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问题及策略探讨
- 格式:docx
- 大小:31.21 KB
- 文档页数:7
现代城市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作者:李苏鹏来源:《现代园艺》2015年第12期摘要: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特别是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人类文明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丰富了物质生活的同时,由于工业大量排放废弃物,加之人口与交通方面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城市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人们在城市中融入自然元素,来弥补城市中自然的缺失,城市公园就应运而生。
城市公园能够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环境,也是人们身体锻炼的主要场所。
但是,在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代城市公园;发展;问题;对策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不仅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功能,而且城市公园以城市文化为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良好形象,从而吸引着更多市民前来休息和娱乐,城市公园在美化城市街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城市公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生活的不同侧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园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1 现代城市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 设计理念比较滞后我国城市公园的设计盲目学习西方,在中国城市公园中,西方的风景式景观园林随处可见,这种设计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城市园林增添了新的风格和理念,但是导致我国本土理念的公园设计严重缺失。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具有其它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魅力,我国的园林设计中也不乏让西方国家叹为观止的,例如苏州园林等。
但现代化的城市公园中,反映我国传统以及历史文化的部分不多,甚至没有,公园设计与本土文化严重脱离,失去了城市的特色。
1.2 规划不合理现代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极为不合理,导致城市的整体规划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很多城市在建设时,并没有计划建设公园,城市中的很多公园是旧城区拆迁形成的。
一些城市的新城区中,公园数量多、空间小、设施不全、分布比较集中,公园缺少整体的规划设计,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公园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提升改造意见一、公园绿化存在的问题1. 缺乏多样性的植物种类在许多公园的绿化工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植物种类单一,缺乏多样性。
这使得公园在植物种植和区域布局上显得缺乏变化和创意,缺少观赏价值。
2. 绿化难以维护由于对植物的日常养护不足,许多公园的绿化植物长势不佳,甚至出现病虫害。
这导致了公园绿化的整体质量降低,影响了公园的整体环境质量和观赏性。
3. 绿地功能单一许多公园的绿化设计只注重美化功能,而忽视了其生态环境和社交交流功能。
这导致了公园变得单一化,无法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4. 缺乏可持续性在部分公园的绿化工程中,缺乏对植物生长环境和需求的充分考虑。
这导致了许多绿地无法长期绿化,甚至出现了退化现象。
二、提升改造意见1. 优化植物种类选择在公园绿化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植物本身的特性和多样性,包括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花果树木和草本植物,以及水生植物等。
这样可以丰富公园的绿化景观,提升观赏性和生态性。
2. 强化绿化维护管理加强对公园绿化的日常养护管理,注意植物的修剪、施肥和病虫害的防治,确保绿植的正常生长和健康状态。
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提高绿化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多功能绿地设计在公园绿化规划中,应该注重多功能绿地的设计理念,兼顾美化、生态和社交功能。
可以将公园绿地结合体育健身、休闲游玩、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4. 强化可持续管理在公园绿化项目中,应该充分考虑绿植的生长环境和需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品种,采取科学的养护管理措施,确保绿植能够长期稳定地生长和发展。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公园绿化不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功能。
在公园绿化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观赏性、生态性和多功能性,通过提升改造,使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和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
总结回顾公园绿化存在着种类单一、难以维护、功能单一和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
公园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提升改造意见公园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提升改造意见1. 引言公园作为城市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优美的休闲环境,还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然而,近年来一些公园绿化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单一植物种类、园内设施老化、绿地规划不合理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关于公园绿化提升改造的意见。
2. 单一植物种类的问题公园绿化中普遍存在着单一植物种类的现象。
这种现象导致植物生态多样性降低,丧失了植物间相互补偿的作用,容易引发病虫害的爆发。
单一植物种类也无法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无法提供丰富的景观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可以通过增加植物种类的方式来提升公园绿化的多样性。
公园管理者可以引进更多具有观赏、药用、食用等多重功能的植物品种,丰富植物的种类。
可以采用地被植物、灌木以及乔木等不同层次的植物布置,形成立体景观,增加景观层次感和魅力。
3. 园内设施老化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公园内的设施逐渐老化。
这不仅给居民的使用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公园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老化设施的困扰在实际生活中十分常见,如长椅破损、游乐设施老旧等。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公园管理者需要加强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工作,定期检查设施的使用状况并及时维修或更换。
