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发展史概述1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黄金市场发展历史自公元560年前,至1971年布雷顿森林制度终结期间,全球各个国家一直使用黄金作为单一或其中一种货币,国家及人民更早已有积存黄金作为储备的习惯。
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
由于黄金罕有、特殊和珍贵,因此有“金属之王”的称号,享有其它金属品种无法比拟的盛誉,其显赫的地位近乎永恒。
正因为黄金具有这一“贵族”地位,黄金曾经是财富和华贵的象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黄金的经济地位和应用层面不断发生变化,但目前仍然在各国的国际储备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种同时具有货币属性、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
黄金在现代金融市场的角色:货币职能下降,在工业和高科技领域方面的应用在逐渐扩大,是全球公认有价值的流通货币,属于世界性的储备。
全球争相成立黄金交易所和交易平台,推出众多黄金的投资衍生工具和理财产品,更重要的是,黄金是投资者所认识最多的投资工具。
20世纪60年代前黄金作为交易媒介已有3000多年历史。
经过一段漫长时期,金本位制度逐渐确立,在1717年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至19世纪末期,欧洲国家已广泛实行金本位制度。
美国于1900年实行金本位制度。
在国际方面,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用于结算国际收支差额,黄金从收支出现逆差的国家流入收支出现顺差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正式在1919年停止实行金本位制度,但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本位制度。
而踏入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处于动荡时期,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以黄金兑换货币的制度,只允许中央银行及各国政府之间进行黄金交易活动。
在此情况下,形成了美元兑换制度,使美元可以在联邦储备局兑换黄金。
国际间在1934年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确认了这个制度,并一直实行至1971年。
193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将联邦储备局买卖黄金的官价升至每盎司35美元,联帮储备局与欧洲的中央银行一直致力维持这个兑换价至1968年。
1960年期间由于自由市场对黄金作为制造首饰及投资用途的需求日增,美国连同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西德及瑞士成立黄金总库,希望把黄金市价保持在接近官价每盎司35美元的水平。
黄金投资一、黄金大事回顾1914年以前主要西方国家采用各类规模的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以其黄金储备数量相对发行货币,以每一盎司黄金对应某一金额。
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停止实行金本位制。
192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希望借助金本位制走上复苏之路,恢复金本位制度。
1931美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萧条,英国结束了金本位制。
1933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出口,要求人民将持有黄金全数上交银行。
美国放弃金本位制。
1934美国总统罗斯福将买卖黄金的官价提升至每盎司35美元(美元贬值大约40%),恢复金本位制。
1936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建立。
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以官价(每盎司35美元)兑换黄金业务,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
1961美国受制于越南战争,财赤巨大,国际收支恶化,令黄金投机活动增加,美、英、法、德、意等国家于是成立黄金总汇,联合抑制黄金价格上涨。
黄金汇总解体(金本位制亦取消);瑞士成立苏黎世金库进行黄金买卖,黄金开始双价(私人及管方价格)制度阶段。
1971美国总统尼克逊宣布停止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后来同意把美元贬值7.89%,黄金的官价为每盎司38美元。
1972年这一年,伦敦市场的金价从1盎司46美元涨到64美元。
1973年,金价冲破100美元。
1974年到1977年,金价在130美元到180美元之间波动。
1978年,原油飙涨达一桶30美元,金价涨到244美元。
1979年,金价涨到500美元。
10月,美国通胀率冲破12%。
1980年元月的头两个交易日,金价达到634美元,美国财长米勒宣布财政部不再出售黄金,之后不到30分钟金价大涨30美元达715美元,元月21日创850美元新高。
美国总统卡特不得不出来打压金市,表示一定会不惜任何代价来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当天收盘时金价下跌了50美元。
1980年2月22日,金价重挫145美元。
中国黄金发展史:从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黄金贫乏的国家。
虽然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黄金在我国历史上也是财富的计量单位和拥有财富象征,黄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但事实上由于中国黄金总量上的缺乏,使得黄金很难成为财富流通中介的主角。
但我国民众对黄金的痴迷仍然是可圈可点。
从考古成果来看,黄金在我国战国秦汉时代广泛被贵族阶层所使用,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王刘胜的汉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生动的体现了汉代黄金制作工资的高超水平,在西汉时代,人们深信玉石能是尸体不朽,而金丝成为连接不同形状玉片的重要工具。
千年后这件“金缕玉衣”依然保存完整,可见当时很待黄金工匠已具备高超的黄金制作工艺,但限于当时黄金的熔炼技术有限,黄金的仅作为突出饰品艳丽的点缀材料。
