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分布.
- 格式:doc
- 大小:538.00 KB
- 文档页数:3
病原生物学(88学时)一、课程简介病原生物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有医学微生物学、基础免疫学与人体寄生虫学三门课程组成。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了解本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运用;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理论实践总计基础免疫学绪论 1 1抗原 2 2MHC 1 1免疫系统 2 2 4免疫球蛋白 2 2补体系统 1 2 3细胞因子 1 1免疫应答 2 2抗感染免疫 1 4 5超敏反应 3 3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其原理免疫学防治医学微生物绪论细菌总论细菌各论其他微生物病毒学人体寄生虫学总论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机动合计2217821024432164642111124221131221225543188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免疫学第1章免疫学绪论【目标】掌握免疫系统的功能,熟悉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了解免疫的类型、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教学】1、免疫的基本概念2、免疫学发展简史3、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第2章抗原【目标】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分类。
熟悉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了解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理论教学】第1节抗原的概念抗原的概念;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能:①免疫原性;②免疫反应性。
第2节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1、异物性2、一定的理化性状3、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第3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1、特异性2、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第4节抗原的类型与医学上重要的抗原1、根据抗原的性能分类:完全抗原、半抗原2、根据抗原激活B细胞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3、根据抗原的来源及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性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第3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目标】熟悉HLA分子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内容大纲一、目录1、微生物是什么?(微生物基础)2、为什么要控制微生物?(危害)3、怎样控制微生物?1、微生物定义所谓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细菌。
(体型微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结构简单,有的具有细胞构造,有的甚至没有细胞构造,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容易引起变异,以致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并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产生;数量多,分布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以致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如土壤、空气、水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上都有微生物生活或生存。
2、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2.1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2.2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C之间,20~30分钟繁殖一代);2.3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土壤等;2.4个体小:小于0.1mm。
肉眼不可见;2.5适应性强,易变异;2.6代谢强,转化快。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水、空气、土壤、人和动植物3、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泛,水中、高山、海底、荒漠、极地、空气等到处都生存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3.1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它具备微生物正常发育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土壤中含有适当的水分;大多数中性偏碱,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土壤中还含有气体,主要是CO2、O2和N2;温度变化不大(10-25°C)。
3.2水中的微生物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
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
受到污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适合微生物的生存。
静水中的微生物多,流水中的少;离岸近处微生物多,离岸远处少;经过大城市的河流,水受到污染,含有大量的粪便.并含有大量的致病菌。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学时:54课程学分: 2先行课程:生理学适用专业: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参考教材:1.《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07月(主编:刘晓波)2.《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主编:沈关心)3.《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科学出版社2009年02月(主编:曹英林)一、课程性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交叉型应用学科,在医学美容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到了为专业课做好前期铺垫的作用,是学习美容皮肤科学基础及医学美容技术的必修先行课程。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与免疫的基础理论,明确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启发学生在皮肤病诊断及治疗中的的新思维,为从医学美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技能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实验的基本技能。
熟悉微生物学在医学美容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熟悉人体的免疫系统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有关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运用,为更好的发展专业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三)素质养成目标1.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献身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智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独立实验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3.体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微生物学绪论教学学时数:2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概念、特点、命名及分类。
