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纳税筹划及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537.00 KB
- 文档页数:56
增值税税收筹划案例分析资料
例1:增值税发票管理策略调整
某公司销售额达到年限值并需要缴纳增值税后,为了减少税负,决定将增值税发票管理策略调整。
以之前的基于应收账款开具发票为例,调整为基于实际收款开具发票。
这样,公司可以避免税前抵扣进项税额的风险,降低可能遭受税务处罚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公司现金流。
例2:期末减价筹划
某公司年末计划清理库存,其中包括一些已经过期的商品。
为了减少税负,公司在年底对这些商品进行了适当的减价处理。
减价处理后,公司的销售额相应减少,从而降低了应缴纳的增值税额。
例3:建立认证纳税咨询团队
某公司考虑在增值税税收筹划方面建立认证纳税咨询团队。
这个团队会针对公司的税务状况,提供具体的税收筹划方案,优化经营和税务安排,以使公司最大限度地减少税负。
例4:按季度提前缴纳增值税
某公司预计年度销售额将高于年度限值标准,为了减少税负,公司决定按季度提前缴纳增值税。
这样,不仅可以分摊税负,减少累计应缴纳税额,还可以降低公司的社会保险费和所得税
负担。
例5:选择适当的增值税纳税方式
某公司销售额高于年度限值标准,但由于公司销售额的集中度不是很高,所以公司可以选择以简易计税方法纳税。
这种适当的纳税方式可以减少税负,降低公司的前期经营成本,提升公司竞争力。
增值税税务筹划案例在当前的税收政策下,增值税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税收之一,对企业的税务筹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增值税税务筹划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生产型企业,主要生产销售家具产品。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状况一直不甚理想,因此需要对增值税进行合理筹划,以减轻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解决方案:1. 合理利用增值税抵扣。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增值税抵扣政策,减少应纳税额。
例如,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生产成本等纳入抵扣范围,从而减少应纳税额。
2. 合理安排增值税申报时间。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增值税申报时间,将税款的缴纳时间推迟到最后期限,以延迟资金的支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 积极开展税收优惠政策申请。
企业可以积极了解并申请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政策等,以减轻税收负担。
4. 加强税务合规管理。
企业应加强税务合规管理,确保企业的税务申报和缴纳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税收违法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5. 积极参与税收政策宣传。
企业可以积极参与税收政策宣传,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动态,及时调整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税收支出。
结语:通过以上的增值税税务筹划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的税收政策下,企业要想减轻税收负担,提高盈利能力,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增值税税务筹划,合理利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务合规管理,才能更好地应对税收政策的变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对各位企业在增值税税务筹划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案例分析增值税是一种按照价值增加额计算并由企业缴纳的一种间接税,对于企业来说,如何进行合理的增值税的纳税筹划,可以有效地减少税额的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下面将结合具体案例,对增值税的纳税筹划进行分析。
企业是一家从事IT服务的公司,主要经营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建设等业务。
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该企业需要按照3%的增值税税率进行缴税。
案例分析一:合理发票管理该企业在进行业务活动时,与客户签订了一笔10万元的软件开发合同,并向客户开具了一张10万元的增值税发票。
然而,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企业只花费了5万元。
此时,企业就可以采取合理的纳税筹划措施,减少税额的负担。
首先,企业可以与客户商议,将合同金额调整为实际成本,即5万元,并重新开具一张增值税发票。
这样一来,企业只需要按照5万元的金额缴纳增值税,而不是按照10万元缴纳。
其次,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开票时间的方式进行纳税筹划。
比如,将10万元的发票开具时间延后到下一个纳税周期,这样一来,企业可以将税款推迟缴纳,有效减少流动资金的压力。
案例分析二:巧妙运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政策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是3%,纳税基数可以选择按照销售额的百分之三计算,也可以选择按照销售额扣除进项税额后的余额计算。
对于收入相对较低的企业来说,巧妙运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政策,可以有效减少税款的负担。
假设该企业在一年中的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可以将企业的注册税务登记由一般纳税人转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此时,企业可以选择按照销售额的百分之三计算纳税基数,并且不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减少了发票管理的工作量,降低了成本。
案例分析三:合理利用进项税额抵扣该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时,会有相关成本支出,如购买办公设备、支付员工工资等。
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将这些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相抵扣,以减少实际需要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对于该企业来说,可以合理利用进项税额抵扣的政策,减少税额的负担。
纳税筹划案例1、案例资料:某市甲、乙两企业均为一般纳税人,甲为生产企业,乙为商业企业,甲同乙签订一项代销协议,甲委托乙代销产品,不论采取何种销售方式,甲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以1000元的价格销售,市场售价的成本率为60%。
目前拟定的代销协议中有两个可选方案:方案一:采取代销手续费方式,乙企业以每件100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每代销一件收取代销价格20%的手续费,甲企业以每件1000元向乙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方案二:采取视同买断方式代销,甲企业按800元的协议价收取货款,乙企业在市场上仍要以1000元的价格销售甲公司的产品,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即200元/件归乙公司所有。
假定甲的进项税额为12万元,乙企业可售出产品1000件,甲按规定取得代销清单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问题:分别从甲、乙两个企业的角度来判断上述两个方案的优劣。
