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搜集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36.80 KB
- 文档页数:1
互联网时代的情报搜集技巧
从本世纪初开始,互联网进入了高速发展期,3G和WEB2.0应用已经深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并且影响将不断加剧。对竞争情报来说也同样,互联网信息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互联网提供了大量廉价、便捷的信息,也提供了大量真真假假的内容,信息搜集工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从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真实信息,并应用在工作中,这对每个企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互联网信息来源
互联网信息来源主要有:
综合资讯网站的财经栏目和专业类频道、专业论坛;
专业资讯网站的资讯中心、产品中心、企业专栏、论坛等几乎除娱乐外的全部内容;
搜索引擎可提供海量的相关信息;
财经资讯网站的新闻、分析;
阿里巴巴、EBAY易趣、淘宝、京东商城等BTOB、BTOC、CTOC网络交易网站的交易信息;
相关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网上服务提供的嘻嘻你;
竞争对手的官方网站、博客、微博等;
专业记者、财经记者、业内专家、竞争对手公司和员工个人的个人的博客、SNS帐户、微博、专栏、网络论坛发言;
专业人群的讨论组、网络论坛、微博客群、即时通讯群等;
竞争对手在招聘会、招聘网站上的招聘信息;
竞争对手的新闻发布会、产品展示促销会、展览会展台、研讨会竞争对手员工的发言及相关新闻报道;
上市公司按规定在网站公布的财报、重大变动等信息,等。 二、互联网时代信息搜集的新工具
互联网即带来大量的信息,也带来了不少全新的信息发布及搜集工作。随着互联网和通信发展,大量的新的工具被竞争情报工作者采用,这些工具有的用来情报搜集,有的用来发展人际关系,有的则用来危机公关,也有的能够支持多种用途。这些工具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应用到竞争情报信息搜集工作中。
1、强大的、无所不在的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越来越智能。搜索引擎已经是许多人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而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功能更加强大,更加智能,还有谁没听说过人肉搜索?百度竞争对手新闻的RSS订阅,GOOGLE的个性新闻邮件,框搜索、搜索机器人等也成为服务商提供针对性信息的工作。
一、 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那些特点?
答:所谓文献最早是指历史典籍,后来又泛指社会中记载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 料。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把利用各类物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 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统称为文献。 当今社会的文献的特点: 第一,数量急剧增加。
第二,类型日益丰富。
第三,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
第四,内容重复交叉
第五,质量良莠不齐。
此外,人类全球化的趋势使文献的语种增多;文献的多样化和急剧增加使其分布 异常分散;文献大量涌现但发表的渠道不足使文献的公幵化严重滞后等等,也是 当代文献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二、 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 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 特殊的地位,是因为:
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 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 查目 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 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 到或者没 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
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 访谈 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 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 立完成某 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 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
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 的。。
三、 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试论民族文献暨地方文献的搜集
试论民族文献暨地方文献的搜集 本文关键词:文献,试论,搜集,民族,地方
试论各族文献暨地方文献的搜集 本文简介:摘要:民族地方文献是反映民族地区的过去和现在的有关政经、经济、群众体育风俗民情、山川形势、民族迁徙、地理沿革、天文气象、矿藏河流、城郭郊野等方面具有各方面存放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文献。对它的搜集及整理值得探讨。 关键词:民族文献;地方文献;搜集;整理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
试论民族文献第五届地方文献文献的搜集 本文内容:
摘要:民族地方文献是反映民族地区的和现在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民情、山川形势、民族迁徙、地理沿革、天文气象、矿藏河流、城郭郊野等方面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形式萨温齐等不同形式的历史文献。对它的搜集及整理值得探讨。
