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样本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18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一、前言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是煤炭生产中紧要的环节,采煤工作面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生产效益和安全生产。
正确的采煤工作面设计和施工管理是保证采煤工艺正常运行和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
本文旨在从采煤工作面设计和施工管理的方面进行规范,提高采煤工作面的安全性、高效性和经济效益。
二、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1、采区定位选定采区位置,要考虑到煤层的分布、地质构造、水文情况、矿山环境和经济因素等。
依据矿山的情况和需要,选择最优的采区位置。
2、工作面选型依据煤层特性和采煤工艺要求,选择最适合的采煤工作面类型。
常见的采煤工作面类型有: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面、地质压力支承工作面等。
3、工作面参数确定依据选定的采煤工作面类型,确定采煤工作面的宽度、高度、倾角、采高等参数。
要求采煤工作面的参数合理,能够充足采煤工艺的要求,提高采煤效率,降低采煤成本。
4、采煤机、液压支架和运输机械的选型依据采煤工艺要求,选用适合的采煤机、液压支架和运输机械。
同时要考虑到设备的性能、牢靠性、安全性、维护和修理保养便利等因素。
5、通风系统设计依据工作面参数和煤层气体情况,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
保证工作面通风良好,为采煤工作供给安全保障。
三、采煤工作面施工管理规范1、采煤工作面进尺掌控合理掌控采煤工作面的进尺速度,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要求对采煤基础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采煤工作面进尺的安全。
2、支架安装和维护在采煤工作面安装液压支架前,应对液压支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安装和使用的牢靠性和安全性。
在采煤过程中,要适时对液压支架进行维护和检修,防止显现故障。
3、采煤机和运输机械操作采煤机和运输机械的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持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
操作人员应谙习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要求,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通风系统管理通风系统是保障采煤安全的关键。
对通风系统进行管理,包括对通风机的维护、检修和清洗,对风道的检查和清理,对排放口进行封闭等。
采掘工作面设计规范(DOC 53页)×××公司×××矿×××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矿二O××年××月×××公司×××矿×××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地测科:通防科:机电科:调度室:安监科:技术科:总工程师:××矿二O××年××月斯抽放。
第二章设计编制依据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名称、范围、批准时间、单位,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煤矿设计规范》、《煤矿防治水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操作规程》、《2015年采掘接替计划》。
第三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井上下四邻关系)工作面名称×××工作面水平名称××m水平位置煤层名称×煤层地面标高+××~+××m井下标高××~××m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北邻(为)×××,东邻(为)×××,南邻(为)×××,西邻(为)×××。
采动情况及影响范围该工作面为某工作面接替面,工作面开采前受某某工作面(或某某保护层工作面)采动影响。
影响范围可用连线拐点坐标描述。
地面相对位置该工作面对应地表北为×××,东为×××,南为×××,西为×××。
×××停采线工作面回风顺槽回采至×××m停采,运输顺槽回采至×××m停采。
2024年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____年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安全、高效地进行煤矿采煤工作面的设计与施工管理,遵循煤矿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煤矿采煤工作面的设计与施工管理。
第三条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科学规划、高效率、节能环保的原则。
第四条煤矿企业应根据采煤工作面的规模、条件、煤层性质、矿井类型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详细规定,并严格执行。
第五条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
第二章采煤工作面设计第六条采煤工作面的设置应根据煤层厚度、倾角、顶底板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并应符合煤矿采煤工作面的产量要求。
第七条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应根据煤层的厚度、煤层的开采能力、采煤工艺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并应符合煤矿采煤工作面的产量要求。
第八条采煤工作面的宽度应根据煤层的稳定性、支护能力、煤炭输送要求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并应保证安全施工。
