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动引风机背压机性能试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88.50 KB
- 文档页数:13
风机性能试验报告(模板)
试验日期:____________
一、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测试风机的性能指标,包括风量、风压、效率、功率等参数,以评估风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二、试验设备与方法
1.试验设备: 本次试验采用的是PQ-2型静压差测试仪和风机试验台。
2.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稳定方法,即先使风机工作达到稳定状态后,再进行测试。
三、试验结果
1.风量测试:
试验数据如下表:
|试验序号|静压Pa|动压Pa|总压Pa|风量m3/s|
|:----:|-----:|-----:|-----:|------:|
|1|0.48|130.5|131|0.88|
|2|1.02|309.6|310.6|1.77|
|3|1.93|686.9|688.8|3.07|
|4|3.04|1238.8|1241.8|4.87|
|5|4.95|2456.9|2461.2|7.96|
3. 效率测试: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该风机的风量随着静压差和动压差的增加而增加,风压和效率随之提高,功耗也随之增加。
根据试验数据,该风机在设计工作点时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同时也为后续的使用和维护提供了参考。
五、试验建议
1. 建议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风机的性能数据,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2. 建议在风机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注意定期清洁、更换风叶和维修维护等工作,以保证风机的长期稳定性能。
3. 在进行高强度工作时,应注意安全使用,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金华燃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汽轮机发电机组性能试验报告南京燃气轮机研究所2013年3月24日金华燃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汽轮机性能试验报告第1 页共8 页编写: 孙金坤校对: 孟广太审核: 邓勇批准: 刘成林目录1、概述2、试验结果3、试验的准备4、试验的实施5、试验数据处理附录1、计算数据汇总表附录2、初温、初压与规定值不符时的修正方法附录3、排汽压力与规定值不符时的修正方法附录4、修正曲线附录5、试验的热力系统和测点布置附录6、试验原始数据概述1.1本报告提供了热力性能试验的结果,确定了金华燃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所安装的L18-3.43-2型2#汽轮发电机组的出力和热耗率,并作了说明。
1.2浙江巨能公司、金华燃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南京燃气轮机研究所为试验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完成了试验任务。
试验数据的处理则由南京燃气轮机研究所负责完成。
1.32#汽轮发电机组在接近额定条件下做了100%工况试验。
1.4计算中所用水和水蒸汽的热力特性,由国际公式化委员会(IFC)于1967年推荐的工业用公式计算而得。
1.5试验结果表明,汽轮机的热力性能达到了产品制造商的性能保证值。
1、试验结果1.1性能保证条件如下:1.2试验结果对试验的运行条件与额定的运行条件之偏差做了修正。
由计算数据汇总表可以看出2#汽轮发电机组的出力达到了保证的16750kW。
2#汽轮发电机组的平均热耗率为11912.3 kJ/kW.h,比保证值12302kJ/kW.h低389.7kJ/kW.h ,裕量达3.168 %。
2、试验的准备2.1试验前,由合同委托方浙江巨能公司完善试验的设备和系统。
2.2校准了凝结水流量孔板。
2.3校准了相关的压力变送器和温度测量热电偶。
2.4为提高输出电功率的测量精度,在电力测量系统中加装了试验专用的0.5级功率测量装置。
