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11.12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腹泻的护理方法和注意要点。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7例腹泻患儿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
结果: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87例患儿均痊愈出院。
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小儿腹泻;临床特点;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249-02小儿腹泻是我国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位居第2位的儿科常见病[1]、多发病,主要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种,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多发病于2岁以下幼儿,其中1岁内占50%以上,其治疗与护理目前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
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87例,其中男41例,女46例,年龄2个月~4岁,平均年龄1岁2个月。
1.2治疗方法入院后予以口服补液纠正或预防脱水,减少静脉输液。
从腹泻一开始,就予口服足够的液体预防脱水。
明确为细菌感染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如伴水、电解质失调者可适当静脉补液,口服妈咪爱、思密达等调节胃肠道功能的药物,同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
1.3护理方法1.3.1心理护理急性期患儿常常伴有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易引起家长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因此要给予家长心理护理。
首先要对家长解释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家长以心理安慰,避免急躁焦虑情绪,使其取得良好的护患配合;另外,护士要以高度的热情,责任心、同情心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取得家长的信任以及配合。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感染传播按肠道感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1.3.2病情观察观察患儿脱水的程度: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儿面色、意识、精神状态、眼窝和前囟门是否有凹陷、口腔黏膜和口唇是否有干燥、有无尿液及尿液的颜色、量、气味,皮肤是否有弹性、哭时是否有泪流出;观察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电解质失衡,如低血钾、低血钙等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的观察:如果患儿出现腹胀,则应注意患儿有无大便及大便的次数、性质、量,并注意观察其排气情况。
20例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3-05-21T09:27:00.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穆文芹[导读] 在患儿无呕吐的情况下可食用炖苹果,炒米汤,以及维生素B类蔬菜等改善胃肠功能。
穆文芹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222002)【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271-02 【摘要】目的总结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及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腹泻患儿20例实施消毒隔离措施,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全方位护理。
结果20例患儿平均住院六天均痊愈出院。
结论对小儿腹泻实施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全方位护理是必要的。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科住院腹泻儿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8岁,每日腹泻6-30次不等,呈蛋花样或黄色粪质,量约50-300ml,其中有5住院时即出现不同程度脱水症状。
1.2治疗方法控制感染,根据脱水情况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轻、中度腹泻可采用口服补液法,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配合饮食调节,脐周热敷、按摩等护理治疗。
2 护理2.1调整饮食[1]:腹泻脱水患儿除严重呕吐者暂禁食4-6小时外,均应继续进食,以缓解病情,缩短病程,促进恢复,母乳喂养者应继续,暂不添加辅食,应少量多次喂哺。
人工喂养者忌生冷、硬、油炸、高脂肪等食物,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他代乳品,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如粥、面条等,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在患儿无呕吐的情况下可食用炖苹果,炒米汤,以及维生素B类蔬菜等改善胃肠功能;对少数呕吐频繁或腹泻、脱水加重者应及时改为静脉补液[2]。
2.2补液的护理:静脉补液是适用于严重脱水其目的是通过补充不同种类的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
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护理经验婴幼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作为护士,我们要掌握婴幼儿腹泻的护理知识,及时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一、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和症状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包括感染性腹泻、食物过敏、消化不良、药物反应等。
症状包括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
二、婴幼儿腹泻的护理措施1.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腹泻会导致孩子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因此要保持孩子的水电解质平衡。
护士可以给孩子口服葡萄糖盐水、生理盐水等,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
同时,护士还要监测孩子的尿量和体重变化,及时调整补液量。
2.控制腹泻腹泻会导致孩子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因此要控制腹泻。
护士可以给孩子口服止泻药,如鸦胆子、橄榄油等。
同时,护士还要观察孩子的腹泻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
3.保持皮肤清洁腹泻会导致孩子的皮肤发生红疹、湿疹等皮肤病变,因此要保持皮肤清洁。
护士可以给孩子用温水擦洗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涤剂。
同时,护士还要定期更换孩子的尿布,避免尿布湿润时间过长。
4.饮食调理腹泻期间,孩子的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因此要进行饮食调理。
