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题的分类
1、关系性问题与过程性问题(关注焦点)
关系性问题:关注事物或现象的结果、事物或现象之间 的异同以及相互关联。如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 过程性问题:关注事物或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动态变化。 如探究学习方法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 2、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和预测性问题(探究的深度) 描述性问题: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其变化过程。如空气的 污染状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等。
例如要治理城市空气污染 ,其中,涉及到大量普通市民,他们希望能有 最清新的空气;涉及到交通车辆用户、车辆制造商以及造成空气污染的 工厂等,他们也希望治理污染 ,但又不希望有太多的额外开支 ;其中也 涉及到政府,它既要保护环境 ,又要保证经济发展?
(三)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在确定了各种不同的立场和理解方式之后 ,解决者就可以 分别从这些立场和理解方式出发 ,看有哪些相应的解决方 法。对问题情境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解法和思路。
第八章 问题解决学习与创造性
问题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
人类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人类文明史 ,从火的发明到宇宙飞船上天,就是一部问题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决的历史。问题解决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
用,加涅认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 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 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性问题”。创造性思维作 为一种高级的问题解决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
有时,学生会按照常规问题的解决模式来解决生活中的 真实问题。
“这里有26只山羊,10只绵羊,问船长的年龄是多少?” “这里有羊25只,狗5只,问牧羊人的年龄有多大?”
二、问题解决的界定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就是对已经习得的概念、原理和规则进行一定的 组合,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成功地寻找达到目标的手 段或途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