关键词:民族文献;地方文献;搜集;整理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21)03-0145-01
作者:邰琳群,谢成学
一、对地方文献的认识及搜集
民族地方典籍就是一些历史性的、动态性的、区域性很强的信息资源,因其久远,源远流长,而可称为历史性;因为他又是通过祖祖辈辈一代一代往下传来的,而可称为动态性;又因为民族地方受到文献还要受地区、风俗的限制,所以表示其具有区域性。民族地区的地方文献、民族文献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搜集民族很大文献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我国56个民族中只有25个民族所有其自己的文字,而其他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其记录事件、历史、生活经验、音乐艺术、歌舞表演等的方法,一个是依靠官方(汉民族或其他民族)的文字记录,二来依靠自己民族的代代相传,口传心授,成为永久的口碑资料,如我们贵州地区的苗、侗等民族,就属于没有自己不能的民族文字,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而这些民族在后代子孙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历史变迁中又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民族艺术、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习俗,如:苗家苗家的代表性音乐舞蹈斑雀舞、木鼓舞、反排舞以及苗族飞歌等;侗族则以侗族大歌享誉世界。这些民族有着自己多幅的服饰,漂亮的舞姿,动听的音乐,激动人心的器乐伴奏曲;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精美绝伦的针织、刺绣工艺品,编织工艺品等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于,这些民族没法自己的文字,致使其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生产生活经验、风情习俗等不能向外传播,形成一种自闭的民族特有文化,而又有望成为当今的时髦“原生态”、“山寨文化”。
宁圜訇目- 帅讲 : lJI I J P、j J J、(,^(、¨』(rR、』,I Jy 中国美术史文献的搜集、解读与利用
我已经多年没来南京了,这次来南京,黄悖 教授邀我给南京艺术学院的老师、同学作一次讲 演。能有机会同大家就艺术史的问题进行交流, 很高兴。 要认真研究中国艺术吏的某一个具体问题, 也同研究中国历史一样,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 则,经历一定的阶段,达到一定的标准。我想用三 个环节、三旬话、三个字、三个个案来概括我今天 的演讲。 三个环节,指历史研究的三个阶段,也就是史 料的搜集、史料的考证和解读、史料的运用。 三句话,是与上述三个环节对应的:一是“竭泽 而渔”,对应史料的搜集;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 真”,对应史料的考证和解读;三是“正确而充分’, 对应史料的运用。 三个字.是上述三句话的概括:全、真、准。 “竭泽而渔”就是求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就是求真;“正确而充分”就是求准,准确地反映 历史。 三个个案。原则有时并不复杂,但要实践这 些原则,达到对历史的正确认识.要经过艰苦的努 力。我今天要就先辈的经验和个人的实践,说明艺 术史的研究如何求全、求真、求准。在这里还需要 说明,历史研究的三个环节或三个阶段,在时间划 分上不是绝对的,比如史料的搜集,即使已经比较 完备,随着研究的深入,到第二甚至第三阶段,还 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补充。我这里举的三个例子, 也不是全面论述研究的全过程,因为这样一来,时 问会拖得很长,而是各有侧重。 一、陈垣先生关于吴历的研究 明末清初,常熟一带出现了“四王”、“吴恽” 六位著名画家。他们是太仓王时敏(字逊之,号烟 客,1592~1680年)、太仓王鉴(字圆照,l598~I677 年)、常熟吴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I 632~171 8 年)、常熟王翠(字石谷,号耕烟,I632 ̄l71 午),武 进恽寿平(字正叔,号南田,1653】690年)、太仓王 原祁(字茂京,号麓台,1642 ̄1715年,时敏之孙)。 吴历不但是著名画家,还是一位天主教神父。 20世纪初期,陈垣先生因为研究中国基督教吏,开 始注意到吴历的神父身份.写了 吴渔山与王石谷书 跋》,说明两人都有天主教信仰,只不过王犟是信徒 而吴历是神职人员。到y2o世纪3O年代,随着他对 书法的兴趣与钻研,他对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关系有 了深厚的认识.不止一次地提出:“书画是相因的, 能书能画是大佳事”,在】931年lo月25日家书中就有 此论。在他I 939年作的《汤若望与木陈志》说:“以 书为美术,与画并称,舍中国日本外,世界尚无此风 俗。”他开始收藏书画,并从宗教史和艺术史的双重 角度来研究吴历。I936 ̄pl937两年,他集中发表了有 关吴历的多篇论著。这其中,有(一)文献的考订。包 括《墨井书画集录文订误》、 墨井道人传校释*和 《墨井集源流考》;(二)图像的订正:《清代学者 像传之吴渔山 ;(三)专题研究:《吴渔山入京之 酬酢 ;(四)集大成者:包括 吴渔山生平》和《吴 渔山年谱》。这两者各有侧重,前者类似纪事本未 体,分专题论述,并有考证。后者类似编年体,是陈 垣先生关于吴历研究的总结。两者至今仍然是研究 吴历必须参考的著作。它们在历史文献学方法论上 的意义,更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极富教益的启示。 首先,他深知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应从哪里 去搜集有关吏料,怎样才能做到没有遗漏。他搜集 的史料,包括吴历本人的诗画,各种画录,吴历同时 人的文集,以及教会方面的文献。在二万五千字的 年谱》中征引的文献就有/计种之多,搜集以后 经过考订而没有引用的史料更远多于这个数字。 其次,是他对史料的精细考订。就以 吴渔 山生平》的第一章《吴渔山之家世及生卒 为例 这一章共考订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吴历的 家世。陈垣先生首先从不同文献的记载中发现了矛 盾,也就是发现了问题。《墨井诗钞》所收的陈瑚 《从游集序》和张云章的《墨井道人传 说吴历 是都御吏吴讷的七世孙;而《朴村文集》本的《墨 井道人传》说吴历是吴讷的十一世孙 陈瑚Ⅸ确庵 文稿》与此相同。陈垣先生认为后者正确而前说错 误。理由是:(一)张云章昕作吴历传记 墨井道 人传》有三个版本,各种版本文字上有差异,吴历 家世的差异就是其中之一。陈垣先生仔细研究过 这三种版本,他根据的是康熙末年张云章自刻的 朴村文集》本,当然应该以此为准。(二)《从游
如何搜集文献资料?