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设施,如户外健身器材、太阳能灯等,以增加公园的吸引力和使用价值。
4. 绿地规划不合理的问题一些公园的绿地规划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如绿地面积过小、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等。
这种情况导致公园无法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无法提供足够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园绿地规划需要更加注重多功能性和灵活性。
可以将绿地面积合理扩大,增加休闲广场、运动场所、儿童游乐区等功能区域。
应对不同芳龄段的居民需求进行差异化规划,提供更为丰富的公共服务和娱乐设施。
5. 对公园绿化提升的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公园绿化的提升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景观效果的提升。
城市旧公园景观改造的难点与解决策略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许多城市旧公园的景观已经陈旧,需要进行改造。
而在进行改造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与障碍,因此需要对这些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实现旧公园景观的改造。
一、难点分析1. 旧公园老化严重许多城市的旧公园已经建立了几十甚至上百年,经过长期的使用和人为破坏,公园内的建筑、植被和硬质铺装等设施都已经老化,导致公园整体景观质量下降。
2. 土地使用权不清晰许多旧公园的土地使用权并不清晰,存在多种形式的使用权纠纷,使得公园改造难度增大,需要进行土地权属的清晰化和合理化。
3. 设施老化难以更新旧公园的设施大多已经老化,需要进行更新改造,但是因为公园是对外开放的场所,改造过程需要在不影响游客使用的情况下进行,工作难度较大。
4. 地理环境复杂许多旧公园位于城市中心或是山区、湖畔等地理环境复杂的地方,需要兼顾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并在改造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二、解决策略分析1. 完善规划设计,综合考虑景观特色在进行公园改造时,应该充分考虑公园的历史、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等特色,制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保留原有的景观特色,同时进行现代化的更新改造,使得公园旧有的文化底蕴得以保留,又能满足现代人们的休闲需求。
2. 加强园区管理,规范土地使用权对于土地使用权不清晰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规范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确保公园的土地使用权合法、清晰,并且在改造过程中,对土地使用权进行重新划分和整合,保障公园改造的合法性和顺利性。
3. 科技创新,提高设施更新效率在设施老化难以更新的问题上,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科技创新,引进智能化的设备和工艺,提高设施更新的效率,同时可以在非游客高峰期进行设施更新工作,减少对游客的影响。
4. 地理环境规划,合理布局改造方案针对地理环境复杂的问题,可以在改造前对地理环境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科学规划改造方案,选择合适的改造材料和技术,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地理环境的原有特色。
城市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建设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策略摘要随着我国城市飞速的发展,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娱活动需求,相关部门越来越关注城市景观的改造工程项目,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资。
公园不只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地方,它还蕴含着一个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城市地方特色,是城市的自然文化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形象名片。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园都是许久之前修建而成的,当前定位不准确,需要对公园进行局部的改造,来提高公园的质量,满足现代人们的文娱需求,这已成为各级城市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结合城市公园景观的特点,分析整个施工要点,并提出相关有效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建设工程;管理策略1引言城市公园景观提升和改造已成为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项目,为提高公园景观绿化的质量,要求施工团队有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保证科学化、规范化施工,达到理想的效果,发挥一定的作用,为建设生态化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龙岭顶公园环境景观提升建设工程位于福州市台江区龙岭顶,建设面积约4300㎡,街巷环境配套建设面积约4400㎡;工程投资额约1500万元,工程内容包括龙岭顶公园及街巷环境配套等,具体内容为园林绿化工程、园路、挡墙、花池、水池、景亭、戏台、景观小品等。
本文结合该项目对城市公园景观提升建设工程的施工与管理进行说明。
1城市公园景观改造工程特点1.1公园景观自然性城市公园景观改造最为主要的就是将其与大自然相结合,将原有景观与新构造结合。
公园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植物,植物会从视觉上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所以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对于景观的处理方式一定要自然,结构错落且有层次感,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达到令人满意的视觉效果。
施工团队在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当地公园的实际情况,将现有的植物与公园的设计结合在一起,将公园的景观和周围的自然美景,融为一体。
即使是人造景观,也要让市民感觉到一种天然的感觉,加入新的理念和设计,与区域的地形地貌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形地貌的优势,因地制宜,创造出和谐、自然、统一的公园景观,让市民在闲暇之余逛公园时,能够感受到公园的美,彻底的放松身心。
老旧公园升级改造计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份老旧公园的升级改造计划,以提升公园的吸引力和功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环境和服务。
2. 现状分析目前老旧公园存在以下问题:- 设施老化:公园内的设施已经老旧不堪,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 环境脏乱:公园内存在垃圾和杂草等问题,影响了公园的整体形象。
- 缺乏多样性:公园内的活动和设施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需求。
3. 改造计划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造计划:3.1 设施更新- 对老化设施进行修缮或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引入新的休闲设施,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3.2 环境整治- 对公园内的垃圾进行清理,保持公园的整洁和美观。
- 维护植被,修剪草坪和树木,提升公园的绿化水平。
3.3 多样化活动- 组织丰富多样的公园活动,如户外音乐会、运动比赛等,吸引更多居民参与。
