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教案(1).doc
- 格式:doc
- 大小:80.52 KB
- 文档页数:5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3)学会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矩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边垂直。
2. 菱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边垂直。
3. 正方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正方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边垂直,四条边相等。
4.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有一个角为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2. 难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特殊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3. 实例分析: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判定方法:讲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5. 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练习,探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如何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2.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巩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
中考总复习教案 第一章 数与式《数与式》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是中考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年年考查,北京近三年来在新课标中考试题中“数与式”部分的权重:35%左右,分量之中,不容忽视!一、本章知识要点与课时安排(大致安排五课时左右) (一) 实数(一课时)(二) 整式与因式分解(一至两课时) (三) 分式与二次根式(两课时)(四) 数式规律的探索(可以揉到前面几讲中去讲,也可以单设一课时)说明:您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学习程度,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二、课时教案第一课时 实数教学目的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了解无理数等概念.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掌握相反数的性质,会求实数的绝对值. 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4.会比较实数的大小,会利用绝对值知识解决简单化简问题. 5.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并能灵活的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轴、绝对值等概念及其运用,有理数的运算.难点:利用绝对值知识解决简单化简问题,实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用例习题串知识(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综合性的复习).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比较大小念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概绝对值相反数数轴实数的分类实数 2.⎪⎪⎪⎪⎩⎪⎪⎪⎪⎨⎧⎪⎩⎪⎨⎧科学记数法运算律乘方、开方乘、除法加、减法法则实数的运算(二)例习题讲解与练习例1 在3.14,1-5,0,2π,cos30°,722,38-,0.2020020002…(数字2后面“0”的个数逐次多一个)这八个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考查的知识点:有理数、实数等概念. 考查层次:易)(最基本的知识,由学生口答,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归纳】:(1)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强调数字0的特点);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注意:常见的无理数有三类①π,… ②3,5,… , (38-不是无理数) ③0.1010010001…(数字1后面“0”的个数逐次多一个).(2)一个无理数加、减、乘、除一个有理数(0除外)仍是无理数(2π是无理数). 注:此题可以以其它形式出现,如练习题中2或12题等例2 (1)已知a -2与2a+1互为相反数,求a 的值;(2)若x 、y 是实数,且满足(x -2)2+3y x +-=0,求(x+y)2的值.(考查的知识点:相反数的性质、二次根式的性质、非负数等概念. 考查层次:易)(这是基础知识,由学生解答,老师总结) 【总结】:(1)对于一个具体的数,要会求它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对于一个代数式,也要会求它的相反数.解答是要注意从概念中蕴涵的数学关系入手:a 、b 互为相反数⇔a+b=0;a 、b 互为倒数⇔a ·b=1.(2)非负数概念:例3 (1)若数轴上的点A 表示的数为x ,点B 表示的数为-3,则A 与B 两点间的距离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2)实数a 、b 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请比较a ,-b ,a-b ,a+b 的大小(用“<”号连接)___________________.(3)①化简=-π5_________;②347-=__________;③估计215-与0.5的大小关系是215- 0.5(填“ > ”、“=”、“<”) . (答案:(1)3x +;(2)a+b<a<-b<a-b ;(3)①7-π;②347-;③ >)(考查的知识点:数轴、绝对值、比较大小等概念,无理数的估算、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等. 考查层次:中)(这是一组较为基础的题,(1)与(2)题注意数形结合,(3)题注意讲解无理数与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由学生探讨,老师适当的点拨、总结、归纳,)【归纳】:(1)问题(1)若数轴上的点A 表示的数为x 1,点B 表示的数为x 2,则A 与B 两点间的距离可表示为AB=12x x -,要会由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上升到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例如练习第10题)——数形结合.(2)问题(2)应先由数轴判断字母所表示的数的符号及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再紧扣实数运算法则进行解答.(3)绝对值的意义:(4)估算一个无理数的方法:平方法、被开方数法.(5)比较大小的方法:数轴图示法、作差法、平方法,其中第(2)小题还可以采用赋值法. 练习一:(供选用)1.21的相反数是_____;-3的倒数是_____;-5的绝对值是_____;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8的立方根是____.2.有四张不透明的卡片如图,它们除正面的数不同外,其余都相同.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抽到写有无理数卡片的概率为 . 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2题图A .2)2(2-=-B .2121-=-C .()()22--=-+D .⎪⎭⎫ ⎝⎛-+=⎪⎭⎫ ⎝⎛+-2121 4.(1)写出一个小于2-的数: ;(2)绝对值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__. 5.下表是我国几个城市某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其中气温最低的城市是( )。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篇1一、第一轮复习【3月初—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整体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5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与三角形,四边形,圆与视图,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
