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档案74598
- 格式:docx
- 大小:12.18 KB
- 文档页数:9
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档案目录管理在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中,目录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医疗技术目录被分为三类,分别是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这些目录的管理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一类医疗技术目录一类医疗技术目录包括医学影像、临床各系统诊疗、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体表系统、麻醉和神经系统手术等。
这些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腰椎穿刺术和脑脊液置换术是神经系统的常用技术;关节穿刺术、关节腔灌注治疗和持续关节腔冲洗是肌肉骨骼系统的技术;拔甲治疗是体表系统的技术;局部浸润麻醉是麻醉技术的一种;颅骨和脑手术是神经系统手术的一部分。
二、二类医疗技术目录二类医疗技术目录包括介入治疗、心脏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神经内镜、内窥镜、激光治疗、超声刀、微波治疗、介入性肿瘤治疗、介入性神经治疗和介入性血管治疗等。
这些技术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操作。
三、三类医疗技术目录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包括器官移植、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核医学、放射治疗和心脏手术等。
这些技术需要高度专业的医疗人员和设备进行操作。
手术分级手术分级是指根据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不同等级,以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
手术分级一般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手术是指常规手术,如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
二级手术是指较复杂的手术,如心脏手术、肝脏切除术等。
三级手术是指高风险的手术,如脑部手术、心肺复苏等。
医师授权医师授权是指医疗机构授权医师进行某些特定的医疗技术操作。
医师授权需要医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
骨科手术分级授权表是医师授权的一种形式。
该表列出了不同等级的骨科手术和相应的授权医师等级。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该表进行医师授权管理。
淘汰和废止医疗技术目录清单医疗技术目录是根据医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的。
为了保证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定期淘汰和废止一些不再适用的医疗技术。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模版一、背景介绍医疗技术档案是指记录患者医疗过程中各种检查、检验、治疗等医疗技术数据的文件,是医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需要对这些档案进行管理,确保其完整、准确、保密,为医疗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因此,建立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技术档案的管理,确保医疗技术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为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适用范围为本院所有医疗技术档案的管理。
三、管理职责1、医务部门:负责医疗技术档案管理的规范制定、宣传和培训工作。
2、医院信息中心:负责医疗技术档案的电子化、存储、备份和恢复工作。
3、医疗部门:负责医疗技术档案的记录、管理、归档和保密工作。
4、护理部门:负责医疗技术档案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四、档案管理流程1、档案的登记: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就诊时,将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医疗技术数据进行登记,并在患者出院时确认无误,确保患者信息的完整和真实性。
2、档案的存储:医院应当为所有患者的医疗技术档案建立电子档案,并进行备份和恢复。
纸质档案应当按照规定分类归档,确保档案的安全保存和易于查找。
3、档案的更新: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对患者的医疗技术数据进行更新,反映治疗效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档案的归档:患者出院或者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当将其档案归档,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类,保证档案的安全存储和易于查阅。
5、档案的保密:医院应当严格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医疗技术数据的保密性。
医护人员应当制定保密协议,确保医疗技术数据不被泄露。
五、档案管理制度1、档案登记制度:医护人员应当在就诊时对患者进行登记,并逐步完善患者的医疗技术数据,避免遗漏或重复登记。
2、档案存储制度:医院应当建立电子医疗技术档案,并对其进行备份和恢复,同时按照规定归档纸质档案,确保档案的安全存储和易于查找。
3、档案更新制度: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对患者的医疗技术数据进行更新和归档,反映治疗效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个人医疗技术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个人医疗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个人医疗技术档案是指记录个人在医疗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医疗技术、诊疗方案、医疗结果等信息的档案。
第二章管理原则第四条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坚持保密原则,确保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第六条坚持科学管理、规范操作、提高效率的原则。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七条医疗技术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个人医疗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工作。