(除流转税及其附加外不考虑其他税费,以税前会计利润作为判断标准,以上价格均为不含税价,产品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正确答案】方案一:甲应纳增值税=1000×1000×17%-120000=50000(元)甲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50000×(7%+3%)=5000(元)甲税前会计利润=1000×1000×(1-20%)-1000×1000×60%-5000=195000(元)乙应纳增值税=1000×1000×17%-1000×1000×17%=0(元)乙应纳营业税=1000×1000×20%×5%=10000(元)乙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0000×(7%+3%)=1000(元)乙税前会计利润=1000×1000×20%-10000-1000=189000(元)方案二:甲应纳增值税=1000×800×17%-120000=16000(元)甲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16000×(7%+3%)=1600(元)甲税前会计利润=1000×800-1000×1000×60%-1600=198400(元)乙应纳增值税=1000×1000×17%-1000×800×17%=34000(元)乙企业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4000×(7%+3%)=3400(元)乙税前会计利润=(1000-800)×1000-3400=196600(元)从甲的角度来看,方案二比方案一多3400元的税前会计利润(198400-195000),应选择方案二;从乙的角度来看,方案二比方案一多7600元的税前会计利润(196600-189000),应选择方案二。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逐年增加,税收问题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合理避税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又能维护国家税收秩序。
本文以某企业利用政策合理避税的成功案例,探讨税收筹划的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甲公司成立初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能力较弱。
为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甲公司决定利用税收筹划策略,降低企业税负。
甲公司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充分考虑了国家相关税收政策。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可以将研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甲公司了解到,自己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条件,于是将研发费用列入成本,降低了企业所得税。
其次,甲公司针对土地增值税政策,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确定土地成本,降低土地增值税税负;二是优化土地使用方案,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增值税;三是利用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合理避税。
三、案例分析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甲公司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降低了企业所得税。
具体操作如下:(1)合理归集研发费用。
甲公司按照国家规定,将研发费用归集到研发部门,确保研发费用真实、准确。
(2)合规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甲公司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按照国家规定,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纳入应纳税所得额。
2. 土地增值税政策甲公司针对土地增值税政策,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确定土地成本。
甲公司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充分考虑土地市场行情,合理确定土地成本。
(2)优化土地使用方案。
甲公司在开发项目过程中,优化土地使用方案,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增值税。
(3)利用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
甲公司关注国家土地增值税优惠政策,根据政策规定,合理享受税收减免。
四、结论本案中,甲公司通过合理利用税收筹划策略,降低了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下是对本案的总结:1. 企业应充分了解国家税收政策,合理利用政策优势。
【例题6】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0年5月生产加工一批新产品45件,每件成本价100元(无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全部售给本企业职工,取得不含税销售额1700元。
成本利润率为10%。
销售额=45×100×(1+l0%)=4950(元)某企业库存产品销售业务(税务机关核定的当月商品平均售价18.58元/件)。
(1)卖给甲公司售价每件18元,共50000件,另收运费5850元。
(假定有正当理由)(2)销售给乙公司同类商品15000件,每件售价20.5元,交给A运输公司,代垫运费6800元,运费发票已转交乙公司。
(3)销售给丙公司同类商品650件,每件售价为11元(税务机关认定价格偏低)。
(1)销项税=[50000×18+5850÷(1+17%)]×17%=153850(元)(2)销项税=15000×20.50×17%=52275(元)(3)销项税=650×18.58×17%=2 053.09(元)甲企业本月销售给某专卖商店A牌商品一批,由于货款回笼及时,根据合同规定,给予专卖商店2%折扣,甲企业实际取得不含税销售额245万元,计算计税销售额。
【例题·计算题】某新华书店批发图书一批,每册标价20元(含税),共计1000册,由于购买方购买数量多,按七折优惠价格成交,并将折扣部分与销售额同开在一张发票上。
10日内付款2%折扣,购买方如期付款,计算计税销售额。
(图书属于低税率商品,适用13% 的税率)解析:计税销售额=245÷98%=250(万元)销项税额=250×17%=42.5(万元)解析:计税销售额=20×70%×1000÷(1+13%)=12389.38(元)销项税额=12389.38×13%=1610.62(元)【例题·单选题】某酒厂为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的税收筹划案例1案例名称:利用不同的促销方式进行筹划案例内容:某商场商品销售利润率为40%,销售100元商品,其成本为60元,商场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货均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促销欲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商品7折销售;二是,购物满100元者赠送价值30元的商品(成本18元,均为含税价);三是,购物满100元者返还30元现金。
以上是商场较常见的三种让利促销活动,试比较分析以上三种方式所涉及的税种及承担的税负筹划分析:假定消费者同样是购买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对于商家来说以上三种方式的应纳税情况及利润情况如下(暂不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1)7折销售,价值100元的商品售价70元应缴增值税额=70÷(1+17%)×17%-60/(1+17%)×17%=1.45(元)利润额=70÷(1+17%)-60÷(1+17%)=8.55(元)应缴所得税额=8.55×33%=2.82(元)税后净利润=8.55-2.82=5.73(元)。
(2)购物满100元,赠送价值30元的商品销售100元商品应缴增值税=100÷(1+17%)×17%-60÷(1+17%)×17%=5.81(元)。
赠送30元商品视同销售:应缴增值税=30÷(1+17%)×17%-18 ÷(1+17%)×17%=1.74(元)。
合计应缴增值税=5.81+1.74=7.55(元)税法规定,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金、实物等应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代扣代缴。
为保证让利顾客30元,商场赠送的价值30元的商品应不含个人所得税额,该税应由商场承担,因此赠送该商品时商场需代顾客偶然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为:30÷(1+20%)×20%=7.5(元)。
利润额=100÷(1+17%)-60÷(1+17%)-18÷(1+17%)-7.5=11.3(元)由于赠送的商品成本及代顾客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不允许税前扣除,因此应纳企业所得税额=[100÷(1+17%)-60÷(1+17%)]×33%=11.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