2.5大气压力用放置在燃气轮机旁的空盒式气压表测量。
3、试验的实施3.1汽轮机的热力性能试验与余热锅炉的热力性能试验同步进行。
600MW机组汽动引风机汽轮机振动异常分析及处理发布时间:2022-12-28T08:31:29.01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7期作者:杨鑫[导读] 某600MW热电厂汽动引风机在机组带负荷试运期间,汽动引风机汽轮机的#2瓦轴振随着引风机负荷的上升而异常升高,#2轴X向振动最高达到162μm(160μm保护跳机)杨鑫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15摘要:某600MW热电厂汽动引风机在机组带负荷试运期间,汽动引风机汽轮机的#2瓦轴振随着引风机负荷的上升而异常升高,#2轴X 向振动最高达到162μm(160μm保护跳机)。
在机组负荷420MW负荷以上时,汽动引风机汽轮机的振动随着引风机负荷的上升而变化剧烈,严重影响机组带高负荷运行。
本文针对引风机汽轮机轴振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案和建议,为以后同类型的机组调试和运行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汽动引风机;汽轮机;振动异常;排汽压力;气流激振1 前言汽动引风机汽轮机(以下简称“汽引小机”)轴振动的大小,是汽动引风机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维持锅炉负压稳定的重要运行参数。
对于汽引小机来说,微小的振动是不可避免的,振动的幅度只要不超过厂家规定的振动限值,设备就能正常运行,这种振动对汽引小机启动和运行没有影响。
但是出现超过振动规定的极限值时,会使得汽轮机的动静部分发生摩擦,严重时会造成轴承损坏,转子的变形、弯曲甚至断裂,此时必须停止设备运行,查明异常振动的原因,消除缺陷。
2 机组概况某600MW超超临界锅炉配备一台容量为40%THA的动叶可调轴流式电动引风机和一台容量为100% BMCR的动叶可调轴流式汽动引风机。
引风机系统主要用来形成并维持锅炉的平衡通风。
汽动引风机采用背压式汽轮机拖动。
汽引小机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制造的B9.43-5.25/1.0单缸、单轴、冲动式、上排汽背压式汽轮机。
引风机汽动改造后对机组深度调峰的影响摘要:某电厂1000MW机组在2015年通过技改,将锅炉的引风机由电动驱动改造为背压式汽机驱动,其后在机组首次深度调峰时,由于汽动引风机的改造,给机组的运行调整操作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本文对这些新问题的产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确保机组在深度调峰操作中运行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引风机汽动改造深度调峰影响应对措施0引言随着新能源可再生能的快速发展、电网用电量增长速度的回落以及电网装机容量迅速增长等因素,电网日常运行中负荷的峰谷差不断增大,煤电发展已从单纯保障电量供应,向更好地保障电力供应、提供辅助服务并重转变。
外部运行环境的变革,作为发电主力的火电机组承受着巨大的调峰压力,灵活性运行势在必行,调峰运行成为新常态。
深度调峰就是受电网负荷峰谷差较大影响而导致各发电厂降出力、发电机组超过基本调峰范围进行调峰的一种运行方式;深度调峰的负荷范围超过该电厂锅炉最低稳燃负荷。
该厂深度调峰为第一档,40%额定出力及以下,要求机组负荷从500MW降至400MW的时间须小于1.5小时。
该厂两台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锅炉采用上海锅炉厂生产的1000MW超超临界压力塔式四角切圆燃烧直流锅炉;机组投产时锅炉烟气系统由两台静叶可调轴流式引风机来排除燃烧气体,引风机由电动机驱动。
为了节能增效的需要,该厂两台1000MW机组在2015年经过技术改造,将锅炉引风机系统改造成两台背压式汽动引风机、一台电动引风机的设计;电动引风机仅在机组启/停期间或机组正常运行中某台汽动引风机故障检修时使用。
汽动引风机小汽轮机供汽汽源取自锅炉一级再热器进、出口,小汽轮机排汽有三处去向:1、对外供热,2、除氧器,3、辅汽联箱。
正常运行时排汽压力保持在1.0MPa以上,用来维持对外供热压力。
该厂1000MW机组第一次进行深度调峰时,由于引风机的汽动改造,给机组的运行调整操作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1深度调峰时汽动引风机出力不足1.1运行工况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操作减负荷至420MW时,A汽动引风机炉压自动切除,炉膛压力由负变正。
