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 格式:docx
- 大小:64.29 KB
- 文档页数:34
排球比赛规则及裁判法排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通常由两个由6名球员组成的队伍进行比赛。
下面将介绍排球比赛的规则及裁判法。
一、比赛规则1.1比赛场地与装备:排球比赛场地为长方形,长18米,宽9米,中间有一根高2.43米的网将场地分为两个对称的部分。
球场上除了网外,还会有边界线、中心线、攻击线等线条。
比赛双方必须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1.2比赛人员与队员位置:每队可派出最多12名球员,分为两个位置,前排和后排,每方6名球员。
前排球员通常负责防守和攻击,后排球员则负责传球和组织进攻。
1.3比赛流程:比赛始于发球,首先由发球方在自家场地发球,对方接发球并发起进攻,双方通过扣球、传球、扑救等技术交锋,争夺得分。
每次发球后,球将在进攻或得分结束后转换给对方。
1.4得分规则:得分者将得到一个得分,并换发球权,获得一方在规定局分达到预设分数(通常为25分)后获得胜利。
如果双方都得到了相同的分数(通常是24比24),比赛将进入延长赛,需要在两分之差下获得胜利。
1.5替补规则:替补球员可以在比赛任何时候替换现场球员,每队有限次数的替补次数。
二、裁判法排球比赛中有多名裁判员负责裁判,在比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1球场内裁判员:球场内裁判员主要有以下几名:-主裁判:负责公平地掌控整场比赛,做出最终决策。
-第一副裁判:跟踪球场边界和中心线的位置,同时控制替补球员入场,并确认发球方。
-第二副裁判:分析进攻线,并记录得分和得分方。
2.2线判:线判负责判断底线和边线上球是否在界内或界外。
通常有四名线判,两名对各自队伍负责的线判在场地两侧,一名在底线处,一名在中线处。
2.3技术代表:技术代表负责使用技术手段(如慢动作回放)来确认争议性判决。
他们根据需要向主裁判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建议。
2.4裁判决策:裁判员应该了解并准确地执行国际排球联合会制定的规则。
他们需要及时、公正地做出判决,并根据规则和比赛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裁判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判定技能、快速反应和决断力。
排球的规则和裁判法排球的规则和裁判法是什么1、比赛场区:由中线的中心线分为长9米、宽9米的两个相等的场区。
2、前场区:每个场区各划一条距离中线中心线3米的进攻线(其宽度包括在内)。
中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
3、换人区: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之间,记录台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换人区。
4、发球区:在两边的端线外,两条边线的延长线上,各划两条长15厘米,5、垂直并距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端线之间为发球区。
发球区的深度延至无障碍区的终端。
6、准备活动区:在两个无障碍区外的替补席远端,划3*3米见方的区域为准备活动区。
7、禁止佩带可能造成上伤害及有利于人为加力的物品。
可以戴眼镜参加比赛,但所引起的后果一切由个人负责。
8、发球:发球队员必须在第一裁判员鸣哨5秒钟内,将球抛起或持球手撤离,在球落地前,将一只手或手臂的任何部分将球击出。
如球未触及发球队员而落地,则被认为是第一次发球试图。
在发球试图后,第一裁判员应及时鸣哨允许再次发球,发球队员必须在再次鸣哨后的3秒中将球发出。
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击球起跳时,不得踏及场区(包括端线)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
击球后,可以踏及或落在场区内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
在每次发球时都允许有一次发球试图。
9、队员的场上位置: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双方队员必须在本场区内各站两排,每排三名队员。
发球队员不受场上位置的限制。
队员的位置据其脚的着地部位来判定。
在发球队员击球的一刹那,场上队员脚的着地部位必须符合其位置要求。
在发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上。
10、网下穿越:在不防碍对方比赛的情况下,允许队员在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
允许队员的一只脚或双脚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
除脚以外,不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触对方的场区.在比赛中断后,队员可以进入对方场地。
11、触网:新规则规定触网为犯规,但队员在无试图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不算犯规。
12、进攻性击球:指发球和拦网外的其他所有向对方的击球。