- 开设多功能活动区域,供居民自由发挥,如篮球场、跑步道等。
4. 预算和资源为了实施以上改造计划,我们需要进行预算和资源的规划:- 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包括设施更新、环境整治和多样化活动的费用。
- 考虑寻求政府资助或与当地企业合作,以获取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5. 实施和监督为了确保改造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监督,我们建议:- 成立项目组,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 监测公园使用情况和居民反馈,及时调整改造计划,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6. 结论通过以上的升级改造计划,我们相信老旧公园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环境和服务。
我们期待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以及公园的持续发展和改善。
2021年第08期现代园艺城市老公园景观提升改造探讨———以上海和平公园景观改造为例翟立娜(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摘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园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但城市老公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陈旧,绿化缺乏养护管理,功能布局无法满足现代休闲需求,道路布局不合理且状况不良,空间开放性差,缺乏与城市的有机联系,文化精神内涵丧失等。
分析了公园现状及存在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改造策略,从景观空间布局到具体改造方案分析,重塑景观空间,因地制宜整合提升,实现“旧园新面目”,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关键词:城市公园改造;景观设计近年来,城市发展建设遇到了瓶颈,一方面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遭遇破坏,另一方面是大兴土木让城市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所以,仅通过一次性规划去改造老城面貌变得步履维艰[1]。
为此,2016年上海市启动“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城区进行“小而美”的更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归属感的空间形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及政策背景下,和平公园作为上海内环内最大型综合公园之一,其所处的区位位置条件突出,且周边如瑞红新城等高档小区建设、街景重塑、周边环境的改善,对和平公园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公园概况和平公园位于上海虹口区大连路1131号,历史可溯源自1958年的“提篮公园”。
曾在抗战时期,日军在公园内建造防空洞作弹药库;解放后,将公园改造成服务于百姓的幸福乐园;1959年,为纪念建国十周年,公园更名“和平公园”,是一座以自然山水园林风格为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2公园现状及改造策略2.1公园现状和平公园北邻同济大学,南至虹口区区政府,四周多为居民住宅。
共4个大门,一号门设于大连路,朝向控江路;二号门设于新港路,朝向虹镇老街;三号门设于天宝路;四号门亦设于新港路,朝向瑞虹路。
游客出入方便,交通可达性强,但公园4个入口缺乏特色,难以体现公园整体形象;广场空间缺乏层次,铺装陈旧;植被缺乏季相变化,绿化郁闭度过高;水质不理想,驳岸形式单一,欠缺亲水性;山体步道缺少扶手,存在安全隐患;园区内建筑风格庞杂,便民购物及就餐点不足,服务人群未能覆盖全年龄段人群;健身设施简陋,缺少系统性健身跑道;座椅等休闲设施数量不足,宣传栏及广播系统老旧;游艺设施低龄化,未能考虑较大儿童的游戏需求。
城市公园发展矛盾与更新对策初探摘要:我国城市公园大多首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它们拥有珍贵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由于服务年限的延长,又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这些城市公园持续老化亟待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转型与生活变迁为城市公园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无法完全适应当下以加速变化为特征的现代城市生活,造成公园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罅隙。
关键词:城市公园,发展,矛盾,策略1 中国城市公园发展历程概述1)近代城市公园发展概况中国近代城市公园在鸦片战争的社会背景中兴起。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来自欧美的物质文明、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城市建设与市政管理方法等被带入租界,公园作为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也被引入其中。
1868年,“公共花园”(外滩公园)作为中国第一座公园,率先落成于上海[1]。
辛亥革命后,政府主导的公园建设成为了这一时期园林发展的主要方式。
加之,民主进步思潮发展,倡导公园应为全民所共有,并向社会大众提供服务。
因此,民国时期的政府不仅把一些皇家宫苑、祭坛和寺庙作为公园对外开放,还修建了中西合璧的新型公园。
1918年广州建设了以意大利图案式庭园布局的“第一公园”(今“中央公园”),随后汉民,观音山(今越秀山)和东山等公园相继开辟。
2)现代城市公园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处于走出战乱的过渡阶段,受经济、思想、技术上的限制,1949-1952年时期,城市公园建设主要以旧园改造和开放私园为主。
直至1953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全国范围内展开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工作,城市公园新建事业也重新起步。
在此阶段,城市公园主要学习推广了苏联在公园建设中的“文化休息公园”模式。
1958-1965年,由于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城市建设进程减缓,城市化进程逐渐趋于停滞,公园建设的速度随之减慢。
1978-1990年,全面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将城市化进程带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公园建设再次起步,在数量上、质量上、速度上均有较大提升。
公园及道路项目建议书尊敬的市政府领导:我们向您呈上一份关于公园及道路项目的建议书。
作为市民的代表,我们希望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和改善做出贡献,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
公园是城市的绿色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然而,我们注意到目前市区的公园设施相对匮乏,且存在一些问题,如设施老化、环境脏乱等。
因此,我们建议在市区规划新的公园,并对现有公园进行改造和提升。
具体建议如下:一、规划新公园1. 在市区人口密集的地方规划新的公园,以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2. 新公园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交通便利性,确保市民能够方便到达。
3. 在规划新公园时,应考虑到不同年龄层的市民需求,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休闲区等。
二、改造现有公园1. 对现有公园的设施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完好和安全性。
2. 加强对公园环境的管理,保持公园的整洁和美观。
3. 在现有公园中增加绿化和花草树木,提升公园的景观效果。
三、加强公园管理1. 增加公园管理人员,加强对公园的巡查和维护。
