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香玉》翻译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香玉》教学设计1 / 3环节二温故知新,复述情节通过上一节课的阅读,同学们能否概括下故事情节。
学生复述后幻灯片展示:一黄姓书生在下清宫附近读书,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玉与之成婚,后白牡丹被人偷掘,香玉亦失踪,书生终日恸哭,凭吊时幸有耐冬所化的红衣女绛雪,与之一同哭吊香玉,花神终于感怀动容,便使香玉复生。
黄生死后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无意中被小道士砍斫而去。
白牡丹和耐冬于是也相继死去。
复述情节通过学生复述情节,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也为接下来分析人物形象打好基础。
环节三围绕“至情”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体味文章蕴含的情感美,形象美。
(1)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找学生翻译此段。
(2)品读,寻觅至情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问题1:聊斋先生是如何评价这个发生在凡人和花仙之间的爱情呢?能否用原文回答?爱慕,叹惋情之至者,鬼神可通板书:至情问题引导2:在香玉、黄生和绛雪的故事中,这种“至情”体现在哪些文字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交流后板书:黄生:至情感天,视死如生香玉:为爱而生,因爱殉情绛雪:默默付出,以身相殉黄生:爱是至真至诚香玉:爱是勇敢坚贞绛雪:爱是隐忍克制学生诵读课文中的相关细节:黄生邂逅香玉,“爱慕弥切”,感动了香玉,两人往来情感日深,“一日之去,如千里之别”。
香玉被人掘走,黄生作哭花诗50首“日日临穴涕夷”,“冷雨幽窗,苦怀香玉,辗转床头,泪凝枕席”。
展现他对一往情深的至情。
此情感动了花神,使变为花鬼的香玉,回到黄生身边,黄生细心培植和呵护,一年之后香玉复生,“款洽一如从前”。
通过品读最后一段,找出作者的情感倾向,纲举目张,整个作品解读都统摄在这个中心之下。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理清情节,通过品读至情文字,感受作品所蕴含的人情美,形象美。
为下一步理解写作意图做好铺垫。
环节四探究写作意图,理解作品悲剧性审美意蕴问题引导:为爱而生,至真至诚,至善至美,我们很希望有情人能终成眷属,但作品为什么却是“一去(1)引导学生诵读香玉重生的部分投影显示文本,并设计思考问题,重点思考“流连”“俨然”“飘飘欲下”等词语投影显示教师修改删除后的文本提示学生思考:这段文字的描绘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感受到学生诵读,感受香玉复生的画面美、诗意美。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4《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作业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年级:姓名:《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__①__。
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诗画不分家。
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__②__。
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
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
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
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
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引用、比喻、夸张B.对偶、反复、排比C.对偶、夸张、拟人D.排比、引用、比喻【答案】D [“也仿佛一条长河”使用了比喻手法;“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使用了引用手法;“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使用了排比手法。