排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一、场地、器材、设备(一)场地排球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其形状为对称的长方形。
比赛场地的地面必须是平坦、水平。
并且划一。
比赛场区为18×9m的长方形。
中线把它分为相等的两个区,两条长线是边线,两条短线是端线。
所有界线的宽均为5cm,线的宽度均包括在场区内。
发球区:在两条边线后各画一条长15cm,垂直并距离端线20cm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的区域为发球区。
发球区的深度延伸至无障碍区的终端。
中线与进攻线构成前场区,前场区向边线外的无障碍区无限延长,进攻线于端线够成后场区。
比赛场区的四周至少有3m宽的无障碍区,从地面量起至少要有7m的无障碍空间。
(二)球网和网柱球网为黑色,长9.5m,宽1m,架设在中线的中心线的垂直面上。
球网的高度男子为2.43m,女子为2.24m。
少年比赛网高男子一般为2.35m,女子一般为2.15m。
一般基层比赛或儿童比赛可根据情况自行确定网高。
球网高度的测量应用量尺在场地的中间丈量。
场地中间的高度必须符合规定高度,两条边线上空的高度必须相等,并且不超过规定网高2cm。
网柱为两根高2.55m的光滑圆柱。
最好能够调节高度,固定在边线外0.5-1m处,一切危险设施和障碍物必须排除。
标志带:为两条宽5cm,长1m的白色带子,分别系在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
标志带被认为是球网的一部分。
标志杆:两根有韧性的杆子,长1.8m,直径10mm,分别设在标志带外沿球网的两侧。
出球网80cm,高出部分每10cm涂有明显对比的颜色,最好为红白相间。
标志杆被认为是球网的一部分,并视为过网区的边界。
(三)球:比赛用球的颜色可为一色的浅色或国际排联批准的多色球,圆周为65-67cm,重量为260-280g,气压为0.30-0.325kg/cm²。
二、主要规则及裁判方法(一)胜一分、胜一局和胜一场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胜一球即胜一分。
比赛的前四局以先得25分,并同时超出对方2分的队为胜一局。
排球常用规则及裁判法1.比赛方法:排球运动是由两支人数相等的球队,在被球网隔开的两个均等的场区内,根据规则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网上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其在本方场区内落地的,集体的,攻防对抗的体育项目。
排球比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方法是由一名队员在发球区内用一只手将球直接击过球网开始的。
每方最多击球3次使球过网,不得持球。
一名球员不能连续击球两次。
比赛不间断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队犯规。
发球队胜一球后,该队同一名队员继续发球。
接发球队胜一球后,按预先登记的发球顺序,换由下一名队员发球。
在每球得分制的比赛中,如六人制排球,发球队胜一球得一分,接发球队胜一球得发球权同时得一分。
在发球权得分制的比赛中,如沙滩排球,发球队胜一球得一分,接发球队胜一球只得发球权不得分。
比赛有五局三胜制、三局两胜制和一局胜负制。
每局的胜负为限分制,即首先达到规定分数的队为胜队。
(以下以六人制排球比赛为例进行介绍)1.比赛概要:每场排球比赛由两个队参加,每队出场6名队员。
比赛的目标是要每队采用合于规定的方法击球过网,落于对方的场地上,同时防止球在自己的场地上落地。
每一队有三次机会将球击回对方的场区(拦网触球除外)。
比赛由发球开始,球员击球过网进入对方的场区,双方往返击球,直到球触地、出界或一队无法正确的回击为止。
排球比赛中,球队赢得一球则获得一分(每球得分制),当接发球队赢得一球,该队得到一分并取得发球权。
每次获得发球权后,六名球员按顺时针方向进行1个位置轮转,由轮转到1号位的队员发球。
2. 球场概况:排球比赛场地为18米×9米的长方形,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场地上空至少高7米内不得有障碍物。
场中间横划一条线把球场分为相等的两个场区。
所有线宽均为5厘米。
3.球网:场地中线上空架有球网。
网宽1米,长9.50米,挂在场外两根圆柱上。
女子网高2.24米,男子网高2.43米。
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的交界处各有5厘米宽的标志带,在其外侧各连接一根长1.80米的标志杆。
排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一、场地、器材、设备(一)场地排球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其形状为对称的长方形。
比赛场地的地面必须是平坦、水平。
并且划一。
比赛场区为18×9m的长方形。
中线把它分为相等的两个区,两条长线是边线,两条短线是端线。
所有界线的宽均为5cm,线的宽度均包括在场区内。
发球区:在两条边线后各画一条长15cm,垂直并距离端线20cm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的区域为发球区。
发球区的深度延伸至无障碍区的终端。
中线与进攻线构成前场区,前场区向边线外的无障碍区无限延长,进攻线于端线够成后场区。
比赛场区的四周至少有3m宽的无障碍区,从地面量起至少要有7m的无障碍空间。
