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模拟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农学概论样题(一)一、名词解释1.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再生产出现了“高、高、低”、“高、低、高”和“低、低、低”3种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的3个字分别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第1种类型主要出现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2种类型出现在工业革命早期,第3种类型出现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
2.“高、低、高”类型: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早期。
人口出生率仍保持较高水平,但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饥荒、战乱的结束,人口死亡率开始降低,因而人口发展表现出高出生率(3.5%-4.5%)、低死亡率(2.0%-2.5%)和高增长率(1.0%-2.5%)的特点。
3.作物生产的三元结构:粮食发展战略的一种,即粮食-经济-饲料作物,发展优质的饲料作物,变“人畜共粮”为“人畜分粮”,提高粮食作物的综合利用效益。
4.作物的温度三基点:按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5.四碳作物:光合作用中最先形成的中间作物是带4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称四碳作物。
有高粱、玉米、甘蔗等。
6.长日照植物: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的作物,称为长日照作物。
如小麦、大麦、油菜、蚕豆等冬季作物。
7.生育阶段: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称为作物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天数)为作物(全)生育期,全生育期可人为地划分为几个生育阶段或生育期。
8.发芽率:发芽率是指能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
9.营养生长:营养生长是指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进行营养生长的时期称为营养生长期或营养生长阶段。
10.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11.选择育种:应用最高的品种选育方法,以品种内的自然变异为材料,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单株,从而获得新品种或改良原有品种的方法。
简单易行,收效较快。
12.基因工程:在基因水平上对遗传物质进行直接操纵、改组、重建,实现遗传性定向改造的技术。
农学概论样题(二)一、名词解释1.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的组成及其份额称为农业产业结构,我国的种植业比例最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国家统计中一般将种植业分为粮、棉、油、糖、麻、烟等大田作物和茶、桑、果、菜、药等园艺作物2大类,其中大田作物是种植业的主体。
2.大田作物:指在大片田地上种植的作物﹐如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棉花﹑牧草等。
露地种植,直接供给粮食,油料和衣物原料等。
3.喜温作物: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类,棉花、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为喜温作物。
对温度和积温的要求较高,其温度三基点分别为:10℃左右,20-25℃和30-35℃。
4.作物的植物学分类:亲疏关系分类,以界、门、纲、目、科、属、种为分类的各级单位,除界以外,其他各级单位可根据需要再分成若干亚级。
5.牧草作物:也称饲料作物,主要用于家畜饲料。
如,禾本科的黑麦草、苏丹草、雀麦草、早熟禾等;豆科的三叶草、草木犀等。
6.种子发芽:发芽是指胚根伸出种皮形成种子根或营养器官的生殖芽开始生长的现象。
包括吸水膨胀、萌动和发芽3个过程。
7.分蘖节:禾谷类作物地下部或近地面密集的茎节,其上的腋芽可形成分枝称为分蘖。
8.作物品质的形态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如禾谷类作物籽粒的大小,棉花纤维的长度等。
9.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时期,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0.须根系:单子叶作物除初生根外,还能在基部茎节上生长出次生根,形成须根系。
11.营养品质:主要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12.生物产量:作物在其一生中积累的全部干物重,一般指地上部总干物重。
13.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诱发作物产生变异,然后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14.加代繁殖:加速良种繁育的一种方法,包括异地繁殖和异季繁殖2种方法。
前者如玉米可到海南或云南冬繁加代;后者如南方早稻春播夏收后再夏播秋收,一年2代。
《农学概论》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作物不属于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水稻D. 大豆2. 下列哪种土壤类型在我国分布最广?A. 黑土B. 红壤C. 黄壤D. 潮土A. 氮B. 磷C. 钾D. 氯4. 下列哪种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A. 轮作B. 连作C. 播种D. 施肥A. 都江堰B. 郑国渠C. 引黄济青D. 南水北调6. 下列哪种作物适宜在盐碱地种植?A. 棉花B. 大豆C. 玉米D. 花生A. 精准农业B. 绿色农业C. 循环农业D. 高效农业8. 下列哪种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应用最广泛?A. 播种机械化B. 收获机械化C. 耕地机械化D. 植保机械化A. 干旱B. 洪涝C. 霜冻D. 台风10. 下列哪个部门负责我国农业技术推广?A. 农业部B. 农业厅C. 农业科学院D. 农业技术推广站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生产的四大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
2. 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_。
3. 土壤的三大基本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
4.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5.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____、____、____。
6.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____、____、____。
7. 现代农业科技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8.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__。
9. 我国农业政策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是: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请列举四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3. 简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农学考试试题
1.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产业之一。
农学作为对农业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农学考试试题,以检验您对农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选择题:
1) 下列哪种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
A. 花生
B. 棉花
C. 小麦
D. 大豆
2) 下列哪种不属于典型的蔬菜作物?