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3)配套练习以《中考精英》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二、第二轮复习【4月中旬—5月初】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双基训练,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初三化学总复习优秀教案初三化学总复习优秀教案(1) 写出A、B的化学式:A ,B 。
(2) 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 图中反响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图中反响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思路点拨】根据发酵粉获知A是碳酸钠,根据E、F的俗名是熟石灰、纯碱逆推得出C是水,D是二氧化碳。
【方法归纳】一些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的酸、碱、盐及氧化物要熟悉它们的用处和俗名,这往往是解题的打破口,有些推断题正推不妥就换成逆推,重要的是将物质推完要放回原题验证下整体是否符合逻辑,确保答案正确。
例2.A—D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四种常见物质,它们都不属于酸和碱,A 是红色固体,它们与稀HCl、Ca(OH)2之间的互相关系如以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____ ”表示物质间可以互相反响〕。
请答复以下问题:⑴ 写出物质A、B、C的名称:A 、B 、C ,⑵写出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⑶ 反响③的根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先根据题意A—D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四种常见物质,它们都不属于酸和碱,可推知它们只能是单质、氧化物、盐这三类物质,然后结合物质的颜色,可知A是氧化铁或铜,但酸不能与铜反响,所以A是氧化铁,B只能是铁,右边C、D那么根据碱的通性,可推知C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D是碳酸钠【方法归纳】遇到酸的连线图那么根据酸的五点通性去推〔一般酸与指示剂除外〕,遇到碱的连线图那么根据碱的四点通性去推〔碱与指示剂除外〕,遇到盐为中心的连线图,那么想到酸碱盐的通性中有八点可以生成盐的途径。
【课堂练习】1.〔2023年中考题第20题〕右以下图化学反响的溶液颜色变化表达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
请答复:〔1〕溶液X是______〔填“酸”、“碱”、“盐”〕,试剂A是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假设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那么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最新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2021最新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1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
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
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学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经过前面五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本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态度已经明晰可见。
通过上个学期多次摸底测试及期末检测发现,本班的特点是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
虽然涌现了一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但后进学生因数学成绩十分低下,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基本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了。
其次是部分中等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
二、指导思想坚持贯彻党的十八大教育方针,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立足中考,把握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命题方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提高学生做题解题的能力,和解答的准确性,以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及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教学。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学期,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所学内容,就将开始进入初中数学总复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
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
九年级历史中考总复习教学案九年级历史中考总复习教学案第一课时(七年级上册1—2单元)一、《中考说明》目标要求1、了解北京人、元谋人两个文化遗存2、了解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4、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5、知道春秋时期著名霸主和战国七雄6、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7、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二、自主复习1、位于长江流域的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使用火,而山顶洞人已经懂得取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粟的国家。
4、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5、禹传子,家天下,标志着我国代替禅让制。
6、商朝后期制造的,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7、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时期。
8、春秋著名的霸主是指、晋文公、楚庄王。
9、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时期。
10、战国七雄是指、、燕、、、、秦。
11、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有在成都附近建立的。
12、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改革和变法中,在秦国的变法是比较彻底而又确立了封建制度的。
13、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14、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国,他的不朽的抒情长诗名为《》。
1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庄子;墨家有墨子;法家有韩非子。
16、《》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三、课堂练习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大汶口人2.在半坡遗址的许多窑穴、房屋和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其中一座窑穴内,贮藏的粟多达数斗。
这说明了A.半坡人生产能力比以前提高了B.劳动产品有一定的剩余,生活有一定的保证C.半坡人会种植农作物了D.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3.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是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4.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被称为A.选举制B.禅让制C.世袭制D.分封制5.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第一章:热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热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学的定义和意义。
2.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3.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
4. 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及其区别。