(二)球网和网柱球网为黑色,长9.5m,宽1m,架设在中线的中心线的垂直面上。
球网的高度男子为2.43m,女子为2.24m。
少年比赛网高男子一般为2.35m,女子一般为2.15m。
一般基层比赛或儿童比赛可根据情况自行确定网高。
球网高度的测量应用量尺在场地的中间丈量。
场地中间的高度必须符合规定高度,两条边线上空的高度必须相等,并且不超过规定网高2cm。
网柱为两根高2.55m的光滑圆柱。
最好能够调节高度,固定在边线外0.5-1m处,一切危险设施和障碍物必须排除。
标志带:为两条宽5cm,长1m的白色带子,分别系在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
标志带被认为是球网的一部分。
标志杆:两根有韧性的杆子,长1.8m,直径10mm,分别设在标志带外沿球网的两侧。
出球网80cm,高出部分每10cm涂有明显对比的颜色,最好为红白相间。
标志杆被认为是球网的一部分,并视为过网区的边界。
(三)球:比赛用球的颜色可为一色的浅色或国际排联批准的多色球,圆周为65-67cm,重量为260-280g,气压为0.30-0.325kg/cm²。
二、主要规则及裁判方法(一)胜一分、胜一局和胜一场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胜一球即胜一分。
比赛的前四局以先得25分,并同时超出对方2分的队为胜一局。
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排球竞赛规则_第一节器材与设备规则1比赛场地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其形状为对称的长方形。
1.1 面积比赛场区为18米×9米的长方形。
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
比赛场区上空的无障碍空间从地面量起至少高7米,其间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边线外的无障碍区至少宽5米,端线外至少宽8米,比赛场地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12.5米高。
成年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其无障碍区边线外至少宽6米,端线外至少宽9米。
1.2 比赛场地的地面1.2.1 场地的地面必须平坦、水平、并且划一。
场地的地面不得有任何可能伤害队员的隐患。
不得在粗糙、湿或滑的场地上进行比赛。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的地面只能是木质或合成物质的。
任何地面都必须事先经国际排联验准。
1.2.2室内比赛场地的地面必须是浅色。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界线为白线。
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分别为另外不同的颜色。
1.2.3 室外场地为了排水,每米可有5毫米的坡度。
不得用任何坚硬的物体为场地界线。
1.3 场区上的画线1.3.1 所有的界线宽5厘米。
其颜色应是与地面和其他项目画线不同的浅色。
1.3.2 界线两条边线和两条端线划定了比赛场区。
边线和端线都包括在比赛场区的面积之内。
1.3.3 中线中线在网下连接两条边线的中点。
中线的中心线将比赛场区分为长9米、宽9米的两个相等的场区。
1.3.4 进攻线每个场区各画一条距离中心线3米的进攻线。
国际排联世界比赛时,在每条进攻线两端画五条长15厘米、宽5厘米,并间隔20厘米的虚线,虚线总长1.75米。
1.4 区和区域1.4.1 前场区每个场区各画一条距离中心线3米的进攻线(其宽度包括在内)。
中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
1.4.2 发球区发球区宽9米,位置在端线后(不包括端线)。
两条端线后各画一条长15厘米、垂直并距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的区域为发球区,短线宽度包括在发球区之内。
排球比赛中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执法排球是一项受欢迎的球类运动,其比赛规则和裁判执法对于比赛结果的公正和公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排球比赛中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执法的相关内容。
一、比赛规则1. 比赛场地与装备排球比赛通常在一个长方形的场地上进行,分为两个半场。
场地长度为18米,宽度为9米,两侧设有触地线。
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一架高3.05米的排球网。
2. 比赛参与人员排球比赛通常由两支队伍进行,每队由6名球员组成,其中一名为队长。
每队可以有若干名替补球员,但只有12名参赛球员可以上场。
3. 比赛的规则和得分方式排球比赛的目标是通过将球发向对方场地,使对方无法返回而获得得分。
比赛中,球队可以通过发球、接发球、进攻、拦网等方式得分。
比赛采取25分制,其中至少要先达到25分且领先对方2分才能获得胜利。
4. 比赛过程与换人规则在比赛过程中,每一局比赛会以一方先发球开始,并进行多次发球轮换。
一方失误或违规时,另一方可以获得发球权。
每队在每局比赛中有两次请求暂停的机会。
此外,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换人操作。