珙泉煤业公司主要通风机性能测试报告珙泉煤业公司西风井改造工程更换主要通风机为两台湖南湘潭平安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FBCDZN0.27弯掠组合型隔爆对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其中一台正常工作,一台备用。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及更准确地掌握矿井主扇性能,更经济、有效及安全地使主扇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我公司于2009年12月27日对更换风机进行了性能测试。
一、测试方案本次风机性能测试分别在空载和带负荷(带井下生产系统)情况下进行了测试。
测试时,主要通风机在出厂最佳工况叶片工作角度(一级19.5°,二级21.3°)情况下,改变风机蝶阀角度调节矿井阻值与变频改变电源频率调整风机转速相结合,改变风机工况点,在不同工况点下测定风机工作风压H、风机工作风量Q、风机转速η和电机输入功率N等主要数据,测出在管网风阻不同条件下等上述数值,即可绘出风机的H-Q、N-Q、η-Q曲线,通过实测曲线与厂家提供风机特性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取得主扇的运转特性,检验其性能是否良好。
测试时,各测试数据通过风机在线监测设备观测,同时相对动压、相对全压及相对静压采用皮托管加U型压差计测定和人工用风表测定风量进行对比分析,如附图一所示,在图示断面Ⅰ—Ⅰ和Ⅱ—Ⅱ中安设皮托管测定主扇进风侧平均静压、平均全压和动压;在图示Ⅲ—Ⅲ和Ⅳ—Ⅳ位置测定主扇风量。
测试时,先测试1#风机,2#风机备用,风流由1#风机蝶阀进风调节风量,由扩散器排出;测定完1#风机后,进行倒机,测定2#风机,1#风机备用。
二、测试过程1、测试前准备(1)成立指挥及各专业小组,明确小组及相关人员职责。
(2)测试仪器仪表及相关材料准备。
(3)布置测点、连接和调校各测试仪器仪表。
2、测试步骤(1)经验收合格后,进入预备状态,将1#主扇调节蝶阀全部开启(90°),同时电机频率调整为最大50HZ,并将两侧防爆门开启(既空载测试),完毕后通知总指挥。
(2)根据总指挥命令按操作程序开动1#主扇,并观察主扇运行状况。
背压式汽轮机研究报告
本报告对背压式汽轮机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
首先介绍了背压式汽轮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接着,对背压式汽轮机的设计和选择进行了探讨,包括设计参数、机型选择和计算方法等方面。
然后,对背压式汽轮机的运行和维护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验证,验证了背压式汽轮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本报告旨在为背压式汽轮机的设计、选择、运行和维护提供指导和参考。
- 1 -。
密级
检索号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科学技术文件
国电北仑电厂#7汽轮发电机组
汽动引风机改造后性能试验报告
二〇一一年六月
国电北仑电厂#7汽轮发电机组
汽动引风机改造后性能试验报告
编写者:
审核者:
审批者:
参加人员:
杭州意能:蔡洁聪、陆诚、楼可炜、叶蔚蔚等
国电北仑:陈建县、胡伟锋、杨成银等
目录
1 概述 (1)
2 试验参数测量 (3)
3 机组运行方式及系统隔离 (3)
4 试验计算方法 (5)
5 试验结果说明及分析 (5)
附表1: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质量控制实施情况表
附表2:(汽机热力试验)危险源预控措施表
摘要本试验报告主要介绍了北仑发电厂#7机组汽动引风机改造后热力性能试验的情况,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标准、试验工况、试验参数测量方法及试验机组运行方式等。
文中给出了试验数据和结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北仑发电厂#7机组汽动引风机试验报告
1 概述