]2.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①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 ②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①原文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并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改成长句后,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第4课)《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寂寞蒲松龄文河郎蒲松龄是寂寞的。
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是19岁那年在县、府、道连考了三个第一,成为一名秀才。
这的确很牛,算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了。
但此后他的社会身份却一直是一个秀才。
作为一个男人,他热衷功名。
他对自己的身份一直耿耿于怀,相当的不满意。
于是,在他的诗文中我们就经常看到他牢骚满腹了。
在生活态度上,他与陶渊明不同,对于陶渊明而言,田园生活是一种如鱼得水的回归;在功名利禄上,他与曹雪芹不同,对于曹雪芹而言,荣华富贵是一种过眼云烟的虚幻。
蒲松龄在心理上和生活上都不如意。
“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聊斋志异》),一个深陷孤寂之中的人内心深处是不自觉地渴望着温暖的,在生理上和感情上都渴望着女人的滋润。
道理很简单,黑夜中的人格外需要灯火。
所以,他笔下的书生身居荒斋总有女人飘然而来以身相就。
他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这些女人是不可能心随意动招之即来的,于是,这些女人的本来面目就成了花妖狐魅。
《聊斋志异》中写得最好的是女人。
对蒲松龄来说,女人是一种臆想和安慰,是长夜中的梦。
而天亮的时候,梦就必须破了。
所以,在文章的最后,他又板着面孔,以太史公的口气讲了一通大道理。
现在看来,这是他作品的一个不伦不类的结尾。
他对女性是欣赏的。
在很大程度上,作为那样一个时代的男人,他对女人,也体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尊重。
但总的来说,他缺少曹雪芹的那种大爱和悲悯。
作家应该以慈悲为怀。
他在才华上是不输于曹雪芹的,一个作家应有的想象力、虚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都屈指可数。
他的那些最优秀完美之作当然是从艺术性的角度来讲是那些用曲折入微、姿态横生的笔触描写男女情事的篇什,而不是那些所谓针砭现实的东西。
他的真正价值在于他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而不是他所反映出的现实。
纳博科夫说,艺术所作的存在价值与社会性无关。
纳博科夫向来目下无尘,他很偏激(偏激是否就是独特),但这句话却很有见地。
《聊斋志异》之《香玉》、《王六郎》【积累整合】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2)昔日佳作,今成谶()语矣(3)生因把袂,相向汍()澜(4)君恶作剧,使人创痏()(5)遂相谈 ()(6)饮则酹地()(7)果闻唼呷有声()(8)愧无腆()物,仅有卮酒(9)众乃折柬抱襆,争来致赆()(10)欻()有羊角风起(11)余乡有林下者,家綦()贫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胶州黄生,舍()读其中(2)每使邀绛雪来,辄不至,生以为恨( )(3)何之()以袖拭泪(4)乞早见()示,仆将抱植家中(5)愀然()曰:“妾有大难!君急往尚得相见;迟无及矣。
”(6)俾()香玉复降宫中。
(7)归后,以金遗()道士(8)此我生期,非死期也,何哀为()(9)如不弃,要当以为长()耳(10)明日,许货()鱼,益沽酒(11)祖()送出村3、文学常识填空。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聊斋志异》是一部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这类作品以等篇最有代表性。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
有代表性的篇章有等。
《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
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等。
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等。
