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常识之文化:官职变动词语
- 格式:docx
- 大小:75.49 KB
- 文档页数:13
文言文中官职变迁的词语一、任职任命:1.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如《 ( 指南录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
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指南录 >后序 ) 》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复,恢复旧职。
《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4.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5.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6.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7.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8.补:补充空缺官职。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9.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10.领:兼任。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11.判:高位兼低职。
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12.放”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二、提升职务1.擢。
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2.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3.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的词语①、表征召、举荐、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察、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吴主传》仕:做官。
如: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仕进:进身为官。
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许迈传》任:担负、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史记·蒙恬传》)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绌、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免:罢免。
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削除。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③、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贬:①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
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官职变化的文言词语一、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吴主传》仕:做官。
如: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仕进:进身为官。
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许迈传》二、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绌、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免:罢免。
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削除。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三、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陟: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古代文化常识——表示官衔变动的词语一、古代官衔变动的背景在古代社会,官衔的变动通常是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引起的。
官衔的变动反映了统治者和统治者之间的权力转移,也代表了社会阶层的变动和社会制度的演变。
二、表示官衔变动的词语1. 封爵:表示向某人赐予封爵,使其获得新的爵位。
例如,“封为侯爵”、“封为公爵”等。
2. 降职:表示官员的职位降低或降级。
例如,“降为县令”、“降为卫士”等。
3. 升官:表示官员的职位提升。
例如,“升为州官”、“升为郎中”等。
4. 撤职:表示官员被解除职务或撤销官职。
例如,“撤为监察御史”、“撤为领军将军”等。
5. 迁任:表示官员的职位发生迁移或调动。
例如,“迁任刺史”、“迁任兵部尚书”等。
6. 降封:表示某人的封爵等级降低。
例如,“降封为伯爵”、“降封为子爵”等。
7. 弃官:表示官员主动辞去官职或放弃已获得的官衔。
例如,“弃官归田”、“弃官出山”等。
8. 禅让:表示统治者自愿让位给他人。
例如,“禅让皇位”、“禅让王座”等。
三、官衔变动的重要意义及影响官衔的变动不仅反映了统治者的政治决策和权力调整,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官衔变动的结果往往会对相关官员的地位、权力和社会地位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带来社会阶层的重新调整和社会制度的变迁。
公民对于官衔变动也常常产生重要的反应和影响。
不同的官衔变动往往会引发社会舆论和政治动荡,影响着人们对于政府和统治者的信任和认同。
因此,在研究官衔变动时,需要考虑到其对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深远影响。
四、结语古代官衔变动是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表示官衔变动的词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通过研究官衔变动,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政治权力关系和社会等级制度,为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关于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参考素材
在古代中国,官职变动是常见的事情,这些变动常常是政治动荡的表现。
下面是一些文言词语参考素材,可供参考。
1. 迁官:指将一名官员从一个官职调到另一个官职。
2. 升迁:指官员通过表现优异而被提拔到更高级别的官职。
3. 降职:指官员因故失宠或表现差劣而被重新调到更低级别的官职。
5. 撤职:指官员因为犯错而被免去官职。
6. 辞官:指官员因个人原因自愿辞去官职。
7. 求去:指官员因不满意在某个职位的工作条件或因想回家乡而请求离职。
9. 离职:指官员到期或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某个职位。
10. 重新任命:指官员在失去某个职位后再次被任命为某个职位。
11. 举荐:指官员被推荐任某个职位。
13. 岗位调整:指官员的具体工作岗位变动,但官职级别不变。
14. 转岗:指官员从原来的岗位调换到另一个岗位。
15. 改任:指官员原来的岗位解散或合并,官员改任其他岗位。
以上这些文言词语是常用的官职变动表达方式,可供文学作品中使用,也可供在相关场合中使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表官职变动的词1.表示授予官职的词察:考察推荐。
例: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李密《陈情表》)举: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也指提拔任用。
例: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诸葛亮《出师表》)征:征召,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例: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列传》)辟(b):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例:连辟公府不就。
(范晔《张衡传》)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例:(荀)彧荐嘉。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拜:用一定礼节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拔:多指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出师表》)除:任命,授职,多指免除旧官职,授予新官职。
例: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勋位。
例:可赠给事中振恤遗孤,以慰存亡。
(颜延之《阳给事诔》)授:授予官职。
例:若夫谲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荀子儒效》)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任为官。
例:周广顺三年举进士,解褐磁州军事判官。
(《宋史雷德骧传》)初立:一般指刚被立为国君。
例:且鞮候单于初立。
(班固《苏武传》)嗣位:继承君位。
嗣的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例:今楚王病久不愈,一旦宫车晏驾,少主嗣位,而君辅之。
(《东周列国志》)荫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例:籍父亲荫庇,为朝廷命官。
紫绶垂腰,幨帷出守。
(明许自昌《水浒记遣讯》)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例: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汉书苏武传》)起:起用并任以官职。
例: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
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战国策秦策二》)起复:官吏守孝未满或降职后重新起用。
精品文档古文在记叙人物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
而这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意的理解显得非常重要。
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现将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辑录如下:一、表授予官职1、荐、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谭嗣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3、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4、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5、除:任命,授予官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6、授:给予官职如: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7、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起樗里子于国。
《战国策》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文选?陈情表》9、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10、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11、进:(1)推荐。
如:臣进西门豹。
《史记?魏世家》(2)出来做官。
如:是进亦忧。
《岳阳楼记》12、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更选将官。
《谭嗣同》13、察:考察和推荐。
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14、当:任,充当。
如:当侍东宫。
(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陈情表》15、点:指派。
如:可汗大点兵。
《木兰辞》16、简:任命,选拔。
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二、表调动官职(一)表升迁1、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左迁指降职、贬官。
如: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再如:岁中四迁。
《汉书?主父偃传》吾极知其左迁。
《汉书?周昌传》2、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文言文中关于官职变动的词语文言文中关于官职变动的词语孔子曰:“学而优则仕。
”所以在中国古代,走向宦途一般是“名人”的必经之路。
而文言文中,关于官职变迁的就有一类专门的动词。
1、贬降职《旧唐书。
刘禹锡传》:“~连州刺史。
”2、谪被罚流放贬职《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巴陵郡。
”3、徙调职《史记。
淮阴侯列传》:“~齐王信为楚王。
”[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