第九条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设计应符合煤矿采煤工作面支护的基本原则,并要求支护设施的安全可靠、施工方便、成本合理。
第十条采煤工作面的通风设计应根据煤矿采煤工作面的产量、煤层气体含量、工作面的长度、采煤工艺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并要保证工作面的通风安全。
第三章采煤工作面施工管理第十一条采煤工作面的施工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科学规划、高效率、节能环保”的原则。
第十二条采煤工作面的施工管理应根据煤层条件、煤炭提取工艺、通风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并要达到高效率的目标。
第十三条采煤工作面的施工管理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按照施工方案实施。
第十四条采煤工作面的施工管理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十五条采煤工作面的施工管理应进行定期的工作面检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采煤工作面的设计与施工管理,保证矿山生产的安全和高效,制定本规范。
第二章设计要求第二条采煤工作面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满足矿山的生产能力要求,保证矿山的产能;(二)采煤工作面的布置要科学合理,保证采煤工作的连续性;(三)采煤工作面应符合煤层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四)采煤工作面应符合矿山安全规定,保证工作面的安全性;(五)采煤工作面的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设计内容第三条采煤工作面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采煤工作面的位置和布置;(二)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和倾角;(三)采煤工作面的宽度和高度;(四)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五)采煤工作面的通风系统设计;(六)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抽放和防治措施;(七)采煤工作面的水文条件和排水措施;(八)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监测和事故预防措施;(九)采煤工作面的环境保护措施;(十)采煤工作面的平面图和立体图。
第四章施工管理第四条采煤工作面的施工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二)施工前,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三)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施工;(四)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测和监控;(五)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工作面的验收和 acceptance;(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好工作面的调整和改造。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第五条采煤工作面的管理与监督应符合以下要求:(一)矿山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采煤工作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二)矿山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三)矿山管理部门应组织定期的安全检查和技术指导;(四)矿山管理部门应对采煤工作面的施工和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五)矿山管理部门应对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第六章处罚与奖励第六条对于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矿山管理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第七条对于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文的工作及时、高效并符合要求的单位和个人,矿山管理部门将给予奖励和表彰。
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规范前言一、矿井概况简述矿井地理位置、交通、隶属关系、企业性质、生产规模、服务年限、证照等基本情况。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30号);2、《山西省放顶煤开采工作面设计审批和验收工作方案》(晋煤安发〔2014〕286号);3、《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晋煤安发〔2009〕118号);4、矿井地质报告、初步设计、采区设计、安全专篇及其批复文件;5、矿井瓦斯抽放、防灭火、防治水专项设计及其批复文件;6、矿井采掘抽衔接计划;7、其它有关依据。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特点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第一章矿井和采(盘)区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矿井四邻关系(附插图)、开拓方式、水平划分、采区划分、开采现状及生产系统(通风、排水、提升、运输、供电、监测监控等)。
第二节采(盘)区概况一、采(盘)区在井田中的位置(附插图);二、采(盘)区可采储量和服务年限;三、采(盘)区巷道的布置及装备情况,采(盘)区生产系统。