二、裁判执法1. 裁判身份与责任排球比赛中的裁判由一名主裁判和两名副裁判组成。
主裁判负责裁决比赛过程中所有的违规和争议情况,而副裁判则负责检查球员的位置和判断边线。
2. 裁判的执法程序裁判在比赛中需要按照一系列的执法程序进行操作。
例如,他们需要在比赛开始前检查球员的装备和场地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比赛的公正;在发球时,裁判需要判断球是否出界或出现违规动作;裁判还需要判断球是否合法进入对方场地,先发球的顺序以及换人是否符合规定等。
3. 裁判的判决标准裁判的判决必须准确、公正和公平。
他们会根据排球比赛的规则来决定是否发出哨声,以示违规或得分。
裁判在判决时需保持客观,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以确保比赛结果的公正性。
4. 判决结果的争议解决在比赛中,裁判的判决可能会产生争议,因此排球比赛亦设有争议解决机制。
当有争议产生时,队长有权向裁判提出抗议,并有限定时间内可以请求视频回放来验证判决的准确性。
排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教材一、排球竞赛规则(一)比赛场地排球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
比赛场区为长 18 米、宽 9 米的长方形,其四周至少有 3 米宽的无障碍区。
比赛场区上空的无障碍空间从地面量起至少高 7 米。
(二)球网和网柱球网高度男子为 243 米,女子为 224 米。
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的交界处各有一根立柱,网柱固定在地面上,其高度不超过规定的网高。
(三)比赛用球比赛用球的颜色为一色浅色或彩色,外壳由柔软的皮革或合成材料制成,内装橡皮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球胆。
球的圆周为 65 67 厘米,重量为 260 280 克。
(四)球队的组成每队由 12 名队员组成,其中包括 1 名队长。
比赛时,场上有 6 名队员,分别站在前后排进行比赛。
(五)比赛的方法排球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胜一球即得一分。
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前四局每局 25 分,决胜局 15 分。
(六)发球发球是比赛的开始,由后排右侧的队员在发球区内将球抛起,用一只手将球击出。
发球失误包括发球出界、发球不过网、发球触网等。
(七)击球队员可用身体任何部位击球,但不得持球、连击。
击球的次数有限制,每队最多击球三次(拦网除外)就要将球击回对方场区。
(八)进攻性击球进攻性击球指直接击向对方的球,包括扣球、吊球等。
前排队员可以在任何高度进行进攻性击球,但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时,击球点不能高于网的上沿。
(九)拦网拦网是指队员靠近球网,将手伸向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来球的行动。
拦网时,队员可以将手或手臂伸过球网,但不得影响对方击球。
(十)比赛中的犯规比赛中的犯规包括触网、过中线、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位置错误等。
二、排球裁判法(一)裁判员的职责裁判员包括第一裁判和第二裁判。
第一裁判负责主持比赛,判定得分、犯规和比赛结果等。
第二裁判协助第一裁判工作,主要负责判断后排队员的犯规、协助判断触网等。
(二)裁判的手势和哨音裁判员通过手势和哨音来传达判决。
例如,得分时,裁判员会做出相应的得分手势;判犯规时,会用特定的手势表示犯规的类型,并吹响哨音。
排球比赛规则排球竞赛主要规则●场地设备●计分方法●暂停和换人●发球犯规与判罚●击球时的犯规●队员在球网附近的犯规●拦发球及后排犯规●自由防守人员裁判法●裁判员的组成及其工作位置●裁判员的权力和责任●鸣哨●裁判手势要求比赛计分方法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胜一球即得1分,比赛的前四局以先得25分并同时超出对方2分为胜一局。
决胜局以先得15分并同时超出对方2的队获得。
一般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或三局两胜制。
三局两胜制:比赛前两局以先得11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为胜一局。
各一场交换场地。
前两局若2:0比赛结束;若1:1局打第三局,第三局一方累计第五球时交换场地,最后以先得11分或同时超过对方2分为胜。
暂停和换人在比赛间断时,教练员或场上队长都可以要求合法的暂停和换人。
第一至第四局,每局有两次技术暂停,各为1分钟。
每当领先队达到8分或16分时自动执行。
在每局中各队还有一次普通暂停,时间为30S。
决胜局无技术暂停,各队有再次30S的普通暂停。
每局每队最多允许请示6次换人。
队员一上一下为一个次换人,主力队员可以换下场和再次上场,但是再上场时,只能换原来替换他的替补队员。
替补队员在一局比赛中只有一次上场机会。
发球比赛开始由发球队的1号位队员在发球区发球。
发球队员必须在裁判鸣哨后8S内把球发出。
发球不能踏及场区或发球区外地面。
发球区外发球犯规由第一裁判员及负责端线的司线员共同负责判定,判犯规队失1分。
发球次序获得发球权的一方,发球权队的6名场上队员,先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由轮到1号位的队员发球。