1、多种渠道
可以考虑从如下方面来搜集:〔1〕采购。到新华书店、购书中心、书刊资料中心查阅和订阅,或到大型图书展、有关书店购买。〔2〕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每个学校都有图书馆,我们可以去借阅相关资料。〔3〕向老师和专家求助。〔4〕网上查阅。许多信息在网上都有,可以到网上免费图书馆查阅,可以用搜索引擎搜索,也可以到研究性学习网站查阅,还可以到BBS论坛发求助帖子,请别人帮忙。
2、关键词搜索
利用搜索引擎进行资料检索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搜索引擎有百度,搜狐,Google等。先确定研究概念,如“关于中学生消费的研究”这个课题,我们要检索就要确定“中学生”和“消费”这两个概念的组合作为检索的主题。我用百度搜索引擎先打入“中学生”,按空格键〔别忘了〕,再键入“消费”,然后点击“百度搜索”,就搜到了76页的相关文献,每页有十篇文献,够多的了吧!每篇文献所在的网站又可能有很多的相关信息,每个网站还有一批链接。以后我们专门来谈这个方法。
3、搜索方法
〔1〕顺查法,即从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开始的时间为起点,逐步推进到当前新出版的文献。这样比较费时间,但可查全,有利于了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多用于范围较广,所需文献系统全面、复杂的研究课题。
〔2〕逆查法,从当前的文献逐年回溯过去的文献,直到满足需要为止,多用于新课题研究的文献搜集。
〔3〕抽查法,选择某课题领域发展迅速、研究成果较多的时期进行重点检索,以节省时间。一般多用于时间紧张的小型项目研究,容易漏检。
〔4〕追溯法,利用手头的文献所附的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目录作为线索,逐一追查原文,再从这些原文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展,就像滚雪球一样扩展开来。
4、注意的问题
搜集文献,主要看与课题研究是不是相关,在此基础上尽量搜集第一手资料,因为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要相对高些。比如,要研究某个同学,如果搜集到他的作业、笔记、文章、书信等〔日记属个人隐私,必须得到本人同意〕,再进行研究,会很有说服力。其次,力求搜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各方面资料,做到全面占有资料,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第三,要尽量搜集新的文献,因为新的文献比旧的文献资料更新、更全面、更可靠。第四,不但要搜集和我自己观点一致的材料,也要搜集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资料,这样可以学会比较分析,使自己研究的结论比较科学、全面。
xshell常用技巧搜集
Xshell是Windows平台下的一款ssh客户端程序,支持标签卡方式打开会话。打开多个会话后,打开"View"菜单,选中"Compose Bar",在Xshell底端会出现一个输入框,点击输入框旁边的按钮,选择"To All Sessions",就可以对所有打开的会话执行相同的操作了
此办法的缺点的是在输入框里是没办法用命令tab补全的,还有用vim编辑的时候不方便。
复制和粘贴
由于在linux的Shell下,Ctrl+c是中断当前指令,这个快捷键和windows下的复制快捷键冲突,所以经常犯错误,想复制的时候按了ctrl+c,结果中断了当前指令。在Xshell中,提供了其它的快捷键来执行这些操作:
复制:Ctrl+Insert
粘贴:Shift+Insert
粘贴还有一个键就是鼠标中键,另外你还可以设置点鼠标右键就是粘贴,设置选项在tool/options:
将当前Shell中的内容复制到“记事本”中
有时候需要把shell中的一些内容临时复制到“记事本”中,如果再打开一个记事本,再复制粘贴。。。麻烦。XShell中内置了这一功能,使用很简单,就是选中内容,鼠标右键,选择"To Notepad”,再选中"Select Area”或者"All”或者"Screen”,如图:
快速选择当前行
在shell界面下快速点三次鼠标就选中当前行了.
快速打开Sessions对话框
有时候打开XShell后希望能直接打开Sessions对话框,这时候只要在Shell界面输入open即可。
迁移连接信息
在XShel中,每个保存的Session连接信息都是保存到.xsh(就是ini文件,可以用文本编辑器打开)文件中的。它的默认路径是
"%APPDATA%\NetSarang\Xshell\Sessions”
即:C:\Users\用户名\AppData\Roaming\NetSarang\Xshell\Sessions
信息资源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o2年第2期 灰色文献的搜集与管理 陆正英 (江苏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盐城20M0021 摘要蕾文阐述了灰色文献的特征,强调了搜集灰色文献时要遵循针对性、 学性、厦时性和完 整性原则 介绍了灰色文献的搜集连径主要有更换、实地搜集、索取、网络检索等,最后从建立管理 体系、编制目录、组建数据库、加强辅导等方面提出加强对灰色文献的管理 关键词友色文献特征控集管理 灰色文献足一种具有重要情报价值的信息源.但 是,它辅于非公开发表、正常渠道不曷获取的文献.这 给文献的搜集和管理上作带来许多 难.髟响了灰色 文献的利用率 为r充分开发和利用灰色文献,提高 其使用价值,必须肌强对灰色文献的搜集与管理。 1灰色文献的一般特征 灰色文献是指通过常规购书槊道或~般途径难 获戢的有一定情报价值的文献.主要求自高等院 校、科研部门、图书情报部f 1、政府管理部门 企业等 同常规文献相比,灰色文献的特征主要冉:(1)范围广 泛、信皂量太、具有重要情报价值 这是 色丈献口 盏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圉,它主要反映当前政策、经济 文化、教育、科研、生活等领域最新动态或研究连胜. 且太多数为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参考价值.是科封} 部门.企业等制定经营策略、参与市场竞争必不 缺 少的信电源;(2)流通面窄.不易获取灰色文献不公 开出版发表,流通主要集中在奉单位 奉钉业或相关 行业、机构;(3 J出版分散、 希,灰色文献出版通常 不受时蚓.地点限制._l般也没有固定模式, 坚依据 各个领域研究进展、生产情 、市场行情、学术成果等 因素来确定.具有较大灵活陛和实用性。 2灰色文献的搜集 2.1灰色文献的搜集原则 灰色文献作为一种重要信息源,不象常规文献那 样出版正规,影响着文献的搜集和管理 为了避免人 力、物力、时间的重复浪费 保证灰色文献搜集质量. 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为了准确撞集灰色文献.需要掌握 文献需求和来源.做到心中有数,赛出针对眭。 ——54—— (2)科学性 冈此.在控集灰色文献时需要运用 科学方法研究信息源分布规律,根据人力、财力状况 以及实际需要,重点选择和确定信息密度大、使用价 值高的信息源一 (3)时效胜 任何技术和文献资料都有一定时效 性.随着时间推穆.文献情报价值就会变小.甚至成为 无用信息,罔此在搜集灰色文献时必须做到速度快、 内咎新 质箭,奇 (4)完整性 在搜集灰色文献过程中.对于菜一 学科.某一领域等方面文献要做到跟踪调查、跟踪搜 集,力求保持文献系统、连贯和完整.这样/1能最丈限 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才能克分发挥灰色文献的情报功 能 2 2灰色文献的搜集逢轻 灰色文献搜集途径多种多佯. 要决定于读 需 求、文献类型和内容而定.通常有以F几种方法: (1)赠送 这种方法较为传统.剧书情报部门 般被动地接受学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 企业甚至1、 凡赠送灰色文献。由于我国尚来形成套完善的莸 色文献赠送体系,所噌送的灰色文献难免存在着随机 性、盲目陛,使大多数文献缺乏针对陛.有时电不够系 统和完整,这就需要图书情报部门及时补充、整理、加 工.使有价值的灰色文献得到挖掘和利用。 (2)交换。利用本单位的灰色文献与其他单位进 行交换.目的是加强交流,互为补充.扩大文献源 高 等院校、科研部门、图书情报部门、企业等单位之间应 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文献交换网络,以保证学报、论 文、科研成果、市场行情等文献资料进行正常交换与
