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练习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 格式:doc
- 大小:997.01 KB
- 文档页数:21
高考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江西抚州月考]图a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b为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a中所示大气环流形势()A.甲日时,b被大陆上热低压切断B.高空大气受冷下沉形成b气压带C.乙日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D.c气压带7月断裂为块状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甲日时,a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故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陆地为低压,b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切断,A正确;;b气压带位于30°左右,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动力的作用形成的,当来自赤道的高空空气流动到南北纬30°附近时,在高空不断堆积,受重力作用下沉形成的,B错误;乙日时,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C错误;c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半球海域面积广大,7月为南半球冬季,海洋陆地均为高压,c气压带仍呈带状分布,D错误。
故选A。
2.a、c两气压带之间的风带盛行风一般()A.性质湿润B.风向偏南C.与③气候形成相关D.位置限于赤道以南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a为赤道低压带,c为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两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东南信风带,风向偏南,向气温高的地带吹送,没有水汽凝结条件,通常性质干燥,A错误,B正确;据图b可知,③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与东南信风无关,C错误;北半球夏半年时,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南季风,D错误。
故选B。
3.若O地位于大陆东岸,则图b中与之相同的气候类型可能为()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O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位于大陆东岸,可能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图b中①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降水少,为温带季风气候,②地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③地全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因此①地可能和O地气候类型相同,A正确,B、C、D错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气压带和风带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由300多个小岛组成,属于北美科迪勒拉山系西部山脉的组成部分。
群岛风大、雨多、四季温差小,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
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
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及其地理位置。
(1)指出阿留申群岛上几乎无树木分布的原因。
(2)简述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原因。
(3)推测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答案】(1)阿留申群岛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位于盛行西风带,洋面广阔,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
(2)北极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处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由于陆地气温低,在亚欧大陆内部和美洲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3)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推测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势力偏弱,风力偏小;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出现暖冬现象;寒潮等灾害天气减少。
【解析】(1)阿留申群岛几乎无树木是由于其本身属于形成年代较晚的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该岛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大,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这些条件都对树木生长不利。
学科&网(2)阿留申低压的形成既有动力原因,也有热力原因。
在北纬60°处,来自北极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相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1月份,北半球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留申低压。
(3)阿留申低压强度偏弱对东亚气候影响较大。
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练习题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通过掌握和理解这些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大气环流系统和气候分布。
以下是一些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一:地球上有几条主要的气压带?
练习题二:在地球上,赤道附近有一个低气压区域叫做什么?
练习题三: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旋方向有什么不同?
练习题四:在地球的中纬度地区,常见的气象现象是什么?
练习题五: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练习题六: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机制有什么不同?
练习题七:地球上的极地气压带的特点是什么?
练习题八: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气候分布有何不同?
练习题九:为什么夏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在季风影响下会退到南方?
练习题十:描述地球大气环流的整体模式。
练习题十一:解释为什么赤道地区气压低。
练习题十二:为什么北半球冬季西风带较南半球更稳定?
练习题十三: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移动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练习题十四:赤道上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练习题十五:解释西风带的形成原因。
练习题十六:描述南半球季风的特点。
练习题十七:地球上云量最多的气压带是哪个?
练习题十八:为什么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大?
练习题十九:南半球的气旋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练习题二十: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带叫什么?