护士可以给孩子喝稀饭、粥类食物,避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同时,护士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量和质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5.心理护理腹泻期间,孩子会感到不适和疼痛,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护士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唱歌、玩游戏等,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不适和疼痛。
同时,护士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情况,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三、婴幼儿腹泻的预防措施1.保持卫生腹泻的主要病因是感染,因此要保持卫生。
护士可以教育家长注意手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等,避免食物污染和交叉感染。
2.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腹泻。
护士可以教育家长合理搭配孩子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过多或过少。
3.及时接种疫苗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腹泻。
腹泻儿童的护理与康复经验一、腹泻的原因及症状我们要了解腹泻的原因和症状。
腹泻主要是由于肠道受到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等,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
腹泻的症状包括大便稀薄、水样或带有粘液、血丝等,同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二、腹泻儿童的护理1.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腹泻会导致身体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至关重要。
对于轻度腹泻的儿童,家长可以给予适量的淡盐水、葡萄糖水等。
在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要及时就医,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
2.饮食调理腹泻儿童的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在腹泻初期,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烂粥等。
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要注意不要喂食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
3.腹部保暖腹泻儿童的腹部容易受凉,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做好腹部保暖,可以适当地给孩子按摩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痛。
4.保持卫生5.观察病情在护理腹泻儿童的过程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
如发现孩子病情加重,如持续高热、频繁呕吐、腹泻不止等,要及时就医。
三、腹泻儿童的康复经验1.加强锻炼腹泻康复后,要加强孩子的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家长可以带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等。
2.饮食调整腹泻康复后,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腐等。
腹泻康复后,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康复。
4.心理疏导腹泻康复后,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避免孩子因腹泻而产生心理阴影。
腹泻儿童的护理与康复经验腹泻儿童的护理与康复经验我们要了解腹泻的原因和症状。
腹泻主要是由于肠道受到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等,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
腹泻的症状包括大便稀薄、水样或带有粘液、血丝等,同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腹泻儿童的护理重点包括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饮食调理、腹部保暖、保持卫生和观察病情。
小儿腹泻病的护理体会【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是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为特点的小儿时期常见病,多见于<2岁的婴幼儿。
新生儿腹泻在产科婴儿室及儿科新生儿病房(室)均可引起流行,且蔓延迅速,虽采取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也常成为院内极难控制的医院感染问题。
病儿一旦腹泻可很快出现,水和电解质的紊乱,故应及早防治。
(一)病因1.非感染性因素(喂养及护理不当) ①食物量的过多或质的不当(食物成分不适宜)或不定时、不定量。
②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未经辅食过渡而突然断奶或婴儿对某种食物过敏。
③气候的突然变化也可诱发腹泻,腹部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加,过热可使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减少。
④小儿情绪不稳定、过度哭叫、情绪紧张或低落均可引起自主神经紊乱,使肠消化腺分泌及运动功能失调而发生腹泻。
2.感染是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①肠道内感染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因使用污染器皿、食物不洁或带菌者传播所致。
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多见,病毒以轮状病毒为主。
②肠道外感染,常见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
(二)发病机制1.非感染性腹泻小儿肠道的吸收能力不好,透过性强,分泌与蠕动功能易发生紊乱。
当喂养护理不当,如喂养过多、质量不当,影响正常消化与吸收功能;受凉时肠蠕动增加;过热时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减少;哭闹过度,情绪紧张等因素均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积滞于肠道上部,同时酸度减低,有利于肠道细菌的上移与繁殖,并分解食物产生发酵,使消化功能更为紊乱。
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如乙酸,乳酸等),可使肠腔内渗透压增加,并同腐败性毒性产物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
以上这些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2.感染性腹泻由于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完善;胃肠道感染的机会较成年人更多,故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感染性腹一泻。
由于纽菌感染腹泻,病原菌是通过肠毒素的作用;病原体的侵袭作用;病原体黏附作用导致腹泻。