地方文献搜集断想
摘 要: 本文认为,一个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水平如何,发展程度怎样,更多情况下完全取决于馆长的认识水平和相关馆员的工作态度,这也成为地方文献工作成败要素。
关键词:地方文献 收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045-01
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特殊性,越来越被加以重视。收集入藏和开发利用有关当地的图书报刊、影像、电子等文献资源,已成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主要的是,业界普遍意识到,较为完整而丰富的本地文献入藏,才是一个图书馆能够不同于另一个图书馆的本质区别所在,也是一个图书馆形成自己馆藏特色的必由之路和衡量尺度,因为地方文献其内容的地域特色和区域局限性也限定了它的流通范围,这就给当地图书馆成为拥有一大批有别于其他馆的独特文献系统的可能机会。
关于搜集入藏地方出版物,国家和各级政府都有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条例,这就是业内常说的“呈缴制”办法。早在1955年,国务院就有了“征集图书杂志样本办法”规定,要求各地出版的图书报刊,除给国家图书馆缴送样本外,还要给出版地当地的图书馆缴送1-3份,这类规定后来作了多次修订和强调,其中1991年的一次修订中,增加进了“音像制品”的呈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2005年10月重新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内部出版物呈缴暂行办法》,要求各级党政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自行编辑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资料、音像制品等,不论公开发行或内部交流,均应向当地旗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呈缴1-3册(件)。在我们当地,市政府办公厅也于2009年9月份印发了《巴彦淖尔市地方文献出版物典藏本缴送办法》,这也是我们多年呼吁和争取的结果。
但现状表明,地方上颁布的有关“征集缴送办法”其实际效果相当有限。例如,一些部门或个人编印出版的书籍文献等,只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厚度”,即所谓的大部头,就不再愿意白白“呈缴”了,特别是个人著述者,多为自己掏腰包印制,人家考虑成本,可以理解。实际上,政府部门有时也不会认真执行自己颁布过的有关“呈缴办法”,2011年,我们当地政府组织相关学院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出版了4卷本大型画册《阴山岩画》,定价6000元一套,书出版后,政府包订回一大批,除分送主要领导(感不感兴趣都送),其余作为宣传礼品慢慢赠送来访“贵宾”,却压根没有想过给当地图书馆,拿着“缴送办法”去要都没结果(理由是太贵了不能随便“给”)。所以,作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不能完全依赖和过于指望“政策扶持”。过去那种等送上门、靠权力部门公布“呈交制”政策等等“守株待兔”式的搜集文献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
第三讲 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第一节从文献中我们要看出什么
1.这个领域已经做了哪些事情,各种变量之间业已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哪些研究已经完成,哪些研究还要继续,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和限制,找到起点和研究应解决的重点。
2.在本领域内已有哪些相关工作,注意学习先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探索作者如何分类、探索和解释事实及其关系,提供对研究有益的思路、方法或修改意见。
3.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背景和基础,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
文献来源
1.书籍:专著、论文集、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科普读物
专著:就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问题系统全面地论述,多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结果,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论文集:某位专家或众多专家的学术论文,论题集中,观点各异,信息量大。
教科书:阐述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科研成果和有待讨论的问题等,教科书追求学术上的稳定性,名词术语规范,结构系统严谨,叙述概括,可读性强。
资料性工具书:就某一学科有关问题的历史与现状、方法与结论以及各种争论观点作广泛客观地阐述,不涉及作者本人的见解,类型分明,叙述简练,小型实用,查阅方便,如《教育大辞典》,《中国百科全书》等。
科普读物:面向广大群众的以普及教育科学知识为宗旨的通俗读物,提供实用类信息。
2.报刊:
报纸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信息是小块,但材料分散,不系统,纸质不易保存,但是现在很多报纸都出了电子版,检索已经比过去方便了很多。
3.教育期刊
教育期刊分为:学术理论性期刊,情报性期刊,事业性期刊和普及性期刊。
学术期刊: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与成果,《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各高校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
情报性期刊:文摘及复印资料,如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复印报刊资料》(月刊),并附有一定时期内主要论文的编目索引,可以帮助研究者及时掌握某一特定课题的文献概况。