3. 热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利用实验法和观察法让学生了解热学的应用。
3. 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热学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热学的概念,讲解其定义和意义。
2. 讲解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3. 通过实验演示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
4. 分析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热传递在烹饪中的应用。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生活中的热学现象,并互相交流。
六、课后作业:1. 复习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思考并记录生活中的热学现象,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第二章:热传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定义和意义。
2.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和特点。
3. 热传递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的掌握。
2. 热传递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2. 利用实验法和数据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热传递的概念,讲解其定义和意义。
2. 讲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和特点。
3. 通过实验演示热传递的现象,并收集数据。
4. 引导学生运用热传递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热传递的实际应用问题,并互相交流。
中考复习语文教案七篇中考复习语文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
其实,你们都是幸运的,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二)讲授新课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教师演示到了地上。
要求:(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摘录例句:、摘录例句: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45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飞机射了出去。
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
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
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
“有什么”使我们明白了描写的对象,“怎么样”使描写具体起来,而“像什么”使描写变得更形象、生动,这三点就是描写三原则。
5、下面,同学们按照描写的三原则,检验一下自己刚刚的描写,进行修改。
6、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
[课时] 第1课时[复习内容] 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纲要求]1、识记层次:(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2)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4)记住夏朝的时间、建立者。
(5)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6)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2、理解层次: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考点导学]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他们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他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因为环境险恶和工具简陋,过着群居生活。
大约在夏、商、周时期,闽西的居民主要是闽越族和畲族。
3、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1)都开始了原始农业。
河姆渡的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和粟的国家。
(2)都有了原始畜牧业,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半坡原始居民还会纺线、织布、制衣。
(3)都已使用磨制石器。
(4)都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
(见书七上p8“干栏式房屋”和p9“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5)都处于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
河姆渡遗址(距今大约七千年)和半坡遗址(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4、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后来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
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水有功。
尧舜禹时期形成了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制。
5、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6、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第1句】As students, we agree that we shoul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ime to practise ourselves and receive more education so that we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作为学生,我们都同意这样的说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时间来锻炼自己,接受更多的教育以便今后我们有所成就。
agree作不不及物动词,解释为“同意”,其反义词为disagree,常用介词with。
I don't agree with you at all.我根本不同意你的看法。
agree to do sth.解释为“同意做某事”。
He agreed to give us another chance.他同意再给我们一次机会。
rgree that+从句。
I agree that your English is much better than mine.我同意你的英语比我好多了。
1.I agree w _______________ you. with2. Although l was still very nervous I _______________ and climbed slowly to the top with his help. (agree) agreed3. We all _______________ that abili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itself. (agree) agree4. The people who _______________ with this point say that kids shouldn't just get allowances for nothing. (agree) disagree5. Sally will go to see Teen Detectives with Tom if her father _______________ to pick her up. agrees6. If he _______________,then I'll come. People say it's really funny. (agree) agreestake full advantage of解释为“充分利用某物”。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六几何(一)【教学笔记】题型一:图像的几何变换1、主视图、左视图、府视图2、图形旋转、折叠3、求最短途径问题题型二:平面几何根底1、平行线、相交线题型三:三角形(全等、相像、三角函数)1、勾股定理1、题型一:图像的几何变换【例1】(2016•资阳)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外外表绽开图,则这个正方体是( )A .B .C .D .【解答】解:∵由图可知,实心圆点及空心圆点肯定在紧相邻的三个侧面上,∴C 符合题意. 故选C .【例2】(2015•资阳)如图1是一个圆台,它的主视图是 ( ) A . B . C . D . 解:B .