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供货技术条件
- 格式:docx
- 大小:174.54 KB
- 文档页数:42
CRH5系列动车组项目闸片技术条件文档编号:版本:A编制杨川2016.06.05工艺审核标准化主管部长RAMS经理技术经理特殊工程经理批准设计经理职能签字日期职能签字日期技术文件更改记录标记更改原因签名日期备注A 初次发布杨川2016.06.051目录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通用条款 (4)5技术要求 (4)6检验方法 (8)7检验规则 (9)8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 (11)附录A (12)附录B (13)231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CRH5型系列动车组用闸片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寿命、标志、运输与储存要求等。
用于指导动车组用闸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CRH5型系列动车组使用的闸片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条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技术条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技术条件。
GB-T 223-200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31.1-2009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GB/T 1033.1-2008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1部分 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5121.1-2008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10421-2002 烧结金属摩擦材料 密度的测定 GB/T21563-2008冲击和振动试验 TB/T 3005-2008 机车用粉末冶金闸瓦UIC 541-3-2010 制动装置-盘形制动装置及其应用-闸片许可的一般规定 TJ/CL 307-2014 动车组闸片暂行技术条件CRCC-09 W-014:2013 CRCC 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特定要求-动车组闸片 3术语和定义本技术条件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铁路产品认证采信目录内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的通知正文:----------------------------------------------------------------------------------------------------------------------------------------------------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铁路产品认证采信目录内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的通知(铁总运〔2013〕44号)按照原铁道部《关于印发<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铁科技[2012]95号)、《关于公布<铁路产品认证采信目录(第二批)>的通知》(铁科技[2012]187号)规定,为做好动车组零部件的认证工作,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制定了铁路产品认证采信目录内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现予印发,请按照执行。
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名称及标准性技术文件编号清单见附件1。
附件1: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名称及标准性技术文件编号清单附件2:动车组转向架类技术条件(另发)附件3:动车组车体及车上部件类技术条件(另发)附件4:动车组制动类技术条件(另发)附件5:动车组电气类技术条件(上)(另发)附件6:动车组电气类技术条件(下)(另发)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年6月8日附件1动车组零部件技术条件名称及标准性技术文件编号清单序号产品类别技术条件名称标准性技术文件编号1转向架类动车组车轮(暂行)TJ/CL 275-20132动车组车轴(暂行)TJ/CL 276-20133动车组齿轮箱组成(暂行)TJ/CL 277-20134动车组抗侧滚扭杆(暂行)TJ/CL 278-20135动车组空气弹簧(暂行)TJ/CL 279-20136动车组联轴节(鼓形齿式)(暂行)TJ/CL 