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灌肠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 格式:pptx
- 大小:79.82 KB
- 文档页数:12
灌肠的医学知识点灌肠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操作,也被称为直肠灌洗或肠道冲洗。
它通常是由医护人员在医疗机构内实施的,用于治疗某些胃肠道疾病或清洁大肠。
下面将针对灌肠的医学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灌肠的定义和目的灌肠是通过将液体经由直肠插入到结肠的方法,从而清洁结肠,治疗结肠疾病或夹杂物。
灌肠一般使用特制的灌肠器具,通常是一种软管,其一端连接着容器,另一端则插入到直肠。
主要的目的包括:1. 清洁结肠:通过冲洗结肠,去除大肠内的积聚物、残留粪便或有害细菌等,达到清洁结肠内壁的效果。
2. 治疗疾病:灌肠也可用于治疗某些胃肠道疾病,如便秘、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感染等。
3. 检查疾病:在某些医学检查过程中,如结肠镜检查前,医生可能需要进行灌肠,以便更清晰有效地观察结肠内壁。
二、灌肠的操作步骤灌肠的操作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准备:包括准备灌肠所需的器具和溶液,以及为患者提供充分的隐私和舒适的环境。
2. 位置:患者通常被要求躺在一侧,体重向内侧,双膝弯曲至胸前,以便于医护人员插入灌肠器具。
3. 插入:医护人员会使用手套和润滑剂,将灌肠器具缓慢而轻柔地插入患者直肠,直至到达结肠。
4. 灌注:医护人员将预先准备好的灌肠溶液缓慢地注入到结肠中,一般可用重力或压力进行。
5. 待定时间:患者需要保持该姿势一段时间,以充分让溶液起效。
6. 排放和清洗:患者被要求排放溶液和灌肠过程中清除的污物,以确保结肠得到彻底清洁。
三、灌肠的人工方法灌肠的人工方法主要有两种:重力注入法和灌输泵注入法。
1. 重力注入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将灌肠溶液连接到挂好的灌肠袋或瓶子上,借助重力将溶液注入结肠中。
2. 灌输泵注入法:与重力注入法不同,灌输泵注入法使用专门的灌输泵来控制溶液的流速和压力。
这种方法较为精确和方便。
四、灌肠的应用范围和禁忌症灌肠广泛应用于以下情况:1. 便秘:灌肠常用于治疗顽固性便秘,特别是针对那些不能通过口服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改善的患者。
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四点
灌肠的目的主要有四点:
一是为手术、分娩以及检查的病人做好肠道的准备。
二是灌肠可以改善病人的肠蠕动,软化粪便,解决便秘,排除肠内积气以及缓解腹胀。
三是灌肠可以稀释及清理肠道内的有害物质,解决中毒症状。
四是灌入的低温液体可以让高热病人的体温降低。
灌肠的注意事项有四点:
一是伤寒病人的灌肠量不能多于500毫升,液面和肛门的距离不能大于30厘米;二是急腹症、妊娠早期以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不能进行灌肠;
三是肝性脑病病人不能使用肥皂水灌肠;
四是病情如果是降温灌肠的话,灌肠后半个小时再排便。
各类灌肠注意事项灌肠是一种通过直肠将液体引进肠道的方法,可以用于清洁肠道、排除毒素、治疗某些疾病以及补充营养。
对于不同的灌肠类别,有一些注意事项是需要注意的。
以下是各类灌肠的注意事项:1. 清洁灌肠:清洁灌肠主要用于排除大肠内的粪便和毒素,常用于准备手术前或肠道检查前。
注意事项如下:- 在灌肠之前,需要先排空膀胱和直肠,以免过程中出现不适感。
- 掌握灌肠技术,以免损伤直肠壁或引起感染。
- 使用适量温度适中的液体进行灌肠,同时遵循医嘱。
- 在灌肠结束后,保持休息和躺卧,以促进液体的吸收和排出。
2. 营养灌肠:营养灌肠主要用于补充肠道所需的营养物质,常用于消化吸收功能不全、手术后或需要快速补充营养的患者。
注意事项如下:- 使用高质量的营养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配方。
- 灌肠前需要事先清空肠道,以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效果。
- 营养灌肠要求缓慢进行,避免一次过量灌注,以免引起胃肠道的不适。
-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及时调整营养液的剂量。
- 灌肠结束后,保持卧床休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3. 药物灌肠:药物灌肠主要是将药物直接引入肠道,以提高药效或避免胃肠道副作用。
注意事项如下:- 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进行操作,注意灌肠的时间、剂量和间隔。
- 灌肠前需要事先排空肠道,以免药物的吸收受到影响。
- 使用适量温度适中的液体进行灌肠,以帮助药物的溶解和吸收。
- 在灌肠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
4. 益生菌灌肠:益生菌灌肠主要是将益生菌引入肠道,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改善肠道功能。
注意事项如下:- 选择适合的益生菌产品,注意其活菌含量和种类。
- 在灌肠前,需事先清空肠道,以提高益生菌的存活率和作用效果。
- 遵循医嘱和产品说明,按照正确的剂量和使用频率进行益生菌灌肠。
