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寻觅社会的真谛 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1.50 KB
- 文档页数:6
《哲学生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试试题《哲学生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3. 人类社会的现象丰富多彩,极其复杂,但从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两大基本方面。
这两大基本方面是指( )A.社会存在和思想意识B.物质和精神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D.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4.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A.农民起义B.市民暴动C.议会斗争D.阶级斗争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6.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
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7.对下岗失业问题,党和政府努力创造劳动岗位,帮助下岗人员进行新的技能培训,以实现再就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A.一切相信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一切为了群众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8.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9.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课时练寻觅社会的真谛一、选择题1.(2022·湖南常德质检)“主要看气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成为近期的一些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社会现象或一类新闻事件。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说明了( )①主观认识是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的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开展具有能动作用④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D [每一个流行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社会现象或一类新闻事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属于认识论,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排除;③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表达,也应排除。
]2.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我国内地热映,引起强烈反响。
但反观我国的电影市场,电影产量迅速提升,在高票房的同时,观众口中“烂片〞的数量也在增加,国产影片真正能够赢得口碑,全面满足市场需要和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明显不够。
要创作“高口碑〞经典电影,是因为(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事物的开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开展而开展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④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B [①③符合题意,电影作为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表达着一定的价值观,之所以要创作“高口碑〞经典电影,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事物的开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不符合题意,题意不涉及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开展而开展;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3.(2022·河南南阳模拟)成书于元末明初的小说?三国演义?,描写汉末、三国的战争,屡次出现“火药〞“炮响〞;但事实上,火药直到唐初才被创造,用于战争又迟至于宋、元,汉末、三国是不可能有‘火药’‘炮响’的。
课时提升作业寻觅社会的真谛(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
同时,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2个亿。
老龄化危机、用工荒,已让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危机。
在这一背景下,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即一方系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这体现了(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D.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解析】选A。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
题干中“在这一背景下,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入选;B、C、D与题干主旨不符。
2.(2015·南昌模拟)2014年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考察,工作人员说,过去审批事项多,各部门审批章共有109个,现在通过减少审批、整合职能等改革,所有必要的审批集中到一起,只需盖1个章。
李克强赞许道,109个章变1个章,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大动作,要让不必要的审批成为历史。
这说明(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促进作用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D.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根本动力【解析】选C。
这里的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A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只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才会对经济基础起促进作用;D说法错误,改革不是根本动力。
故选C。
3.经济建设是我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也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④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解析】选C。
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首先是基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②入选;其次可联系到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④入选;①与题意无关,③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依据”要求。
寻觅社会的真谛练习题(五篇范文)第一篇:寻觅社会的真谛练习题1、材料一: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个规划纲要》。
与以往几个五年计划相比,《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涉及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目标增加较多,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
阅读材料,运用哲学有关人民群众的知识,分析“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答案: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的观点要求我们相信群众,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要求我们依靠群众,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民群众,只有依靠群众,科学发展观才能落实到实处;要求我们为群众谋利益,坚持科学发展观最终是为了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使人民群众分享发展的成果。
2、人民日报发表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一文指出:“深化农村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只有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才能激发农村自身活力,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联系材料和实际回答下列问题:(1)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原因。
(2)从哲学的角度,你认为我国应怎样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1)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②深化农村改革,就是要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而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活力。
第十一课练习:寻觅社会的真谛1.冷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宁和发展,期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并未退出历史舞台。
美国多次公开阻挠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这就是冷战思维的一种典型表现。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反映了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D.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荣辱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由于经济地位的区别,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常常有所不同;由于具体利益的差异,人们的愿望和要求往往不尽一致。
一项措施出台很难使所有人同等受益,总会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一个人在改革中不可能始终受益,难免有时满意有时不满意。
上述材料说明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②社会意识不可能统一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社会意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客观规律的束缚5.“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点上的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8页)。