280-20137动车组轮对组成(暂行)TJ/CL 281-20138动车组牵引拉杆组成(暂行)TJ/CL 282-20139动车组万向轴(暂行)TJ/CL 283-201310动车组油压减振器(暂行)TJ/CL 284-201311动车组轴箱弹簧(暂行)TJ/CL 285-201312动车组轴箱体及端盖(暂行)TJ/CL 286-201313动车组轴箱轴承(暂行)TJ/CL 287-201314动车组转向架(暂行)TJ/CL 288-201315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组成(暂行)TJ/CL 289-201316动车组轴箱定位节点(暂行)TJ/CL 290-201317车体及车上部件类动车组餐车上货门(暂行)TJ/CL 291-201318动车组车钩及缓冲装置(暂行)TJ/CL 292-201319动车组车体(暂行)TJ/CL 293-201320动车组空调废排装置(暂行)TJ/CL 294-201321动车组空调换气装置(暂行)TJ/CL 295-201322动车组空调机组(暂行)TJ/CL 296-201323动车组空调控制装置(暂行)TJ/CL 297-201324动车组内风挡(暂行)TJ/CL 298-201325动车组内置式侧拉门(暂行)TJ/CL 299-201326动车组前端开闭机构(暂行)TJ/CL 300-201327动车组塞拉门(暂行)TJ/CL 301-201328动车组司机登车门(暂行)TJ/CL 302-201329动车组外风挡(暂行)TJ/CL 303-201330制动类动车组差压阀(暂行)TJ/CL 304-201331动车组高度阀(暂行)TJ/CL 305-201332动车组供风单元(暂行)TJ/CL 306-201333动车组闸片(暂行)TJ/CL 307-201334动车组制动夹钳单元(暂行)TJ/CL 308-201335动车组制动控制装置(暂行)TJ/CL 309-201336动车组制动盘(暂行)TJ/CL 310-201337电气类动车组避雷器(暂行)TJ/CL 311-201338动车组充电机(暂行)TJ/CL 312-201339动车组电线电缆(暂行)TJ/CL 313-201340动车组电阻制动装置(暂行)TJ/CL 314-201341动车组辅助变流器(暂行)TJ/CL 315-201342动车组高压电流互感器(暂行)TJ/CL 316-201343动车组高压电器箱(暂行)TJ/CL 317-201344动车组高压电压互感器(暂行)TJ/CL 318-201345动车组隔离开关(暂行)TJ/CL 319-201346动车组牵引变流器(暂行)TJ/CL 320-201347动车组牵引变压器(暂行)TJ/CL 321-201348动车组牵引电机(暂行)TJ/CL 322-201349动车组牵引电机冷却风机(暂行)TJ/CL 323-201350动车组牵引系统地面组合试验(暂行)TJ/CL 324-201351动车组前照灯(暂行)TJ/CL 325-201352动车组受电弓(暂行)TJ/CL 326-201353动车组司机控制器(暂行)TJ/CL 327-201354动车组碳滑板(暂行)TJ/CL 328-201355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暂行)TJ/CL 329-201356动车组真空断路器(暂行)TJ/CL 330-201357动车组轴温报警装置(暂行)TJ/CL 331-201358动车组自动过分相装置(暂行)TJ/CL 332-201359动车组电器柜、控制柜(暂行)TJ/CL 333-2013——结束——。
附件B部分配件或材料的供货技术条件及规格B.1 既有铁路货车13号、13A型车钩钩尾销安全吊技术条件B.1.1 主要结构与形式尺寸B.1.1.1主要结构钩尾销螺栓安全吊由吊架1、吊架2、止挡1、止挡2、钩尾销螺栓、钩尾销螺栓衬套、紧固件等部分组成。
B.1.1.2形式尺寸形式尺寸应符合图样ECP604-00-000的要求。
B.1.2技术要求B.1.2.1材料及规格要求吊架、止挡的材料均为符合TB/T1979要求的09CuPCrNi-A。
吊架板材厚度为8mm,止挡板材厚度为4mm。
钩尾销螺栓的材料为符合GB/T3077要求的20MnTiB,其性能等级为8.8级。
紧固件规格见表B-1。
表B-1紧固件规格B.1.2.2制造要求吊架、止挡的成形应采用冲压工艺。
其它符合B.1.1.2规定的图样要求。
B.2 HM-1型缓冲器技术条件B.2.1主要结构、性能参数和尺寸B.2.1.1主要结构HM-1型缓冲器主要由箱体、中心弹簧、角弹簧、复原弹簧、弹性胶泥芯体、中心楔块、楔块、动板、固定斜板、外固定板、弹簧座、角弹簧座等组成。
B.2.1.2基本性能参数和尺寸见表B-2B.2.2技术要求B.2.2.1基本要求B.2.2.1.1缓冲器及其零部件应按技术条件及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相关技术文件制造与检验。
生产厂应具有齐全的制造装备及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B.2.2.1.2缓冲器、箱体、弹簧、弹性胶泥芯体及弹性胶泥材料的生产应经铁道部主管部门批准。
B.2.2.1.3缓冲器生产厂应具有冲击试验线和适用于新造缓冲器的落锤试验台等试验设备,落锤试验台应为铁道部批准定型产品。
B.2.2.1.4 采用冲击试验方法对缓冲器的性能进行评定,采用落锤试验方法对缓冲器的耐久、坚固性能和初始容量进行考核。
B.2.2.1.5缓冲器的冲击速度应不低于3.2规定的额定冲击速度值的95%,且最大阻抗力不大于2450kN、最大行程不大于83mm、吸收率不低于80%。
