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布线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246.26 KB
- 文档页数:12
2023年六类线行业市场规模分析随着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行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行业的分类比较多,六大类主要包括电线电缆、光缆、特种线缆、绝缘材料、光纤附件和通信设备。
下面将重点探讨这六类线行业市场规模的分析。
一、电线电缆行业电线电缆是线行业中最基础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电力传输和信息传输中。
插头、插座也是在电线电缆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据统计,2019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7.6%。
其中高压电缆、光缆、通信电缆和船舶电缆的市场占比逐年提升。
未来,随着电气、电子、铁路、石油和化工等行业的发展,电线电缆市场还将持续增长。
二、光缆行业光缆是通过光纤技术制成的有机玻璃或石英玻璃材料,可以在光的传输方面实现大容量、高速度的传输。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光缆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光缆市场规模达到了450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6.11%。
其中,光缆主要应用于5G和数据中心建设等领域,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将持续扩大。
三、特种线缆行业特种线缆是指像耐高温、耐寒、耐磨、防护、防火等特殊场合应用的线缆。
特种线缆的研发和生产需要投入大量技术和设备资源,因此市场构架有一定的门槛。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特种线缆市场规模为1066亿元,同比增长率为7.6%。
未来,随着行业需求的不断升级,特种线缆市场规模还有望进一步扩大。
四、绝缘材料行业绝缘材料是分布于各个行业、领域的一类重要材料,主要应用于设备、电气等方面。
目前,绝缘材料的研发方向主要聚焦于实现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绝缘材料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300亿元。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绝缘材料市场还将继续扩大。
五、光纤附件行业光纤附件是光纤通讯行业中重要的附属设备,如各类光纤连接件、光纤分束器和光纤放大器等,对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4年布线系统市场需求分析引言布线系统是企业和机构的基础设施之一,在许多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需求的增加,对高效可靠的布线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对布线系统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市场的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市场概述布线系统是指通过电缆和连接器等组件将网络和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它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各行各业的建筑物中。
布线系统可以分为电缆和连接器两大部分。
电缆是数据传输的载体,连接器则负责连接不同设备之间的电缆。
市场需求分析1. 高速数据传输需求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带宽和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企业和机构需要通过布线系统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
因此,在布线系统市场中,对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
2. 灵活可扩展需求随着企业和机构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布线系统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场景和设备,并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展和升级。
因此,市场上对灵活可扩展的布线系统的需求较高。
3. 低能耗和高效率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能源消耗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
企业和机构需求低能耗的布线系统,以降低能源开支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高效的布线系统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4. 技术创新和智能化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布线系统市场也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
