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食用品种引种试验与综合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956.49 KB
- 文档页数:12
木薯新品系适应性试验研究初报何文;张秀芬;杨海霞;梁振华;黎萍;刘连军;郭素云;李恒锐【摘要】以当地推广品种华南205作为对照,研究了引进的6个木薯新品系SMN03、57-6、58-7、20-6、27-7、32-5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通过农艺性状观察,6份木薯材料均属于高株型,主茎较粗,分杈性较少品种,其中木薯20-6表现最优良,单株鲜薯产量达到4.95 kg,与对照华南205达到极显著水平,增产60.7%,但是干物质率比对照华南205低,综合鲜重和干物质率,木薯20-6干物质还是显著高于华南205.木薯58-7与华南205相比产量有所提高,但是不显著.其他品系表现均不如华南205.【期刊名称】《农业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8(031)005【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木薯;适应性;试种【作者】何文;张秀芬;杨海霞;梁振华;黎萍;刘连军;郭素云;李恒锐【作者单位】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崇左 532415;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崇左 532415;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崇左 532415;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崇左 532415;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崇左 532415;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崇左 532415;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崇左 532415;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崇左532415【正文语种】中文木薯(Manihot esculenta Grantz)别名木番薯、树番薯、树薯,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Manihot)热带亚热带植物,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有广泛种植[1]。
在南美洲,非洲等地区木薯是数亿人的生存口粮。
木薯块根中富含淀粉,占木薯根块鲜重的30%左右,与马铃薯和甘薯并称世界三大薯类作物。
同时木薯淀粉可制酒精、燃料添加剂、葡萄糖、麦芽糖等,木薯茎叶和木薯废渣都是优质的家禽和鱼类的饲料,也利用其中丰富的营养加工做成培养基,现已有成熟的栽培蘑菇技术[2];也有研究表明木薯种皮可以用来代替高粱,进行培养香菇菌种的生产[3]。
鲜食木薯品比试验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提高,各种品比试验也随之兴起。
木薯是一种常见的农产品,但其毒性导致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较低,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可。
然而,鲜食木薯具有营养丰富、口感清香、热量低等特点,经过专业处理后可避免毒性,应该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
因此,本文将进行一次鲜食木薯品比试验,对不同的鲜食木薯品进行评比。
实验设计在本次品比试验中,我们选取了市面上较为流行的四种鲜食木薯品种,分别为:蒲津1号、黄叶甘薯、绿色木薯和竹节木薯。
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从风味、口感、质地、色泽等方面进行评比。
实验步骤第一步:材料准备依次准备蒲津1号、黄叶甘薯、绿色木薯和竹节木薯,并将其清洗干净。
第二步:食材加工将木薯去皮后分别切成长条状,大小均匀。
将切好的木薯条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以去除表面多余淀粉。
第三步:烹饪制作在炸锅中倒入适量的油,当油温达到170℃左右时,将木薯条放入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干油份即可。
第四步:品尝比较将四种炸好的木薯放在一个盘子里,依次品尝比较。
实验结果口感:四种木薯中,蒲津1号的木薯条口感最为酥脆,绿色木薯次之,黄叶甘薯和竹节木薯稍显柴脆。
质地:蒲津1号、黄叶甘薯和绿色木薯的质地都相对较软,易咀嚼,竹节木薯的质地相对硬,稍显扎牙。
色泽:四种木薯的色泽均匀,没有太大差异。
综合评价:综合来看,蒲津1号口感酥脆,风味清香,质地柔软,是整体表现最好的一款;黄叶甘薯虽然口感有些柴脆,但是其香气独特,口感清香,也是较为不错的选择;绿色木薯可作为夏季消暑食品,口感清爽;竹节木薯表现较一般,口感稍硬,风味平淡,不是很吸引人。
结论因此,在购买鲜食木薯时,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享受到健康美食的同时也可以拓宽对农产品的认知。
31份木薯种质营养、矿质成分及食味的评价木薯是重要的加工、饲料及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利用和创新是木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研究对31份木薯种质的生物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分别在冬收(植后390天)、春收(植后470天)木薯时测定薯肉、全薯的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含量,并开展了薯肉的食味评价,同时对农艺数量性状、营养成分含量、矿质元素含量、食味评价指标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初步探究了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筛选出了特异木薯种质,从而为木薯的主食化提供参考。