未按记分表上所登记的发球次序发球为发球次序错误。
记录员在比赛中负责对每一发球人次进行核对,发现发球次序错误立即示意(铃或哨)及时通知第二裁判员,再由第二裁判员通知第一裁判员作出判罚。
发球次序错误的处理:1、队员恢复到正确位置。
2、如果在发球次序错误。
3、记录员必须准确地确定发球次序错误从何时发生,从而取消其发球次序错误过程中所得的所有分数,对方得分仍然有效,再判罚失1分。
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第一部分概述一、规则的作用规则是对排球运动技术的统一规范与准则,是竞赛的主要法律文件。
我国的排球竞赛规则由国家体育总局审定颁布。
1、规则保证了比赛公平的进行2、规则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合理发展体现在规则的制定要符合技术与战术的发展规律和运动特点,规则的修改要刺激技术与战术的发展。
3、规则具有同一性与统一性具体内容包括:比赛条件规格化、比赛方法与形式的一致性、比赛尺度一致性。
4、规则具有权威性与严肃性体现在文字准确,文本有高度的概括性、指导性二、对技术、战术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规则修改条文•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规则一直不断的修改,旨在促进排球运动的技术、战术发展,其中对排球运动影响较大的有:•1965年:允许伸手过网进行阻拦,但在对方扣球前,拦网队员不得越过球网垂直平面触球。
•1968年:标志杆安装在标志带外20厘米处,从而使过网区域限定在一定范围。
•1977年:标志杆内移20厘米,与标志带重叠。
并执行拦网触手不算一次击球,还可再打3次采用3球制比赛。
这些规定使排球防反战术得以发展,并加快了比赛节奏。
•1984年:规定了取消拦发球,取消第一次击球时,用一个动作的连击(上手传球除外)。
这些规定促进了防守技术的发展,发球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1992年:规定了膝关节以上为合法触球部位,使防守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1994年:对持球概念修改为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第一次击球时用一个动作击球五连击犯规。
大大减少了比赛的击球犯规数,使攻、防争夺更加激烈。
•1995年:发球区扩大为端线后9米的地方,球可触及身体的任何部分。
规则促使发球技术、防守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1997年:对手过中线和将球从过网区外击向对方无障碍区还可救回继续比赛规则做出新规定,使防守起球机会增多,增加了攻守回合。
•1999年:执行了每球得分制、自由防守队员的规则,使排球比赛竞争激烈,攻、防对抗加剧,对队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排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教材一、排球竞赛规则(一)场地与器材排球比赛场地为长方形,长18 米,宽9 米。
场地中间由球网隔开,球网高度男子为 243 米,女子为 224 米。
排球的周长为 65-67 厘米,重量为 260-280 克。
(二)比赛队员每队上场6 人,包括主攻手、副攻手、二传手、接应二传和自由人。
自由人可以在后排进行替换,不参与进攻。
(三)比赛的开始比赛由裁判哨声开始,发球方将球抛起,用手将球击出。
发球必须在发球区内进行,且发球不能出界或落在对方界内。
(四)得分方式1、球落在对方场地内,本队得分。
2、对方击球出界、击球下网、四次击球、过网击球等违规行为,本队得分。
(五)比赛中的击球规则1、每队最多击球三次(拦网除外)将球击回对方场地。
2、队员不能连续击球两次。
3、球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击球,但必须清晰、不得持球。
(六)进攻性击球1、前排队员可以在任何高度进行进攻性击球,但击球时不能踏及或越过进攻线。
2、后排队员进攻时,击球点不能高于网的上沿。
(七)拦网1、队员可以在球网上方进行拦网,但不能过网触球。
2、拦网不算击球次数。
(八)触网比赛中,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球网都算触网犯规。
(九)过中线队员的脚完全越过中线进入对方场地为过中线犯规。
二、排球裁判法(一)裁判员的职责1、主裁判负责掌控比赛的进程,判定得分、犯规等情况,并做出最终的裁决。
2、副裁判协助主裁判工作,主要负责观察球是否出界、队员是否触网等情况。
(二)裁判的手势1、得分手势:手臂上举,掌心向前。
2、发球手势:指向发球方。
3、界内球手势:手臂向前伸直,掌心向下。
4、界外球手势:手臂向外伸直,掌心向上。
5、触网手势:手指触网的部位。
6、连击手势:双手胸前交叉摆动。
(三)比赛中的判罚1、当出现犯规情况时,裁判应及时鸣哨并做出相应的手势。
2、对于有争议的判罚,裁判应根据规则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并保持判罚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四)位置错误当发球队员击球时,如果队员的位置与轮转顺序不符,即为位置错误犯规。