第八条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个人医疗技术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医疗人员负责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个人医疗技术档案资料。
第四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十条个人医疗技术档案的收集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收集内容应完整、真实、准确。
(二)收集时间应从患者就诊开始,直至诊疗结束。
(三)收集方式包括电子文档、纸质文档等。
第十一条个人医疗技术档案的整理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按照档案类别、时间顺序进行分类。
(二)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审核、校对,确保其真实、准确。
(三)对归档的档案资料进行编号、登记,建立档案目录。
第五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十二条个人医疗技术档案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按照档案类别、时间顺序存放,确保档案安全。
(二)实行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档案保管情况。
(三)加强档案保密,防止档案丢失、损坏和泄密。
第十三条个人医疗技术档案的利用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档案查询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患者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二)档案利用者应具备相应的权限,不得随意复制、传播档案内容。
(三)档案利用过程中,应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六章档案销毁第十四条个人医疗技术档案的销毁应遵循以下要求:(一)档案销毁前,应经档案管理部门审批。
(二)销毁档案时应采用符合国家规定的销毁方式。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一、医疗技术档案管理范围医疗技术档案包括:新技术、新项目档案;限制性医疗技术档案(包括:国家级限制性医疗技术档案及省级限制性医疗技术档案)二、医疗技术档案管理资料范围:1.医疗技术常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文件。
2.新技术、新项目申报材料(包括新开展技术可行性评估报告)、批准文件、过程监督资料;总结以及纳入常态管理材料;3.限制性医疗技术备案资料;限制性医疗技术备案确认书;限制性医疗技术质量追踪、监管评估材料;限制性医疗技术人员资格授权材料;限制性医疗技术总结评估报告等三、材料必须真实反映情况,证书、文章、批文有原件,档案不得随便修改。
四、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圆珠笔书写,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五、所有档案资料应登记、分类、编号,并由专人保管。
保存安全,防虫、防潮、防遗失。
六、归档资料中的质控资料及操作规程的保存期限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保存评审周期内的资料。
七、查阅或外借科室档案必须经管理人员或科主任同意才准许。
八、上述档案亦可存入计算机,并按上述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未经允许,不得任意打开,或用加密措施保护档案安全。
九、过期作废的档案必须收回,防止误用。
医疗技术评估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管理,根据原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取消第三类、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规定,实施医疗技术的动态管理和评估,实现全程监控,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一、新技术、新项目评估各科室对于新技术、新项目,一经开展即应完善对疗效的评价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使其更加完善。
认真记录病历资料,随访观察疗效。
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当年内应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评估分析,开展次年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分析。
定期总结病历,与常规操作进行比较。
检索文献、查阅资料,与其它医院进行比较。
根据开展情况写出总结评估分析报告,并上报医务科备案。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疗技术及其相关档案的管理。
第三条医疗技术管理档案是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风险管理的依据,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档案管理原则第四条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完整性:确保医疗技术档案的完整性,不得遗失、损坏或篡改;2. 真实性:档案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伪造、篡改;3. 保密性:对涉及患者隐私、医疗技术秘密的档案,应严格保密;4. 规范性: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