【例3】(2015达州)如图,直径AB 为12的半圆,绕A 点逆时针旋转60°,此时点B 旋转到点B ′,则图中阴影局部的面积是( ) A .12π B.24π C.6π D.36π【例4】(2014年四川资阳)如图,在Rt△ABC 中,∠BAC=90°.假如将该三角形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 1C 1的位置,点B 1恰好落在边BC 的中点处.那么旋转的角度等于( )A .55°B . 60°C . 65°D . 80°解答:∵在Rt△ABC 中,∠BAC=90°,将该三角形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 1C 1的位置,点B 1恰好落在边BC 的中点处,∴AB 1=BC ,BB 1=B 1C ,AB=AB 1,∴BB 1=AB=AB 1,∴△ABB 1是等边三角形,∴∠BAB 1=60°,∴旋转的角度等于60°.故选:B .【例5】(2015自贡)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6,E 是AB 边的中点,F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将△EBF 沿EF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接B′D,则B ′D 的最小值是( )A .2102-B .6C .2132-D .4解析:【课后练习】1、(2014年四川资阳)下列立体图形中,俯视图是正方形的是( )A .B .C .D .解答: 解;A 、的俯视图是正方形,故A 正确;2、(2015内江)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B ) A 3 B .3.6 D 6解:连接BD,及AC交于点F.∵点B及D关于AC对称,∴PD=PB,∴PD+PE=PB+PE=BE最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23=BE3、(2015甘孜州)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为()A. B. C. D.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A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B正确;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D错误.故选B.4、(2015遂宁)在正方形、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中,其中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C )A.2 B.3 C.4 D.5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而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中心对称图形的有4种.5、(2015泸州)如图,在△ABC中,AB=AC,BC=24,tanC=2,假如将△ABC沿直线l 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E处,直线l及边BC交于点D,那么BD的长为( A )A.13 B.152C.272D.12解:过点A作AQ⊥BC于点Q,∵AB=AC,BC=24,tanC=2,∴A Q/QC=2,QC=BQ=12,∴A Q=24,∵将△ABC沿直线l翻折后,点B落在边AC的中点处,过E点作EF⊥BC于点F,设BD=x,则DE=x,∴DF=24-x-6=18-x,∴x2=(18-x)2+122,得:x=13,则BD=13.故选A.6、(2015绵阳)如图,D是等边△ABC边AB上的一点,且AD:DB=1:2,现将△ABC折叠,使点C及D重合,折痕为EF,点E,F分别在AC和BC上,则CE:CF=( B )A.34B.45C.56D.677、(2015广元)如图,把RI△ABC放在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5.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将△ABC沿x轴向右平移,当点C落在直线26y x=-上时,线段BC扫过的面积为( C )A.4 B.8 C.16 D.82解:∵∠CAB=90°,BC=5,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4,0),∴AC=4,当点C落在直线y=2x﹣6上时,如图,∴四边形BB'C'C是平行四边形,∴A'C'=AC=4,把y=4代入直线y=2x﹣6,解得x=5,即OA'=5,∴AA'=BB'=4,∴平行四边形BB'C'C的面积=BB' ×A'C'=44=16;故答案为:16.8、(2015成都)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3,AD=4,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AE翻折后,点B恰好及点C重合,则折痕AE的长为_______.试题分析:点B恰好及点C重合,且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依据翻折的性质,则AE⊥BC,BE=CE=2,在Rt△ABE中,.故答案为:3.由勾股定理得9、(2015达州)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点D落在D′处,C′D′交AE于点M.若AB=6,BC=9,则AM的长为.10、(2015内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E为CD上一点,分别以EA,EB为折痕将两个角(∠D,∠C)向内折叠,点C,D恰好落在AB边的点F处.若AD=2,BC=3,则EF的长为.11、(2015宜宾)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及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将△AOB沿直线AB翻折,得△ACB.若C(32,32),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12、(2015凉山州)菱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2,0),∠DOB=60°,点P是对角线OC上一个动点,E(0,﹣1),当EP+BP最短时,点P的坐标为.13、(2015绵阳)如图,在等边△ABC内有一点D,AD=5,BD=6,CD=4,将△ABD绕A 点逆时针旋转,使AB及AC重合,点D旋转至点E,则∠CDE的正切值为.14、(2015攀枝花)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D为BC的中点,E是AC边上一点,则BE+DE的最小值为.15、(2015乐山)如图,已知A (23,2)、B (23,1),将△AOB 围着点O 逆时针旋转,使点A 旋转到点A′(﹣2,23)的位置,则图中阴影局部的面积为 .16、(2015南充)(10分)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点P 到点A 、B 和D 的间隔 分别为1,22,10,△ADP 沿点A 旋转至△ABP ′,连结PP ′,并延长AP 及BC 相交于点Q .(1)求证:△AP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求∠BPQ 的大小;(3)求CQ 的长.17、(2015自贡)(14分)在△ABC 中,AB=AC=5,cos∠ABC=53,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得到△A 1B 1C .(1)如图①,当点B 1在线段BA 延长线上时.①求证:BB 1∥CA 1;②求△AB 1C 的面积;(2)如图②,点E 是BC 边的中点,点F 为线段AB 上的动点,在△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过程中,点F 的对应点是F 1,求线段EF 1长度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差.题型二:平面几何根底【例1】(2015资阳)如图,已知AB ∥CD ,∠C =70°,∠F =30°,则∠A 的度数为( C ) A .30° B.35° C.40° D.45°【例2】(2015广安)如图,半径为r 的⊙O 分别绕面积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用一样速度匀速滚动一周,用时分别为1t 、2t 、3t ,则1t 、2t 、3t 的大小关系为 .解:设面积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的面积为3.14,等边三角型的边长为a≈2,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6;正方形的边长为b≈1.7,正方形的周长为1.7×4=6.8; 圆的周长为3.14×2×1=6.28,∵6.8>6.28>6,∴t 2>t 3>t 1.【例3】(2016•资阳)如图,AC 是正五边形ABCDE 的一条对角线,则∠ACB= 36° .【解答】解:正多边形内角和;∵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B=108°,AB=CB,∴∠ACB=(180°﹣108°)÷2=36°;故答案为:36°.【课后练习】1、(2015内江)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A.40° B.45° C.60° D.70°2、(2015凉山州)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8°时,∠1=()m]A.52° B.38° C.42° D.60°3、(2015泸州)如图,AB∥CD,CB平分∠ABD.