第三节地质特征一、矿井基本地质情况(含煤地层、构造、煤层赋存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煤质、瓦斯、煤尘、煤层自燃倾向性、地温、地压等开采技术条件);二、邻近老窑及采空区积水、积气情况;三、采(盘)区煤层及构造揭露情况、采(盘)区水文地质条件;四、开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岩石物理力学实验数据、煤层强度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
第二章回采工作面布置及采煤方法第一节放顶煤工作面基本情况介绍一、放顶煤工作面井上下位置及对应地表情况;二、工作面参数、开采安全技术条件(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三、工作面煤层厚度、倾角、储量、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等;四、工作面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断裂及陷落柱的导水性分析、水害评价(依据各种勘探成果,包括钻探、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勘等);五、工作面保护煤柱的计算和留设。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规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编制概要。
第二部分: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具体内容要求。
第三部分: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样本。
第一部分编制概要一、每一个采煤工作面,必须在开采前,按照程序、时间和要求,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二、规程编写人员在编写前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熟悉现场情况,进行相关的生产技术分析研究。
(二)熟悉有关部门提供的技术资料。
(三)明确施工任务和计划采用的主要工艺。
三、作业规程一般应具备下列图纸。
(一)工作面综合柱状图。
(二)工作面平面布置图、剖面图(1:1000或1:2000)。
(三)机巷、回风巷断面图(1:50)。
(四)工作面(采场)及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工作面最大、最小控顶距、支柱排距、绞接顶梁悬臂长度等,1:100或1:200)。
(五)采煤机进刀示意图。
(六)炮眼布置图(正、平、剖示图,1:50或1:100)。
(七)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八)工作面、机巷、回风巷及端头支护示意图(平、剖面图)。
(九)机巷、回风巷加强支护断面图(1:50)。
(十)运输系统示意图。
(十一)通风系统图。
(十二)抽采系统图。
(十三)防尘系统图。
(十四)注浆系统图。
(十五)注氮系统图。
(十六)消防管路系统图。
(十七)安全监控系统布置示意图。
(十八)排水系统示意图。
(十九)供电系统示意图。
(二十)照明、通信、信号系统示意图。
(二十一)正规循环作业图。
(二十二)避灾路线示意图。
四、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按章节附图表,并按顺序编号。
作业规程附图编号规定:如附图5-3-16,其中5——表示第五章,3——表示第五章第三个附图编号,16——表示作业规程从第一章第一个附图到第五章的第三个附图的总顺序编号,以此类推。
五、《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岗位技术操作规程》、上级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的,且又属于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执行的条文,在作业规程中写上该条文的条款号和关键内容,在学习作业规程时一并贯彻其条文内容;《煤矿安全规程》未明确规定的,而在作业规程中需要规定的内容(如:第49、51、52、53、56、57、58、59、63、64、65、67、69、89、159、230、317、331条),必须在作业规程或施工措施中明确规定。
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本《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规范本》是为了指导和规范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而制定的一份文件。
下面是一份____字的示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范旨在规范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行为,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环保等要求。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企业的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
第三条: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第四条: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采煤工作面设计与施工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并进行有效监督。
第五条:采煤工作面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确保工人身体健康和矿井安全。
第二章:采煤工作面设计第六条:采煤工作面设计应综合考虑矿井地质条件、采煤工艺、设备技术及人员安全等因素,确保矿井的安全、高效运行。
第七条:采煤工作面设计应合理确定采煤机数量、支架间距、回采速度等参数,使采煤工作面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第八条:采煤工作面瓦斯浓度较高的煤矿要在设计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煤矿瓦斯安全。
