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图形推理速解原则:求同存异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2
行测冲刺:图形推理解题技巧一、优先整体性规律(一)整体性强于局部性这里的整体性指的是当题目中由于不同规律所导致的答案相异时,每一组已知图形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满足的既定规律,这样的变化规律就比起图形中只有部分元素满足的规律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局部性规律要强。
比如图中“总线条数呈现等差变化”要优先于“每个图都有直角”的规律、“每个图都是轴对称的规律”要优先于“每个图都有同一个圆”等等,这样的整体化思想也称为宏观变化思想,图中每个元素都参与到一定的规律变化,这样才能使图推的规律性更强。
【例题】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中公解析】D。
①③⑤是中心对称图形,②④⑥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这道题的对称就进行了每个图形的所有元素的遍历,而考生容易选择C项,认为①③④都有一个圆构成,而其他三个都是直线构成,其中圆也只是图形中的局部元素,只参考部分量所得出的规律就比整体参照的要弱。
(二)整体数量化强于整体笼统化虽然每个元素都参与到图推的规律变化当中,但是如果借助一定的数量关系来使其整体化就比起单纯地将元素拼凑在一起的规律性更强。
【例题】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中公解析】C。
这两组图能一笔画构成,而一笔画就是每一个图的所有元素都能涉及的规律并且以数量关系的形式体现。
但很多考生这道题容易选D:考生观察第一组是直线、直线、曲线,所以第二组也是直线、直线、曲线,这样的规律就没有一笔画的强。
二、图形的复合性规律变化趋势除了整体性的参考因素之外,国考图推的题目已不局限于只考查一种规律,往往将多种要素综合设置,比如考生在备考时要注意的是点、线、面、角的数量关系综合,图形平移、翻转与旋转的位置变化综合,数量与位置间的综合,位置与图形叠加的综合,自身特点与元素分布的图形求同与数量关系间的综合。
【例题】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中公解析】D。
图形推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最为基本的题型。
其推理的基本要求是:每道题目的左边四个或五个图形组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图形系列,需要在右边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作为这一系列的下一个图形。
(另外一种方式近两年国考常考的是,给出6个图形,请分成两组)这种图形推理主要考察测试者归纳推理的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图形所呈现的规律主要依据各项呈同一规律特征、逐项依次呈规律性变化、奇偶项呈规律性变化等。
归纳、总结题干中前面四五个或六个图形呈现的规律性是推理的关键。
一图形基础知识1,直线图形:完全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比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2,曲线图形:完全由曲线构成的图形。
比如椭圆和圆等。
3,直线曲线混合图形:由直线和曲线混合构成的图形。
4,封闭图形。
5,半封闭图形:图形的部分是封闭的,部分是非封闭的。
6,完全非封闭图形。
7,图形的封闭部分数量:以上几个图形的封闭部分数量分别是1,2,3,4,5部分。
8,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沿多边形的任意一条边作延长线,如果多边形的全部都在延长线一侧,则该多边形是凸多边形;反之为凹多边形。
上图全部是凸多边形;下图全部是凹多边形。
9,图形叠加去同存异:两个图形相叠加,去掉重叠部分,(或者说去掉相同部分),保留不同部分,得到一个新的图形。
10,图形的零件:组成图形的相对独立部分称为图形的零件。
各零件之间一般不相交。
以上图形的零件个数分别为1,2,3,4,5个。
二、图形推理的两大灵魂:数量关系与转动2008年真题三(图形数量)答案:D图形内部是连通的,没有被分割。
【注释:有种解释是图形的封闭部分数量是1.但是,阴影部分有时候也可以视作封闭部分,因此这个说法有点欠妥。
在江苏省考中,阴影部分也是当作封闭部分来处理的,见下题】答案:B分析:第一列三个图形封闭部分数量是3,第二列三个图形封闭部分数量是4,第一列三个图形封闭部分数量是5。
2008年真题五(图形转动类)所给的4个选项中,哪一个盒子不能由左边的图形做成。
掌握四大原则攻克《行测》图形推理图形推理是判断推理的一种题型,在形式上可以分为类比推理,对比推理以及九宫格推理等题型。
这三种题型虽然样式上有所不同,但考查的本质是一样的,即对数量、位置和样式变化规律的考查。
有些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往往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来思考,这就容易陷入出题人设置的陷阱里,如何从中摆脱,那就要牢牢把握图形推理的四个原则。
