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普外科常见病护理常规普外科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外科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下面是普外科常见病护理常规的一些内容。
1.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外科手术的关键步骤。
护士应确保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液、尿液和放射学检查。
护士还应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解答他们关于手术的疑虑和问题。
此外,护士还应指导患者进行术前禁食和洗净等准备工作。
2.患者的手术室准备:护士需要准备手术室,确保手术所需的设备、药品和器械都齐备。
护士还应确保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并设置好手术室内的床位和监护设备。
3.术后监护:术后监护是外科手术后的重要环节。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如意识状态、呼吸、心率、体温、血压和尿量等,并及时记录。
护士还应定期观察手术切口的情况,如出血、渗液和感染等,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术后的患者还需要进行镇痛、抗感染和抗血栓等药物治疗,护士应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
4.术后护理:术后护理的目标是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护士应关注患者的饮食和营养状况,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
护士还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力活动,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护士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的自我管理和预防措施。
5.管理并发症:外科手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肺炎和深静脉血栓等。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护士还应做好相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如手卫生、消毒、伤口护理和血栓预防等。
6.心理支持:外科手术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次重大的生活事件,护士需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护士应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并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如放松训练和心理疏导等。
以上是普外科常见病护理常规的一些内容。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病情和手术类型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需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查体、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其次,要与患者进行术前嘱咐,包括手术的目的、手术的过程以及术后的护理等内容。
最后,还要确保术前禁食禁水的要求被患者遵守。
2.术后恢复:普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期。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于需要留置导尿管或者胃管的患者,要定时检查这些管道的通畅情况,及时排除堵塞和其他问题。
3.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普外科患者常见的困扰之一,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
在给予疼痛管理治疗时,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伤口护理:普外科手术患者伤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术后首先要进行早期伤口清创,尽量避免污染伤口,同时及时更换敷料。
护士要密切观察伤口的颜色、肿胀及渗液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与医生沟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5.患者安全:普外科手术患者在恢复期间特别需要护理人员保持患者的安全。
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卧床状况,及时调整卧床位姿防止压疮的发生。
同时要确保患者的饮食安全,遵循医生的饮食嘱咐,保持与患者间的沟通畅通,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
6.宣教指导:普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需要家属的关心和支持,护士应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告知家属患者术后护理和康复的相关知识,如伤口护理、饮食调理、药物使用等。
同时还要指导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增加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7.康复护理:普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护士要与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身体状态评估,通过专业的康复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包括及时辅助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同时还要进行心理康复护理,给予患者关怀和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术后康复过程。