- 注意灌肠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睡前进行,以提高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存活率。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灌肠,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严格按照医嘱和产品说明进行,注意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以保证灌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护士灌肠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灌肠的概念灌肠是通过直肠插入管道,将液体注入肠腔内,来清洗肠道或给予药物的治疗方法。
在医院临床实践中,护士对于灌肠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需具备充分的知识和技能。
二、灌肠的作用1. 清洁肠道:灌肠可以帮助清洗肠道内的积聚物,有助于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的发生。
2. 给药治疗:灌肠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给予药物,达到治疗的效果,尤其对于无法口服的患者或胃肠道吸收不良的患者有重要的作用。
3. 制备手术:在某些医学检查和手术前,常常需要进行清洁灌肠,以减少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三、灌肠的适应证1. 便秘:对于轻度和中度便秘的患者,可以通过灌肠来清洁肠道,缓解患者症状。
2. 药物给药:对于无法口服或胃肠道吸收不良的患者,通过灌肠可以有效给药。
3. 手术准备:在部分手术前需要进行清洁灌肠,以清洁肠道和减少手术风险。
四、灌肠的禁忌症1. 急性腹泻:患者出现急性腹泻时,禁忌进行灌肠,以免加重病情。
2. 直肠出血:患者存在直肠出血时,禁忌进行灌肠,以防止加重出血症状。
3. 肠壁梗阻:患者存在肠壁梗阻时,禁忌进行灌肠,以免加重病情。
4. 肠内手术后:患者在肠内手术后一段时间内,禁忌进行灌肠,以免损伤肠壁。
五、灌肠的常用方法1. 清洁灌肠:采用生理盐水或者清洁液体进行灌肠,目的是清洁肠道内的积聚物,以减少便秘和肠道疾病的发生。
2. 药物灌肠:将需要给予的药物溶解在液体中,通过灌肠的方式给予患者,有助于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
3. 棉签灌肠:用含药液的棉签插入直肠,给予药物治疗,适用于小儿或者对灌肠器具抗拒的患者。
4. 液体灌肠:使用长管或者灌肠器具向肠道内灌入液体,以清洁肠道内的积聚物或给予药物治疗。
六、灌肠的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讲解灌肠的目的和意义,告知患者灌肠的感觉和可能的不适,让患者进行排便排空。
2. 灌肠器具准备:准备好所需的灌肠器具、生理盐水或药物液体、手套等。
3. 患者体位:让患者取左侧卧位或者俯卧位,双手抓住床边,使肛门处于外露状态。
第1篇一、引言医学灌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广泛应用于治疗便秘、肠道准备、肠道检查前准备以及某些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对医学灌肠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并发症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二、医学灌肠的原理医学灌肠是通过将一定量的液体(如生理盐水、温水等)灌入直肠和乙状结肠,刺激肠道蠕动,软化大便,帮助排便或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
灌肠液的温度、压力和容量等因素会影响灌肠的效果。
三、医学灌肠的适应症1. 便秘:对于长期便秘的患者,灌肠可以帮助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2. 肠道准备:在进行结肠镜、钡剂灌肠等检查前,灌肠可以清洁肠道,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3. 某些疾病的治疗:如肠道感染、中毒等,灌肠可以帮助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缓解症状。
4.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护理: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灌肠可以用于治疗便秘、消化不良等。
四、医学灌肠的禁忌症1. 肠道穿孔:灌肠可能导致肠道穿孔,因此有肠道穿孔史的患者禁用。
2. 肠道出血:灌肠可能加重出血,因此有肠道出血的患者禁用。
3. 肠道肿瘤:灌肠可能刺激肿瘤,加重病情,因此有肠道肿瘤的患者禁用。
4. 急性腹膜炎:灌肠可能加重腹膜炎,因此有急性腹膜炎的患者禁用。
五、医学灌肠的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将灌肠溶液加热至适宜温度(一般38℃左右),准备好灌肠器材。
2. 患者体位:协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臀部抬高。
3. 灌肠:将灌肠管插入肛门约15-20厘米,缓慢注入灌肠溶液,注入速度不宜过快。
4. 维持灌肠:注入一定量的灌肠溶液后,协助患者保持体位,一般维持10-20分钟。
5. 排便:灌肠后,协助患者排便,观察排便情况。