A. 西红柿
B. 胡萝卜
C. 马铃薯
D. 芝麻
3) 水稻的生长适宜温度为:
A. 5-15摄氏度
B. 15-25摄氏度
C. 25-35摄氏度
D. 35-45摄氏度
4) 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A. 劳动力
B. 土地
C. 资金
D. 种子
3. 简答题:
1) 请简述植物的养分吸收方式及其意义。
2) 什么是作物轮作?作物轮作的原理是什么?
3) 请描述一种有效的农业灌溉方式,并说明其优点和适用范围。
4) 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请谈谈您对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看法及措施。
4. 计算题:
1) 一块田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农民需要在上面种植蔬菜,每平方米需要用2千克有机肥料,那么这块田地需要多少千克有机肥料?
2) 水稻田中标准密度为每亩750株,已经种植了600株,还需种植多少株水稻才能达到标准密度?
以上是农学考试试题,希望您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展现出对农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希。
《农学概论》考试卷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植物根据生活周期不同,分为(1)、(2)、(3)植物。
2、叶脉的脉序有(4)、(5)和(6)三种类型。
3、花的雌蕊由(7)、(8)、(9)和(10)四部分组成。
4、由同一生活型植物组成的植物集合体叫做(11)。
5、植物抽穗或开花前的生长阶段称为(12);抽穗或开花后的生长阶段称为(13)。
6、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称为(14)。
7、农业生产中最好的土壤结构为(15)。
8、根系的类型分为(16)和(17)。
9、草地植物根据叶子在茎上着生的位置分为 (18)、(19)和(20)等三种株从类型。
二、填图题(共15分,每空1 分)1A (1)B(2) C(3) D (4)2 写出下面叶子的类型。
3 写出下面几种叶裂的种类A __(8)__B (9)C (10)D ____(11)_____4 写出下面各花序的类型A____(12)___ B___(13)______ C_ _(14)____ D_____(15)_____三、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2分)1 光补偿点;2春化作用;3 CO2补偿点;4 凋萎系数(萎蔫系数); 5 土壤孔隙度;6 土壤缓冲性;7 群落演替;8 建群种四、简答题(共39分,除第6题3分外,其余每题6分)1 草地植物分为哪几种生活型?2 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 土壤耕作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 植物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5、土壤表土耕作有哪些耕作项目?6、土壤耕性好坏的评价指标有那些?7、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有哪几方面?五、论述题(共20分,第1题12分;第2题8分)1、论述少耕法和免耕法?(12分)2、论述植物器官之间的生长相关性?(8分)2008~20XX年第一学期期末《农学概论》考试卷 A 卷答案一、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 (1):(一年生)、(2):(越年生)、(3):(多年生)2 (4):(网状脉)、(5):(平行脉)和(6):(射出脉)3 (7):(柱头)、(8):(花柱)、(9):(子房)、和(10)(胚珠)4 (11):(层片)5 (12)(营养生长期);(13):(生殖生长期)6 (14)(田间持水量)7 (15)(团粒结构)8 (16):(直根系)和(17)(须根系)9 (18)、:(上繁草)、(19):(下繁草)和(20):(莲座叶丛草)二、填图题(共15分,每空1 分)1 A (1):叶片; B (2) :叶舌; C (3):叶耳;D(4) :叶鞘2 A (5):掌状复叶;B(6):三出复叶;C(7):单身(生)复叶3 A (8):掌状浅裂、B(9):羽状浅裂 C (10):掌状深裂 D (11):羽状深裂4 A(12)伞房花序 B (13):圆锥花序 C (14):肉穗花序 D (15):柔荑花序三、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2分)1 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小到某一值时(0.5分),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动态平衡(0.5分),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1分)。
农学概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1、种子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3、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4、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5、品种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相对一致,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个作物群体。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输导、支持、合成、贮藏。
2、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及氧气。
3、作物生长必需的生活因子有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养分。
4、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5、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6、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7、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8、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
9、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是温度。
10、短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个临界日照长度,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
A.大豆 B.油菜 C.黄麻 D.烟草2、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A 。
A.冻害 B.热害 C.旱灾 D.涝灾3、C 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A.种植制度 B.作物布局 C.复种 D.连作4、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D )。