高速电动车组通用技术条件1. 介绍高速电动车组通用技术条件是指适用于运营速度大于200 km/h的高速动车组列车的技术条件。
在这些条件下,车辆需要具备更高的动力性能、安全性能和舒适性能,以满足高速运行时对车辆整体性能的要求。
其中,350 km/h高速电动车组通用技术条件则是特指可以运行在350 km/h速度下的高速电动车组列车的技术标准。
2. 技术要求针对350 km/h高速电动车组,其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动力性能车辆需要具备足够的牵引功率和加速性能,以确保在高速运行时能够稳定、持续地提供足够的动力。
车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电能回收效率,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
2.2 安全性能在高速运行时,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车辆需要具备高速稳定性、防风阻和抗风偏能力,以确保列车在高速行驶时能够保持稳定。
车辆还需要具备先进的自检、自诊断和故障诊断技术,以及完善的安全保护系统,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2.3 舒适性能在高速运行时,乘客的舒适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车辆需要具备优良的隔音、降噪和空调系统,以确保乘客在高速行驶时能够享受舒适的旅行体验。
3.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高速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350 km/h高速电动车组通用技术条件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未来,随着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以及更智能的控制系统的发展,350 km/h高速电动车组的动力性能、安全性能和舒适性能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4. 结语在350 km/h高速电动车组通用技术条件下,车辆需要兼具较高的动力性能、安全性能和舒适性能。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高速铁路运输的发展,这些技术要求也将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以满足未来高速铁路运输的需求。
个人观点:高速电动车组通用技术条件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标准,它直接关系到高速铁路运输的安全和舒适性。
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不断发展,我相信未来350 km/h高速电动车组将会成为高速铁路运输的主力车辆,为人们带来更便捷、安全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3、技术规范1、基本要求投标厂家应仔细阅读招标者发出的招标书中规定的所有条款,包括各项技术规格。
并且均应全部做出响应。
除本技术规范另做规定外,应满足有关国家标准、铁道部标准和铁道部有关文件的要求。
投标厂家应具有有效、现行的投标产品的全套技术图样和资料,投标厂家应随投标书提供图样基本情况、来源及其证明材料(本技术规范中另做规定者除外)。
动车组应按经铁道部验证、批准的工艺、材料和技术文件制造。
投标厂家应在投标书中提供本厂在生产本招标产品经验方面的资料。
投标厂家应具备制造相应型号车辆底架、车体的胎(模)具。
在评标价格相同情况下,招标者优先选择已有生产同型批量产品经验和已有同型批量产品在铁路运用的厂家中标。
所有技术文件内容和产品图样,除非在技术规范中另作规定外,均应使用相应的国家标准、铁道部制定的相应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和SI单位。
动车组的制造工艺、所有材料和产品均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和铁道部制定的相应标准。
投标厂家不得将中标产品的整车、车体和转向架委托其他厂家制造。
国家强制性认证产品必须通过3C或CRCC认证。
投标厂家应对其质量负责。
投标厂家应能在车辆使用寿命期内按市场价或优惠价提供买方提出的配件和技术服务。
投标厂家在产品的设计中要贯彻寿命周期成本的原则,适应客车修制改革的要求。
投标厂家应按本规范检修周期规定提供整车及其主要零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以及主要零部件的检修周期和质量保证期。
并详细列出易损易耗件的品名目录及在一个A3修程内发生的数量及总价。
招标者保留对投标厂家生产能力检查、考核的权利。
有权进入招标产品制造场所,以确定检查及试验的有效性。
招标者代表有权对招标产品各种生产操作进行核实。
因生产工艺及其他不符合标书、合同要求的情况,招标者有中止其生产或拒收的权利。