原则一:从最直观的思路解题,切勿求奇典型试题:图1有些考生会认为,若是从图形与图形之间的接触关系来考察,那么这五幅图形的接触关系就分别是:点、线、点、线、点,由此可以推出第六幅图就应该是线接触,得出答案是D。
这样的思路就偏离了图形推理的原则一——从最直观的思路解题,切忌过分求奇。
对于这样的图形,元素组成比较凌乱,应该从数量上考虑。
数量类图形推理的种类分别是点、线、角、面、素。
在这道题中,考生就应该从元素的种类出发。
对于前面这五个图,元素种类分别是:1、2、1、2、1,由此推出元素种类是2,答案是A。
原则二:图形中不涉及复杂的运算典型试题:图2有些考生会认为,每一行图形直线段数量满足下面的等式:4+5-8=1,0+4-3=1,4+1-? =1,由此得出答案是B。
经过这么复杂的运算,终于掌握规律,得出答案了,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答案。
这位考生的问题在于,解题思路过于复杂化。
一般来说,解决图形的问题时,不必对图形的数量关系进行多次运算。
对于该题,可以从竖行来看,4-0=4,5-4=1,8-3=?所以答案是D。
这道图形推理题告诉我们,做题时一定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原则三:拆分原则典型例题:图3图3中每一幅图都是由点和线构成,那么我们可以分别从点或线的角度来解题。
从点上来看,图3中每幅图中点的个数依次是:1、2、3、4、?由此得出答案是C。
若从线上来看,线的个数数量依次是4、3、2、1、?也可以得到答案C。
典型例题:图4图4是一道考查位置的题目。
在第一组图中,我们发现,每一幅图都包含较明显的图形,分别是:外框黑块和内框小黑块。
一、打基础求异,即去同求异,是指两个图形叠加后,去掉相同的部分,留下不同的部分,得到另一幅图。
|示例||解读|图1与图2叠加,相同的部分去掉,不同的部分保留,得到图3。
二、学方法与去异求同一样,去同求异也经常与位置变化中的旋转、翻转结合考查。
|示例|三、真题演练【例1】(2013·广东)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考点定位】图形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
【题目剖析】观察发现,第一组中,图1与图2去同求异得到图3中的菱形。
第二组同样遵循此规律,则问号处图形的外轮廓应为缺少右边框的矩形,且内部为“X”,只有D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例2】(2015·国考)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考点定位】图形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
【题目剖析】九宫格题型,先横向观察:如上图所示,第一行中的图1顺时针旋转90°,再和图2叠加并去同求异,即可得到图3。
将此规律代入到第二行验证,规律成立,因此问号处图形应由第三行的图1顺时针旋转90°后再与图2去同求异得到,只有D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例3】(2017·联考)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考点定位】图形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
【题目剖析】如上图所示,第一组中,图2由图1和图3去同求异后逆时针旋转90°得到,第二组图形应同样遵循此规律,问号处图形经过变化后,右下角应为黑点,左边上下各一个白点,只有B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2017国考行测图形推理速解原则:求同存异
图形推理分组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几乎每年都会考,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想要快速解答出此类题型,首要原则就是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原则就是一句话,先找共同点,再找不同点,即可分组。
具体看实例。
【例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中公解析】答案选B 。
先找共同点,都有黑色阴影,再找不同点,①④⑤具有黑色围绕的封闭区域。
黑色阴影;②③⑥图形都没有封闭区域。
【例2】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中公解析】答案选B 。
先找共同点,全都都有正方体的截面阴影图,再找不同点,①③④中阴影都两条边成直角;②⑤⑥中阴影都是锐角三角形。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速解图形推理3大常见题型一、九宫格图推题目中有一类题目很有特点,那就是九宫格题目。
九宫格题目本身格式就带有一定的规律再嵌套本身考察的规律就会“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带着大家来总结一下九宫格的题型特点。
1、横向/纵向递变规律,如图1、图2这一类规律属于比较简单的九宫格规律,我们做题过程中都能找到,但要注意图形本身的规律,善用求同求异思维。
【例题1】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解析】A。
