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二次仪表技术报告2014改后的
- 格式:doc
- 大小:427.50 KB
- 文档页数:17
2024年热工技术监督实施细则1目的规范热工技术监督管理行为,理顺热工技术监督工作关系,确保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芜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工技术监督管理。
3规定和程序3.1总则3.1.1热工技术监督工作遵循的原则3.1.1.1热工技术监督工作应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实行技术责任制。
要从设计审查、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试生产到运行、停用、检修和技术改造的全过程实施技术监督。
3.1.1.2热工技术监督工作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
3.1.1.3热工技术监督工作要依靠技术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督的专业水平。
3.1.1.4热工技术监督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进行正确的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维护、检修、检定、调整、技术改造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保证热控设备完好与正确可靠工作。
3.2监督的范围和内容3.2.1监督范围3.2.1.1热工参数检测、显示、记录系统;3.2.1.2模拟量控制系统;3.2.1.3保护联锁及工艺信号系统;3.2.1.4顺序控制系统;3.2.1.5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3.2.1.6汽轮机控制系统;3.2.1.7电气控制系统;3.2.1.8电厂辅助控制系统(如脱硫、除灰、化水、输煤等);3.2.1.9计量标准器具和装置。
3.2.2监督内容3.2.2.1检测元件(温度、压力、流量、转速、振动、物位、火焰等物理量的一次传感器);3.2.2.2脉冲管(一次阀门后的管路及阀门等);3.2.2.3二次线路(补偿导线、补偿盒、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电缆、电缆槽架、支架、二次接线盒及端子排等);3.2.2.4二次仪表(指示、记录仪表、累计仪表、数据采集装置、操作开关或按钮等);3.2.2.5保护联锁及工艺信号设备(保护或联锁设备、信号灯及音响装置等);3.2.2.6控制系统电源、仪表气源,控制系统接地的监测;3.2.2.7控制系统驱动装置(电磁阀、气动、电动、液压执行机构等);3.____分散控制系统硬件(控制器、I/O、通讯、电源模件、SOE、操作员站、打印机等);3.____分散控制系统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支撑软件、应用软件);3.2.2.10计量标准器具及装置。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温度二次仪表检定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冯世伟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句容市计量所
填写日期2009年9月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1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1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2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3 )
五、环境条件……………………………………………………………( 3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4 )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5 )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6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7~9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0 ) 十一、结论………………………………………………………………( 11 ) 十二、附加说明…………………………………………………………( 11 )。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名称计量标准负责人建标单位名称(公章)填写日期目录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五、环境条件……………………………………………………………(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 十一、结论……………………………………………………………………( ) 十二、附加说明………………………………………………………………(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取一台数字温度指示仪表(配K型电偶)精度为0.5级做被测对象,对其在600℃检定点上进行连续测量10次,结果如下:序号测量值X(mV)u i = x i-u i21 24.900 -0.007 0.0000492 24.9100.003 0.0000093 24.9100.003 0.0000094 24.904--0.003 0.0000095 24.905-0.002 0.0000046 24.9120.005 0.0000257 24.9120.005 0.0000258 24.9080.001 0.0000019 24.903-0.004 0.00001610 24.9080.001 0.000001 24.907 ()()112--=∑=nxxxsnii= 0.004该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S = 0.004mV,符合技术要求。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名称温度二次仪表检定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建标单位名称填写日期目录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3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3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4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5 )五、环境条件………………………………………………………………( 5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6 )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试验………………………………………………(7 )八、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8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9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17 )十一、结论…………………………………………………………………(18 )十二、附加说明……………………………………………………………(18 )注:应当提供《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配热电偶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装置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 概述1.1 测量依据:JJG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按其中“输入基准法”进行测量。