希望通过这些练习题,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三地理气压带风带的知识。
如果有不清楚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继续学习和研究相关的地理资料,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专题六大气环流考点一全球的气压带、风带1.单圈环流的形成——理想状况(假设地球不自转,表面光滑、均质)2.三圈环流的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实际状况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2.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考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3.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叫蒙古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4.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因此其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三)季风环流1.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海陆热力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亚洲东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与世界最大陆地——亚欧大陆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导致冬季和夏季海陆气压分布的季节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东亚季风:①、西北季风(1月)——成因:海陆热力差异②、东南季风(7月)——成因:海陆热力差异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例如,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南亚季风:①、东北季风(1月)——成因:海陆热力差异②、西南季风(7月)——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考点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①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②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③极地高气压带:极地气候④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①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②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考点十九锋与天气受冷空气团控制的地区: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下面左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30°N、48°N两条纬线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左图所示季节华北平原A.冬小麦地区一片金黄B.树木发芽C.沙尘暴盛行D.盛行东南季风2.当处于左图反映的季节时,右图中盛行西北风且处于多雨季节的是A.M地B.N地C.Q地D.P地3.该月份,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说法是A.风向:甲地与乙地不相同,原因: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不同B.风力:乙地>甲地,原因:乙地气压梯度大、摩擦力较小C.风力:丙地>丁地,原因:丁地气压梯度力小、高山阻挡D.风向:丁地与丙地不相同,原因:丁、丙分别位于高压东西部(2019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酷寒,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
下图示意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位于无风地带,冷空气大量堆积B.海拔最高,极夜时间漫长C.冰层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强D.气候酷寒,利于空气下沉5.影响南极大陆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B.纬度C.海拔D.洋流6.图示月份,多见狂风暴雪天气的海域是A.德雷克海峡B.威德尔海C.罗斯海D.别林斯高晋海(2019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7月联考)下图是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E处气流受热上升B.G附近常形成极锋C.F处气流受冷下沉D.H所在地区全年降水稀少8.常年受图中FG之间风带控制地区,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在当地最佳布局是A.布局在住宅区的东北方向B.布局在住宅区的东南方向C.布局在住宅区的西南方向D.布局在住宅区的西北方向(2019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完成9—10题。
9.若图中气流由于热力因素,气温低冷却下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同属一个风带C.甲、乙中可能有一个为信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10.若甲风带控制地区盛行西北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冬季可能受到甲风带影响B.受乙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温和多雨C.我国夏季会受到乙风带控制D.受丙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2019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000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学习目标: 1.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
(难点)2.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和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难点)导(5min):复习提问: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思(10min):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1)气压带、风带随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北半球大致夏季____移,冬季____移。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
(2)北半球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中心,因为北半球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
时间亚洲大陆北太平洋北大西洋7月低压(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1月高压(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3)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面积占优势。
3.季风环流(1)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_____而有显著变化的现象。
(2)亚洲部和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3)冬季,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东亚季风,亚洲高压流向赤道低压,南亚季风,成因_____。
(4)夏季,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东亚季风,成因_____。
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南亚季风,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
评(25min)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东亚季风南亚季风2检(5min)1.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C.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2.每年1月份,亚洲东部地区盛行()A.东北季风B.东南季风C.西北季风D.西南季风3.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上图所示月份和A 气压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7月份,亚洲低压B.1月份,亚洲高压C.7月份,亚洲高压D.1月份,亚洲低压(2)下列因素中,①②两处盛行风相同的一项是()A.成因相同B.风向相同C.性质相同D.势力相同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西北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
气压带、风带假设地球是一个光滑的球体,则地球上存在着“七压六带”。
春分和秋分时,气压带的纬度位置为:①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0°±5°,盛行上升气流;②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30°±5°,盛行下沉气流;③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60°±5°,暖空气爬升;④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85°~90°,盛行下沉气流。
气压带之间为风带,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的夏季向北移动5°,北半球的冬则向南移动5°。
图1 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例题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此时可能为()A.12月B.3月C.6月D.9月2、图中()A.甲的风向为西北风B.乙气流因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的形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的水汽3、该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答案:C、C、B精讲精析:(1)分析此时的季节。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乙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丙为西南季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丁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②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即气压带向北移动,因此此时可能为夏季,选项C正确。
(2)分析气压带与风带的特点。
①注意图中的方位,左侧为北极点(北),右侧为南极点(南),上方为东,下方为西。