A.豌豆 B.大豆 C.蚕豆 D.青稞5、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
A. 大豆B. 玉米C.茄子D.马铃薯6、小麦属于A 。
农学概论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是指:A. 工业生产B. 服务业C. 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D. 信息技术答案:C2.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不包括:A. 有机质含量B. 土壤pH值C. 土壤湿度D. 土壤盐分答案:D3. 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元素是:A. 氮、磷、钾B. 钙、镁、硫C. 铁、锰、锌D. 碳、氢、氧答案:A4. 下列哪个不是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A. 转基因技术B. 组织培养技术C. 无土栽培技术D. 石油开采技术答案:D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效益B. 环境效益C. 社会效益D. 生态平衡答案:D6. 以下哪个不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D7.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农产品价格B.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C. 减少农业劳动力D. 增加农业用地面积答案:B8.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包括:A. 基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农业产量的最大化答案:D9. 农业灌溉的主要方式不包括:A. 滴灌B. 喷灌C. 漫灌D. 干灌答案:D10.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是:A.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B. 气象预报C. 气候变化D. 农业灾害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农业的三大生产要素包括土地、______和劳动力。
答案:资本2. 农业的“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______和农民问题。
答案:农村3.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______、动物和微生物。
答案:植物4. 农业生物技术中的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______和抗病性。
答案:抗虫性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经济合理性、社会公正性和______。
答案:生态平衡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志,它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同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
农业概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渔业通常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分为和淡水渔业。
广义的渔业还包括。
2.农业发展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和现代农业三个历史阶段。
3.从物质生产及其转化效率上看,作物经济产量是和两者的乘积。
4.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主要有⑴;⑵;(3)边行效应;(4)作物间互利关系;(5)增强抗灾能力。
5.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油菜、芝麻是我国除大豆以外的四大油料作物。
6.作物以耕地种类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 作物;_______________ 作物。
7.果树种类按季相分,可分为三类,如苹果属______________ ,甜橙属_______________ 。
8.森林按培育目的或作用分类,可分为用材林、、。
9.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主要包括⑴;(2)两大类。
10.我国养殖的十几种鲤科鱼类,正常所需的氧溶量一般要大于毫克/升,最适为毫克/升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光能资源丰富,年总辐射量变化在80〜240kcal/cm2之间,其中东部主要农区平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部则为______________ 。
12.自然生态系统具有(1)整体性或平衡性;(2)程序性;(3)可更新性;(4)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 等特点。
13.目前有两种农业能源消费类型的国家: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是。
14.在人口发展过程中,目前,发达国家经历了人口演变的阶段。
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大多仍处在阶段。
一、名词解释1)农业: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调节生物体(动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取得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资源: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按来源分为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按是否可更新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3)作物:农作物,即大田中生产的粮、棉、油、糖、烟、绿肥、牧草和中草药等,又称“大田作物”,北方称“庄稼”4)生育期:作物从籽实出苗到新籽实成熟所需天数。
5)生育时期: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时期始期的天数计。