若∠C=40°,则∠D的度数为()A.90° B.100° C.110° D.120°4、(2015成都)如图,直线m∥n,△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则∠1=________度.5、(2015遂宁)下列命题:①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②点G是△ABC的重心,若中线AD=6,则AG=3;③若直线y kx 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k<0,b>0;④定义新运算:a*b=22a b-,若(2x)*(x﹣3)=0,则x=1或9;⑤抛物线2243y x x=-++的顶点坐标是(1,1).其中是真命题的有(只填序号)6、(2015宜宾)如图,A B∥CD,AD及BC交于点E.若∠B=35°,∠D=45°,则∠AEC= .[来7、(2015绵阳)如图,AB∥CD,∠CDE=119°,GF交∠DEB的平分线EF于点F,∠AGF=130°,则∠F= .题型三:三角形(全等、相像、三角函数)【例1】(2016•资阳)如图6,在△ABC中,∠ACB=90º,AC=BC=1,E、F为线段AB 上两动点,且∠ECF=45°,过点E、F分别作BC、AC的垂线相交于点M,垂足分别为H、G.现有以下结论:①AB=2;②当点E及点B重合时,MH=12;③AF+BE=EF;④MG•MH=12,其中正确结论为( C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答:①由题意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故①正确;②如图1,当点E及点B重合时,点H及点B重合,∴MB⊥BC,∠MBC=90°,∵MG⊥AC,∴∠MGC=90°=∠C=∠MBC,∴MG∥BC,四边形MGCB是矩形,∴MH=MB=CG,∵∠FCE=45°=∠ABC,∠A=∠ACF=45°,∴CE=AF=BF,∴FG是△ACB 的中位线,∴GC=AC=MH,故②正确;③如图2所示,∵AC=BC,∠ACB=90°,∴∠A=∠5=45°.将△ACF顺时针旋转90°至△BCD,则CF=CD,∠1=∠4,∠A=∠6=45°;BD=AF;∵∠2=45°,∴∠1+∠3=∠3+∠4=45°,∴∠DCE=∠2.在△ECF和△ECD中,,∴△ECF≌△ECD(SAS),∴EF=DE.∵∠5=45°,∴∠EBD=90°,∴DE2=BD2+BE2,即EF2=AF2+BE2,故③错误;④∵∠7=∠1+∠A=∠1+45°=∠1+∠2=∠ACE,∵∠A=∠5=45°,∴△ACE∽△BFC,∴AE/BC=,∴A E•BF=AC•BC=1,由题意知四边形CHMG是矩形,∴MG∥BC,MH=CG ,MH∥AC,∴=;=,即=;=,∴MG=AE;MH=BF ,∴MG•MH=AE×BF=AE•BF=AC•BC=,故④正确.故选:C.【例2】(2016•资阳)如图5,透亮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视不计)的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 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 cm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途径是()图5 A.13cm B.261cm C.61cm D.234cm考点:平面绽开-最短途径问题..解答:解:如图:∵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3cm及饭粒相对的点A处,∴A′D=5cm,BD=12﹣3+AE=12cm,∴将容器侧面绽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间隔,A′B===13(Cm).故选:A.【例3】(2016•资阳)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ACB=90°,CO⊥AB于点O,点D、E分别在边AC、BC上,且AD=CE,连结DE交CO于点P,给出以下结论:①△D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CDE=∠COE;③若AC=1,则四边形CEOD的面积为;④AD2+BE2﹣2OP2=2DP•PE,其中全部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④.【解答】解:①正确.如图,∵∠ACB=90°,AC=BC,CO⊥AB∴AO=OB=OC,∠A=∠B=∠ACO=∠BCO=45°,在△ADO和△CEO中,,∴△ADO≌△CEO,∴DO=OE,∠AOD=∠COE,∴∠AOC=∠DOE=90°,∴△D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②正确.∵∠DCE+∠DOE=180°,∴D、C、E、O四点共圆,∴∠CDE=∠COE,故②正确.③正确.∵AC=BC=1,∴S△A B C=×1×1=,S四边形D C E O =S△D O C+S△C E O=S△C D O+S△A D O=S△A O C=S△A B C=,故③正确.④正确.∵D、C、E、O四点共圆,∴OP•PC=DP•PE,∴2OP2+2DP•PE=2OP2+2OP•PC=2OP(OP+PC)=2OP•OC,∵∠OEP=∠DCO=∠OCE=45°,∠POE=∠COE,∴△OPE∽△OEC,∴=,∴OP•OC=OE2,∴2OP2+2DP•PE=2OE2=DE2=CD2+CE2,∵CD=BE,CE=AD,∴AD2+BE2=2OP2+2DP•PE,∴AD2+BE2﹣2OP2=2DP•PE.故④正确.【例4】(2016•资阳)在Rt△ABC中,∠C=90°,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Rt△ADE的位置,点E在斜边AB上,连结BD,过点D作DF⊥AC于点F.(1)如图1,若点F及点A重合,求证:AC=BC;(2)若∠DAF=∠DBA,①如图2,当点F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推断线段AF及线段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当点F在线段CA上时,设BE=x,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F.【解答】解:(1)由旋转得,∠BAC=∠BAD,∵DF⊥AC,∴∠CAD=90°,∴∠BAC=∠BAD=45°,∵∠ACB=90°,∴∠ABC=45°,∴AC=CB,(2)①由旋转得,AD=AB,∴∠ABD=∠ADB,∵∠DAF=∠ABD,∴∠DAF=∠ADB,∴AF∥BB,∴∠BAC=∠ABD,∵∠ABD=∠FAD由旋转得,∠BAC=∠BAD,∴∠FAD=∠BAC=∠BAD=×180°=60°,由旋转得,AB=AD,∴△ABD是等边三角形,∴AD=BD,在△AFD和△BED中,,∴△AFD≌△BED,∴AF=BE,②如图,由旋转得,∠BAC=∠BAD,∵∠ABD=∠FAD=∠BAC+∠BAD=2∠BAD,由旋转得,AD=AB,∴∠ABD=∠ADB=2∠BAD,∵∠BAD+∠ABD+∠ADB=180°,∴∠BAD+2∠BAD+2∠BAD=180°,∴∠BAD=36°,设BD=x,作BG平分∠ABD,∴∠BAD=∠GBD=36°∴AG=BG=BC=x,∴DG=AD﹣AG=AD﹣BG=AD﹣BD,∵∠BDG=∠ADB,∴△BDG∽△ADB,∴.∴,∴,∵∠FAD=∠EBD,∠AFD=∠BED,∴△AFD∽△BED,∴,∴AF==x.【课后练习】1、(2015成都)如图,在△ABC中,DE//BC,AD=6,BD=3,AE=4,则EC的长为()A.1 B.2 C.3 D.42、(2015达州)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A.48° B.36° C.30° D.24°3、(2015遂宁)如图,在△ABC中,AC=4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cm,则BC的长为()A.1cm B.2cm C.3cm D.4cm4、(2015宜宾)如图,△OAB及△O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像比为1:2,∠OCD=90°,CO=CD.若B(1,0),则点C的坐标为()A.(1,2) B.(1,1) C.(2,2) D.(2,1)5、(2015泸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2),B(32,32),动点C 在x轴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为()A.2 B.3 C.4 D.56、(2015眉山)如图,A.B是双曲线上的两点,过A点作AC⊥x轴,交OB 于D 点,垂足为C .若△ADO 的面积为1,D 为OB 的中点,则k 的值为( )A .34B .38C .3D .47、(2015眉山)如图,AD ∥BE ∥CF ,直线l 1、l 2这及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 、B 、C和点D 、E 、F .已知AB =l ,BC =3,DE =2,则EF '的长为( )A .4B .5C .6D .88、(2015绵阳)如图,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一点,且AD :DB =1:2,现将△ABC 折叠,使点C 及D 重合,折痕为EF ,点E ,F 分别在AC 和BC 上,则CE :CF =( )A .34B .45C .56D .67 9、(2015绵阳)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E ,∠CBD =90°,BC =4,BE =ED =3,AC =1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6B .12C .20D .2410、(2015绵阳)如图,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BE ,CD 相交于点F ,∠ABC =42°,∠A =60°,则∠BFC =( )A .118° B.119° C.120° D.121°11、(2015广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方程27100x x -+=的两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A.12 B.9 C.13 D.12或912、(2015甘孜州)如图,在△ABC中,∠B=40°,∠C=30°,延长BA至点D,则∠CAD 的大小为()A.110° B.80° C.70° D.60°13、(2015乐山)如图,1l∥2l∥3l,两条直线及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D、E、F.