企业和机构对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布线系统的需求逐渐增加,例如智能监控和故障诊断功能。
此外,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布线系统的创新,如光纤布线系统和无线布线系统等。
5. 安全和可靠性需求对于企业和机构来说,数据的安全和网络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布线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网络的稳定性。
因此,市场上对安全和可靠性性能优秀的布线系统的需求较高。
市场前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布线系统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布线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布线行业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下面将重点介绍布线行业的发展趋势。
1. 高速传输: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速传输成为布线行业的发展方向。
人们对网络速度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数据能够更快、更稳定地传输。
因此,布线系统需要适应高速传输的需求,能够支持更大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度。
例如,Cat6A和Cat7这样的高性能网线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2. 智能化:智能化的趋势也在布线行业中得到了体现。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连接到网络中,需要更智能和灵活的布线系统来适应各种设备的需求。
智能化布线系统可以实现自动管理和监控,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效率。
例如,智能接口模块可以实现自动识别设备并提供适当的连接。
3. 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布线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采用低能耗和环保材料的布线系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布线系统的设计也将注重节能和可持续性,例如通过有效的热管理来降低能耗。
4.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布线行业也不例外。
随着网络攻击和数据泄漏的增加,布线系统需要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保护。
布线系统应采用加密和认证技术,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漏。
此外,网络监控和安全管理也将变得更加重要。
5. 自动化和机器学习:布线行业也受益于自动化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布线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操作和人为错误,提高布线效率和质量。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来优化布线设计和故障诊断,提高网络的性能。
6. 物理基础设施管理:布线系统的物理基础设施管理也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数据中心和网络设备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物理基础设施管理软件可以通过实时监控和报警系统来管理布线系统的健康状况,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维护效率。
7. 多样化需求:布线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
六类综合布线设计方案综合布线设计是指将各种电话、计算机通信设备通过统一的电缆系统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可以设计出不同的综合布线方案。
以下是六类典型的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 集中布线方案:在这种方案下,所有的设备都集中放置在一个机房中,通过主干电缆进行连接。
这种方案适用于中小型企业或办公楼,设备集中放置有利于管理和维护。
2. 分布式布线方案:在这种方案下,设备会分散放置在各个机房或办公区域中,通过地下或空中走廊连接。
这种方案适用于大型企业或多楼层的办公楼,可以更灵活地布置设备,并且便于扩展和升级。
3. 树状布线方案:在这种方案下,设备通过一条主干电缆连接在一起,再通过分支电缆连接到每个终端设备。
这种方案适用于需要将信号传输到不同位置的场景,例如分行银行、学校等。
4. 直接布线方案:在这种方案下,每个设备都有独立的电缆直接连接到通信室。
