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国内高校信息检索课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
“翻转课堂”国内外研究综述作者:王雅琴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05期摘要:“翻转课堂”,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其运用在英语课上的运用,能够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性,将课堂的中心从“教”转移到“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英语教学;发展历程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外完成知识讲授,课堂中学生则在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下完成知识内化”(张金磊,2012)的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的教学过程,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国外翻转课堂发展概述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和Aaron Sams 为了给缺课学生补课,利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 Point演示文稿及教师讲课视频,然后放到YouTube上供大家观看,但事实上不仅缺课学生会观视频,无须补课的学生也会通过观看视频巩固学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课前观看视频讲解,课上互动内化”的授课方式,林地公园高中也因此成为翻转课堂的发源地,“翻转课堂”逐渐应用到美国学校教育中。
国外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对翻转课堂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关于翻转课堂的操作流程研究,效果、特点分析。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的Robert Talbert教授经过多年教学的积累,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构模型: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包括课前与课中两部分,课前学生要观看教学视屏和进行针对性的课前联系,课中则包括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以促进只是内化,总结反馈。
翻转课堂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探究能力上确实具有优越性,但在在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中,也有很多教师和学者提出了质疑的声音。
The Flipped Classroom Strategy[1]中就指出,视频质量优劣不齐,无法检验学习效果,课堂时间利用低以及资金和设备问题等都是翻转课堂想要大范围推广的阻碍。
翻转课堂研究综述近年来,“翻转课堂”已经在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学者把精力致力于“翻转课堂”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引领着一种教学模式的变革。
本文尝试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进行综述,旨在为落实“翻转课堂”工作提供借鉴。
“翻转课堂”是一种多维度的变革,它是根据学生特点合理设置的,旨在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并推广合理的教学模式。
它的核心在于把知识的掌握移至学生自主思考,并从而探究和发现知识的深层次角度。
理论上,翻转课堂旨在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手中移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近年来,国内外对“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根据翻转课堂理论,研究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翻转,比如皮尤米尔在2017年的文章“关于翻转课堂的想法”,认为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另一类是对某些具体的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模式,以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例如朱正伟等在2016年以翻转课堂模式改革大学英语写作课程,很好地解决了教师时间有限和教学效果低下的问题。
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深入发展,有关该模式构建的各类具体的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英睿、刘升等在2017年提出了一种融合技术的翻转课堂模式;唐齐峰等在2018年研究发现,通过教学改革的方式,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翻转到社会化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为重要的是,王静等在2019年提出了一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翻转课堂系统,可以媒介病人跟医护团队的沟通,帮助双方了解彼此的需求。
总之,“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它是一项先进的教育模式改革,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然而,“翻转课堂”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比如成本和时间的投入,教师的精力、经验和专业水平等。
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综述作者:张佩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3期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颠覆传统的创新型教学模式,顺应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大趋势和要求。
本文通过文献法对翻转课堂的概念、起源、发展进行阐述,将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进行了对比,以期为翻转课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被称为颠倒课堂或者颠倒教室。
美国经济学家莫林·拉赫和格伦·普拉特认为:翻转课堂即在传统教室里发生的事情现在发生在课堂之外,反之亦然。
学习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
这是对翻转课堂最早的定义。
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 Brian Gonzalez认为,颠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赋予学习者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1] 张金磊等认为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问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
[6]钟晓流等认为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1]笔者较认同钟晓流等人的观点,认为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支持的环境中,课前教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视频和相关资料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实现知识传递;课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教与学的形式。
二、翻转课堂的起源与发展(一)国外研究现状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研究起始于美国的高校。
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埃里克马祖尔研究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有效传递知识,使学习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实现对学习者个性化的指导。
《现状与反思_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篇一现状与反思_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一、引言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国内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梳理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现状,分析其发展成果与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1. 研究数量与质量近年来,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从研究主题来看,涵盖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师角色转变等多个方面。
从研究质量来看,国内学者在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 研究领域与学科翻转课堂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
不同学科在应用翻转课堂时,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研究方法与成果国内学者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研究成果方面,不仅形成了丰富的学术论文,还出版了多部专著,为翻转课堂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成果与反思1. 成果(1)理论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翻转课堂理论体系,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