投标厂家生产或外购的各种相同品名和规格的零、部件必须保证良好的互换性2、列车编组列车编组(9辆)Mc+Tp+M+M+T+M+M+Tp+Mc其中:Mc:带司机室动车Tp:拖车(带受电弓及主变压器)M:动车T:拖车(不带受电弓,带主变压器)3、动车组的主要技术条件气候条件3.1.1 海拔高度:≤1200m3.1.2 环境温度:-25℃~+40℃3.1.3 最大相对湿度:90%运用条件:3.2.1 轨距:1435mm3.2.2 最大坡道:12‰3.2.3 站台高度:300mm~1100mm3.2.4 轨道中心线距站台边缘距离:1750mm3.2.5供电方式:接触网3.2.6电网电压:AC25KV 50Hz3.2.7网压波动范围:19KV~29KV动车组的主要技术参数3.3.1 持续运营速度160km/h3.3.2 车辆的平稳性指标:W≤3.3.3在静止状态下客车车体的平均传热系数(K值):≤3.3.4通过最小半径曲线(5km/h速度以下):车组连挂:145m单车调行:100m3.3.5车内噪音等级:动车、拖车及控制车客室内:≤68dB(A)控制车司机室内:≤72dB(A)3.3.6动车组及车辆在平直线路紧急制动距离:初速度:160km/h≤1400m3.3.7电动车组牵引功率:6×4×265kW=6360kW3.3.8轴重:≤3.3.9车辆自重:动车:≤52t拖车:≤头车:≤52t3.3.10定员:普通动车、带受电弓拖车:84人带残疾人卫生间动车:68人带司机室动车:60人带司机室及播音室动车:60人普通拖车:58人动车组:666人3.3.11对于车辆空载情况下重量不平衡要求(根据IEC1133)。
时速350公里速度级动车组餐车厨房冷藏、加热设备供货技术条件时速350公里速度级动车组餐车厨房冷藏、加热设备供货技术条件1.适用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新一代时速350公里速度级动车组用餐车厨房冷藏、加热设备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质量保证等方面的要求。
2.产品的供货范围2.引用的标准和法律法规下列标准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款。
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标准选用的优先顺序如下:GB/T3280-2007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 IEC 529:1989)GB18045-2000 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TB/T2041-1997 铁路餐车电冰箱型式及技术条件(eqv ISO 7371-1985)TB/T2042-1997 铁路餐车电冰箱试验方式(eqv ISO 7371-1985)TB/T3058-2002 铁路用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实验TB/T3139-2006 机车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QB/T1294-91 家用电冰箱用门封塑胶套HG/T4070-2008 硅橡胶板EN15085-2007 铁道车辆及其部件的焊接EN50121-3-2 铁路应用-电磁兼容性第3-2部分机车车辆设备EN50124-1-2004 铁路应用-绝缘配置第1部分:对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空隙和漏电距离的基本要求EN50343-2003 铁路应用-机车车辆布线规则EN50155-2004 铁路应用-铁路车辆上使用的电子设备DIN5510-2:2009 铁路机车车辆防火保护第2部分:材料和部件防火特性及防火副作用分类要求及试验方法铁运函[2003]130号关于执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的通知3.运营条件3.1 运营速度: 350km/h最高运营速度: 380km/h最高试验速度: 420km/h3.2 地理条件3.2.1 动车组主要运用于中国的东部、中部及南部地区。
铁路机车车辆阻尼涂料供货技术条件标准1. 引言铁路机车车辆的运行安全和乘客舒适度对阻尼涂料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文档旨在制定铁路机车车辆阻尼涂料的供货技术条件标准,以确保阻尼涂料的质量和性能满足铁路运输的需求。
2. 术语和定义•阻尼涂料:一种能够降低振动和噪声的涂料,用于减少铁路机车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
•供货方:提供阻尼涂料的厂家或供应商。
•铁路机车车辆:包括机车、动车组、客车等铁路运输相关车辆。
•技术条件标准:供货方需满足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3. 质量要求3.1. 基本要求•阻尼涂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阻尼涂料的质量和性能应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降噪和振动阻尼效果。
•阻尼涂料的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含有害物质,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3.2. 技术指标要求•阻尼涂料的粘度应适中,便于涂装和施工操作。
