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围术期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566.50 KB
- 文档页数:46
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手术是外科疾病的重要医治手腕,可是手术和麻醉都具有创伤性。
做好术前准备,使病人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机体条件,以便更安全地耐受手术。
手术后,要采取综合医治办法,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尽快在恢复活理功能,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所以做好围手术期的工作相当重要。
什么是围手术期?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进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医治开始,得手术医治直至大体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肯定手术医治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医治大体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一、术前准备术前准备与疾病的轻重缓急、手术范围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依照手术的期限性,大致可分为三种:(1)急症手术;(2)限期手术;(3)择期手术。
手术前,不仅要注意外科疾病本身,而且要对病人的全身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查出可能影响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功能以及营养和心理状态等。
详细询问病史,全面地进行体格检查,除常规的实验检查外,还需要进行一些涉及重要器官功能的特殊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在术前予以纠正,术中和术后加以防治。
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可发归纳为两类:①耐受力良好。
指外科疾病对全身的影响较少,或有必然影响,但易纠正;病人的全身情况较好,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或其功能处于代偿状态。
术前只要进行一般性准备。
②耐受力不良。
指外科疾病已经对全身造成明显影响;病人有全身情况欠佳,或重要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功能濒于或已有失代偿的表现。
这一类病人需作踊跃和细致的特殊准备,待全身情况改善后,方可实施手术。
一、一般准备:主要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
1、心理准备: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手术及预后有顾虑,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以及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因体位造成的不适等,以恰当的言语和语气,对病人作适度的解释,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也应就疾病的诊断,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式,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术后治疗及预后估计等方面,向病人家属作详细介绍和解释,取得病人家属的信任和同意,协助做好病人的心理准备。
围手术期处理一、围手术期处理概述(一)围手术期概念入院→手术→出院时间。
(二)围手术期处理内容1 手术前处理2 手术后处理3 手术后处理二、手术前处理(一)明确诊断1 明确诊断的途径1.1 病史的询问1.2 体格检查1.3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2)影像学检查(3)内镜(4)病理学检查2 明确诊断的内容(要求)2.1 外科疾病的诊断(1)原发疾病诊断(2)疾病发展/转移病灶的诊断2.2 他科疾病的诊断3 明确诊断的意义3.1 外科疾病明确诊断的意义(1)能否手术(手术禁忌症)(2)如何手术(3)何时手术3.2 他科疾病疾病明确诊断的意义(1)能否手术(手术禁忌症)(2)他科协助(请他科会诊充分术前准备)(二)手术耐受力判断(有无禁忌症)1 手术耐受力好(无手术禁忌症):各个脏器功能良好2 手术耐受力不良2.1 手术耐受力不良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可以手术2.2 手术耐受力不良经过充分术前准备也不可以手术(三)术前讨论1 术前讨论的意义:集思广益,防漏补缺,完善方案。
2 术前讨论的内容2.1 诊断是否明确2.2 手术指证是否具备2.3 是否有手术禁忌症(反手术指证)2.4 手术方案2.5 手术意外情况的处理3 术前讨论的组织形式3.1 医院组织(分管院长和医务处)3.2 科室组织(科室主任和治疗组)4 术前讨论的记录和签字(四)手术前的谈话、签字与请示1 与患者的谈话1.1 谈话的必要性:我国医疗政策的转变(必须向患者交代)1.2 谈话内容(1)手术术式、并发症、利益与风险的告之(知情权及其选择权)(2)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和配合(3)精神的安慰1.3 谈话的方式:知识性、关爱性、艺术性结合。
2 与病人家属的谈话2.1 必要性1.2 谈话内容:同上1.3 谈话的方式:知识性、关爱性、艺术性结合。
