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胎前发展及新生儿(幻灯)

遗传、胎前发展及新生儿(幻灯)

第三章 儿童发展的遗传基础与 出生前的发展及新生儿的特点
一、基因、环境与发展 基因 环境与发展 二 出生前的发展 (Prenatal Dev. 二、出生前的发展 Dev ) 三 有能力的新生儿 三、有能力的新生儿

遗传
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性
眼睛的颜色 血型 ……
普遍的发展模式
动作发展时间表 性成熟年龄 ……

一、基因、环境和发展 基因 环境和发展
(一)物种遗传、进化和人类发展
人类为什么会这样? 基因和环境如何共同促成人类发展的正常模式 ?

1 达尔文的进化论——基因的角度 1.
物种中有基因的变异 在适应中,某些基因会比其他基因起的作 用更大 在适应环境中,对其载体有帮助的基因将 会比那些起不到作用的基因更频繁地遗传 到下一代中去。

进化论例子 英格兰飞蛾 进化论例子:英格兰飞蛾
A基因,飞蛾颜色较深;B基因,飞蛾颜色较浅 乡村地区 颜色浅的飞蛾更容易存活 这些飞蛾 乡村地区,颜色浅的飞蛾更容易存活,这些飞蛾 和浅色树木混杂在一起,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灰色工业区,颜色深的飞蛾寿命更长,深色的飞 蛾在变黑的树木中不易被发现 What if……
快速发展工业时期? 快速发展 时期 高工业化地区控制污染时?

2 现代进化论观点——习性学 2.
从表面上看到的动物先天行为 有多少是由 从表面上看到的动物先天行为,有多少是由 于生物生存而导致的适应性行为? (Konrad Lorenz)

年幼的小野鸭更喜欢鸭妈妈的声音而不是 其他鸟类的声音。 其他鸟类的声音 小鸭子在胚胎孵出之前听到鸡的叫声,在 出生时又使其听不到鸭妈妈的声音。 孵出后的小鸭子开始更喜欢鸡的叫声而不 是鸭妈妈的声音。

基因不能决定一切,它们与环境一起引导 个体沿着特定的普遍发展道路成长。 个体沿着特定的普遍发展道路成长 即使表面上是本能行为,天生的行为模式 也只有在个体具有(1)正常的基因(物种 的遗传特性)和(2)正常的早期经验的情 况下才会出现。

一、基因、环境和发展 基因 环境和发展
(一)物种遗传、进化和人类发展 (二)个体遗传

1 遗传密码 1.
一个人独特的发展道路是从卵子(卵细 胞 和精子 精细胞 的结合产生受精 胞)和精子(精细胞)的结合产生受精 卵,或者叫合子开始的。

遗传物质及其载体
卵细胞和精细胞各有23条染色体。 每一个受精卵的细胞核内有 每 个受精卵的细胞核内有23对(46条)染色 体;每一条染色体由上千个基因组成。 每一个基因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片段,基 )的片段 基 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是DNA的功能单元。 DNA是为发展提供化学密码的“双螺旋分子”, 是为发展提供化学密码的“双螺旋分子” 由ATCG四个碱基对序列组成。
基因/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来源同上

2 遗传的机制 2.
单基因遗传:一些特征仅受到一对基因 的影响。 伴性遗传:一些特征受到位于性染色体 上的基因的影响。 上的基因的影响 多基因遗传: 些特征受到多对基因的 多基因遗传:一些特征受到多对基因的 影响。

单基因遗传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黑发 卷发 鹰钩鼻 厚嘴唇 卷舌 A型血 B型血 隐性性状 金发 直发 直鼻梁 薄嘴唇 不能卷舌 O型血 O型血

单基因遗传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视力正常 远视 听力正常 亨廷顿氏病 软骨发育不全(侏儒症) 血细胞正常 生理正常 生理正常 生理正常 隐性性状 近视 视力正常 天生耳聋 生理正常 生理正常 镰状细胞贫血症 囊肿性纤维化 苯丙酮酸尿症(PKU) 家族性黑蒙性白痴
侏儒症的有关视频