国电北仑发电厂#7机组为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汽轮机由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提供,为1000MW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反动式、四缸四排汽、单背压、凝汽式汽轮机,机组型号为N1000-26.25/600/600。
2010年初三期#6、#7机组进行了对外供热的管路改造,对高压缸部分排汽经减压后从辅汽母管供汽至低压供汽管路。
热网投运后,电厂的热效率及经济性得到了较大提高,但由于高排汽源至供热管路存在近4MPa的压降,节流损耗较大,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需要,2011年初国电北仑电厂采用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的回热式小汽轮机驱动设备技术,利用部分一级再热器出口的蒸汽进入两台背压汽轮机做功带动两台引风机工作,背压机排汽代替原有的冷再汽源对外供热,使得蒸汽能量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2011年5月受电厂方面委托,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将承担该机组汽动引风机改造后的热力性能试验工作。
1.1 机组技术规范和设计参数
国电北仑发电厂#7汽轮发电机组的技术规范如下表1所示,汽轮机典型工况下主要参数如下表2所示。
表1 北仑#7汽轮机主要技术规范
表2 汽轮机典型工况的主要参数表
1.2 试验目的
1) 测定汽轮发电机组在100%、75%、50%额定负荷运行工况的背压机相对内
效率、背压机-引风机组合效率;
2) 测定汽轮发电机组在100%、75%、50%额定负荷运行工况下现有供热方式
与原有供热方式的经济性对比指标数据。
1.3 试验标准
本次试验为机组常规性热力性能试验,将参照《电站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验收规程》(GB8117.2-2008)进行。
水和水蒸汽性质参数将采用“国际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学会(IAPWS)于1997年通过并于1998年发表的工业用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计算公式IAPWS-IF97”计算得到。
1.4 试验范围
北仑发电厂#7汽轮发电机组。
1.5 试验工况
1、100%额定负荷试验工况完成时间:2011-6-2 20:30~23:10
2、75%额定负荷试验工况完成时间:2011-6-2 23:50~00:50
3、50%额定负荷试验工况完成时间:2011-6-3 02:10~03:00
2 试验参数测量
本次试验测量参数主要借用机组DCS系统采集的运行参数,通过通讯点在SIS 系统中采集得到。
对于凝汽器背压、大气压力测点,在试验测点上安装试验专用高精度压力变送器,并将信号接入FLUKE2625数据采集仪进行测量采集。
在试验过程中,还需手工记录试验参数,如主机高调门及背压机调门开度、引风机出口静叶挡板开度、DEH部分数据等。
3 机组运行方式及系统隔离
3.1 机组的运行方式
为了保证机组负荷的稳定,试验前撤出了AGC,向电网调度申请“固定负荷运行”,由于运行人员对背压机调阀的调节特性尚未完全掌握,机组协调控制仍旧投入。
试验之前,对机组主要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
主蒸汽、再热蒸汽温度尽可能保持
额定,主汽压力在部分负荷工况下采用电厂常规运行方式。
试验过程中,机组主要运行参数的波动允许值如下表4所列。
表4 运行中参数的最大波动和允差
3.2 热力系统隔离
在进行每次试验前,需对机组的热力系统进行隔离操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系统的内漏和外漏,试验期间大致的隔离项目如下所列。
请电厂运行部门配合制订具体的阀门隔离清单,并成立专门的阀门隔离小组,在试验期间负责阀门隔离、泄漏检查等工作。
●隔绝各加热器的危急疏水阀及汽水系统的疏水阀、旁路阀,如疏水阀有明显内漏,
在确定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需将气动疏水阀前、后的隔离阀关严;
●除氧器向空排汽阀尽可能关小或关闭;
●隔离凝结水至闭式水箱补水,改由凝结水输送泵补水;
●停止锅炉吹灰、放汽等汽水损失。
试验期间对外供热流量较大,为保证机组的安全性,本次试验期间热井补水调阀投入自动,保持热井水位的稳定,认为补水量基本与对外供热流量持平。
另由于供热管路的布置,#7机组汽动引风机的背压机排汽经辅汽母管后对外供热,辅汽母管与#6机组的辅汽母管隔离门无法关闭。