2 手术同意单的书写与签字2.1 病人的签字2.2 代理签字(家属、法人)2.3 同时签字(五)术前准备1 心理准备2 生理准备2.1 适应性训练(1)床上大小便的训练(2)咳嗽的训练(3)甲状腺手术肩部垫高训练(4)戒烟训练2.2 皮肤准备洗澡、剪指甲、备皮2.3 肠道准备(1)一般肠道准备术前8~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
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管理专家共识引言
围手术期的哮喘管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具
有重要意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召集了一组专家,就围手术期哮
喘患者的管理达成了以下共识。
共识内容
1. 哮喘评估:在手术前进行全面的哮喘评估,包括病史、症状、肺功能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
2. 术前准备:根据哮喘的控制水平和手术类型,合理选择药物
治疗方案,并确保患者在手术前保持良好的哮喘控制。
3. 麻醉管理: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应注意哮喘患者的呼吸
状况,合理使用麻醉药物,并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4. 术中监测:手术期间应进行连续的氧饱和度及呼吸参数监测,及时发现哮喘恶化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术后管理: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哮喘
发作或其他并发症。
6. 出院规划:出院前应对患者进行哮喘教育,包括合理使用药物、观察症状变化等,并制定个体化的随访计划。
结论
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的管理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和手
术风险,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上共识为医生提供了一些指导,以优化围手术期哮喘患者的管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效果。
注:本共识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漳州市中医院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及治疗指导意见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完善术前风险评估制度,保证医疗安全,经讨论形成以下指导意见,请参照执行。
一、择期手术禁忌症1、择期手术绝对禁忌症:①心梗≤6个月②具有临床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狭窄③二度Ⅱ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④室早“R on T”现象⑤心衰未纠正⑥严重肺部感染⑦哮喘持续状态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⑨肝性脑病,肝昏迷⑩急性呼吸功能衰竭⑪脑梗病人病情缓解2周内⑫空腹血糖>11.1mol/L(关节置换病人空腹血糖>7.8mol/L)2、择期手术相对禁忌症:①慢性呼吸功能衰竭②频发室性早搏③未控制的上呼吸道感染(全麻上升为绝对禁忌症)④病窦综合征⑤饱胃(全麻上升为绝对禁忌症)⑥重度贫血≤60g/dl ⑦月经期⑧未控制的高血压病,血压高于170/110mmHg ⑨空腹血糖7.8mol/L-11.1mol/L ⑩脑梗病人病情缓解4周内二、急诊手术术前检查1、血常规 2、凝血功能 3、常规心电图4、急诊生化5、其他各专科要求的相关项目三、其他情况手术病人的评估建议1、70周岁以上(含70周岁)或有高血压病、心脏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病史患者,择期手术术前常规做心脏彩超、24小时心电图、血气分析。
60-70周岁患者如有必要可参照执行。
2、男性65周岁以上(含65周岁)、女性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骨折患者择期手术术前行骨质疏松检查(待骨质疏松检查仪购买使用后执行)。
3、下肢骨折,卧床超过一周患者,术前做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4、甲亢病史患者,术前检查甲状腺功能。
5、平常血压正常,偶发恶性高血压者,术前行肾区影像学检查及请专科会诊,排除嗜铬细胞瘤。
6、颈部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前应行颈部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物与气管关系。
备气切包入手术室。
7、颈部肿物致声音嘶哑等发音改变者,术前请五官科检查会诊。
四、围手术期病人治疗建议1、美国心脏病学会认为,除非有禁忌症,对高血压病、冠心病或症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围术期支气管痉挛、哮喘急性发作的抢救护理体会
孙芬玲;俞富云;刘勇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
【年(卷),期】2010(048)031
【摘要】目的对支气管痉挛、哮喘急性发作的抢救和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 -2009年收治的40例患者进行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下的处理和全麻下的紧急处理,与未进行全面合理的40例患者进行效果对比.结果经过抢救和围手术期的合理护理以后,40例患者中痊愈34例,2例在抢救过程中死亡,4例预后不良,有后遗症现象;而对照组患者40例中痊愈28例,2例在抢救过程中死亡,10例预后不良,有后遗症现象;将两组的舒适度比较后发现,经过护理于预的患者舒适度满意,与对照组有明显可比性.结论细致地观察,敏捷、有条不紊地在围手术期进行抢救和护理是术中哮喘急性发作及时得到缓解的有效保证.