排球常用规则及裁判法1.比赛方法:排球运动是由两支人数相等的球队,在被球网隔开的两个均等的场区内,根据规则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网上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其在本方场区内落地的,集体的,攻防对抗的体育项目。
排球比赛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方法是由一名队员在发球区内用一只手将球直接击过球网开始的。
每方最多击球3次使球过网,不得持球。
一名球员不能连续击球两次。
比赛不间断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队犯规。
发球队胜一球后,该队同一名队员继续发球。
接发球队胜一球后,按预先登记的发球顺序,换由下一名队员发球。
在每球得分制的比赛中,如六人制排球,发球队胜一球得一分,接发球队胜一球得发球权同时得一分。
在发球权得分制的比赛中,如沙滩排球,发球队胜一球得一分,接发球队胜一球只得发球权不得分。
比赛有五局三胜制、三局两胜制和一局胜负制。
每局的胜负为限分制,即首先达到规定分数的队为胜队。
(以下以六人制排球比赛为例进行介绍)1.比赛概要:每场排球比赛由两个队参加,每队出场6名队员。
比赛的目标是要每队采用合于规定的方法击球过网,落于对方的场地上,同时防止球在自己的场地上落地。
每一队有三次机会将球击回对方的场区(拦网触球除外)。
比赛由发球开始,球员击球过网进入对方的场区,双方往返击球,直到球触地、出界或一队无法正确的回击为止。
排球比赛中,球队赢得一球则获得一分(每球得分制),当接发球队赢得一球,该队得到一分并取得发球权。
每次获得发球权后,六名球员按顺时针方向进行1个位置轮转,由轮转到1号位的队员发球。
2. 球场概况:排球比赛场地为18米×9米的长方形,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场地上空至少高7米内不得有障碍物。
场中间横划一条线把球场分为相等的两个场区。
所有线宽均为5厘米。
3.球网:场地中线上空架有球网。
网宽1米,长9.50米,挂在场外两根圆柱上。
女子网高2.24米,男子网高2.43米。
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的交界处各有5厘米宽的标志带,在其外侧各连接一根长1.80米的标志杆。
排球规则与裁判方法一、场地、器材、设备(一)比赛场地排球的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其形状为对称的长方形。
1、比赛场地地面的规定比赛场地的地面必须是平坦水平,并且划一。
不得有任何可能伤害队员的隐患。
不粗糙、湿或滑的场地上进行比赛。
2、比赛场地上的区和区域(1)比赛场区: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
中线把它分为相等的两个场区两条长线为边线。
两条短线为端线。
(2)界线:所有界线的宽为5厘米,线的宽度均包括在场区内。
(3)发球区:宽为9米,两条边线后各画一条长15厘米,垂直并离底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的区域为发球区其宽度包括在发球区内,发球区深度延至无障碍区终端。
(4)、前场区、后场区:中线与进攻线构成前场区,中线中心线与进攻线距3米。
前场区向边线外的无障碍区无限延长。
进攻线与端线构成后场区。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时,在每条进攻线边线两侧各画5个长15厘米、宽5厘米、并间隔20厘米的虚线,虚线总长1.75米。
(5)、无障碍区:比赛场区的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从地面量起至少有7米的无障碍空间。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边线外的无障碍区至少宽5米,端线外至少宽5 米,比赛场地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12.50米高。
成年世界性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其无障碍区边线外至少宽6米,端线外至少宽9米。
(6)、换人区: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与记录台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换人区。
(7)、准备活动区:无障碍区外球队席的远端,有长3米宽3米的区域为准备活动区。
(8)、判罚席:队员席后面1米见方的区域,内设两翁椅子为判罚席。
被判罚出场的成员应坐在判罚席上。
(二)、球网和网柱1、球网:球网为黑色,长9.50米、宽1米架设在中线的中心线的垂直面上。
球网上沿缝有5厘米宽的双层白帆布带。
用一根柔韧的钢丝从中穿过,将球网固定在网柱上。
球网的高度男子为2.43米,女子为2.24米。
少年比赛网高男子一般为2.35米,女子为2.15米。
一般基层比赛或儿童比赛的网高可根据情况自行确定。
排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一、场地、器材、设备(一)场地排球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其形状为对称的长方形。
比赛场地的地面必须是平坦、水平。
并且划一。
比赛场区为18X 9m的长方形。
中线把它分为相等的两个区,两条长线是边线,两条短线是端线。
所有界线的宽均为5cm,线的宽度均包括在场区内。