已知,则DEDF的值为()A.32B.23C.25D.3514、(2015成都)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3,AD=4,将平行四边形ABCD 沿AE翻折后,点B恰好及点C重合,则折痕AE的长为________.15、(2015南充)如图,点D在△ABC边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D,∠A=80°,∠B=40°,则∠ACE的大小是度.16、(2015自贡)将一副三角板按图叠放,则△AOB及△DOC的面积之比等于.17、(2015宜宾)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BPC是等边三角形,BP、CP的延长线分别交AD于点E、F,连结BD、DP,BD及CF相交于点H.给出下列结论:①△ABE≌△DCF;②;③2DP PH PB=⋅;④.其中正确的是.(写出全部正确结论的序号)18、(2015宜宾)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PE⊥AB于点E.若PE=3,则点P到AD的间隔为.19、(2015宜宾)如图,AB∥CD,AD及BC交于点E.若∠B=35°,∠D=45°,则∠AEC= .20、(2015凉山州)在▱ABCD中,M,N是AD边上的三等分点,连接BD,MC相交于O点,则S△MOD :S△COB= .21、(2015泸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BC=2AB,∠ADC的平分线交边BC于点E,AH⊥DE于点H,连接CH并延长交边AB于点F,连接AE交CF于点O.给出下列命题:①∠AEB=∠AEH;②DH=22EH;③HO=12AE;④BC﹣BF=2EH.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填上全部正确命题的序号).22、(2015眉山)如图,以△ABC的三边为边分别作等边△ACD、△ABE、△BCF,则下列结论:①△EBF≌△DFC;②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③当AB=AC,∠BAC=1200时,四边形AEFD是正方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请写出正确结论的番号).23、(2015绵阳)如图,在等边△ABC内有一点D,AD=5,BD=6,CD=4,将△ABD绕A 点逆时针旋转,使AB及AC重合,点D旋转至点E,则∠CDE的正切值为.24、(2015广元)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2m 、5cm .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cm . 25、(2015巴中)如图,在△ABC 中,AB =5,AC =3,AD 、AE 分别为△ABC 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过点C 作CH ⊥AE 于点H ,并延长交AB 于点F ,连结DH ,则线段DH 的长为 . 26、(2015巴中)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 、b 满意229(2)0a b -+-=,则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 .27、(2015攀枝花)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 中,D 为BC 的中点,E 是AC 边上一点,则BE +DE 的最小值为 .28、(2015乐山)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DE 垂直平分AB ,已知∠ADE=40°,则∠DBC= °.29、(2015乐山)(10分)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A 落在平面上的F 点处,DF 交BC 于点E .(1)求证:△DCE≌△BFE;(2)若CD=2,∠ADB=30°,求BE 的长.30、(2015南充)(8分)如图,矩形纸片ABCD ,将△AMP 和△BPQ 分别沿PM 和PQ 折叠(AP >AM ),点A 和点B 都及点E 重合;再将△CQD 沿DQ 折叠,点C 落在线段EQ 上点F 处.(1)推断△AMP ,△BPQ ,△CQD 和△FDM 中有哪几对相像三角形?(不需说明理由)(2)假如AM =1,sin ∠DMF =53,求AB 的长.31、(2015南充)(8分)如图,△ABC 中,AB =AC ,AD ⊥BC ,CE ⊥AB ,AE =CE . 求证:(1)△AEF ≌△CEB ;(2)AF =2CD .32、(2015内江)(本小题满分9分)如图,将▱ABCD 的边AB 延长至点E ,使AB =BE ,连接DE ,EC ,DE 交BC 于点O .(1)求证:△ABD ≌△BEC ;(2)连接BD ,若∠BOD =2∠A ,求证:四边形BECD 是矩形.33、(2015广安)(6分)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将△BCD沿BD翻折,使点C落在点E处,BE和AD相交于点O,求证:OA=OE.解析:∵AD∥BC ∴∠CBD=∠ADB又∵∠EBD=∠CBD∴∠EBD=∠ADB∴OB=OD∵BC=BE AD=BC ∴BE=AD∴AD-OD=BE-OB∴OA=OE34、(2015巴中)(10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及BD相交于点O,MN过点O且及边AD、BC分别交于点M和点N.(1)请你推断OM和O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当AB=6,AC=8时,求△BDE的周长.。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优秀6篇)好的数学教学教案很有意义的。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史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对古代史实进行深入解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2. 夏商西周的更迭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4.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5. 汉朝的兴衰6.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7. 隋唐五代十国的繁荣与分裂8. 宋朝的兴衰9. 元朝的统一与灭亡10. 明朝的兴衰11. 清朝的兴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难点: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史实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古代史。
2. 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记忆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对史实进行深入解读。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对中国近现代史实进行深入解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2.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4.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5.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动荡6.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设8.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1. 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难点: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史实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近现代史。
2. 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记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中考总习1 实数1、平方根定义1: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读作“根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
即a x =。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定义2: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即如果x 2=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