【总页数】2页(P125-126)
【作者】孙芬玲;俞富云;刘勇
【作者单位】云南省陆良县中医院,云南,陆良,655600;云南省陆良县中医院,云南,陆良,655600;云南省陆良县中医院,云南,陆良,655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围术期严重支气管痉挛1例 [J], 段军;段欣
2.地塞米松预防小儿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J], 严青
3.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防治 [J], 陈蕙
4.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预防与处理 [J], 严青
5.围术期严重支气管痉挛状态——寂静肺 [J], 王倩钰;杨冬;郅娟;罗香;孙艳霞;邓晓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围术期寂静肺的预防和处理寂静肺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一种危重征象,当支气管发生强烈痉挛或广泛黏液栓堵塞支气管时,不仅哮喘音消失,且听诊哮鸣音、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
如果没有早期识别、诊断、处理寂静肺,可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继而造成缺氧性脑损伤、心肺功能衰竭乃至心跳骤停。
那么,寂静肺作为围术期急症,麻醉医生该如何预防和处理寂静肺的发生?1、静脉给予小剂量咪达唑仑和/或右美托咪定,可以缓解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焦虑情绪。
2、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可明显抑制气道的迷走神经反射,进而减少气道分泌物,降低围术期“寂静肺”发生的风险,可供选择的药物包括阿托品0.4m g或格隆溴铵0.2m g静脉给药。
3、在实施气管插管前30m i n,给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口腔内喷射2~4揿,可有效降低气道反应性,预防气道内操作对哮喘患者的不良刺激。
4、在满足手术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气管插管等气道内操作,可通过采用喉罩通气、区域阻滞麻醉、镇静麻醉等方式实施手术。
5、对于必须实施气管插管完成手术的患者,为有效预防围术期支气管痉挛、“寂静肺”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气道局部麻醉及气管插管操作已有研究表明,采用利多卡因实施咽喉部和气道内局部麻醉,可减少喉镜暴露声门和气管插管过程中的气道痉挛,降低“寂静肺”的发生风险。
因此,在时间允许时,推荐将利多卡因作为哮喘持续状态的成人患者快速序贯插管的术前预处理用药。
但因其对气道的刺激作用会引发气道痉挛,故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气道内局麻时需控制喷药速度和浓度。
在麻醉诱导前经静脉给予利多卡因 1.5~2.0m g/k g,亦可以降低气管插管时的气道反应。
此外,在实施气管插管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暴力操作对气道的强烈刺激。
同时,注意观察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以防气管导管插入过深刺激隆突,引起胆碱能神经亢奋而诱发支气管痉挛。
2)麻醉药物选择除气道内操作以外,在全麻过程中,镇静药物和肌松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增加气道高反应性,进而导致气道痉挛的发生。
支气管哮喘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成人。
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管理十分重要。
因为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和药物使用可能会诱发哮喘的急性发作,给患者带来严重的风险。
手术前的管理在手术前,医务人员应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哮喘控制情况。
根据患者的哮喘严重程度和哮喘控制水平,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稳定哮喘病情: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哮喘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急性发作。
•评估肺功能:通过肺功能测试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指导麻醉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优化治疗方案:根据手术类型和术前检查结果,调整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确保在手术期间哮喘得到有效控制。
手术期间的管理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哮喘症状和生理指标,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一般来说,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注意过敏反应:麻醉药物和手术用药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导致哮喘急性发作,因此应该谨慎选择药物。
•确保通气通畅:手术中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呼吸道阻塞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注意术中液体管理:避免过度液体输入,以防发生肺水肿或哮喘急性发作。
术后的管理在手术结束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控制疼痛:术后疼痛可能会引起患者的呼吸困难,应及时控制疼痛,避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预防感染:避免感染引发哮喘发作,保持手术切口和呼吸道清洁。