第三章档案管理职责第五条医疗技术档案管理职责如下:1. 院长负责领导全院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工作;2. 医疗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3. 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医疗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4. 医务人员负责提交医疗技术档案,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四章档案管理内容第六条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内容主要包括:1. 医疗技术准入申请及审批材料;2.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流程、标准;3. 医疗技术培训、考核、评价资料;4.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记录;5. 医疗技术相关风险防范措施;6. 医疗技术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记录;7. 医疗技术安全、质量、效果评价资料;8. 医疗技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第五章档案管理流程第七条医疗技术档案管理流程如下:1. 医疗技术管理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2. 科室负责人根据制度要求,组织科室医务人员收集、整理医疗技术档案;3. 医疗技术管理部门对收集的档案进行审核、整理、归档;4. 医疗技术管理部门对档案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更新;5. 医疗技术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一、医疗技术档案管理范围医疗技术档案包括:新技术、新项目档案;限制性医疗技术档案(包括:国家级限制性医疗技术档案及省级限制性医疗技术档案)二、医疗技术档案管理资料范围:1. 医疗技术常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文件。
2. 新技术、新项目申报材料(包括新开展技术可行性评估报告)、批准文件、过程监督资料;总结以及纳入常态管理材料;3. 限制性医疗技术备案资料;限制性医疗技术备案确认书;限制性医疗技术质量追踪、监管评估材料;限制性医疗技术人员资格授权材料;限制性医疗技术总结评估报告等三、材料必须真实反映情况,证书、文章、批文有原件,档案不得随便修改。
四、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圆珠笔书写,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五、所有档案资料应登记、分类、编号,并由专人保管。
保存安全,防虫、防潮、防遗失。
六、归档资料中的质控资料及操作规程的保存期限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保存评审周期内的资料。
七、查阅或外借科室档案必须经管理人员或科主任同意才准许。
八、上述档案亦可存入计算机,并按上述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未经允许,不得任意打开,或用加密措施保护档案安全。
九、过期作废的档案必须收回,防止误用。
医疗技术评估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管理,根据原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取消第三类、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规定,实施医疗技术的动态管理和评估,实现全程监控,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一、新技术、新项目评估各科室对于新技术、新项目,一经开展即应完善对疗效的评价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使其更加完善。
认真记录病历资料,随访观察疗效。
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当年内应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评估分析,开展次年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分析。
定期总结病历,与常规操作进行比较。
检索文献、查阅资料,与其它医院进行比较。
根据开展情况写出总结评估分析报告,并上报医务科备案。
浅谈医疗技术档案管理作者:王英秀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14期摘要:医院医疗技术档案是指医院在医药卫生技术活动中及防病治病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据、声像、图表、软盘等各载体,并且按照定的归档制度集中起来保管的文件材料医疗技术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
使医疗技术档案好地服务于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笔者从医疗技术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入手,探讨了如何加强医疗技术档案的收集与归档,最后谈一谈医疗技术档案的鉴定和利用。
关键词:医疗技术档案;重要性;收集与归档;鉴定和利用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1 加强对医疗技术档案重要性的认识1.1 医疗技术档案的特点医疗技术档案主要有四。
特点:第一是真实性。
因为医疗技术档案是在医院的医学技术和防病治病中产生的,它不仅真实记录和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活动,而且能够真实地说明医院医疗技术活动的历史过程。
第二是实用性。
医疗技术档案是经过收集、分类、鉴定等科学方法形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有价值的文件体系,以保证在人们需要时提供查阅和参考。
第三是保密性。
对某些有特殊价值的医疗技术档案要根据国家保密法确定其保密等级,并正确处理好利用和保密的关系。
第四是专业性。
医疗技术档案是在医院科研活动中形成的,而医学专业又发展到二百个分支,各分支又各有特点,因此,要求从事医疗技术档案管理的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
1.2医疗技术档案的作用医疗技术档案真实地记载了人们的医疗技术思想、医疗技术方法和医疗技术经验,是广医务人员劳动的结晶,它能为科研管理机构和医疗技术人员在进行科研管理、医疗技术决策、科学研究、技术交流、经验总结等方面提供信息和依据,起到凭证和参考作用。
2加强医疗技术档案的收集与归档2.1医疗技术档案的分类医院医疗技术档案的分类要根据医疗技术档案的性质、内容、特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把医疗技术档案划分成一定的类别,使之能正确反映出产生些档案的历史条件和工作活动的真实面貌,达到便于保管和充分利用医疗技术档案的目的。
LOGO
医疗技术人员技术档案
类别:
姓名:
编号:
日期:
说明
1、本档案为医师、技师类人员个人入职时建立,必须使用黑色水笔如实填写。
2、封面:类别指医师或技师;编号由医务科进行填写;日期为初次填表时间。
3、专业技术职务:技师需填写职务名称及编号;医师只填写职称名称。
4、医师证编号及时间:获得医师资格证人员编写。
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院外规培填写培训周期、医院名称及成绩,院内规培填写每次轮转时间及科室名称及成绩,培训形式填写院内或院外。
6、技术资格授权情况:指有创操作、手术级别、麻醉级别、限制类医疗技术(介入、关节置换、内镜等)、心电图诊断、POCT等,须有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授权。
7、专业岗位培训:指急诊、重症监护、母婴技术、介入、内镜、大型设备等专业岗位的培训。
8、医师、技师应及时将最新个人档案资料提交医务科存档;个人信息发生变更时,需及时到医务科进行更新补充。
9、个人档案资料包括:小2寸电子版免冠彩色照片、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资格证、执业证、职称证、进修证明、荣誉证、专利证、论文/专著、专业学会聘书等资料复印件。
