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语文(广东A卷)
- 格式:doc
- 大小:114.02 KB
- 文档页数:9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皎洁/打搅业绩./污渍.纤.维/纤夫..B.效.仿/发酵.空旷./粗犷.盛.开/盛.饭C.隐瞒./蛮.横挑衅./抚恤.埋.伏/埋.怨D.市侩./反馈.濒.临/频.繁辟.谣/精辟.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作品的独创性亦陈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
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1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材料,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同的表达特征○2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试题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臵。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估分答案汇总,答案仅供参考!全国卷1语文答案1.C2.B3.B4.A5.C6.B7.A8.D9.A 10.B18.赫然稳稳缀满铺满显现汇聚陶醉映衬全国卷2 语文答案1-5CBCBD 6-10 CCABD11:从公家借了几十万钱来慰劳部队,在他死后,亲属和手下的官吏卖掉器物古玩来偿还。
12:张凝打算上报将士们立功的状子,李重贵叹息书:“大将陷入敌军覆没了,我们却记功有什么脸面呢?”答:(1)本诗通过借梦来表现作者既想超越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仕途与隐居的矛盾心情。
(2)通诗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营造意境,同时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
诗人在诗中描绘夜凉如水,万籁俱寂恬静的意境百花争妍的春天和思家之情用梦境来体现;而看棋的典故表现作者超脱入世之想。
13题:(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荒于嬉毁于随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14题(1)引出本文叙写的对象“大河家”(2)交代了“大河家”重要的交通枢纽(3)表现了作者对“大河家”的依恋,从而深入到对祖国的依恋,为全文奠定了深深的思恋情调15题(1)“大河家”地处偏疏贫穷,不为人知,但此处都是大西北和中原的交通干线,更是勾起作者对祖国的无限思念(2)与其在生世沉浮中随波逐流,不如到大河家住一阵对心灵的沉寂,从而对人生有总体的把握,进而对世事浮沉胸有成竹16 题在本文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大河家”地理特点等介绍,开启下文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即对“大河家的叙写来引发对人生态度及人世浮沉的深思17题喜欢看河是指韩三十八老汉对河情有独钟,引发人生的思考。
“默默无语”是对自己的经历的沉思;作者这样写是要像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气定神行的态度18:(1)设立(2)咨询(3)核实(4)叫停(5)存在(6)侵害(7)保护 (8)免受19:(1)可是(2)就是(3)也(4)但是(5)即使20:博大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博大是一种有容乃大的心襟;博大是一种虚怀若谷气魄。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全国卷(卷1及卷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2010年全国卷1)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3分)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卷)详解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希望大家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学习网XuexiFangfa高考频道将及时发布全国各地2010高考试题及答案,同时还提供了试题估分和志愿填报辅导等内容,以便广大考生更好的填报志愿。
本站提供的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是我们和网友共同收集的结果。
如果您有我们没有收集到的内容,欢迎广大网友第一时间提供给我们,以便让大家能尽快共享到最新的试题和答案。
由于时间匆忙,所提供内容难免有疏漏,欢迎您的指正。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蓝色字体为已发布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 1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安徽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北京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上海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化学物理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文综政治生物历史地理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辽宁卷语文英语数学(文)数学(理)文综理综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同陕。
2010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语文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ng)名宿(s)恶贯满盈(yng)厉兵秣马(m)B倾轧(zh)不啻(ch)补苴罅漏(xia)荆钗布裙(chi)C.巨擘(b)河蚌(bng)得不偿失(chng)莘莘学子(shn)D.解剖(po)羁绊(j)火中取栗(l)感慨系之(x)【答案】C【解析】A项厉兵秣m马,B项倾轧y,D项解剖pu。
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常见误读字的读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识记,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区别,如宿;三要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如血;四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读bng,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既可;五要记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答案】B【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D、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广东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考论述类题型探究一、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创新与想象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
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
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
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
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
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
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
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
我到1964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
‛ (《杨振宁文集》)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年10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
‛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
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
1、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6)书不尽言,。
(《周易?系辞上》)(7)沧浪之水清兮,。
(屈原《渔父》)(8)今夕为何夕,。
(袁凯《客中除夕》)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4、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篇一:历届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音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语文分项版之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1.(重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a2.(浙江)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答案】c【解析】馄饨(tu n),令人咋(z?)舌..3.(天津)下列词语中加点安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 d4.(山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磅秤/磅礴仿佛/佛手瓜....b. 钥匙/汤匙漩涡/涡轮机....刨除/刨根问底..调节/调虎离山..c. 驻扎/扎实亲事/亲家母伎俩/仨瓜俩枣......d. 果脯/胸脯胳臂/长臂猿倔强/强颜欢笑......【答案】d5.(全国)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6.(江西)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 d7.(湖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a.8.(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协作/提携歼灭/忏悔畜牧/牲畜......b.豁免/庆贺膝盖/油漆载重/载体......c.胆怯/商榷扮演/搅拌反省/节省......d.储存/贮藏阻挠/妖娆传记/传奇......【答案】d9.(安徽)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角色∕角逐砥砺∕抵消载歌载舞∕载誉归来......b.贝壳∕地壳和蔼∕暮霭锲而不舍∕提纲挈领......c.和谐∕调和屡次∕步履称心如意∕拍手称快......d.模块∕楷模誊写∕家眷呱呱坠地∕沽名钓誉......10.(北京)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音(10年天津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b【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知识,能力层级为a级。