上述观点表明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6、“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躬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寻觅社会的真谛一、单项选择题1.自古以来,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结婚买房一直都是男人“分内的事儿”。
但随着房价日益走高,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和新婚姻法的实施,女方出资、双方共同置业成了当下年轻夫妻买房普遍能够接受的形式。
这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2.近年来,山东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专家学者深入乡村开设儒学讲堂,让儒学走进生活、走进群众,有力推动了乡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体现了()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3。
在一次哲学讨论课上,同学们就历史发展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其中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
人类社会的进步主要源于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B。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
人类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又是有规律的D.人类的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4.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场经济”在上海郊县悄然出现.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利用现代销售条件更好地对接市场;原来的农户成为农场工人、股东……这一经营形式的优势在逐渐显现。
以下引起“农场经济"出现的原因中,最根本的是()A.有一批懂市场、懂经营的人偏好农业B。
经营农业能得到政府更多的扶持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营形式作出调整D。
上海郊县的环境为此提供了条件5。
推进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必须“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要求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城镇化的这一关键环节.土地制度改革体现了()①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
寻觅社会的真谛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临沂模拟)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缺乏起码的公平时,社会心理就很难积淀起劳动光荣的观念。
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C.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同等重要D.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加固训练】“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主要指的是“80后”“90后”。
从根本上讲,这个词的出现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2.(2011·北京文综)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和平、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3.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力的保障,故选B。
政治体制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A不选。
C、D均与题意不符。
4.(2013·西昌模拟)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仍然有人对封建迷信笃信着迷,甚至导演了一出出悲剧和闹剧,着实令人感到痛心。
封建迷信的存在说明(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5.近几年,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骑自行车上下班。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同步高考真题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同步高考真题11.(2013全国卷Ⅱ21)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从唯物史观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到“腾讯课堂”搜索“馒头课堂”观看此套同步真题视频精讲】实践活动①是顺应群众期盼、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③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④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14福建卷34)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3.(2014福建卷3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A ③→②→④B ②→①→③C ④→③→①D ①→④→②4.(2014江苏卷30)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
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
这说明A. 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 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5.(2014江苏卷33)针对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开始逐步调整完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8.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
解析本题设问很明确,所运用的原理及分析的内容都不复杂。
只要将原理相关内容与材料中的内容准确对应并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利建设。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就体现了这一点。
(2)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体现了这一点。
16.与以往侧重于经济领域改革不同,“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行政体制改革等内容都明确写入相关篇章,体现出了统筹兼顾的改革布局。
尽管前进的方向已然清晰,但经过30余年的不断推进,改革从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增量向存量一步步推进。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一、选择题1.精准扶贫是针对粗放式扶贫提出来的。
我国领导人指出:要实现到2020年我国 5 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倘若不深入贫困地区,不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没有针对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中蕴含的哲理有()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③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④统一物的分解、平衡的破坏不利于事物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没有针对性,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正确;精准扶贫是针对我国贫困人口实际提出来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正确;③④错误。
2.近年来,每到岁末,人们总会对一年中出现的热词进行盘点,进而推出年度网络流行语。
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显示屏、生活时尚的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对流行语的上述界定说明()①社会意识总先于社会存在而存在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③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④网络流行语折射出了社会生活的变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显示屏、生活时尚的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旨在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折射出了社会生活的变迁,②④正确。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①错误。
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③表述不科学。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其属于()①思想意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③上层建筑,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本题使用排除法比较容易,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起到推动作用,①错误;核心价值观属于上层建筑不是生产关系,②错误;核心价值观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推动社会进步,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③④表述正确。
一、选择题题组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2011·无锡模拟)鲁迅曾经说过: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
鲁迅的这一句话告诉我们(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
鲁迅的这一句话主要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选A。
B项本身说法不正确。
C、D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第八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于2010年9月3日隆重举行。
期间,举行了首届中国王羲之书法艺术(行草)大展、“大美临沂”美术作品展、“南潮北风”2010南北书坛精英联展、倡议设立“中国书法日”万人签名、洗砚池雅集笔会等活动。
据此回答2~3题。