(2)教学资源开发:开发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在线互动平台等。
(3)学生能力培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能力。
(4)教师角色转变: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
2. 反思(1)研究深度与广度:虽然国内翻转课堂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
需要进一步探索翻转课堂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2)教师培训与技能提升:教师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
国内外高校翻转课堂研究综述摘要: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应用于各大高校。
它是一种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在课上注重进行解答学生的疑惑并完成练习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并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时间安排,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通过文献法,梳理国内外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几点思考,以期为翻转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等教育;研究综述1. 引言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作颠倒课堂,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视频和材料让学生带到课外去看,课内用于讨论和完成作业。
这就是最初的翻转课堂模型,伯格曼和萨姆斯被称为探索翻转课堂的先驱。
本文将采用文献法进行本次研究,在中国知网上通过输入关键词翻转课堂和the flipped classroom对2013-2023年的文献进行检索,经过整理分析形成了下述的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关于高校翻转课堂进行综述,理清高校翻转课堂的发展脉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高校翻转课堂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2. 国内外高校翻转课堂的研究综述2.1 翻转课堂的定义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其他释义有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
自2000年正式提出至2001年初步形成,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定义,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浪潮。
2.1.1国内学者的定义自翻转课堂产生以来,其概念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秦炜炜认为翻转学习就是学生在课下对以教学视频为主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提问,或开展项目实践、应用实验、协作学习和深度研讨等活动的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从理论概述、创新应用、实施过程、成效与反思四个方面,阐述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一、理论概述翻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堂讲授知识,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相关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新知识,课堂上则主要是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完成作业等。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新应用1.丰富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有限,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翻转课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些资源包括教学视频、PPT、案例分析、讨论题等,既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的,也可以是其他优秀教师分享的。
2.促进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新知识,课堂上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等。
3.增强师生互动:在翻转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深入。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问题,寻求帮助。
这种互动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施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制作教学视频、PPT等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给学生。
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相关资料,并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
2.课堂活动:课堂上,教师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国内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内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开展翻转课堂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翻转课堂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体现,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深入研究国内翻转课堂的相关问题,探讨其教学模式和效果评价,对促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就国内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翻转课堂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在国内教育实践中也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翻转课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翻转课堂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播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上存在不足,而翻转课堂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深度学习,更好地发挥课堂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和应用知识,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翻转课堂的研究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翻转课堂的实际效果和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也可以为学校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献综述,探讨翻转课堂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
具体目的包括:1. 总结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现状,了解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2. 分析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实践经验,探讨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3. 探讨国内翻转课堂效果评价的研究成果,深入了解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影响;4. 探讨国内翻转课堂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综述,旨在为研究者、教育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促进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发展和深化。
国内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献综述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它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课堂之外,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度。
翻转课堂的出现
对教学方式和教育体系带来了重要的变革和影响,因此国内也有很多研究关于翻转课堂的
实践和效果。
1. 张三等. (2014). 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物理教育研究》,(3), 31-35.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
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程度。
本文以高校计算机课程为例,介绍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和效果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
