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与设计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艺术设计概论设计学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社会科学特征的综合性学科设计文化中的技术,从古至今,大致可以分为手工艺、大工业化机器和计算机。
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计划、构思、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①计划、构思的形成;②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③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设计的一般程序总的来说,分为五个阶段。
准备阶段,构思阶段,定案阶段,审核阶段,管理阶段。
依据美术学的划分方法对设计学作研究方向的划分.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所谓现代设计理论,其实包括范围很广阔,主要包括了现代建筑理论、工业产品设计理论、平面设计史论、时装设计理论、广告设计理论、新媒体设计理论等等。
而在每一个范畴中,又有派生出理论分支,比如建筑理论中,又有室内设计、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等的理论分科,体系庞大。
广告设计的五要素包括: __文字、图形、色彩、语言、影像。
美学是研究美和艺术最抽象最根本问题的东西。
美是什么就是美学的基本问题。
古代西方经典美学认为美是_ 客观的。
美学之父-----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认为美是__感性认识的完善。
康德把美学的出发点放在了审美和美感上,把美学的基本问题从“美是什么”变成了审美是什么,认为美是无利害而生愉快。
黑格尔认为艺术和审美是欣赏不是思考,人们欣赏的表面上看是一个“外在事物”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实现。
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有___ 文字___、标志和图形图像__。
“设”即设想,“计”即计划。
狭义的讲设计是以成品为目的,具有功能性、艺术性、相应的科学技术含量和确定的经济意义的设计,是围绕某一目的,拟定计划与方案,并以符合审美要求的某种符号(语言、文字、图样及模型等)表达的创造性活动。
“陶瓷”包括陶和瓷。
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
中国陶瓷一般分为:青瓷,白瓷,彩瓷。
1.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研究的现状及含义。
研究范围一般划分为设计师设计理论设计批评三个分支,三者既联系有区别。
设计史: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标志着设计师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者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十九世纪的两位巨人:森伯:它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在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
里格尔:认识到装饰艺术研究是一门严格的历史学科。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西方设计史学家:佩夫斯纳:1936年《现代运动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
吉迪恩:致力于研究“无名的技术史”。
机械的决定作用,强调科技影响。
用文化研究方法来研究设计历史。
设计理论: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提出设计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
荷加斯《美的分析》,是最早的设计理论著作。
现在意义上的设计理论研究是十九世纪开始的,分为两大类。
一: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
二:针对于工业革命影响的反映。
代表人物有普金,拉斯金,莫里斯。
普京提倡哥特风格。
拉斯金:《建筑的七盏灯》《威尼斯之石》要求在工业化的英国恢复中世际状况。
莫里斯:继承发展了拉斯金的想法。
设计批评:作品价值判断的标准是形式的完美性,功能的适用性,传统的继承性与艺术性意义。
分为四大类:形式主义批评,单纯的对作品的形式进行研究,对设计的纯形式研究有促进作用。
功能主义批评沙利文的“形式服从功能”,卢斯的“装饰既即是罪恶”。
设计学的研究现状:设计研究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母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之外,还从广泛的相关学科中,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机械学中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
1 .符号学理论:是利用一定的媒介来指代一种事物的东西。
符号是信息储存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
符号具有形式表现,信息叙述和传达的功能,是信息的载体。
包括视觉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触觉符号系统,味觉和嗅觉符号系统。
代表人物:马克思.本赛。
按照符号学理论,把对象分为四种: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艺术对象。
浅谈艺术绘画与设计表现的异同【摘要】本文主要围绕艺术绘画与设计的异同展开讨论。
在介绍了艺术绘画和设计表现的基本概念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
接着在分别探讨了艺术绘画与设计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以及它们在创作中的异同,传达信息和情感上的异同,以及观赏方式和效果上的异同。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绘画与设计的异同,并展望了它们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艺术绘画与设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在艺术领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对于学习艺术和设计的人们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艺术绘画、设计、表现、异同、特点、创作、传达信息、观赏方式、效果、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艺术绘画和设计表现的基本概念艺术绘画和设计是两种不同的创作形式,但它们都是通过视觉表现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艺术方式。
艺术绘画是以绘画作品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画笔、颜料和画布等工具来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表现力的作品。
而设计则是以实用性和功能性为重点,通过布局、色彩、文字等元素来设计出符合特定需求的作品。
艺术绘画和设计表现的基本概念是通过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无论是艺术绘画还是设计,都需要借助视觉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绘画强调艺术家个人的表现和想法,追求艺术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而设计则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用户需求,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
艺术绘画和设计表现的基本概念也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和对美的理解。
艺术绘画强调艺术家个人对美的追求和表现,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追求情感和思想的抒发;而设计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追求美感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艺术绘画和设计表现的基本概念在于通过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和情感,体现了创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审美理解。
