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金属镓的熔点低,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镓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则镓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则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同一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镓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氮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不是同一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4.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③和④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B.②和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C.①和②、⑤和⑥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D.①③④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答案】B【解析】【详解】A、③的元素属于第三周期,④的元素属于第二周期元素,故A选项错误;B、②的元素是镁元素,⑥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形成的化学式为MgO,故B选项正确;C、①是稀有气体元素、②是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选项错误;D、③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选项错误。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梳理]考点1 原子的构成⒈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重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 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 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达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S 、C 、P 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达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 、Na 、Mg 、Zn 等。
⒊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⑴表达一种元素;⑵表达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 ①表达氢元素H 2H :表达二个氢原子②表达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 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⑴ 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 元素周期表简介 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符号 ————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 子1、原子的构成(1(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2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课题2 元 素一、 元素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 元素符号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相对原子质量=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3、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三、 元素周期表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课题3 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分子与原子分子 原子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有间隙(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分子聚集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也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由于原子聚集状态不同,原子也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3、物质宏观说组成,例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物质微观说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例如: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组成宏观微观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课题1 原 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在核外作高速运动——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负电核外电子质量大体积小居于原子中央不带电中子荷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1质子正电原子核不显电性原子),(,,)()()()(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①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答案】D【解析】A、酒精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远处就可以闻到酒香味,正确;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C、醋酸和蔗糖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故性质不同,故正确;D、将空气液化,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错误。
故选D。
2.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正确;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不是克,错误;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正确;D、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正确。
故选B。
【点睛】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3.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
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84g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1:原子的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
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存在于原子核中;中子不带电,也存在于原子核中;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存在于原子核外。
在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此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考点3: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决定。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硅、铝、铁,其中氧是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铝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碳、氢、氮。
考点4: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Ca、Na、Mg、Zn等。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或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2H表示两个氢原子。
考点5: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元素组成,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物质也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考点6:元素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为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是研究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一、 分子与原子1、 分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①只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单个的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物理性质;②最小不是指质量、体积最小;③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变,化学性质也要变;④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⑤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还有别的粒子(原子、离子)基本性质:①分子的体积小、质量也小;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间隔最大);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结构:都由原子构成(大多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构成。
可由同种原子构成分子,如: F 2、Cl 2、Br 2、I 2、 H 2、N 2、O 2、:也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如:CO 、CO 2、H 2O 、P 2O 5等) 2、 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①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包括物理变化等;②最小不是指质量、体积最小,而是指能不能拆分;③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④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⑤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⑥化学应的实质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基本性质:①原子的体积小、质量也小;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③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 (一种元素)(一种物质)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CH 4、C 2H 5OH 、C 6H12O 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H 2O CuO CO 2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 2SO 4 HNO 3碱 NaOH Ca(OH)2 KOH 概念 盐 NaCl CuSO 4 Na 2CO 3 ①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物质的构成1.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
分(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很小,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需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设备来观察。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升高,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③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的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所以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
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容易被压缩。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例1简要完成下列问题:(1)湿衣服晾在日光下,为什么容易干燥?(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为什么缩小?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粒的特征,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答案:(1)太阳照射的地方温度较高,水的微粒获得了能量,运动加快,微粒间的间隔增大,液态水更容易转变为气态,水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空气中去,所以容易干。