4、《聊斋志异》中有许多像“盗泉之水,一掬亦污也”这样的精彩语录,你还能写出几句吗?【文本助读】5、“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花大如盘,俨然有小美人坐蕊中,裁三四指许;转瞬飘然欲下,则香玉也。
《香玉》译文崂山下清宫,院内有耐冬树木高达两丈,好几十围粗(两手姆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一株牡丹高达一丈多,花开的时候璀璨似锦。
胶州的一位姓黄的书生,在下清宫住宿读书。
一天,黄生从窗外开间一个女子,穿着白色的衣服掩映在花丛之中。
他心中疑惑:这深山道观怎么会有这少女出现呢?于是开门出去,想看个究竟,女子已经不见了?从此,黄生经常看见这白衣女郎(但每次都找不到她)。
于是黄生决定偷偷的隐身树丛之中,等候着这位姑娘的到来。
不大一会,果然见那白衣姑娘又和一位红衣姑娘一起来了,远远地望,具可谓艳丽双绝。
她们二人慢慢地越走越近,忽然,那红衣姑娘向后退了两步,说:“这里有生人!”。
黄姓书生急忙从树丛中钻出来。
两位女郎大惊,急忙往回奔跑,袖裙飘拂,香气洋溢,沁人肺腑。
黄生追过一堵短墙,发现她们已踪影皆无。
黄姓书生对那位姑娘的爱慕之情更加强烈,于是取来笔墨,在树下题短诗一首:无限相思苦,含情对短窗。
恐归沙吒利,何处觅无双。
黄姓书生回到房间,冥思良久,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那白衣姑娘忽然进来了,黄姓书生又惊又喜,急忙站起身来迎接。
她微微一笑,说道:“你刚才简直象个气势汹汹的强盗;看了你的诗,才知你乃风雅之士,和你见一面也无所谓。
”黄姓书生问那姑娘的生平,她说:“我小字香玉,原籍平康里。
被道士封闭在山中,实非所愿。
”黄姓书生问:“那道士叫什么名字?我一定为排忧解难。
”女郎说:“不必了,其实道士也不敢强逼我什么。
在这里若能够长期和(你这样的)风流之士幽会,也不错啊!”黄姓书生又问那红衣姑娘,她说:“她是我的义姐,名叫绛雪。
”二人越谈亲密,情意缠绵,不觉东方已渐红,晨光将至。
香玉急忙起身,说:“贪图欢乐竟然忘记天明了。
”一边穿衣换靴,一边说:“妾身(做了首诗)酬谢郎君诗作,不要取笑我啊。
良夜更易尽,朝遂已上窗。
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黄姓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握住香玉的手腕,说:“你真是秀外惠中,令人爱而忘死啊。
想到你离开一天,真如千里之别。
你有时间一定要来,不必非等到晚上啊。
”香玉答应了他,从此,每天夜里必来与黄姓书生相会。
黄姓书生多次请香玉邀绛雪同来,但绛雪总不来,黄姓书生心里有些埋怨。
香玉说:“我姐姐性情冷漠,不象我那么性情。
让我慢慢地劝她,你不用着急。
”一天晚上,香玉脸色惨然的进门说:“郎君陇右尚且守不住,还要期望蜀地么?现在要长久诀别了”黄姓书生急忙追问究竟,香玉说:“此乃天意,难以给你说明白。
以前的佳作,现在应验了。
‘佳人已成沙吒利,义士今无古押衙’,可以为妾身咏唱啊”。
黄姓书生再问,香玉只是呜咽,什么也不说。
直到天明,香玉才恋恋不舍地走了。
黄姓书生感到非常奇怪。
第二天,即墨一位姓蓝的人带人来下清宫游玩,见到院中有一株白牡丹,非常喜欢,就向寺里的人索求,于是说把棵白牡丹掘出来移走了。
黄姓书生这才悟到,香玉是花仙,非常惆怅惋惜。
过了几天,他听说蓝氏把白牡丹移到家中,当日就枯萎了。
他伤心痛恨至极,作了《哭花》诗五十首,每天都要到牡丹穴处凭吊。
有一天,黄姓书生凭吊完正要回去,远远的看见看见红衣姑娘挥泪穴侧。
黄姓书生慢慢地走近她,她也不回避。
黄生于是拉着她的衣袖请她到屋里去,她也答应了。
她叹息说:“可怜我们从小就是姐妹,忽然一天就断绝了!听说你悲不欲生,更增加了我的悲恸。
假如眼泪能堕入九泉之下,此等诚意也许可使香玉再生吧。
可她已死多日,神气已散,仓促之间怎么能和我们两人一起谈笑呢呢?”黄姓书生说:“小生命薄,妨害了情人,应当也无福消受你们这两位美人,以前频频劳烦香玉表达出我心中隐藏的愿望(请你来),怎么再也不来了啊”绛雪说:“我总认为年少书生,十之有九薄幸之人;没想到原来你是守情的人啊。
但是妾身和你交往,是为了情而不是欲望,如果要让我日夜和你共寝,亲身做不到。
”说完就要告别而去。
黄姓书生说:“香玉长离,让我睡觉和吃饭都要废除了。
想要你能稍停留一下,也可使我稍微感到宽慰,何必这样决绝呢?”绛雪才留了下来,天明才离开。
好几天都没有再来,黄姓书生深切的还念香玉,在床头辗转难眠,留泪打湿了枕席。
他披衣而起,在灯下吟诵:山院黄昏雨,垂帘坐小窗。
相思人不见,中夜泪双双。
诗完成自后独自吟诵,忽然听窗外有人道:“作诗不能无有唱和。
”听话音,是绛雪啊。
开门让她进来,绛雪看了诗,即刻续吟道:连袂人何处?孤灯照晚窗。
空山人一个,对影自成双。
黄姓书生读了,潸然泪下。
埋怨她来的次数太少了。
绛雪说:“我不能象香玉妹妹那样热情,只能稍解你的寂寞罢了。
”黄姓书生想和她亲热,说:“与你相见我就很高兴了,不必拘泥于此”从此,每当寂寞无聊时,绛雪总是前来陪伴他。
来了就和他宴饮唱和,有时不休息就要回去,黄姓书生也随她去了。
对她说:“香玉是我爱妻,绛雪是我良友啊。
”每次都想问她:“你是院中第几株?希望你早告诉我,我好小心地移到家中,免得你象香玉一样被恶人夺去,遗恨百年。