力。
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学科和教育阶段的教学实践和效果研究上。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
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由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和评价较为复杂,还有需要进一步深
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文献综述作者:俞建慧郭玉娟肖玉贤来源:《软件导刊》2015年第07期摘要: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与学习知识的途径。
2011年随着美国各地翻转课堂的兴起,翻转课堂这个“破坏式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解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对中国知网上关于翻转课堂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期为我国翻转课堂的后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文献研究DOIDOI:10.11907/rjdk.151579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7-0202-040 引言2011年,翻转课堂成为研究热点[1],逐渐为众多教师所熟知,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归功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非营利教育组织———可汗学院。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多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为使翻转课堂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利用,笔者对近3年来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1 翻转课堂文献分布情况笔者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翻转课堂”为“主题”、“篇名”、“关键词”进行了检索,结果见图1。
为了更精确地了解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笔者又利用中国知网的“文献来源”功能,对教育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CSSCI期刊——《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杂志》、《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对翻转课堂的关注度进行了分析。
我国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比较晚,最早是重庆聚奎中学张跃国、张渝江等人在学校组织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后,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3期的4篇文章,但当时并没有引起翻转课堂的研究热潮。
直到2013年翻转课堂才被我国教育研究者真正重视起来,从图1曲线变化趋势看出2013年全年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总量大约是2012年的7倍, 2014年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总量达到2 966篇,这也正与2014年地平线报告中“翻转课堂将在未来一年得到广泛应用”的预测相符合。
“翻转课堂”国内外研究综述作者:王雅琴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05期摘要:“翻转课堂”,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其运用在英语课上的运用,能够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性,将课堂的中心从“教”转移到“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英语教学;发展历程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外完成知识讲授,课堂中学生则在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下完成知识内化”(张金磊,2012)的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的教学过程,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国外翻转课堂发展概述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和Aaron Sams 为了给缺课学生补课,利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 Point演示文稿及教师讲课视频,然后放到YouTube上供大家观看,但事实上不仅缺课学生会观视频,无须补课的学生也会通过观看视频巩固学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课前观看视频讲解,课上互动内化”的授课方式,林地公园高中也因此成为翻转课堂的发源地,“翻转课堂”逐渐应用到美国学校教育中。
国外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对翻转课堂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关于翻转课堂的操作流程研究,效果、特点分析。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的Robert Talbert教授经过多年教学的积累,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构模型: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包括课前与课中两部分,课前学生要观看教学视屏和进行针对性的课前联系,课中则包括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以促进只是内化,总结反馈。
翻转课堂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探究能力上确实具有优越性,但在在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中,也有很多教师和学者提出了质疑的声音。
The Flipped Classroom Strategy[1]中就指出,视频质量优劣不齐,无法检验学习效果,课堂时间利用低以及资金和设备问题等都是翻转课堂想要大范围推广的阻碍。
2019年第6期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教学与教育信息化翻转课堂在国内高校信息检索课中的应用研究综述霍霖霖(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摘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
随着翻转课堂概念的引入,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国内高校信息检索课程中的重要性。
为探寻关于翻转课堂在高校信息检索微课程中的研究现状,以CNKI 的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统计和分析了截止2018年底的相关文献数据,以期为未来关于翻转课堂在信息检索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翻转课堂;信息检索;高校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9)06-240-02A Research Review of Applic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InformationRetrieval Course of Domestic UniversityHuo Linlin(Jincheng College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731, China)Abstract: Flipping classroom is a new teaching form.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flipped classroom, many researchershave noticed the importance of applying flipped classroom to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micro-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sing CNKI's periodical database as the data sourc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data up to the end of 2018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provide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s.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0 引言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通俗来讲就是教师提前创建教学视频,学生课外提前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一种教学形式[1]。
换言之,将传统的“先课堂再课后”的形式翻转为“先课外再课堂”的形式。
高校信息检索课是教育部要求的旨在提高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
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互动性,与翻转课堂提倡的自主个性化学习一致,因此许多高校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都引入了翻转课堂的设计。
研究翻转课堂在高校信息检索课程中的应用,对促进信息检索课程改革、完善信息检索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收集和梳理了国内相关研究,重点总结和归纳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以期为未来关于翻转课堂在信息检索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方向。