发球区:在两条边线后各画一条长15cm,垂直并距离端线20cm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的区域为发球区。
发球区的深度延伸至无障碍区的终端。
中线与进攻线构成前场区,前场区向边线外的无障碍区无限延长,进攻线于端线够成后场区。
比赛场区的四周至少有3m 宽的无障碍区,从地面量起至少要有7m 的无障碍空间。
(二)球网和网柱球网为黑色,长9.5m,宽1m,架设在中线的中心线的垂直面上。
球网的高度男子为 2.43m,女子为2.24m。
少年比赛网高男子一般为2.35m,女子一般为2.15m。
一般基层比赛或儿童比赛可根据情况自行确定网高。
球网高度的测量应用量尺在场地的中间丈量。
场地中间的高度必须符合规定高度,两条边线上空的高度必须相等,并且不超过规定网高2cm。
网柱为两根高2.55m的光滑圆柱。
最好能够调节高度,固定在边线外-1m处,一切危险设施和障碍物必须排除。
标志带:为两条宽5cm,长1m的白色带子,分别系在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
标志带被认为是球网的一部分。
标志杆:两根有韧性的杆子,长1.8m,直径10mm,分别设在标志带外沿球网的两侧。
出球网80cm,高出部分每10cm涂有明显对比的颜色,最好为红白相间。
标志杆被认为是球网的一部分,并视为过网区的边界。
(三)球:比赛用球的颜色可为一色的浅色或国际排联批准的多色球,圆周为65-67cm,重量为260-280g,气压为-0.325kgcm2。
二、主要规则及裁判方法(一)胜一分、胜一局和胜一场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胜一球即胜一分。
比赛的前四局以先得25分,并同时超出对方2 分的队为胜一局。
当比分为24:2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2 分为胜一局(如26:24,27:25)。
决胜局以先得15 分,并同时超出对方2 分的队获胜。
正式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最多比赛5局,先胜3 局的队为胜一场。
(二)发球犯规与判罚1、发球击球时的犯规(1)发球次序错误:取得发球权队的6 名场上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由轮到后排右首的队员(即1 号位队员)发球。
处理:队员恢复到正确的位置;如果在发球次序错误中没造成得分则判失一分。
记录员必须准确地确定发球次序错误从何时发生,从而取消其发球次序错误过程中所得分数,对方得分有效,并且判罚发球次序错误的队失一分。
如已得分,而又不能确定其发球次序错误从何时发生,则仅给予失一分的判罚。
(2)发球区外发球:发球队员在发球时不受位置错误的限制,但队员发球击球时或跳发球起跳时,踏及场区或发球区外发球犯规。
跳发球队员在击球前允许在发球区外助跑,但起跳时必须在发球区内。
击球后发球队员可以踏及场内或发球区外。
判犯规队失一分。
(3)发球击球时球未抛起或持球手未撤离。
(4)发球8 秒。
2、发球击球后的犯规(1)发出的球触及发球队队员、球网或未能通过球网垂直面。
(2)界外球:球的落点完全在场区界线以外的地面上。
球触及场外物体、天花板或非比赛成员等。
球触及标志杆、网绳、网柱或球网标志杆以外部分。
发球时或进入对方场区时,球的整体或部分从过网区以外过网(3)发球掩护:任何一名发球队的队员,以挥臂、跳跃或左右晃动等动作妨碍对方接发球,而且发出的球从他的上空飞过,则构成个人掩护。
如果是两名或更多发球队队员密集站立遮挡接发球队员,而且发出的球从他们的上空飞过,则构成集体掩护。
(三)位置错误发球击球瞬间,双方任何一名队员不在规定的位置上,则构成位置错误。
判断位置错误必须明确以下几点:位置错误犯规只在发球击球瞬间才有可能造成,发球击球前、后两队队员可在本场区任意移动或交换位置,不受任何限制。
队员的场上位置应根据脚的着地部位来确定。
明确“同排”与“同列”的概念与位置关系:1、6、5 及2、3、4号位队员为同排队员。
1、2 号位;3、6 号位;4、5 号位队员为同列队员。
同排队员左边或右边队员的一只脚的某部分必须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离同侧边线更近;同列队员中,前排队员一只脚的某部分必须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离中线更近。
(四)击球时的犯规1、四次击球。
2、持球判断时注意:必须清楚击球与持球之间的区别,击球是一个单一的动作,而持球犯规先是使球停滞,再将球抛出。
进攻性击球时,吊球是允许的,但触球必须清晰,没有推压动作,并且不得用手改变球的方向。
运动员在拦网时有推、扔、携带等动作,裁判员必须判其持球。
比赛中,精彩动作和多回合的比赛是受欢迎的。
因此,运动员在困难条件下进行击球,裁判员应鼓励。
3、连击判断时注意:在第一次击球时,允许身体不同部位在同一个击球动作中连续触球,不判连击。
在第二、第三次击球时,仍应注意判断连击犯规。
排除:在拦网一个动作中球可以迅速而连续触及一名或更多拦网队员。
拦网后即使是拦网触球的队员仍可再做一次击球。
判断连击犯规应看清击球一瞬间是否造成连击犯规,不考虑击球前、后的动作4、借助击球队员在比赛场地以内借助同伴或任何物体的支持进行击球,为借助击球犯规。
(五)队员在球网附近的犯规1、过网击球对方在击球前或击球时,在对方空间触及球或对方队员为过网击球犯规,其依据是击球点是否在对方场区空间。
2、过中线在比赛进行中,队员整个脚、整个手或身体其它任何部分越过中线并触及对方场区时,为过中线犯规。
3、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并妨碍对方比赛4、触网比赛进行中,任何队员触及9.5m 以内的球网、标志杆、标志带为触网犯规。