六、医学灌肠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1. 并发症:- 肠道损伤:灌肠可能导致肠道损伤,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症状。
- 肠道感染:灌肠溶液不洁可能导致肠道感染。
- 腹部不适:灌肠可能导致腹部不适,如腹胀、腹痛等。
2. 护理要点:-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护基灌肠知识点总结一、护基灌肠的适应症1. 慢性便秘:慢性便秘是指长期以来排便不顺畅,大便干结,数量少,质硬,行便次数差,可伴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护基灌肠可以通过灌入温水或液体药物来软化大便,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缓解便秘症状。
2. 排毒养颜:护基灌肠可以清洁肠道,促进排毒,有助于改善肤色、消除疲劳、提高免疫力。
3. 肠道感染:护基灌肠可以用于治疗轻度的肠道感染,帮助减轻炎症,清洁肠道。
二、护基灌肠的禁忌症1. 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道部分或全部因炎症、压迫、扭转、异物阻塞引起的肠腔梗阻。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护基灌肠可能加重肠道阻塞,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2. 肠穿孔:肠道有穿孔时不宜进行护基灌肠,因为外界的液体可能会渗入穿孔处,导致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3. 肠出血:在发生肠道大出血的状况下,护基灌肠可能会加重出血情况,不宜进行护基灌肠。
三、护基灌肠的操作步骤1. 准备器材和药物:护基灌肠需要用到的器材包括灌肠袋、管子、温水或液体药物等。
首先准备好所需要的器材和药物。
2. 清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灌肠袋和管子,确保清洁卫生。
3. 准备灌入液体:根据医嘱或个人需要,选择适合的液体药物或温水,准备好要灌入体内的液体。
4. 取适当体位:通常采取左侧卧位,双腿屈膝,将盆放在下方以方便排出灌入的液体。
5. 开始灌肠:将管子插入肛门约10~15cm处,将灌入液体缓缓注入肠道。
注入过程中可以轻轻按摩下腹部,帮助促进液体流入肠道。
6. 保持体位:灌肠完毕后,保持体位约15-20分钟,等待排便和排出灌入的液体。
7. 清洗器具:使用后的灌肠器具应及时清洗消毒,保持卫生。
四、护基灌肠的注意事项1. 温度:灌入体内的液体温度应适宜,一般为37-40摄氏度,太热或太冷都会刺激肠道,导致不适。
2. 用量:灌注量应根据医嘱或个人需要,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引起问题。
3. 注意卫生:护基灌肠过程中,要注意卫生,保持器具和操作环境的清洁。
第1篇一、前言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辅助诊断。
灌肠操作的正确实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对灌肠操作的教学临床实践进行详细介绍。
二、灌肠的目的1. 清洁肠道:通过灌肠,可以清除肠道内的粪便和毒素,减轻患者的便秘症状。
2. 减轻腹胀:灌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轻腹胀。
3. 辅助治疗:灌肠可以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如直肠癌、便秘等。
4. 辅助诊断:灌肠可以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如肠道肿瘤、炎症等。
三、灌肠操作前的准备1. 环境准备:选择安静、清洁、光线充足的房间,确保操作过程顺利进行。
2. 物品准备:准备灌肠包、润滑剂、便器、治疗巾、橡胶手套等。
3. 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灌肠操作步骤1. 患者取左侧卧位,两腿屈曲,臀部靠近床边。
2. 护士穿戴好橡胶手套,将润滑剂涂抹于灌肠管前端。
3. 护士将灌肠管插入肛门,插入深度约为10-15cm。
4. 将灌肠液缓慢倒入灌肠包,待灌肠液全部进入肠道后,拔出灌肠管。
5. 患者保持原姿势,静卧10-20分钟。
6. 患者可自行排便,排便后协助患者清洁臀部。
五、灌肠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护士应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2. 灌肠液温度应适中,一般控制在38-42℃。
3. 灌肠管插入肛门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患者肛门。
4. 灌肠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
5. 操作完毕后,妥善处理灌肠液和用物,保持环境清洁。
六、灌肠操作后的护理1. 观察患者排便情况,了解灌肠效果。
2. 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便秘。
3.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七、总结灌肠操作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正确的操作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护士们更好地掌握灌肠操作技巧,提高护理质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士们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