甲风带从左上方吹来,即为东北风,选项A错误;②乙为赤道低气压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即为热力因素,而不是动力因素,选项B错误;③丙为西南信风,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右南左)向右偏转而成,选项C正确;④丁风带由非洲大陆吹向海洋,因此空气较为干燥,选项D错误。
高考一轮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B.②为高空南风C.③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D.④为东南信风2.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巴西高原绿草茵茵B.我国大部分地区丹桂飘香,蟹肥菊黄C.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D.海洋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陆地)向南凸出【答案】1.A2.D【解析】1.0°处为赤道低气压带,30°N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①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A对;②为高空西风,B错;③为近地面高压气流向两侧运动,上空气体下沉,C错;④为北半球东北信风,D错。
故选A。
2.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大陆为低气压,是北半球的夏季。
此时,巴西高原属于干季,草木枯黄,A错;我国大部分地区丹桂飘香,蟹肥菊黄这秋季,B错;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为冬季,C对;没有确定南北半球,不能说海洋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陆地)向南凸出,D错。
故选C。
下图为某月90°E附近海平面气压示意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3—4题。
3.据气压值推断,该月最有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4.甲地在该月盛行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答案】3.A4.C3.根据图示区域的经纬度判断,60°N,90°E附近为陆地形成高压,为北半球的冬季,应为1月份。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甲地位于亚洲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季风。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甲地气候类型为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6.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B.丙地地形平坦开阔C.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答案】5.B6.C【解析】5.甲地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气压带和风带一、选择题读某日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别是()A.高温多雨受东南信风影响B.温和湿润受西风带控制C.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寒冷干燥受东南信风影响2.与该季节②地盛行风形成有关的是()A.海陆轮廓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南赤道暖流的流动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3~4题。
3.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000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C.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风带?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6.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A.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下图是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E处气流受热上升?B.G附近常形成极锋C.F处气流受冷下沉?D.H所在地区全年降水稀少8.常年受图中FG之间风带控制地区,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在当地最佳布局是A.布局在住宅区的东北方向?B.布局在住宅区的东南方向C.布局在住宅区的西南方向?D.布局在住宅区的西北方向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米/秒)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10.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11-12题。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气压带、风带名称的推断,正确的是A.甲—副极地低气压带B.乙—盛行西风带C.丙—东北信风带D.丁—副热带高气压带2.图示季节A.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淌B.北京地区盛行东南风C.东非高原动物大规模北迁D.尼罗河河口盐度较低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能精确表示北京白昼时间最长时期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的是A.甲B.乙C.丙D.丁4.受图中丙风带限制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寒冷干燥B.高温多雨C.温柔少雨D.温柔潮湿下左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30°N、48°N两条纬线的改变图。
完成5—7题。
5.左图所示季节华北平原A.冬小麦地区一片金黄B.树木发芽C.沙尘暴盛行D.盛行东南季风6.当处于左图反映的季节时,右图中盛行西北风且处于多雨季节的是A.M地B.N地C.Q地D.P地7.该月份,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说法是A.风向:甲地与乙地不相同,缘由: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不同B.风力:乙地>甲地,缘由:乙地气压梯度大、摩擦力较小C.风力:丙地>丁地,缘由:丁地气压梯度力小、高山阻挡D.风向:丁地与丙地不相同,缘由:丁丙分别位于高压东西部下图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高度分布图。
据此回答8—9题。
8.3月该山地随海拔增高降水量A.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B.先增大后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9.影响该山地9—12月降水量改变的大气环流因素是A.西风带渐渐增加B.赤道低气压带渐渐减弱C.东北信风带渐渐减弱D.副热带高气压带渐渐增加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与气温亲密相关。
读非洲赤道低气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1月赤道低气压带西段位于赤道以北,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A.海陆分布B.地形C.太阳辐射D.植被11.M地A.1月盛行东北风,少雨B.1月盛行西南风,多雨C.7月盛行西南风,少雨D.7月盛行东北风,多雨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高考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专题一、单选题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⑤⑥D.④⑤⑥2.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A.B.C.D.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若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对四处描述正确的是()A.乙处气温最低B.甲处气压最高C.丁处气压最低D.丙乙间气压垂直变化幅度大于甲丁4.若图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地纬度高于乙地,则甲乙间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5.若图为东亚季风环流示意图,甲地表示海洋,乙地表示陆地,则下列现象会发生的是()A.东北地区户外冰天雪地,屋内如春B.重庆某居民三伏吃火锅中暑C.新疆突遭洪水袭击,损失惨重D.海门农民欢天喜地庆祝麦收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及附近地区某年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日降水可能性最大的地点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A.西南沿海B.东南沿海C.中北部D.中东部7.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的低气压属于()A.东南信风带的一部分B.赤道低气压带的一部分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一部分D.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一部分孟加拉湾位于赤道以北,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
下图示意孟加拉湾3~11月多年平均经、纬向风的变化。
经向风速大于0代表南风,小于0代表北风;纬向风速大于0代表西风,小于0代表东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变化特征是()A.纬向风比经向风平均风速小B.西风和南风持续的时间较长C.纬向风比经向风风速变化小D.东风转西风同时南风转北风9.10月~次年3月孟加拉湾经、纬向风的形成原因是()A.亚洲高压减弱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印度低压增强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10.孟加拉湾风向变化对沿岸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耕地复种指数较高C.中南半岛台风灾害频发D.印度半岛西岸多雨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产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对我国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与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强弱、进退和移动同台风生成以及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等关系极为密切。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知识整合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3.季风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图文拓展]1.在极地俯视图中判断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在不同的变式图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如上图所示(箭头表示风带)。