10、本档案由医务科存档,每年集中更新完善一次。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一、档案管理范围:凡是以下材料应收集归档:
1、医疗新技术的法令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
2、医疗新技术的计划、总结。
3、医疗新技术常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文件。
4、医疗新技术质量调查和监督检查中形成的文件。
5、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来信来访调查分析,医疗事故鉴定书和处理意见。
6、新疗法、新技术的鉴定及实施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二、材料必须真实反映情况,证书、文章、批文有原件,档案不得随便修改。
三、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圆珠笔书写、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任意抽样或遗失,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四、所有档案资料应登记、分类、编号,并由专人保管。
保存安全,防虫、防潮、防遗失。
五、归档资料中的质控资料及操作规程至少应保存五年。
销毁前必须经科主任批准。
六、档案资料多时,为便于查阅可建立索引。
七、查阅或外借科室档案必须经管理人员或科主任同意才准许。
八、上述档案亦可存入计算机,并按上述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未经允许,不得任意打开。
或用加密措施保护档案安全。
九、过期作废的档案必须收回,防止误用。
科室档案包括科室人员档案、质控档案、技术档案、行政档案、档案管理条例等。
医疗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一、医疗技术档案管理范围医疗技术档案包括:新技术、新项目档案;限制性医疗技术档案(包括:国家级限制性医疗技术档案及省级限制性医疗技术档案)二、医疗技术档案管理资料范围:1.医疗技术常规、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文件。
2.新技术、新项目申报材料(包括新开展技术可行性评估报告)、批准文件、过程监督资料;总结以及纳入常态管理材料;3.限制性医疗技术备案资料;限制性医疗技术备案确认书;限制性医疗技术质量追踪、监管评估材料;限制性医疗技术人员资格授权材料;限制性医疗技术总结评估报告等三、材料必须真实反映情况,证书、文章、批文有原件,档案不得随便修改。
四、档案资料应注意完整、规范、保密,不得用圆珠笔书写,不得用热敏打印纸,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五、所有档案资料应登记、分类、编号,并由专人保管。
保存安全,防虫、防潮、防遗失。
六、归档资料中的质控资料及操作规程的保存期限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保存评审周期内的资料。
七、查阅或外借科室档案必须经管理人员或科主任同意才准许。
八、上述档案亦可存入计算机,并按上述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未经允许,不得任意打开,或用加密措施保护档案安全。
九、过期作废的档案必须收回,防止误用。
医疗技术评估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管理,根据原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取消第三类、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相关规定,实施医疗技术的动态管理和评估,实现全程监控,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一、新技术、新项目评估各科室对于新技术、新项目,一经开展即应完善对疗效的评价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使其更加完善。
认真记录病历资料,随访观察疗效。
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当年内应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评估分析,开展次年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分析。
定期总结病历,及常规操作进行比较。
检索文献、查阅资料,及其它医院进行比较。
根据开展情况写出总结评估分析报告,并上报医务科备案。
欢迎阅读医疗案一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一、组织领导成立医疗技术管理领导审查小组:组长:樊向阳副组长:刘国良成员:刘淑芳金建新薛利花尹立森12、;345678910新医疗技术业务的引进(包括新的诊疗设备的使用)(二)专项技术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医疗机构方可临床应用的现有技术项目。
专项技术的项目目录、准入标准和应用规范,由市卫生局公布(未公布之前,为医院现有的技术),可以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相应常规技术的临床应用。
医务人员不得将获准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和专项技术在其他机构进行临床应用,但紧急救援、急诊到自己任职的医院以外行医的,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被直接鉴定为医疗事故。
(三)常规技术是指专项技术以外的其他现有技术项目。
(四)医院应当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医疗技术项目。
1、将新技术项目转为专项技术或者常规技术项目;23451231、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2、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3、经护士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执业护士证书》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三、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和专项技术临床应用(一)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和专项技术临床应用的,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上报市卫生局:1、项目申请书;2、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开展该项技术的相关设备和设施情况、学科和人员资质条件以及其他支撑条件、技术需求状况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内容;3(二)12345规范,月底前,(三)报告审批程序如下:1.科室讨论、科主任签字;2.医政科初审(一般新医疗技术业务);3.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4.院领导审批(重大新医疗技术业务项目);5.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新的诊疗科目和其它要求报批的新医疗技术(四)特别规定:1.属紧急救治病人的一般新医疗技术业务(如请外院专家手术),可直接报告医政科备案后施行;2.新医疗技术业务的报批被视为新医疗技术业务评奖的必要条件;3.对违反本制度者,以“非法执业”论处,暂停相关责任人的执业活动。