一、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那些特点?
答:所谓文献最早是指历史典籍,后来又泛指社会中记载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把利用各类物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统称为文献。
当今社会的文献的特点:
第一, 数量急剧增加。
第二,类型日益丰富。
第三,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
第四,内容重复交叉
第五,质量良莠不齐。
此外,人类全球化的趋势使文献的语种增多;文献的多样化和急剧增加使其分布异常分散;文献大量涌现但发表的渠道不足使文献的公开化严重滞后等等,也是当代文献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二、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
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查目 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 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 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 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 。
三、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
一、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那些特点?
答:所谓文献最早是指历史典籍,后来又泛指社会中记载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把利用各类物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统称为文献。
当今社会的文献的特点:
第一, 数量急剧增加。
第二,类型日益丰富。
第三,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
第四,内容重复交叉
第五,质量良莠不齐。
此外,人类全球化的趋势使文献的语种增多;文献的多样化和急剧增加使其分布异常分散;文献大量涌现但发表的渠道不足使文献的公开化严重滞后等等,也是当代文献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二、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
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查目 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 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 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 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 。
三、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
第26卷 第2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01.26 No.2,2006
浅谈文献搜集的方法与整理
黄子费
(湖北师范学院图书馆,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进行科学研究,搜集文献资料,要求全面、系统、准确,并且及时。因此必需掌握文献搜集的方法,并 对所搜集的文献进行加工整理。 关键词:文献;搜集;方法;加工;整理 中图分类号:G252.7 G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714(2006)02.0056.03
0 引言
面对当前知识激增、文献纷杂的状况,如何充分地占有文献,迅速找到并有效地利用对研究课题
最有价值的核心情报,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者必须熟悉一定的工具,运用一定的 方法对文献进行查找、筛选和浓缩,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文献资料,从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出成 果、快出成果。 搜集文献资料,要求全面、系统、准确,并且及时。所谓全面,是指搜集者要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 资料尽可能搜集齐全,这些资料包括正面的、反面的;具体的、概括的;直接的、间接的;公开的,内部 的;现在的,过去的;印刷型的,非印刷型的等等。所谓系统,即围绕课题,搜集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
能反映课题研究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的文献。系统地搜集文献,并不是要贪多求全、累赘重复,而是 为了反映课题的全貌,有利于揭示问题的本质。搜集到的文献内容要求准确无误。首先,搜集者要对
准备搜集的文献的性质、作用、形式、范围有一个大致的要求,通过比较,找出符合要求的文献;然后有 主次、有重点地筛选出最有针对性的文献。及时则包括两个方面:搜集工作的迅速和文献资料的新 颖。因学科、专业的不同,及时性的要求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动态性研究的要求要高于一般理论研 究。
1文献搜集的方法
搜集文献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 在准备阶段,要确定搜集原则,进行调查研究,拟定搜集计划。搜集原则不同,搜集文献的要求也 不同,其范围亦有宽有窄。搜集原则包括:文献的主题要求,文献的范围(时间、文种、类型等)。搜集
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三讲 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第一节从文献中我们要看出什么
1.这个领域已经做了哪些事情,各种变量之间业已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哪些研究已经完成,哪些研究还要继续,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和限制,找到起点和研究应解决的重点。
2.
3. 2.在本领域内已有哪些相关工作,注意学习先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探索作者如何分类、探索和解释事实及其关系,提供对研究有益的思路、方法或修改意见。
4.
5. 3.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背景和基础,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
6.
7. 文献来源
8.