2. 加强对市民的宣传和教育,提倡文明游园行为,共同保护公园环境。
除了公园建设,道路交通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注意到市区的道路存在拥堵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以下道路改善建议:一、改善交通拥堵1. 对交通拥堵严重的路段进行交通规划和优化,增加道路容量和改善交通流畅性。
2.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交通压力。
二、提升道路安全1. 对交通事故多发的路段进行安全设施的增设,如安全岛、交通标志等。
2. 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三、改善道路环境1. 加强对道路环境的管理和维护,保持道路的整洁和美观。
2. 增加绿化带和人行道,提升道路的景观效果。
以上是我们对公园及道路项目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城市的公园和道路将会更加美好,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提升。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74Vol.2 No.27城市公园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江尊钦(福清市公园绿化中心,福建 福州 350300)摘要:城市公园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必需的内容。
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活动、健身娱乐、游览观赏、文化教育等的场所,同时对美化和改善城市生态和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文章结合城市公园管理的实际经验,通过分析城市公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城市公园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管理;对策探析中图分类号:U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27-0074-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园建设与管理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作为城市的主要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公园的发展和建设延续了传统休闲功能,也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对美化和改善城市生态和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公园既是广大市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文化氛围营造和传播的重要空间,公园建设对促进精神文明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培育城市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1 城市公园概述1.1 城市公园的定义及分类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意识形态,其自身具有丰富的内涵。
首先,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其中一种类型,其服务对象是城市广大市民,对市民提供有效的休闲环境以及锻炼氛围。
在后续的发展过程当中,城市公园的整体服务对象已经不局限于本市城市居民,其更是为其他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休闲、娱乐、放松的场地,且随着城市的整体发展,城市公园融合了更多的定义。
而城市公园在发展过程当中,也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公园。
包含但不限于“儿童公园”、“游乐公园”、“历史名园”、“纪念性公园”、“名胜风景公园”、“植物园”、“盆景园”、“动物园”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公园,不仅增长了科学知识,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公园议案实施方案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对于休闲娱乐的需
求也日益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园成为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然而,一些城市的公园设施老化,管理不善,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制定一项公园议案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公园议案实施方案应该包括公园设施的更新和完善。
一些老旧的公园设
施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公园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增加一些新的娱乐设施,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需求。
其次,公园议案实施方案还应包括公园管理的改善。
一些公园存在管理不善的
情况,如乱倒垃圾、乱停车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市民的休闲体验,也破坏了公园的环境。
因此,需要加强公园管理,增加保洁人员和巡逻人员,加强公园的环境维护和秩序管理。
另外,公园议案实施方案还应包括公园活动的丰富多彩。
通过举办一些文化活动、体育比赛等,可以吸引更多的市民来到公园,增加公园的活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最后,公园议案实施方案还应包括公园的绿化和景观的美化。
通过增加绿植、
修剪花草、改善景观等措施,可以提升公园的美观度,吸引更多市民前来游玩。
综上所述,制定一项公园议案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公园设施、管理、活动
和环境,提升市民的休闲体验,增加市民的幸福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公园议案实施方案,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公园的现状,为市民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70YAN JIUJIAN SHE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Cheng shi gong yuan jian she cun zai de wen ti ji ce lue张惠智要优化城市居住环境,城市公园的建设十分重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水平。
本文先在资金缺乏、规划不科学和设计落后方面,对城市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进而在加强多元化投资、保障规划合理性和设计理念个性化相关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了城市工程建设的策略,以供参考。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各种公共性设施和场所不断增多,城市公园就是一种面向大众开发的,有着完善设施和生态环境的绿化带。
城市公园可以能够供人们观赏、休息和健身,城市公园不仅仅是城市的一个供以休闲游戏的空间,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构成部分,更加是城市精神文明的体现。
当前城市发展速度极快,很多基础设施建设还无法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尤其是在城市公园的建设中,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城市公园的建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因此,对城市公园建设的问题和策略进行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城市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1.资金缺乏,维护不到位城市公园属于是公共性设施,所以城市公园的建设通常是当地政府部门投入资金。
