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地铁导航设计的经典共17页
- 格式:pptx
- 大小:5.02 MB
- 文档页数:17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一)地图设计的技术性和科学性毋庸置疑,但地图设计或地图制作不仅是一门实用艺术,也是一门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约公元前2500年,古巴比伦人在黏土片上用简单方法表示山脉、城镇、入海河道及地形特征,成为现存最古老的地图。
中国夏禹时期也有通过铸造而成的《九鼎图》。
公元前168年绘在帛上的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实测地图,地图设计的形式从此由立体转向平面。
最初的地图,是人们通过符号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等实践经验积累而成的。
现代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准确地完善了地图的内容,而且依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地图也开始有了细致的分类。
如按其区域范围可分为世界图、大洲图、大洋图、国家(地区)图等;按其专题学科可分为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文化图等。
无论哪种类型的地图,都包含着大量、庞杂的信息内容。
地图就是信息的载体,并借各种符号表达信息。
信息的发送者即地图设计者,信息传达的对象即地图的读者,信息设计就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搜索、过滤、整理和传达的设计,以实现信息传播的目的。
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利用作为构造信息结构方式的信息设计方法,可以减少干扰信息、增强有效信息,解决干扰地图信息传播的各种视觉问题,使线路等信息更加层次清晰、美观呈现,从而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强化信息符号的可识别性与传播的导向性,吸引地图使用者的注意力,巩固地图使用者的记忆力,扩大信息影响力。
(二)19世纪的英国,伦敦成为商业、金融和贸易中心,成为社会文明的神经枢纽。
伦敦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人流量大,人口来自世界各地。
为解决交通拥堵,1863年伦敦建成最早的地铁,如何设计出一个能够为这种复杂背景服务的地铁交通体系图,是英国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
身为电气制图员的哈里贝克在1932年设计了第一张伦敦地铁和有轨电车地图(见图1、2),被后人誉为信息设计的一件偶像之作。
地图中的信息设计———以伦敦地铁和有轨电车图为例Th e in form a tio n’s d e sign in ma p —Taking the m ap of London’s s ubw ay and s tre etcar as an e xample□艾欢(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地图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地图中的信息设计,注意交通站点、线路等主体信息的搜集、整合与传达,以方便人们使用。
地铁线路图的前世今生文〡俞懿宸哈里·贝克(Harry Beck)与他设计的地铁线路图在地铁站里,随处可见地铁线路图。
根据地铁线路图,可以容易地找到所乘线路和换乘路线。
但你可别认为地铁线路图上的这些位置代表了真实的地理信息,这都是经过数据可视化后呈现的信息。
现在几乎所有城市都采用这种地铁线路图模式,但在当时,这种地铁线路图的设计可是经历了一场视觉革新。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哈里·贝克(Harry Beck),一位英国工程师。
现在世界各地的地铁线路图都是根据1933年伦敦地铁图理念所设计的。
那么这个地铁线路图设计的伟大革新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最早的地铁诞生于1863年的伦敦,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随着伦敦地铁线路的建设和延伸,多条地铁线路纵横交错,纷纷涌现。
但由于私营企业独立修建运营,地铁线路图变得日趋繁冗,难以清晰地呈现在地图上,这与如今为游客和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标志性地铁图大相径庭。
地铁线路分布之广让线路图的制作变得棘手。
当时的地铁线路图设计要求地图上各站点的距离要准确对应实际地理位置。
即便在伦敦市中心,站与站之间的距离也大相径庭。
比如考文特花园站(Covent Garden)和莱斯特广场站(Leicester Square)仅隔200米,而国王十字站(Kings Cross)和法林顿站(Farringdon)却相距1.85公里。
出了市中心,地铁线路又延伸至距离贝克街(Baker Street)50英里的周边郊区——白金汉郡(Buckinghamshire) 的维尔内路口站(Verney Junction)和布里尔站(Brill)。
慢慢的,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想在一张地图上按照真实比例来规划整个地铁网络,实在是一个难以应付的大工程,尤其在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地下,更加不可行。
所以那时的地铁线路图往往只侧重于伦敦市中心的地铁线路的描绘。
从1908年版的伦敦地铁线路图可以看出,各站点都按照真实地理比例来放置,导致伦敦市中心被一大堆杂乱的线路站点淹没,而城郊只有少量线路却占用大幅面积。