3.3 试验持续时间及参数记录间隔
每个负荷段试验的持续时间为1~2小时,试验开始前还需一定时间用来准备工作及机组参数稳定时间,每个试验工况的正式记录时间不少于1小时。
由机组DCS系统、FLUKE采集的试验参数,每1分钟记录1次,其它人工记录项目则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参数记录时间间隔。
4 试验计算方法
1、背压机的相对内效率(含阀门压损)采用进、排汽的焓降变化与理想焓降的比值计算,背压机-引风机组合效率通过引风机的实际有效功率与背压机实际消耗的蒸汽热能之间的比值(焓降效率方法)来计算得到;
2、各试验负荷下机组现有与原有对外供热方式下的经济性对比计算的前提是按照相同的供热流量(认为供热参数均达到热用户要求),相同的发电机电功率的前提下,仅仅由冷再汽源节流降压供热、引风机、增压风机电能驱动的运行方式与一级再热器出口部分蒸汽经背压机做功带动引风机,并撤销增压风机,背压机排汽对外供热的运行方式比较。
即改造前后机组对外生产的热产品与电产品相同,比较两种方式下的煤耗指标、厂用电指标及经济性收益指标。
因此背压机用汽在一级再热器的吸热煤耗与引风机、增压风机节省的电功率价值进行对比,便可比较出改造前后的经济性收益。
5 试验结果与说明分析
5.1 试验计算结果
本次试验各负荷工况所采集的计算数据如下表所列:
表5 各试验工况试验数据表
本次试验各负荷工况计算结果如下表所列:表6各试验工况计算结果数据表
按照100%、75%、50%额定负荷段的年运行小时数,汽动引风机改造后现有的供热方式下与原有供热方式对比,每年可节省标煤约9680吨,年经济收益为2245.02万元。
5.2 试验结果说明及分析
1、表6中引风机-背压机的组合效率是根据引风机A、B的有效功率与背压机A、B 各自消耗的热能量的比值计算而来,背压机A、B消耗的热能根据各自所用汽源的进排汽参数及流量计算所得。
由于引风机7A、7B出口烟气流量测点严重堵塞,无法进行引风机7A、7B风量测试工作,因此在引风机A、B的有效功率计算中假设引风机A、B侧的风量分配均匀,使得引风机A、B的有效功率计算值较为平均,因此最终计算所得的引风机-背压机A、B的组合效率互相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偏差。
2、在经济性指标计算中主要考虑了背压机所用汽源在一级过热器中的吸热所多消耗的煤量,并与引风机及增压风机原有消耗电功率进行对比。
另外还考虑了背压机轴封耗汽(直接排空)及沿途管路所产生的汽水损失,导致了对外供热流量的减少,该部分作为损耗计算在多消耗的发电煤耗里。
3、汽动引风机改造后由于烟风管路布置不合理使得烟风出口阻力增加了0.8kPa,由此带来引风机的功耗增加。
应电厂方要求,单独计算了引风机增加的功耗,并在经济性计算中把该部分损耗折算成标煤耗,作为可以预见的节能潜力,在计算多消耗的发电煤耗中予以扣除。
4、汽动引风机改造的经济性收益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消除了原先冷再汽源供热时的节能降压损失及低负荷引风机出口静叶挡板小开度时节流损耗;二是用蒸汽热能替代电能由热、电两种产品的价格差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5、低负荷时由于风量下降引风机的功耗需求降低幅度大于背压机汽源参数的下降幅度,导致在600MW负荷以下背压机排汽温度过高,对机组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均有不利影响。
从表6的13行~15行数据发现,100%负荷时背压机的排汽焓与冷再焓值相差不多,而到75%负荷时背压机的排汽焓比冷再焓值高出80~90 kJ/kg,50%负荷时虽然背压机进汽混合了部分冷再汽源,但排汽焓比冷再焓仍高出50~60 kJ/kg。
在同样达到供热参数的情况下,供热部分收益只与流量相关,因此高焓值的供热蒸汽显然是不划算的。
若按照75%负荷时背压机排汽参数接近冷再焓值计算,每小时可节约0.25t标煤,经济收益212元/小时。
建议对外供热运行时,严格控制背压机的排汽温度,通过冷再汽源与一级再热器出口汽源的混合比例,使得背压机排汽参数刚好达到供热需要,这样可以减少背压机所用汽源在一级再热器中的吸热,降低机组整体的煤耗率。
附表1、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质量控制实施情况表
工程项目名称:国电北仑电厂#7机组汽动引风机改造后性能试验报告
项目负责人:楼可炜
日期:2011 年 6 月19 日
附表2 (汽机热力试验)危险源预控措施表项目名称:国电北仑电厂#7机组汽动引风机改造后热力性能试验
确认人:楼可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