主要结果如下:1)生物特性:木薯株高为213.3~373.2cm;主茎直径为2.2~3.8cm;叶片裂叶数以七裂叶、九裂叶为主;叶形以披针形为主;中间裂叶长度为9.7~30.6cm;叶柄长度为15.7~41.1cm;叶痕突起为0.70~1.30cm;薯皮厚度为1.63~3.06mm;薯肉颜色以白色为主,还有淡黄色、深黄色;单株鲜薯重平均为1.45~5.50kg/株。
2)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比较,薯肉的干物率、淀粉含量分别是甘薯的0.8~3.9、0.7~1.3倍,是马铃薯的1.7~3.7、1.7~4.0倍,其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马铃薯的1.1~32.1和0.4~38.8倍,其维生素C、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可与甘薯相媲美;薯肉的Ca含量为糙米的0.4~16.7倍、马铃薯的9.4~180.7倍,其Mg、Fe含量分别是马铃薯的1.3~7.6、2.3~15.8倍,其Zn含量是甘薯的0.3~5.8倍,其Fe、Zn 含量与小麦相媲美。
综上得出,薯肉的营养价值优于或不亚于甘薯和马铃薯,部分矿质营养价值优于或不亚于糙米、小麦、甘薯和马铃薯。
3)干物率、粗淀粉含量表现为薯肉>全薯;粗蛋白、粗纤维、Ca、Mn含量表现为全薯>薯肉。
4)从薯肉比较,推荐优异种质:食味优的种质有:SC9、ZM8229等;β-胡萝卜素含量高:SC9、哥伦比亚2号等;维生素C、粗蛋白含量高:SC6068等;K、Fe含量高:面包木薯等;Ca、Zn含量高:GR891等;从全薯比较,推荐优异种质:干物率、粗淀粉含量高的种质有,KU50、慧丰60、R9等。
木薯新品种引种试验方案木薯(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 属于大戟科木薯属植物,起源于美洲热带地区,在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是世界三大薯类作之一(马铃薯、甘薯、木薯)。
在我国木薯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以广西栽培面积最大,其次为广东、云南、海南等省,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和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也有少量种植。
木薯块根含有丰富的淀粉,是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全球约7亿人口以木薯为主粮),也重要的工业原料。
湖南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18℃,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全年有7-8个月的时间适合木薯生长。
湖南南部地区已有种植木薯的传统,只是长期以来受加工等条件的制约,一直没能形成产业规模。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湖南、江西等省作为木薯北移种植的重点发展区域,湖南的木薯产业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根据湖南(岳阳市)的气候条件特点,木薯种植宜选择早中熟品种,我们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和湖南农业大学引进了12个木薯品种,在君山区进行木薯新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我区种植的木薯新品种,为我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发展木薯生产提供参考。
一、试验材料试验用的12个木薯新品(系)分别为华南9号、南植199等,由中国热带农科院品种资源所和湖南农业大学提供。
二、试验时间与地点试验于2015年4月15日至11月15日在君山区镇村基地进行。
三、试验设计及布局图试验地面积5.5亩,1.3米包沟进行整地作畦;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地长122米(开腰沟54m),宽1.3m,小区面积为80m2,总计42个小区。
按每畦种植一行、株距0.75米进行平放种植(种茎摆放方向与畦面方面平行),每个小区种植80株。
布局如下:木薯田间布置图四、生产管理及栽培技术1.播种种植时将木薯种茎砍成约15cm长的茎段,选取健康、没有破损、大小均匀的茎段,平摆于穴中,覆土约5厘米深。
播种后及时覆盖地膜。
出苗后,观察记载各品种的出苗期(50%的种茎出苗)。
10个木薯品种引种贵州低热河谷地区的适应性欧珍贵;黎青;罗亚红;田大清;周正邦【摘要】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uitability of cassava in Guizhou, promote Guizhou cassava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provide varieties and cultural technology reserve for cassava industry development.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10 newly introduced cassava cultivars to study their adaptability taking SC201 as the control in 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varieties could normally complete growth stages, yield and starch content of introduced cultivars were higher than CK, rate of emergence of GR3 and SC205 were the highest, yield of SC10 and NZ199 were the highest, dry matter rate of GR891 and GR3 were the highest, dry matter starch content of NZ199 and GR3 were the highest, fresh cassava starch content of GR891 and GR3 were the highest, starch yield ofGR891and NZ199 were the highest. All above indicated that Guizhou was suitable for cassava planting.