6)温周期现象:作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7)春化作用:需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过程8)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需求最敏感的时期9)茬口:作物在轮作过程中给予后作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茬地的泛称10)种植模式:一地区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于同一季或同一年在同一耕地上形成的规范化种植11)间作:同一地上,于同一生长时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其共生期大于全生育期的一半的方式12)套种:在前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在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其共生期小于全生育期的一半13)作物布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14)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据人类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15)杂交育种: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16)杂种优势:两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17)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18)农田培肥:为维持农田养分平衡,利于土地资源的持久利用而采取的保护,恢复,提高地力的综合技术体系19)水蚀:水土流失,雨水和融雪和灌溉水流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和迁移20)风蚀:土壤颗粒被风吹起、移动、降落,从而破坏土壤,危害农业生产的过程二、填空1)农业发展阶段: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2)农业发展时期:起源,过度,确立,发展3)农业区划特征: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长期性,超前性,战略性4)农业区划步骤:准备工作,资料收集和室外调整,室内分析研究提出成果,区划结果应用5)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把作物分为四部分,九类:(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类作物,嗜好类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6)据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把作物分为三类: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7)必需营养元素:N P K Ca Mg S Fe Mn Zn Cu Mo B Cl8)三大棉区:新疆、长江中下游、黄淮平原9)棉花生长五时期: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10)据春化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小麦分为三类: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11)据对日照长短的反应敏感性不同,小麦分为:反应迟钝型反应中间型反应敏感型12)小麦生长阶段:籽粒形成阶段籽粒灌浆阶段籽粒成熟阶段13)据作物对连作反应的不同,把作物分为:忌连作作物不耐连作作物耐短期连作作物耐连作作物14)种植方式类型:单作一熟型单作多熟型多作一熟型多作多熟型15)作物类型:区域型布局单作型布局16)研究作物常用的温度指标:①≥0度活动积温②≥10度积温③无霜期④某些界限温度17)据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分为:喜水耐涝型中间水分型耐旱怕涝型耐旱耐涝型18)据作物对水肥适应性分为:适砂型土壤型适粘性土壤型适壤土型19)土壤耕作:(1)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旋耕(2)表土耕作:镇压中耕耙地耱地平地开沟培土20)翻耕作用:①翻土②松土、碎土③翻埋肥料、作物残渣、杂草、草籽、病虫、绿肥和牧草21)诱变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三选择1、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2、复种指数=收成数/时间3、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杂交4、前3S-GPS GIS RSS;后3S-ES SS DSS四判断1、营养生长:根、茎、叶的生长;生殖生长:花、果实、种子2、新疆常用的棉种:陆地棉海岛棉3、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4、连作:在同一耕地上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5、单作:同一田地上,种一种作物的方式6、旋耕较特殊,有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双重功能7、精准农业的核心: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五简答1、农业生产的特性与规律:①生物性和社会性②地域性和季节性③生产的连续性④资源的分散性⑤经营的综合性2、提高产量途径:①培育高光效作物品种②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③降低呼吸消耗④采用合理栽植技术3、轮作作用:①能合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②改善土壤理化性质③有效减少病虫草害④利于经营管理连作的利:①某地条件很适合种植某种植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②种植作物种类少,投资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③可取得较好的整体效益连作的弊:①长期连作导致土壤感染病虫草害②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③使土壤中积累有毒物质4、复种增产作用:①利于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②能缓和粮、经、饲、果、菜等农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全面增产③利于稳产5、间、混、套种增产原因:⑴充分利用空间、时间:①提高种植密度,增加叶面积系数②充分利用光能③延长光合时间④改善CO2供应状况⑵充分利用不同作物间的有利因素⑶利于抗灾保收6、作物布局原则:①社会需要是前提②生态适应是基础③生产经济与科学技术因素是主要条件④经济效益决定作物布局的可行性7、优良品种的作用: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改进品质③保持产量和品质稳定④扩大种植面积8、引起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①机械混杂②生物学混杂(天然杂交)③品种遗传性发生变化④自然突变⑤不正确的人工选择⑥自然选择9、土壤耕作的作用:①松碎土壤②翻转土层③混拌土肥④平整地面⑤压紧土层六论述(注:仅为提纲,其他内容自己扩展)1、