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4 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青岛版(六年制)
- 格式:docx
- 大小:25.67 KB
- 文档页数:3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二年级上册14.《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教学设计《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是青岛版六制二年级上册《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单元的第三课时。
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物品来源,初步认识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继续探究有关动植物资源的内容。
教材由两个活动组成:1. 动物和植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教科书展示了两幅图片:一副是植物及其产品;一副是动物及其产品。
两位同学的对话分别指向于动物和植物的用途。
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动植物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哪些用途,从而认识到动植物之于人的重要意义,生发对大自然恩馈的感激之情。
观察学习用品,说一说制作它们用到了哪些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
教科书中的两名同学分别对日常的学习用品进行甄别判断,叙说各种学习用品分别来自于动物还是植物。
目的是通过言说动植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人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我们应关心珍爱动物和保护环境。
同时,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动植物资源用途的广泛。
【学生分析】动植物资源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二年级学生对身边的资源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课标中也明确指出1-2年级需要达到“说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初步树立珍稀动植物资源的意识”的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物品来源,初步认识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珍惜动植物资源,热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物品来源,初步认识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指导学生利用感官等工具,观察记录生活中的动植物,并做简单分析记录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生活中的身边的动植物资源中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惜动植物资源,热爱大自然。
【重难点】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物品来源,初步认识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
12 我们的食物教学目标1.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食物来源,初步认识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利用感官观察、记录生活中的食物。
3、愿意在观察生活中的食物来源过程中合作交流,体会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4、懂得要珍惜动植物资源,热爱大自然。
过程与方法1. 创设情景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2. 小组自主合作互助学习教学重点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前准备记录一天中自己吃的食物、常见食物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常吃些什么食物呢?(生答)看来,同学们对食物都很感兴趣,那关于食物,还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师并随机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我们的食物二、新课学习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同学们,老师让你们记录了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现在谁能说说你吃了些什么?(学生简单汇报)教师适时把学生的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总结板书:馒头米饭面条……(面食)白菜豆角西红柿……(蔬菜)鸡肉鱼肉猪肉……(肉类)等。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看出大家很喜欢美食。
是啊,因为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
那么,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2.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同学们,当你在尽情地品尝美味的时候,可曾想过制作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讨论。
(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2)(简单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植物动物微生物是的,我们的食物,不论是肉食、素食,还是一些新型食品,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自然。
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
3.我们来给食物分类。
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食物如此丰富,大家能把这丰富的食物分类吗?(学生根据想法简单汇报)师: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很多,接下来每个小组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给食物分类吧!小组活动,学生将带来的食物、图片以及知道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身边的动植物资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物品来源。
(2)初步认识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利用感官等工具,观察记录生活中的动植物,并做简单分析,记录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生活中的身边动植物资源时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2)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感官等工具,观察记录生活中的动植物,并做简单分析,记录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毛笔、铅笔、本子、书包、布笔袋。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结合前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动物和植物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吗?学生:动物可以提供鸡蛋,肉等,植物可以提供衣服,果实等。
二、动植物资源用处广1.谈话:你知道桑树有哪些用途吗?我们比一比,看谁想到的多?(以桑树为例让学生知道植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资源。
)学生:桑树的叶子可以饲养蚕宝宝,而蚕可以为我们提供丝绸,间接为我们在提供物品。
而桑葚、木浆纸、家具是桑树直接在为我们提供物品。
2.谈话:你知道山羊有能为我们人类提供什么吗?我们像刚才对桑树一样尽可能多的找一找吧。
(以羊为例让学生知道动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资源。
)学生:山羊可以生产奶和奶制品。
羊毛可以制作棉鞋,还可以纺成毛线。
羊角可以制作梳子。
引导学生寻找动植物还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帮助学生建立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动植物的概念。