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中医外科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旨在运用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护理。
本文将介绍2024年中医外科护理的常规操作和标准,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护理体验。
一、患者入院前准备1. 患者档案: 护士应在患者入院前完善其医疗档案,包括个人信息、病史、过敏史等重要内容。
2. 体格检查: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二、手术准备1. 无菌操作: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洁净操作习惯,严格执行手术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环境清洁、安全。
2. 术前准备: 护士需要为手术患者配备合适的手术椅、器械和药物,并确保手术室条件符合手术要求。
三、术中护理1. 术中协助: 术中,护士应配合外科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包括协助提供所需的器械、药物等。
2. 监测与保障: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掌握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3. 疼痛管理: 护士应注意术中患者的疼痛感受,及时使用中医药治疗或者其它疼痛管理技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四、术后护理1. 个体化护理: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术后病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休息和活动等方面的要求。
2. 感染控制: 护士应妥善处理术后伤口,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避免感染的发生。
3. 术后宣教: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准确的术后护理宣教,包括如何照顾伤口、注意事项、饮食建议等,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和遵循医嘱。
五、康复护理1. 康复评估: 护士应通过康复评估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需求,并及时与相关治疗团队共同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2. 康复指导: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康复指导,包括运动方法、生活习惯调整等,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六、护理记录与评估1. 护理记录: 护士应详细记录每次护理过程、结果和患者病情变化等信息,以便医护人员获取必要的病情信息。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坏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新鲜,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相宜的温湿度。
二、根据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及护士。
三、根据患者的情况,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积极配合。
四、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
并通知医生。
五、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
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一次。
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一次。
手术患者每日测量体温3次,连续3日。
每日记录两便次数。
六、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并测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配合医师作好各项检查。
七、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重危、大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九、重危及大手术患者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作好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十、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认真实施相应护理问题。
十一、按医嘱给予饮食,严格掌握饮食宜忌。
急诊入院手术患者在无医嘱前,暂不给予任何饮食。
十二、除特殊要求处置的伤口,一般伤口应保持敷料干燥,引流通畅,若侵湿、脱落等应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敷料按消毒隔离制度及时处理。
十三、各种引流管应保持通畅,不受压、m不脱落,注意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
十四、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和反应。
手术前后护理常规一、手术前护理常规1、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协助医生做好肝、肾功能“B”超、心电图检查,皮肤有无化脓、女患者月经来潮日期等,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应报告医师。
2、术前患者应沐浴、更衣、理发、剪指(趾)甲,不能自理者有医护人员协助进行。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外科手术是一种切除威胁生命的病变以及恢复身体机能的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具有创伤、疼痛、出血、感染等风险。
因此,术后患者需要接受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本文将介绍外科一般护理常规的相关知识。
护理前1.准备必要的物品:患者住院会提供一份护理包,包里包括消毒液、手套、口罩、护垫、护垫夹、垃圾袋、餐巾纸等。