但队员未试图进行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不判为犯规。
队员击球后,在不影响比赛的情况下,可以触及网柱、网绳或网全长之外的任何其它物体。
5、进入对方场区的球规则规定球的整体或部分从过网区以外进入对方无障碍区,队员在不进入对方场区的情况下,将球从同侧过网区以外击回是允许的。
在击球时,对方队员不得阻碍。
(六)拦网犯规1、过网拦网在对方进攻性击球前或击球时,在对方空间拦网为过网拦网犯规。
所谓进攻性击球是指出发球和拦网以外,多有直接击向对方的击球。
2、后排队员拦网三个条件:后排队员在靠近球网处手在高于球网上沿处阻拦对方来球触及了球3、拦发球4、从标志杆外伸入对方空间并触及球为犯规。
(七)进攻性击球犯规1、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三个条件:后排队员在前场区内,或踏及进攻线或其延长线。
击球时整个球体高于球网上沿。
完成进攻性击球,即击出的球整体由过网区通过球网的垂直面,或触及对方拦网队员的手。
2、在前场区对发过来的并且整体高于球网上沿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为犯规。
(八)不符合规定的请求间断1、超过规定次数的请求普通暂停规则规定第1-4局,每局有两次技术暂停,各位1分钟,每当领先队达到8或16分时自动执行。
决胜局无技术暂停。
每队每局还有2 次机会请求30 秒的普通暂停。
2、超过规定次数的请求换人每局比赛中,每队最多允许请求6 人次换人。
3、同一个队在未经比赛过程再次请求替换4、无权请求的成员提出请求只有教练员和场上队长可以用相应的手势请求间断,其他成员无权提出请求。
5、在比赛进行中或裁判鸣哨发球的同时或之后提出请求(九)延误比赛1、同一局再次提出不符合规定的请求2、换人延误时间3、拖延暂停时间4、场上队员拖延比赛顺利进行5、请求不合法的替换规则规定每局比赛中,主力队员可以换下场和再次上场,但再上场时只能替换原来替换他的替补队员;替补队员只可以替换主力队员上场比赛一次,再由该主力队员替换他下场。
凡是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替换为不合法替换。
排球规则裁判法必读课程介绍本课程介绍排球竞赛规则修改对排球技战术发展的关系、影响和排球竞赛规则修改的原则与趋势,按照排球竞赛规则的章节为序,编写了近120例习题问答, 选择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高层次,突出理论性、先进性。
课程内容一、排球竞赛规则修改对技战术发展的关系排球竞赛规则是比赛双方在比赛中必须遵循的法则,排球运动的竞技发展产生了规则,并决定了规则的内容。
规则的存在限定了比赛的性质和形式,保证比赛在公正、平等的条件下顺利进行。
而规则又必须不断地修改,以适应排球运动的发展的需要,同时掌握好规则对排球运动发展的反作用,能动地把握规则修改,可以影响排球运动向着更理想、更美满的目标发展。
二、排球竞赛规则修改对技战术发展的影响早期对规则的修补,仅限于适应技战术的发展和维护排球的特色上,取消了允许球在网前落地一次的规定,以维护“空中击球”“球不落地”的特点。
随着技术分化的出现,规则明确了发球和拦网的技术概念。
1921 年设置中线是为了适应扣球和拦网技术的发展。
由于进攻技术的相对超前,人们想利用规则来加以控制,于是有了鼓励防守的规则变化,如:1938 年的允许双手拦网,1941 年规定了胸部以上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击球等。
可是,到了六、七十年进攻战术发展迅猛,如西德的超手扣球,亚洲的快攻战术等使拦网防守难以招架。
于是有了限制进攻,有利防守的规则变化。
如:1965 年的允许过网拦网,1968 年设标志杆,1976 年标志杆内移和允许拦网后击球三次。
直到80 年代,人们对排球规则修改的原则进行了反省和重新认识。
对排球运动的特点和如何保持其特点,如何促进排球排球技战术的发展,以及如何改进比赛形式和控制比赛时间等多方面进行讨论,并采取了积极审慎的态度对待规则的修改。
如:比赛中进攻与防守的不平衡控制方面,主张积极鼓励防守技术的发展,而不是消极地限制进攻技术。
1984 年放宽了对第一次击球时连击的判罚,1992 年允许膝关节以上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击球,1994 年身体任何部位包括脚都可以触球;还减小了球的气压以适当降低球速,1999 年采用每球得分制,2000 年增设后排自由防守队员。
这些条款的修改,以利于防守队,使比赛双方的攻防更趋平衡,以利于排球比赛更精彩。
排球运动要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就离不开媒体的传播,尤其是电视的传播。
1992 年,竞赛规则规定了每局两次的一分钟技术暂停,就是适应赞助商对播放广告的需要;又如在比赛中,电视台导演认为刚才的一球精彩刺激,值得回味,可在适当的时间重播这一镜头。
这样,一场比赛成为观赏性极强的高质量的演出,以取悦于电视观众,达到商业性的目的。
三、排球竞赛规则修改的原则与趋势排球竞赛规则修改的原则是要保持排球运动的特色,适应和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
排球竞赛规则修改的趋势是:1、保证规则的简洁。
规则要简单、清晰,手势要少而明,人们容易理解。
2、保持攻防矛盾的相对平衡。
攻防平衡是比赛精彩的重要因素。
目前进攻依然超前。
因此鼓励防守,仍然是规则修改的趋势,3、维护比赛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