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程倩;黄新欣;姜文【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腹泻治疗中采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及有效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小儿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儿予以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及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3,P<0.05).实验组患儿的腹泻停止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及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193、5.3169、7.7460,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治疗中采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及全面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确切,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7(011)006【总页数】2页(P170-171)【关键词】小儿腹泻;保留灌肠;蒙脱石散;护理【作者】程倩;黄新欣;姜文【作者单位】157000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157000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157000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本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及全面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确切,本研究选择本院1年内收治的60例小儿腹泻患儿进行分析,对其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进一步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实验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大28个月,最小11个月,平均年龄(14.8±5.5)个月;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大27个月,最小11个月,平均年龄(14.7±5.6)个月。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儿腹泻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我院选取2011年8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及饮食护理、基础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和用药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98例患儿显效例数24例,占22.49%,有效例数70例,占71.43%,无效例数4例,占4.08%,总有效率95.92%。
讨论:对腹泻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腹泻患儿的早日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有效【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93-02小儿腹泻是2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目前临床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病原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例如肠道病毒、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葡菌等。
其他致病因素包括临床滥用抗生素、喂养不当、过敏等。
小儿患有腹泻的临床症状有呕吐、发热、腹痛以及大便次数增多等,由于患病儿童年龄较小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临床护理,我院选取2011年8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和分析小儿腹泻的有效护理手段。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选取2011年8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最小年龄42天,最大年龄4岁,平均年龄1.1岁。
住院天数最短3天,最长21天,平均住院时间6.3天。
9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其中呕吐的患儿38例,食欲不振的患儿61例,发热的患儿28例,大便次数增多的患儿56例,其他症状的患儿32例;对全部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
1.2 方法1.2.1 饮食护理:对于小于5个月的患儿,医护人员应该暂停患者进行铺食,但母乳喂养的患儿可继续进行母乳喂养,但医护人员应体香患儿家长缩短哺乳的时间。
对于非哺乳的患儿,即人工哺乳的患儿可以采用豆浆、稀释后的奶、米粥等进行喂养,避免患儿饮食中有乳糖,因为腹泻患儿的受轮状病毒的感染导致肠道双糖酶分泌不足,从而使患儿的肠道内双糖类消化与健康幼儿相比明显不足,因此使用乳糖会使患儿感觉不舒适。
小儿腹泻临床护理体会
一、加强观察,注意早期预防
小儿腹泻的病情进展迅速,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预防,可以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痛苦和
疾病对其发育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小儿的观察,尤其是对于消化道不适、腹泻、发热等症状,要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定期给小孩做消化系统检查,了解其消
化能力和胃肠道状况;其次,保持小孩的环境清洁卫生,尤其是食品卫生,避免细菌感染;最后,及时接种预防疫苗,像轮状病毒等可以有效预防腹泻的疫苗。
二、营养支持,防止脱水
腹泻是一种引起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紊乱的疾病,很容易导致脱水,因此需要采取营养
支持措施,保证患儿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同时防止脱水症状加重。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给小孩提供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食物;其次,加强水分摄入,让患儿多喝水、盐糖水,以预防
脱水;最后,注意电解质的平衡,可以适量补充钠、氯等电解质,以避免电解质失衡。
三、有效护理,缓解症状
小儿腹泻的症状比较明显,如腹痛、便秘、腹部胀气等,会给患儿带来不适和痛苦,
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儿的症状。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给小孩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放松小
儿的情绪;其次,进行适当的按摩和轻拍,以促进排便和缓解腹部不适;最后,及时更换
尿布,保持皮肤清洁,有效预防皮肤炎等并发症。
总结:
临床护理中,针对小儿腹泻的护理,需要加强观察、注意早期预防,采取营养支持、
注意电解质平衡,同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缓解患儿的症状,将其送给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感到关怀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