第九条:采煤工作面应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煤尘控制,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第十条:采煤工作面设计应根据采煤工艺流程和矿井特点,确定支架的排布方式和支架的尺寸规格。
第十一条:采煤工作面设计中,必须配备相应的照明设施和防爆设备,保障工人的安全作业。
第三章:采煤工作面施工管理第十二条:煤矿企业必须进行煤矿工作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准备、人员调度、安全培训等。
第十三条:煤矿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施工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施工运行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采煤工作面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得违反规范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
第十五条: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作业,严禁违章作业和违规操作,确保个人和工作面的安全。
第十六条:施工人员必须熟悉采煤机操作规程,防止操作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十七条: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关键工艺参数,并进行有效监测,确保工作面运行的安全和高效。
矿井采煤工作面作业规定样本1、每一个回采工作面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并报矿总工程师或主任工程师批准,批准后的作业规程要组织作业班工人学习。
2、普通支护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支架的排距,柱距,悬顶距必须符合作业规程;(2)支柱迎山,棚梁背板,柱帽柱鞋柱窝必须符合作业规程;(3)支柱的规格。
材质必须符合作业规程;(4)禁止使用折损的芝护材料;(5)备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6)不得混用不同类型或不同性能的支护材料;3、特殊支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托梁、木垛的个数、位置、规格和材料必须符合作业规程;(2)木垛各层接点打成直线,打紧打牢在实底并接顶;(3)密集支柱打成直线打紧打牢,顶端无重楔,下端支实底,软底要加穿鞋;(4)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留用0.5m以上的出口,出口间的距离必须符合作业规程。
4、回柱放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放倒撤净放顶线以外的支架,撤回的柱,梁要安放整齐或运走,有可通行的人行道;(2)顶距要符合作业规程:(3)顶距超作业规程规定的最大值时,顶板仍不冒落的要进行强制放预;(4)放顶以及过老空顶,过局部破碎带、过断层等,都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并必须有区队长在场指挥;(5)有防止矿车和滑轮要安装牢固,绳钩绳套、信号、保护装置等设施完好齐全。
5、回采面煤壁必须平整,不得留有檐,浮煤必须清扫干净。
6、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矿井采煤工作面作业规定样本(2)一、安全生产责任1. 采煤工作面负责人应严格遵守国家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法规和规定,对工作面的安全生产负有全面的责任。
2. 采煤工作面负责人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方案,确保作业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3. 采煤工作面负责人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工作面设备和工具。
4. 采煤工作面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会议,对工作面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二、操作规范1. 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服、安全帽等。
XX煤矿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1 12022工作面概况1.1 12采区所处井田位置、采区边界及邻区情况°,倾斜面积630796m2。
该采区各系统于2010年6月份全部形成,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采区工作面接替顺序为:12062→12032→12042→12012→120221.2 12022工作面位置及参数12022工作面为复采工作面,位于12采区上部东翼,上(南)至矿井边界保护煤柱,下(北)为已经回采结束的12042工作面,西为12采区皮带巷保护煤柱(30m),东至矿区边界。
12022工作面设计走向长500m,倾斜80m,面积为40000m2,煤层平均厚度1.5m。
工作面上履地貌、地物标高+423~+512m,井下标高+277~+339m。
12022工作面上部为复耕农田,没有建筑、公路及其它重要的设施,但工作面距离地表较近,在回采后地表可能会出现裂缝或局部塌陷,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发现裂缝或塌陷区及时使用黄土进行夯实充填,防止地面雨水倒灌进矿井。
1.3 煤层赋存特征二1煤层位于下二叠统山西组下部,全区发育,结构简单,层位稳定。
煤层距其上的大占砂岩平均6.00m。
二1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底板为砂岩。
煤层厚度0~2.0m,平均1.5m,煤层走向270~273°,倾向0~3°,平均倾角25°,表现为单斜构造。
1.3.1煤质特征:1)、物理性质二1煤为灰黑至黑色,条痕色为灰至棕黑色,呈粉沫状,半亮至全亮型,金刚、似金属光泽,具贝壳状、参差状断口,性脆易碎。
视密度1.38t/m3。
二1煤层以粉煤为主,宏观煤岩组份不清。
显微煤岩类型以亮煤、丝炭为主。
有机显微煤岩组份含量92.5%,以镜质组为主,有少量半镜质组和惰质组。