虽然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但都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
1.2 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艺术绘画与设计表现的异同之处,分析二者在特点,表现方式,以及在创作、传达信息和情感、观赏方式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
浅谈艺术和设计的关系【摘要】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是孪生关系,艺术中有设计,设计中有艺术,二者如同双生花一般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相辅相成的向前迈进。
漫漫历史长卷相互依存,设计可以是艺术,艺术包括设计,但不等同于设计。
没有设计性的艺术,不是艺术。
同样,没有艺术性的设计也不能算是好的设计。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和艺术从历史的角度看本是同源,就像讨论中国的两大奇葩——诗与画的关系一样,最后只能得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而设计和艺术得关系也是如此,二者本是同源,分开只因历史越发展人类需求分工越来越明细造物文化的分合离散所致,也可以说,艺术中有设计,设计中有艺术,二者如同双生花一般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相辅相成的向前迈进。
近来在艺术评论上多看见比较艺术和设计二者关系的文章,多数评论家认为,“艺术是我,设计是他”,从这点上可以看出虽然二者同宗同源,但在漫长的发展中又有了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综观几十年来,国内设计界对“视觉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概念的逐步过渡和划分,体现了时代的变革和社会对艺术与设计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对于艺术和设计的不断细化,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渐渐体现出来。
一、艺术和设计的差别如果从哲学角度说的话:艺术是某个人的主观感受,作品体现的是艺术家个人的修养及对艺术对生活的理解和创造;设计则是设计师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建立在消费者需要的基础上,它不是纯思想的东西,往往需要设计师和消费者在某方面达成一定的共识,带有商业气息。
从商业角度说:艺术品的理解者可能只是某个人某些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它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他的价值往往来源于个体的喜好。
而设计是种大众文化,只有为更多的人接受才算是取得了大的成功。
设计是为生活服务,为客观存在的人的需求而服务,是以人为本的。
然而人的生活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生活的发展让我们由温饱的追求逐渐转为对品质的追求,这是人类自然的要求,是一步一步的按照发展的规律而来的。
设计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Design Art109浅谈现代设计中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朱琦朝(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301)摘要:自工业革命起现代设计进入了萌芽阶段,现代设计自诞生起便是为了人而服务的,它所面向的是做广大的群众。
而艺术作为一种为人们感官感知的感性存在,却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世界的产物,在很长的历史中艺术所服务的对象都是王室贵族等上层阶级。
直到步入近代以来艺术才逐渐走向平民,向大众靠拢,设计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艺术化的态势。
关键词:艺术;设计;现代设计设计与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设计是为大众而服务的,他要去满足的是大众对产品的需求,它所注重的更多是功能性。
而艺术更多的是艺术家的自我精神的表达,有着非常个人化的性质,不以社会大众的需求为转移。
但是时至今日,在艺术化的生活与设计的艺术化态势下,设计与艺术逐渐走向了融合。
自二十世纪初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设计主义运动一步步走向极致,密斯·凡德洛提出的“少即多”的设计原则象征着这一时期的设计;追求功能性、主张标准化预批量化,但同时这一时期的设计也缺乏人文性,在追求简洁单纯的审美上使得设计过于单调乏味。
这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产品的功能性,且要在此前提下创造出满足大众艺术化需求充满时代气息的设计。
一个好的设计是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设计师也无法将艺术从自己的工作中剥离出去,在艺术化的生活和设计的艺术化态势下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更好的认识设计师与艺术的关系。
一、艺术与设计在当前环境下的关系现代设计与大众的是日常息息相关的,现代设计也是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的,但是在物质水平较为发达的当下,人们对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意味着设计师必须对设计有着更加深入的思考。
为了创造出更符合当下需求的设计,对设计进行艺术化的再加工便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与艺术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往往有着其独特的个人风格,在设计中注入了属于其本人独特的艺术语言,并为市场所接纳。
设计艺术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设计艺术的核心价值是什么?A. 创新B. 实用C. 美观D. 经济2. 现代设计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古埃及时期B. 文艺复兴时期C. 工业革命时期D. 现代主义时期3. 下列哪个不是设计艺术的基本要素?A. 线条B. 色彩C. 材质D. 速度4. 包豪斯设计学院是哪个国家的设计艺术教育机构?A. 法国B. 德国C. 美国D. 英国5. 以下哪位设计师不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代表人物?A.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B. 勒·柯布西耶C.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D. 亨利·福特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设计艺术的三大构成要素包括形态、______和色彩。
2. 功能主义设计强调的是产品的______和实用性。
3. 20世纪初,______提出了“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
4. 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考虑人与环境的______关系。
5. 交互设计是一种以______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设计艺术与纯艺术的区别。
2. 解释什么是可持续设计,并举例说明。
3. 描述现代设计艺术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现代设计艺术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2. 论述数字媒体时代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D4. B5. D二、填空题1. 结构2. 使用性3. 密斯·凡德罗4. 互动5. 用户三、简答题1. 设计艺术与纯艺术的区别在于,设计艺术强调的是功能性、实用性以及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而纯艺术更注重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2. 可持续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力求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例如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包装。