从隋唐到宋元清明是及,随着黄金加工工艺的进步,黄金逐渐褪下宗教的神秘色彩,黄金首饰大量进入民间,成为延续至今的中国黄金文化的主体。
1,中国古代黄金发展史,商代中期,公元前13~14世纪我国就掌握了制作金器的技术,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金耳环,是迄今为止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金器(公元前2100年~1600年)河北省藁城县西村的商代(公元前1600~前1066年)宫殿遗址和河南省安阳殷中出土的凹凸花纹的金叶和金贝币等也年代较远。
其中的金箔厚度仅0.01毫米。
这种金箔是经过锤锻加工而成的。
这说明在商代我国黄金的加工技艺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
西周的卫墓中发现的包在铜矛、矛柄和车衡两端上极薄的金片,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包金技艺。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
在这一时期,楚国使用一种叫“郢爰”的金币,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金币。
楚国的金币“郢爰”,可以解释为楚国铸造、用于商业交换和分割称重的黄金货币。
汉代以前,帝王手里积聚了大量黄金,一次赏赐多者上几十万斤,少者几千斤。
这说明我国在汉代以前就发现了不少金矿资源并已逐步掌握了一整套开采、淘洗、炼制和加工技艺。
黄金的发展历史
黄金的发展历史
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其发展历史与人类文明史密切相关。
黄金的用途广泛,既是艺术品和珠宝的主要材料,也是重要的金融资产。
以下是黄金发展历史的几个主要阶段:
1.皇权垄断时期
在古代,黄金通常被视为皇权和财富的象征。
许多国家的统治者都试图垄断黄金的开采和加工,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在这一时期,黄金开采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黄金的供应量非常有限。
2.金本位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黄金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货币资产。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与货币直接挂钩,从而保证了货币的价值和稳定性。
这一时期,黄金的供应量逐渐增加,价格相对稳定。
3.布雷顿森林系时期
在二战后,世界各国达成协议,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该体系中,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与美元直接挂钩。
这一时期,黄金的价格受到美元价值的直接影响,而美元的价值又受到黄金价值的影响。
4.黄金非货币化时期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黄金逐渐失去了其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
然而,黄金作为贵金属和珠宝材料的作用仍然存在。
此外,黄金还被广泛用于投资和避险工具。
在这一时期,黄金的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形势、政治事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总结来说,黄金的发展历史经历了皇权垄断时期、金本位时期、布雷顿森林系时期和黄金非货币化时期等几个阶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金的用途和价值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黄金历史一、黄金发展历史尽管黄金具有无与伦比的特性,但是在人类发现黄金、开采黄金、冶炼黄金并对黄金进行加工之前,黄金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惰性物质。
因此,黄金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历史。
下述内容是一些创造历史的时刻。
1. 公元前3600年首次黄金冶炼古埃及金匠为了从矿石中提取黄金,使用防火粘土制成的吹管对熔炉进行加热,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黄金冶炼。
2. 公元前2600年早期黄金首饰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今日伊拉克)金匠制作了最古老的黄金首饰之一,一件由青金石、玛瑙和柳叶形金坠组成的头饰。
3. 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200年金饰生产技术的进步工匠们发明了脱蜡铸造技术。
此工艺改良了黄金的硬度和颜色,因此拓宽了黄金产品的市场。
4. 公元前1223年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图坦卡蒙黄金面具是古代黄金工艺的重大成就。
5. 公元前950年所罗门神殿也门的示巴女王赠送给以色列的所罗门王2500公斤黄金,使他的黄金持有量达到5700公斤。
所罗门使用部分黄金修建了著名的所罗门神殿,据说神殿覆盖着一层黄金。
6. 公元前600年黄金首次应用于牙科医学伊特鲁里亚人使用金丝固定假牙,这是人类首次把黄金应用于牙科医学中。
黄金良好的生物适性,可延展性以及抗腐蚀性使其在今日的牙科应用中依然很有价值。
7. 公元前564年黄金货币诞生克罗伊斯王改进了黄金精炼技术,使他铸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黄金货币。
统一的含金量使这种金币被广泛认可并用于贸易中。
8. 公元300年黄金纳米颗粒古罗马人用黄金为酒杯着色。
融化的黄金粉末加入到玻璃中扩散成黄金纳米颗粒,使玻璃显出亮红色。
9. 公元1300年设立纯度印记为了检查和保证贵金属品质,世界上第一个纯度印记体系在伦敦的金匠行会设立,今天的伦敦金属货币检验室仍旧位于此处。
10. 公元1370年金块荒开始1370—1420年间,欧洲主要金矿完全枯竭,欧洲地区的黄金开采和生产急剧下降,这一时期被称为“金块荒”。
11. 公元1422年威尼斯创纪录的一年威尼斯铸币厂创纪录地铸造了120万枚达克特金币(曾在欧洲许多国家通用的金币),为此使用了来自非洲和中亚的4.26公吨黄金。
2001年4月17日,央行宣布取消黄金的计划管理体制,结束了自1983年以来对金银实行的统购统配政策,对促进黄金生产、流通和消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开启作用。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金交所)正式开业,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成为金交所的金融类会员,并率先开展黄金代客和自营交易。