第一行交点个数为5、6、7,第二行交点个数为7、8、9,第三行交点个数为9、10、?,故每行中交点个数呈递增规律,空出因为11,故答案为A2、横向/纵向叠加规律,如图1、2①每行/列依次叠加:1+2=3②每行/列全部叠加:如1+2+3=6,4+5+6=15,7+8+9=24,三行依次递增9【例题2】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解析】B。
图形比较凌乱,但整体来看第一横行曲线条数为:0、1、2;第二横行曲线条数为2、0、1,;虽无递变规律,但一、二横行曲线条数之和均为3。
第三横行曲线条数为1、2、?,故应为0条曲线,选B。
二、类比型类比型也是我们考试中常见的题目,这类题目时通过给出一组图形然后对比根据第一组的规律来确定第二组的而规律。
1、递变规律前一组成等差/平移/旋转等递变规律,后一组与前一组呈现相同或相似的递变规律。
【例题3】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解析】B。
第一组图形内部都是圆,外部角不断发生变化,每次都顺时针旋转45度,按照类比第一组规律发现第二组中间黑方框不变,外部每个小方块顺时针平移一个,故答案选B。
2、加合规律前一组三个图形数字相加或图形相加呈变化规律,后一组与前一组成相同或相似的规律。
【例题4】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解析】C。
第一组前两个图形相似度低,无明显递变规律,第三个图形是前两个叠加形成的,而且是第二个图形盖住了第一个图形,并且第一个图形中的线也被盖住了,故第二组也是类似规律,故先C。
揭秘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解题规律
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题重点考查考生的观察、抽象、推理能力。
从难度上来讲,图形推理是行测中比较简单、容易上手的题型,不需要专业方面的基础,但是想在图形推理达到较高的正确率,还需要掌握图形推理的命题规律,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介绍图形推理题的快速解题方法。
一、图形相异找数量
若一组图形中每幅图的组成较为凌乱,图与图之间相似性较差,但局部显示有一定的数量变化。
对于这样特点的图形,通常从数量的角度进行解题。
通过对近几年公务员考试命题趋势分析发现,数量类图形推理考查的角度虽然很多,但重点仍然集中在点、线、面、角等元素的考察。
例: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透析公考行测图形推理必考古典型--要素数量规律古典型是行测图形推理题型中最为常见,貌似最简单,但也是最容易出错的题型。
每道题中包含两套图形,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
就是说,两套图形具有某种共同特征,也存在某种差异。
在每题中,第一套图形包括三个图形,第二套图形包括两个图形和一个问号。
在这两套图形之外还有供选择的四个图形。
考生应选出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图形。
正确的答案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或的相似性,而且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一,笔画数相同或增减类这一类题,在以往的公考中,是很常见的,而且在其他类型的图形推理当中,甚至套用了此类型的题,所以备考时一定要注意。
英文笔画数相同与中文笔画数相同与递增递减:当遇到有文字,或者字母的题出现以后,首先要检查他们的笔画数目,一般的凡是文字或者字母,都是以笔画为参照推理对象。
不论笔画相同还是递增递减。
从下面例题2 中也能跟据笔画的递增来推理第五个图形的选项。
例题1:2002年浙江真题答案: C例题2:2005年中央乙类真题答案: A复杂笔画数相同与递增递减:和上面所讲的英文和中文一样,都是以笔画为推理参照对象,只不过复杂笔画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图形:例题1:2003年浙江真题答案: B例题2:2002年浙江真题答案: C二、交点个数相同或递增此类型的图形推理是根据每个图形的线条交点个数为规律,一般都表现在相交露头的交点上,数目相同,或者增减。
例题1:2003年中央A类真题答案: B例题2:2004年浙江真题答案: D三、图形数增减:此类型的图形推理,是以每个给出的图形的要素数量为依据,呈现数目上增或减的规律:其中图形要素只要包括:1. 图形数增减例题1 2004年中央A类真题答案: A2. 角或边的增减变化例题2 2005年中央乙类真题答案: B3. 复杂图形数增减例题3. 2003年浙江真题答案: C四、图形相加、相减:此类型图形推理是以给出的三个图形中,前两个图形进行叠加,使第三个图形呈现前两个图形合并或者互减的规律:例题1答案: B(相加)例题2答案: C(相减)五、图形求同或去同:是以给出的三个图形中前两个图形进行叠加,将其相同的要素删除或者保留相同要素删除不同要素的规律,虽然看似这种推理是视觉推理,但也是跟图型要素的数量有必要的联系:例题1.答案: C(求同)例题2。
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解题技巧解决图形推理问题的关键是发现已知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分析方法,才能有效地观察、辨别、分析图形,做出正确的推理。
下面就总结三种分析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特征分析。
教育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在运用的时候要相互结合、灵活运用。
