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海洋科技与阳江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以阳江海事局为例探讨基层海事局新形势下的建设路径作者:周昌钧来源:《珠江水运》2013年第13期摘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阳江海事局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实际,共谋发展,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努力建设一流分支局,为广东海事争当海事科学发展排头兵、成为提升中国海事国际地位主力局、建设现代化强局提供坚强的保障。
关键词:海洋经济四型海事五精海事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策,强调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给海事事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处在南海之滨的广东海事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阳江海事局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实际,共谋发展,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努力建设一流分支局,为广东海事争当海事科学发展排头兵、成为提升中国海事国际地位主力局、建设现代化强局提供坚强的保障。
要实现建设一流分支局的目标,就必须以“四型海事”为核心,以“五精”海事处建设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好五个问题。
着力解决好“体制机制”的问题。
一个良好的体制机制可以使坏人做好事,而差的体制机制则会使好人做坏事。
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推动阳江海事科学发展,建设一流分支局的重要保障。
要在全局范围内营造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有效解决“慵懒散漫”和“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就必须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体制机制的“初动能”,营造“正能量”,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来发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杠杆调节作用,形成对干事创业者的激励,对慵懒散漫者的惩处。
在海事核编“三定”工作中,要根据海事处担负的使命任务、辖区业务情况、装备配备、人员情况,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在此基础上制定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细化量化工作标准,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为奖优罚劣打好基础。
按照党员“五带头”要求,制定具体详细的、可量化评分的党员评议标准,每年根据此标准开展党员评议,通过自我查、群众议、支部评、组织审,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党员,对优秀的给予奖励,对不合格的进行诫勉谈话、责成在组织生活会上检讨,连续两年不合格的劝其退党,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
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海洋经济发展培训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这次专题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一考察市海洋发展简况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品牌经济、会展经济、信息服务业、商贸流通及各种生产性服务业,为全省经济发展搭建高端平台.传统工业方面,青岛市在机车车辆、造船海工、电子家电、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橡胶、钢铁、食品酒水、轻工方面形成优势;新兴产业方面,在海洋产业、生物医药、直升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动漫创意、软件等方面也已具有规模.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威海是一个海洋特色鲜明的城市,连续多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是对海参.鲍鱼等名贵海产品的重要产区、因其气候和环境,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威海也是新兴工业城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57家,初步形成了机电工具,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海洋食品、机械化工等骨干支柱产业.两个城市作为山东省的海洋经济发展强市,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为日后发展我市海洋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山东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成功,国家的支持及科学、长效的发展规划功不可没.二、我市海洋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阳江地处广东西南沿海,紧靠珠三角核心区,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和粤西地区面向珠三角的前沿.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阳江追求蓝色崛起的条件得天独厚.据统计,全市海域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海岛岸线总长458.6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40个,2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和滩涂面积1624平方公里,宜港岸线长39.1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我市始终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蓝色崛起的思路在科学发展的探索中逐渐明晰.近年来,全市立足海洋资源优势,海洋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滨海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传统海洋渔业通过转型升级实现做大做强,临港工业发展方兴未艾,滨海能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阳江吹响踏上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征程的号角,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备.目前,我市已被确定为全省海洋综合开发试点市,在刚出台的《广东海洋经济地图》中,我市大海陵湾区被定位为珠三角与粤西之间的重要通道,省委省政府对阳江海洋经济发展寄予厚望.然而,阳江市发展海洋经济亦面临许多问题,例如:(一)我市海域尽管拥有丰富海洋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却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整体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二)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广东省海洋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如在第一产业中,传统的海洋渔业已经不适应时代经济的发展需要,远洋捕捞力量相对薄弱、渔港建设不足、部分地区水产养殖技术相对落后等.(三)滨海旅游格局初步形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本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措施(一)坚持人海和谐,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严格的节能与环境准入标准,将海洋环境保护纳入沿海地区政府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范围.