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⑴人均占有资源少⑵各地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⑶用地与养地相互脱节,阻碍农业持续发展⑷掠夺式生产方式和短期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⑸作物结构不合理2、新疆土地资源特点;⑴耕地质量差,生产水平低(高、中、低产田并存)⑵耕地94%以上为灌溉农业农田⑶土地沙化严重⑷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⑸草地退化严重⑹后备土地资源中,宜农荒地数量少,质量差3、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特征:⑴无限生长习性⑵喜温好光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并进,时间长⑷根系发达⑸可塑性强,便于控制4、少耕、免耕及其优缺点:⑴少耕:传统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的次数或在全田间隔种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⑵免耕: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机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⑶免耕三环节:覆盖直接播种化学除草⑷少、免耕的优点:①由于不翻耕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减轻②免耕不动土和覆盖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③通过秸秆覆盖,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④农耗时间减少,前作收获后,免耕或少耕播种后作物既争农时,又减轻农忙时的紧张度,赢得了农时的主动权⑤节约成本,免耕节省机械投资,减少燃油消耗⑸少、免耕的缺点:①多年少、免耕之后,土壤可能变紧实②耕作表层有机质与氮磷养分富化而下层贫化③影响有机肥、化肥与残茬的翻埋,土肥难于融合,肥料利用率低,氮素损失加重④杂草虫害增多⑤残茬覆盖导致低温下降5、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因:(优点多,请大家酌情缩减)⑴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必要性:①有效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②科学处理有机与无机关系,是我国农业资源持续、有效利用的保障⑵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可能性:①保持、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产出的根本途径②可形成以无机促有机的良好土壤养分平衡系统,促进农业持续发展⑶有机肥优点:①供给作物必需养分②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基础肥力③有机质含多种微量元素,可补充农产品所需的特殊养分⑷有机肥缺点:①含N低②肥效迟缓,需在土壤中分解,且分解过程受控于诸多因素影响,认为难控制⑸化肥优点:把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农业生产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农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A)个。
A 12B 13C 14D 15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5.农学是于(C)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B 18C 19D 20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B 14C 16D 18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D)。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D复种指数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A)。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A大豆B玉米C茄子 D马铃薯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A大豆B油菜C黄麻 D烟草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花生 B水稻 C青稞D烟草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B)。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A)。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B双亲产量都要高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16.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C)。
A.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17.一复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B)。
A N2 0%、P 10%、K 10%B N2 0%、P2O5 10%、K2O 10%C C 20%、H 10%、O2 10%D CO2 20%、H2O 10%、O2 10%18.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D)。
农学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形态是什么?A. 氨态氮B. 硝态氮C. 尿素态氮D. 有机氮答案:B2. 植物生长所需的三大元素是什么?A. 氮、磷、钾B. 碳、氢、氧C. 钙、镁、硫D. 铁、锰、锌答案:A3. 以下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过磷酸钙C. 硫酸钾D. 堆肥答案:D4.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哪里?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叶绿体D. 细胞壁5. 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组织是什么?A. 维管束B. 韧皮部C. 木质部D. 细胞膜答案:C6. 哪种植物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A. 锈病B. 病毒病C. 细菌性软腐病D. 线虫病答案:A7.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是指什么?A. 植物对日照长度的反应B. 植物对温度变化的反应C. 植物对湿度变化的反应D. 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答案:A8. 