这种方案适用于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例如数据中心或高级实验室。
5. 混合布线方案:在这种方案下,可以根据不同设备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布线方式。
例如,对于需要高速传输的设备可以采用光纤布线,对于传输距离较短的设备可以采用铜缆布线。
6. 网络化布线方案:在这种方案下,综合布线系统与计算机网络进行融合,实现数据、语音和视频的综合传输。
这种方案适用于需要实现多媒体传输和远程协作的场景,例如会议室、培训中心等。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类型、传输距离、带宽需求、成本预算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电缆走线、接头、插座等细节问题,以确保布线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
总之,综合布线设计方案应该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以提供高效、稳定的通信环境。
解读六类布线六类布线有了说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快速通信的需求,对网络速率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网络的通信平台——综合布线系统的带宽也在不断增加。
综合布线系统由5类发展为超5类,目前6类、7类也逐渐为用户所接受。
经过近四年、十几次的修改完善,今年6月,ANSI/TIA/EIA 568-B铜缆双绞线6类标准正式出台,众说纷纭的6类布线市场终于有了“说法”,用户心中也多了一把“标尺”。
6类市场将迅速发展据统计,去年我国综合布线市场6类线缆占30%左右,还未占据主要份额。
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6类布线标准尚未正式出台,担心工程达不到出台的6类布线标准要求;价格比超5类约贵20%~30%;认为水平线超5类已经能够达到信息网络使用要求。
如今6类标准的出台将会掀起新的使用热潮。
由于综合布线是可持续发展行业,6类标准出台将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布线系统的生命周期内,将1000Base-T以及1000Base-TX技术应用到桌面系统是非常可能的。
为满足千兆以太网,使用支持更高带宽的六类布线系统,使用6类线缆虽然布线投资有所增加,但是可以大大减少在网卡、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方面的投资。
而6类线缆使传输带宽增加一倍多,由100MHz增加到250MHz,并且其价格随着市场中的大量使用很快下降,就如前段时间5类与3类刚推行时差价大,后期基本上一致。
6类标准新在哪里ANSI/TIA/EIA 568-B铜缆双绞线6类标准由ANSI/TIA/EIA 568-A 标准演变而来,属于北美标准系列,一直起着综合布线产品的导向工作,经过十多个版本的修改定稿,终于在6月正式出台。
结构变化新的568-B标准从结构上分为三部分:568-B1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要求,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和568-B3光纤布线组件。
568-B1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要求:在新标准中,包含了电信布线系统设计原理,安装准则与现场测试相关的内容。
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在新标准中,包含了组件规范、传输性能、系统模型和用于验证电信布线系统的测量程序相关内容。
6类综合布线方案综合布线是建立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一环,包括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两个方面。
水平布线是将网络设备与工作区之间的连接,垂直布线是连接楼层间的通信线路。
综合布线方案可以根据需求和应用的不同,分为以下六类:1. 传统型布线方案:这种方案适用于普通办公环境,主要分为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
水平布线采用Cat5e或Cat6电缆,连接网络设备和工作区。
垂直布线采用多模光纤或单模光纤,连接不同楼层的网络设备。
2.数据中心布线方案:数据中心是一个需要大量高速数据传输的环境,因此需要采用高性能的布线方案。
数据中心布线方案通常采用高密度多模光纤和高速交换机,以满足数据中心高带宽和低延迟的需求。
3.工业环境布线方案:工业环境通常存在较恶劣的条件,如高温、高湿度、振动等。
因此,工业环境布线方案需要特殊的设计和材料,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采用抗振抗冲击的工业级电缆,防水防尘的连接器等。
4.稳定性布线方案:一些关键应用场景,如医院手术室、航空管制中心等,对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稳定性布线方案采用冗余设计,例如双主干布线、双电源供电等,以确保网络的可用性。
5.省电型布线方案: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省电型布线方案采用低功耗设备和节能技术。