2.了解患者术前情况:术前护理包括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术前护理,如体检、术前洗浴、清肠等。
3.向患者传递信心:外科手术通常都是正常的治疗方法。
医疗团队将为您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医疗服务。
护理中1.安全措施:术后患者需要接受密切监护,定期测量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避免出现严重感染、失血等。
2.恢复饮食:恢复饮食是术后患者恢复的重要环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什么时候可以逐渐恢复饮食。
3.疼痛管理:外科手术对象通常要承受一定的疼痛。
疼痛救治会有配合用药、冷敷或按摩等方式进行。
4.防止感染:术后患者在出院之前会接受消毒,医生也会给予一定的医药防控。
护理后1.术后随访:外科手术对象术后需要随访护理。
通常每天都会测量患者血压、体温、脉搏等重要指标。
并检查伤口、防止感染、判断是否需要输血、清洗等等。
2.规律活动:外科手术对象术后要进行逐步减轻疼痛的活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安排逐渐增加活动量。
3.心理护理:术后身体恢复后,也需要关注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陪伴患者通过术后的心理调整期。
以上是外科一般护理常规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入院介绍,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护送患者至病床休息。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
介绍主管医师及护士。
3.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入院时即予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若体温37.5度以上者,每日测4次. 若体温39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1次。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1次。
危重患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4小时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每周测体重1次,或者遵医嘱执行。
4.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5.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6.遵医嘱执行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禁。
7.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①.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②.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者报告医师。
③. 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引流液的量。
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④.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⑤. 急腹症患者,诊断不明前禁止用止痛剂或热敷。
⑥. 手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8.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到宣教。
9.加强情志护理。
10.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
1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2.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本次手术的重要性、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2.饮食和休息术前准备期间根据患者的手术种类、方式、部位和范围,加强饮食指导,鼓励其摄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督促患者活动与休息相结合,减少明显的体力消耗。
3.促进睡眠解除患者不适,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对睡眠形态紊乱者遵医嘱予镇静药物。
4.病情观察观察病情变化及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配合处理。
5.完善术前检查遵医嘱抽血查血型,备血,完善各项常规检查。
6.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术中体位,练习床上大小便和翻身,教会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7.胃肠道准备根据病情给予合理饮食,遵医嘱行肠道准备,成人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8.皮肤准备术前一日沐浴、剃须、剪指甲、更衣。
按手术部位做好手术野的皮肤准备工作。
9.术日晨护理术前2小时备皮;测生命体征,询问女患者月经是否来潮;嘱患者排尿,取下活动的义齿、眼镜、发夹、首饰、手表、贵重物品等并交由家属保管。
遵医嘱给予术前药物10.备好手术需要的病历、影像学检查资料、药物及其他术中所需物品。
11.手术室接诊人员仔细核对患者、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做好交接并记录。
12.去手术室后,根据手术类型准备麻醉床,备好床旁用物,如胃肠减压装置、输液架、吸氧装置及心电监护仪等。
二、术后护理1.安置患者了解术中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按各种麻醉后护理常规护理。
连接各种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2.体位全麻未清醒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根据需要调整卧位。
3.活动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争取在短期内起床活动,除非有治疗方面的禁忌。