“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知主持《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政矣。
”5、判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宋史。
韩绮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相州。
”6、任担负、担任《史记。
蒙恬传》:“恬~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授授给、给予《汉书。
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
”8、辟(bi)征召《晋书。
谢安传》:“初~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
)9、举推荐、推举《左传。
襄公三年》:“~其偏,不为党。
”(偏:指任副职的人)10、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史记。
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11、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臣洗马。
”(洗马,官名)12、提提拔《北史。
魏收传》:“~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名行:名望和德行)13、坐因犯……罪或错误《汉书》:“群臣~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此外还有一些短语,也是与官职变迁有关,比如说“以荫补+(某官名)”,意思是“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名)”。
纵观近几年高考所选文言文阅读短文,几乎都是从唐宋以后所修的官方史书(人物传记)中摘取,其中关于官职变迁的动词尤多,同学们一定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一、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1.举(举荐)辟(招用)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2.征(征召。
特指君召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代官员职官变动词语一、授职荐举:任:担当,担任。
《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毅,蒙毅,人名)授:授官,任命。
《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
“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拜:授给官职。
取阳晋,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召:征召。
累召不应。
《张衡传》辟: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古时写着“荐”,现简化成荐”。
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
《孟尝传》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孝廉不行。
《张衡传》;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提:提拔。
“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名行:名望和德行)《北史•魏收传》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封:封赐,封授,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后一例“封”动作名用)《史记•李斯列传》;后以军功封定阳子。
《指南录后序》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汉书•萧望之传》补:任。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汉书•苏武传》赏:指皇帝特意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常见官职变动词语】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3、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chu1)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10.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
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
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如《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
如《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
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
3.迁:调动改派。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史记·太史公自序》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如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7.补:补任空缺官职。
如①《汉书·萧望之传》: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
②《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③《汉书·王尊传》: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如①《新唐书•李德裕传》:以荫补校书郎。
②《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
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
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6.超擢:破格提拔。
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陟:提升官职。
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
9.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
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
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
②降职并外放。
如①《三国志·诸葛亮传》: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②《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③《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2.窜:放逐、贬官。
如韩愈《进学解》:暂为御使,遂窜南夷。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如梁启超《谭嗣同传》:既而胡即放宁夏道。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或因罪流放。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如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如《新唐书·裴延龄传》: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如①《晋书卷二十八》: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
②《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何间相。
③《晋书卷二十八》: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如《后汉书·明帝纪》: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9.黜、绌:废掉官职。
如①《国语·晋语一》:(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②《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
③高启《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10.免:罢免官职。
如《史记·吕后本纪》:王陵遂病免归。
11.夺:削去,罢免。
如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五、表“辞官”的词语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如蔡邕《陈太丘碑文》: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2.解官:辞去官职。
如《宋史·包拯传》: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如《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如《后汉书·李通传》: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如①《后汉书·王龚传》: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如《汉书·疏广传》: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如《战国策·秦策三》:应候因谢病,请归相印。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或辞职。
如《新唐书·白居易传》:以刑部尚书致仕。
六、表“兼职、代理”的词语1.假:临时的、代理的。
如①《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②《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2.兼:兼任,同时监管。
如①《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②《旧五代史·甘荷余传》: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
3.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如①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
②《南史·虞愿传》: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4.判: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如《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3、4相近】5.权:暂时代理官职。
如①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韩愈吏部权京兆。
②《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③《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
6.摄:暂代官职。
如《新唐书·杜如晦传》: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
7.署:暂任、代理官职。
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8.守:代理官职。
如《三国志·王修传》: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9.行:代理官职。
如①《三国志·武帝纪》:太祖行奋武将军。
②《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阅读篇目】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郡.(郡守)举.(举荐)上计吏...(官名),州.(州郡)辟.(征召)别驾..(官名)。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举荐)孝廉,除.(授予)郎中。
后拜.(被任命)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升任)尚书郎·······乃引.(任命)芝参骠骑军事,转.(调任)天水太守·····迁广平太守······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放弃高官显职),章表十余上,于是征.(征召)为光禄大夫······七、与“官员任职相关”的词语1.知:主持。
如①《宋史·黄庭坚传》:知舒州。
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2.典:主持;主管。
如《书·尧典》:命汝典乐。
《三国志·吴仪传》:专典机密。
3.主:主持,掌管。
如①《世说新语·政事》: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
②方苞《狱中杂记》: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
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5.下车:新官到任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后汉书·张衡传》6.坐:因犯……罪或错误。
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新唐书·魏微传》: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
8.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裁朞月,便自求解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