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精品系列 实验: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锌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研究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96.00 KB
- 文档页数:24
活动1 锌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1.组织学生回顾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2.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类属通性等,预测锌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再用分类研究的思想,找出可能与金属锌、氧化锌、氢氧化锌、氯化锌反应的物质的类别并进行连线,根据所给的试剂,选择具体的试剂,实现相关反应3. 组织学生实施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做好实验记录。
4.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成果,点评、整合。
5.巩固延伸,进一步探索锌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二、教学目标与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锌、氧化锌、氢氧化锌、氯化锌的主要性质,知道含锌物质的一些用途。
加深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预测、实验探究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研究含有某种元素的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锌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实的实验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研究含有某种元素的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锌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探究和归纳。
教学方法:实验、比较、启发、讨论等。
教学用品:课件、相关的试剂和仪器。
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反思本节活动是课题《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内容之一,通过对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预测和实验研究.让学生体验通过实验研究含某种元素的一系列无机物质的性质的基本思路。
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是让学生回顾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进而提出本节课的目标任务,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知识来分类、观察、预测锌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设计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大胆说出锌及其化合物可能会跟哪类物质反应,同时我把学生说出可能的反应板书在黑板上,使学生的预测集中化。
《锌的重要化合物》(公开课)教案锌的重要化合物(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 理解锌的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和用途
- 掌握制备和应用某些锌化合物的实验方法
上课内容
第一部分:引入
1.介绍锌及其重要性(5分钟)
- 锌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 锌在生物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第二部分:锌的常见化合物
1. 氧化物(10分钟)
- 介绍氧化锌和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 讲解氧化锌的应用,如防晒霜和陶瓷材料中的使用。
2. 酸化物(15分钟)
- 探讨锌酸和其性质及应用,如制备其他锌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
3. 氯化物(15分钟)
- 介绍氯化锌和其化学性质及应用,如金属表面处理和电池中的使用。
4. 硫化物(20分钟)
- 讲解锌硫化物的合成方法,如硫化锌的制备和性质。
第三部分:实验演示
1. 氧化锌的制备实验(25分钟)
- 展示制备氧化锌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 介绍氧化锌的性质和应用。
2. 锌酸的制备实验(25分钟)
- 展示制备锌酸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 讲解锌酸在化学合成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 演讲和讲解
- 实验演示
- 问题和讨论
教学评估
- 课堂提问与讨论
- 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
参考资料
- 暂无
该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高中化学必修1《锌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锌元素的性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2. 研究锌化合物的常见类型及其化学性质;3. 掌握锌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相关实验操作;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锌元素的性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2. 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及常见类型;3. 锌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相关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生活实例或图片引出锌元素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归纳法:总结锌化合物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命名规则;3. 实验法:结合锌的相关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加深对锌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出锌元素的特点和重要性;2. 理论研究:介绍锌元素的性质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探讨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常见类型;3. 实验探究:进行锌与酸反应、锌与二氧化铜反应等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4. 讨论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总结锌及其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锌及其化合物的知识;6. 归纳复: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记录和实验分析的能力;2. 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锌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4.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锌及其化合物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为高中化学必修1《锌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锌及其化合物教案优质课一等奖简介这份文档为《锌及其化合物教案优质课一等奖》的获奖教案。
该教案通过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锌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元素。
目标- 了解锌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应用领域;- 掌握锌与其他元素的反应规律;- 理解锌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锌及其化合物的概述- 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锌与酸的反应- 实验演示:锌与盐酸的反应- 锌和不同浓度酸的反应速率比较3. 锌与氧的反应- 实验演示:锌与氧气的反应- 锌与氧的反应产物及其性质4. 锌与水的反应- 实验演示:锌与水的反应- 锌与水的反应规律分析5. 锌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锌与疾病预防- 锌在电池中的应用- 锌合金的应用教学特色1. 创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投影仪、实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互动研究:设立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应用导向:重点介绍锌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研究的实用性。
教学评价该教案获得一等奖是因为它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实践操作和互动研究的环节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锌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该教案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同行教师的一致认可。