4.饮食术后饮食的恢复视手术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腹部手术后需禁食1-3天,待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逐步恢复饮食。
非腹部手术后,局麻或无任何不适者术后即可按需进食;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麻醉者术后6小时可根据需要适当进食;全麻者待完全清醒、无恶心呕吐后方可进食。
外科疾病护理常规指南
外科疾病是指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创伤、
肿瘤、器官功能障碍等。
对于外科疾病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它不
仅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还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
外科疾病护理的一些常规指南:
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风险评估等。
同时,需要进行术前准
备工作,包括清洁患者皮肤、禁食禁水等。
2. 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外科医生,协
助准备手术器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持手术场的清洁和无菌等。
3.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外科疾病护理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术后出血、感染、休克等并发
症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进行伤口护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等工作。
4. 康复护理,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指导,包括伤口护理、药物使用、饮食调理、康复锻炼等,帮助患
者尽快康复。
总之,外科疾病护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只有做好了护理工作,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新入院患者按病情,医嘱实行分级护理。
(2)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室内空气清新,光线充足。
(3)入院后定时监测4测,体重及大小便情况并做好记录。
(4)按病情及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的性质,量及颜色,观察伤口情况,按病情,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5)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
(6)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折叠,扭曲,受压及脱出。
(7)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感染患者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8)协助各种检查标本收集和进行各种特殊检查的准备,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及药物。
(9)饮食护理
1.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急腹症入院病人,无医嘱前禁食。
3.手术患者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
4.手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及医嘱指导患者少量多次,由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循序渐进地进食。
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1)病人办理住院后,即为病人安置床位,并热情主动地介绍住院须知、有关规章制度和病区环境,介绍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通知主管医生进行处理。
(2)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2次,连续3d后改为每日1次。
体温在37.50C以上者每日4次,体温正常3d后改为每日1次。
急诊入院应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病情允许者测体重。
(3)根据病人病情给予合理饮食。
急诊手术、消化道出血、急腹症、休克病人暂禁食。
(4)急诊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做好抢救准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并详细做好护理记录。
(5)急腹症病人未明确诊断前,禁用止痛剂或采用其他镇痛措施。
(6)病人有伤口者,要注意伤口渗出物的性质和量,敷料有无脱落,必要时给予更换。
(7)根据医嘱留取标本并送检。
(8)测量体重每周1次并记录。
(9)危重禁食病人每日2次口腔护理。
(10)危重或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给予海绵垫或气垫床,预防褥疮发生。
(11)根据病情鼓励和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练习在床上大小便。
2、术前1日手术野备皮,指导病人沐浴、更衣、剪指甲、理发。
3、询问药物过敏史,根据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如为阳性,用红色笔记录,并通知医生。
4、根据医嘱做输血前检查、验血型,以备手术时输血。
5、了解病情及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皮肤有无化脓病灶,了解女病人月经来潮日期等,如有异常应通报医生。
6、嘱病人充分休息及戒除烟酒,预防感冒及肺部并发症,术前晚按医嘱酌情给予镇静剂。
7、根据麻醉及手术种类决定饮食种类,除局麻外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8、术前晚测体温、脉搏、血压1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手术日护理1、术晨测体温、脉搏,必要时测血压。
2、术前协助病人取下假牙,以及手表、戒指、项链等金属饰品,交由家属或护士代为保管,备好病历、X光片、胸腹带等。