即a x ±=。
定义3: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因为一个非零实数的平分肯定是正数,所以,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例如:4的平分根为±2,是互为相反数的;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2、立方根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即如果x 3=a ,那么x 叫做a 的立方根,记作3a 。
即3a x =。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3、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
初中常见的无理数有:带有根号开不出来的式子,例如:、、等等;带有的式子,例如: ,等等;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1.325…,-0.2587…等等4、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即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备注:最小的正整数是1,最大的负整数是-1,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
例如:3-的相反数为3,倒数为3331-=-,3-的绝对值为。
5、实数的分类分法一:负有理数 0 无理数 实数有理数正有理数负无理数 正无理数 有限小数或 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知识要点分法二:实数 0由上可知,一个数要是分数,前提必须是有理数,所以,不是所有的a/b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例如:不是分数,是无理数。
6、实数的比较大小有理数的比较大小的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备注:遇到有理数和带根号的无理数比较大小时,让“数全部回到根号下”,再比较大小。
初三数学中考总复习优质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实数与函数实数的概念、性质与运算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应用2.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3. 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圆的性质与计算解析几何初步4.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概率的计算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系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几何图形的判定、统计与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实数的运算、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数与函数(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实数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实数的性质与运算,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实数的运算,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方程与不等式(1)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解方程与不等式,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几何图形(1)导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出几何图形的性质。
(2)讲解:详细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计算,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几何图形的计算,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统计与概率(1)导入:通过数据分析,引出统计与概率的重要性。
(2)讲解:详细讲解统计与概率的计算方法,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统计与概率的计算,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实数与函数:板书实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中考英语总复习教案一语法重点:一般现在时态 (Simple Present tense)难点突破:一般现在时态中第三人称时动词加“s”的用法知识目标:通过操练、点评、专项练习等方式复习“一般现在时态”的时态结构。
复习步骤设计:(一)词汇复习Revision of the words and phrases learnt in UnitOne,dictationof the main ones。
(此环节也可根据中考词汇表顺序进行听写检查)(二)对话操练Dialogue Acting—ask Ss to act out some dialogues about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s/in the evening? (此环节也可以采取学生达标积分制进行,即复习阶段课前对话必须人人参与)(三)语法复习:一般现在时态:(A) 概念:表示某人/某事物经常发生的动作、习惯、状态等。
(B) 时态信号:常与sometimes, often, usually, always, every day, in the morning, on Sunday 等词连用。
(C) 动词形式:用实义动词原形,第三人称时用动词加“s”形式,简称“三单动s”形式,“Be”动词用“am/ is/ are ”的形式。
(D)情态动词后面直接加实义动词原形。
(E) 在某些动词后面须用动词原形进行搭配,如let sb do sth, You’d beterr do sth 等。
例解:1、Now let me ____ your names, OK?A. callB. to callC.calling D. calls此题应选用“A”项。
在“Let sb.”后面的结构中应该用动词原形结构,不可以用其它形式,所以B项、C项和D项都是错误的。
2、He ________ the washing on Sundays. He _____ it on Saturdays.A. doesn’t/ doesB. don’t do/does C. doesn’t do/ does D. not does/ does此题应选用“C”项。
中考总复习教案(一)【教案】中考总复习教案目录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第1、2课时字音第3、4课时汉字第5、6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第7、8课时标点符号第9、10课时修辞第11、12课时病句(文)的修改第13、14课时缩句、扩句、仿句第15、16课时名句的识记第17、18课时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第19课时中外名著第20课时口语交际第21课时获取信息与时事第22课时图文转换第23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第二部分现代文第24、25课时记叙文阅读第26、27课时说明文阅读第28、29课时议论文阅读第30、31课时散文阅读第32、33课时小说阅读第34、35课时现代诗歌阅读第三部分文言文第36、37课时文言实词第38、39课时文言虚词第40、41课时文言句式第42、43课时文言翻译第44、45课时课内阅读第46、47课时课外阅读第48课时诗词赏析第四部分写作篇第49、50课时中考作文概述第51、52课时全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第53、54课时材料作文第55、56课时话题作文第57、58课时选题作文第59、60课时中考高分作文要旨第61-90课时综合(模拟)练习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第一、二课时语音一、复习要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考点分析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
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
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
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
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
备考指南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字音。
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
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内容。
