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向合理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同世界贸易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第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层次偏低,静态效益低下,结构竞争力较弱。 (三)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动的特点 第一,工业制成品进口稳步上升,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进口主导产品,进口商品结构呈现逐步优化的趋势。1980年以来, 随着我国外贸规模的扩大,初级产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比重稳步上升。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比重 一直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近年来这一比重有下降趋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比重呈上升趋势,成为进口 的主导产品。这种变动趋势表明我国一般加工业的国产化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从而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同时, 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 第二,进口需求刚性加强,造成进口依存度较高。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进口需求刚性不断加强,造成国家进口 依存度偏高。80年代后期曾一度出现原材料(以钢材为代表)进口过度的现象;90年代以来国家吸收外资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也带来 大量设备、零配件及辅料的进口,使得我国进口依存度节节升高。
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进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进口一直占主要地位。我国
改革开放以后的大部分年份,制成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在
80%以上。在制成品进口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口发展最快,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后,机械 年 及运输设备进口在制成品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在40~50%之间。 份
2.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仍以食品及活动物,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为主。2001年初级产 品出口比重占全国出口商品的9.90%,到2009年该比重为5.25%,2010年一季度该比重为5.55%,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重稳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