3、术前30min遵医嘱注射术前用药,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4、病人去手术室后,准备麻醉床及术后用物。
术后护理1、迎接、安置病人,清点带回的物品及各种引流管。
2、向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了解手术及麻醉中情况及术后注意要点,按麻醉方式采取适当的护理。
3、测量血压、脉搏,以后按医嘱测量并记录。
血压平稳者,6小时后取半卧位或按医嘱取适当卧位。
4、交接输液情况;检查病人伤口敷料,注意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潮湿、有移位等情况。
5、交接各种引流管并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6、根据病情遵医嘱给病人止痛剂。
7、如无禁忌,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术后6-24小时内床上翻身,24小时后视病情下床活动。
对不能下床活动者,注意预防压疮。
8、禁食期间,给予口腔护理2次/日。
9、腹部手术及年老、体弱者,鼓励勤咳嗽、咳痰、翻身、叩背,常做深呼吸,预防肺部并发症。
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患者床位安排中医外科患者床位安排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距离应充足,以便进行护理。
2.床位的地面应当平稳整洁,以便患者行动。
床铺上的床单应当干净无污染。
3.床自身应当充分稳固,床栏应当可靠。
兑够的安全扶手和安全带会给患者更深的护理信心。
4.床的朝向应当避免接受强烈光照和机械震动,同时还要保持通风性良好。
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监测中医外科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非常重要,包括:1.体温:应当在晨起以及吃饭前后测量患者的体温,特別是针对低烧等指标。
2.呼吸:调查患者的呼吸频率,有无口臭等。
3.脉搏:测量患者的脉搏是一个常规检查项目。
患者应当打开手臂,腕部和两侧均应当测量。
4.血压:在适当时间间隔测量患者的血压,记录下来以供后续监测分析。
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是一种常见的非药物降温策略,包括:1.冷敷:患者额头等部位可以使用湿润和冷却的敷料降温。
2.换气:打开窗户和门,保持房间通风。
夏天避免日晒,减少室内热量。
3.剥光:更换石膏布和粘贴物时,裸露的肌肉会帮助患者降温。
饮食调理中医外科患者的饮食调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热量:患者的热量摄取应该充足,每天饮食量应符合身高、体重和年龄等因素。
2.食物烹饪:应当注意食物烹饪安全和食物营养均衡,以避免给患者带来其他不方便。
疼痛管理针对中医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需要考虑如下几点:1.疼痛评估:减轻疼痛首先需要了解疼痛的程度、部位和疼痛类型。
2.疼痛缓解: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各种类似止痛药、药物泵和化学冻疮膏等辅助措施。
3.非药物治疗:包括理疗、针灸、按摩等疼痛控制的方法。
中医外科患者的护理需要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患者床位安排、生命体征监测、物理降温、饮食调理、疼痛管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照顾和关心。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 病人入院后应全面了解病情,详细查体,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饮食、睡眠、大小便自理情况与药物过敏史等;协助医师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及化验标本的留取;2 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根据病情向病人家属讲明手术前后应注意的事项,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作好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病情,解除其顾虑,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3 根据手术需要,指导病人在床上练习解大小便,以免术后卧床期间排尿、排便困难;4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营养不良的病人,术前应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选择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注意食物的色、香、味;5 有吸烟史的病人,入院后应指导其戒烟,以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术后导致肺部并发症;6 做好特殊病人的护理;心脏病病人:心脏病人对手术耐受能力低,术前应了解心脏病的类型,心脏的代偿机能,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的病人,手术易出现心搏骤停、心房扑动或颤动,手术危险性大,心力衰竭病人应纠正3-4周,方可行手术治疗;长期低盐饮食服用利尿剂的病人,常伴有低钠低钾症,术前应给予纠正,对于手术耐受力差,危险性大的心脏病病人,术前应严密监测,按医嘱准确用药治疗;哮喘、肺气肿、呼吸功能障碍病人,必须经过充分的准备,才宜择期手术;有吸烟史者指导其戒烟,并练习深呼吸及咳嗽;阻塞性肺功能不全者,应用支气管扩张药;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3次;肝脏病病人:凡肝功能有严重损害者,数强需经严格准备及处理方能手术;肝功能严重损害,并有营养不良、腹水或肝昏迷前期症状者,一般不宜实施手术治疗;急性肝炎病人除急症手术外,一般不行手术治疗;肝脏病病人需经各种途径改善营养,维持谁、电解质平衡,酌情择期手术;肾脏病病人:根据肾脏功能损害程度,手术前的准备重点是最大程度的改善肾脏功能,条件改善后方可择其手术;糖尿病病人:病人手术耐受力差,血糖如未能控制,手术危险性极大,且术后易继发感染;术前应在控制血糖的同时,酌情应用抗生素;手术病人护理常规手术前护理常规o1 术前用药及护理:不少病人术前需要用必须的药物方可行手术;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术前必须应用碘类药物或硫氧嘧啶类药物;有的心脏病病人术前需用洋地黄或奎尼丁;另外经肠道或阴道灌洗药物,可以达到药物存留的目的,护理人员需了解用药的目的,做到准确有效的用药;2 