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公益性设施,对其进行维护和建设也必定是政府在财政上进行支持。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一样,所以各个地区的财政支持能力也不同,城市公园建设方面的财政有一定的限制,这对城市公园的建设和发展都会有一定限制。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一些内地城市中,因为经济发展不发达,一些地区的城市公园不管是在规模或是环境上都比较差。
城市公园在建设中所设计的子工程项目比较多,这些子工程项目的建设会花费很多的资金。
城市公园建设要想正常进行,建设资金需要到位,但是因为融资问题,城市公园建设资金缺乏保障。
因为城市公园是由政府投建的,投资主体比较单一,建设资金来源也单一,即便是有足够的建设资金,但是也难以保障后续维修经费的足够。
居活动、人居建设是决定人居环境发展的三元要素,三者三位一体、耦合互动、缺一不可[1]。
而“人、境、业”构成了公园城市存在的“三元耦合”,决定着“城”的发展目标方向,以及“城”的和谐与否;“城、制”实现公园城市的“二元互动”,推动着“城”的发展,引领着“城”的成长进程[1](见图1)。
公园城市坚持“公园即城市、城市即公园,在公园中建城市”的思路,坚持“生态优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
目前,贵安新区正面临着职住分离严重、产业集聚力不强、人才吸引力弱、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活力缺乏、生态环境优势转换弱等问题。
而公园城市是涵养生态、美化环境、聚集人气、提升产业、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激发新动能、创新城市活力空间[3]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公园城市正是新时期贵安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1贵安新区基本情况贵安新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接合部,2014年1月被列为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1 795 km 2,直管区面积为470 km 2,国务院赋予贵安新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战略定位。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依山傍水、山环水抱、山苍林秀,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囤堡文化、布依族文化相生相伴,适宜的纬度、高度、温度、湿度、浓度、风度,使之成为最适合人居住的胜地。
贵安新区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要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安定、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业发展、体制政策、城市风貌上求发展、出特色,现阶段需要对照目标梳理问题,并探索解决的路径和方法。
摘要 本文基于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践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发展要求,以公园城市建设“人、城、境、业、制”五要素及方法为指导,从五个维度对贵安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贵安新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路径、策略和方法,以期达到集聚“人”气、融合景“城” 、美化环“境”、振兴产“业”、完善机“制”的目的。
关键词 贵安新区;公园城市;人居环境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892/ki.csjz.2022.10.46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practic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in Gui’an New Area, a national demonstration area, guided by the five elements of park city construction “people, city, environment, industry and system” as well as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Gui’an New Area from five dimensions, and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aths,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park city in Gui’an New Are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gathering popularity, integrating the landscape and the city, beautifying the environment, revitalizing the industry,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sm.Key words Gui’an New Area; park city; living environment“公园城市”理念是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府新区时提出的城市发展新理念。
探讨晋中市大型老旧公园的提质改造———以玉湖公园为例高欣歈(晋中市园林绿化处,山西晋中030600)摘要:由于受游客游览、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晋中市老旧公园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建筑陈旧、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短缺、苗木缺株断垄、布局零乱等问题,影响了公园景观效果和游园体验,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已不能良好发挥公园为市民提供环境优美的休闲游憩场所的作用。
本文以玉湖公园园林景观设施提质为例,分析老旧公园现状及存在问题、提质改造措施,旨在为今后老旧公园提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晋中市;老旧公园;玉湖公园;提质改造中图分类号:U9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06-0063-02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市民生活水平,人们的空闲时间逐渐增多,享受生活需求在整体需求中比例增大,公园成为市民锻炼、娱乐、交友、休闲常去的场所之一,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民对公园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由于公园本身的公益性、人流量大等特点,存在管理困难的问题,再加上年久失修、缺乏资金等,导致老旧公园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建筑陈旧、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短缺、苗木缺株断垄、布局零乱等问题[1],严重影响了公园景观效果和市民的游憩娱乐活动。
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以玉湖公园为例,分析老旧公园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可行有效地提质改造措施,改变其破败现状,提升公园品质,使老旧公园重新焕发生机,发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魅力,并为今后老旧公园提质改造提供参考。
1玉湖公园概况公园西临中都路,南靠校园路,东毗榆次市电缆厂,北为居民小区,有南大门、西大门两个入口,占地16.67hm2,公共绿地11.23hm2。