•阻尼涂料的干燥时间应合理,能够满足车辆生产和维修的要求。
•阻尼涂料的耐磨性和耐候性应良好,能够适应长期运行和各种气候条件。
•阻尼涂料的粘结强度和剪切强度应达到要求,确保涂料与车辆表面的牢固结合。
•阻尼涂料的耐油性、耐酸碱性和耐盐雾腐蚀性应符合相关标准。
4. 供货要求4.1. 提交文件供货方应提交以下文件: - 阻尼涂料的质量检验报告,包括各项技术指标的测试结果。
- 阻尼涂料的生产许可证明或合格证书。
- 阻尼涂料的安全数据表,说明成分、用途和防护措施等信息。
4.2. 包装和运输要求•阻尼涂料应通过适当的包装进行保护,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阻尼涂料的包装标识应清晰可见,包括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等信息。
•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阻尼涂料的安全和稳定。
4.3. 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供货方应提供以下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 对阻尼涂料的正确使用和施工提供指导和培训。
- 对阻尼涂料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和处理。
- 提供阻尼涂料的质量保证和维修保养建议。
动车组列车出库标准
1. 机械方面,列车的机械结构需要经过全面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车体、车轮、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完好无损,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电气方面,列车的电气系统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和测试,包括牵引电动机、电力供应系统、辅助电源系统等,确保各项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符合安全要求。
3. 安全方面,列车的安全设备需要完好无损,包括紧急制动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紧急疏散设备等,以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乘客和列车运行安全。
4. 舒适性方面,列车的内部设施需要完好,包括座椅、空调、照明等,以提供乘客舒适的乘坐环境。
5. 车辆外观,列车的外观需要整洁,标识清晰,车体无明显损坏,以确保列车具有良好的形象。
动车组列车出库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旨在保障列车的安全、可
靠运行,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和舒适。
同时,符合标准的列车也有利于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故障率,延长列车的使用寿命。
因此,严格执行动车组列车出库标准对于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部分动车组供货技术条件目录1.前言 (3)1.1总则 (3)1.2运用条件 (4)2.列车基本技术性能 (10)2.1构造原则 (10)2.2安全可靠性 (11)2.3保养与维修 (12)2.4环境保护 (13)2.5动力学性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强度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车辆密封 (15)2.8空气力学要求 (15)3.动车组的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 (16)3.1主要技术参数 (16)3.2牵引传动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列车控制、监测与诊断 (24)3.4制动系统 (27)3.5辅助供电系统 (28)3.6旅客信息系统 (31)3.7供排水与卫生系统 (31)3.8污物处理 (33)3.9车内环境控制系统 (33)3.10车辆连接系统 (35)3.11车体结构 (37)3.12车上布置 (39)3.13车内设备 (41)3.14转向架 (45)3.15司机室 (48)3.16车辆设备配置 (49)3.17布线及管道 (49)4.标记、外观及布置 (50)4.1外观及布置 (50)4.2标识 (50)4.3涂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部分动车组供货技术条件253.8 污物处理 253.9 车内环境控制系统 3.10 车辆连接系统 26 3.11 车体结构 28 3.12 车上布置 29 3.13 车内设备 31 3.14 转向架341.刖言 1.1 总则 1.2 运用条件2.