(2)气体的微粒之间有较大的间隔,气体受压时,气体微粒间的间隔缩小,因此气体所占的体积也减小。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纯净物,如果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混合物。
例如,氧气只由一种氧分子构成,因此氧气是纯净物;空气是由氧分子、氮分子等多种分子构成的,因此空气就是混合物。
2.原子(1)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金属、稀有气体是由其原子直接构成的。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但并不等于原子不可分。
如原子弹的爆炸就是原子内部的核发生了反应,不但说明原子是可分的,而且原子还有自己的结构。
(3)用分子。
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是分子本身没有变,如水的蒸发,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间隔变大。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知识识=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核※说明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如F ,Cl 化学性质类似,但(He 和H)除外。
2.元素的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注意 1只有两层含义,其他的元素符号都还可以还表示单质的意思。
2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如:3H 表示三个氢原子。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可能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如由O 2和O 3),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4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前三位是:O 氧 Si 硅 Al 铝 F 细胞:O 、5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6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如,H 2O ,Ne 核电核荷数都是10)7化学中的“语法“:“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某物质”由“某某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某分子”由“几个某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 a b 4、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如2Fe 3+ “ 2”表示2个铁离子, “3”表示每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电子数 为原子结构,一般不稳定(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质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稳定 (3)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一定改变的是:核外电子总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粒子的电性,阳离子的电子层数。
一定不改变的是:原子核(核内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阴离子电子层数。
5、 掌握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和化合价的应用。
(1)常见元素化合价规律: 单质元素全为零,化合物中记分明。
①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一价K Na Ag H , 二价Mg Ca Zn Ba,②在化合物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 三Al 四Si 五价P , 二三Fe,二四C , ③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二四六S 都齐全, Cu 、Hg 二价最常见 ④原原子团的化合价是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Array(2)特点:①很小、有体积、质量;②是不断地运动;③同种原子质量、性质相同④原子之间存在间隔和相互作用力;⑤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m=1.6726×10-27 kg)相对原子核质量为1,决定原子的种类。
中子:不带电荷(m=1.6749×10-27kg)相对质量为1①原子决定元素中不同种原子。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4)构成②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③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④电子的质量很小,电子的质量仅仅约等于质子质量的1/1836。
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①概念:国际上以一种C(6质子,6中子)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符号A r)(5)相对原子质量②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制(SI)为1(一般不写出)。
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③公式:相对原子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6)应用: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原物质的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史实: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英、道、原”)。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意、伏、分)。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首先发现电子(“英、汤、电”)。
附表(1)分子和原子的比较表(2)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比较表分子和原子的比较表注:氢原子里无中子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比较表课题二 元素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归纳课题1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中子:不带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核电荷数== ==(2)原子的种类是由( )决定的。
2.相对原子质量⑴概念: (符号为ar)。
⑵公式(单位:1)⑶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素1.元素。
元素是的总称。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 (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2.元素符号。
(1)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表示某单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例:n的意义:、。
s的意义、、。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素原子区别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适用范围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如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联系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对符号周围数字的探究——学会归纳总结请先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然后试着归纳总结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我的归纳①符号的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分子、原子或离子②③④7.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例:求①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②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3)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例:①h2o中各元素的质量比②nh4no3中n、h、o各元素的质量比(4)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nh4hco3中氮的质量分数=kclo3中氧的质量分数=cuso4﹒5h2o中氧的质量分数=(5)已知化合物求某元素质量及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质量例:①求2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②求多少克水中含2g氢?。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最近,我国研发出了“发电玻璃”,又名叫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其原理是在绝缘的普通玻璃上涂抹上4微米厚的碲化镉光电薄膜,由此制成可导电、可发电的半导体材料。
镉元素的信息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x=8B.镉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镉原子的中子数是64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g【答案】C【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图中x=48-18-18-8-2=2,故A错误;B、镉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C、镉原子的中子数是112-48=64,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C正确;D、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错误。
点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2.下面各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含有氧分子,正确,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C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3.吸烟有害健康,是导致肺癌最广泛及作用最强的因素。
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被动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今年开始我省已经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造成被动吸烟的原因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D.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烟气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烟气分子向四周扩散,造成人们被动吸烟,故选D。
4.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答案】B【解析】【详解】A、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及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某种物质的是 ( )A 、HB 、AlC 、Fe 3+D 、N 22、下列对于N 2、N 2O 、N 2O3、N 2O 5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都含有氮分子 B 、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C 、每个分子所含氮原子数都相同 D 、所含元素种类都相同 3、《中学生守则》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能吸烟。