要集中集约开发利用海域资源和海岛资源,确保海洋资源有序开发.要加大力度开展海洋生态示范区建设,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要强化海洋管理,认真做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要加强海洋行政执法,规范各种用海活动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包括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方面.前者以充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各产业间协调发展、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标志.后者即海洋产业升级,是实现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产业为主的初级产业结构向以第二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较高加工度和较高附加值产业为主的中级产业结构和以第三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高工度和高加值产业为主的高级产业结构。
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对策研究广东省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
海洋科技创新对策研究是为了推动广东海洋事业的发展,提升海洋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广东海洋资源现状、海洋科技创新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策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广东海洋资源现状广东省拥有2973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达到10.7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的重要海洋经济区。
广东海域丰富的渔业资源、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海洋能源资源以及海洋旅游资源等,为广东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条件。
1.渔业资源广东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渔业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广东年渔业总产值约占全国渔业总产值的10%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渔业省份之一。
海洋渔业资源的丰富性为广东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广东海域存在着丰富的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如珠江口盆地以及南海诸油气田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广东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海洋能源资源海水能、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资源丰富,可以为广东提供可再生清洁能源。
4.海洋旅游资源广东拥有众多的海岛和海滨景区,如深圳的大鹏半岛、珠海的渔女雕塑、阳江的海陵岛等,这些海岛以及海滨景区是广东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海洋科技创新现状和发展趋势1.现状广东省在海洋科技领域表现出了较强的创新能力,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研究机构和创新企业。
广东海洋大学、中山大学海洋研究院、深圳大学海洋工程研究所等。
这些机构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推动了广东海洋科技的发展。
2.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海洋科技创新成为了广东省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未来,广东海洋科技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海洋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海洋观测技术、海洋遥感技术、海洋信息系统等,将为广东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海洋经济发展部门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过去一年,海洋经济发展部门在国家海洋战略指引下,坚定不移地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我们部门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二、市场调研与信息发布1. 市场调研我们部门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通过调研,我们成功发现了新兴产业,并向政府提供战略建议。
2. 信息发布我们部门建立了专业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海洋经济相关的政策文件、发展动态和行业资讯。
通过使用多种媒体渠道,我们成功将信息传递给各界人士,提高了海洋经济发展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三、海洋科技创新与项目支持1. 科技创新我们部门积极引导和支持科技企业在海洋经济领域进行创新研究。
通过组织专家论坛和项目评审会,我们鼓励科技人员共享成果,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2. 项目支持我们部门对各类海洋经济项目进行评估和支持。
通过制定标准和流程,我们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持续发展性。
同时,为了提高项目的成功率,我们与其他部门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协助解决项目面临的困难。
四、产业协调与合作1. 产业协调我们部门积极协调海洋经济相关产业之间的关系,加强各方之间的合作。
通过举办产业研讨会和座谈会,我们有效提高了沟通和协作的效率,促进了产业链的顺畅运转。
2. 合作发展我们部门与各国海洋经济发展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交流。
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和项目合作,我们成功推进了国内海洋经济的发展,并为我国在全球海洋经济舞台上赢得更多发言权。
五、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1. 资源管理我们部门积极参与海洋资源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
通过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监测和评估,我们成功确保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2. 环境保护我们部门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通过加强监测和治理,我们有效提升了海洋生态环境的质量,并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六、未来工作展望过去一年,我们部门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发改委部门工作总结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成为海洋强国,发改委部门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是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