例如,采用高效能的交换机、绿色供电等,以减少耗电量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6.未来型布线方案: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变化,未来型布线方案将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例如,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将需要支持大量的传感器和设备连接,未来型布线方案可能采用更高速的传输介质和更灵活的布线结构。
综合布线方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包括应用需求、预算限制、环境条件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以确保布线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可升级性。
综合布线方案的正确选择和实施,对于建立稳定、高效的计算机网络至关重要。
六类综合布线方案概述在现代办公环境中,综合布线是连接各种网络设备的基础设施,它提供了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支持多种网络服务和应用。
在综合布线中,六类综合布线方案是最常用的一种,它在满足传输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和扩展性。
本文将介绍六类综合布线方案的特点、优势以及设计要点。
特点六类综合布线方案作为一种标准化的网络接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带宽:六类综合布线方案支持高达250 MHz的传输频率,可以提供最高1 Gbps的传输速率,满足了大多数办公环境的需求。
2.远距离传输:六类综合布线方案支持100米的传输距离,适用于大部分办公场所的布线需求。
3.互连性强:六类综合布线方案可以连接各种网络设备,如电脑、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同时支持实时视频、语音通话等多种数据传输服务。
4.扩展性好:六类综合布线方案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还具备较好的扩展性,可以适应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
优势六类综合布线方案相比其他布线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施工成本低:六类综合布线方案的材料和设备价格较低,施工过程较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布线工程的成本。
2.网络性能稳定:六类综合布线方案采用双绞线传输,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和抗干扰能力,可以保证稳定的数据传输和网络性能。
3.灵活性高:六类综合布线方案支持多种拓扑结构和连接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办公场所和网络需求进行灵活布线。
4.易于维护:六类综合布线方案的设备和接口标准化,易于维护和扩展,可以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
设计要点在进行六类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网络规划:根据办公场所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网络规划,确定布线节点、接入点、线路走向等信息。
2.布线路径选择:选择合适的布线路径,避免与电源线、高电磁干扰设备等产生干扰,保证网络传输的稳定性。
3.线缆选择:选择符合六类综合布线标准的双绞线,保证传输质量和速率。
4.接头和连接器选择:选择符合六类综合布线标准的接头和连接器,保证连接质量和可靠性。
六类布线标准颁布及意义六类标准的出台,让许多原来对六类布线有疑虑的用户和应用开发商可以放心地安装六类布线系统了。
在没有标准时,厂商和系统集成商很难说服用户,自己提供的布线系统是六类的;而且对用户来说,很难对布线产品进行评估和辨别。
因此六类标准的出台,让用户、厂商、系统集成商三方面的这个难题都得到了解决。
1.六类产品成熟的标志:随着这几年技术以及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布线厂商的六类产品已经比较成熟,这就促使了最终标准的正式通过。
那么对用户来说其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有了六类的正式标准,代表着其产品已经比较成熟,因此用户可以放心的选择六类产品。
此外在安装了六类产品后可以用正式的标准来进行认证测试,从而有了可靠保证。
2.标准的一致性:新的标准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北美的568B和欧洲的ISO标准已经十分接近,二者的差别很小。
这样,在实际的操作上使用就非常方便。
不论使用哪个标准都是可以的。
以前那种使用其中一个标准测试并得到通过的结果,而使用另一个标准测试就得到不通过结果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了。
3.测试模型的变化:过去,不同布线厂家产品的适配器各有特色,测试厂家的工程师去测不同布线厂家的产品,需要背上一大堆插头。
而在永久链路模型通过后,通用的适配器成为可能。
过去用户要选测布线产品,只能是由不同厂家现场部署链路,现场测试。
而且各个厂家各有自己的厂标,缺少一个统一的规范来比较,而现在测试仪有了统一的规范。
过去布线厂家和测试厂家把标准的草案预置在产品中,现在则有了明确的标准来评估。