医疗技术管理档案涟水县第三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一、组织领导成立医疗技术管理领导审查小组:组长:沈建国副组长:朱兵成成员:胡海梅谢中志王肖奇张海霞二、技术管理(一)本制度所指的医疗技术,分为新技术和现有技术。
其中,现有技术包括专项技术和常规技术。
新技术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下列项目:1、临床上全新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手段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包括新的诊疗设备的使用);3、常规诊疗技术的新应用(包括药物);4、新的疾病或病型的发现与诊治;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6、组织、器官移植技术项目;7、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8、超出当前诊疗常规规定范围的其它技术业务。
9、常规诊疗技术核心内容的改进和完善10新医疗技术业务的引进(包括新的诊疗设备的使用)(二)专项技术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医疗机构方可临床应用的现有技术项目。
专项技术的项目目录、准入标准和应用规范,由市卫生局公布(未公布之前,为医院现有的技术),可以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相应常规技术的临床应用。
医务人员不得将获准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和专项技术在其他机构进行临床应用,但紧急救援、急诊抢救的情形除外。
医务人员使用未经许可诊疗技术,或执业医师未经批准到自己任职的医院以外行医的,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被直接鉴定为医疗事故。
(三)常规技术是指专项技术以外的其他现有技术项目。
(四)医院应当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医疗技术项目。
1、将新技术项目转为专项技术或者常规技术项目;2、将专项技术项目转为常规技术项目;3、取消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项目。
4、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分为新技术临床试用准入和现有技术临床应用准入。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应当遵循科学、安全、先进、合法以及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原则。
5、新技术临床试用或者专项技术临床应用时,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医院应当立即暂停临床应(试)用并上报市卫生局:1)发生重大医疗意外事件的;2)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3)技术支撑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消失的。
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师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年姓名性别科室号执业证号号目录一、个人基本情况二、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记录三、出勤率考核记录四、参加科研登记表五、进修学习情况(包括业余进修学习)登记表六、论文发表及交流登记表七、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八、基础医疗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九、专业理论考核成绩十、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十一、获奖情况登记附件1:医师执业证书电子版附件2:毕业证书电子版附件3:医师书电子版附件4:专业技术准入证书电子版附件5:学位证书电子版附件6:职称证书电子版附件7:其他相关证书电子版填表说明此电子档案为医师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期间唯一医疗技术档案,由所在科室主任每年填报一次,并将电子版发送至医务部备案。
若工作过程中出现医师资质及相关情况变动者,则第二年由科室考核小组考核后由科室主任对此电子档案作出修改补充,并提供修改、补充的原始支撑材料作为附件,然后再将此电子档案上报医务部备案。
若医师资质及相关情况没有变化者,则由科室主任按表中规定每年考核一次,上报医务部备案,而不用重新提供支撑材料。
科室主任由科室考核小组及医务部共同考核,两部门双签名。
一、个人基本情况:考核方法:由科室考核小组每年考核一次。
考核方法:由科室考核小组按每年排班表统计。
考核方法:考核对象:1—10年医师,由所在科室组织考核,成绩上报医务部备案。
考核方法:考核对象:1—10年医师,由所在科室组织考核,成绩上报医务部备案。
考核方法:由科室考核小组考核,每年考核一次。
考核对象:所有正高职称以下专业技术人员。
成绩上报医务部备案。
考核方法:由科室考核小组考核,每年考核一次。
考核对象:所有正高职称以下专业技术人员。
成绩上报医务部备案。
附件1:医师执业证书电子版:附件2:毕业证书电子版:附件3:医师书电子版:附件4:专业技术准入证书电子版:附件5:学位证书电子版:附件6:职称证书电子版:附件7:其他相关证书电子版:。
医
疗
技
术
管
理
档
案
涟水县第三人民医院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医疗技术管理领导审查小组:
组长:沈建国
副组长:朱兵成
成员:胡海梅谢中志王肖奇张海霞
二、技术管理
(一)本制度所指的医疗技术,分为新技术和现有技术。
其中,现有技术包括专项技术和常规技术。
新技术是指在我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包括下列项目:
1、临床上全新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手段
2、使用二、三类医疗器械的诊断和治疗项目(包括新的诊疗设备的使用);
3、常规诊疗技术的新应用(包括药物);
4、新的疾病或病型的发现与诊治;
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6、组织、器官移植技术项目;
7、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8、超出当前诊疗常规规定范围的其它技术业务。
9、常规诊疗技术核心内容的改进和完善
10新医疗技术业务的引进(包括新的诊疗设备的使用)