%为探索贵州栽培木薯的适宜性,促进贵州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并为木薯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和栽培技术储备,于2010年引进10个木薯品种,以地方栽培品种SC201为对照,进行木薯引种适应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各引进品种均能正常完成生育期,其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出苗率以GR3和SC205最好,产量以SC10号和NZ199最好,干物率以GR891和GR3最好,干品淀粉含量以NZ199和GR3最高,鲜薯淀粉含量以GR891和GR3较高,淀粉产量以GR891和NZ199最高.说明贵州适宜种植木薯.【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7【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木薯;引种;淀粉;贵州【作者】欧珍贵;黎青;罗亚红;田大清;周正邦【作者单位】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贵州兴义562400;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贵州兴义562400;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贵州兴义562400;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贵州兴义562400;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贵州兴义5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3.022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大戟科木薯属的多年生或一年生灌木,与马铃薯、甘薯并称为世界三大薯类作物[1]。
52013. 总第50期合浦县木薯新品种展示初报长期以来,广西合浦县木薯种植基本上都是沿袭多年的传统品种,淀粉含量在25%以下,平均亩产(鲜薯)1.57t左右,存在品种退化严重、产量不高、品种单一、淀粉含量低等问题,直接影响我县的木薯产业发展与产业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中粮集团投资13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乙醇燃料项目落户我县并建成投产后,年需加工原料(鲜木薯)150万t,而广西北海地区目前木薯的栽培面积只有19万亩,年产鲜木薯30万t左右,原材料缺口较大,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引进和推广高产、高淀粉、适应性强的木薯优良品种,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2011年,我县农业部门从区内外引进6个“双高”木薯新品种进行筛选比较试验,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种植材料与方法1.1 种植材料种植品种共7个:华南5号、桂热4号、新选048、桂热3号、GR911、GR891,对照品种华南205(CK)。
1.2 种植方法随机区组排列,3个重复,小区面积5m×5m,每个小区种植25株,种植规格为1m×0.8m,亩植830株。
植后按时调查木薯的株高、生长速度、测产和测淀粉含量,具体数据见表1、表2。
种植地点及管理概况种植地点选择在合浦县乌家镇经作场,土壤为沙质赖廷锋(广西合浦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广西合浦 536199)土,肥力中等偏下,前茬为甘蔗地。
种植前采用拖拉机深耕(40cm),耙碎整平后用牛开行水平种植,每穴留苗1~2株,四周设有保护行;种植时,亩施3%呋喃丹GR6kg于植沟内,以防治地下害虫。
2011年4月1日种植,5月2日进行查苗补苗工作,5月20日完成定苗工作。
田间管理情况:种植时亩施活性有机生物肥50kg+过磷酸钙50kg作基肥。
追肥,2011年5月10日第一次亩施尿素10kg、挪威复合肥10kg、氯化钾10kg;7月4日第二次亩施尿素5kg、挪威复合肥10kg、氯化钾15kg;9月15日亩施尿素2.5kg+氯化钾5kg作壮薯肥。
华南6号(木薯)
品种来源1990年引自泰国木薯OMR33-10自然杂交种子繁殖选育的优良单株的无性系后代。
育种方法无性系系统选择而育成。
品种特征特性大戟科多年生直立亚灌木,株高1.5~2米,顶端分支部位高,分枝短,株型紧凑,老茎灰白色,单叶互生,螺旋状排列,掌状深裂,裂片5~7裂,披针形,叶柄红色。
茎圆形,表皮薄、灰褐色、光滑、有蜡质,内皮浅绿色,具有乳管,含有白色乳汁。
圆锥花序,着生于顶端分叉处,雌雄同序异花,浅黄色。
种子扁长,肾状,褐色,种皮坚硬、光滑、有黑色斑纹,为杂合体。
结薯集中,薯块大小均匀,大薯率高,株间产量均衡。
薯皮薄、光滑、浅黄色、肉质细嫩。
块根干物质含量37%~42%,淀粉30%~32%,中早熟品种,喜温热湿润,光照充足的生长环境,耐旱,抗病虫,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不耐水渍,不宜在排水不良的地方栽培。
用种茎进行无性繁殖。
适应地区在年均气温18℃以上,无霜期8个月以上的南亚热带地区均可种植.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