9. 1.书籍:专着、论文集、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科普读物
10. 专着:就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问题系统全面地论述,多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结果,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11. 论文集:某位专家或众多专家的学术论文,论题集中,观点各异,信息量大。
12.
13. 教科书:阐述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科研成果和有待讨论的问题等,教科书追求学术上的稳定性,名词术语规范,结构系统严谨,叙述概括,可读性强。
14.
15. 资料性工具书:就某一学科有关问题的历史与现状、方法与结论以及各种争论观点作广泛客观地阐述,不涉及作者本人的见解,类型分明,叙述简练,小型实用,查阅方便,如《教育大辞典》,《中国百科全书》等。
16.
17. 科普读物:面向广大群众的以普及教育科学知识为宗旨的通俗读物,提供实用类信息。
2.报刊:
报纸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信息是小块,但材料分散,不系统,纸质不易保存,但是现在很多报纸都出了电子版,检索已经比过去方便了很多。
3.教育期刊
教育期刊分为:学术理论性期刊,情报性期刊,事业性期刊和普及性期刊。
综述的写作及文献搜集整理
科研的基本步骤:
1. 课题名称:要准确、具体、简洁,最好能体现研究特点。要避免大而不当的课题。
2. 研究意义:课题研究针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本课题具有哪些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具有研究的紧迫性。
3. 研究目的:说明本研究工作达到的目标、所做的主要工作。
4. 文献综述:说明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曾做过哪些与本课题相关的工作,有哪些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的创新所在。
5. 研究方法的确定:说明所用的研究方法及各种方法所具有的特定要求。如调查研究、实验研究需要说明样本的情况等等 (包括收集与分析资料的方法)。
6.开始写作
文献综述的写作:
1、综述的定义:
写作论文之前,都需要文献综述,做为文章创新性的证明。
综述是查阅了大量某一专题在某一时间段内发表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选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学术文章。
综述是在某一专题的研究论文、专著、报告中归纳出来的。综,是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使文献资料更有逻辑层次,便于进一步分析总结;述,就是对综合整理过的文献进行全面、深入的系统论述,帮助我们了解某一专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趋势。
2、综述的写作目的:
(1)综述反映的是当前某一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主要学术观点、学科发展方向和建议,以便我们把握相关专题的动态、水平、趋势,从而明确自己所要做的研究的重点方向、意义价值。
进一步说就是提供研究的背景和基础,明确某一领域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哪些研究已经完成,哪些研究还要继续,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避免重复劳动,并提供对我们所要做的研究的有益的启发和思路。
(2)查找文献写成综述,是科研选题和研究的第一步,可以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3)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巩固课堂所学的文献查找的知识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也可扩大相关领域的知识面。
(4)通过综述的写作,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从而培养独立工作、科研能力。
一、地方文献的意义和作用“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新版《辞海》对“文献”的解释有二,一曰:“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二曰:“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是指第一种,即“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而对于某一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等问题,具有史料性,有研究价值的图书资料,即为本地区的“地方文献”。地方性加文献性,是地方文献的实质,二者缺一即不成为地方文献。地方文献与地方志不同,地方志只是地方文献中的一个类别,而地方文献包罗的内容则更为广泛、更为详尽。诸如区域历史、区域地理、地方档案、地方文物、地方丛书,以及能反映一个地区史料的类书、笔记、杂著、文集、书目等,都属于地方文献的范围。由于地方文献中详尽记载了本地区诸如矿藏、水源、作物的种植、气象的变化、文物的分布、特产的渊源等资料,以及地方上其他特殊问题,所以它对发展一个地区的科学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对于全国性的科学研究,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图书馆来说,加强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确是利用图书资料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图书馆搜集地方文献的范围第一,“地方文献”,顾名思义,首先应当着眼于“地方”二字。因此,确定“地方范围”,是有目标地搜集地方文献的先决条件。“地方范围”不能局限于现在的行政划区,而应根据本地区的历史沿革,政治、文化等实际情况来确定,以郑州市来说,除现有的郑州市和荥阳县外,近几百年来,历史上还曾设立过荥泽、河阴、汜水、成皋等县治,这些县的全部或大部县境,都在现在郑州市属区内,因此上述各县的县志、人物志及其有关的历史图书资料等,都应属于郑州市的地方文献;再如现在的新乡地区,不仅在历史上拥有卫辉府和怀庆府两府的地域,而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乡市还曾作过平原省的省会,因此,新乡市的地方文献不仅要考虑到豫北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对于原平原省建制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料,也应注意加以搜集。