一、异中求同通常题干所给的图形都是形状各异的,此时可以通过寻找这组图形之间的共同特征,来确定图形推理规律,这种方法称为“异中求同”。
对图形的求同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图形的特征属性和图形的构成元素。
(一)特征属性求同图形的特征属性求同,即在对题干图形细致观察之后,对题干图形的特征属性加以比较,寻找它们的共同点,由此找到图形推理规律,特征属性求同应用十分广泛,在顺推型图形推理、九宫格图形推理、分类型图形推理中应用十分有效。
【例题1】解析:题干给出的都是一些线条明了的简单图形,观察可知,这组图形的共同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都有封闭区域;二是图形都具有对称性。
题干图形的封闭区域数依次为1、2、1、1、2,数量上不具有规律性;再来看图形的对称性,依次为具有水平对称轴、竖直对称轴、水平和竖直对称轴、水平和竖直对称轴、竖直对称轴,可以发现这种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应该选择有水平对称轴的图形,C是正确答案。
(二)构成元素求同图形的构成元素求同,即从题干图形的构成元素或组成部分出发,寻找它们的共同点,由此找到图形推理规律。
【例题2】解析:题干所给的图形相对复杂,一般不会考查线条数,首先将此考点排除;大致观察一下封闭区域数,发现也不具有任何规律;考虑图形的曲直性,发现题干图形中均含有曲线,然而查看选项,C、D选项都符合这个要求,所以此规律也被排除。
此时,我们陷入了一个僵局,不知从何下手,可能有的考生就会选择放弃。
认真观察各个图形,我们可发现从第二个图形开始,每个图形中都含有一些相同的封闭区域:第二个图形有2个相同的椭圆、第三个图形有3个相同的五边形、第四个图形有4个相同的等腰梯形、第五个图形有5个相同的三角形,由此得出本题规律为题干图形中含有相同封闭区域的个数为1、2、3、4、5、(6),选项中只有A项含有6个相同的封闭区域(长方形)。
解题关键教育专家发现,解决图形推理问题的关键是发现已知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分析方法,才能有效地观察、辨别、分析图形,做出正确的推理。
下面就总结三种分析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特征分析。
教育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在运用的时候要相互结合、灵活运用。
一、异中求同通常题干所给的图形都是形状各异的,此时可以通过寻找这组图形之间的共同特征,来确定图形推理规律,这种方法称为“异中求同”。
对图形的求同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图形的特征属性和图形的构成元素。
(一)特征属性求同图形的特征属性求同,即在对题干图形细致观察之后,对题干图形的特征属性加以比较,寻找它们的共同点,由此找到图形推理规律,特征属性求同应用十分广泛,在顺推型图形推理、九宫格图形推理、分类型图形推理中应用十分有效。
解析:题干给出的都是一些线条明了的简单图形,观察可知,这组图形的共同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都有封闭区域;二是图形都具有对称性。
题干图形的封闭区域数依次为1、2、1、1、2,数量上不具有规律性;再来看图形的对称性,依次为具有水平对称轴、竖直对称轴、水平和竖直对称轴、水平和竖直对称轴、竖直对称轴,可以发现这种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应该选择有水平对称轴的图形,C是正确答案。
(二)构成元素求同图形的构成元素求同,即从题干图形的构成元素或组成部分出发,寻找它们的共同点,由此找到图形推理规律。
解析:题干所给的图形相对复杂,一般不会考查线条数,首先将此考点排除;大致观察一下封闭区域数,发现也不具有任何规律;考虑图形的曲直性,发现题干图形中均含有曲线,然而查看选项,C、D选项都符合这个要求,所以此规律也被排除。
此时,我们陷入了一个僵局,不知从何下手,可能有的考生就会选择放弃。
认真观察各个图形,我们可发现从第二个图形开始,每个图形中都含有一些相同的封闭区域:第二个图形有2个相同的椭圆、第三个图形有3个相同的五边形、第四个图形有4个相同的等腰梯形、第五个图形有5个相同的三角形,由此得出本题规律为题干图形中含有相同封闭区域的个数为1、2、3、4、5、(6),选项中只有A项含有6个相同的封闭区域(长方形)。
一、去异求同去异求同,是指两个图形叠加后,去掉不同的部分,保留相同的部分,得到另一幅图。
去异求同的特征是前两幅图均包含了第三幅图的所有元素。
|示例||解读|图1和图2叠加,保留相同的部分,去掉不同的部分,得到图3。
1.学方法直接去异求同的题目较简单,为加大题目难度,去异求同常与位置变化中的旋转、翻转结合考查。
|示例|2.真题演练【例1】(2015·广东)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考点定位】图形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
【题目剖析】先观察第一组图形,发现图3是图1和图2共有的元素,由此考虑到去异求同。
问号处图形应由前两幅图去异求同得到,只有B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
【例2】(2014·新疆兵团)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考点定位】图形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