公园采用古老传统、贴合自然的理念,以水面为中心,利用苗木、山、水、园路等自然景物,将整个园区分割为园务管理区、门区、儿童活动区、水域、丹枫屿、牡丹园、楼溪、山区、植物展览区、花洲等10个区域,布置了喷泉、拱桥、人工湖、丹枫屿、曲桥、假山、码头、亭、水榭等观赏点。
42CENTRAL ISSUE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潘 敏,生于1975年,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改造与建设。
城市老公园景观提升改造探讨——以蚌埠津浦大塘公园景观提升改造为例安徽省蚌埠市园林管理局 潘敏摘要:公园作为城市的窗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该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社会风尚。
一些公园经过历年来的充实、提高与景点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观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早期建设的公园出现不同程度的陈旧老化和设施残损现象,已不能满足广大游客和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老公园改造势在必行。
本文以蚌埠市津浦大塘公园景观提升改造为例,分析了改造老公园设计过程中的要素及理念。
关键词:老公园;景观改造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0-042-0001城市公园是社会的窗口,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休闲、娱乐、锻炼等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之一。
随着现代化城市快速发展,早期建设的公园已呈现出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各类分区不合理、植物品种单一无特色等弊端。
因此,为满足市民需求,提升城市品位,蚌埠市实施津浦大塘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工程。
现以津浦大塘公园改造为例,浅谈老公园改造过程中应考虑要素和理念。
一、公园基本概况津浦大塘公园,占地面积6.9公顷,其中水面3.4公顷。
园内的大塘是1909年修筑津浦铁路时,为填平淮河大铁桥引桥和天桥路基,挖取大量土方而形成。
1957年至1958年间,市政府组织全市人民义务劳动,共出动6.2万余人次,将津浦大塘彻底治理,建成了公园。
1958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该园原名“大塘公园”,1999年更名为“珠园”。
二、改造现状分析津浦大塘公园位于老城区中心区域,东、南、西侧相邻城市主干道,北侧有学校及住宅小区。
主要现状分析:(一)人的因素园内游人如织,且以老年人居多,活动内容丰富,有歌舞、健身、棋牌、遛鸟、书法、器乐等,自发呈现出东南侧游人密集热闹,西北侧较为静谧的特征。
城市老旧公园改造的研究与实践—以苏州嘉宝莲风园改造提升为例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居民人口的日益增长以及对户外活动空间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而城市内老旧公园已无法适应现代居民的活动需要,所以对老旧公园的改造提升迫在眉睫。
苏州作为园林城市,必将旧城环境综合整治列为政府工作的重心,而此次吴中老城区的嘉宝莲风园在2019年底迎来了景观绿化改造提升的契机。
关键词:城市老旧公园;改造提升;绿化修复。
1.老旧公园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园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多。
不仅要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要求具备科普、教育的功能,而现有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较为简单,因此它的改造提升更具有多重意义【1】。
1.1功能布局过于单一公园的规划建设都是紧跟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其设计理念、改造手法、建设目标都反映着当下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思想。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老旧公园的功能布局与当下的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产生了落差,过于单一甚至不够合理。
1.2基础设施老旧,缺乏公园活力由于年代久远或者缺乏维护,公园现存的一些基础设施都非常陈旧甚至破损、缺失。
儿童缺少游乐场地及游玩设施,老年人也没有健身场所可以利用,导致整个公园缺乏活力。
1.3缺乏景观效果公园的建设大多与地域文化相融合,随着时代和城市的发展,老旧公园所反映的地域特色就显得落后与过时;而植物绿化由于生长过旺,缺乏修剪养护,导致公园空间郁闭度过高。
1.老旧公园改造的意义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可建设用地逐渐减少。
老旧公园的改造,既能充分发挥它的地理优势,为居民创造配套齐全的活动场所,又能够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价值。
1.项目实践1.项目概况1.项目概述嘉宝莲风园作为苏州市第一家开放式廉洁文化主题公园,占地70亩,内有“莲之门、莲洁广场、莲直墙、荣辱亭、清风屏、莲之璧、莲正亭、清风池和清莲桥”为主题的八大廉洁景观,文化底蕴深厚。
3.1.2区位分析该项目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宝带东路与迎春路的东北角,紧邻地铁迎春路站出站口,交通便捷。
城市建设背景下老旧公园改造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中康公园改造提升为例发布时间:2022-11-21T09:03:28.599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7月14期作者:陈杰姜霞[导读] 城市公园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陈杰1 姜霞2身份证1:41112119890822**** 身份证2:50022419880107****摘要:城市公园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同时改善城市面貌。
目前公园的建设成了城市建设的新指标,城市管理者寄希望于它能解决过去城市快速扩张中的环境污染、人地矛盾等诸多问题。
随着居民人口的日益增涨,对多种户外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多。
城市老旧公园功能单一、设施老旧的问题,无法满足市民生活的需求。
本文通过深圳市中康公园的改造项目为例,通过分析场地现状,提出有效的改造策略,总结同等类型项目的改造经验,探索城市老旧公园改造的新思路。
关键词:公园建设;改造提升1.背景:一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园建设,把其作为民生实事和“美丽深圳”建设的主要内容全力推进,提出到2020年实现深圳“千园之城”的目标。
近日,深圳发布了《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草案),展示了深圳城市建设的规划和目标愿景。
除了远期规划以及新建公园之外,针对现状公园开展了园容原貌的综合整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使现状公园焕然一新。
2.老旧公园改造的意义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多,环境不断的恶化,老旧公园已无法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普遍存在功能不完善以及设施老旧等诸多的问题。
目前老旧公园往往也占据着较好的城市地段,周边服务配套较为齐全,同时有众多的居民区分布,公共休闲场所稀缺。
为了满足周边居民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应对城市发展的多种需要,发挥公园绿地既有的生态价值,大多城市纷纷对老旧公园提出了改造的方案。
3.老旧公园的共性问题3.1功能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园普遍功能单一,场地的设置没有考虑各个年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