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促进细胞伸长的激素是什么?A. 赤霉素B. 细胞分裂素C. 乙烯D. 脱落酸答案:A9. 以下哪种植物是C4植物?B. 小麦C. 大豆D. 豌豆答案:A10. 植物的休眠期主要受哪种环境因素影响?A. 光照B. 温度C. 水分D. 土壤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A. 光照强度B. 二氧化碳浓度C. 温度D. 土壤湿度答案:ABC2.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哪些?A. 物理防治B. 化学防治C. 生物防治D. 农业防治答案:ABCD3. 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包括哪些?A. 铁B. 锰D. 铜答案:ABCD4. 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些部位?A. 叶绿体B. 线粒体C. 细胞核D. 细胞质答案:BD5. 植物的抗逆性包括哪些方面?A. 抗旱性B. 抗寒性C. 抗盐性D. 抗病性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______和______。
一、名词解释
1)农业: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调节生物体(动植物、微生物)的生命
活动来取得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资源: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按来源分为社会
资源和自然资源;按是否可更新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3)作物:农作物,即大田中生产的粮、棉、油、糖、烟、绿肥、牧草和中草药等,又称“大
田作物”,北方称“庄稼”
4)生育期:作物从籽实出苗到新籽实成熟所需天数。
5)生育时期: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时期始期的
天数计。
6)温周期现象:作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
7)春化作用:需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过程
8)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需求最敏感的时期
9)茬口:作物在轮作过程中给予后作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茬地的泛称
10)种植模式:一地区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于同一季或同一年在同一耕地上形
成的规范化种植
11)间作:同一地上,于同一生长时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其
共生期大于全生育期的一半的方式
12)套种:在前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在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其共生期小于全生育期
的一半
13)作物布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14)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据人类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15)杂交育种: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
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16)杂种优势:两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
17)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
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
技术措施
18)农田培肥:为维持农田养分平衡,利于土地资源的持久利用而采取的保护,恢复,提高地
力的综合技术体系
19)水蚀:水土流失,雨水和融雪和灌溉水流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和迁移
20)风蚀:土壤颗粒被风吹起、移动、降落,从而破坏土壤,危害农业生产的过程
二、填空
1)农业发展阶段: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
2)农业发展时期:起源,过度,确立,发展
3)农业区划特征: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长期性,超前性,战略性
4)农业区划步骤:准备工作,资料收集和室外调整,室内分析研究提出成果,区划结果应用
5)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把作物分为四部分,九类:(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
作物,薯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类作物,嗜好类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
6)据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把作物分为三类: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
7)必需营养元素:N P K Ca Mg S Fe Mn Zn Cu Mo B Cl
8)三大棉区:新疆、长江中下游、黄淮平原
9)棉花生长五时期: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
10)据春化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小麦分为三类: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
11)据对日照长短的反应敏感性不同,小麦分为:反应迟钝型反应中间型反应敏感型
12)小麦生长阶段:籽粒形成阶段籽粒灌浆阶段籽粒成熟阶段
13)据作物对连作反应的不同,把作物分为:忌连作作物不耐连作作物耐短期连作作物耐连
作作物
14)种植方式类型:单作一熟型单作多熟型多作一熟型多作多熟型
15)作物类型:区域型布局单作型布局
16)研究作物常用的温度指标:①≥0度活动积温②≥10度积温③无霜期④某些界限温度
17)据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分为:喜水耐涝型中间水分型耐旱怕涝型耐旱耐涝型
18)据作物对水肥适应性分为:适砂型土壤型适粘性土壤型适壤土型
19)土壤耕作:(1)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旋耕(2)表土耕作:镇压中耕耙地耱地平
地开沟培土
20)翻耕作用:①翻土②松土、碎土③翻埋肥料、作物残渣、杂草、草籽、病虫、绿肥和牧
草
21)诱变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