2.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西北季风的成因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3.低压带和高压带对天气的影响低压带:空气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
高压带:空气下沉,气温升高,水汽易蒸发,不易形成降水,多晴天。
4.风对降水的影响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如西风带;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考点热度 ★★★☆☆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图文拓展] 1.在极地俯视图中判断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在不同的变式图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如上图所示(箭头表示风带)。
2.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西北季风的成因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3.低压带和高压带对天气的影响低压带:空气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
高压带:空气下沉,气温升高,水汽易蒸发,不易形成降水,多晴天。
4.风对降水的影响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如西风带;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考向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下图所示。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下图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B.②为高空南风C.③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D.④为东南信风2.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巴西高原绿草茵茵B.我国大部分地区丹桂飘香,蟹肥菊黄C.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D.海洋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陆地)向南凸出【答案】1.A 2.D【解析】1.0°处为赤道低气压带,30°N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①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A对;②为高空西风,B错;③为近地面高压气流向两侧运动,上空气体下沉,C错;④为北半球东北信风,D错。
故选A。
2.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大陆为低气压,是北半球的夏季。
此时,巴西高原属于干季,草木枯黄,A错;我国大部分地区丹桂飘香,蟹肥菊黄这秋季,B错;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为冬季,C对;没有确定南北半球,不能说海洋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陆地)向南凸出,D错。
故选C。
考向二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下图为某月90°E附近海平面气压示意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1—2题。
1.据气压值推断,该月最有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2.甲地在该月盛行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答案】1.A 2.C【解析】1.图中(90°E,45°N)是高压中心,陆地气压高是北半球冬季。
故选A。
2.甲地处在南亚,并且此时是冬季,盛行风是东北季风。
故选C。
考向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气候类型为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2.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B.丙地地形平坦开阔C.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答案】1.B 2.C【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气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热带沙漠气候。
故选B。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气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所以乙地的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丙地气候类型是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0℃,冬季不常有较厚积雪。
故选C。
考向四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2.影响降水的因素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完成1—2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A.亚欧大陆东岸B.亚欧大陆西岸C.北美洲东岸D.北美洲西岸2.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分布【答案】1.A 2.D【解析】1.由定义可知等降水量年较差越大说明降水的季节变率越大,只有草原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区的降水年较差较大。
从图中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等降水量年较差数值自东向西递减说明东部降水变率大,北半球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降水变率比较小,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大陆东岸;再由北美大陆东岸是大陆性气候,降水年较差小,所以判断只能是亚欧大陆东岸。
故选A。
2.由上题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年较差大,海陆分布是主要原因。
故选D。
考向五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判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是描述某地区降水量多少及分布的地图,它是等值线图中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一种形式。
常考查的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类型如下所示,判读这些类型的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关键是抓住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1.宏观看趋势(1)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
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2)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
一般来说,若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则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2.微观看特殊(1)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多;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少。
(2)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则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
(3)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
3.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模式:“从××向××递减”或“××地区降水多,××地区降水少”;降水空间差异大(小)。
下图示意我国某县年降水量及水系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B.海陆位置C.季风D.地形2.据图推断,年平均气温A.N地>M地B.P地>N地C.Q地>P地D.Q地>M地【答案】1.D 2.B【解析】1.依据山峰及河流,可判断图中有一东西向的山脉分布,且等降水量线在山峰附近密集,说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2.四个地点中,P和N在同一河流附近,且P在下游,海拔低而气温高;N在上游,海拔高而气温低。
故选B。
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气流由于热力因素,气温低冷却下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同属一个风带C.甲、乙中可能有一个为信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2.若甲风带控制地区盛行西北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冬季可能受到甲风带影响B.受乙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温和多雨C.我国夏季会受到乙风带控制D.受丙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下图为非洲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月份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4.此时节A.①地羚羊成群B.②地树叶枯黄C.③地阴雨绵绵D.④地酷暑难当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000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C.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风带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6.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A.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下面左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30°N、48°N两条纬线的变化图,据此完成7—9题。
7.左图所示季节华北平原A.冬小麦地区一片金黄B.树木发芽C.沙尘暴盛行D.盛行东南季风8.当处于左图反映的季节时,右图中盛行西北风且处于多雨季节的是A.M地B.N地C.Q地D.P地9.该月份,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说法是A.风向:甲地与乙地不相同,原因: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不同B.风力:乙地>甲地,原因:乙地气压梯度大、摩擦力较小C.风力:丙地>丁地,原因:丁地气压梯度力小、高山阻挡D.风向:丁地与丙地不相同,原因:丁、丙分别位于高压东西部(2019年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月考)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酷寒,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