2002年11月1日和2003年2月27日,国务院分两次取消黄金、白银相关审批事项共计13项。
2002年至2005年间,财政部及国税总局多次明确黄金交易税收政策,为借鉴国际经验、发挥市场手段配置调节黄金资源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2005年1月,中国银监会批复,允许商业银行开办个人实物黄金买卖业务和个人记账式黄金买卖业务。
2008年1月9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复,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08年6月5日,3家外资银行获准成为金交所首批外资金融类会员;目前金交所已累计有8家外资类会员。
2009年1月9日,银监会、证监会允许商业银行进入上期所,从事黄金期货自营交易。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针对黄金进出口额度及核销、结售汇敞口管理和黄金境外拆借等,不断出台规范发展和鼓励支持措施,将商业银行黄金业务有效纳入了国家外汇管理及其监控体系。
2010年7月22日,央行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
六部委意见的公布,是中国黄金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2011年,金交所各类黄金品种累计成交7438.5吨,同比增长23%;成交金额2.48万亿元,同比增长53%;上金交所黄金现货交易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同年上期所黄金期货交易成交金额也已达5.09万亿元。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结课论文题目金的发展史及黄金首饰系别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2013 年06 月13 日金的发展史及黄黄金首饰摘要公元前三千年以前,黄金在古国埃及第一次被人类所认知。
从此以后就与人类的发展形影不离的交织在一起。
黄金凭借其耀眼的光彩,成为人们用于装饰的首选材料。
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逐渐离开自给自足的年代,迈向商品经济时代。
在人类需要钱币来作为交易的媒介,以使买卖进行的更加简便的时候,黄金自然成为了最优的选择。
现在黄金成为了装饰品,愈来愈多的爱美的女性选择黄金首饰,注重其款式,设计,现在很多人将其看作是身份的象征,佩戴黄金饰品更加提升了其品位。
关键词:古埃及,首饰,钱币交易,身份象征ABSTRACTBC three thousand years ago in ancient Egypt, gold was first human cognition. Since then and development follow like a shadow of human intertwined. Gold with its dazzling brilliance, become the material of choice for decoration.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human gradually out of provide for oneself time, towards commodity economy era. In the human need money as a medium of exchange, so as to make the sale of more convenient time, gold has become the best choice. Gold is now become the decoration, more and more women choose gold jewelry, pay attention to the style, design, many people now regard it as a symbol of identity, wear gold jewelry more to enhance its quality.Keywords: Ancient Egypt, jewelry, money, status symbol目录绪论---------------------------------------------------------1 黄金的发展历史-----------------------------------------------2 黄金矿产分布-------------------------------------------------3 黄金的价格走势-----------------------------------------------4 黄金首饰的分类-----------------------------------------------5 黄金首饰佩戴--------------------------------------------------6 黄金首饰的保养------------------------------------------------7 黄金投资及交易------------------------------------------------8 结论----------------------------------------------------------9 参考文献------------------------------------------------------10绪论黄金的历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
中国黄金发展简史(一)中国古代黄金矿业的历史渊源通过考古发掘成果表明,人类发现和使用黄金迄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
我国黄金的开采和使用亦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认识了黄金。
根据考古工作者发掘出的各种金器的出土墓葬或遗址的年代,最早的为商代早期。
如河南郑州商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珥形金饰,河南辉县殷代墓葬和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出土的金块、金箔、金叶都证明了我国早在3500年以前就已开始使用黄金,并掌握了加工制作金的工艺技术。
中国黄金生产在世界黄金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痕,构成了世界黄金史的重要篇章。
从世界采金史来看,大多数国家都是从采淘砂金开始的。