第二,要区别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各自的特性,有重点地搜集地方文献。地方文献从形式上来讲,有书籍、报刊、画册、图片、碑刻、拓片、地图、公文、报表等等,涉及到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的业务,如不加区别,统统搜集,必然造成重复芜杂,业务混乱不清,而失去了各自特色,因此必须有各自的侧重。一般来讲,博物馆应以碑帖拓片、摄影照片、金石书画,以及具有文物价值的实物为主;图书馆除搜集古籍外,对于现代出版物,则应以正式发行或内部发行的图书报刊为主;档案馆则应以现代的公文、布告、计划、统计报表、会议记录、人事档案等内部文件、资料为主。第三,要区别文献与科技情报的不同。文献与情报之间,确实存在有一定联系,如科技情报工作者从专业角度来看,把情报视为总体,而把文献作为情报的从属部分,外国科技情报机构,在情报的分类中,便有“文献”这个类目。这种科技情报中的文献,是一种狭义的文献,即《辞海》中指出的那种“与其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这种资料以专业性强、时间性强为其特色,对于推广新技术有很大作用,但对地方历史来说,往往没有价值。因此,我们不能把某个地区所出的科技情报资料都作地方文献处理。但是某些科技成果汇编、总结报告之类,能够反映出本地区在某项科学上的发展过程,具有史料性,则可考虑作为地方文献。不过一般地讲,要从严掌握。第四、图书馆如何选择地方文献?第一要防滥,第二要防漏。能与“地方”联系起来的图书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地方资料、地方人物传记、地方人著作、地方出版物。这些图书虽然与“地方”有关,但不一定都归入地方文献,应视其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来取舍。地方资料,即记述一个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物、名胜、古迹等具体情况的书、这些书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对本地区某些问题进行研究的参考价值,一般都应归于地方文献之列。地方人物传记及其研究资料,则不一定都作地方文献处理,需要视其内容与本地区关系的大小,以及传记的价值来确定之。比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家丛书”中有一本《赵佶》(即宋徽宗),这本书只是一般介绍赵佶在绘画上的成就的小册子,对河南地区关系不大,只能作为一般美术资料处理,不归入地方文献;而《扬州八怪史料》一书,虽亦是介绍画家,但其内容较充实,不仅对郑燮、金农等人的生平活动记载颇详,且对清代中叶扬州的文化情况也有记述,故可作为江苏省或扬州市的地方文献处理。对于地方人士的著作,则要看其与地方关系大小而定,凡其著述内容没有反映地方问题的,虽然作者为本地人,也不必列入地方文献。至于个别在历史上有突出影响与成就,值得后世对他进行专题研究的人物则又当作别论。这种人的全部著作、手稿、日记、书信,以及同一著作的各种不同版本,还有他人所写的对其生平、著作作专题研究的各种资料等,都应作为地方文献处理。如浙江省的鲁迅,四川省的郭沫若等都是。至于古代人的著作与现代人著作有很大不同,我主张明、清两代地方名人著述的文集,不论刻本、抄本、稿本,都可作为地方文献,因为作为地方名人,在地方活动,很有乡土气息,又按古代文集的体例,往往分为论、赞、奏议、传、记、序、杂著等多门类,这些不同类型的文章中,又往往记述到地方的历史、地理、建置、人物、事件的情况,多为其他书中不易见到的资料,颇有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清代人的稿本,如一些读书人的窗课、制艺文、试帖诗,以及冬烘先生们吟风弄月的诗集等,既无艺术水平,又无历史价值,后因种种原因,也混入图书馆的书库中来,象这类东西,应予剔除,不列入地方文献;至于唐、宋以前地方人士所著的诗文集,能流传到今天的都属于全国性的大名人,对他们的生平和著作的研究,也不局限于本地区,因此,如地方上无专门性的纪念或研究机构(如山东的“李清照纪念馆”),一般来说就没有必要收入地方文献进行专藏,可以在编制地方人著作书目中反映。如河南的李商隐、元稹等唐代诗人的诗集即是。关于地方出版物,特别是现代的,如在内容上不具有研究地方历史的价值,一律不作地方文献处理;一些较古的出版物,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雕版、印刷水平,在文化史上具有文物价值的,也可视为地方文献,如宋版的“浙本”、“建本”、“蜀本”等。还有一些地方出版的,描写本地区历史的小说,是否作为地方文献的问题,近年来颇有争论,我的看法是,对待这个问题,仍应以其史料价值为标准。现代小说要从严,一般不作地方文献。如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攻克汴京》,虽以解放开封战役的历史事件为主题,但毕竟是小说,有很多虚构的细节,而关于开封战役的通讯报导、革命回忆录、历史文献等,目前还都十分丰富地保存于世,因此,《攻克汴京》没必要作为地方文献,明末以后颇为流行的“人情小说”,虽属小说,但往往给我们留下了描写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其中少数几部颇有地方特色,如河南的《歧路灯》,对康熙至乾隆年间河南地方的社会生活描写颇为详实,可以说是一部清代前期河南地方的风俗史,其中有关河南戏班的描写,对于研究河南戏曲渊源有很大参考价值。小说家的“无心插柳”,都给后人提供了大批宝贵的历史资料,像这样的小说,便具有了文献价值,而应收入地方文献。综上所述,地方文献的范围可包含下列五个方面:(一)专著:研究地方问题的专门著作。包括地方志、地区史、区域地理、地方人物列传、地区名胜古迹志,以及对研究本地区有参考价值的文集、杂著等。(二)原稿: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始资料,如手稿、日记、书信、谱牒、拓片等。(三)史料:有关本地区的大事记、亲历记,革命回忆录、文史资料等。(四)本地区出刊的旧报纸、杂志。(五)专题总结: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等发展历史,具有总结性、概括性介绍的专题著述。三、如何搜集、整理、利用地方文献一个地区,不仅古今行政划区不同,而且还有古名、今名、别称等很多变化,而同名实为异地的也不少;一个古代名人,其乡里籍贯,也往往有不同的说法。至于图书方面,从书名上反映不出内容者有之,同书异名或同名异书者有之,有的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有的又纯属抄撮他人著作而成,在抄本中有极为重要的未刻稿本,也有原封不动照抄且抄写讹误极多的低劣抄本,这种五花八门的情况,在搜集、整理地方文献中经常会遇到。