2.熟悉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研究范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微生物的概念和种类,微生物与人类和医药学的关系。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1. 内容1.土壤中的微生物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可以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也是它们的大本营,土壤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大,类型最多,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2.水体中的微生物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水中溶解或悬浮着多种无机和有机物质,能供给微生物营养而使其生长繁殖,水体是微生物栖息的第二天然场所;⏹淡水微生物淡水中的微生物多来自于土壤、空气、污水或动植物尸体等,尤其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常随土壤被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泊中;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一部分生活在营养稀薄的水中,一部分附着在悬浮于水体中的有机物上,一部分随着泥沙或较大的有机物残体沉淀到湖底淤泥中,成不水体中的栖息者,另外也有很多微生物因不能适应水体环境而死亡;因此,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一般要比土壤中的少;水中微生物的含量和种类对该水源的饮用价值影响很大;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检验中,不仅要检查其总菌数,还要检查其中所含的病原菌数;由于水中病原菌数比较少,所以通常采用与其有相同来源的大肠菌群的数量作为指标,来判断水源被人、畜粪便污染的程度,从而间接推测其他病原菌存在的概率;我国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是:1ml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可超过100个37℃,培养24h,而1000ml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数则不能超过3个37℃,48h;⏹海水微生物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咸水占地球总水量的%;一般海水的含盐量为3%左右,所以海洋中土着微生物必须生活在含盐量为2%~4%的环境中,尤以%~%为最适盐度;海水中的土着微生物种类主要是一些藻类以及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和一些发光细菌等;3.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并不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充足的水分和其他条件,相反,日光中的紫外线还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因此,它不适宜微生物的生存;然而,空气中还是含有一定数量来自土壤、生物和水体等的微生物,它是以尘埃、微粒等方式由气流带来的;因此,微生物的分布是世界性的;但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凡含尘埃越多或越贴近地面的空气,其中的微生物含量就越高;在医院及公共场所的空气中,病原菌特别是耐药菌的种类多、数量大,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十分有害;4.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农产品上的微生物:各种农产品上均有微生物生存,粮食尤为突出;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霉变而损失的粮食就占总产量的2%左右;⏹食品上的微生物:由于在食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都不可能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因此经常遭到细菌、霉菌、酵母菌等的污染,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它们又会迅速繁殖;其中有的是病原微生物,有的还能产生毒素,从而引起食物中毒或其他严重疾病的发生,所以食品的卫生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引起工业霉腐的微生物:许多工业产品是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组成,是直接或间接由动、植物作原料制成的,如木制品、纤维制品、革裘制品、橡胶制品、油漆、卷烟、感光材料、化妆品和中成药等,它们都含有微生物需要的各种营养物,因此,其上分布有大量的、种类各异的微生物,这些工业新产品易受环境中微生物的侵蚀,引起生霉、腐烂、腐蚀、老化、变形与破坏,即便是无机物如金属材料、光学镜头、钢缆、地下管道、玻璃也可因微生物活动而产生腐蚀与变质,使产品的品质、性能、精确度、可靠性下降;还有各种电讯器材、感光和录音、录像材料,以及文物兵马俑、敦煌壁画、书画、生物标本等都可能被相应的微生物所损害,这些,都给工农业生产、国防、医疗保健、科研和文化事业等带来了严重的后果;5.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1人体的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菌群失调症:一部分正常菌群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正常菌群内各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时,也能引起疾病,如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对药物敏感的细菌被抑制,而不敏感的白色假丝酵母或耐药性葡萄球菌则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病变;2无菌动物与悉生动物⏹无菌动物:体内不存在任何正常菌群的动物;⏹悉生动物:在无菌条件下,将剖腹产的哺乳动物鼠、兔、猴、猪、羊等或特别孵育的禽类等实验动物放在无菌培养器中进入进行精心培养而成的动物;3根际微生物和附生微生物⏹根际微生物:又称根圈微生物,生活在根系邻近土壤,依赖根系的分泌物、外渗物和脱落细胞而生长,一般对植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正常菌群;多数为G-;附生微生物:生活在植物地上部分表面,主要借植物外渗物质或分泌营养的微生物;主要为叶面微生物;一些蔬菜、牧草和果实等表面存在的乳酸菌、酵母菌等附生微生物,在泡菜和酸菜的腌制、饲料的青贮以及在果酒酿造时,还起着天然接种剂的作用;2. 练习一、填空1. 微生物生态学就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___;答案:处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和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环境条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 土壤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以________为数量最多,作用最大;_________和________数答案: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细菌,藻类,原生动物3. 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密度一般是城市__________于农村,无植被地表__________于有植被地表,陆地上空__________于海洋上空,室内_________于室外;答案:高,高,高,高二、选择1. 下列属于微生物学研究范围的是: BA.土壤质地B.微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C.湖泊水文D.地球化学2.空气并不是微生物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因为: AA.缺乏营养;B.高pH;C.夏季高温;D.无固定场所;3.生长于下列海水水域中的微生物应认为是极端环境微生物的是: CA.近海海水微生物;B.远洋浅层海水微生物;C.远洋深处海水微生物;D.表面海水微生物;三、简答1.为何说土壤是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答案:因为土壤含有极为丰富的有机质,不时有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残体进入土壤,可以为占有绝大多数比例的有机营养型微生物提供所需的碳源和能源;土壤也含有相当齐全的矿物质元素,可供微生物生长所需;土壤具有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的pH值范围,多数土壤pH在之间,大多数微生物适宜生长pH范围也在这一范围.土壤不论处于何种通气状况,都可适应微生物生长土壤温度变化范围也与微生物的生长适宜温度范围相一致;因此土壤具有绝大多数微生物生活所需的各种条件,而成为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3. 测验一、填空1. 空气________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良好场所,因为________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活条件;2. 酸性土壤中__________的数量较碱性土壤中为多,而放线菌却是在__________土壤中较;二、选择题1. 土壤的下列特性与其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无关的是:值; B.水分含量; C.有机质含量; D.比重;2. 下列生物中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生物是:A.蚯蚓;B.原生动物;C.细菌;D.植物根系;3.下列水体中微生物数量最少的是:A.近海海水;B.河水;C.湖水;D.长期降雨的后期水三、简答1.讨论空气、灰尘、微生物和微生物学之间的关系;2.阐述微生物生态的特点;4. 案例5. 资源下载课程讲义资源Word文档、教学课件资源PPT、视频录像资源视频录像;6. 扩展学习使用教材: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参考书目:1.沈萍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沈萍、范秀容、李广武编,微生物学实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LM, Harley JP, and Klein DA. Microbiology 5th e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2.4. 闵航2005: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参考期刊:微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微生物学通报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参考网址: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中国微生物资源信息共享。