”绛雪回答说:“故土难移,告诉了你也没有用处。
你的妻子尚且不能最终和你在一起,何况是朋友呢?”黄姓书生不听她的,强拉着绛雪的手到院子里,每到一棵牡丹旁就问:“这是你吗?”绛雪不回答,只是掩口而笑。
光阴荏苒,新年到了,黄姓书生要回家过年了。
在家里,二月的一天,他忽然梦到绛雪来到他身边,惆怅地说:“妾身大难临头了。
你如果能急速前来,我们还能相见;迟了就见不到了。
”黄醒后十分惊异,急忙命家人备马,星夜赶往下清宫。
原来道士将建造房屋,有一棵耐冬树,妨碍建房,工匠们正准备砍伐它。
黄姓书生急忙上前阻止了。
这天夜里,绛雪来到房中向黄姓书生道谢。
黄姓书生笑着说:“以前你不把实情告诉我,才遭此横祸。
今天我已知道了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你不来我这儿,我就用拿着火绳烤你了。
”绛雪说:“我就知道你会这样做的,所以才不敢把实情告诉你。
”二人相对坐了一会,黄姓书生说:“今日而对良友,更加思念美丽的妻子了。
好久没有哭香玉了,你能和我一块去哭她一场吗?”绛雪答应,二人一同来到牡丹穴处,洒泪凭吊。
直到黎明,绛雪收泪,劝黄姓书生回去。
又过了几夜,黄姓书生正房中独坐,绛雪喜笑颜开地从外面进来,说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花神为你的至情所感动,让香玉再回下清宫了。
”黄姓书生忙问:“什么时候?”绛雪答道:“不知道,大约为期不远了。
”天明之后下了床,黄姓书嘱咐到:“请常来看我,不要让我经常孤寂。
”绛雪笑着答应了。
两天晚上都没有来,黄姓书生抱着耐冬树,摇动抚摩,连声呼唤绛雪的名字,但一点回声也没有。
黄姓书生无奈,回到屋里,拿起一条用艾拧成的火绳,对灯点上,就转身出去想去烧烤耐冬树。
绛雪急速闯来,伸手夺过艾绳扔掉,说道:“郎君恶作剧,让我受痛,应该和你断交!”黄姓书生笑着抱住她,还没坐好,香玉步态盈盈地走了进来。
黄姓书生一见,涕泪交加,急忙起身握住香玉的手。
香玉用一只手握住绛雪,相对悲哽。
等坐下来,黄姓书生握住香玉的手好象什么也没有抓住,象是自己攥起手一样,不由得惊讶的问她,香玉泫然回答:“以前我是花神,是有实体的;如今,我为花鬼,形体已散了。
今天虽然相聚,你只当做是梦中相会吧。
”绛雪说道:“妹妹,你来了可太好了。
我被你这一口子纠缠死了。
”于是飘然而去。
香玉款笑如前,但依偎之间,总感到好象是以身就影,黄姓书生悒悒不乐。
香玉也俯仰悲叹:“郎君用白蔹屑,再稍掺些硫磺,每天到我的穴处浇洒一次,明天此日我一定会报答你的恩情的。
”和书生告别离去。
第二天,去看原来生长的地方,又萌生出一丛牡丹来。
黄姓书生于是更加爱护,又在花棵周围作了栏杆加以保护。
香玉来到黄姓书生屋里,感激倍至。
黄姓书生告诉她要将牡丹移到家里去,香玉拒绝了,她说:“我体质虚弱,经不起反复折腾了。
况且万物生长各有一定的地方,我本不是生在你家,如果硬要违犯,反而减少寿命。
只要真诚相爱,相聚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黄姓书生埋怨绛雪不来。
香玉说“如果你一定要她来,我能教她来。
”于是她和黄姓书生挑到树下,香玉折了一根草茎作尺码,自下而上丈量到四尺六寸的地方,按在那里,让黄姓书生用两手搔挠。
不一会,绛雪就从背后出来了,笑骂说:“你这丫头,助纣为虐啊。
”牵着她一起进屋。
香玉说:姐姐不要责怪,你就暂时陪陪他吧,一年后就不会烦扰你了。
”从此就以此为常乐。
黄姓书生看着那株牡丹,一天天繁茂起来,春末已长到二尺多高。
他回家时,把金银留给道士,嘱咐他精心培养。
第二年四月到下清宫,有一朵花,含苞未放,正流离之时,花朵摇摇欲裂,不一会就开了,花大如盘。
花蕊之中俨然有一个小小的美人,才三四指大小,转眼之间,飘然而下,原来就是香玉。
香玉笑道:“我忍受着阴风苦雨等待着你,你怎么到的这样晚啊?”于是一起进屋。
绛雪也来了,笑道:“每天都代替别人做人家的妻子,今天幸好退后一步成为朋友了。
”于是宴饮谈笑,到了深夜,绛雪才离去。
两个人同寝,融洽的和从前一样。
后来黄姓书生的正妻去世了,书生于是进入山中不家了。
当时,牡丹已经大得像手臂一样。
黄姓书生每次指着那株牡丹说:“我他日寄魂于此,应该在你的左近啊”二女笑道:“郎君不要忘了你的话。
”后来十多年,黄姓书生忽然病倒。
他的儿子闻讯而来,面对着他伤心。
黄姓书生笑说:“这不是我的死期,而是我的生期,有什么可伤心的呢?”又对道士说:“他日若见牡丹下有红色的花芽生出来,又是一放五叶的,那就是我。
”说罢,再不说话了,他的儿子载着他回家,就去世了。
第二年,果然牡丹花下有花芽生出,而且叶子恰好是五个。
道士非常惊异,更加用心浇灌它。
三年后,高达几尺,花翠挺秀,但始终不见开花。
老道士死后,他的子弟不知爱惜,又见它始终不开花,就把它砍掉了。
没想到,那株白牡丹很快就枯萎而死,那株耐冬树木也相继死去了。
异史氏说:“情到极致,鬼神可以通达,花以鬼跟从,人以魂寄托,不是他们纠葛于感情的深沉么?一个人死去,两个人为他殉情,即使不是坚贞无比,也是为情而死。
人不能坚贞,也是他的感情不专注啊。
孔子读唐棣而说‘未思’,是真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