激发学生珍惜动植物资源,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小结:像桑树和山羊这样能为我们提供物品的,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作资源。
3.说一说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展示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
谈话:和同学们讨论一下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吧?试着完成下面的记录表格。
小结:像粮食、树木、蔬菜、水果等都是植物资源;像马、羊、鸭、鱼等都是动物资源。
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还比较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内容,包括《动物感知环境》《太阳和月亮》《植物的生活》《生活中的工具》四个单元。
教材注重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知道太阳和月亮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了解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 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
学会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寻找答案。
3. 科学态度对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能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培养合作意识,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初步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常见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认识太阳和月亮的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使他们能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措施1.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2.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教案目录1.第一课:《我们身边的植物》2.第二课:《观察小动物》3.第三课:《有用的工具》4.第四课:《天气与生活》5.第五课:《水的秘密》6.第六课:《奇妙的石头》7.第七课:《有趣的树叶》8.第八课:《我们的家园》一、第一课:《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
2.新课: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等。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二、第二课:《观察小动物》教学目标:1.了解小动物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小动物行为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动物。
2.新课:讲解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记录小动物的行为特点。
三、第三课:《有用的工具》教学目标:1.了解工具的基本功能。
2.培养学生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工具的探索欲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关注工具的作用。
2.新课:讲解工具的基本功能,如剪刀、钳子、锤子等。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工具使用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第四课:《天气与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天气的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新课:讲解天气的基本特征,如晴、阴、雨、雪等。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物品来源。
(2)初步认识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感官等工具,观察记录生活中的动植物,并做简单分析,记录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生活中的身边动植物资源时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2)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感官等工具,观察记录生活中的动植物,并做简单分析,记录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毛笔、铅笔、本子、书包、布笔袋。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结合前两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动物和植物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吗?
学生:动物可以提供鸡蛋,肉等,植物可以提供衣服,果实等。
二、动植物资源用处广
1.谈话:你知道桑树有哪些用途吗?我们比一比,看谁想到的多?(以桑树为例让学生知道植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资源。
)
学生:桑树的叶子可以饲养蚕宝宝,而蚕可以为我们提供丝绸,间接为我们在提供物品。
而桑葚、木浆纸、家具是桑树直接在为我们提供物品。
2.谈话:你知道山羊有能为我们人类提供什么吗?我们像刚才对桑树一样尽可能多的找一找吧。
(以羊为例让学生知道动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资源。
)
学生:山羊可以生产奶和奶制品。
羊毛可以制作棉鞋,还可以纺成毛线。
羊角可以制作梳子。
引导学生寻找动植物还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帮助学生建立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动植物的概念。
激发学生珍惜动植物资源,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小结:像桑树和山羊这样能为我们提供物品的,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作资源。
3.说一说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展示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
谈话:和同学们讨论一下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吧?试着完成下面的记录表格。
小结:像粮食、树木、蔬菜、水果等都是植物资源;像马、羊、鸭、鱼等都是动物资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是宝贵的资源。
我们要珍惜动植物资源。
四、课堂活动
展示习题图片。
练习:我知道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用“——”连一连。
五、动植物资源就在我们身边
谈话:仔细观察我们课前准备的物品,说说它用到了哪些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
师总结:毛笔的毫毛来自动物,初用兔毛,后亦用羊、鼬、狼、鸡、鼠等动物毛。
笔管以竹或其它质料制成。
铅笔分为铅笔帽和铅笔杆两部分:铅笔帽外观装饰用料主要为聚酯材料,制作工艺可分为制模、胶印、组装等工序将其完成。
铅笔杆外观装饰用料主要有硝基纤维铅笔漆、印花油墨、电化铝箔、橡皮头和铝箍等。
本子是由树木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的。
书包的材料为帆布,皮革,来自植物资源。
布笔袋材料为牛仔布资源,来自植物。
六、课堂活动
1.谈话: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植物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多的资源,假如
没有动植物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大胆思考,积极发言。
学生:会被饿死,没有衣服穿等等。
2.谈话: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珍惜动植物资源。
拓展活动
谈话: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动植物资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家中的动植物资源吧。
【作业布置】
1.阅读本课内容。
2.把自己今天所学的知识和父母,朋友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