镜质组多为基质镜质体、均质镜质体,多呈条带状结构,为煤中其它组份的胶结体,木煤、木质镜质体少见;半镜质组中可见到糜棱状构造,惰质组含量不多,主要为半丝基质体和丝质体,常破碎为弧状和星状,偶见丝质浑圆体和微粒体。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一、范畴1、本规范规定了采煤工作面设计程序、根据、技术内容、设计阐明书编写格式。
2、本规范合用于综采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水采工作面设计。
二、设计程序1、采煤工作面设计由矿生产技术部门按采煤工作面衔接安排,拟定工作面设计或项目设计负责人。
2、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关于科(部)室,依照采区设计研究拟定采煤工作面设计详细原则。
3、设计负责人依照设计指令下达设计告知单,告知关于单位提供有关基本资料或者告知各专业依照有关基本资料进行专业设计。
4、设计负责人或者各专业依照拟定设计原则及收集有关资料进行采煤工作面设计。
5、编制采煤工作面设计阐明书。
6、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关于单位负责人对采煤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查。
经修改通过后报送长治公司进行审核备案。
三、设计根据1、长治公司批准采区设计。
2、矿总工程师批准掘进地质阐明书。
3、采面位置、范畴,井上、下关系及四邻采面地质状况。
涉及煤层赋存状况、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赋存状况与涌出特性,煤层爆炸倾向,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及分类状况。
4、采面内煤层顶底板岩性特性、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及夹矸关系;邻近工作面同一煤层矿压观测资料。
5、邻近工作面及边界小窑采空区、积水状况资料。
6、编制内容必要符合《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等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原则和规范规定。
7、采煤工作面设计编制必要以经集团、公司和政府关于部门批准设计文献(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和经审批采区地质阐明书为根据。
四、工作面设计内容1、工作面所处位置及编号,所采煤层位置(编号),巷道布置、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支护材料选取计算,掘进设备。
2、工作面几何尺寸、位置、边界、煤柱,邻近工作面开采状况,采动对地面影响预测及采用相应办法,工作面储量计算及回采率。
3、采煤办法、生产工艺、顶板管理、设备选型、生产能力及其拟定根据、可采期及工作制度。
4、依照煤层赋存条件、顶底板岩性和矿压资料,拟定液压支架选型设计和顶板管理办法。
5、通风、运送、供电、注浆、供排水、综合防尘、煤层注水、防灭火、瓦斯抽放、钻场钻孔、防治水、通讯照明和监测监控等系统设施选型、布置和能力配套设计,并附各种系统图及有关图纸。
6、综合防尘、防火、防瓦斯、煤尘爆炸隔爆设施、办法及灌浆系统拟定。
7、防治瓦斯、煤层突出、火灾、透水及其他危险现象安全技术办法。
8、采煤工作面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9、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系系统、紧急避险系统涉及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设计。
五、采煤工作面设计阐明书编制设计阐明书涉及封面、会审签字表、会审登记表、章节目录、章节内容及附图。
概述1、工作面井上下位置及对地表影响、盖山厚度和四邻关系、重要大巷关系。
2、工作面周边开采状况。
3、工作面所采煤层及开采顺序。
4、该工作面筹划接替时间及安装时间。
5、该工作面采用何种方式开采(如综采、综放、高档普采、炮采),走向长壁、倾向长壁。
6、其他特殊阐明(如小煤矿采空区及废旧巷道、硐室等)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状况1、煤层、水平、采区、工作面名称,工作面标高;2、地面位置,地面标高;3、描述回采对地面影响状况;4、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状况;5、工作面几何尺寸:走向长、倾向长、面积;第二节煤层状况1、煤层总厚:工作面范畴内煤层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变化状况;2、煤层产状:描述工作面范畴内煤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变化状况。
3、描述煤层稳定性、构造(夹矸)、层理、节理、硬度等状况,以及对回采影响。
4、描述煤层可采指数、变异系数;5、对煤特性进行描述。
第三节煤质状况描述煤种及煤质各种指标。
第四节煤层顶底板状况1、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老顶):描述煤层顶板岩性、硬度、物理力学性质、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等状况及其变化状况。
2、煤层底板:(直接底、老底):描述煤层底板岩性、硬度、物理力学性质、节理、层理、厚度、底板分类、底板状况及其变化状况。
3、绘制工作面综合柱状图,可以直接反映出煤层构造、厚度、夹矸和直接底、老底以及不低于8倍采高煤层顶板岩性、厚度、间距等。
第五节地质构造状况1、断层:描述对回采有影响断层产状,在工作面详细位置及其对回采影响详细限度。
2、褶曲:描述对回采有影响褶皱产状,在工作面详细位置及对回采影响限度。
3、其她因素:描述陷落柱、火成岩、冲刷带等其她因素对回采影响限度。
4、按比例绘制工作面运送巷、回风巷、开切眼布置图。
第六节水文地质状况1、含水层分析:描述对回采有影响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形式、补给关系及对回采影响状况。
2、其她水源分析:描述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水等状况及对回采限度影响。
3、为防止溃沙、溃泥、透水事故等,开采急倾斜煤层、特厚煤层时,还应对开采后上部垮落层状况进行预测、描述。