2010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你我为邻,相互依存。
“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广东省2010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卷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妙云教授在高考作文评卷前是这样解读的:第一句话“你我为邻,相互依存”提示了:相互为邻的两者是谁?是“你和我”。
“你和我”为邻后是什么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什么叫‘相互依存”?就是你依靠我生存,我依靠你生存,你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二句话主要对“你”进行了阐释:“你”的范围很大,有两种形态,所谓“有形的‘你’”可理解为实指的“你”,即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具体的某个人、某种物、某种景观,同桌的你、我的邻居、家乡的榕树等等;可以与山为邻,也可以与水为邻。
所谓“无形的‘你’”可理解为与“实”相对应的“虚”的邻,可理解为集体概念的人、集体概念的物、集体概念的景,如我与书(不是具体的某一本,否则为有形的)为邻,我与大自然为邻,我与某种意念、思想或精神层面的追求为邻等等。
第三句话可理解为因果关系,因为“邻”无法回避,所以需要选择。
这里有三种思路:一是为什么要选择?因为邻无法回避,但“邻”是可以选择的;二是启发考生思考选择“邻”的标准,怎样选?选择谁与你为邻?三是为什么要选“你”为邻?是因为“你”具备了某种值得为邻的特质。
第三句话对怎样扣题写作具有很好的导引作用。
【满分作文】与你为邻广东一考生当夏日的阳光抚平被春风揉碎的池水时,当知了在枝头不停嘶叫时,我忽然发现,春天的影子已悄然消逝在风中了。
我不由得感叹时光易逝。
然而不论花谢花开,我都永远与你为邻,我的朋友。
我的思绪如脱缰的野马,狂奔不息,一直来到内心最深处,来到那最纯真的年代。
记得那时总会与几个天真的小伙伴一起在山野间玩耍,一会儿摘一些野花编成花环戴在你头上,一会儿又踩着你的后背爬上树访问那绒绒的雏鸟,一会儿又携手跳入清凉的溪水中,扬起一朵朵欢快的水花。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9分)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0年高考各省市语文试题古诗词鉴赏试题解析一、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皎洁/打搅业绩./污渍.纤.维/纤.大B.效.仿/发酵.空旷./粗犷.盛.开/盛.饭C.隐瞒./蛮.横挑衅./抚恤.埋.伏/埋.怨D.市侩./反馈.濒.临/频.繁辟.谣/精辟.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作品的独创性亦陈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______________。
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______。
○1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材料,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同的表达特征○2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3作者的作品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他本身不是作品。
○4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5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A.②①⑤④③ B.②④③①⑤ C. ③②⑤④① D.③④②⑤①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1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
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
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
”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
”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
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
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
”遂倒戈来归。
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注】①上:皇上指朱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语.诸侯曰…谈论B.委.尸填满沟壑放置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标志D.噫!我固无姜.祸患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今俞瑱得之.乃令吴玉守之. B.利为.彼有宜为.报仇C. 降家皆为上所.杀儿为所.误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3分)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值襟喉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A.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孟子告子上》)(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3),。
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赋》)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不可无“我”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掉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任务来,要反映客观现实,不是无所谓的,不是为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他是有目的的,她是为感染人、打动人儿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
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旦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
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
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
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样创作的辩证法。
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演员演岳飞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
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
演员不应被完全丢掉自己。
他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
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
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是叫你望去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
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⑥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
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
有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语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
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
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⑦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
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能;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
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
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都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向上的思想感情,他不是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
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不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
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B.对作家来说,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C.在艺术创作中,要在“非我”中表现“我”,就是要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与思想态度。
D.在艺术欣赏中,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表示绝对的顺从,就是在建立“我”。
E.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和爱憎感情,就是从“非我”世界中找回了“我”。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子的动作与神态,这是在创作前体验“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