【题目剖析】二、找相同1.打基础找相同是指所选图形中含有与题干图形相同的元素,这种考法一般会出现在顺推型和九宫格型题目中。
|示例||解读|前两个表情都有灰色的脸蛋,后两个表情都有蝴蝶结,即相邻的两幅图之间存在相同元素。
2.学方法找相同有整体找相同和相邻找相同两类。
整体找相同:在一组图形中,所有图形都有相同的元素。
相邻找相同:每相邻的两幅图形中含有相同的元素。
3.讲真题【例1】(2015·吉林)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考点定位】图形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
【题目剖析】九宫格图形,横向、纵向、米字形观察均无明显规律。
整体观察发现,题干所给图形中均含有元素“□”,故问号处图形同样应含有元素“□”,只有C项中含有该元素。
故正确答案为C。
【例2】(2017·四川)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考点定位】图形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
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解题技巧点拔公务员考试中,图形推理是行测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图形推理题中,考生需要根据已知的图形规律推理出下一个图形。
而要想在图形推理题中取得好成绩,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以下是一些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解题技巧的要点:1.观察图形特点首先,要对给出的图形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图形的构成和特点。
可以观察图形的形状、大小、角度、线段的关系等。
对于几何图形,可以观察其中的对称性、相似性等特点。
2.比较图形差异将给出的图形逐一进行比较,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特点。
一般来说,答案图形与已知图形之间会有其中一种规律或者变化关系。
3.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和比较,努力寻找出图形之间的规律。
这些规律可能包括,几何图形的旋转、平移、翻转等操作。
也有可能是图形中线段的变化关系,例如线段的增加、减少、伸长、缩短等。
4.排除干扰选项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先将干扰选项逐个排除,看它们是否符合已知图形的规律。
通过排除一部分选项,可以减少解题的难度和复杂性,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5.多做练习题练习是提高图形推理解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做题过程中要注重总结经验,发现解题思路和技巧。
可以选择一些题目进行反复练习,加深对图形推理题的理解和掌握。
6.分析解题思路在解答图形推理题时,要分析题目的要求,明确解题思路。
可以根据已知图形的特点和规律进行逐一推理,推断出下一个图形。
要善于抓住图形中关键的特点,建立解题的思维模式,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
7.注意陷阱在解题过程中,要警惕一些常见的解题陷阱。
有时题目会给出很多无关紧要的信息,要学会提炼出关键的信息进行分析。
同时,答案图形的位置、大小、旋转角度等也是容易误导的地方,要细心观察,避免被干扰。
总结起来,公务员考试中的图形推理题是一种考察考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题型。
掌握了上述的解题技巧和要点,相信能够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取得满意的成绩。
最重要的是多加练习,不断提高对图形推理题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412省考与国考对比分析:“求同存异”2014年宁夏公务员考试来临啦,面对这即将到来的严峻的考验,宁夏中公教育(微信号:nxzgjy)将继续给广大考生提供更多、更好、更全面的笔试备考信息资讯。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2014年4月12日,共有十五省(市、自治区)组织了公务员录用考试,而2014年10月,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又将拉开帷幕,很多考生又将投入到紧张的国考备考中。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考生对于412省考和国考的区别产生了许多疑问,针对这一情况,中公教育专家专门进行一次集中系统的对比分析,以帮助考生更为有效的备考。
一、招考对象国考是面向全国进行招考的,而412省考主要面向当地的居民和在当地就读的大学生以及本省生源的大学生,当然,也有个别省份面向全国招考。
二、考试科目国考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
公共科目笔试考查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申论又分为副省级和地市级两套试卷。