2.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极大地推动了临沂市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D.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发展解析:本题以第八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为背景材料,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极大地推动了临沂市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故选C。
A、B两项不符合题意。
D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C3.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门古老的艺术仍富有活力。
这说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解析:因为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门古老的艺术仍富有活力”,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故选A。
答案:A题组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4.(2010·苏州模拟)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主要说明(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解析:“手推磨”、“蒸汽磨”是从生产力角度讲的,“封建主的社会”、“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则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说的,前者“产生”后者,故马克思的话强调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项正确。
C项错误。
A、D两项和材料无关。
答案:B5.(2011·扬州模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程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
这反映了( )①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②事物之间存在着无条件的联系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的表现,①正确。
所有制改革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范畴,所有制改革的程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生产力发展的步伐相一致,反映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故④应选。
②说法错误。
③材料无体现。
答案:B题组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6.2010年10月31日,甘肃省甘谷县召开政府机构改革动员会议,开始实施政府机构改革,以适应甘谷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解析:改革政府机构,属于调整上层建筑的范畴,故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表现,B项正确。
A项材料没体现。
C、D 两项说法错误。
答案:B7.(2011·南通模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①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②概括了社会的基本结构③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④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解。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基本矛盾,在于它们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概括了社会的基本结构,但并非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故选B。
答案:B题组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8.2010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地方负责人座谈会。
李克强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世界性难题。
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把握改革的有利时机和条件,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深入细致地把这件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实办好。
这段话不能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解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世界性难题、把握改革的有利时机和条件”,表明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故A材料中能够体现;“改革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表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故B材料中能够体现;“深入细致地把这件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实办好”,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故D材料中能够体现;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故C在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C9.30多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这表明我国的改革( )①是解放生产力②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就是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方式的理解。
之所以说改革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是因为改革和革命一样,起到了解放生产力、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
④是不正确的,改革是为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不是要彻底改变它,故选A。
答案:A题组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0.(2011·连云港模拟)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挑战。
在我国近年来的多次重大灾害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创造了一个个自救和救援的奇迹。
这体现了( )A.人民群众的认识就是真理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人民群众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贡献解析:广大人民群众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团结一心,开展自救和救援,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故B项正确。
A、C、D三项说法均错误。
答案:B11.“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此观点( )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解析:材料中认为人民群众是“零”,实际上否定了人民群众的作用,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故B项正确。
答案:B12.(2011·镇江模拟)1978年小岗村的18户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委会,创办了第一批乡办企业,被称为三大创举。
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创造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1978年小岗村的18户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委会,创办了第一批乡办企业”,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创造者,故选C。
答案:C二、非选择题13.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截至2010年6月30日,上半年各级文化部门和综合执法机构已查处169家经营含有禁止内容网络文化产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网络文化经营活动的网站,并通过技术监管措施有效封堵各类违法网络文化产品及其经营站点6 326万余次。
据文化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文化部将继续下发违法网络文化产品及网站黑名单,部署各地继续深入打击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请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集中打击整治黄色网站,净化网络环境?解析:本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要求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回答,所以要把这一原理分解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近年来,手机网络中有害信息太多太滥,特别是黄色信息泛滥,加上青少年分辨能力、抵抗能力不强的现实,决定了国家必须采取措施,净化网络环境。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起着阻碍作用。
手机上的黄色信息,对青少年有巨大的腐蚀作用,会误导青少年,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事关民族的希望,事关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所以,必须严厉打击。
14.2010年6月20日,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在会上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全面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及对口援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指出,要认真落实灾后重建规划和各项支持政策,科学依法统筹推进灾后重建,有力有序有效搞好对口援建,坚决打赢灾后恢复重建这场硬仗,努力建设一个生态美好、特色鲜明、经济发展、安全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让灾区人民满意,让全国人民放心。
(1)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重视灾后重建工作?(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做好灾后重建工作?解析:第(1)问,主要运用群众观点进行分析说明。
第(2)问,主要回答如何做到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如何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答案:(1)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