发改委部门加强海洋资源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加大对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同时,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海洋科研力量的建设,提高海洋资源的科学开发能力,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推动海洋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发改委部门积极引导和支持优势海洋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海洋产业的升级与结构优化。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税支持和金融保障,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同时,加强与海洋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海洋经济由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三、构建海洋经济合作平台,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海洋经济是具有全球性特征的经济体系,国际合作和交流对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发改委部门积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经济合作,促进双方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在构建海洋经济合作平台方面,发改委部门建立了一系列国际交流机制和平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对接与资源共享,推动我国海洋经济走向世界。
四、加强海洋法律法规建设与监管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海洋法律法规的支撑和规范,发改委部门加强了对海洋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发改委部门加大了对海洋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办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并加强了对相关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
同时,积极推动国际海洋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维护我国在海洋事务中的合法权益。
总之,发改委部门在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海洋强国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重要的贡献。
我的家乡阳江我爱我家乡我的家乡阳江,是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这我个养我育我的地方,这个我一生都不可能割舍的地方。
我喜欢这个地方,喜欢这个地方的给我的感觉,喜欢这个地方永远对我的好的地方。
我不知道以后出去的时候,我会多么的思念我的家乡,我会多么的怀念家乡的好。
总之,我很喜欢我的家乡,永远都对她的感情不变。
阳江是广东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陆路距广州247千米,距湛江230千米,距珠海160千米。
水路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
其中丘陵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26.03%,山地面积占42.73%,平原面积占22.17%。
海岸线长341.5千米,主要岛屿有30个,岛岸线长49.3千米。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依山傍海,东北有天露山屏障,西北有云雾山环绕。
境内最高山峰为望夫山脉的鹅凰嶂(广东省第二高峰),海拔1337米,最长河流为漠阳江(广东六大江河之一),全长199千米,南北贯穿全市,自北向南流入南海。
阳江市位于漠阳江下游,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
地理坐标为北纬21°28′45〞─22°41′02〞,东经111°16′35〞─112°21′51〞。
东西长112.5千米,南北距132.75千米。
陆地总面积7813.4平方千米。
总人口260.5万人(20年)。
阳江来源于“漠阳江”,而漠阳江起名又源阳“莫阳”,阳江最早叫“莫阳”,为什么呢?因为阳江古时候属于古越,居住的多是越人。
古越语中,“牛”为“莫”,(阳江现在称“牛”还叫“牛么”);“羊”越语为“阳”,和太阳的“阳”。
“莫阳”就是牛羊的意思,这说明古代的阳江曾是牛羊聚居的地方,或者是牛羊集市。
江边现有一村,叫牛场村。
这条江在莫阳,故此叫漠阳江。
中国古代地理立位,山北水南曰阴,山南水北曰阳,我们阳江在江之北,所以叫阳江。
古代“青”、“春”谓之东,阳春在江东边,所以名叫阳春。
阳江作为古高凉县、郡的治所,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阳江”还只是个地域概念,未有具体的城市存在。
我院举办“海洋科技与阳江海洋经济发
展”座谈会
10月16日上午,我院主办的“海洋科技与阳江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在学院第一会议室举行。
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傅应添,著名鱼类生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博导林浩然教授及其院士团队张勇副教授、蒙子宁博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导刘晓春教授,广东海洋大学博导余祥勇教授,广东海洋开发研究中心王成桂工程师,阳江市拔尖人才代表梁宏扬、李积回、邱马银、林锋、欧成忠、张秀洁、黄畅、梁健锋、曾纪升、黄显良、梁国强,阳江市海纳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杨华健先生、范斌博士,我院党委书记陈文昌,院长吴教育,市政协副主席、副院长李建武,副院长高进等学院领导及学院博士团队,教师代表,部分中层干部共5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陈文昌书记主持。
吴教育院长在会上介绍了我院办学基本情况及加强专业建设促进阳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做法、今后工作设想;生命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林小洁介绍了我院水产等相关专业建设情况。
市海洋与渔业局邱马银介绍了阳江市的地理地域和海洋产业发展情况。
各参会专家就“海洋科技与阳江海洋经济发展”这个主题踊跃发言。
林浩然院士对阳江市重视人才工作表示高度赞许,就阳江如何利用十分有利的沿海海岸地理优势、处于广东中部珠三角与粤西交界交
接处的地域优势、丰富的海洋和淡水资源优势来发展海洋经济发表了意见,并表示愿意就海洋科研、实验、人才培养、产品研发、资源互补等方面与阳江政府、阳江高校、阳江企业展开合作。
余祥勇教授就如何加大海洋科技研发,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科研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热情献计出策。
海纳公司杨华健先生就企业如何乘海洋经济发展东风加大科技研发、加大科技转化,利用外海资源,加大产学研投入和引资力度,促进企业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阳江市拔尖人才代表也对阳江海洋经济如何推进和发展积极献策。
李积回就政府如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海洋产业,对海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梁宏扬就阳江如何利用地域优势发展能源产业、海洋旅游特别是外海休闲旅游产业,形成优质产业链谈了自己的看法。
欧成忠就海洋经济如何向青岛、烟台学习,引进资本,加大产品科技研发,形成优质产品产业链,提高海洋水产品商品附加值发表了见解。
林锋就如何保护阳江优质海洋、海岸、淡水资源环境,保存优质环境资源优势,促进海洋产业链形成畅谈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市府领导、市委组织部领导对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指示我院要及时将专家的意见、建议整理成文,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抓好成果转化和工作落实。
(刘运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