如对本地区历史概况和图书典籍缺乏丰富的知识,就会或将重要文献漏掉,失之交臂;或鱼龙杂混,泥沙俱下,甚至张冠李戴,把一些与本地区毫无关系的图书,当成地方文献。因此,我们应当提倡馆员熟悉本地区历史,熟悉图书,研究地方文献学,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在实践中努力增长知识。关于地方文献的搜集方式,我认为主要有四种:第一,要认真检查馆内的图书目录,弄清已入藏地方文献的家底,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地方文献专库;第二,加强与各地古旧书店的联系,有计划地不断充实新的地方文献藏书;第三,注意与本地区有关单位的联系,及时索取他们编印的有关于本地区的内部书刊、内部资料。这些书刊,虽非正式出版物,但地方性、资料性强,有不少是第一手的材料,加之它只是内部出版,印数少或散发范围不广,若干年后,将是极为罕见而又有价值的地方文献;第四,注意收集报刊、图书上具有地方文献价值的文章,不断编制索引目录,使地方文献工作更加系统和完整,如近年来在外地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周亮工及其<书影>》、《牛金星降清考》等文,都具有河南地方文献的价值。至于某些图书中个别章节,具有本地区地方文献价值的,也可以采用编制索引的办法,供读者检索。如何充分利用地方文献?第一,首先必须编制出一套馆藏地方文献目录,否则就不能向读者揭示藏书,现在我省一些较大的图书馆,成立地方文献阅览室还不多,建议有条件的图书馆,尽快设立地方文献阅览室,配备水平较高、学识丰富的干部,并在不断充实地方文献藏书的同时,编出馆藏地方文献目录来;第二:建议省图书馆学会有计划地组织一批会员或图书馆,编纂一些地方性的工具书,如《河南古今地名词典》、《河南人名词典》、《历代河南人著作目录》、《河南文献书目》等,这将对我省地方文献学的研究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推动我省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出处〕河南图书馆季刊1981(4)
一、什么是文献?当今社会的文献有那些特点?
答:所谓文献最早是指历史典籍,后来又泛指社会中记载信息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把利用各类物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统称为文献。
当今社会的文献的特点:
第一, 数量急剧增加。
第二,类型日益丰富。
第三,速度快,失效快,寿命短。
第四,内容重复交叉
第五,质量良莠不齐。
此外,人类全球化的趋势使文献的语种增多;文献的多样化和急剧增加使其分布异常分散;文献大量涌现但发表的渠道不足使文献的公开化严重滞后等等,也是当代文献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二、什么是文献法?为什么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
答: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之所以说它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
首先,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任何社会调查研究前期的课题的选择、确定和探索性研究以及方案设计,都必须先从文献调查入手,以使调查目 的更为明确和有意义,使调查内容更为系统、全面和新颖。即使进入了具体调查阶段,也往往仍然需要进行文献调查。利用它可以收集到其他方法难以收集到或者没 必要用其他方法收集的资料。 其次,文献法并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诸如问卷法、测量法、访谈 法、观察法、实验法等,主要功能就是搜集资料,对它们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则是用一些通用的专门方法来完成的。文献法却不然,它可以独立完成某 些课题从搜集资料到分析研究的全过程。那些旨在再现或分析历史现象的课题,以及时间跨度大的纵贯性课题,就是也只能是主要依靠文献法来完成的。 。
三、文献信息的摘录工作应当如何进行?
答: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浏览:就是文献搜集告一段落后,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全部阅读一遍(包括对音像文献的视听),以对它们有个初步认识,即大致了解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文献的价值。
文献搜集技巧
在进行文献搜集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有效地搜集到我们需要的文献,是每个研究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下面列举几个简单却实用的文献搜集技巧。
第一,利用各种文献数据库进行搜索。目前,国内外有许多专业的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SCI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搜索,对于经常使用的数据库可以直接在数据库的高级检索中进行操作,提高搜索的准确性。
第二,按照文献的时间顺序进行搜索。在进行文献搜索时,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搜索,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例如,我们可以先搜索最近的文献,然后再根据需要搜索早期的文献。
第三,利用同行引用文献进行搜集。如果我们找到了一篇相关文献,可以查看该文献所引用的文献,这些文献可能会对我们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文献数据库中的同袍推荐功能,寻找与我们所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
第四,注意文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在整理和筛选文献时,我们需要注意文献的来源、作者、机构等信息,尽量选取可信度高、权威性强的文献,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以上几个文献搜集技巧只是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更好的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总之,在进行文献搜集时,需要我们耐心和细心,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才能寻找到符合我们研究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