我国采金活动始于奴隶社会早期,淘洗的砂金是从含金的砂砾层中得到的,古称“河金”或“麸金”,后来又根据砂金赋存地质条件的差异,分为“水砂中”淘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开采的砂金两种。
脉金的开采时代远远晚于砂金,大约起于唐代、宋代之间。
劳动人民为获得宝贵的黄金付出了巨大的力量,唐代诗人刘禹锡把生产黄金的艰辛和贵族们的奢侈写入诗中:“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北京平谷出土的商代金臂钏、耳环,四川广汉出土的周朝金手杖,汉朝来自湖南长沙马王堆的金缕玉衣,唐代的纯金十二环锡禅杖,明代的耀眼的金装饰,件件文物展示了中华民族采金历史的悠久和制金技艺的高超。
中国黄金生产始于商、兴于汉、衰于两晋南北朝,复于唐。
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对黄金时而禁采,时而开禁,高亢和低迷交替出现,阻碍了我们这个民族快速发展黄金生产的脚步。
(二)我国重点产金区开采史山东招远素有“金城天府”的美称,又有“金都”之誉名。
它不论在黄金生产上,还是在金矿地质与成矿规律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胶东西部掖县、招远、栖霞三县中,金都招远的金矿开发最早。
招远在境域之内,北北东向的招平断裂带把招远县一分为二。
东半部主要为变质岩分布区,与栖霞相似。
西半部为花岗岩类分布区,它南延至平度,北延至蓬莱,构成一长度超过140km,宽度超过40~50km的复式岩带。
黄金发展史概述:黄金是一种贵金属,其颜色亮丽,质地偏软易于加工,从古至今受到人们的追捧,公元前三千年以前,黄金在古国埃及第一次被人类所认知。
自此就与人类的发展形影不离地交织在一起。
黄金凭借其耀眼的光彩,成为人们用于装饰的首选材料。
黄金是化学符号为Au的金。
Au的名称来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 意为闪耀的黎明,古代印加人把黄金视为太阳的汗珠,古埃及的法老坚持要埋葬在黄金这种神之肉里,圣经马太福音提及的东方三博士带来的礼物之一就是黄金,圣经启示录形容圣城耶路撒冷的街道由纯金制作,其《圣经》有400多出提到黄金,据说上帝也喜欢黄金,他曾指示代理人摩西要用黄金来装置布置膜拜他的圣所,圣幕。
到我国马王堆出土的黄金面具,这些都说明了全球人们对黄金的宠爱。
在古代黄金也是帝王皇权的象征,一般平民很难拥有,而从皇家专有黄金到普通民众参与黄金投资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黄金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经历了皇权专属——一般等价物——货币化——非货币化的发展历程。
一,皇权的垄断19世纪以前,由于金矿尚未被人们大面积发现,黄金又以奴隶及囚犯开采为主,受技术限制,产金量极其有限,皇室贵族往往把黄金拥有当作权势和财富的象征,而宗教供奉神灵更是以黄金为主,修葺的金像金樽举不胜数。
有限的产量使得黄金的流通极其困难,掠夺杀戮是获取黄金的主要手段,从古巴比伦到古罗马,古埃及都书写着人类掠夺黄金的罪恶历史。
早在公元前4500至3100年,在古埃及时代的社会生活中各方面都在使用黄金,以太阳为核心的宗教观念使得黄金崇拜在埃及得以大肆发展,黄金被认为是“可以触摸的太阳”,是神的一种恩赐,埃及法老大量使用金饰装饰自己的饰物,包括生前的宝座/死后的棺材都大量用黄金来包裹或制造,而祭祀神明黄金也被广泛使用庙宇或神像的装饰,可以说黄金贯穿着整个古埃及历史中。
根据古希腊史学家罗多德的记载,吕底亚人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个使用铸造的,使用金币和银币的民族,他们可以说是最早的零售商。
由于吕底亚文明处在各文明地区的交通要道上,贸易的繁荣和商业活动对简单兑换流通货币的黄金产生了自然的要求,黄金作为货币的转变在社会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促成了黄金的大众化,因为它的使用和拥有不再是君王的特权。
古罗马帝国时期,虽国力强大,疆土之广,每年的黄金产量至少在5吨以上,但奢侈爱炫耀的罗马人仍面临黄金严重短缺,他们不得不面临货币供应不足,承受萧条之苦,公元260年,加列努斯皇帝登基后罗马物价开始大幅上涨,每年以9%的水平上涨,而小面额的罗马银铜币基本无什么价值,仅靠金币勉强维持。
直至公元306年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即位后发行拜占庭金币,拜占庭金币因其重量及纯度的稳定可靠持续发行了700多年,是历史上发行期最长的金币。
拜占庭的金币几乎受所有人的尊敬,没有一个王国的货币可以比得上它,今天开来,它可谓是"中世纪的美元"。
二,欧洲黄金梦:欧洲很早就想把黄金整合到自己的货币体系中,1400年欧洲本地的黄金产量不足4吨,而黄金作为货币工具却被广泛使用,这些黄金仅可造出100万枚达卡特金币,而对于硕大的欧洲来说,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许多地区还是施行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黄金的短缺成为15世界发现新大陆的直接诱因,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就在给伊莎贝拉的提及发现新的黄金是政府支持探索新大陆“黄金中国及印度”的主要目的。
在哥伦布的日记中有60多处提及黄金,此次探险的目的可见一般。
而其后西班牙探险者皮萨罗在发现秘鲁古印加王国后。
掠夺了近5吨的黄金,这比但是全欧洲一年的产金量还要多。
随着西欧海上贸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了领土扩张及殖民掠夺的过程中,到16世纪期间,西班牙发现新大陆的黄金使得世界贵金属的产量一年增加7吨以上,大约是之前的2倍,而葡萄牙人在巴西发现了黄金,到18世纪黄金产量又增加一倍。
美洲大陆的成为西欧殖民国家源源不断供应黄金的供应地。
据统计15世纪中,葡萄牙仅从非洲就掠夺了276吨黄金,而西班牙16~19世纪从美洲共掠夺了大约2500吨黄金。
三,一般等价物的转变—金本位制诞生:1 9世纪以后,黄金生产力迅速扩大,俄罗斯,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发现了大量且丰富的金矿资源,成为产金大国,1908年世界黄金的产量是1848年的100倍以上各种黄金总量可以熔炼成边长10米的大金块,而1500年的边长至有2米(此前3000年文明的积累)。
至19世纪后半叶,人类生产黄金超过了过去5千年的总和,随着产量的提升,黄金被更广泛的应用,黄金从帝王走向了社会,黄金的另一主要功能被体现。