3. 人性化设计理念强调设计应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关注人的使用体验和情感需求,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产品,如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
题目:浅谈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学号:**************班级:09室内设计指导老师:***日期:2011.6.6摘要本文主要浅谈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长时间一来,很多的一部分人对于艺术和设计的了解的并不是十分的清晰,并且觉得这两者之间没有根本的区别。
事实上艺术和设计之间既是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有着一定的区别。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艺术和设计在各自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之间的关系相当微妙。
为了说明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本文将通过对于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的两个重点区域来做简要的分析。
在讨论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何谓设计何谓艺术?现代艺术的发展对于设计会有一点的影响,反过来设计的发展也影响着艺术。
最后我也会对这方面有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艺术设计关系室内第一章绪论1.1何谓艺术在西方,“艺术”一词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
在广义的范畴上还包括医学,拳击等方面的技艺,其概念与技艺,技术大致相同。
官方的定义如下,它从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次来定义:1 .从社会学来讲,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它以生产艺术品为目的(当代的艺术创作把创作本身也看做是艺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波伊斯的社会雕塑的概念);2 .从认识论来讲,它是寻求真理和靠近真理以及真理的一种获得方式,如海德格尔在他的论文《艺术作品的起源》中所论,艺术是一种“真理的自行置入”。
黑格尔把艺术看成是哲学的一种方式,认为艺术最终将伴随着走向哲学而宣告灭亡;3 .从审美上看,艺术以生产供人审美的艺术作品为目的,尽管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反审美的,但定义传统艺术史,无疑还是着重其审美性。
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既是精神的产品,也包括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产品,艺术中必然会有技艺的成分,因此,艺术应包括美的艺术和实用艺术在内。
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4026)主编:罗礼平、潘日明编写:郑颖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2月《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4026)指定用书:《设计美学》徐恒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设计美学》课程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是检验学生对设计美学理论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这门课程对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等内容。
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在于使学生在接受技术教育的同时,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原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继而建立起一个现代性的、面向文莱的、开放的设计观,更好的做出高质量的设计。
二、考试目标考核要点(一)第一章形态构成论1.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2.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3.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4.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二)第二章功能转化论1.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2.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3.功能转化原理4.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三)文化整合论1.文化的形态构成2.设计文化的构成3.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4.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四)审美范畴论1.形式美2.技术美3.功能美4.艺术美5.生态美(五)符号表现论1.符号与传播2.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3.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4.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六)风格变迁论1.风格范畴的内涵2.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3.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4.装饰的审美趋向三、有关说明和实施建议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和实施建议。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一定的考核要点,这些要点便可视作考核目标,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够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系统地学习本科目,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
浅析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1. 引言1.1 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设计领域中热点讨论的话题之一。
设计与艺术虽然有着共同点,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设计是一种目的明确、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活动,而艺术则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观念。
在实际的设计实践中,艺术往往与技术密不可分,两者共同影响着设计的发展。
艺术在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设计注入灵感和情感,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性。
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常常为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视角。
在当今设计领域,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艺术元素融入到设计中,提高了作品的独特性和审美价值。
技术在设计中同样不可或缺。
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方式。
