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顺序结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教案精选:初中信息技术《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中信息技术《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设计1.掌握进入BASIC环境的方法和输入、编辑、运行程序的方法。
2.初步掌握BASIC中的基本概念: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
3.初步掌握输出、赋值、输入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4.初步掌握简单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5.理解程序的顺序结构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掌握输出、赋值、输入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掌握简单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
2.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二、学习指导1.BASIC中的科学记数法类似数学中的科学记数法例如:-3.14156E+3 —— -3.14156×1032.56E-2 一2.56×10-2其中E表示幂底数10,E后跟的整数为幂指数。
2.常见标准函数ABS(x) 求x的绝对值,即|x|SQR(x) 求x的算术平方0.5)/100(2)判断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的条件关系式:INT(A/B)=A/B(3)求整数A除以B的余数的表达式:A—INT(A/B)*B.RND(x) 产生一个O到1之间的随机小数生成(A,B)内的随机整数的表达式:INT(RND(1)*(B—A)+A)例如:二位随机整数的表达式:INT(RND(1)*90+10)3.数学式和BASIC表达式的对应表示应根据运算顺序,正确使用圆括号,且将所有符号写在同一行上。
注意乘、除、乘方运算和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等函数在数学上与BASIC上表示的区别。
例如:一(-b+SQR(b*b一4*a*c))/(2*a)4.输出语句和输入语句(1)输出语句。
格式:PRINT(输出内容)功能:当输出内容是数时,直接输出该数;当输出内容是数值表达式时,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输出该数值;当输出内容是字符串时,直接输出该字符串。
(2)赋值语句。
格式:LET变量=表达式功能:把“=”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0课《顺序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信息技术全册中关于VB 编程基础结构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顺序结构,让学生理解程序执行的基本流程,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程序结构奠定基础。
顺序结构是程序设计中最基本的结构,它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是学生理解编程逻辑的重要起点。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VB 编程环境有了一定的熟悉度,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编程概念和操作。
他们对程序的执行过程有一定的好奇心,渴望深入了解程序是如何运行的。
然而,对于顺序结构的具体概念和应用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在VB 程序中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程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程序的执行顺序,理解代码的先后关系。
学会运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编程习惯。
增强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顺序结构的概念和执行流程。
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程序。
(二)教学难点理解代码的先后执行顺序对程序结果的影响。
运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展示一个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示例,如计算两个数的和并输出结果。
提问学生:“这个程序是如何执行的?代码的执行顺序是怎样的?”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授内容(30 分钟)顺序结构介绍(10 分钟)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强调代码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执行。
分析顺序结构程序的执行流程,通过流程图等方式进行直观展示。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顺序结构,如做饭的步骤等,帮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的普遍性。
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20 分钟)演示在VB 中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程序的方法,如变量的定义、赋值和输出。
以具体的问题为例,如计算圆的面积、求两个数的最大值等,引导学生运用顺序结构解决问题。
让学生动手实践,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教师巡视指导。
第五课顺序结构
课程类型:新授课【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五课,这节课是学生正式接触算法设计与实现的第一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顺序结构,然后通过完成“海伦公式求三角形面积”的程序设计,学会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算法与流程图”的学习,了解了算法和算法的表示,认识常用的流程图图形及用法,学会流程图的绘制。
通过第二单元的前两课,认识了VB的部分控件,以及了解了对象、属性、事件等概念。
这节课学生要进一步学习用算法流程图分析实际问题,用VB软件进行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微信朋友圈发送文字的过程分析,理解顺序结构的基本特点2、理解顺序结构、常量、变量、表达式、函数、赋值语句等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海伦公式求三角形面积”的程序设计,学会顺序结构的设计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规范的程序设计的习惯
【教学重点】
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和表达式、常用函数、赋值语句。
【教学难点】
数据类型的转换;赋值语句的执行过程。
【教学过程】。
初中计算机科学顺序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目标该教学设计方案的目标是帮助初中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中的顺序结构,并能够运用顺序结构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内容1. 什么是顺序结构- 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顺序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2. 顺序结构的特点- 解释顺序结构的执行顺序和特点。
3. 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包括输入、输出和基本的运算操作。
4. 利用顺序结构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顺序结构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 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步骤和顺序。
2. 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简单明了地讲解顺序结构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实例。
3. 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或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编程实践。
- 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案例,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
4. 教师演示- 教师进行实际演示,展示如何使用顺序结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提出利用顺序结构解决的问题案例。
6. 练和巩固- 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设计一些练题,帮助学生巩固顺序结构的知识。
-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顺序结构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顺序结构的问题,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2. 编程作业- 布置编程作业,要求学生利用顺序结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通过评估学生的编程作业,了解他们对顺序结构的应用能力。
参考资源1. 《计算机科学基础教程》2. 《计算机科学简明教程》以上是初中计算机科学顺序结构教学设计方案的大致内容和步骤。
希望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顺序结构来解决问题。
编程实践和实际案例应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方案设计新模板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过三角形的求面积公式,往往都是底乘以高除以二,这是我们的常规做法,我想请问有没有同学还有其他的做法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个短视频,我们快速的学习一条新公式“海伦公式”。
像海伦公式求三角形面积这样的方式,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python这样的程序来实现,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二、新课讲授
(一)问题分析(并转化为python算数表达式)
利用海伦公式求解三角形面积,需先知道三条边的长度a,b,c。
三角形的面积S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a、b、c是三条边长度,p=(a+b+c)÷2
依据上一节课内容自行解决解决,三分钟后请学生上讲台书写算数表达式(书写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改正)
(二)设计算法(小组合作)
算计设计一般要先明确输入的数据和输出的数据,请学生根据“海伦公式“小组讨论用自然语言如何描述:三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分步表述,全班一起探讨优化!
教师展示并讲解“用海伦公式求解三角形面积”流程图
(三)编写代码和调试运行
算法确定以后,顺序结构的程序编写一般利用基本语句和表
达式就可以实现。
1.编写代码
选择菜单“File—New File”。
选择“File—Save”,取文件名“三角形面积”,然后保存。
编写程序求任意三角形的面积。
(四)完成学习单并编写程序
完成学习单并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计算圆的面积和周长。
学习单
1、问题分析。
根据圆的半径R,可计算圆的S和周长C。
(圆的面积:s=πr^2;圆的周长:c=2πr)
2、算法设计。
(1)流程图
(2)、代码填空。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顺序结构》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顺序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理解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基本思想、掌握顺序结构语句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算法分析问题、能够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结构化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便捷性,明确结构化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尝试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程序设计的顺序结构基本思想教学难点:
1、顺序结构实现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编写简单的程序的过程
3、变量的特点
教学策略
1、在上课前,我故意引入一般人对程序的看法,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勾起学生探索新鲜事物欲望。
为拉近程序与生活的距离,举例说明生活中程序与生活的关系。
2、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
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展开,一起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
学生从游戏中分析算法,本课设置了三个算法思路让学生分析。
1、顺序结构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依照人的正常逻辑,必有学生想到直接互抛法来交换两个球的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算法,引出程序。
由于算法1不是满足要求的算法,因此我先引出程序,再分析程序设计的过程。
算法1是一个铺垫。
这其中也涉及到顺序结构程序的语句描述。
2、顺序结构的第二次亲密接触
这是本课学生必须掌握的程序,因此让学生分析算法的同时,能够模仿算法1编写出算法2的程序。
3、顺序结构的第三次亲密接触
算法3是本节课的扩展知识,重在培养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思维方式,理解程序运行过程中变量值的变化,培养学生具有算法分析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