1.2 测量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45%~75%RH 。
1.3 测量标准:特稳携式检验仪,不确定度U rel =1×10-4, k =2。
1.4 被测对象: 配热电阻数字温度指示调节调节仪(可简称“仪表”),型号:SWP-D90,测量范围(-200~1300)℃,准确度等级为0.5级,仪表最小分辨率为1℃。
1.5 测量过程通过特稳携式检验仪输出温度值,采用直接比对法检定数字温度调节仪的示值误差,以配K 型热电偶数字温度指示调节调节仪为例,以1300℃为例,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浅析温度二次仪表自动化校准系统关键词:温度二次仪表;自动化;校准系统引言温度二次仪表是一种工业温度计量检测工具,在检测过程中能实现参数变化可视化,因此在多个行业中都有较为深入的应用。
温度二次仪表的质量对于测温、控制等影响极大,如果测量数据不准确,产生较大的误差,会造成大量的不合格产品。
因此,优化温度二次仪表自动化校准系统,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计量效率,是当前计量校准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当前温度二次仪表计量校准的不足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后期,中国开始测试和校准温度二次仪表。
最初校准水平相对较低。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电子数字测控设备的应用,校准的精度和自动化得到了提高。
但是,这种校准方法仍然主要依靠低效率的说话和运动。
手动标定检测首先必须确定标准信号源,通常通过直流电阻箱和直流电位差实现。
然后由传感器模拟电气信号,手动设置默认信号源设备,并依次测量每个识别点的电气数量值。
将二级测温仪显示的温度值记录为原始数据。
最后,通过手动计算方法减少或消除误差,并对校准结果进行评价。
由于整个过程是手动操作的,因此监工的干扰因素很多,如原始记录的繁琐记录、工作效率低、校准精度差,校准结果中主观成分过多,导致了一定的误差。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二次温度仪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测量校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传统液体温度计逐渐被新的数字温度计所取代。
为了准确校准二次测温设备,许多制造商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努力实现半自动校准方法或校准系统。
首先手工进行测量校准,然后用计算机分析采集的数据。
与传统的手动校准方法相比,校准自动化程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由于这种校准系统的可扩展性较差,系统功能相对简单,仍然难以有效地捕获大量原始数据,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诸多不便。
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不断提高温度二次仪表测量校准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校准水平。
2温度二次仪表自动化校准系统探究2.1标准器标准器在本系统设计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功能为稳定地提供标准电量值,并输入到二次仪表内。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
计量标准负责人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写日期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五、环境条件……………………………………………………………(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 十一、结论……………………………………………………………………( ) 十二、附加说明………………………………………………………………( )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取一台数字温度指示仪表(配K型电偶)精度为0.5级做被测对象,对其在600℃检定点上进行连续测量10次,结果如下:
序号测量值X(mV)u i = x i-u i2
1 24.900 -0.007 0.000049
2 24.910
0.003 0.000009
3 24.910
0.003 0.000009
4 24.904
--0.003 0.000009
5 24.905
-0.002 0.000004
6 24.912
0.005 0.000025
7 24.912
0.005 0.000025
8 24.908
0.001 0.000001
9 24.903
-0.004 0.000016
10 24.908
0.001 0.000001 24.907 ()
()
1
1
2
-
-
=
∑
=
n
x
x
x
s
n
i
i
= 0.004
该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S = 0.004mV,符合技术要求。
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配热电偶)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1、 概述
1.1测量依据:JJG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
1.2测量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45-75)%RH 。
1.3测量标准: ConST316多功能校验仪。
1.4被测对象:本次评定的对象是分辨力为0.1 ℃的仪表,规格为K 型,测量范围(0~1000)℃,准确度等级为0.5级。
1.5测量方法:按JJG617-1996中“输入基准法”进行测量。
1.6 评定结果的使用:符合上述条件的测量结果,一般可参照使用本不确定度评定。
2、数字模型 b t e t t i t A s d t
±⎥⎦⎤
⎢⎣
⎡⎪⎭⎫ ⎝⎛∆∆+-=∆/
式中:t ∆----仪表的示值误差; b ----仪表的分辨力 s
t
----标准器电阻示值对应的温度值
d
t
----仪表的显示值; e ----补偿导线的修正值
3、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3.1、A 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u
用“输入基准法”测量时,在500℃检定点上进行连续测量10次。
得到一组测量列,测量数据列于下表:
序 号
测量值X (mV )
u i = x i - u i 2 1 20.610 -0.003 0.000009 2 20.646 0.033 0.001089 3 20.596 0.017 0.000289 4 20.646 0.033 0.001089 5 20.648 0.035 0.001225 6 20.600 -0.013 0.000169 7 20.594 -0.019 0.000361 8 20.610 -0.003 0.000009 9 20.594 -0.019 0.000361 10 20.589 -0.024 0.000576
∑ 206.133
20.613。