(二)专项技术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医疗机构方可临床应用的现有技术项目。
专项技术的项目目录、准入标准和应用规范,由市卫生局公布(未公布之前,为医院现有的技术),可以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相应常规技术的临床应用。
医务人员不得将获准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和专项技术在其他机构进行临床应用,但紧急救援、急诊抢救的情形除外。
医务人员使用未经许可诊疗技术,或执业医师未经批准到自己任职的医院以外行医
的,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被直接鉴定为医疗事故。
(三)常规技术是指专项技术以外的其他现有技术项目。
(四)医院应当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医疗技术项目。
1、将新技术项目转为专项技术或者常规技术项目;
2、将专项技术项目转为常规技术项目;
3、取消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方面与保障公民健康不相适应的技术项目。
4、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分为新技术临床试用准入和现有技术临床应用准入。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应当遵循科学、安全、先进、合法以及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原则。
5、新技术临床试用或者专项技术临床应用时,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医院应当立即暂停临床应(试)用并上报市卫生局:
1)发生重大医疗意外事件的;
2)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的;
3)技术支撑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消失的。
(五)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管理
下列人员可在本院从事相关的医疗技术活动:
1、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2、经医师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3、经护士执业技术考核合格,取得《执业护士证书》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活动。
4、从事药学、放射、检验等其它专业的医务人员按相关规定执行。
三、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和专项技术临床应用
(一)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和专项技术临床应用的,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上报市卫生
局:
1、项目申请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开展该项技术的相关设备和设施情况、学科和人员资质条件以及其他支撑条件、技术需求状况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内容;
3、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及其复印件。
申请开展新技术临床试用的,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供国内外有关该项技术研究和使用情况的检索报告及技术资料。
其中,涉及医疗器械、药品的,还应当提供相应的批准文件。
(二)在医院开展新技术,应该对开展的新技术进行下列内容的书面评估:
1、技术所处的寿命周期、对现行同类技术的替代及发展前景等基本情况;
2、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适用性;
3、医疗机构的学科、人员等资质条件以及其他支撑条件;
4、该项技术临床推广的实用性。
5、医院应当加强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制定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技术档案。
新技术自临床试用起3年内,医院在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年度该项技术临床应用的评估报告上报市卫生局。
(三)报告审批程序如下:
1.科室讨论、科主任签字;
2.医政科初审(一般新医疗技术业务);
3.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
4.院领导审批(重大新医疗技术业务项目);
5.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新的诊疗科目和其它要求报批的新医疗技术业务项目)。
(四)特别规定:
1.属紧急救治病人的一般新医疗技术业务(如请外院专家手术),可直接报告医政科备案后施行;
2.新医疗技术业务的报批被视为新医疗技术业务评奖的必要条件;
3.对违反本制度者,以“非法执业”论处,暂停相关责任人的执业活动。
二:本院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
基本操作:
注射术: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术
膀胱穿刺术
插管术:
胃管留置术
尿管留置术
鼻导管吸氧术
经口气管插管术
超声雾化吸入
胃肠减压术
灌肠术
洗胃术
切开术:
气管切开术
静脉切开术
脓肿切开术
清创换药术:
清创缝合术
换药术
拆线术
其他:
心肺复苏
心电监护
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动态血糖监测
机械通气
心脏电除颤
氧气吸入
经口/鼻吸痰
输血
超声:
腹部常规检查
心脏彩超
四肢大血管检查
浅表组织小器官检查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十二导心电图
TCD
放射、CT:
胸透
钡灌肠
全身各部位普通摄影
全身各部位CR摄影
食管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全消化道钡餐造影
普外:
阑尾切除术
腹外疝修补术
痔及肛瘘,肛裂手术
体表肿块切除
泌尿:
包皮环切术
睾丸鞘膜切除或翻转术,精索囊肿切除术输精管结扎术
骨外:
一般清创、肌腱肌肉修补术
四肢骨折手法复位及石膏
夹板外固定
骨牵引术
关节复位术
腱鞘囊肿切除术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脑外:
头皮肿物切除术
头皮外伤清创缝合术
麻醉:
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妇科:
上环、取环、人流术、诊刮术
产科:
会阴侧切及会阴侧切缝合术
会阴Ⅰ、Ⅱ度裂伤修补术
引产术
胎头吸引术
常规助产
臀位牵引术
人工胎盘剥离术
臀位助产术
剖宫产子宫肌瘤剥除术
剖宫产术
生殖医学科: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
人工流产吸刮术
腹部输卵管结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