列车基本技术性能252.1 构造原则 ......................... .. (7)2.2 安全可靠性 ....................... (9)2.3 保养与维修 ....................... (9)2.4 环境保护 ......................... . (10)2.5 动力学性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强度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车辆密封 ......................... . (12)2.8空气力学要求 ..................... (12)动车组的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 ........... (12)3.1 主要技术参数 ..................... (12)3.2 牵引传动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列车控制、监测与诊断 ............. (18)3.4 制动系统 ......................... . (20)3.5 辅助供电系统 ..................... (21)3.6旅客信息系统 ..................... (23)7供排水与卫生系统3.7 233.9.附图1853.15 司机室 .......................... .. (36)3.16 车辆设备配置 .................... .. (37)3.17 布线及管道 ...................... . (37)标记、外观及布置 .................... (38)4.1 夕卜观及布置 .................... . (38)4.2 标识 ........................... . (38)4.3 涂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列车维修及保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寿命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维修经济性 ...................... . (38)5.3 清洗 ........................... . (38)检查及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试验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试验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计算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技术资料及随车提供物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保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074.5.6.8.附件新建或改建地段夹直线及圆曲线最小长度为 0.7V max 、困难条件下为动车组供货技术条件1.前言总则拟供动车组满足200km/h 速度级的动力分散交流传动电动车组的要求。
动 车组每列由4辆动车和4辆拖车组成,可以单列运行,也可两列联挂运行7拟供动车组能适应在中国铁路既有线路上运营, 并在中国铁路既有线指定 区段及新建的客运专线上以200km/h 速度级正常运行。
海拔高度< 1500m雪时限制速度见表1)。
表动车组在轨道积雪时的运行速度1.2.2 关于200km/h 速度等级线路区段的线路参数(线路管理标准见表2)坡道 区间最大坡度:12%。
、困难条件下20%。
站段联络线坡度:W 30% 最小曲线半径:2200m缓和曲线为三次抛物线线型,缓和曲线超高顺坡率为 1/ ( 10Vn ax ),困难条件下为1/ ( 8V nax )o1.2 1.2.1 运用条件自然环境气温条件 —25C 〜+ 40 r相对湿度< 95%(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C ) 最大风速一般年份15m/s ;偶有30m/s有风、沙、 雨、雪天气,偶有盐雾、酸雨、沙尘暴等现象(积1.1.11.1.20.5V max,既有线保留地段困难条件下为0.4V max,并取整为10m的整数倍。
线间距:4.2m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困难条件下520m 轨距:1435mm 最大超高:150mm 最大欠超高允许值:110mm 道岔区间道岔直向通过速度200km/h;进出站为18号可动心轨道岔(导曲线半径为1200m侧向通过限速80km/h)或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侧向通过限速50km/h)。