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通知。
412省考的有些省份在此基础上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考综合知识或公共基础知识,有些省份公共科目笔试按A、B、C类职位分别进行。
三、报名时间国考报名时间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考试时间一般在11月底——12月初;而412省考的报名时间各有不同,一般在考试前1个月左右。
四、考试内容1、考查题型趋同,但依然保留各省特色国考和412省考都是对综合素质的考查,都体现了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考试内容上都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部分,具体题型方面,412省考的题型特点与趋势均向国考靠拢,很多省市取消了以往独立省考的命题特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各省独立命题时难度不均问题。
但个别省市的个别考点依然保留少许本省的特色。
比如,今年412省份图形推理考查了剖面图,这是暨国考之后考查之后新出现的考点。
又如今年陕西省数量关系题目出现了8个选项,这是公务员史上的第一次,行测命题史上的新突破。
2016河北省公务员行测图形推理解题技巧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更具体的各个部分的详细情况,我们来看看河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 >>> 在线咨询。
图形推理作为国考中的一部分,难度相对比较低,所以对于考生来说争取到这部分的分数是十分必要的。
那我们看看在考试中,如何快速判断其所属题型及解题技巧。
事实上,图形推理的解析过程用八个字形容就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除平面与立体转换的特征题型外,几乎所有的题型都可以分成这两大类,即在相似的一系列图形中找差异点,或在差别大的图形中找共同点。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将分别来讨论这两种题型。
(一)同中求异当题中所给图形的框架或构成元素基本相似时,我们将其认定为第一类。
这时题目主要考查两个方向,分别是位置关系和叠加关系。
具体思路如图所示:(二)异中求同而当题中出现的图形零散怪异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时,我们认为其差异性较大,将其划入第二类。
这时我们主要从三个角度思考问题,分别是数量性的考查、对称性的考查和弱求同。
其中弱求同是规律性相对比较空弱的一类题型,在其他较强规律行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再做考虑。
思路具体如下所示:其中括号内为对应题型的特点。
回顾我们刚刚所介绍的内容,重新整理下做题思路。
也就是在做题时,首先判断出图形是相似点比较多还是差异比较大,其次我们再分类讨论他们所对应的思路。
这样可以避免对考题所属题型的胡乱猜测,易于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思路。
还有更多内容吗?我想看看河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邀请您一同刷题!。
判断推理四大题型概述及应试技巧与其他模块相比,判断推理的题型非常丰富。
国家公务员考试最近四年固定考查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题型。
此外,一些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判断推理部分还考查事件排序、机械推理等题型。
虽然这些题型都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具体考查的内容和方式都不相同。
因此,了解判断推理部分具体的各种题型的特点,对于做好判断推理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图形推理图形推理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通过分析归纳已知的多个图形之间的规律或一个图形的特征并据此进行推理的能力。
从2007年开始,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图形推理题由十道减为五道。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图形推理题难度较大,耗时也较多。
实际上,图形推理题看似纷繁复杂,却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万变不离其中。
如果考生能够把握住这种规律性,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总体而言,图形推理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规律,形的规律和数的规律。
所谓形的规律就是指图形在形状位置方面的规律,具体而言包括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叠加(去同存异、去异存同、同异皆存)、旋转(顺时针、逆时针)、结构、拆分、重组等。