2016年第5期现代园艺1龙湾公园概况龙湾公园始建于1993年,是辽宁省葫芦岛市城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总占地面积24.5hm 2,其中绿化面积为18hm 2,约占公园的75%;茨山河贯穿公园,水面面积3.71hm 2,将公园分成南北两部分,改造工程历时近7个月。
2改造策略2.1完善功能分区结合公园性质和现状条件,合理区分各区域功能及规模,将公园分为入口区、休闲游憩区、密林游览区、儿童活动区、滨河游览区、中心广场区、专类植物园区、剪型植物园区、温室区、体育活动区共10个区域,充分满足市民游客的休闲、健身、娱乐需求。
其中运动健身区和儿童游乐区为新建区域,其余区域则在原公园分区基础上进行改建完善。
2.2提升服务设施品质更新和完善给排水、电气,新建合页活动坝一座,根本上解决公园湖内蓄放水安全问题。
铺设三类园路4875延长米,铺装上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完善围树座椅、宣传栏等建筑小品、标识标牌,新建林下活动场地七处,新建、改建公厕六处,假日期间如厕难问题已成过往。
安放分类垃圾箱218个,园椅园凳197处,安放各类健身器械38套,无障碍设施等人性化服务设施随处可见。
2.3完善防灾避灾功能注重平灾结合,增建应急供排水、厕所、电气等必要的设施设备,完善应急避难功能,增建和调整空间场地布置,以适应临时安置、应急指挥等需求。
园内能同时满足1.5万人使用,三眼深井,可满足应急供水。
2.4推进节约型绿化建设加强废旧材料利用、透水地坪、雨水收集、喷灌、水生态处理、立体绿化等环保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
3改造后的公园亮点3.1演艺广场位于整个公园的核心位置,占地面积1300m 2,可提供较大型演出。
广场一侧建设1300余m 2的雨水花园,形成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雨水花园中心5m ×8m 的LED 显示屏,更增添了广场的时尚气息。
3.2盆景园占地面积2200m 2,利用原有128m 2的山顶亭廊组合,加建485m 2的文化展示综合服务建筑。
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问题及策略探讨摘要:城市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因建造年限久远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产生无法适应和满足城市现代生活基本要求的现象。
如何协调好公园传统景观风貌、功能与现代城市居民使用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挖掘老旧城市综合性公园的特色与潜力,使之重新焕发活力,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城市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城市综合性公园现存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总结,探讨公园改造的设计原则与策略,以期能对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改造思路。
关键词:城市综合公园;公园改造;公园现状问题1 前言城市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密度发展,城市中心用地的紧缺,老旧城市综合性公园的使用潜力亟待进一步探索。
园建破损、植被退化、设施陈旧、布局杂乱、水体污染等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与周边日益更新的城市环境之间逐渐失衡,如何协调公园的传统景观风貌、功能与现代城市居民使用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已成为老旧城市综合性公园所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2 中国城市性综合公园概述城市综合性公园,主要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营建、改造和整理的城市公园[1]。
城市综合性公园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城市综合性公园存在的问题3.1 公园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面临的问题3.1.1 景观模式单一,手法雷同建于五、六十年代的城市综合性公园由于当时基本上沿用苏联文化休息公园的模式,造成了在规划设计风格方面的单一和贫乏。
大部分公园都呈现出相同或者相似的景观格局。
这类公园曾极大满足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大改善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面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这种“把广泛的政治教育工作和劳动人民的文化休息结合起来的新型群众机构”的城市公园内涵,已逐渐与现代生活需求与审美心理脱节,丧失了它的吸引力。
3.1.2 功能杂乱,分区无序合理的功能分区与布局,是提升公园品位、丰富公园内容的重要前提。
城市旧公园功能杂而全,许多旧时代赋予的功能仍然保留于现有公园中。
如小型动物园、迪厅、室内溜冰场、小影院等。
局促的空间植入太多杂乱的功能并没有提升公园的整体品位,反而模糊了公园的风貌特征。
同时另一部分公园则存在安静观赏区面积太大,景观单一,互动活动项目过少。
公园改建面临着从传统封闭的形态向现代开放空间形态的转型。
传统公园的功能和空间模式是内向性的,是基于自我的分区模式和布局形式,而开放式公园是由外及内的功能和空间布局模式是需要基于城市空间关系的整体考虑[2]。
次序颠倒的分区模式造成了公园景观的封闭特性,不利于市民充分使用公园绿地。
同时公园往往存在的分区不合理,如老人活动区与儿童游乐园距离过远不便于老人照看儿童玩耍。
公园分区没有明确的空间序列,“起承转合”序列感不明确,影响了公园的游赏品质,无法充分调动游人的游玩兴致。
3.1.3 生态性设计不足,水质较差老旧综合性公园大多利用下凹场地开挖湖池,开挖出的水系收集滞纳周边场地雨水径流,与外界城市管网联通,但与城市大型水系隔离。
单一的水下生态环境与过于硬质型的水陆界面降低了水体的净化能力,多年的底泥沉降往往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内藻类丰富,能见度较低,无法充分满足游客亲水戏水的安全性需求。
3.1.4 使用人群覆盖面不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综合性公园需要满足不同种类人群的需要,其中包括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老旧公园规划甚少将无障碍通道和设施贯穿于公园规划设计之中,也没有为残疾人士设置独特的活动区域。
实际使用的种种不便往往将这些人群隔离于城市综合性公园之外。
3.1.5 地域文化丧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当今经济社会“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城市人群的生活空间、工作方式、街道景观、饮食模式、日常生活模式、消费方式都呈现一种趋同化的趋势,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城市中心区公园的设计模式、内容也同样都越来越国际化、趋同化[3]。
虽然这种国际统一审美标准下改造更新的公园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人群对其功能使用上的要求,但却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在地域认同及精神满足上的需求。
各个地方的人民都期望公园能突显当地的文化特色,从而唤回自己对家乡土地的回忆和民风民俗的记忆,延续整个城市的记忆和文化脉络。
3.2 公园管理面临的问题3.2.1 设施陈旧落后现阶段,我国城市综合性公园所呈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公园整体面貌衰败破旧[4]。
其直接表现为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配套设施不完善。
多年的超负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若干问题初探荷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和及时的更新,公园内的部分场地、造景设施、休憩设施以及各种游戏设施和服务性设施都呈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甚至毁坏,游赏和景观环境比较差。
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公园内缺乏完善的水电等配套设施,已然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公园的基本需求。