结论通过本次获奖教案的教学实践,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积极性十分重要。
2. 实践操作和互动研究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研究动力。
希望这份《锌及其化合物教案优质课一等奖》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鼓舞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创新和实践。
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本节是位于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第2节第一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教材通过探究金属钠的性质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教材介绍了四种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
教材安排观察金属钠及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和金属钠与氧气的实验对金属钠性质的研究,掌握金属单质的基本性质,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培养他们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为今后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做好准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根据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预测金属钠的性质并进行探究。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观察金属钠及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2、探究金属钠和氧气反应的实验。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了解一些物质对生活的作用。
2、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
1、知道钠的保存,了解钠的用途。
2、钠与非金属单质,水、盐溶液等的反应。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实验药品:金属钠、玻璃片、小刀、滤纸、坩埚、铁三脚、泥三角、酒精灯、硫酸铜、水等多媒体【引入】通过溴化银感光性的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
通过叠氮化钠的性质,制成了汽车安全气囊;通过对燃料性质的研究,制成了火箭推进剂。
【提问】怎样才能更科学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呢?【设计意图】利用身边常见物质的用途,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知道只有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的利用物质,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联想·质疑】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他们的性质的?观察颜色和状态;观察法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分类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
实验法【板书】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过渡】这节课主要学习观察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一起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从这里我们知道,要想正确使用观察法,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然后在实验中用眼睛、耳朵、鼻子这些感官来观察,在实验室中仪器观察不常用;并在观察中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对观察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和综合。
活动1 锌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研究[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锌.氧化锌.氢氧化锌.氯化锌的主要性质,知道含锌物质的一些用途;2.学习研究某种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实验方法;3.提高研究无机物性质的实验能力。
[复习回忆]: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的一般性质:1)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表现出金属的性。
2)金属的一般性质(以Mg 为例,各举一例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A.与非金属单质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与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与某些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什么是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活动任务]:通过实验研究金属锌、氧化锌、氢氧化锌、氯化锌等含锌化合物的性质[学生活动] 一、预测锌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1. 我们学习过铝、钠、铜、铁等金属的性质,想一想,金属锌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2. 根据锌及其化合物的组成,判断它们属于哪类物质,预测它们可能具有哪些性质?金属锌氧化锌氢氧化锌氯化锌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酸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活动探究]二、锌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实验目的:研究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用品: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石棉网、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PH试纸、砂纸单质锌、氧化锌、氢氧化锌、氯化锌、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氯化铜溶液、氨水、镁条[归纳总结]:一、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锌的化学性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与O2:常温下: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2)与X2、S等非金属单质:2.与酸反应:3.与强碱反应:4.与某些盐反应:(2)氧化锌的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1.与酸反应:2.与强碱反应:(3)氢氧化锌的化学性质(两性氢氧化物)1.受热分解:2.与酸反应:3.与强碱反应:4.与氨水反应:(4)氯化锌的性质1.与碱反应:2.与某些盐反应:3.与某些金属反应:二、锌及其化合物的用途(见教材)[学习评价]: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常温下,H 2A 和H 2NCH 2CH 2NH 2溶液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pH 的变化如图(I )、(II )所示。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学习目标:1. 了解研究物质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并体会它们的意义。
2. 了解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研究钠的性质。
3. 掌握金属钠及其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学习难点:掌握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咱们初中学过很多金属,铁是典型的代表,在研究以下性质时,用到了哪些方法?Fe外观性质观察法Fe化学性质实验法Fe与Cu异同点比较法金属的通性分类法[阅读]课本第9页,最后一段[过渡]通过同学们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该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我们先探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板书]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讲解]通过同学们交流与探讨,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教学环节二:观察法[板书]二、观察法(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2)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
观察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观察·思考]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实验目的]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揭示物质的性质;3.通过实验观察,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等物理性质。
4.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内容]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
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