所谓数的规律就是指图形的元素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包括递增、递减、奇偶相隔、不变等,而常见的元素则有点(交点、重心)、边(直线段、曲线段)、角(锐角、直角、钝角)、封闭区域、笔划、面积、体积等。
考生若能熟记这些规律并灵活地识别和运用,就能轻松应对图形推理题。
即便在面对一道陌生的图形推理题毫无思路时,也可以通过顺藤摸瓜式地寻找图形可能的规律,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 定义判断定义判断要求考生通过综合运用言语理解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迅速理解一个或多个陌生的概念的内涵外延,并据此判断选项所列情形是否符合题干所给的概念。
定义判断是公务员考试中最为固定和成熟的题型之一。
近五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定义判断的题量都为十道题。
总体而言,定义判断题难度一般,但由于其对细节判断要求较高而耗时较长,考生在这一题型备考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速度的因素。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技巧:推理规则之“求异”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量较大、时间紧张是所有考生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在考试或者平时做题中我们在掌握牢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多学习一些快速解题的技巧一定利于行测分数的提升。
在这里中公网校专家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推理规则之“求异”。
更多2015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冲刺备考技巧,请点击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所谓“求异”,就是在命题的两者之间,想确定或否定一个命题,就必须对于另外一个命题进行相对的否定或肯定。
例如:A或B,要想确定A的属性,那么就必须否定B的属性。
即在选言和联言之中,两个命题A、B的性质一定不能相同,一个为真,另一个就一定为假,反之亦然。
下面,通过例子来进行分析讲解:例1: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师只教授一门外语。
并且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
以下哪个选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小李教德语”的结论?A.小孙不教俄语B.小钱教德语C.小周教英语D.小赵不教法语中公解析:这道题属于一个典型的假言命题的综合性推理题。
要求小李教德语,那么小钱就不能教德语,即所谓的与前者的性质相异、相反。
肯定前者小李教德语,就得否定后者小钱教德语,然后进行推理,最后得到小周教英语。
当然,其中还涉及第(4)句的选言命题,同样也可以用该办法来解决。
这就是我们“求异”规则的运用,所以该题选择C选项。
再比如:例2:近日,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年代较为久远的窑址。
经过发掘和研究,考古人员作出下列判定:如果此处窑址不是宋代的官窑,而且发现莲花纹的瓦当的话,那么就不会发现印有“官”字的砖瓦残片。
如果考古学家的上述判定是正确的,要想得出“此处窑址是宋代的官窑”的结论,必须补充下列哪项为前提?A.发现印有“官”字的砖瓦残片和莲花纹的瓦当B.发现印有“官”字的砖瓦残片但没有发现莲花纹的瓦当C.没有发现印有“官”字的砖瓦残片和莲花纹的瓦当D.没有发现印有“官”字的砖瓦残片但发现了莲花纹的瓦当中公解析:这道题是假言命题的综合推理,原命题的推理结构式:非宋代的官窑且发现莲花纹的瓦当,推出不会发现印有“官”字的砖瓦残片;运用到了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否命题,以及联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否定非宋代的官窑,就要肯定莲花纹的瓦当,即为求异。
国考行测图形推理速解原则:求同存异
图形推理分组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几乎每年都会考,中公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认为,想要快速解答出此类题型,首要原则就是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原则就是一句话,先找共同点,再找不同点,即可分组。
具体看实例。
【例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例2】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例3】
希望考生们能从上面的例题中看出规律:即先找相同点再找不同点,不同点多是位置关系,角度,封闭开放,直曲等,在做题过程中要灵活运用。
》》查看例题答案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