黄金作为世界性的交易媒介和财富计量标准已有几千年历史,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逐渐确立(金本位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受限于1717年实行了金本位制度,到1816年英国颁布的《金本位制度法案》才给予确认,到19世纪,德国,瑞典,挪威,荷兰,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先后宣布实行了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即黄金就是货币,在国际上是硬通货。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所发行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关系;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砖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砖;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
从以上这些内容可看出,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等三大特点。
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黄金的货币属性表现的高峰,当代经济学贝儿奖获得者蒙代尔的“货币不过是一定量黄金的名称”,很好的概括了金本位制度的特征。
,全世界共有59个国家实行过金本位制,“金本位制”虽时有间断,但大致延续到二十世纪的20年代。
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长达二百多年,有的国家仅有几十年的“金本位制”,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过金本位制。
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纪大战爆发是金本位制最美妙的时期,欧洲政治经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金本位制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带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资本主义各国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与控制,使金币的自由铸造、所发行纸币与金币之间的自由兑换制度受到严重冲击,黄金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输入输出受到严格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金币与纸币之间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些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帝国梦想——金砖本位制的产生:英国在1919年停止金本位制度,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砖本位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纸币只能兑换400盎司的国际认许金条。
同期欧美其他国家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
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实行金砖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
在金砖本位制度下,各国央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所代替,人们持有的银行发行的纸币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纸币规定的含金量与黄金兑换。
英国以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发行的纸币(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
法国规定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
用这种办法压制了市场对黄金的需求,达到节约流通中黄金的目的,由各国的中央银行掌管和控制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买卖黄金。
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本位制延续:——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
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砖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
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本国货币与金砖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
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二十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本质上是反映了黄金紧缺和纸币发行泛滥之间冲突的妥协。
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
一关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后重新开张。
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数年的战争后人们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现,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经济上美国发了战争财,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持有黄金二百亿美元以上,债务却不到一百亿美元,可谓盛极一时。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各方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
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
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布雷顿货币体制中,黄金无论在货币流通功能还是在国际储备功能方面的作用都被限制了,因为世界上的黄金几乎都被美国政府所控制了,其他国家几乎都没有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