三选择
1、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2、复种指数=收成数/时间
3、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杂交
4、前3S-GPS GIS RSS;后3S-ES SS DSS
四判断
1、营养生长:根、茎、叶的生长;生殖生长:花、果实、种子
2、新疆常用的棉种:陆地棉海岛棉
3、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4、连作:在同一耕地上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5、单作:同一田地上,种一种作物的方式
6、旋耕较特殊,有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双重功能
7、精准农业的核心: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
五简答
1、农业生产的特性与规律:
①生物性和社会性②地域性和季节性③生产的连续性④资源的分散性⑤经营的综合性
2、提高产量途径:
①培育高光效作物品种②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③降低呼吸消耗④采用合理栽植技术
3、轮作作用:①能合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②改善土壤理化性质③有效减少病虫草害
④利于经营管理
连作的利:①某地条件很适合种植某种植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②种植作物种类少,投资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③可取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连作的弊:①长期连作导致土壤感染病虫草害②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③使土壤中积累有毒物质
4、复种增产作用:
①利于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②能缓和粮、经、饲、果、菜等农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全面增产③利于稳产
5、间、混、套种增产原因:⑴充分利用空间、时间:①提高种植密度,增加叶面积系数②充分利用光能③延长光合时间④改善CO2供应状况⑵充分利用不同作物间的有利因素⑶利于抗灾保收
6、作物布局原则:
①社会需要是前提②生态适应是基础③生产经济与科学技术因素是主要条件④经济效益决定作物布局的可行性
7、优良品种的作用:
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改进品质③保持产量和品质稳定④扩大种植面积
8、引起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
①机械混杂②生物学混杂(天然杂交)③品种遗传性发生变化④自然突变⑤不正确的人工选择⑥自然选择
9、土壤耕作的作用:
①松碎土壤②翻转土层③混拌土肥④平整地面⑤压紧土层
六论述(注:仅为提纲,其他内容自己扩展)
1、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⑴人均占有资源少⑵各地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⑶用地与养地相互脱节,阻碍农业持续发展
⑷掠夺式生产方式和短期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⑸作物结构不合理
2、新疆土地资源特点;
⑴耕地质量差,生产水平低(高、中、低产田并存)⑵耕地94%以上为灌溉农业农田⑶土地沙化严重⑷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⑸草地退化严重⑹后备土地资源中,宜农荒地数量少,质量差
3、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特征:
⑴无限生长习性⑵喜温好光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并进,时间长⑷根系发达⑸可塑性强,便于控制
4、少耕、免耕及其优缺点:
⑴少耕:传统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的次数或在全田间隔种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⑵免耕: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机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⑶免耕三环节:覆盖直接播种化学除草
⑷少、免耕的优点:①由于不翻耕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减轻②免耕不动土和覆盖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③通过秸秆覆盖,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④农耗时间减少,前作收获后,免耕或少耕播种后作物既争农时,又减轻农忙时的紧张度,赢得了农时的主动权⑤节约成本,免耕节省机械投资,减少燃油消耗
⑸少、免耕的缺点:①多年少、免耕之后,土壤可能变紧实②耕作表层有机质与氮磷养分富化而下层贫化③影响有机肥、化肥与残茬的翻埋,土肥难于融合,肥料利用率低,氮素损失加重④杂草虫害增多⑤残茬覆盖导致低温下降
5、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因:(优点多,请大家酌情缩减)
⑴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必要性:①有效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②科学处理有机与无机关系,是
我国农业资源持续、有效利用的保障
⑵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可能性:①保持、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产出的根本途径②
可形成以无机促有机的良好土壤养分平衡系统,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⑶有机肥优点:①供给作物必需养分②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基础肥力③
有机质含多种微量元素,可补充农产品所需的特殊养分
⑷有机肥缺点:①含N低②肥效迟缓,需在土壤中分解,且分解过程受控于诸多因素影响,
认为难控制
⑸化肥优点:把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农业生产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粮食的增长与化
肥施用量正相关
⑹化肥缺点:①数量不足②质量不佳③N P K比例失调
⑺有机肥与无机肥关系:①我国N、P资源缺乏,比例失调,不能合理利用化肥,要重有机肥,轻化肥②为维持土壤肥力,要采取以无机促有机的方法③杂交品种拔地严重,需合理增施有机和无机肥料
综上,我们应坚持“重视有机肥,大力发展化肥,以无机促有机,有机无机相结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