3.2.2 过度开发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保证公园创收,增加公园的经济效益,同时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要,传统模式的城市综合性公园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商业性经营中:园内盲目扩建儿童游乐场;过多商家占据公园黄金地段;绿地割舍为停车场等。
绿地面积逐年减少,各类的构筑物不断侵入,许多公园在其发展建设中,已经产生了诸多质的变化。
短期盈利行为,使公园建设走入了误区,许多原来幽静的、风景优美的历史公园特色印象逐渐消失,公园的原有景观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3.3 公园养护管理面临的问题3.3.1 植物景观混乱公园内的植物景观风貌即为公园历史发展的见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公园整体己形成较为稳定的植物生态系统,但部分区域密度过大、形态杂乱、配置混杂、植株老化、长势衰弱等现象已成为城市综合性公园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对园内植物缺乏主动及有效的人为更新与养护,使得城市公园绿地效益中景观效益大打折扣。
3.2.2 历史文化保护不善综合性公园更为注重功能性场地的维护与发展,往往对具有历史特色的场地重视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制约,部分公园的历史文化得不到继承发展以及必要和有效的保护,使得这些特色在公园自身的更新与发展中逐渐丧失。
4 改造原则与策略4.1 尊重城市文脉传承整体性与连续性城市综合性公园具有体现和传承当地历史传统风貌的作用,对它的改造更新必须坚持整体把握的原则。
地域特色是对城市公园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往往是恢复改造中能够形成特有生态景观的重要内在因素[5]。
城市综合性公园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它的改造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持其发展的整体性。
不仅要处理好公园内部各种具体地段的改造与公园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还要充分研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格局、地域特色与文脉特征,在改造的过程中遵循城市发展的历史规律,保证改造地段城市肌理的相对完整和统一。
4.2 因地制宜,彰显主题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就是要在充分调研公园现状条件和公园特色等各方面背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改造对象制定适宜的改造目标和策略,抓住公园特有的空间形态结构、景观体系及其深厚的传统景观风貌,因势利导,使得城市公园的改造在景观上具有鲜明的特征,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主题特色。
4.3 延续公园风格,体现时代特色公园总体改造的内容与项目设置应与时代相衔接,提升公园品质,引领健康的休闲娱乐风尚,为现代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放松心情,锻炼身体的场所[6]。
任何时期营造的都市环境,都会反映该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时代的审美意识,这些限制条件都会制约着环境的表现形态。
在不改变公园风格的前提下,合理应用新型材料,可以使公园得到个性化的重造,形成具有时代性的表现风格。
4.4 以人为本,满足人性化需求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兼环境设计师的劳伦斯·哈普林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及其在环境中的活动作为自己的设计宗旨。
他说:“我的设计观就是将人的因素容纳进我的设计,考虑人们如何生活、活动,我的设计才有意义。
”公园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使用价值的大小,因此,对公园的使用主体——游人的利益考虑自然要有足够的认识[7]。
从游人的角度和视点来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切改造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游人的需求。
当符合了人的行为、心理,能够被访者的高度认同功能及使用便利性时,该空间就是积极的;反之则会被忽视而成为消极或半消极空间。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人性化的原则,使城市公园空间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人服务。
这在设计中主要体现在:·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满足人的行为习性·空间尺度舒适宜人、适于人活动·环境设施方便使用4.5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友好型公园城市公园设计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8]。
所以,在公园改造中应从生态绿化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的多样性着手。
为了体现生态性的原则,在植物改造中,尽量采用乡土树种,构建合理的自然生态群落,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利用现状植物,以减少改造费用和今后的养护成本[9]。
这也意味着设计应尊重自然,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
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
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保持营养和水循环,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5 小结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具体问题因公园的不同有着各自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但建于相同年代的综合性公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共性症结,本文对综合性公园现状情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对改造原则与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整理,希望对后续的公园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1]李大鹏,沈守云,陈燕.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与更新规划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8(12):11-12.[2]陈勇. 城市公园改建中景观的延续与重塑[D].南京林业大学,2009.[3]徐然. 山地城市中心区公园改造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1.[4]李慧生. 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若干问题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4.[5]严雪丹,彭重华. 城市公园景观生态的恢复与改造——以武汉解放公园为例[J]. 绿色科技,2013,01:134-135+140.[6]罗正敏. 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规划[D].南京林业大学,2007.[7]陈顽岩. 广州传统城市综合公园开放后公共空间的景观改造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8]裘鸿菲. 中国综合公园的改造与更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9]刘晓嫣. 城市公园改造设计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