引言概述:一、微生物的多样性1.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
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物种约有7万多种,其中细菌约占95%,真菌约占4%,病毒和原生动物约占1%。
2.微生物的形态多样性:微生物的形态多样性非常丰富,从球形、棒状、螺旋状到丝状等各种形态都有。
二、微生物的广泛分布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微生物存在于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中等。
它们在陆地和海洋中都有独特的生态角色。
2.微生物在人体中的分布:微生物也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包括皮肤、口腔、肠道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微生物的代谢特点1.微生物的高代谢活性: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非常高,能够快速进行许多化学反应。
这使得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修复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2.微生物的多样代谢途径:微生物有多样的代谢途径,包括厌氧代谢和好氧代谢等。
这使得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微生物的遗传特点1.微生物的短代周期: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在有利条件下可以短短几小时内繁殖成千上万的个体。
这使得微生物能够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2.微生物的水平基因转移:微生物具有水平基因转移的能力,即通过质体、噬菌体等方式将基因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这使得微生物能够获取新的基因片段,从而增强适应性。
五、微生物在生态学和应用研究中的意义1.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在土壤、水体等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物质循环作用,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
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有益的营养元素。
2.微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微生物在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药物开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等。
微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总结: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广泛分布、高代谢活性、遗传特点以及在生态学和应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微生物在生物学、医学、环境学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微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归纳微生物是指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我们在生物学的课本中都会学到微生物的知识内容,你想知道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微生物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 1一、微生物的定义形体微小,肉眼看不到或很难看清它的个体的生物,只有通过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百倍或几十万倍才能看清。
人们称这些微小的生物为微生物微生物的一般特性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分布广、种类多3、繁殖块4、易于变异5、易于培养二、细菌1、细菌形态球状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叠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杆状长杆菌、短杆菌、球杆菌、棒状杆菌螺旋状弧菌、螺旋菌2.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特殊结构芽孢、荚膜、鞭毛、纤毛细胞壁:细胞最外层。
起维持菌体固有的外形、屏障、耐受压力的作用。
化学成分主要由粘肽(共有的)、蛋白质、脂类等组成细胞膜:选择性渗透细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维持新陈代谢、参与呼吸作用。
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由磷脂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组成。
细胞浆(质):是细胞膜包围着的部分,是细菌的基础物质、内在环境,是细菌合成蛋白质、核酸的场所。
基础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脂类细胞核:位于细胞浆内,控制着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细菌的遗传变异信息。
荚膜:某些在细胞壁外包一层粘性物质,相对稳定的附于细胞壁外。
具有保护、能源供应的作用。
化学组成主要是多糖或多肽类。
鞭毛:菌体内长出的细长丝状物细菌的运动器官。
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少量糖类、脂类。
纤毛:比鞭毛更细、短、直、硬,数量更多的毛发状细物。
功能:获得营养,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活的一定阶段,能在体内形成一个特殊的休眠体。
杀灭芽孢条件:121℃ 、20分钟,160℃ 、2小时。
判断灭菌是否彻底,一般以芽孢是否被杀灭作为标准。
3.微生物生长周期1、滞留适应期(延迟期)2、对数生长期3、稳定期(最高生长期)4、衰亡期三、酵母菌的特征1.形态结构:大部分为单细胞,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壁、膜、质、核)。
实验四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实验目的]1、了解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存在和分布状况。
2、了解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其种类繁多、形态多样、数量庞大。
它们不但广泛分布于室内外的空气、水和土壤中,还分布在我们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物品上。
土壤是微生物栖居的“大本营”,它含有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有些微生物附着于尘埃上漂浮于大气中,此外,人和动物体的口腔、呼吸道和消化道及动、植物体表面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
可以说,微生物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
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和肉眼难以观察,如果将这些微生物通过某种方法接种到合适它们生长的营养基质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此即为菌落。
通过平板培养的方法可检查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
不同种的微生物可形成大小、形态各异的菌落,其可作为细菌种属鉴定的依据。
[实验材料]1、样品土壤,自来水,污水,实验室或其他地方室内空气,物体或桌面表面,人皮肤表面等。
2、培养基无菌普通琼脂平板、无菌普通营养琼脂瓶。
3、仪器和其他物品培养箱、酒精灯、试管架、水浴锅、无菌生理盐水(10mL、9mL、5mL),无菌吸管(1mL),无菌空平皿等。
[实验内容]1、标记用记号笔在培养皿底部标记样品名称、组别、日期等内容或写在标签纸上,贴于皿底一侧,避免影响结果观察。
2、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选择适当位置,打开无菌平板的皿盖,使培养基暴露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即让空气中含微生物的尘埃或颗粒以沉降法自然接种到培养基表面。
分别经20min、60min后盖上皿盖,37℃ 24h培养。
可选择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同一时间的不同方式。
3、皮肤表面的细菌检测取无菌平板一块,一分为三。
一侧用手指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洗手后再在另一侧涂抹,盖好皿盖。
酒精棉球消毒后用手指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37℃ 24h倒置培养。
4、桌面的细菌检测取无菌平板一块,用无菌棉签在5 mL盐水管中浸湿后直接在培养基表面涂抹,盖好皿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