•恢复期监护:术后恢复期需要严密监护,一旦出现哮喘急性发作的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
结语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麻醉科、呼吸内科、外科等多个专科的医务人员。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降低手术期间哮喘发作的风险,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增进大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认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哮喘\支气管痉挛病史的产妇围术期麻醉体会【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254-02【摘要】目的:围术期有哮喘、支气管痉挛病史的产妇一旦有哮喘、支气管痉挛病发作,腹中胎儿会发生缺氧这一严重问题。
方法:12例有哮喘、支气管痉挛病史的宫内足月妊娠产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辅助氯胺酮0.5mg/kg,力月西0.06mg/kg。
结果:胎儿娩出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均在7分以上,无1例产妇在围术期哮喘、支气管痉挛被诱发。
结论:利于优生、优孕。
【关键词】哮喘、支气管痉挛病史麻醉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有哮喘、支气管痉挛病史的宫内足月妊娠产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2例有哮喘、支气管痉挛病史的宫内足月妊娠产妇,年龄在22-34岁,体重在55-80kg,要求行急诊剖宫产术。
术前半小时鲁米那0.1g肌注,用安慰与鼓励性语气告之产妇以平静、放松的心态去对待此次手术。
入室后,开放静脉、接监护仪测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
取侧卧位l1-2行硬膜外穿刺,成功。
排除全脊麻后加注维持量,局麻药为1.5%利多卡因和0.25%丁卡因混合液共20ml,内含1:20万肾上腺素。
麻醉平面上界控制在t7以下,手术开始铺巾时用氯胺酮0.5mg/kg,力月西0.06mg/kg先后静注,使产妇进入亚麻醉状态,消除产妇精神压力,再静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钠100-200mg。
手术时叮嘱产科医师动作轻柔取出胎儿,缩宫素20u宫肌注,20u静注,宫缩不好时,再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缩宫素用量。
术毕产妇可唤醒,术后给镇痛泵硬外镇痛。
回病房后给低流量吸氧。
2 结果胎儿娩出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均在7分以上,无1例产妇在围术期哮喘、支气管痉挛被诱发。
3 讨论围术期有哮喘、支气管痉挛病史的产妇应将预防放在首位,一旦产妇有哮喘、支气管痉挛病发作,腹中胎儿会发生缺氧这一严重问题,不利于优生、优孕。
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常规及注意事项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医护行为改良、优化和组合,尽量减少围手术期治疗措施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加快患者的康复,不仅包括外科医师、护士和麻醉师,患者及家属也是重要的参与成员。
术前准备1、呼吸道准备:术前戒烟2周、控制肺部感染、体位排痰、糜蛋白酶化痰、哮喘用激素雾化2、肠道准备①一般手术: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②胃肠道手术:术前1-3日开始进流质饮食,并根据需要置胃管、洗胃或于术前晚灌肠③结直肠手术:术前3天开始口服肠道抗菌素、vit-K、服缓泻剂3、皮肤准备一般手术:剃毛、清洁、更衣特殊手术:头部、脸部、口腔、骨科、会阴部时间:术前一天,骨科连续三天备皮范围:以切口为中心15cm~20cm 最佳时间:术前2小时,不超过24小时术中护理主要是在保证患者安全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麻醉方案优化、采用微创精准操作、加强术中保温、实施科学的液体治疗、适当放置引流管和其他促进患者舒适安全的措施。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间进行手术,并评估手术间环境和各种仪器设备的情况2、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全身情况、配合程度、术前准备情况、物品带入情况等3、术中注意评估患者的体位摆放情况、皮肤受压情况4、评估手术需要的物品并将其合理放置5、评估手术间的消毒隔离方法(二)操作要点1、护士常规检査手术室环境,保证所有电源、仪器、接线板、吸引器等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仪器设备按规范化布局放置到位2、运用两种及以上的方法进行患者手术信息核对,同时对患者意识和全身状況以及患者带入物品进行评估并记录,通过交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3、根据不同手术,评估并准备适合于患者的手术辅助设备、器械和敷料,按规范化布局进行各类仪器的摆放4、连接各仪器,使其处于功能状态。
建立静脉通路,在实施正确体位的同时,确保静脉通路、尿管等各类引流管的通畅5、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确认患者身份6、手术体位的摆放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共同完成,注意做好患者隐私的保护7、手术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必要的保温措施8、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9、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配合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做好各种并发症及紧急情况的抢救工作(三)指导要点:引导患者熟悉手术间的环境,了解手术进程(四)注意事项1、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2、体位摆放要安全合理,防止坠床或损伤;保护患者受压皮肤,预防压疮的发生,做好交班并记录术后护理:疼痛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延缓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支气管哮喘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围手术期间哮喘患者由于气道高反应性等原因较非哮喘患者更容易出现支气管痉挛,造成严重后果。