在同一个标准下,用同一个测试仪可以测试不同布线厂家的产品,这使得测试真正有了横向比较的意义。
4.更加严格的施工工艺:安装优良的六类布线工程,对施工工艺的要求非常严格。
六类系统的链路余量已经很小,一般链路的NEXT余量只有2至5个dB(与链路长度有关),使用五类的施工工艺进行六类的施工很难得到通过的测试结果。
例如,现在很多六类线的线缆都使用高质量、转动更轻的线轴,其目的是减小脱拽电缆的拉力。
六类线和超六类线区别二、六类线的规范,详细的介绍了六类线的接法,以及与超五类线和超六类线的区别。
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UTP)技术中,采用四对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每对双绞线都有自己的独立的传输信号功率,其传输距离可达120米,最大传输距离为300米,但是由于受到金属线材质量等原因影响,实际应用中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距离并不是很远,其传输距离只能达到100米左右。
当前网络上通常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与传统的五类非屏蔽双绞线进行组网。
目前我国的网络布线市场采用的都是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技术,所以在网络设备和网络应用系统中也就全部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技术。
三、六类线比超五类多出哪些功能呢?目前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的应用领域已经比较广泛,传统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已经被六类非屏蔽双绞线所取代,那么它们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六类线具有更高的速度传输能力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六类线)每条线都是八根线,使用的是屏蔽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可达100Mbps;而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超五类线)是每条线都是四根线,使用的是非屏蔽技术,传输速率为10Mbps。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六类线比超五类线和超六类线都要快得多。
二、六类线比超五类多出哪些新的功能呢?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相对于超五类线而言,多了两项非常重要的新的功能,即“屏蔽功能”和“ QP”,而“ QP”也正是最早的超五类线所没有的功能。
目前六类线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无需重新做放大器或衰减器,因此六类线的成本更低,安装更简单,所以六类线必将会成为网络线的发展趋势。
四、六类线跟超五类线、超六类线的价格如何呢?由于六类线是一种具有更快传输速率的产品,所以六类线的价格比普通的五类线和六类线都要高,五类线的价格一般为每米100元左右,六类线的价格大约为每米180元,超五类线的价格为每米150元。
五、六类线和超五类线、超六类线的技术指标是否完全相同呢?其实不然,由于六类线所采用的技术比较先进,所以对传输的质量要求更高,比超五类线、超六类线的性能要求要高,这也是六类线比超五类线、超六类线贵的原因之一。
6类布线系统的发展现状(2)4.六类布线系统自从1998年春天第一个Cat 6电缆产品发布以来,对于Cat 6主题的讨论已有四年时间了。
在这段时间内,在“真正”Cat 6连接件和Cat 6现场测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随着符合Cat 6/Class E规范的产品广泛的被应用于众多大型项目中,Cat 6的优势已被很好的定义,应此“为什么使用Cat 6?”已不再是一个主要问题。
然而,有些问题仍然存在,并且随着更多Cat 6产品供应商的出现而变得越加的重要,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才能保证我的系统无论现在或是将来符合标准规范;才能自信的测试系统;如何才能保证获得价值的体现;才能保证系统发挥它的潜力。
在Cat 6的早期,更多的制造商们以整个“信道”的性能为目标,一个典型的信道结构包括从跳线盘到信息插座的部分及两边的跳线至两个连接点信道。
为了防止这样对Cat 6的描述被误解为是所有部件都符合相应部件标准,基于信道的系统被定义为“Class E”。
“信道”描述和定义了端到端的传输路径,对于最终用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此不会有任何的怀疑。
然而,并不应该就此认为它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为此一些系统集成商在系统结构设计中使用一些性能优异的部件来弥补另一些部件的性能不足,从而达到“Class E”系统性能。
同时也对系统结构进行限制,如链路最长,最短的距离,集合点的禁止使用等,这些因素的限制会在将来导致某些问题的发生。
因此,最终用户应该询问各个相关部件(电缆,连接件),以及系统(链路,信道)是否均符合相关标准。
在最新的标准草案中已经定义了各个部件的性能要求来保证信道的性能,即便是在使用四个连接点的最复杂的情况下。
在这个网络模型下,允许在跳线盘和信息插座之间使用一个集合点(Consolidation Point),和在跳线盘和网络设备之间使用一个交叉连接(Cross Connect),使网络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这样的情况极有可能会在将来出现。