灌肠的心得体会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清洁肠道,缓解便秘等问题。
在我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我发现很多人对灌肠还存在一些误解和疑虑。
因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灌肠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种治疗方法。
灌肠的基本原理灌肠是通过将液体或气体注入肛门,进入直肠和结肠,从而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的一种治疗方法。
灌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清洁灌肠和药物灌肠。
清洁灌肠是指将温水或生理盐水注入肛门,通过刺激肠道蠕动,清洁肠道内的宿便和毒素,缓解便秘等问题。
药物灌肠则是将药物溶液注入肛门,通过肠道吸收,达到治疗作用。
灌肠的适应症灌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进行灌肠。
一般来说,灌肠适用于以下情况:1.便秘:灌肠可以刺激肠道蠕动,缓解便秘问题。
2.肠道疾病:如肠道感染、炎症等,灌肠可以清洁肠道,促进病情恢复。
3.准备手术:手术前需要清洁肠道,以避免手术中出现意外情况。
4.药物治疗:某些药物需要通过灌肠给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灌肠的注意事项虽然灌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进行灌肠时,还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灌肠前需要清洁肛门和手部,以避免感染。
2.灌肠时需要使用专用的灌肠器具,以确保安全和卫生。
3.灌肠液的温度应该适中,过热或过冷都会对肠道造成刺激。
4.灌肠液的量应该适当,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灌肠的效果。
5.灌肠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食刺激。
灌肠的优缺点灌肠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缺点。
下面是我对灌肠的优缺点的总结:优点1.灌肠可以快速缓解便秘问题,对于急性便秘的患者效果显著。
2.灌肠可以清洁肠道,减少宿便和毒素的积累,有益于肠道健康。
3.灌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4.灌肠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增强治疗效果。
缺点1.灌肠可能会对肠道造成刺激,引起不适感和疼痛。
2.灌肠可能会破坏肠道的自我清洁机制,导致肠道依赖灌肠。
3.灌肠可能会引起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需要注意安全和卫生。
中药灌肠操作规程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目的: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二、适应症: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糜烂、肌瘤、囊肿,腹痛,徵瘕积聚等。
三、禁忌症:孕妇,妇女月经期,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高症,有阴道出血情况。
四、注意事项:(1)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2)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3)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五、操作方法(1)素质要求:仪表端庄,整齐。
查看医嘱并转抄评估病人病情,核对,解释。
(2)用物准备:医嘱单、记录单、治疗卡、治疗盘、滤好的中药煎剂200ml 放入量杯中贴有标签、床号、姓名、药名、量、用法)灌肠器(一次性输液装置一套)血管钳(经过高压灭菌)棉签、卫生纸、橡皮布、治疗巾或一次性中单、石腊油、输液架、必要时备屏风。
(3)配液:测温度(38——41°C)查对,将一次性输液器插入适量药液袋。
(4)操作要点:1)核对,解释,请排二便,关门窗,无关人员回避,必要时屏风遮挡。
输液架移近床旁.2)协助病人脱裤至膝并取左侧卧位,屈膝成80°C角,臀部靠近床沿,铺治疗巾于臀下。
(5)灌肠(三注意:核对、轻摇药液、高度):排少许药液后夹紧,管子理顺,置于臀下。
垫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轻插肛管入直肠15—20cm(指导深呼吸、哈气),控制调节器,使药液缓缓流入,调滴数(68—80 滴),固定,观察病人反应、药液滴入情况。
(6)拔管:撕胶布,缓慢拔出输液器,按揉肛门。
中药灌肠操作规程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目的: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二、适应症: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糜烂、肌瘤、囊肿,腹痛,徵瘕积聚等。