浅谈伦敦地铁的设计作者:刘效成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9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伦敦地铁的发展和规划,并对其选线和设计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关键词]地铁规划设计原则线路设计伦敦地铁中图分类号:U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9-0101-01伦敦地铁是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今天伦敦已经建成总长超过400公里的地铁网,共有条12路线、270个运作中的车站,每日载客量平均高达304万人。
以线路长度计算,它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地铁网络,仅次于北京地铁和上海地铁。
为了方便人们记忆,伦敦的地铁线路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整个伦敦地铁一共分为6个区,覆盖了整个大伦敦地区,不同区的票价不同。
现在英国伦敦地铁列车通过第三轨供直流电,电压为600伏。
列车运行速度约32千米/小时,最大时速达96千米。
伦敦地铁于1971年开始在维多利亚线区应用遥控和计算机技术操纵列车。
伦敦第一条地铁线路“大都会铁路”于1863年开始运营,这条长度不足6公里的地铁设在法林顿和主教路之间,第一年这条铁路就运送了950万人次的旅客,尽管当时用蒸汽机车作为牵引,人们会感到烟熏气闷,但还是争相乘坐。
早期建造的地铁没有统一的规划,而仅仅根据某一时期某一地带客流量的需要逐步建设,这遵循了地铁规划设计原则中的线路走向与城市交通的主客流方向一直,而忽略了路线规划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而与此同时,伦敦的其他线路也在建设中,通过对线路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地铁线路都是沿着城市干道布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客流,也减少了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而伦敦地铁后期的规划就相对成熟了,由老城向外环状划分成了一到六区,12条线路在六个区里纵横交错,路网基本呈棋盘环线加对角线形,这样的设计也为城市规划发展留有了向外延伸的可能性。
而对于乘客最关心的出行时间问题,伦敦地铁的12条线路互相交错,不需出站,只需在站内换乘其他线路,就可以到达伦敦几乎所有地区,换乘非常方便,但由于其早期规划的缺陷和不合理,导致其路网过于庞大,由于路网庞大,换乘次数会相应增加,并且会造成的负荷不均匀等负面效果,这些教训值得我们正在规划和兴建地铁的城市借鉴。
伦敦地铁系统的建造过程伦敦地铁系统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地铁系统之一,自1863年首条地铁线路通车以来,伦敦地铁系统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那么,伦敦地铁系统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呢?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探讨伦敦地铁系统的建造过程。
第一步:铁路设计伦敦地铁系统的设计最初是由建筑师查尔斯·皮尔斯设计的。
他的想法是,伦敦需要一条铁路,连接其城市中心和其周围的较远区域,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他的计划是从伦敦的市中心,横跨泰晤士河,到达南部的沃森。
但是,皮尔斯的想法在当时并未得到支持。
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温德姆将皮尔斯的计划看做是疯狂的,而其他人则对此持怀疑态度。
不过,皮尔斯凭借着自己的执着和决心,还是成功地说服了一些人支持他的计划。
第二步:建设在得到政府的支持后,皮尔斯开始了地铁的建设。
这时,伦敦地铁系统被重新规划,以满足更广泛的需求。
皮尔斯为新的计划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开始了地铁隧道和车站的建设工作。
这个过程并不是顺利的。
首先,建筑工人们必须在极其狭窄和拥挤的空间内工作。
其次,他们还必须克服如何使地铁系统适应伦敦的大规模扩张等问题。
最后,在开始施工时,还必须考虑到如何保持地面建筑物的稳定防止其坍塌。
然而,这些挑战并没有阻碍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伦敦地铁系统的隧道和车站被精心地规划和设计,从而使得这个项目的建设进展得非常顺利。
第三步:地铁交通伦敦地铁系统的最初的路线于1863年被宣布开通。
起初,它只有从Paddington到Farringdon的一条线路,全长约7公里,只有7个车站。
然而,地铁系统迅速扩大,新的线路和车站迅速相继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铁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车站的设施和使用技术被不断更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安全要求。
例如,加强对电波的防护,以减少辐射对乘坐地铁的人员产生的危害。
总的来说,伦敦地铁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增长,已经成为这个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枢纽。
地铁系统的持续建设和改进,使得它为伦敦居民和游客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也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