布线技术的发展趋势六类六类布线技术的发展趋势在过去10年中,满足高带宽应用需要的布线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布线系统所支持的带宽已从最初10MHz发展到今天的250MHz。
六类技术采用与以往超五类之前完全不同的线缆结构,可支持高达250MHz的网络传输带宽。
尽管布线厂商采用不同的制造工艺和布线结构,但是殊途同归,最后必须满足六类标准规定的250MHz带宽要求。
2002年6月,TIA/EIA组织最终核准了六类布线标准,这是对电信业及智能建筑业的巨大贡献。
六类标准的推出,将最终促使所有厂商的布线产品实现标准化,而网络设备制造商也将保证它们的设备在六类布线上高速运行。
选择六类的重要因素尽管六类线缆被认为是一种标准的4对线缆,但是,它与五类或超五类线缆完全不同。
六类线缆一般由稍粗一些的线缆构成,具体情况视各布线厂商的六类技术而定。
由于采用较粗的线缆规格,六类线缆能够支持更高的网络传输带宽。
此外,与五类或超五类线缆不同,六类线缆通常在线缆护套中包含隔离构件,这种构件用来隔离不同的线缆对。
通过将同一条线缆中的线缆对相互隔离,减少了串音干扰,并提高了传输质量。
因此,六类线缆的总直径略粗一些,线缆体一般也更硬。
除了六类线缆本身的物理差异之外,六类连接硬件的差异也必须予以考虑。
由于线缆中采用更粗的导线,因此,六类连接硬件(插座、面板等)一般使用更粗规格的端接针。
与五类或超五类连接硬件不同,这些端接针常常是偏置排列(offset)而非平行(inline)排列,因此,选择六类布线产品时,一定要同时关注六类连接硬件和六类线缆两方面的因素。
由于六类线缆和六类连接硬件的以上特点,在设计和安装六类线缆系统时应特别小心。
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在安装六类系统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国际标准规范。
其实,超五类布线所遵循的基本设计标准也适用于六类标准。
此外,还必须对六类线缆的弯曲半径加以特别的考虑。
这方面的设计应当遵循光纤系统通常遵守的设计标准。
最后,还应更多地关注六类线缆的正确安装。
在某些情况下,正确地进行线缆端接操作需要使用特殊的六类端接工具来完成。
在施工时还需要特别注意线缆对的隔离、弯曲和支撑。
安装人员接受有关安装六类线缆和六类连接硬件的培训对于六类布线系统的成功安装至关重要。
由于六类布线系统比超五类系统更严格、更复杂,工程设计、安装一定要严格按照六类的国际布线标准来执行,否则,六类布线系统所具有的高性能传输以及高容量将无法实现。
设计、安装六类系统时需要考虑6个关键问题:1.所考虑的六类布线系统应当满足4个连接头、100米信道模型的六类信道测试指标。
2.信道中的每一个部件必须满足六类标准布线参数。
3.信道中的所有部件都应当满足双向提供至少250MHz 的带宽要求。
4.系统中使用部件应当向后兼容。
5.部件和线缆的制造商应当能够提供独立的试验室检测环境,以测试它们的信道和设备是否符合六类布线性能指标。
6.应当提供覆盖产品、安装和未来网络应用的全面质量保证。
六类布线系统的未来根据预测,对高容量布线系统的需要将随着对更多带宽需要的增加而继续增长。
因为六类标准已经最终完成,六类布线系统应当在2~3年内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
此后,新一代超六类布线系统将进一步发展完善。
超六类布线系统之后,光缆可能取代基于铜线的线缆系统支持未来高带宽的用户需求。
随着千兆应用对高容量布线系统需求的增加,设计、安装时必须特别注意遵守六类标准规定的国际化设计和安装理念。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六类布线这类高容量布线系统必须予以更密切的关注。
符合国际标准的公司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的应用需求,那些不接受、不遵循六类布线标准的产品,将由于系统的设计不佳和安装低劣而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失败。
结论在考虑六类布线系统时,需要考虑许多问题。
由于六类系统与超五类系统差异很大,因此,必须仔细研究六类标准的规范定义。
所设计的六类系统的任何部件都必须满足或超过标准要求,这点至关重要,尤其在涉及到性能时,系统中的所有部件都必须满足标准中的最小性能参数。
高质量六类系统应当是所有的部件都得到认证、由获得认证的合同商安装、并得到制造商支持的系统六类布线有了说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快速通信的需求,对网络速率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网络的通信平台——综合布线系统的带宽也在不断增加。
综合布线系统由5类发展为超5类,目前6类、7类也逐渐为用户所接受。
经过近四年、十几次的修改完善,今年6月,ANSI/TIA/EIA568-B铜缆双绞线6类标准正式出台,众说纷纭的6类布线市场终于有了“说法”,用户心中也多了一把“标尺”。
6类市场将迅速发展据统计,去年我国综合布线市场6类线缆占30%左右,还未占据主要份额。
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6类布线标准尚未正式出台,担心工程达不到出台的6类布线标准要求;价格比超5类约贵20%~30%;认为水平线超5类已经能够达到信息网络使用要求。
如今6类标准的出台将会掀起新的使用热潮。
由于综合布线是可持续发展行业,6类标准出台将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布线系统的生命周期内,将1000Base-T以及1000Base-TX技术应用到桌面系统是非常可能的。