伴性遗传
男性多于女性的先天疾病
红绿色盲 色盲 血友病

多基因遗传
最重要的人类特征是受多对基因控制的
身高和体重 身高 体 智力 气质 患癌症和抑郁症的易感性 ……

3 突变(mutation 3. t ti )
能够产生新表现型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的排 列或者结构的变化。 列或者结构的变化 精子 卵子更可能发生突变 精子比卵子更可能发生突变。 例证:
血友病 镰状血细胞基因(有利有弊)

4. 染色体异常(chromosome abnormalities b liti )
个体受孕时获得的染色体数目太多或太少,或者 获得的染色体存在异常 案例:
唐氏综合症( 唐 综合症 Down syndrome):21-3体综合征 体综合 X,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 XXY,克兰菲尔特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

常见遗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症、苯丙酮尿
症(PKU)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如亨廷顿氏舞蹈症(中枢神经
系统退化) 侏儒症(软骨发育不全) 系统退化)、侏儒症(软骨发育不全)
X染色体携带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红绿色盲 常染色体变异:如唐氏综合症(21三体综合症) 性染色体变异:男性克兰费尔特综合征(XXY)、女性
特纳综合征(XO)

早产儿发展性护理照顾综述

早产儿发展性护理照顾综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多位研究者对早产儿发展性护理的研究结果,重点分析了发展性护理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的相关知识,及不同发展性护理措施对早产儿生长的益处。 关键词早产儿发展性护理照顾照护 发展性照顾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他们把每一个出生的新生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注重患儿进行行为呼唤的发展及环境对患儿生长发育影响的一 种新型护理模式[1]。最近几年里,在新生儿医疗领域投入了大部分精力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以往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早产儿和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目前,国内也把这种新型的发展性护理照顾模式应用于临床新生儿科的患儿,极大地提高了患儿的存活率,该模式包含了模拟子宫环境;减少噪音、光线和疼痛的刺激;重力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抚触;保持舒适体位;定时探视等。此方法保证了早产儿拥有充足的睡眠和安全感;吸吮反射的建立,使其体重有了显著的增加;增强了抵抗力,减少了住院时间。故而,在进行新生儿护理工作时,不仅要做好常规护理,也要在其基础 上根据早产儿个体的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发展性照顾,使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改善。早产儿是指胎龄在28至37之间,出生体重

多小于2500g,生存质量差,实施发展性护理可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2]。 在昆明市延安医院产房,产下患儿双胎之大双,胎龄28+5周,早 产及自然分娩,出生体重1.3kg,出生时肤色青紫,无咳嗽,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无心率,无自主呼吸,Apgar评分1分钟1分,5分钟4分,立即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面罩给氧,胸外心脏按压,症状有所好转但仍病情危急,转入新生儿科,进行气管插管给氧。此时患儿无肤色青紫,反应慢,无发热、尖叫,无呕吐,大小便未解。护理诊断是:新生儿肺透膜疾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之大。针对于患儿情况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雾化及对患儿进行发展性护理照护,如:(1)保暖;(2)筑"鸟巢;(3)减少侵袭性的操作;(4)减少光线、噪声对早产儿的影响;(5)合理喂养;(6)抚触;(7)预防感染;(8)加强基础护理;(9)皮肤黏膜的 护理;(10)提供定时探视和出院指导等。经过近2个月的发展性护理,该患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6%-100%之间,血压正常,口唇肢端无发绀,生命体征正常,黄疸减弱,反应尚可,未见鼻翼扇动,可见轻微的吸气性三凹征,心率齐,心音有力,肠鸣音正常,脐部无 渗血、渗液,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奶量经口完成。患儿无呼吸暂停,无呕吐,无尖叫、抽搐,无呕血、黑便,双肺未闻及干性湿罗音,无明显的病理性杂音。该患儿情况大有好转。 实施发展性照护后患儿的体重及进奶量:

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韩丽娜

探讨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韩丽娜 发表时间:2019-05-13T16:09:45.0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3期作者:韩丽娜[导读] 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早产儿的护理,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探究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七台河市妇幼保健院 154600 摘要:目的探究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于纠正胎龄40周后的第12~14、26~28天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试(NBNA),比较两组患儿日摄奶量、睡眠时间、日体重增长、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 NBNA评分、日摄奶量、日睡眠时间、日体质量增长均高于对照组,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早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身长和头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5/62),其中医院感染1例、喂养不耐受4例,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15/62),其中医院感染2例、神经行为障碍3例、喂养不耐受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7,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摄奶量、延长睡眠时间、加速体质量恢复,进而促进神经及生长发育,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早产儿的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发展性照顾;早产儿;不良反应;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evelopmental care in the nursing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124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were selected from August 2016 to February 2017. According to the birth order,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62 cases in each group. Neonatal neurobehavioral tests(NBNA)were performed on the 12th to 14th and 26th to 28th days after correcting the gestational age of 40 weeks. Daily milk intake,sleep time,daily weight gain,time to return to normal body mass,hospital stay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BNA score,daily milk intake,daily sleeping time and daily body mass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time to recover normal body mass was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total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One month after birth,the body weight,body length and head circumference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1%(5/62),including 1 cas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4 cases of feeding intolerance,and 19.4%(15/62)in the control group,including 2 cas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3 cases of neurobehavioral disorders and 10 cases of feeding intoleranc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2=12.367,P < 0.05). ConclusionDevelopmental ca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milk intake,prolong sleep time and speed up the recovery of body mass of premature infants,thereby promoting nerve and growth,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shortening hospitalization time.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the nursing of premature infants. [keywords] developmental care;premature infants;adverse reactions;nursing 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由于在产妇体内发育时间不达标,早产儿的许多器官功能尚未完善,抵抗力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生长发育,病死率也较高。及时采取有效率护理措施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1]。传统护理使早产儿死亡率得到了初步的控制,仅保证早产儿存活已不能适应临床和社会的需要,保证早产儿生长发育最优化成为新的护理目标[2]。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兴的新生儿护理方式,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早产儿的护理,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探究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 kg。排除标准:入院时生命体征不稳定,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先心病,消化道畸形等,分娩时重度窒息,感染,颅内出血,不适合采用发展性照顾,家长拒绝入组。根据胎儿的出生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男33例,女29例,胎龄29~31周,平均(30.2±1.6)周;体重1.32~1.84 kg,平均(1.58±0.26)kg;身长40.4~4.50 cm,平均(42.2±1.8)cm;頭围29.3~31.9 cm,平均(30.6±1.3)cm;计划性剖宫产34例,促胎肺成熟技术6例。对照组男34例,女28例;胎龄29~31周,平均(29.3±1.7)周;体重1.32~1.83 kg,平均(1.61±0.23)kg;身长40.4~4.50 cm,平均(42.5±1.7)cm;头围29.3~31.9 cm,平均(30.3±1.5)cm;计划性剖宫产36例,促胎肺成熟技术5例。两组胎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早产儿家长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呼吸道管理、保温箱干预、营养支持、母婴接触、早期母乳喂养、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发展性照顾。①环境管理:按照昼夜规律控制室内照明,减少额外光线刺激,控制噪音,将消毒的浴巾折成鸟巢状营造一类似子宫的环境,可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3]。②体位管理:维持舒适体位,在不影响生命体征的前提下多采取俯卧位,有利于改善肺通气,增加潮气量[4]。③抚触训练:由受过训练专业护士采取婴儿抚触手法对颜面、头部、前胸、腹部、四肢、背部进行抚触,每个部位6~7次,维持20~30 min,动作温柔、缓慢,每天2次。同时采用轻柔和缓的声音与新生儿对话,刺激其感知发育[5]。④视觉训练:待患儿体重增长至1.8 kg,奶量增至30 ml/d,生命体征平稳转至陪病房后开展,可通过与患儿对视,在眼前25 cm处放置彩色玩具,或手持玩具在患儿眼前轻轻摇晃来刺激视觉感知力,每天2~3次,1~2 min/次[6]。⑤非营养性吸吮:采取非营养咀嚼喂养模式如吮吸安抚奶头刺激患儿迷走神经发育,增强吮吸能力和胃肠道蠕动功能[7]。⑥集中照顾计划:根据患儿睡眠-活动周期制订24 h照顾计划,确保训练集中完成,不影响完整睡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