1 翻转课堂在国内高校信息检索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1.1 文献统计为了了解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信息检索课程中的总体应用研究情况,本文以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以“关键词=(文献检索 or 信息检索 or 信息素养 or 文检课) and 关键词=(翻转课堂)”为检索式,检索时间截止于2018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文献144篇(如表1所示)。
表1 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信息检索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分布情况年份篇数20135201413201519201639201736201832由表1可知,国内相关研究从2013年起步,略晚于翻转课堂传入国内的时间,之后进入缓慢发展阶段,但从2016年开始明显爆发,达到了研究高峰,之后两年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1.2 翻转课堂应用于信息检索课程的理论研究1.2.1 翻转课堂与信息检索课程的相适性许多学者讨论翻转课堂与信息检索课程时,都提到了将翻转课堂应用于信息检索课程的可行性问题。
贺梅萍认为翻转作者简介:霍霖霖(1992—),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
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2019年第6期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教学与教育信息化课堂之所以能应用到文献检索课程中,是因为翻转课堂依托于互联网和计算机。
而高校信息检索课将数字信息资源检索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注重操作和实践,有较大比例的上机课程,可以满足翻转课堂的客观需求[2]。
刘飞认为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被动式教学有违教育者的初衷[3]。
翻转课堂不仅可以应用于信息检索课程,而且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相较于传统授课形式,翻转课堂的应用为信息检索课程提供了更大的优势。
陈德云认为信息检索课的内容操作性较强,利用视频可以直观展示操作方法,学生可以反复观看[4]。
刘强认为翻转课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优化教学效果,同时,不再局限于课堂实践,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5]。
1.2.2 翻转课堂应用于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单向授课的形式,更注重学生课前学习和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需要教育者花费更多精力。
许多研究文章都从理论上提出了一些课程设计框架。
朱伟丽以课下、课上、课后考核三个部分构建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模型[6]。
这种按照课程时间段划分的方式,是多数研究者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方式。
蒋丽丽在朱伟丽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时间段划分成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并在课前阶段加入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设计[7]。
隆茜则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情境设计、媒体资源库、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设计了信息检索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8]。
1.3 翻转课堂应用于信息检索课程的实证研究随着翻转课堂越来越多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学校都在信息检索课程中采用了翻转课堂的形式,但具体操作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翻转形式。
一些研究者总结分析了这些具体操作案例,为之后利用翻转课堂提供经验和借鉴。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引入信息检索课程中,很多学校都采用了将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何晓庆以四川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采用“课题小组+翻转课堂”形式,让学生针对具体课题问题深入学习,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9]。
徐菊香以中南财大的本科信息素养通识课为例,在课前让学生根据个人习惯选择个人学习或群组学习,在学生确定选题后围绕案例进行案例教学[10]。
罗惠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引入高职学生的信息检索课堂,针对高职学生的层次特点,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由老师引导学生课堂讨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11]。
除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外,还有一些学校采用了其他翻转课堂形式。
冯彦娟以嘉兴学院为例,将MOOC模式与翻转课堂相结来,通过选择一些成熟完备的在线慕课课程,让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实现慕课资源的有效利用[12]。
王红兵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图书馆为例,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体验参与式”的翻转课堂形式,通过将课堂地点翻转到图书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13]。
吴瑨以华东师范大学的科技信息素养课程为例,将翻转课堂与WebQuest 结合,运用于信息素养教学,通过创建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索的方式,培养学生管理个人文件的能力[14-15]。
2 结 语近几年,国内研究者在将翻转课堂应用在信息检索课程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现了一些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虽然研究数量增长迅速,但是发文质量普遍不高,说明即使有很多研究者意识到了这一课题的研究价值,但研究质量还有待提高。
现有的实证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都集中在将翻转课堂与项目导向法或问题导向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缺少将翻转课堂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且较少有文章涉及翻转课堂实施前与实施后成效的数据对比研究,这些都是日后需要完善的方向。
参考文献[1]方其桂.翻转课堂与微课制作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75.[2]贺梅萍.基于FCM的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探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3(10):27-29.[3]刘飞,郭辉,党洁.基于MOOC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翻转课堂"构建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26(3):69-73.[4]陈德云."慕课+翻转课堂"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科技图苑,2017,30(6):65-68+,64.[5]刘强,李国平,张淑芬.翻转课堂在高校信息素养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情报刊,2018,36(5):83-85,91.[6]朱伟丽.基于翻转课堂的文检课教学设计[J].图书馆杂志,2013,32(4):87-90,112.[7]蒋丽丽,陈幼华.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设计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34(12):23-28,76.[8]隆茜.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为例[J].情报探索,2015(8):59-63.[9]何晓庆,唐李杏,张雅晴.基于知识转移的翻转课堂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四川大学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3):12-15.[10]徐菊香.信息素养通识课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践[J].图书情报知识,2018(4):119-128.[12]罗惠.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信息检索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26-27.[13]冯彦娟.基于MOOC模式的"文献信息检索"翻转课堂实证教学模式研究——以嘉兴学院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7):58-60.[14]王红兵,韩梦.翻转课堂在独立学院信息检索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3):50-52.[15]吴瑨,高山,隆茜.翻转课堂联合WebQuest在信息素养教学中的应用[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4(1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