术前1—3日的准备骨科植皮手术,术前3日用温水浸泡局部并用软毛刷刷洗局部,避免损伤局部粘膜;一般手术,术前1日洗澡、更衣、修剪指甲,不能自理者应在床上擦洗,术前1日下午局部备皮,做药物过敏试验,检查手术区域有无毛囊炎、损伤等;术前1日每4小时测体温1次,大于℃应通知医生,酌情用药或停止手术;胃肠道手术,术前1日按医嘱行洗胃、灌肠、腹泻药,进无渣半流质饮食;术前一日按医嘱应用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睡眠;肠道手术者行灌肠术;3 术日晨的准备术前6h禁食,术前4h禁饮水;开颅手术前2h剃头、洗头、戴清洁帽;骨科植皮手术,术前1---2h再行局部情节消毒,并检查手术区的皮肤有无感染灶; 术前30min给予术前用药,取下假牙,发卡等,协助病人大小便;备齐术中用药、病历,同病人一起送至手术室;手术后的护理常规1 执行外科各专业的护理常规;2 安置病人,检查各种引流装置并妥善固定,测量血压、脉搏、查看麻醉记录单,处理医嘱向手术者了解病人术中情况,如实施了什么手术,切除何种脏器及组织,术中有无意外情况等;3 按医嘱使病人合理卧位,全麻病人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且血压稳定,如为胸腹,颈部手术取半卧位,如为颅脑手术,床头抬高10—15°;如为阴囊,腹股沟手术取低坡卧位;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卧4—6h,然后按医嘱取合适卧位;4 严密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1次/15—30min,直至平稳,并记录;平稳后24h内仍需每2—4h观察1次,如血压过高或过低,均应通知医师;5 按时完成特殊治疗,做好对症处理,如止血减压,各种引流,脱水疗法,输血等;6 手术后24小时内病人疼痛,睡眠不好,酌情应用镇静剂;镇痛剂,以保证充分休息;7 严密观察刀口有无出血,小儿及植皮部位应制动,局部抬高或给予支架保护,保持敷料干燥;8 局麻或针麻病人,一般术后不禁食,椎管内麻醉的病人,肠蠕动恢复后即可进食;胃肠手术应按医嘱禁食,病人饮食种类应按医嘱执行;9 做好大小便护理,凡术前行灌肠,术后肠蠕动未恢复及禁食的病人,术后3—4天无大便,不需进行处理;观察有无小便,以防因手术后卧床,小便不习惯,导致排尿困难,使膀胱过度膨胀;10 凡不能自行更换体位或截瘫水肿、低蛋白血症等病人,均应按时协助其更换体位,预防褥疮发生;11 凡禁食、高热、昏迷等术后病人,每日行口腔护理3—4次;12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如无禁忌鼓励并协助病人下床活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促使肠蠕动恢复,增加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13 严密观察合并症,如感染、刀口裂开、肺炎、出血等,及早发现并通知医师;14 康复期指导病人锻炼,恢复机体功能;做好出院指导,针对情况做好心理护理; 手术前皮肤准备1 手术前皮肤准备的目的主要是预防感染;皮肤准备方法:一般在术前一日洗澡、更衣、剃毛,清除手术区域的污垢;剪指甲;骨科手术、植皮手术除以上常规外,术前3日,每日温水浸泡局部,并用软毛刷进行刷洗;颅脑手术于术前2小时剃头;手术区域备皮范围1 颈部手术:由下唇至胸骨角,两侧至斜方肌前缘;2 乳房及胸部手术:前至对侧腋前线,后过背侧正中线,上至锁骨上部,下至肋缘下,并包括同侧上臂及腋窝;3 腹部手术:上起乳头平行线,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清除脐部污垢,剃去阴毛;4 肾脏手术:上起乳头,下至耻骨联合,前后过正中线;5 腹股沟部手术:下腹部、会阴部、大腿上1/3,剃去阴毛;6 会因、肛门手术:包括会因、臀部、腹股沟部、耻骨联合、大腿上1/3内侧; 7四肢手术:全部四肢备皮;8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肩胛至骶骨部两侧20cm;备皮的注意事项1 观察手术区域皮肤有无炎症、疖肿,如有异常应通知医师;2 剃毛时防止损伤皮肤粘膜;3 局部污垢不易清洗时,可用汽油,并及时清洗;4 骨科手术或植皮不需包扎,以免出汗增加局部湿度,致细菌生长繁殖;。
外科医学科常见护理常规
在外科医学科中,护理常规是确保患者获得恰当护理和持续监
测的关键。
以下是外科医学科中常见的护理常规:
1. 术前护理:
- 患者准备:包括术前测验、体检和清空肠道。
- 术前禁食禁水:根据医嘱,患者在手术前一定时间内需要禁
食禁水。
- 皮肤准备:清洁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以预防感染。
2. 术后护理:
- 疼痛管理:监测患者疼痛水平,并根据需要给予药物缓解疼痛。
-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生命体征。
- 伤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预防感染。
- 液体管理:根据医嘱,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确
保水电解质平衡。
- 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康复需求,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3. 营养支持:
- 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病情,制定适合的饮食计划。
- 肠内营养:如果患者不能正常吞咽或消化吸收食物,提供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
- 静脉输液:在需要时,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液体和营养支持。
4. 患者安全:
- 跌倒预防:采取适当措施,如安装床铁、提供扶手等,预防患者跌倒。
- 感染控制:遵循洗手和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的原则,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般常见的护理常规,在具体情况下可能有所变化。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和医生的指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1 病人入院后应全面了解病情,详细查体,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饮食、睡眠、大小便自理情况与药物过敏史等。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及化验标本的留取。
2 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根据病情向病人家属讲明手术前后应注意的事项,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作好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病情,解除其顾虑,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3 根据手术需要,指导病人在床上练习解大小便,以免术后卧床期间排尿、排便困难。