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时放出多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其中元素间的质量比3:4的物质是 ( )A 、NOB 、NO 2C 、SO 2D 、C O4.下列方框中,符合2N 2意义的示意图是( )5、H 2O 与H 2O 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 A 、它们的元素组成不同 B 、它们在常温下状态不同 C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 、H 2O 2有氧气而H 2O 中没有6、某正二价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5:2,则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A 、40 B 、56 C 、62 D 、807、元素X 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 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 、XY 3B 、X 2YC 、X 2Y 3D 、X 3Y 28、质子数相同的两种不同粒子可能是①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②两个不同的分子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④两种不同的离子⑤一种离子和一种分子 ( )A 、①③B 、①②③④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 9、X 2+的离子核外有28有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65,X 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 A 、9 B 、5 C 、2 D 、010、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到或失去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 ①元素种类②化学性质③相对原子质量④微粒电性⑤原子核⑥电子层数⑦最外层电子数⑧核外电子总数A 、②③⑤B 、②④⑥⑧C 、②⑤D 、①③⑤11、某硝酸铵(NH 4NO 3)样品(杂质不含氮)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其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 ( )A 、20%B 、70%C 、80%D 、无法计算12、标出下列带线元素的化合价NH 4NO 3 MnO 4-- KClO 3 Cl 2 NH 3 13、用化学符号表示硫离子 2个氮分子 +2价的锌元素 4个亚铁离子 2个磷酸根离子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2H 2CO 3 (写出两个“2”的含义)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14、根据名称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8 +10 2氧化钠 氯化钡 硫酸铝 硫化氢 碳酸钠 硝酸铵 1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中(1)构成物质的微粒 (2)构成原子核的微粒 (3)带正电的是 (4)带负电的是 (5)不带电的是 (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是 (7)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有16、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1)X 表示 ,该粒子有 个电子层,Y 与粒子的 关系非常密切。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梳理]考点1 原子的构成⒈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3 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 元素符号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①表示氢元素H 2H:表示二个氢原子②表示一个氢原子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例如: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8 O氧16.00考点6 元素周期表简介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考点7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⒉原子结构示意图: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元素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氦为2个)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稳定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不稳定①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①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考点8 离子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⒉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离子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两个镁离子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
如:阳离子:Na+、Ca2+、Al3+等阴离子:Cl-、S2-等⒋有关离子的小结⑴金属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离子带负电荷;⑵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⑶常见原子团离子:SO42-硫酸根离子 CO32-碳酸根离子 NO3-硝酸根离子OH-氢氧根离子 NH4+铵根离子考点9 化学式⒈化学式的写法A.单质的化学式⑴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
⑵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由原子构成,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B.化合物的化学式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同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⒉几点注意事项⑴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时,要考虑到元素的排列顺序,还要考虑到表示原子个数的角码应写的部位。
⑵一般化合物的中文名称,其顺序和化学式书写的顺序正好相反。
⒊化学式的涵义(以CO2为例说明)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碳。
⑴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⑵微观上表示分子的构成: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10 化合价⒈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价用+1、+2、+3、-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2+、Na +、Cl O 2-。
Ca 与Ca 2+2-中数字的含义。
+2价(或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2价。
Ca 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S 2-表示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⑴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⑵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为正价。
⑶非金属与氢或金属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负价;非金属与氧元素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⑷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⑸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⒌化合价的应用 ⑴检验化学式的正误;⑵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⑶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物质的化学式。
考点11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⒈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⒉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⒊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⒋计算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含某元素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变形: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噶元素的质量分数 ⒌已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求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练习】A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K 39 Cu 64 I 12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
每小题3分,共45分)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A. CaOB. Al2O3C. SiO2D. Fe3O42. 下列化学式中,书写错误的是A.氧化钙OCaB.氧化镁 MgOC.三氯化铁 FeCl3D. 三氧化硫SO33.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D. 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4.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A. 2HB. 2H+C. 2H2D. H5.《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是A. 质子数、中子数B. 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C. 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6.“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成分如下(mg/L):硒:0.013;锶:0.0596;锌:0.00162;钠:18.4;钙:4.69。
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A. 元素B. 原子C. 单质D. 分子7.以下对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都含有氧分子B. 都含有2个氧原子C. 都含有氧元素D. 都是氧化物8.市售的某种含氟(F)牙膏中有一种化学药物的化学式为Na2FPO3,已知F为-1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A. +5B. +3C. +1D. -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不能再分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实际原子质量的简称D.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10.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B. 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D.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811.已知某物质的化学式为RNO3,相对分子质量是85,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 55B. 55g C.23 D. 23g12.按氯元素化合价由低至高的排列顺序,在HCl、X、HClO、KClO3中,X代表的是 A.NaCl B. KClO C. Cl2 D. ClO213.“神舟三号”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组成偏二甲肼的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A. 1∶4∶1 B. 12∶1∶14 C. 6∶2∶7 D. 12∶1∶2814. 如下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同是下面的哪一个化学符号A. HClOB. O3 C.OH- D. CO215.燃放爆竹产生一种污染物,其元素的质量比为l︰1,该污染物是A. H2SB. CO C.S02 D. N02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16.某元素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属元素。
(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A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而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17.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于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18.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海水中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填元素名称)。
19.氮分子(N2)中的氮原子和氨气分子(NH3)中的氮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7,即N2和NH3两种物质都含有元素。
20.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①氩元素② 4个二氧化硫分子③氮气④ 7个银原子⑤ 3个硫酸根离子⑥碳酸钡21.有一种矿石称为“孔雀石”,它有孔雀羽毛般绿色斑纹,它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由种元素组成,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个原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2.(3分)含磷洗涤剂因含Na5P3O x大量使用会造成水污染,已知该化合物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则x的值。
23.元素种类并不多,目前已经发现的只有一百余种,但物质的种类非常多,已知的就有3000多万种,这是因为有限的几种元素可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