4、工作面涌水量:描述采煤工作面最大与最小涌水量及正常涌水量。
第七节其他地质状况1、矿井瓦斯级别;2、工作面瓦斯状况;3、煤尘爆炸指数;4、煤层开采后煤自燃发火期及煤层自燃分类;5、地温、地压状况。
第八节储量计算及服务年限1、计算地质储量,依照规定采出率计算可采储量;2、应用下列公式之一进行工作面服务年限计算:(1)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推动长度/设计月推动长度;(2)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3、工作面储量表(涉及工作面长度、可采长度、回采面积、采高、容重、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回采率)。
4、工作面倾斜、可采走向长度及可采推动长度、采高及其拟定根据。
第二章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采区轨道巷、胶带巷、回风巷布置方式及其布置位置、设施状况,与矿井大巷如何形成生产系统。
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1、工作面巷道布置原则及根据,与邻近采空区煤柱状况;断面规格、支护形式、长度、掘进方式及其重要用途、掘进设备。
设计工程量及支护材料选取计算和支护材料消耗状况。
2、切眼布置形式、长度、断面规格及支护规定。
3、溜煤眼个数及设立原则及用途,溜煤眼位置及与运送巷道互有关系。
4、联系巷个数、布置原则及用途,并阐明联系巷重要技术特性。
5、其他硐室规格、位置及用途。
6、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区段平巷、溜煤眼、行人眼、运料眼以及联系平巷等巷道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进行描述。
7、采用水力采煤时,应对多水力运送石门、回风石门、回采垛尺寸、快段巷道(采煤头、溜煤道)以及煤水硐室布置进行描述。
8、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条件下采用排放瓦斯专用巷道、抽放瓦斯专用巷道,需要对排放瓦斯尾巷、抽放瓦斯尾巷专用巷道进行描述。
9、按比例绘制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剖面图,可以反映出井上下对照状况,构造状况,工作面周边巷道、工程状况。
10、制定“巷道断面特性表”。
第三章采煤办法及生产工艺第一节采煤办法依照煤层赋存状况及地质条件拟定工作面采煤办法。
第二节生产工艺1、描述生产工艺。
2、描述采高、循环进度等。
3、描述落、装、运煤、顶板控制方式。
4、采用放顶煤工艺,应对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端头顶煤回收方式、初次放(顶)煤及收顶放顶工艺等内容进行描述。
5、采用分层开采工艺,应拟定分层厚度等内容。
6、采用上下面同步回采(对拉、顺拉)工艺、应明确上下面位置关系和错距。
7、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明确:(1)支架角度构造、构成、宽度,支架垫层数和厚度,点柱等;(2)工作面安全出口及两巷管理规定;(3)扩巷办法、扩巷支护规定;(4)支架安装和管理规定(点柱之设角度、排列方式和支护密度);(5)回柱放顶详细规定;(6)支架下放方式和规定;(7)落煤方式和架内爆破规定;(8)架外放煤方式;(9)支架拆除方式;(10)收做。
8、采用倒台阶方式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各台阶长度、互相之间错距等做出明确规定。
9、采用水力采煤应注意如下几点:(1)明确落煤方式(开式、闭式、半闭式);(2)依照煤层顶板稳定限度选取落垛方式及煤垛参数;(3)依照煤硬度选取合理水压;(4)明确水枪安设位置、安设规定、水压规定等内容以及水枪撤出方式、线路等。
10、采煤机割煤,应论述采煤机进刀方式、进刀长度、进刀深度、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
11、采用爆破落煤应做到如下规定:(1)进行炮眼布置设计。
描述炮眼布置详细规定,绘制炮眼布置三视图(正、平、剖);(2)应填写爆破阐明书。
涉及工作面采高、打眼范畴,每个循环炮眼名称、编号、个数、位置、深度、角度,实用炸药、雷管品种,装药量、装药方式、封泥长度、水炮泥个数、连线办法、起爆顺序、炮眼总长度、循环用药、雷管量等内容。
12、描述采煤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简要阐明从准备、采、运、支、回到整顿流程。
必要时绘制工艺流程图。
13、用下列公式进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计算:W=LSHRC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吨;L—工作面长度,米;S—工作面循环进尺,米;H—工作面设计采高,米;R—煤实体密度,吨/立方米C—工作面采出率,%。
第三节顶板管理一、工作面顶板控制方式(1)拟定工作面回采时顶板控制方式。
描述控制办法、控制距离、放顶规定、支柱支设规定、伞檐规定、铺网规定、护顶方式及规定等。
(2)拟定工作面正常回采时特殊支护形式。
描述密集支柱、抬棚、戗柱(棚)、丛柱、木垛、贴帮支柱支设及暂时支护、挡矸等规定。
(3)拟定各工序之间平行作业顺序和安全距离,回柱放顶办法,放顶区内支柱(架)、特殊支护等回撤方式。
(4)描述顶底板变化、地质构、应力集中区等特殊地段以及其她因素时顶板控制办法和规定。
(5)采用水砂充填或矸石充填控制顶板时,需要明确充填工艺规定、材料来源、材质规定、工序衔接等内容。
(6)采用放顶煤工艺或采煤工作面倾角较大时,需要描述增长支架(柱)稳定性、防止倒架(柱)方式。
(7)采用水采工艺时,需要描述护枪方式和撤退路线维护;倾角超过15°时还要描述采空区挡矸点柱支设方式。
(8)采用人工顶板分层开采工艺时,需要描述造假顶方式、规定、材料以及在回采中防止顶板冒漏办法等内容。
(9)采用强制放顶工艺,应进行人工强制放顶设计。
(10)采用放顶煤工艺需要对顶煤进行弱化,应描述顶煤弱化办法。
(11)如果工作面有伪顶、复合顶板时,应拟定其控制方式。
1、支架布置和间距阐明并附图2、最大、最小控顶距和放顶步距3、支架规格质量规定二、运送顺槽、回风顺槽及端头顶板控制1、描述工作面运送巷、回风巷超前支护方式、距离。
2、描述端头支护方式、支护质量规定,以及与其她工序之间衔接关系。
3、描述安全出口几何尺寸等。
4、拟定各类支护材料正常使用数量、规格、拟定各类备用支护材料数量、规格、存储地点、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