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 格式:ppt
- 大小:294.00 KB
- 文档页数:18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正确理解主要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明确公民在相关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主要内容1、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2、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3、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教学重点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实体法。
5、程序法。
教学难点1、增强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2、自觉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时数4学时参考资料1、《宪法学》(修订版),蒋碧昆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中宣部、司法部编选组:《邓小平论民主法制建设》,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实施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8、胡锦涛:《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9、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教学目的:学习我国宪法、实体法、程序法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学会面对和正确处理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1、宪法的特征和原则;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1、我国的国家制度;2、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授课对象:高职一年级学生课时安排:参考书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4、王利民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一、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一)宪法的特征1、宪法内容的根本性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表现在:(1)任何法律、法规都必须基于宪法而产生,法律、法规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的要求。
如果法律法规的内容与宪法相抵触或矛盾,那么,这种违宪的法律就不能发生效力,必须加以修改或宣布废除。
(2)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3、宪法修改程序的严格性: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才能通过。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于一切立宪和行宪活动的基本精神。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亦称主权在民原则,核心是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确认人民主权原则;通过确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以奠定人民主权原则实现的经济基础;明确肯定人民可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从而将人民主权原则贯彻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宪法确认了广泛的公民权利及其保障措施,保障和促进人民主权原则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