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声母21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韵母21个:(单韵母7个)a o e i u üer (复韵母6个) ai ei ao ou ie üe (鼻韵母8个) an en in ün ang eng ing ong 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声调五声:-(一声)、'(二声)、ˇ(三声)、`(四声)和轻声。
标调识记口诀: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隔声符号运用: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开,如皮袄(pí’ǎo)。
3、拼写注意事项拼写规则要领:i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
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把u写成w,如乌(wu)。
ü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ü上两点省略,如雨(yu);ü行韵母跟j、q、x相拼,省略ü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相拼,两点不能省略,如女(nü)、吕(lü)。
大写和连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汉字拼写时,要按词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开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
例如:儿童拼作ér tóng,花儿拼作huār。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
例如niu(牛),gui(归),lun(论)。
b p m f 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
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
4、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
误读的原因主要有:①多音字误读。
常用字中二三百个多音字,要了解这类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②形声字误读。
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
③形近字的误读。
5、要应对语音这一关,就要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1)注意平时的积累。
要立足平时,立足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每一篇文章。
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没有把握读准的字,要勤查词典。
日积月累,误读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2)定期检查巩固。
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
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也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共同提高。
(3)提高复习实效。
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
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二、中考典例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脂肪(zhī)干涸(hé)心旷神怡(yí)B.魁梧(wú)酝酿(niàng)杳无音信(yǎo)C.湖泊(bó)和谐(xié)彼竭我盈(jié)D.褴褛(lǚ)违背(w éi)大声疾呼(jí)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的读音。
C项中的湖泊中的泊应该读pō。
2、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B )A.铿锵(qāng)挪动(nuó)不无裨益(b ì)B.琴弦(xián)褴褛(lǚ)载歌载舞(zài)C.兑换(du ì)处理(chù)哄堂大笑(hōng)D.摇曳(yè)别墅(shù)大事渲染(xuān)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了汉语拼音的规则、常见字(包括多音字)的读音。
A项中锵的注音qāng,本身就不符合汉语语音拼写规则。
C项中的处为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三声。
就处来说,同学们应该能够辨析它在什么情况下读三声,什么情况下读四声。
D项中的大事渲染中的渲应该读四声。
3、给下面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惟妙惟肖_____ xiào ____ (2)参天耸立____ sǒng __ 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用字的读音。
肖本身是多音字。
即读xiào,也可以读xiāo,同学们要能够辨析这种常用多音字的读音。
耸作为常用字,有一些同学往往误读为ěr。
4、下列加红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B)A. 绽放(zhàn)对称(chèng)潜滋暗长(qián) B. 斟酌(zhēn)袭击(xí)深恶痛疾(wù)C. 模样(mó)教诲(huì)不屑置辩(xiè) D. 提防(tí)赔偿(cháng)人迹罕至(hǎn)解析:这个题,主要考查常见多音字的读音。
A项中的对称的称是多音字,应该读chèn。
C项中的模样中的模应该读mú。
D项中的提防的提是多音字,在这儿应该读dī。
5、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红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汉字。
(1)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嗟__ jiē__ (2)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
贮__ zh ù___ 解析:这两个字,都是生活中常见,但是同学们易错的。
嗟容易读成chā。
贮容易读成chǔ。
6、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 A.浅尝辄止谪守巴陵 B.不辍劳作缀满繁星 C.瞠目结舌堂而皇之 D.杞人忧天挤眉弄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读音。
A项中的两个字都读zhé,B 项辍读chuò,缀读zhuì,C项瞠读chēng,堂读táng,D项杞读qǐ,挤读jǐ。
三、模拟练习:第三、四课时汉字一、考点分析《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
在中考考试中,查考汉字,主要是为了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字,能够辨析简单的形似字,能够理解常见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同时要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范。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汉字考查一般放在语音考查的后面,或者与语音题结合在一起,试题分值往往二到四分。
有的采用选择的形式,有的采用让同学们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形式。
考查的内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现,常用常见又易错的词语。
此外,同学们还应该了解汉字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熟练使用汉语工具书,学会部首和音序检字法。
对于汉字的考查,不局限于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在阅读题中,也常常考查同学们对于汉字的理解。
二、备考指南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
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
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
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
(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1.分辨形旁,注意字音。
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和衣服有关;月多和身体有关。
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
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
4.记住少数带多数。
辶和廴,从廴的字只有三个:廷、建、延,其余均从辶。
5.不随意简化(二)笔画和笔顺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
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