为满足千兆以太网,使用支持更高带宽的六类布线系统,使用6类线缆虽然布线投资有所增加,但是可以大大减少在网卡、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方面的投资。
综合布线中的光纤熔接,8路视频光端机和4路视频光端机好用。
而6类线缆使传输带宽增加一倍多,由100MHz 增加到250MHz,并且其价格随着市场中的大量使用很快下降,就如前段时间5类与3类刚推行时差价大,后期基本上一致。
6类标准新在哪里ANSI/TIA/EIA568-B铜缆双绞线6类标准由ANSI/TIA/EIA568-A标准演变而来,属于北美标准系列,一直起着综合布线产品的导向工作,经过十多个版本的修改定稿,终于在6月正式出台。
结构变化新的568-B标准从结构上分为三部分:568-B1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要求,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和568-B3光纤布线组件。
568-B1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要求:在新标准中,包含了电信布线系统设计原理,安装准则与现场测试相关的内容。
568-B2平衡双绞线布线组件:在新标准中,包含了组件规范、传输性能、系统模型和用于验证电信布线系统的测量程序相关内容。
568-B3光纤布线组件:在新标准中,包含了与光纤电信布线系统的组件规范和传输相关要求的内容。
关键新项目568-B标准除了结构上的变化外,还增加了一些关键新项目。
新术语:术语“衰减”改为“插入损耗”,用于表示链路与信道上的信号损失量,电信间TC改为电信量TR。
介质类型:在水平电缆方面,为4对100Ω3类UTP或SCTP;4对100Ω超5类UTP或SCTP;4对100Ω6类UTP或SCTP;2条或多条62.5/125μm或50/125μm多模光纤。
在主干电缆方面,为100Ω双绞线,3类或更高;62.5/125μm或50/125μm多模光纤;单模光纤。
568B标准不认可4对4类和5类电缆。
150屏蔽双绞线是认可的介质类型,然而,不建议在安装新设备时使用。
混合与多股电缆允许用于水平布线,但每条电缆都必须符合相应等级要求,并符合混合与多股电缆的特殊要求。
接插线、设备线与跳线:对于24AWG(0.51mm)多股导线组成的UTP跳接线与设备线的额定衰减率为20%,采用26AEG (0.4mm)导线的SCTP缆线的衰减率为50%。
多股线缆由于具有更大的柔韧,建议用于跳接线装置。
距离变化:现在,对于UTP跳接线与设备线,水平永久链路的两端最长为5m(16英尺),以达到100m(328英尺)的总信道距离。
对于二级干线,中间跳接到水平跳接(IC到HC)的距离减为300(984英尺)。
从主跳接到水平跳接(MC到HC)的干线总距离仍遵循568-A标准的规定。
中间跳接中与其它干线布线类型相连的设备线和跳接线不应超过20m(66英尺)改为不得超过20m(66英尺)。
安装规则:4对SCTP电缆在非重压条件下的弯曲半径规定为电缆直径的8倍。
2股或4股光纤的弯曲半径在非重压条件下是25mm(1英寸),在拉伸过程中为50mm(2英寸)。
电缆生产商应确定光纤主干线的弯曲半径要求。
如果无法从生这商获得弯曲半径信息,则建筑物内部电缆在非重压条件下的弯曲半径是电缆直径的10倍,在重压条件下是15倍。
2芯或4芯光纤的牵拉力是222N(501bf)。
超5类双绞线开绞距离距端接点应保持在13mm(0.5英寸)以内,3类双绞线应保持在75mm(3英寸)以内。
永久链路替代基本链路水平布线永久链路测试连接方式和测试指标要求永久链路方式供安装人员和数据电信用户用来认证永久安装电缆的性能,今后将替代基本链路方式。
永久链路信道由90m水平电缆和1个接头,必要时再加1个可选转接/汇接头组成。
永久链路配置不包括现场测试仪插接软线和插头,如图所示。
超5类及6类双绞线除了测试接线图、线缆链路长度、特性阻抗、直流环路电阻、衰减、近端串扰损耗外,还在各项测试参数上有一定区别。
传播时延传播时延是传播信号延长时间。
在确定通道和基本链路传播时延时,连接硬件的传播时延在1MHz至250MHz的范围内不超过2.5ns。
所有各类通道配置的最大传播时延不超过10MHz下的555ns。
所有各类基本链路配置的最大传播时延不超过100MHz下的518ns和250MHz下的于498ns。
延时偏移延时偏移是最快线对与最慢线对发送信号延时差的尺度。
对于安装每米的配备接线来说,延时偏移不超过1.25ns。
对于所有各类通路配置的最大延时倾斜不大于50ns。
所有各类链路配置的最大延时偏移不超过45ns。
推动高速应用作为网络的最基础建设或网络龙骨的布线设施,为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以及对未来高速网络的支持,目前至少要选择超5类电缆系统,而对于更高要求,特别是考虑长远的投资时,建议选择6类布线系统。
它使高速数据的传输变得简单,用户可以利用更廉价的1000Base-TX设备。
其传输性能远远高于超5类标准,适用于传输速率等于或高于1Gbps的应用,打开了通往未来高速应用发展的大门。
6类布线不仅提供了新的网络应用平台,还大大提升了数字话音和视频应用到桌面的服务质量。
6类标准的出台,极大推动了电信工业的发展。
标准之争6类标准(ANSI/TIA/EIA-568-B)的正式出台,无疑让厂商、测试与服务提供商、集成商、用户的心中有了“准星”,但6类标准之争是否就此尘埃落定了呢?由于该6类标准是北美地区性标准,国际标准ISO/IEC JTC25N655还要等到今年10月才可出台,而中国的国家6类标准何时“出炉”,相应的行业标准何时推出,都还未有时间定论。
由此可见,北美6类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能是让6类布线有了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