了解围手术期哮喘发作的特殊诱因,有效评估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及干预措施,有助于预防哮喘患者围手术期间急性发作及支气管痉挛,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风险。
随着生命时间延长以及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会经历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指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约在术前5~7 d至术后7~12 d[1]。
支气管痉挛是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对于哮喘患者,更容易在围手术期发生气道平滑肌痉挛,主要影响因素为麻醉、手术方式及气管插管等。
哮喘患者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10%左右,国外发生率低于1.7%,但均较非哮喘患者发生率高[2]。
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一旦出现,可导致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继而导致缺氧性脑损伤、心肺功能衰竭甚至呼吸心跳骤停[3],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统计呼吸系统索赔案中2%与支气管痉挛有关,其中70%死亡。
因此我国2016版的哮喘诊治指南[1]也明确指出围手术期哮喘管理目标主要为降低围手术期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降低麻醉、手术操作气道不良事件的风险。
本文主要介绍哮喘患者围手术期潜在的危险因素、评估管理方式以及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的处理。
一、围手术期哮喘发作及支气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哮喘发病机制主要为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以及神经受体机制,而围手术期由于应激状态,气道及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黏液分泌增加,加重气道狭窄以及AHR,因而哮喘患者发生支气管痉挛的风险大大增加。
近年由于麻醉药物、器械的进步以及对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视,麻醉诱发的哮喘急性发作有下降趋势,但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状态和肺、心功能的低代偿能力,使此类患者在手术麻醉过程中易发生急性发作导致严重后果。
围术期护理一、围术期的概念围术期是指确定给病人采用手术治疗到病人手术后基本康复的这段间。
手术前期-- 从决定接受手术到将病人送至手术台。
手术期-- 从病人送至手术台到病人手术结束送入病房。
手术期-- 从病人被送入病房至病人出院。
二、围术期管理的目的(1)增加手术耐受力;(2)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渡过手术期;(3)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4)促进早日康复。
三、手术前期护理(一)采集健康史:为了您的手术顺利进行请详细提供以下信息:1、一般资料:患者基本信息。
2、主诉:是病人感受到最痛苦最明显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也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主诉的描述与记录要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0个字,或不超过3个主要症状。
症状在前,持续的时间在后,若主诉包括前后不同时间出现的几个症状,应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录。
如“发热1天”,“活动后心慌气短2年,下肢水肿1月”。
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是围绕主诉详细描述病人自发病后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4、既往史:包括被评估者既往的健康状况、曾患疾病及其求医经过。
5、用药史:包括被评估者过去及目前使用药物的名称、剂型、用法、用量、效果及不良反应等。
特别要询问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对过敏者,应记录过敏时间、过敏反应情况等。
了解用药史有助于正确适时指导用药,避免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及因使用不当或过量而致的毒性反应。
抗凝剂:易致手术中出血。
抗菌药:与麻醉药一起使用,会造成:如增加肾脏负担等。
镇静药:易诱发低血压而致休克。
利尿药:大量应用致体内钾丢失或失衡。
6、生长发育史:出生及成长情况。
7、家族史。
(二)呼吸道准备1、术前戒烟。
2、有肺部感染、咳痰的病人,术前3~5日抗生素、体位排痰、雾化吸入。
3、支气管哮喘病人,术前雾化吸入,1~2次/日。
4、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
(三)胃肠道准备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12h禁食,4-6h禁水,防止术中误吸或窒息。
2、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和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