4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营养不良的病人,术前应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选择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注意食物的色、香、味。
5 有吸烟史的病人,入院后应指导其戒烟,以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术后导致肺部并发症。
6 做好特殊病人的护理。
6.1 心脏病病人:心脏病人对手术耐受能力低,术前应了解心脏病的类型,心脏的代偿机能,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的病人,手术易出现心搏骤停、心房扑动或颤动,手术危险性大,心力衰竭病人应纠正3-4周,方可行手术治疗。
长期低盐饮食服用利尿剂的病人,常伴有低钠低钾症,术前应给予纠正,对于手术耐受力差,危险性大的心脏病病人,术前应严密监测,按医嘱准确用药治疗。
6.2哮喘、肺气肿、呼吸功能障碍病人,必须经过充分的准备,才宜择期手术。
有吸烟史者指导其戒烟,并练习深呼吸及咳嗽;阻塞性肺功能不全者,应用支气管扩张药。
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3次。
6.3肝脏病病人:凡肝功能有严重损害者,数强需经严格准备及处理方能手术;肝功能严重损害,并有营养不良、腹水或肝昏迷前期症状者,一般不宜实施手术治疗。
急性肝炎病人除急症手术外,一般不行手术治疗。
肝脏病病人需经各种途径改善营养,维持谁、电解质平衡,酌情择期手术。
6.4肾脏病病人:根据肾脏功能损害程度,手术前的准备重点是最大程度的改善肾脏功能,条件改善后方可择其手术。
6.5糖尿病病人:病人手术耐受力差,血糖如未能控制,手术危险性极大,且术后易继发感染。
术前应在控制血糖的同时,酌情应用抗生素。
手术病人护理常规
手术前护理常规º
1 术前用药及护理:不少病人术前需要用必须的药物方可行手术。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术前必须应用碘类药物或硫氧嘧啶类药物。
有的心脏病病人术前需用洋地黄或奎尼丁。
另外经肠道或阴道灌洗药物,可以达到药物存留的目的,护理人员需了解用药的目的,做到准确有效的用药。
2 术前1—3日的准备
2.1 骨科植皮手术,术前3日用温水浸泡局部并用软毛刷刷洗局部,避免损伤局部粘膜。
2.2 一般手术,术前1日洗澡、更衣、修剪指甲,不能自理者应在床上擦洗,术前1日下午局部备皮,做药物过敏试验,检查手术区域有无毛囊炎、损伤等。
2.3 术前1日每4小时测体温1次,大于37.2℃应通知医生,酌情用药或停止手术。
胃肠道手术,术前1日按医嘱行洗胃、灌肠、腹泻药,进无渣半流质饮食。
术前一日按医嘱应用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睡眠。
肠道手术者行灌肠术。
3 术日晨的准备
3.1 术前6h禁食,术前4h禁饮水。
3.2 开颅手术前2h剃头、洗头、戴清洁帽。
3.3 骨科植皮手术,术前1---2h再行局部情节消毒,并检查手术区的皮肤有无感染灶。
3.4 术前30min给予术前用药,取下假牙,发卡等,协助病人大小便。
3.5 备齐术中用药、病历,同病人一起送至手术室。
手术后的护理常规
1 执行外科各专业的护理常规。
2 安置病人,检查各种引流装置并妥善固定,测量血压、脉搏、查看麻醉记录单,处理医嘱向手术者了解病人术中情况,如实施了什么手术,切除何种脏器及组织,术中有无意外情况等。
3 按医嘱使病人合理卧位,全麻病人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且血压稳定,如为胸腹,颈部手术取半卧位,如为颅脑手术,床头抬高10—15°。
如为阴囊,腹股沟手术取低坡卧位。
硬膜外麻醉术后平卧4—6h,然后按医嘱取合适卧位。
4 严密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1次/15—30min,直至平稳,并记录。
平稳后24h内仍需每2—4h观察1次,如血压过高或过低,均应通知医师。
5 按时完成特殊治疗,做好对症处理,如止血减压,各种引流,脱水疗法,输血等。
6 手术后24小时内病人疼痛,睡眠不好,酌情应用镇静剂。
镇痛剂,以保证充分休息。
7 严密观察刀口有无出血,小儿及植皮部位应制动,局部抬高或给予支架保护,保持敷料干燥。
8 局麻或针麻病人,一般术后不禁食,椎管内麻醉的病人,肠蠕动恢复后即可进食。
胃肠手术应按医嘱禁食,病人饮食种类应按医嘱执行。
9 做好大小便护理,凡术前行灌肠,术后肠蠕动未恢复及禁食的病人,术后3—4天无大便,不需进行处理。
观察有无小便,以防因手术后卧床,小便不习惯,导致排尿困难,使膀胱过度膨胀。
10 凡不能自行更换体位或截瘫水肿、低蛋白血症等病人,均应按时协助其更换体位,预防褥疮发生。
11 凡禁食、高热、昏迷等术后病人,每日行口腔护理3—4次。
12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如无禁忌鼓励并协助病人下床活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促使肠蠕动恢复,增加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
13 严密观察合并症,如感染、刀口裂开、肺炎、出血等,及早发现并通知医师。
14 康复期指导病人锻炼,恢复机体功能。
做好出院指导,针对情况做好心理护理。
手术前皮肤准备
1 手术前皮肤准备的目的主要是预防感染。
皮肤准备方法:一般在术前一日洗澡、更衣、剃毛,清除手术区域的污垢。
剪指甲。
骨科手术、植皮手术除以上常规外,术前3日,每日温水浸泡局部,并用软毛刷进行刷洗。
颅脑手术于术前2小时剃头。
手术区域备皮范围
1 颈部手术:由下唇至胸骨角,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2 乳房及胸部手术:前至对侧腋前线,后过背侧正中线,上至锁骨上部,下至肋缘下,并包括同侧上臂及腋窝。
3 腹部手术:上起乳头平行线,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清除脐部污垢,剃去阴毛。
4 肾脏手术:上起乳头,下至耻骨联合,前后过正中线。
5 腹股沟部手术:下腹部、会阴部、大腿上1/3,剃去阴毛。
6 会因、肛门手术:包括会因、臀部、腹股沟部、耻骨联合、大腿上1/3内侧。
7四肢手术:全部四肢备皮。
8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肩胛至骶骨部两侧20cm。
备皮的注意事项
1 观察手术区域皮肤有无炎症、疖肿,如有异常应通知医师。
2 剃毛时防止损伤皮肤粘膜。
3 局部污垢不易清洗时,可用汽油,并及时清洗。
4 骨科手术或植皮不需包扎,以免出汗增加局部湿度,致细菌生长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