竖曲线半径:15000m 车站站台高度:500〜1200mm 车站站台边缘距轨道中心线的距离:1750mm线路不平顺管理表2200k m/h速度级线路区段轨道不平顺动态管理标准(半峰值)①表中不平顺各种偏差限值为实际幅值的半峰值;②水平限值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超高值及超高顺坡量;③三角坑限值包含缓和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基长 2.4m;正线数目:双轨轨底坡:1/401.2.3 既有线线路其它有关参数(线路管理标准见表3)线路不平顺管理既有线轨道不平顺动态管理标准(半峰值)表①表中不平顺各种偏差限值为实际幅值的半峰值;②水平限值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超高值及超高顺坡量;③三角坑限值包含缓和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基长 2.4m;坡道:w 30%0轨底坡:1/40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轮轨头部外侧的距离:1394 mm辙叉翼轨作用面至护轮轨头部外侧的距离:1348+3 mm1.2.4 关于运输组织列车为两端均可操纵控制的动车组。
满足两列联挂运行,单司机操作。
每列载客人数:长编组载客1220人(两列联挂)。
短编组载客610人。
列车立折时间:< 16分当采用两短编组组成列车时的联挂时间:w 3分运输组织模式:客货混运、适合与既有线列车混运动车组不通过驼峰;不与货物列车混编。
救援列车(或救援机车)采用自动空气制动机和中国标准15号自动车钩。
列车救援和回送时与机车联挂见附件1。
125 供电系统供电制式:单相AC25kV, 50Hz电网供电品质:最高电压31kV最低电压17.5kV、其余符合GB1402“铁路干线电力牵引交流电压标准”规格。
线路设点式信号设施为列车提供过分相位置信号。
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和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两种。
接触线张力:15〜25kN 接触网结构高度:1.1〜1.8m 接触导线高度:5300〜6500mm 接触导线高度变化(一般):V 3%0接触网跨距一般为60m最大跨距:W 65m。
接触导线采用铜接触线或铜合金接触线。
接触网的最大拉出值按400m考虑。
拟供动车组完全适合上述供电系统的各项要求。
1.2.6 限界动车组符合GB146.1的电力机车限界和招标文件的附件1 “客运专线机车车辆限界暂行规定”的规定。
对于GB146 .啲电力机车限界,拟供动车组侧面(距轨面1250m处)突出限界6mm卖方保证该动车组能够满足中国线路正常运行,并对运用和维修无影响。
车辆断面见附图14。
在200km/h速度级线路、广深线的1、2级管理标准及既有线提速线的1级管理标准情况下,动车组可以70km/h速度安全通过距轨道中心线1750m的站台。
在200km/h速度级线路的3、4级以及广深线3级、既有线提速线路的2、3 级管理标准下,动车组通过距轨道中心线1750m的站台的速度,将由实际线路试验确定。
127 信号闭塞区长度一般为lOOOm^ 1200m车载列车控制设备适合中国铁路既有线上各种信号制式。
128 检查与维护动车组设单相400V50HZ作为检修外部电源。
检查库设单相交流400V50HZ电源。
129 供水设施相距距离:600〜1000km 上水嘴组装型式符合TB/T112-1974 “客车用注水(A B型)型式与尺寸”。
供水质量为非直接饮用水。
1.2.10 排污设施相距距离:600〜1000km排污嘴型式为符合UIC562有关规定的通用2.5 〃快速接头。
2.列车基本技术性能2.1构造原则2.1.1动车组符合中国铁路线路的运行条件,卖方保证提供的动车组是全新的、可靠的。
动车组设计现代、新颖,头车成流线型、车厢明亮、色彩轻快,能给乘客清爽、舒适的感觉。
动车组的美工方案在设计联络中确定。
2.1.2动车组车体按轻量化的要求设计,保证其结构安全和使用可靠。
车体设计寿命为20年以上。
2.1.3 动车组具有完善的气动外形和优越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头尾部为细长而呈流线型。
列车下部均设导流罩,且能方便开启。
-纵断面平滑过渡。
外表平整光滑,无突出和凹陷。
受电弓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动车组运行时,不会影响临线列车的正常运行。
根据具体情况,互相错车时邻线的列车上应采取空气动力学对策。
2.1.4 各零部件的可靠性动车组及其零部件具有高可靠性。
卖方将充分考虑动车组的预防性维修和相适应的维修周期计划。
动车组检修维修类别参见附件2,动车组具体的检修类别、预防性维修数据等相关内容在设计联络中提供。
新开发的装置及部件,卖方也将充分考虑其可靠性,编制预防性维修周期数据。
卖方保证在设备和装置发生故障时,作出妥善的处理。
2.1.5 动车组上的标志、说明与显示均用中文或图码标识表示,并在适当位置设置。
其中提供旅客适用的标志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
2.1.6 所有分线盒、各种端子、各种开关、断路器均集中在配电盘和总配电盘上,便于维修和更换。
2.1.7 AC220电源插座及规格,采用中国标准插头。
AC220插座的具体位置根据使用需要和容量在设计联络中确定。
2.1.8 动车组两端设有司机室,运行时由前端司机室控制,尾部司机室的操纵连锁闭锁。
列车采用单司机室操纵方式(包括两列联挂时)。
动车组结构设计和各种零部件的设计及制造按有关防火的规定执行。
防火所用标准与规范见附件3中相关内容。
动车组配备符合中国标准的电气装置和油类灭火的消防设施,车厢内 不使用可燃性油脂,不装载高温发热设备,因此不设烟雾报警装置。
在发生火灾时,各车厢内有紧急联络用开关,可以通知司机紧急事态, 动车组立即停车,疏散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