通过技术的应用,设计师可以更加高效地实现创意,提高设计作品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设计师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技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设计需求和市场环境。
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为设计带来灵感和创造力,技术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实现方式。
设计师需要在艺术与技术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作品。
【内容字数:294】1.2 设计与技术的关系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涉及到艺术、科学、工程等多个领域,而技术则是设计实现的手段之一。
技术和设计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设计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和推动。
技术在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实现设计概念和创意、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拓展设计可能性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已经成为设计的重要工具,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和方式。
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于设计创作。
设计师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将艺术与技术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作品。
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艺术性和技术性相结合,才能实现设计的最大化效果。
在当今社会,设计师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之道,从而推动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试论艺术与设计的区别
作者:齐婷婷叶梦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6期
在纯艺术、实用艺术、现代设计和手工艺术(传统工艺美术)这几个概念或几种艺术类型之间,存有一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本文从艺术(美的艺术)和设计(实用艺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二者进行区分。
公元1世纪时的落马修辞学家昆提连曾把艺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理论的艺术”,如天文学;第二类是“行动的艺术”,如舞蹈;第三类是“产品的艺术”,即通过某种既能制作成品的艺术。
对艺术概念的解释和对艺术本质的界定,往往是建立在对艺术与技术关系的理解之上的。
科学美学的创始人之一托马斯.门罗认为:“从社会和历史的观点来看,人类之所以对艺术家的事业进行赞助,并付给他们酬金,其原因是由于人类发现艺术家的产品具有美或是其他方面的价值,而不是为了赋予艺术家表达自己的特权。
在决定艺术的本质和功能时,艺术的社会效果比艺术家的个人需要更加重要。
”门罗是从艺术即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艺术的,这一观点在当代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在对艺术概念的定义上,有着众多的学说和理论,我们认为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既有精神性的产品,也包括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产品,艺术中必然会有技艺的成分,因此,所谓艺术,应包括美的艺术和实用艺术在内。
所谓的“纯艺术”是相对于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形态而言的造型艺术,具体的包括:绘画、雕塑、书法一类的艺术,绘画包括油画、版画、中国画、壁画等各种门类,有些画种有显见的实用功能,如宣传画;而这些所谓的纯艺术也都具有欣赏、教育等功能,这些功能也可以说是实用功能,但与艺术设计产品的实用功能是不同的,其划分也只能说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纯艺术主要是精神性的,它虽然使用物质材料,如绘画需要纸张、画布、颜料,雕塑需要泥、石、木、金属等材料,但这些材料只是建构艺术形象的基础,有时材料作为表现言语的一部分如肌理效果等,能增加艺术的感染力,但它与实用艺术中材料的结构作用还是有明显区别;实用艺术主要是物质性的,它虽然也具有审美或者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但却不是它的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是实用功能,即它的物质功能。
实用艺术,曾被西方一些学者称之为“次要艺术”、“小艺术”或“羁绊艺术”,主要功能是实用于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服装,主要是满足穿着的实用需要,但它一般同时具有审美欣赏的意义,其它如兼具设计、陶瓷设计等用具设计都是如此。
实用艺术与一般的造物,其区别在于其审美性即艺术性。
所谓一般造物,如造一个齿轮、一个部件、一种材料,无需考虑它除使用功
能以外的功能,而作为人生活直接使用的。
而经过艺术设计过的用品,既要具有实用功能又要具有审美功能,同时具有这两种功能的造物才能称之为实用艺术。
大到建筑,小到工艺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见。
实用艺术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既可以包括现代大机器工业的产品设计,又包括了手工生产的实用工艺品,其评价和确定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实用的同时又具备艺术美的产品,现代设计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是毫无疑义的,古代的实用工艺产品也是同样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
纯艺术与实用艺术是艺术范畴中的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是人类所创造的,为人类的不同需要而服务的。
它们各有所长、各有分工、互为关系。
它们因人类的需要而产生,有人对纯艺术或是实用艺术有偏见,认为哪个更加重要,其实这样是不正确的,二者不存在孰高孰低,谁贵谁贱的问题。
从艺术本质上看,纯艺术更多的提现了艺术的本质,而实用艺术既有艺术的一面,又有生活服务的一面,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一个中介环节。
当现代艺术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实用艺术学科后,原先包容设计在内的工艺美术实际上成了传统工艺美术及手工艺术的代名词,景泰蓝、牙雕等传统工艺美术和手工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实用功能已经日益淡化,变成了陈设的欣赏艺术。
因此在整个艺术结构中,工艺美术已经艺术化了,成了纯艺术的一个特殊部分。
设计艺术作为实用艺术主要表现在生活的层面,手工艺术中的纯艺术部分是与绘画、雕塑等相同的,为视觉服务的艺术。
实用艺术是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是艺术介入生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生活艺术化的必由之路。
在艺术大家庭中,艺术有不同的范畴和类型,它们都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产物。
陈之佛先生曾将艺术比作一个大花园,艺术的不同类型处于园中的不同位置,在它的最高处是书法艺术,而一进园门首先可见的是实用艺术。
这是一个十分巧妙的暗喻。
进入艺术之园,第一可以看到的是实用艺术,这样说明艺术之源是起于实用、装饰、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所服务的,实用艺术是艺术的本源,而纯艺术则是为精神境界服务的,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
作者简介:齐婷婷(1991-),女(汉族),山西太原人,黄淮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叶梦(1992-),女(汉族),河南永城人,黄淮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