三、禁忌症:孕妇,妇女月经期,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高症,有阴道出血情况。
四、注意事项:( 1)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
(2)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3)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C〜41C,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五、操作方法( 1 )素质要求:仪表端庄,整齐。
查看医嘱并转抄评估病人病情,核对,解释。
2)用物准备:医嘱单、记录单、治疗卡、治疗盘、滤好的中药煎剂200ml放入量杯中贴有标签、床号、姓名、药名、量、用法)灌肠器(一次性输液装置一套)血管钳(经过高压灭菌)棉签、卫生纸、橡皮布、治疗巾或一次性中单、石腊油、输液架、必要时备屏风。
(3)配液:测温度(38--41 ° C)查对,将一次性输液器插入适量药液袋。
(4)操作要点:1 )核对,解释,请排二便,关门窗,无关人员回避,必要时屏风遮挡。
输液架移近床旁。
2)协助病人脱裤至膝并取左侧卧位,屈膝成80 ° C角,臀部靠近床沿,铺治疗巾于臀下。
(5)灌肠(三注意:核对、轻摇药液、高度):排少许药液后夹紧,管子理顺,置于臀下。
垫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轻插肛管入直肠 1 5 —20cm (指导深呼吸、哈气),控制调节器,使药液缓缓流入,调滴数(68—80 滴),固定,观察病人反应、药液滴入情况。
6)拔管:撕胶布,缓慢拔出输液器,按揉肛门护上帯入洛洛M,矢于、載戶予沢门罩口A 环境准靳:兴闭门说.凋住室温”逑洋初人.3.JT]物輕鮒”L斗. 璃人曲信;忠吾耳乂右侧I环右心取腿庙itiimu M昇并孩Xd・2. 灌肠墟拄于输液柴上、液価毗川倒-入沸肠豉・s 「说裤战特至丿木沿.悦治疔.?4.润岸刖匚行+羽片气*5.Jifi-i? 7-H)cm,去火*&观系病人反应瑕潘肠铁内液血I7. ■]发啊—(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灌肠的温度及注意事项
灌肠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清洁或治疗大肠。
在进行灌肠之前,应根据个人的需求来确定温度。
下面将介绍灌肠的温度及注意事项。
1. 温度选择:灌肠液的温度应在体温左右,即37摄氏度左右。
这是因为大肠对冷水或热水都会产生不适反应,可能导致肠壁收缩或炎症。
2. 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体温:在开始灌肠之前,最好测量一下个人的
体温。
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应等体温恢复正常后再进行灌肠。
(2)灌肠液的温度应适中:一般情况下,灌肠液的温度应接
近体温。
这样可以减少不适感,并促进肠道的舒适度。
(3)坐位位置:在进行灌肠时,最好保持坐位,这样可以更
好地控制液体的流动,并避免液体反流。
(4)液体流速:灌肠液的流速应适中,不宜过快或过慢。
流
速过快可能会导致灌肠液快速流入肠道,造成肠道压力过大。
流速过慢则可能导致灌肠液在肠道内停滞时间过长,不利于清洁肠道。
(5)卫生防感染:在进行灌肠前,应保证器材和操作区域的
卫生。
使用一次性的灌肠管等器材,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6)不宜频繁进行灌肠:灌肠是一项医疗程序,在日常生活中不宜频繁进行。
如果需要清洁肠道,可以选择通过饮食调理或服用适当的清洁剂进行。
总之,选择适宜的温度是进行灌肠的关键。
同时,还应注意个人体温、灌肠液的流速和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正确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进行灌肠,清洁或治疗大肠,促进肠道的健康。
但需要提醒的是,灌肠是一项医疗程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小儿灌肠一、适应症1.为手术或者检查的病人进行肠道准备。
2.刺激病人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病人降温。
5. 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和治疗肠道感染。
1.一般情况: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层次、诊断2.病情:(1)全身情况:a、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神志是否清楚,饮食习惯,排便情况。
b、肠道疾患的病变部位(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在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部位多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
(2)局部情况:a、腹部体检:视诊腹部有无肠形、鼓胀等,触诊腹部有无包块。
b、肛门部位皮肤黏膜状况:肛周皮肤是否清洁干燥,有无破溃。
c、既往病史:是否肛门、结肠、直肠手术后,术后则不宜灌肠。
3.心理社会状况:、(1)心理反应:病人是否紧张,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预后的态度,便于进行有目的的健康教育。
(2)合作程度:评估病人的神志、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了解病人是否接受灌肠,及合作与否。
4.环境:温湿度是否相宜、有否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二、准备工作1.医生(护士)准备(1)核对医嘱,了解给病人灌肠的原因、目的。
(2)根据评估结果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
(3)穿戴整洁,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2.病人准备(1)了解灌肠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配合方法。
(2)接受灌肠,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3)非便秘病人需排便。
3.用物准备:(1)治疗车上层:治疗盘、治疗碗(血管钳、纱布、一次性肛管、卫生纸)、弯盘、灌肠筒、灌肠筒内盛灌肠溶液(常用0.l%~0.2%肥皂液、生理盐水。
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小儿酌减200-500ml。
溶液温度为39℃~41℃,降温用28℃~32℃,治疗中暑用4℃生理盐水。
)治疗单、橡胶单、石蜡油棉球、水温计(2)治疗车下层:便盆(根据评估情况,需要者带)、2只小红桶(1只内放黄垃圾袋、1只内放黑垃圾袋)(3)床旁备输液架、屏风等4.环境准备提供安全、舒适、隐私的环境,谢绝探视,关闭门窗,适当调节室温。
灌肠的注意事项
1、灌肠过程中插入肛管时,为避免患者紧张,可嘱患者深呼吸,与患者沟通谈话,以减少插管时的阻力和对黏膜的刺激。
使患者放松,便于插入肛管。
2、注入速度要缓,不得过快过猛,以免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
3、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可跟患者主动沟通,以判断患者意识状态。
4、保留灌肠液。
灌肠结束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嘱其尽量保留溶液10-20分钟再排便,让干结的粪块,在肠道里多“泡”一会儿,以充分软化粪便,利于排便。
5、灌肠排便后,叮嘱患者在床上平卧休息30分钟。
6、老年便秘患者灌肠中及灌肠后,要格外提高警惕,严防因患者用力排便造成心源性猝死。
7、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维持正常排便习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以维持正常排便。
注意补水,饮食上多食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
灌肠术灌肠术,是指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协助诊断或治疗。
根据灌肠的目的不同,分为不保留灌肠和保留灌肠两大类。
不保留灌肠又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
如为了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而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则称为清洁灌肠。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1.不保留灌肠(1)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2)手术、检查或分娩前保持肠道清洁;(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病人降温。
2.保留灌肠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常用药物有镇静剂、催眠剂及肠道杀虫剂。
(二)禁忌证: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及排便失禁病人,均不宜作保留灌肠。
二、术前准备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
2.操作前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病人解释灌肠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消除顾虑,取得配合。
3.用物准备(1)大量不保留灌肠:治疗盘:灌肠筒、橡胶管、玻璃接管、肛管、止血钳、液状石蜡、弯盘、手纸、水温计、橡胶单和治疗巾(或棉垫)。
常用灌肠液:0.9%生理盐水、降温用冰生理盐水、0.1%~0.2%肥皂水,成人液量每次用500~l000ml,儿童每次200~500ml,1岁以下小儿用50~100ml/次。
液体温度39℃~41℃,降温用28℃~32℃,中暑用4℃等渗盐水。
另备便盆、屏风、输液架。
(2)小量不保留灌肠:治疗盘:注洗器、量杯或小容量灌肠筒、肛管、温开水5~10ml、血管钳、润滑剂、棉签、弯盘、卫生纸、橡胶单、治疗巾。
常用灌肠液:“1、2、3”灌肠液(50%硫酸镁30m1、甘油60m1、温开水90m1);甘油或液体石蜡50m1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180m1。
液体温度为38℃。
另备便盆、屏风。
(3)清洁灌肠:同大量不保留灌肠。
灌肠液:0.1%肥皂水500ml、生理盐水5~10L、液温38~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